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 格式:docx
- 大小:21.98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新疆比邻中亚国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新疆企业开展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农地资源丰富,与中国在农业贸易方面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持续推进为中国新疆企业开展对哈萨克斯坦的农业投资提供重要契机。
新康公司作为进驻哈萨克斯坦较早的中资企业之一,成功在阿拉木图投资建厂,其营销网络覆盖哈萨克斯坦14个地州,所生产的系列番茄制品在哈萨克斯坦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5%,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主流品牌,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
新康公司成为立足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典型企业。
为此,本文将对新康食品有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开展农业投资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为我国企业更好进入中亚国家市场提供经验借鉴。
1 新康食品有限公司基本概况新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康”)于1999年在哈国的阿拉木图市进行投资建厂,2005年8月在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内成立,该公司是一家外向型、科技型、生产型跨国企业,企业立足新疆丰富的资源优势,进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开发调味番茄酱、调味辣椒酱、蔬菜罐头、特色果酱四大类50余种产品,目前已形成调味番茄酱、调味辣椒酱、果酱、果蔬罐头等多个系列、多种规格和包装形式的产品。
目前,新康在哈萨克斯坦的营销网络已实现14个地州全覆盖,并拥有终端销售网点25000余个,在哈萨克斯坦市场的平均占有率超过25%,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主流品牌,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
2 新康选择哈萨克斯坦投资的原因2.1 气候原因番茄喜温怕冷、喜光怕热、喜空气干燥怕空气湿度过大、喜水怕涝,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深居内陆,属大陆性气候,主要特征是,日光充足,蒸发量大,利于番茄生长。
温度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和养分的积累。
冬季寒冷,病虫害少,利于番茄的增产。
2.2 耕地面积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地租低,土地成本低,利于投资。
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哈萨克斯坦应该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从过度依赖能源出口的模式中摆脱出来。
目前,能源产业是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的过分依赖出口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哈萨克斯坦应该加强其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
通过扩大市场规
模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增加其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哈萨克斯坦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才能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竞
争力。
哈萨克斯坦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在科学研究和高新技
术领域的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哈萨克斯坦应该加强对农业和乡村发展的支持。
哈萨克斯坦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
农产品资源,农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
生产效率,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地区的就业增长。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
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战略应该是多元化、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的。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支持农业发展等措施,可以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
续发展,提高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指数。
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思考哈萨克斯坦需要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推动经济多元化。
虽然石油和天然气是哈萨克斯坦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但这种依赖性使得哈萨克斯坦受制于国际油价的波动,而且这种资源的开采和生产也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哈萨克斯坦需要积极寻求其他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发展其他工业和服务业,吸引外国投资,培养本土创新能力等。
哈萨克斯坦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等新兴产业。
哈萨克斯坦需要深化改革,提升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程度。
哈萨克斯坦虽然推行了一些经济改革措施,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政府过多干预市场、产权不清晰、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
哈萨克斯坦需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权保护环境,大力降低行政审批成本,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哈萨克斯坦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加强法治建设和监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和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哈萨克斯坦需要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哈萨克斯坦需要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一方面,哈萨克斯坦可以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合作,扩大出口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哈萨克斯坦还可以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跨境贸易和投资,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哈萨克斯坦需要加强科技和人才引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在当前全球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哈萨克斯坦需要更多地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哈萨克斯坦还可以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提升国家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
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思考1. 引言1.1 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根据数据显示,哈萨克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该国的外贸也在逐年增长,出口商品种类丰富,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砂等资源类产品。
这些都为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哈萨克斯坦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该国经济过度依赖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
这种单一经济结构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哈萨克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升,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领域存在一定的瓶颈。
人力资源的短缺和科技创新水平相对滞后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
哈萨克斯坦需要通过制定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哈萨克斯坦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哈萨克斯坦面临的经济挑战哈萨克斯坦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这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存在较高的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哈萨克斯坦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哈萨克斯坦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结构性矛盾,需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哈萨克斯坦还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困境。
虽然哈萨克斯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
哈萨克斯坦经济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战略规划来应对,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战略定位与目标设定战略定位与目标设定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哈萨克斯坦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目标,以制定出更加精准和有效的发展战略。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农业合作愈发密切。
两国地理位置相近,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农业合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由于两国农业制度差异和文化习俗不同,合作模式需要深入调研和详细规划。
本文将针对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产品贸易合作由于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的气候条件相似,农产品类型相对较为接近,因此可以进行农产品贸易合作。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而哈萨克斯坦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双方可以依托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展农产品贸易合作,通过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共同发展农业产业。
对策一:建立农产品贸易平台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可以在两国边界地区建立农产品贸易平台,促进农产品的贸易和流通。
还可以利用双方的港口和物流渠道,优化农产品贸易的通路,减少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双方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签订农产品贸易协议,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为两国农产品的贸易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升消费者信心。
二、农业技术合作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在农业技术方面各有特长,可以开展农业技术合作,互相借鉴,共同提升农业水平。
新疆在种植业、畜牧业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哈萨克斯坦在粮食作物、园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促进农业的发展。
对策三:建立农业技术交流平台双方可以建立农业技术交流平台,进行定期的技术交流会议、展览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共同探讨农业技术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加深合作的理解和信任。
对策四:开展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可以在农业技术领域开展合作项目,例如联合研发新型农业机械、推广新型农业种植技术等。
可以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在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投资合作空间。
作者: 曲春红[1];张振兴[2]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开放实验室;[2]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出版物刊名: 世界农业
页码: 145-14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概况
摘要:哈萨克斯坦已开始将发展农业摆在了首位。
种植业主要以粮食、棉花和油料这3类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是中亚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也是粮食出口大国。
哈萨克斯坦广阔的草原和充足的日照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畜产品主要有牛、羊肉和皮、毛、奶产品等,畜产品贸易以进口为主。
哈萨克斯坦农牧业的现状与分析概述
贾探民
【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卷),期】1996(014)004
【摘要】哈萨克斯坦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型气候,土地面积广阔。
农牧业是该国的主要产业、粮食和畜产品为重要出口产品。
依据考察及有关资料,对该国的自然条件,干旱的表现特征,农牧业生病各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5页(P118-122)
【作者】贾探民
【作者单位】西北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51.26
【相关文献】
1.哈萨克斯坦文学在中国r——哈萨克斯坦文学汉译情况概述 [J], 夏里甫罕·阿布达里
2.哈萨克斯坦农牧业现状 [J], 师维洲;牙生·阿不都
3.哈萨克斯坦的农牧业 [J], 李植良
4.2016年气象条件对通辽市农牧业生产影响概述 [J], 刘亚玲;王俊;夏莹;于宏君
5.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概述 [J], 王晴;郎强;菅瑞珍;卓娜;邱鑫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哈萨克斯坦小麦产业的发展的发展状况及投资机会
程杰;武拉平
【期刊名称】《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 一哈萨克斯坦小麦rn产业的基本状况rn(一)生产rn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北部的三个州,分别是库斯塔奈(Kostanai)、阿克莫拉(Akmola)和北哈萨克斯坦(North Kazakhstan),这三个州的小麦产量约占哈小麦总产量的75%.哈萨克斯坦小麦种植面积稳步增长,2007年约为1 200万公顷.小麦产量虽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07年已经突破1600万吨.
【总页数】6页(P22-27)
【作者】程杰;武拉平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哈萨克斯坦小麦产业的发展与问题 [J], 李宁
2.哈萨克斯坦小麦产业的发展与问题 [J], 李宁;
3.蓄势待发的中国期刊业--中国期刊市场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上) [J], 喻国明
4.蓄势待发的中国期刊业--中国期刊市场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下) [J], 喻国明
5.蓄势待发的中国期刊业——中国期刊市场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下) [J], 喻国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中哈农业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思考。
中哈农业合作模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合作领域狭窄。
目前中哈农业合作主要集中在粮食、畜牧等传统农业领域,缺乏新兴农业领域的开发与合作,如温室农业、农产品加工等。
这种狭隘的农业合作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哈萨克斯坦在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加工方面的优势,限制了双方农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农产品贸易存在不平衡。
中哈农产品贸易以中方进口哈方的粮食和畜产品为主,中方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中方向哈方出口的农产品少且单一。
这种不平衡的农产品贸易模式使得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难以进入中国市场,限制了哈方的农业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和思考:一是拓宽合作领域。
中哈应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强在农业技术创新、农产品加工等新兴农业领域的合作。
中方可以通过技术转移、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哈方发展温室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哈方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强合作机制建设。
中哈应加强合作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建立起稳定、高效的合作机制。
双方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合作研究中心、农业合作联盟等机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合作交流,提升双方的合作水平。
四是加强人文交流。
中哈应加强人文交流,推动农业合作的深入发展。
双方可以通过农业专家交流、农业合作研讨会等方式,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农业合作的顺利进行。
中哈农业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拓宽合作领域、促进农产品贸易平衡发展、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和加强人文交流等措施来解决。
只有双方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实现农业合作的互利共赢。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战略合作不断加深,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农业合作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新疆如何选择合作模式,并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双方的农业合作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新疆应该优先选择与哈萨克斯坦的农业技术合作。
尽管两个地区的气候和土地等自然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贸易,技术合作能够更好地推进两个地区的产业升级与创新。
比如,新疆在节水灌溉和种植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而哈萨克斯坦则在河流水资源管理和畜牧业方面有着较为独特的优势。
两者相互借鉴,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增强双方的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在合作模式选择方面,新疆可以采取建立农业园区的方式。
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建立农业园区可以有效推进当地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而对于新疆来说,将农业园区建设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既可以拓展新疆的市场和销售渠道,又可以促进新疆企业和技术的“走出去”。
此外,农业园区还可以配套相关的物流、金融和科技服务,从而形成更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第三,新疆还应该充分考虑哈萨克斯坦在当地的政策环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特点。
在农业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应该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充分了解当地的政策和法规,保护投资方和本土企业的权益,尽可能减少合作中的不确定性风险。
同时,双方还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和习惯,切实稳固友好合作关系,增进两国人民的互信和互动。
最后,双方可以通过扶持和发展绿色农业等方式,促进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球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而绿色农业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如果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农业合作中能够加强在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合作,不仅可以推进产业升级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为双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随着中哈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农业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由于双方在农业合作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双方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
哈萨克斯坦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而新疆在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双方可以通过建立定期的农业合作交流机制,促进经验和技术的分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还可以共同开展农业科研项目,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双方可以共同建设农业示范园区。
通过在适宜的地区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可以为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的农民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农业示范园区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可以加强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哈萨克斯坦的一些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新疆拥有丰富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
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推广和销售各自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双方还应加强农业合作的政府支持和政策配套。
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等,为农业合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还可以加强对农业合作项目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合作的顺利进行。
在思考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发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尊重和保护两国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合作的互利共赢。
二是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合作的农业项目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是要注重培养农业人才,加强农业技术和管理的培训,提高合作的专业化水平。
四是要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合作应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通过加强合作交流、建设示范园区、推广销售农产品以及政府支持和政策配套,双方可以共同促进农业合作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在合作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农民权益、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和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促进农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2012-05-04
前言:哈萨克斯坦农工综合体的改革已经完成,当前所面临的是在已建立的法律基础和积累的改革经验上实施大型项目。
此外,随着农业进一步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诸如发展粮食出口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拖拉机停车库、改变补贴政策支持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租赁、发展供肉食的畜牧业、建立饲料基地等,这些都是农业部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如何解决以及正在实施的解决方案,哈农业部长阿塞尔让?玛梅特别科夫接受《哈萨克真理报》采访,相关情况摘要如下。
一、关于粮食播种与出口
(一)关于粮食播种情况
当前各地区的春播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去年由于大丰收,有很多营养物质从土壤中流失,因此,今年哈萨克政府提供补贴,为土地施加矿物化肥。
此外,哈政府还为农民购买除莠剂提供补贴。
但是鉴于目前该项补贴只能针对哈本国厂家,导致在很多情况下,补贴额被厂家吸收,为此哈政府正在考虑修改相关法律,对哈国产和进口的除莠剂都提供补贴,从而保证市场竞争,价格合理,让农民真正受惠。
根据各州农业局的初步统计数据,2012年农民播种农业作物的耕地面积为2120万公顷,与2011年持平。
其中,春播耕地面积为1850万公顷,比2011年减少20万公顷(或0.9%)。
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为1630万公顷,其中小麦为1350万公顷,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5.5万公顷(或0.3%)和减少了30万公顷(或2.1%)。
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为165.7万公顷,棉花为14.6万公顷,甜菜为1.8万公顷,果蔬和土豆为37.8万公顷,饲料作物为274.6万公顷。
(二)关于粮食出口
2012年3月,哈出口小麦95万吨、面粉22万吨,维持了粮食出口量在130-135万吨的区间。
尽管如此,哈萨克国内仍有大量粮食有待出口,今年秋收后可能因为粮仓不够的原因导致无处存粮。
这向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需要多样化发展粮食生产。
哈萨克斯坦对农业实施了市场化改革,如今每个农场主都是自主决定种植何种作物,但目前对很多农场主而言,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可以考虑将种小麦的土地转
为播种豆类和油料作物。
二、关于畜牧业
(一)关于良种牲畜进口和育肥
目前,哈萨克斯坦正在实施“2011-2015年扩大牛肉出口计划”。
根据该计划,将建立良种牲畜培育场,并从国外进口7.2万头肉畜。
此外,还将建立可产15万头牛的育肥场,以及母畜总数达30万头的农牧场。
在农场主的支持下,该计划在2011年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已建成产量达1.77万头牛的5个育肥场,进口了1.35万头,农牧场也购买了5.56万头牛。
今年,哈农业部将帮助农场主建立可以同时育肥2万头牛的育肥场网络,进口1.2万头纯种牛,并采购至少4.2万头母牛。
截至3月10日,哈农场主们已进口1410头外国种牛,6000头母牛,并获得了建立产量1000头育肥场的资金。
关于哈萨克引进良种牛的种类,主要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分布较广的海福特牛和安古斯牛,以及来自法国的夏罗勒牛和奥布拉克牛。
对于从关税同盟成员国及欧美进口牛,哈农业部还提供一定的补贴:从欧洲进口1头牛补贴14万坚戈(约合948美元);从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进口1头牛补贴21.4万坚戈(约合1449美元);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进口1头奶牛补贴10.7万坚戈(约合724美元)。
(二)关于牲畜疫病防控问题
哈农业部自2008年起根据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要求逐渐将疾控工作水平往国际标准提升。
为此,将对牲畜采用按头计算鉴定系统、建立电子数据库,从而可以对牲畜及其肉产品的移动进行全面跟踪。
2011年,该项工作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对牛进行了鉴定,今年将对羊、马、骆驼和猪进行鉴定。
此外,自2007年始,一直在开展新建和改造实验室、提高其物质技术条件的工作,截至目前已建立了11个州级、15个地区级动物疫病实验室,并为其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以进行高精度的实验分析。
今年还将继续建设37个、并新建63个地区级实验室。
最终哈萨克全国将建成126个配置现代化设施的动物疫病实验室。
另外,在地方上也在改革动物疫病防治机构,正在农业地区建立国营的兽医站点,这可以有效帮助地方政府控制畜牧业的疫病问题。
今年起,恢复了专门针对布鲁氏杆菌病的预防工作,为在畜养条件较差地区的牲畜注射疫苗。
2011年,在全球和邻国的动物流行病泛滥的背景下,哈萨克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记录在案的227起急性疫病事件中,有7起为口蹄疫,这导致了东哈州和西哈州的肉制品被限制出口。
今年以来,发生了55起急性疫病事件,其中7起为口蹄疫,发生
在阿拉木图州和江布尔州,目前已经采取了防疫措施,并对染病牲畜进行销毁。
导致牲畜患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有的地方走私进口染病牲畜、吉尔吉斯斯坦产的问题肉制品等。
有的农场主掩盖其牲畜大规模患病的真相,这就导致了已患口蹄疫或尚处于潜伏期的牲畜,在哈南部地区各州之间移动,造成疫病扩散。
此外,鉴定统计的牲畜数量与实际不符,使得很多牲畜没有鉴定健康证和编号,这些无证牲畜也成为疫病传播的隐患。
为此,哈政府将在法律层面采取措施,解决牲畜鉴定统计数据不实的问题。
三、关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
(一)在植物栽培方面,目前已经调低了种子、燃油、润滑剂及春耕、收割所必需的其它商品价格,对浆果和葡萄的栽培和储藏提供补贴,对矿物化肥、除莠剂、引灌溉水等提供补贴,棉农的棉花质量检验费用完全由政府承担。
另外,从今年起,除了维持对优先种类作物的现行补贴方案外,还将对种子繁育实施新的补贴措施,将不再对种子进行补贴,而改为对优良种子(玉米、棉花、向日葵、大米、甜菜、浆果苗和葡萄除外)的最终购买者提供补贴,这种方式将促进竞争、提高种子质量、降低种子价格。
(二)关于农业机械的租赁,近年来,哈萨克斯坦购买主要种类的农业器械数量在减少,主要原因在于:中间费用过高(进口环节费用达13%-18%),农业生产者资金不足,租赁者在进口时承担汇率风险。
为此,哈农业部将一方面对从国外进口农业机械实施补贴(6%-12%),另一方面降低租赁公司贷款利息。
从而保证广大农民可以以较为合理的价位租到机械设备。
(三)为解决粮食过剩的问题,从2013年起将完善政府的协助,因此,计划将对小麦的补贴用于保障农产品生产者获得充足资金进行耕种和收割、保障粮食的采购数量以稳定市场价格、降低农业机械设备的租赁价格等。
为保证地方政府转向上述方面投入补贴资金,目前正在拟定相关法律的修正案。
从2013年开始,新的补贴方式将保证农产品必要的国产化水平,通过对制糖厂采购甜菜的价格进行补贴,依靠政府资金建立牛奶采购服务中心等。
总体而言,这将有助于保证哈国的粮食安全,提高该领域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发展哈国产品出口,即完成总统提出的任务。
(四)目前,尽管哈政府已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农业生产者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对于农民而言资金仍然不足。
鉴于该问题的重要性,哈总统在2012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特别强调了要采用国有系统的担保,以降低私人资本投资农业生产的风险。
为落实这一任务,哈农业部专门制订了采用国家担保的融资方案。
该方案建议各地区的社会企业集团通过提高其注册资本来实施资本化,而这些资本可以保证农业生产者对金融机构、二级银行借款的担保,这既可以降低贷款方的要求,也可以提高金融机构对发展农业领域信贷的兴趣,从而保障了农业生产者的融资渠道。
四、关于农业的其他问题
(一)加入关税同盟对于哈农业影响
对哈萨克斯坦农业而言,加入关税同盟最大的利好就是为哈产的肉类和肉制品以及大量瓜果蔬菜打开了广阔的俄罗斯市场。
现在在哈南部,已经有俄罗斯人来提前预订温室里的果蔬。
这对哈萨克的农民来说是一件好事,需求增长就可以带动扩大生产。
(二)借鉴加拿大发展农业的经验
哈萨克斯坦同加拿大的自然气候条件十分相似,哈萨克可以借鉴加拿大的很多有益经验。
例如,现在萨斯喀彻温省85%的耕地完全不适用任何技术,但2006-2010年,平均每公顷收获粮食2.3吨,2011年为2.6吨。
而哈萨克斯坦,在去年大丰收的情况下,每公顷平均收成仅为1.66吨。
另外,加拿大的作物种植结构也很有意思。
在萨斯喀彻温省1170万公顷可耕地中,300万公顷种春小麦,380万公顷种油菜,80万公顷种大麦,100万公顷种小扁豆。
在艾伯塔省,60万公顷的区域内畜养了500万头牛,而且未建造牛栏和牛棚。
这些都是建立在支出与收入之比的经济效益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