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果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166.15 KB
- 文档页数:2
宣汉县水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摘要:宣汉县水果种植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对地区经济效益提升有所帮助,近年来,逐步发展成为水果强县。
但是从宣汉县的水果产业发展来看,该县水果生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从宣汉县水果生产现状出发,进行深度的市场调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给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水果强县建设提供一些意见,为地区发展提供经济效益。
关键词:宣汉县;水果;生产现状;问题;建议前言:宣汉县是水果生产基地大县,全县现有水果面积19.68万亩,总产值3.4亿元。
但水果产业存在品种不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不高、品牌不响、企业带动力不强、产业效益不显著等问题。
故需进一步优化布局优势产业,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加快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优势水果产业,促进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一、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一)水果产业基地发展迅速,种类繁多宣汉县地处大巴山南麓,土地、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是脆李、柑桔、梨、桃、猕猴桃等水果栽培的适宜区,近年来,全县水果产业基地发展迅速,截止2021年底,全县水果栽培规模面积达到19.68万亩,其中主要有:脆李面积9.8万亩,柑桔3.64万亩,梨1.0万亩,桃0.87万亩,猕猴桃0.6万亩,葡萄0.41万亩,樱桃(车厘子)0.85万亩,杏、草莓、西瓜、枇杷等其它水果2.51万亩。
(二)建成相对集中规模的水果产业带全县水果产业发展,虽没有完全统一规划布局,但是通过技术指导,基本形成了“三线两片”水果产业带,即“宣—君”线优质枇杷、柑橘产业带2.4万亩,“宣—南”线优质脆李、柑橘、桃水果产业带6.3万亩,210线优质脆李、梨、柑桔、蓝莓等水果产业带4.6万亩。
天生庙安片区万亩脆李、柑桔等水果示范片2.9万亩,江口库区流域柑桔产业带2.3万亩。
其它如凤林乡、老君乡、五宝镇等乡镇也有脆李、柑桔等水果规模发展。
(三)现代栽培管理技术正在普及近年来,技术部门加大了对水果产业农民的培训指导力度,农民逐渐形成了栽果树、管理果树的良好习惯,水果栽培管理技术有很大提高,对水果产业发展趋于理性,不再盲目,在“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整形修剪、促花技术、疏花疏果、保花保果、果实套袋、叶面追肥、平衡调控、绿色防控”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上趋于成熟[1]。
落叶果树 2022,54(2):93-94Deciduous Fruits ·生产服务· DOI : 10.13855/ki.lygs.2022.02.029 驻马店市林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邵红琼(驻马店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驻马店463000)收稿日期:2021-06-18作者简介:邵红琼(1976-),女,河南郏县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E -mail:503103579@ 河南省驻马店市地处淮北平原,自然条件好,气候适宜,降雨量充足,地势地貌复杂,小气候差异大,土壤种类多,满足暖温带和亚热带多种树种的生长条件,是农业大市。
林果业发展历史悠久,现在是驻马店市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总结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驻马店市林果业发展现状目前全市经济林面积共计4.81万hm 2(72.10万亩),经济林年总产量约26.49万t,总产值13.47亿元。
其中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板栗、核桃、桃、梨等,主要分布在确山、泌阳、西平、驿城区等县,已形成确山县石磙河乡万亩板栗基地、泌阳县马谷田镇万亩梨园基地、驿城区胡庙乡万亩桃园基地等一批大中型高效经济林基地。
1.1 干果发展情况驻马店市干果类树种主要是板栗和核桃,到2021年底全市种植面积1.67万hm 2(24.98万亩),年产量2.12万t。
其中板栗是主导产品,生产面积1.44万hm 2(21.64万亩),主要分布在确山和泌阳两县,1994年确山县被定为全国板栗高产优质示范基地县。
200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确山板栗”实施地理标志保护,2016年,在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中,确山古栗林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2021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
近些年来,板栗市场价格低迷,严重影响栗农生产积极性,每年新增板栗面积不足千亩,大面积栗园出现弃管,甚至毁林现象,全县板栗面积开始下滑。
28农场经济管理 (2024/2)Nongchang Jingji Guanli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探究袁淑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河南绿色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
本文基于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当前河南绿色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找出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而探索河南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促进河南绿色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早日实现农业强国宏伟蓝图。
关键词: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发展建议【作者简介】 袁淑华(1988—),女,讲师,硕士研究生,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研究方向:农业经济,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政企农协同视角的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ZJH-048。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几千年的农业发展积累为河南绿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河南农业创新发展的思路。
目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及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需要,因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探索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努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一、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通过SWOT分析工具,深入剖析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精准锁定发展制约因素,从而克服障碍补齐短板。
(一)河南绿色农业发展优势分析1. 农业产业及农产品品类的优势总体来说,河南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大,发展基础好,其中粮食产量已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十。
近些年,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也逐渐凸显。
另外,由于河南南北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得河南各地的土壤资源及水资源也呈明显差异,为河南丰富的农业产品品类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了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之外,河南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及渔业也发展迅猛,其中果蔬、菌类及肉蛋奶的产量都非常可观,而且河南还拥有大量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果园管理如何保持果树健康生长果树是农田中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健康生长直接影响着果园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果园管理对于果树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宜的栽培措施三个方面探讨果园管理如何保持果树健康生长。
一、土壤管理良好的土壤管理是果树健康生长的基础。
首先,要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
果树对湿度要求较高,因此在干旱季节需适时进行浇水,并保持土壤湿润。
另外,要注意排水良好,避免土壤积水,以免导致果树根部发生腐烂。
同时,定期进行土壤松土,保证根系的通气和透水性,促进果树的生长。
其次,要对土壤进行养分补给。
果树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要进行土壤肥力调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根据果树不同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钾、磷、氮等养分的补充。
此外,要注意及时修剪果树,去除病虫害的部分,以避免影响果树的养分吸收。
二、病虫害防治果树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病虫害防治是果园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首先,要定期巡视果树,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在果树成长季节,特别是开花和结果期间,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
其次,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使用化学农药应慎重,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和寄生生物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此外,合理的田间管理也能减少害虫滋生和传播,如间套作物、轮作、灌溉控制等。
三、适宜的栽培措施适宜的栽培措施对于果树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首先,要根据果树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品种。
不同果树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来种植。
其次,要合理控制果树的生长形态。
果树的树形对于光照和通风都有一定的要求。
对于荫蔽过重的果树要进行修剪,适当疏枝和定向修剪,保证树冠开阔,有利于光照和空气流通。
最后,要注意适时进行果树的疏果和修剪。
果树的疏果是为了减少果实数量,保持果树的株势平衡,促进果实的发育。
修剪则是通过修剪枝条和树冠来控制果树的生长方向和形态,促进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乡镇2024年度果业工作总结2024年度乡镇果业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度是我们乡镇果业发展的关键一年,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果业生产、销售、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二、生产情况1. 提高果树品质:加强果树管理,注重病虫害防治,提高果实质量和产量。
2. 推广新品种:组织专家对比较适合本地生态条件的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并取得良好效果。
3. 发展有机果业:积极推动有机果业发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果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三、销售情况1. 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与县城、市区的联系,开拓市场,确保产品的销售渠道畅通。
2. 建立销售合作关系:与超市、酒店、企事业单位等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合作关系,确保市场需求的稳定和销售渠道的稳定性。
3. 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工果汁、果酱、蜜饯等深加工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
四、科技创新1. 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的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果品加工等技术,提高果业生产效益。
2. 开展科研合作: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升果业技术水平。
3. 培训技术人才:加强对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
五、品牌建设1. 加强品牌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大对乡镇果业品牌的宣传力度。
2. 打造知名品牌:逐步打造乡镇果业的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的品质和信誉度。
3. 参加展会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果业展会和农产品推介会,展示乡镇果业的优势和特色,扩大市场影响力。
六、存在问题1. 基础设施不足:乡镇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影响了产业链的顺畅发展。
2. 种植结构不合理:一些果农种植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经营,影响了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缺乏市场开拓意识:一些果农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没有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和推广新品种。
七、改进措施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对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水利、储运等方面的设施条件。
我国苹果、梨加工业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 1. 我国苹果、梨进展现状1.1 栽培规模与产量苹果、梨为我国优势果品,其分布范围广,产量大,对栽培区经济和社会进展影响大。
苹果、梨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也是我国11大优势农产品之一。
我国也是世界第一苹果生产大国,据统计,2022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189.03万hm2、产量2401.1万t,分别占我国水果栽培面积和产量的18.8 %和27.2 %。
但我国苹果的单产量不高,只有12.7 t/ hm2,远低于意大利(27.5 t/ hm2)、美国(24.2 t/ hm2)、日本(21.1 t/hm2)和韩国(16.2t/hm2)。
梨则是我国第三大水果,2022年全国梨树面积111.2万hm2,产量1132.4万t,分别占全国水果总面积的12.7%、总产量的10.18%,其面积和产量也均居世界各国之首(205年中国农业年鉴)。
近年来我国梨果生产进展速度特别快,年均增长8.49%。
其它主产国的梨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基本都处于下降趋势,尤其是日本和土耳其,肯定产量呈负增长状态,产量平均长率为-0.79%和-0.47%。
但我国梨单产量低,2022年中国梨的单产为10.18 t/ 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3.7%,同时仅为荷兰的25.8%,美国的 28.7%,法国的32.1%。
1.2 品种优化与技术改良上世纪90年月以来,我国苹果品种结构经过大规模调整,良种比例不断提高,红富士、元帅系、金冠、乔纳金、嘎啦等优良品种的栽培面积分别占我国苹果总面积的49.6%、9.7%、6.2%、3.0%、2.8%。
从梨的品种类型上看,我国主要以东方梨品种为主,西洋梨有肯定进展,但面积很小。
我国是硬肉梨主产国,占世界硬肉梨总面积的90%,产量的80%。
而在世界范围内,除中国、日本和韩国外,其余国家梨产量构成均为西洋梨。
我国栽培的梨品种结构近年来调整变化也较快,经过十年的进展,晚熟梨(砀山梨、鸭梨等)比例从10年前的70%下降到现在的58%,中熟品种(丰水梨、黄花梨等)则由23%上升到27%,早熟品种梨(翠冠梨、早酥等)比例逐年增加,从7%上升到现在的15%。
县水果产业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水果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我们要感谢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土壤环境,为水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农民的辛勤劳作,我县水果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目前,我县主要种植的水果品种包括苹果、梨、桃、樱桃、葡萄等。
其中,苹果和梨是我县的主打水果,产量和品质均居全国前列。
在水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入并不稳定。
其次,部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存在技术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产量和品质无法保证。
此外,还有部分农民缺乏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导致水果滞销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县水果产业发展局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首先,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农民种植水果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其次,建立健全的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指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销售策略。
同时,加强水果产业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水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县水果产业将继续发挥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和品种改良力度,提高水果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拓展水果的销售市场,提高水果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扶持下,农民的努力下,我县水果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我县水果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态度,不断推动水果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我县优质的水果,让水果产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水蜜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一、水蜜桃产业发展现状1.品种结构不够合理,产品供货期不均衡目前,水蜜桃生产基地五年生以下桃树占栽培总面积的26%、六至十年生桃树占52%、十年生以上桃树占22%。
十年生以上的桃树由于采用“Y”型、主干型等密集矮化种植,加之前期管理不善,导致树体衰老病态较重,经济寿命明显缩短。
桃树品种的选择由于缺乏指导,大多由农民自己主导,引进的桃树品种多且杂乱。
2.科技素养不高,标准化生产推行困难目前,高流镇桃农平均年龄超过50岁,文化程度偏低,接受科技知识较慢,参与组织化生产积极性不高,开拓市场能力不足;加之市、镇两级缺乏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林果技术人员(农技中心只有1位同志懂果树栽培技术且年龄较大),指导面很窄。
3.品牌战略投入少,市场引导力不足水蜜桃产品虽然有众多荣誉称号,但政府、桃产业组织以及桃农在品牌宣传和品牌运营方面投入资金少,引导力不足,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
例如:一些桃农开展自主注册商标、自己创立品牌,出现品牌乱象,在市场上消费者很难认准标识;有的桃农在水蜜桃集中上市期,为了尽快销售,在水蜜桃成熟度不够、品质不足时就采摘下来赶早市,压价竞争,在上海等大城市水果批发市场上演“价格大战”,严重损坏了“新沂水蜜桃”的品牌形象,滞碍了市场消费。
4.加工企业薄弱,产业链不长近年来,虽然在水蜜桃产业加工方面加大了努力,但是,目前还只是处于弱小阶段,加工能力有限,并且果酒、果汁加工等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桃脯、果酱、桃木工艺品加工等仅在筹划当中。
桃产业融合旅游观光不够深入,景点打造还显粗糙,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互联网+”在生产、管理、销售等各环节没有充分利用,智慧农业发展缓慢,区块链结合不紧密,产业链不够长。
5.市场意识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许多水蜜桃生产基地在种植水蜜桃时,紧跟市场热点,但当进入盛果期时,原来的热点水蜜桃大量集中上市,市场难以消化,或者被新的应时水蜜桃品种取代,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一、概述辽宁果树栽培的现状辽宁省的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便是果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辽宁果树的规模也有所扩大,有效提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辽宁果树的种植面积以远远超过5万h m2,其中草莓占总面积的60%,苹果、桃树、等其他果树种植面积也较为广泛。
已初步形成了以丹东、沈阳、营口等地位中心的果树栽培生产基地。
但当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品种杂乱。
辽宁省果树种植面积虽广泛,但其品种的选择上相对盲目,且在种植过程中常选择以往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而忽略的当前市场导向。
在栽培过程中缺乏早、中熟搭配混载的意识。
在种植面积上存在不平衡等问题。
第二,技术应用不到位。
在果树栽培过程中,虽然现代科学技术有所发展,但由于乡村信息不通常以及种植人员文化程度受到一定限制,导致无法全面实施科学种植理念。
此外,果树栽培过程中的施肥管理、人才缺失等方面都对其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辽宁果树的发展对策(一)根据市场导向、合理选择产品现如今市场是多变的,且其变化总是瞬息万变,缺乏一定的预警。
因此,在果树栽培过程中,不能根据以往具有经济效益的果树为经验,如果今年仍大量种植该品种,则可能导致滞销,损失经济效益。
首先,根据以往种植销售经验,总结去年销售情况以推断今年该品种是否符合市场变化。
再根据市场导向,人们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整体观测以确定今年的果树栽培品种,是否应考虑多种类型同时栽种。
其次,根据相关研究,以及种植基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合理的种植品种。
尽量选择花粉量大、品种优良的品种。
适当增加果树栽培数量,结合早、中熟合理搭配,以适应市场对不同产品的需求。
(二)加大技术投入果树栽培过程中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种植理念,才能使得果品优良,产量丰富。
在其种植过程中,加入先进的种植技术。
例如:苹果的种植技术———幼苗栽培。
即在新建果园中,采用新品种,引进苹果苗具有野生程度较高、土壤适应能力较强以及抗病能力较强的果苗,严格做好土地深耕工作,并做好充足的施肥管理。
三、林果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建议当前,南疆林果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建立林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和有害生物防治体系的问题。
针对当前南疆林果业存在多种果树、多样品种、多种种植模式的现状,以及冻害和病虫害也时有发生的问题。
建议自治区建立林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和有害生物防治体系。
1、总结南疆各地发展林果业的种植模式,借鉴内地经验,按照林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尽快制定出核桃、红枣、苹果、葡萄、香梨、杏、巴旦木等不同果树、不同品种统一的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和质量监督体系,促进林果业生产基地上档次、上水平,逐步形成林果业集中连片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新格局。
2、面向国内外市场,积极推广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生产新技术。
针对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面向大众消费者,以发展无公害果品为重点,大力推行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栽培管理新技术。
同时,还要面向高层次消费者和国际市场,积极发展A级和AA 级绿色果品以及有机果品,以增加出口创汇,提高南疆林果业的市场发展空间。
3、加快建立林果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防患于未然。
及时成立林果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南疆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建立灾害性天气和林果业病虫害预警预报体系,制定应急预案,设立林果有害生物监测点,健全种苗检验检疫制度,加强统防统治专业机防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林果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网络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制定不同林果业病虫综合防治方略,利用植物源性、矿物源性、生物农药防治林果病虫害,降低果品重金属、农药残留含量,保证食品安全。
(二)关于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问题。
长期以来,南疆农业灌溉主要依靠河水,农业用水高峰时,河道来水少,农业用水矛盾十分突出。
近几年,南疆各地在抓好河水灌溉的同时,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也在按照自治区的部署顺利进行,关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问题,也取得一定成效。
果农种植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我是某某果园的负责人,特向您汇报我园的种植情况。
首先,我园主要种植苹果和梨树。
今年我们采取了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包括
合理施肥、科学浇水、定期修剪等,以确保果树的健康生长。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了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治的方法,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了果实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我园还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比如微喷灌、滴灌等,提高了水肥利用率,降低了用水成本,实现了节水高效种植。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果园的生态环境建设,种植了一些花草和果树之间的搭配,提高了果园的生态效益,吸引了一些天敌,减少了害虫的发生,保障了果园的生态平衡。
最后,我园还加强了与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了果农的种植技术水平,保证了果园的长期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我园在果农种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果园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果农的丰收和果园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谨此汇报。
某某果园负责人敬上。
《天津农林科技》2020年4月第2期(总第274期)10天津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文章编号:1002-0659(2020)02-0010-03闫云婷1,刘文政2 (1.天津农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市实验林场,天津 301507)摘要:作为天津现代都市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林果产业,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推进林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天津市林果种植情况的实地调查,显示天津市林果产业存在果品种植结构不科学、优质高端品种少、销售模式缺乏创新、品牌效益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据此提出加强政策支持和科学规划、提高科技水平、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和延长产业链条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天津市;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11-12基金项目:天津市林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资助(ITTFPRS)主要作者简介:闫云婷(1976-),女,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研究。
E-mail:aibluesky@163.com1 天津市林果产业概况天津市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适宜多种果树种植。
近几年,天津市果树品种逐渐多样化,栽培模式日益多元化,高品质果品逐年增加,已初步形成天津地域特色的果树区域化布局。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涌现,果园经营模式也逐渐由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果园初步形成,果农品牌意识逐步增强,休闲观光产业逐渐兴起,三产融合发展路线清晰。
1.1 天津市林果种植面积、产量及变化趋势截至2018年底,天津市主要果树种植面积约2.88万hm 2,总产量约62.47万t。
果树种植面积自2005年至2018年间呈波动式缓慢下降趋势(图1)。
这是因一方面近几年果树种植效益降低,很多果农放弃种植,另一方面受到林地规划的影响,一部分林用地被征作他用。
我国桃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一、我国桃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我国桃产业近年来虽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进步很大,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品种比例不合适,需要调整。
目前我国桃栽培品种约有1000个,但95%以上是鲜食品种,加工品种只有5%左右。
在鲜食品种中,早中熟品种约占70%,比重偏高,晚熟品种仅占30%,尤其是极晚熟品种则非常稀少。
因此,品种比例不合理,以后需宏观调整。
二是资源利用率不够,还应不断进行品种改良。
桃的选育和培育在我国很长一段时期落后于一些原先没有桃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的很多优良新品种是以上海水蜜桃为亲本培育而成,现在国外超市热销的油桃和黄桃品种,是用我国新疆、甘肃、云南、秦岭等地比比皆是的原始桃资源杂交培育的,现在我国的寿星桃资源也正被国外用来培育桃的矮化品种。
而我们自己至今还在引进种植日本、美国的桃品种,如大久保、岗山白、新川中岛、美国金童系列黄桃。
因此,科研工作者们还应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积极优选、培育自己的优良品种。
此外,在优良品种选育方面存在误区,多注重选择桃个大、果面全红的品种栽培,其实许多消费者喜欢较小的桃子,像传统青州蜜桃品种,单果重65克左右,绿底阳霞,果个虽小,却是历代宫廷供品,地方名产,深受消耗者青睐,供不应求,因此在选择品种时不应盲从。
三是重栽不重管,栽培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单产和果品质量有待提高。
2009年,美国、意大利及希腊桃果的单产已经分别达到每公顷19.7吨、18.2吨和19.3吨。
欧盟27国桃果的平均单产水平达到每公顷17.5吨,而我国到2013年的单产量才达每公顷16.02吨。
同时,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加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果品质量较差、安全性低。
这也说明我国果树的栽培理念、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
如土壤肥力方面对比就非常明显,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不足1%,而美国、日本等国家高达3-6%,甚至更高。
因此,我国果树种植下一步应大力提倡覆草、种草、秸秆落叶还田、沤制绿肥,腐烂后翻入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肥力,在此甚而上再适当施用少量大量元素化肥,才是根本出路。
我国桃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桃子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桃树作为重要的果树栽培品种之一,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
本文将对我国桃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桃树发展现状分析1. 种植面积和产量:中国拥有广阔的桃树种植面积,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和长江流域等不同地区。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桃树的种植面积约为540万亩,年产量达到350万吨左右。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桃子生产国之一。
2. 地区差异:桃树的适生环境对种植区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桃树的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江苏、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和广东等省份。
这些地区拥有较为温暖的气候和丰富的水源,为桃树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品种多样性:中国的桃树品种繁多,包括黄桃、白桃、水蜜桃等多种类型。
这些桃子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良好,还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4. 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桃树种植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包括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和采摘保鲜等方面。
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得桃树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新鲜、美味水果的需求。
二、我国桃树发展未来趋势分析1. 增加科技投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桃树产业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桃树的抗病虫能力和耐逆性,提高品质和产量。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如精准栽培、无人机农业等,提高生产效益和竞争优势。
2. 推广新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趋势,我国将继续推广新品种的桃树。
例如,提高产量的改良品种、具有优良口感和独特风味的特色品种等,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3. 农业转型升级: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桃树种植将更加注重提高品质和品牌价值,从传统的大规模种植向精细化管理和特色化发展转型,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桃树产业集群。
4. 拓展国际市场:中国的桃子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山东烟台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山东烟台市是中国重要的果树生产和加工基地之一,拥有良好的气候和土地条件,适宜各种果树的生长。
近年来,烟台市果树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烟台市果树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烟台市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在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烟台市果树种植面积约为100万亩,年产量超过600万吨。
苹果、樱桃、葡萄等水果的种植量居全国前列。
这一成绩得益于烟台市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果树资源。
政府也加大了对果树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果农的技术培训和产业化发展。
烟台市果树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果树品种单一。
烟台市主要种植苹果、樱桃和葡萄等几种主要果树,缺乏品种的多样性,导致市场竞争不足。
果树产业链不完善。
烟台市缺乏果树产业链上下游的连接,导致果农销售渠道窄,产品附加值较低。
果树产业存在劳动力短缺和技术不足的问题,以及果树病虫害防治能力不足等问题,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烟台市果树产业的发展,以下是几点建议。
加强果树品种研发和推广。
烟台市应引进更多的果树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
完善果树产业链。
建立果树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的紧密连接,加强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协调和合作,提高果农的收入和产品的附加值。
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
烟台市应加强对果农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和管理水平,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加强果树病虫害防治。
烟台市应加强农药和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果树病虫害的防控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烟台市果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果树品种研发、完善产业链、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烟台市果树产业的发展,提高果农的收入和产品的质量,促进烟台市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