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中悲剧人物的意识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247.91 KB
- 文档页数:3
绪论老舍先生于1935年写出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这部小说同后来的《四世同堂》一起奠定了老舍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地位。
《骆驼祥子》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个体劳动者的悲苦命运及其精神面貌。
祥子作为人力车夫代表了社会最低层的劳动者的形象。
小说通过祥子由精进向上到不甘失败,最后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描述他的不幸遭遇。
祥子最初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来到北平,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默默地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后来,他连遭厄运,命运的安排让他的追求变得不可得。
当妻子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不得不再一次卖车,想到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终于不堪一击,渐渐颓废,慢慢沉沦。
当祥子内心的善良、执着已荡然无存后,随之而来的野性、兽性、恶性开始发作,他吃喝嫖赌,如同一具行尸走肉。
他的性格被残酷的现实扭曲了、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奋斗者彻底地沉沦了。
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
①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就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
老舍先生把小说中的典型人物祥子刻画得栩栩如生,勾勒得精工雕琢,入木三分。
勤劳、朴实、忠厚、善良,注重信用,讲义气,有着小生产者所共同的积极进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在祥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同时在他身上的那种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盲目性和狭隘眼光也能看出,并决定着他必将一步步走向毁灭。
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
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他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就像一棵从乡野的泥土中生长起来的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都体现在他身上。
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18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②,是个破产的农村青年,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
简析“骆驼祥子”的悲剧色彩论文摘要:在老舍笔下除了老派、新派与理想市民几种形象系列,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而且占有显著的位置。
作者在刻画这一系列形象的时候,多数都突显出一定的形象色彩,而《骆驼祥子》则是充满着浓郁的悲剧性的作品,成为老舍创作中的一座高峰。
本文从四个大方面阐述了祥子形象的悲剧性,从更深的层次分析了祥子的悲剧命运:一、选取具有普遍性的车夫生活,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奠基了主题的悲剧色彩;二、通过描写用普通人的生活历程,突出了悲剧的典型性和社会性;三、通过对祥子性格弱点的真实写照,营造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四、主人公的悲剧和作者悲剧情绪的完美融合,描绘出感人悲剧色彩。
关键词:骆驼祥子悲剧命运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它的悲剧性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每一个悲剧性结局,读者都为之激动、不平。
小说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使处境与之相似的人们不由得严肃地展望自己的前途,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
五十年代初有个外国人在一篇评论老舍的文章中,谈到自己读了《骆驼祥子》以后,有很长一段时期一直不忍心乘坐在旧中国街头到处都是的人力车①。
作品中一个人力车夫的不幸遭遇,竟然唤起了处境完全不同的人们对于实际生活中所有的人力车夫,也都怀有人道主义的同情。
这些,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吸引或者思想触动,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通向现实的反思。
这样的力量和效果,也并非别的什么,而是第一个给悲剧作出理论概括的古希腊哲人早就指出过的,为悲剧特有的美感内涵和作用——通过“激起怜悯与恐惧”陶冶和启迪人们②。
而《骆驼祥子》正是这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一、选取具有普遍性的车夫生活,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奠基了主题的悲剧色彩祥子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一场社会悲剧。
他谈这部小说创作源于他与朋友闲谈。
他说:“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
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主要塑造了祥子——一个普通车夫的形象。
他是30年代旧中国进城谋生的破产农民的缩影。
小说通过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世界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好体面、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
祥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
他的经历与近代农村破产而成批涌进城市的赤贫农民相似,因而颇具代表性。
在他性格由勤劳善良、正直朴实、有理想有上进心逐渐堕落到吃喝嫖赌、谋财害命、自暴自弃这一过程,赋予了作者对当时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的深刻的批判和对落后的国民性、传统文化的反思。
故事的主人公祥子性格的变化是以他遭遇的一系列事件为主干、一线串珠地组织构思、安排情节而叙述展开的。
祥子的“三起三落”是故事的发展线索,与虎妞的“爱情”纠葛是故事的中心,作者让祥子在与周围人的关系中发展变化,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祥子的“三起三落”可简单归纳为:一起:艰苦奋斗,如愿以偿,买了新车。
一落:好景不长,军阀混战,乱兵劫车。
二起:努力拼命,积攒够钱,再想买车。
二落:时运不济,遇孙侦探,敲诈抢走。
三起:被迫结婚,用私房钱,买辆旧车。
三落:难产死去,无钱下葬,卖掉洋车。
祥子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
平常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
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
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贷款,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这是他生活的全部理想——买一辆洋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然而现实生活却在给了他希望后又不断斩断他的退路,使祥子在堕落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Jun.,2021Vol. 40 No. 62021年6月 第40卷第6期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论老舍对女性命运的悲剧书写李文静(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0)~摘 要:老舍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悲剧化的女性形象,如贤妻良母、凶蛮悍妇、贫苦少女等。
她们大都处于从属地位,处于一种被社会、家庭压制的状态之下。
这种压抑的状态和无力的反抗导致了其悲剧化的 命运。
老舍对女性命运的悲剧书写既来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也有新旧文化碰撞后的反思,同时也受到康拉德悲剧小说的影响。
这种书写不是一时的突发奇想,既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作者个人生活与爱憎态 度的投射。
关键词:老舍;女性形象;悲剧;创作来源中图分类号:12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4970(2021)06 - 0068 - 04“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他用独具特色的平民化语言讲述了底层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也塑造 了众多个性鲜明、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老舍作为描 写城市贫民生活的高手,为文学史贡献了一批“其他 作家很少提供的,既有典型意义,又有个性特征的城市贫民形象”⑷。
在老舍的诸多小说中,男性往往是 叙事主人公,其着力塑造的,是那些生活在城市底层, 受尽人生苦难的男性形象,骆驼祥子是其中的代表。
而与男性形象相呼应的,便是老舍笔下着墨不多,但 依然让人过目难忘的各类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如同开 在枝头的花朵,虽没有主干那么庞大,却也有着不可 小觑的地位。
一、老舍小说中的悲剧化女性形象老舍笔下的悲剧化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四种:一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女子。
如《月牙儿》 中的“我”,《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和《赵子曰》中的 谭玉娥。
这类女性住在简陋的胡同里,基本上都没受 过学校教育,尚未成年就被迫承担起谋生的重任,或 是幼年丧母,或是不幸失去父亲。
如《月牙儿》中的“我”在四岁的时候目睹了父亲在破旧小屋中的死亡。
论老舍笔下的悲剧人物——“骆驼祥子”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老舍笔下的悲剧人物0宋睿李传友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作品内容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尤以贫民生活为主要写作内容.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塑造祥子这一悲剧人物,尖锐地提出了城市贫民摆脱悲剧命运的社会课题.《骆驼祥子》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祥子是一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的生活习性和内在心态都保留着农民的烙印:诚实,质朴,木讷,保守.祥子认为农村没有生活出路,渴望在城市里创立新的生活.进城之后,祥子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子,"可以不再受拴车人的气".于是,祥子开始了他"三起三落"的生活.第一次,经过三年奋斗,祥子终于买上了自己的车子,但才拉了半年,车子被大兵抢去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省吃俭用积下的钱又被特务敲诈走了.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了车,拉了没多久,又因埋葬虎妞,被迫把车卖掉了.祥子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努力使自己振作起来,反复与生活搏斗,显示了其执着的态度与坚韧'的个性,而这种个性也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个体劳动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及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然而,祥子经过"三起三落"最终还是失败了,祥子的失败告诉人们:在那种时代,单凭个人的努力是无法改变其悲剧命运的.为了更清晰地认识祥子这一悲剧人物,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思考.(1)老舍将祥子塑造成悲剧人物的原因众所周知,悲剧往往是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毁坏给人们看.在真,善,美与假,恶,丑,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前者往往为人们所同情,喜爱与尊敬,而后者则为人们所憎恨和唾弃,当前者因力量薄弱而在较量中失败以致毁灭时,最能激起人们的悲愤之情.老舍清楚悲剧的力量,所以赋予了祥子悲剧的命运.从外形上来说.祥子是青春的,健康的,美好的.祥子是从乡野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作为劳动者,祥子也具有着众多优秀品质.祥子觉得"用力拉车去挣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在曹宅拉车出了事故,他主动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2∞8.o5''骆驼祥子''赔偿;受曹先生牵连,积蓄被特务欺诈了,但他仍留守曹宅,决不拿曹宅一针一线;他自己一向勤俭,但他甘愿给老马祖孙买羊肉包子充饥.这一切都体现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品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祥子,随着他生活愿望的破灭,他原来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却被他不经意地抛弃了.祥子讨厌拉车了,他"完全入了辙,他不比别的车夫好,也不比他们坏,就是那么个车夫样的车夫.""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甚至为了几个钱而出卖人命.祥子的外形也随之变得肮脏,猥琐了.最后,祥子成为了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本是一个缺乏觉悟的劳动者,他梦想拥有自己的车子,凭自己的力气吃饭,以此表达对命运的抗争;但最后他什么都不再想,只求活下去,则表明祥子服从了命运的安排,忍受了生活的侮辱与磨难,甚至连一点抱怨都没有了.作者最后不禁感叹"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所失去的不仅仅是车子,积蓄,更重要的是劳动者所具有的美德,以及不断求进取的生活态度.祥子"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祥子的悲剧之悲正在于这.老舍试图用祥子的悲剧激起人们的悲愤,唤起人民的斗志..(2)促成祥子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社会因素:祥子的悲剧首先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旧社会的产物.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受着各种社会力量的制约,一个人所处韵社会地位决定了这个人的生活道路.祥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这便注定了他的生活道路将是多灾多难的.祥子生活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连年的战争威胁着人民的安全,不知给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祥子为了多赚些钱,尽管知道城外打仗,仍大着胆子拉车去城外,结果刚一出城门,便被逃兵连人带车抢去了.祥子的遭遇固然是不幸的,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祥子不过是遭受苦难人民中的一员,祥子的遭遇也不过是发生在战乱时期的一段小小的插曲.祥子是卑微的,卑微的祥子必须承受来自社会各厅面的打击.祥子的主人曹先生被人出卖了,祥子不过是给曹先生家拉车的,曹先生的所作所为与祥子并不相干,但既然"祥子是落到'点子'上了",那只能是活该被孙侦探敲诈,"谁都有办法,哪里都有缝子,只有祥子跑不了,冈为他是个拉车的.""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打击."祥子卑微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任何打击都会随意地落在他头上,处于穷途末路的逃兵或一个小小的特务看似轻松的'击都可以给祥子带来终身的祸害.孙侦探曾对祥子说过这样'一句, "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这句话更清晰地反映出了祥子地位的卑微,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无理的社会对于祥子这类小人物的不公平待遇.情感因素:祥子的悲剧不仅发生在生活中,还发生在他的感情世界里.祥子一心要找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做的姑娘",但车厂主女儿虎妞的介入,却使祥子先前的愿望彻底破灭了.祥子同虎妞之问发生的纠葛,是酿成徉子悲剧的又一个原因.祥子与虎妞结合的本身就是令祥子难以忍受的灾难.祥子作为劳动者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而作为车厂主女儿的虎妞却从内心深处鄙视劳动者,这两种生活态度的冲突是尖锐的.虎妞不甘心做._辈子车夫的老婆,她幻想祥子能改变地位,成为车厂老板.而祥子却认为只有"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上车,娶上老婆,这才正大光明",不管刘四有多少辆车,他都不能要虎妞.但祥子经不住虎妞的诱骗,还是在虎妞的胁迫下同她结合了.婚后,虎妞仗着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强迫祥子按照她的意志行事.经济地位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关系的不平等.即使成了夫妻,也没有改变他们原来车主与车夫的关系.祥子痛苦地体会到,"要了她,便没了他".当然,虎妞嫁给祥子并不是为了去压迫祥子,虎妞是喜欢祥子的,为了祥子她甚至失去了父亲和钱财,但这却丝毫改变不了她的阶级地位.她是隶属于剥削阶级的,她爿惯了压迫剥削别人,习惯了凭借金钱的力量去支使别人,即使对自己的丈夫也不例外.她曾在婚后对祥子这样说过,"你娶老婆,可是我花的钱,你没往外掏一个小钱.想想吧,咱俩是谁该听谁的."这句话充分证实了虎妞作为剥削阶级企图凭借金钱统治别人的丑恶心理.而这势必会造成隶属丁被剥削阶级的祥子与虎妞之间的冲突.所以,祥子与虎妞之间存在的问题决不仅仅是思想感情上的隔膜,更重要的是由于阶级立场不同形成的无法调和的对立.尽管祥子认识到了他与虎妞之间的对立,尽管他厌恶虎妞,他却始终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与虎妞生活在一起打破了祥子的生活愿望,使祥子由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直至自甘堕落.由这里可体会剑祥子的悲剧不仅在于不能获得自己所要求的,还在于他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样,来自于精神世界的深入人物内心的摧残与折磨更彻底成就了祥子的悲剧.性格因素:性格决定命运,祥子的悲剧自然离不开他个人的原因.祥子悲剧产生的原,除了旧的社会环境之外,还在于个体劳动者术身的弱点.祥于的失败是和他个人奋斗的方式分不开的,这反映了作者对都市贫民怎样摆脱悲剧命中胃乡擎研老运这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祥子先前是个农,后来进城成了一个车夫,不论是农民还是车夫,都是个体劳动者.作为'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祥子"不管别人",只关心他的年,他认为只要"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栓午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F如此,尽管祥子怀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却完伞不懂如何解放自己,更不知道大家应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仪是幻想凭借个人的努力与奋斗成为生活的主人.分散的个体的职业活动,使祥子…类人各不相顾,甚至棚互排斥.在样子第'次丢车以后,为了多挣些钱,他开始与刖的车夫抢生意,"不管是和谁抢生意,他只管拉』:买卖,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疯的野兽."而祥子的这种行为更扩大了与其他I午夫之问的隔膜,这使得本来就不善于交友的祥子变得更加孤立无援了.祥子们认识不到"大家顶立在一块,而是各走各的路,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个人的眼,每个人都觉得赤手空拳可以成家立业,在黑暗中各自去摸索个人的路."正是这种个人奋斗的方式导致了人们无法获得幸福生活,但可怜的祥子却不能从别人的失败之中得出教训,而是抱着侥幸心理,顺着一条死路盲目地走F去.祥子这种对自我的欺骗不是其个人的愚笨造成的,而是由他所隶属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祥子作为一个农民,…个小生产者,他不懂政治,不知道阶级斗争.他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也不知道促成自己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受狭隘的生活观念的限制,祥子把一切统统归咎于"命".既然命该如此,那么做什么都是徒劳的;既然过去自己那么努力,到头来都是失败,那么何不放弃努力混下去,甚至像欺负自己的人那样去欺负别人.祥子终于堕落了,成为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就这样,作为个体劳动者的祥子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弱点不可避免的到_『悲l的泥沼巾.(3)"骆驼祥子"在现代文学史的意义"五叫"以后的文学多关注知识分子及农的生活,很少去关注城市贫民的生活,"骆驼祥子"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做j};了特殊贡献.个体劳动者祥子由积极台斗到心从意懒再到自甘堕落的命运悲剧,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半殖民地的城市不能把样子这样的农民吸收到现代一业中,把他们变成现代无产阶级,却以无情的剥削和腐蚀,将他们甩到流氓无产者的队伍:展现了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在控诉黑暗社会现实的同时,老舍还透过"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国民性格弱点",狭隘保守的心理特点及个人奋斗的行为模式注定了其奋斗的亢日性和脆弱性,也注定了悲剧命运的产生.作者通过祥子的悲剧命运告诫人们:若想彻底改变自身的悲剧命运,不但应该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由此,老舍先生塑造的"骆驼佯子"这…悲剧人物成为了叶l国现代文学史L独具风味,永不褪色的人物形象.(宋睿李传友,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2006.05。
《骆驼祥子》:从祥子的堕落历程来分析老舍笔下这一悲剧人物展开全文《骆驼祥子》是老舍众多接地气的作品中的一部经典,它讲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故事中的时代背景是一幅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的景象。
祥子是广大劳苦人民的代表,他们有着一定的自由,却被生计“绑架”,因贫穷剥夺了身上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老舍塑造祥子这一角色的想法,缘起于1936年,老舍与一位大学朋友的谈话。
朋友与老舍说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一位车夫买了一辆“洋车”,不久之后卖掉了,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穷困潦倒。
当时老舍觉得可以借此题材写一部小说,于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诞生了。
本篇文章主要从祥子的堕落历程来分析老舍笔下的这一悲剧人物,并浅谈当下社会如祥子一样追逐梦想的年轻人。
老舍祥子——旧社会众多劳苦百姓的缩影故事中,祥子是一位人力车夫,他生活的目标就是能够拉上属于自己的黄包车。
祥子的生活像是大海中的一座浪头,买了自己的车后就是起了浪花;车被大兵抢了,钱被侦探讹了,人被虎妞骗了,就是浪头落了。
老舍笔下的祥子是二十年代中国众多劳苦百姓的一个缩影,他们过日子得弯腰弓背。
那个时代,人们的命运被笼罩在社会的压迫之下,吃的亏、受的苦、打破的牙齿、流的眼泪多半都要咽到肚子里。
有的人忍忍,一辈子就过去了,相安无事。
而有的人,受得住气,吃得了亏,可是却奈何不了悲痛中的刺激,人性变了,就像故事中的祥子。
1.与现实社会产生交流——堕落的开端老舍并没有把祥子的悲剧命运全部都推卸给社会的黑暗与压迫,而是从祥子自身出发,描述他与社会的交流。
在交流中,老舍更像是让祥子自己做选择,这是老舍的高明之处。
故事中有一段情节可以体现老舍的高明:祥子刚被侦探骗了钱的时候,曹先生一家为了躲难搬到左先生家,独留祥子一个人守家,祥子害怕,跑到老程家躺下,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算计着:院中又没人,何不去拿件东西呢。
自己那么不容易剩下的几个钱,被人抢去,为曹家的事而被人抢去,为什么不可以去偷那些东西。
论老舍悲剧意识的成因摘要老舍以其丰富的市民世界为读者展现了近代北京市民社会沉沦蜕变的历史变迁,读者在品味其诙谐幽默的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浓郁悲怆的悲剧意识。
老舍的悲剧意识中融注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悟和现实感受,这种悲剧意识主要源于作家经历的穷苦生存磨难、悲凉的末世心态及外国悲剧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老舍悲剧意识成因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意蕴,他所提供给读者的,是民族性格世相众生态的素描,是数千年中华文化现代余韵的幽歌,是“含泪的笑”。
我们在品味其丰富多彩、诙谐幽默的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浓郁悲怆的悲剧意识,使人久久不能释怀。
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现代知识分子,老舍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所开创的现代悲剧传统,以悲悯的情怀对北京市民社会进行解剖。
“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文化把握,它既有反映现实的一面,又有主动地认识现实、结构现实的一面。
”现实中的悲剧虽未必一定会直接产生悲剧意识,然而悲剧意识的产生常源于人们对悲剧现实生活的体悟。
老舍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生活不幸,然而他超越个人的不幸和痛苦,去探索人生真理,思考民族与人类的悲剧。
“一个人一旦遇到极大的不幸,就不会再以自我为中心,他会去沉思整个人类的苦难”,老舍的悲剧意识融注了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悟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老舍悲剧意识的形成与其穷苦的生存磨难、人们的末世心态及外国文学的影响不无关系。
通过对其悲剧意识成因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老舍本人和他的作品。
一穷苦的生存磨难众所周知,作家的思想和创作总是或多或少受到自身生活经历的制约和影响。
老舍的悲剧意识首先源于他对穷苦生活的感悟,“他是一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应该成为我们理解和评价他的思想和作品的出发点”,从其身世与成长经历解读老舍成为一种必要途径。
老舍出生在一个悲剧四伏的时代,19世纪末的大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
骆驼祥子悲剧主题的解读摘要:骆驼祥子这篇长篇小说是老舍在中国旧社会时期,面对社会黑暗的一面,讲述了发生在北平的一位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全文围绕着祥子的遭遇为线索,祥子从乡间来到城市里,他拥有自己的梦想,想靠着自己的体力劳动,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收获,拥有自己的车,并成为一位高等的车夫,因此买车,成了祥子的奋斗目标,“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然而后面却经历了“三起三落”,并最终梦想的破灭,祥子也彻底的沉沦;这既是祥子的悲剧,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祥子的形象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严重和迫切的社会问题,就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命运和道路;当祥子沦丧为“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也形象的告诉了人们:这是一个社会的的悲惨命运;关键词:骆驼祥子性格悲剧人性小人物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硕果累累,创作了许多的优异作品,在取材方面都源于现实生活,多以最下层贫苦农民的生活为主要题材内容,具有现实意义,骆驼祥子这部长篇小说是老舍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塑造祥子的悲剧人物,形象的提出了社会现实中尖锐的问题,贫民劳动者如何摆脱悲剧的命运;一、悲剧的内涵1.祥子的悲剧三起三落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当祥子从农村乡下来到城里的时候,他拥有过自己的梦想,他想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健壮、诚实、勤劳,来完成自己梦想,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文中提到,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都做过了;但是不久之后就看上了拉车这一行,所以,买车就成了祥子的理想目标,这目标“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在省吃俭用中度过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梦想,成了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然而命运却让他美好的梦想破灭,刚拉半年就遇到了战争,并且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所掳走了,而自己买的车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然而祥子并没有因此灰心,又开始攒钱,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再次攒钱,再次买车,于是又开始了下一轮的拉车工作,但是还没有等他攒够买车的钱,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了泡影,此时的祥子,车几乎成了唯一所想的东西,然而第三次拉上自己的车,则是用自己与虎妞的婚姻为带价,又因虎妞死于难产,祥子又不得不卖掉人力车来料理丧事,这是祥子意识到买车的愿望变得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自杀,心中最后的一盏灯熄灭了,从此他不再勤奋,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再也鼓不起勇气,并且开始厌恶拉车,逐渐沉沦,逐渐放纵自己,骗钱,出卖朋友,最后彻底的成为了城市的垃圾,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的悲剧结果,在当他迈入城市的那天起,就已经埋下了必然的种子;祥子刚刚之所以觉得自己能完成自己的梦想,因为有强健的体魄,他相信自己能成为一名高等车夫:“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认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都表明了祥子已经做好了出卖自己体力的准备,他认为自己的身体就属于自己,他深信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但事实证明他错了,他与虎妞的性关系就首先动摇了这一念头,虽然整个事情中祥子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但他还是不由自主的一步步走进了这个陷进,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里有以前所不知道的并且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不但身上好像粘上了点什么,心中也仿佛都了一个黑点儿,永远不能再洗去”,但是“不管怎样的愤恨,怎样讨厌她,她似乎抓住了他的心;”这样一种矛盾的心态使他自己更加迷惑,始终无法确认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受虎妞赤裸身体的吸引还是排斥;在整个过程当中,祥子的劳动一直都被“异化”,他成了自己劳动对象的奴隶,为了买车,一个货真价实的车奴,因此从一开始,他就无法保持自身的完整性, 当他感到自己身体不受控制的时候,就是自己身体与本人的分离,身体的“异化”与对自身过分的自恋之间产生了冲突,使自己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并收到了致命的打击,于是理想开始变得遥不可及,即使做了十分的努力,都成了一种徒劳的挣扎,连自己的身体都把握不住,怎么去把握本来就不属于他的世界,因此,祥子的理想在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2.下层市民的悲剧老舍是一位伟大的市民作家,我们纵观他的全部创作,其中描写的最多的、最用力的,也是最成功的,毫无疑问就是旧社会下的旧北京下层市民的生活,作家从市民在社会中的常态与病态入手,塑造出一个个形象各异,个性鲜明、并且类型丰富的市民形象,因此都带着浓浓的京味儿,也正是由于老舍,我们才能够如此细腻地了解,出于中国旧社会都市的下层市民的生活状态;在本篇小说里,除了祥子这个形象的刻画之外,小马儿的祖父也是拉起自己的车,但是情况却十分悲惨,祖孙俩险些饿死,又如二强子也是拉自己的车,但后来车也卖了,甚至逼自己的女儿去卖淫;既要面对自己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信仰”,而另一面所要面对的又是这些希望的破灭,祥子也为了这个注定要破灭的梦想,断送了自己引以为荣的和改变自身命运的资本——身体和自由,可我们把祥子买车理解成一种追求理想似乎更妥当但是仅仅是对理想的追求了,不是的,理想是可以追求的,每个人都享有这个权力,然而到后来,对于祥子,作家由一开始的怜悯同情逐渐变为讽刺个人主义的对象,作家为何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似乎也反应了作家对拯救社会,拯救这个黑暗时代的迫切心情;作品中,我们读到使祥子悲剧产生的因素有三,一是军阀的乱兵,二是反动政府的侦探,三是车行老板的强取豪夺,这些都反映出社会的病态背景,贫富的极大悬殊、妓院、夏太太的诱惑、城市底层的粗陋、愚蠢、残忍、糜烂、性病的流行……在如此的社会环境当中,对祥子就是一种致命的冲击,尤其是当于虎妞发生了性关系之后;祥子或许可以躲过虎妞,但很快会遇到别的“虎妞”,遇到其他的“夏太太”,他希冀的乡下“一清二白的”姑娘在城里是永远不可能有的;那就退而求其次吧,他对年轻苦命、善良要强的小福子产生了好感,可眼睁睁地看着小福子只能为生活所迫而卖身,最终不堪凌辱自杀在“白房子”里;黑暗的城市毁灭了祥子所有的理想,虎妞就是这个城市摧毁祥子的一处最要命的深渊;婚姻梦想的破灭,吹熄了祥子心中仅存的一点希望之光;他从此彻底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伟大的,健壮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我们看到的是,小说里面所描绘的下层劳动人民,每一个人都被旧社会里面的一切负面影响所污染,而祥子则是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淳朴的乡下青年,在这个社会中是如何一步步的转变成社会的垃圾,我们不禁想到,他们是都自愿的吗还是被逼无奈才迈出这步,他们事后有过忏悔吗还是甘愿堕落自己的灵魂,可是最后的结果,他们都选择了自我毁灭;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怎样的社会,为什么会让一个个活生生的,充满了朝气的祥子,变成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3.城市文明的悲剧之前所说的全是主观上的,人们自身的悲剧性,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悲剧的发生其实就是一个病态的城市文明与人性相对立的悲剧,而小说所表现的主要也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淳朴农民,与病态社会的城市文明相矛盾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小说中,面对祥子的堕落过程,作者给与了极大的同情,老舍随着三起三落的情节发展,开始将笔触伸向广阔的城市贫民生活领域,通过祥子与兵匪、侦探、车厂主、虎妞、同行等各方面的关系,展现出了一幅幅动荡不安、黑暗恐怖的畸形城市生活场景,从而使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反映出城市畸形文明,以及愚昧文化给人性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在客观上表现了作家对病态城市文明与人性之间的思考与批判;如作者就愤怒的指出:“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祥子还在那个文化城,可是变成了走兽;”透过这句话,看到了祥子从人到兽的蜕变,包围着他的,逼迫着他的,扭曲着他的是一个旧社会的病态城市文明;作家也从开始对祥子的同情转变成讽刺与批评,更多的是对社会和病态城市的批判,毫无疑问,作家是把社会批判当作小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舍自觉地透过骆驼祥子,思考“城市文明病态如何和人性冲突的问题”;祥子为什么会堕落他是被腐败的环境锁住,不得不堕落,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性;作者通过第三者的描述,通过祥子以及其他下层老百姓的视角,告诉我们,在他们的眼中“地狱”是什么样子;这个“地狱”就是那个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扭曲的道德沦丧的旧社会,也是为了金钱被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更是主人公祥子自己那已经堕落了的人心;从本质上讲,祥子进入城市所经历的一切,包括他的努力,他的挣扎,他的醒悟,他的复仇,他的堕落;以及他在过程中发现的社会黑暗现实,与许多其他经典现实主义小说所描写的,本质上没什么不同,只是祥子的故事,是一个更加绝望的故事;祥子只有堕落,没有救赎;“哀莫大于心死”,没有比精神彻底的绝望更富有悲剧性,老舍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但却没有深究摆脱困难的救世良方,而把毁灭美好哦人性的现实和盘托出,供人思考,发人深思;二、悲剧的意义1. 思想意义“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小说中一开始为我们所展现的是一个年轻健康乐观的农村青年形象的祥子,他能吃苦,能耐劳,带有乡村里淳朴的气息,正如小说中描写他的外貌形象,“头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以及描写他的车的时候,不无散发出光彩,还有他的美好心灵,在严冬的夜晚,给老马祖孙俩买羊肉包子充饥,哪怕和虎妞结婚,还是坚决用自己的劳动来谋生,这一切似乎是在告诉读者,这就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普通劳动者的美好品质,然而,这一切最后都荡然无存,祥子由一个青春、健康、正直、善良的劳动者变为了一个自私,堕落,不幸,在社会病态里的产儿,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短短的几年过后,祥子的变化反差如此巨大,我们眼睁睁地看到了黑暗的社会是怎样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吞噬的,祥子的命运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在黑暗的社会中,想凭借一个人的努力去获得生存的愿望是永远不会实现的;这就是祥子的悲剧向我们揭示的思想意义;2. 社会意义除了祥子以外,小说中我们还看到了在这个黑暗的时代里,许多各式各样的群体,而他们也构成了祥子的社会环境,所以小说还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小说里,这个社会上的所有人,可以分成四类人物:一类就是社会中的上层人物,他们都是当时社会中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他们仗势欺人,横行霸道,也无恶不作,是整个社会黑暗势力的化身,这些人物可以说直接导致了祥子的悲剧,更是掌握着祥子这一类人物的杀生大权,例如厂主刘四爷;第二类人物则是社会反动势力的代表们,像反动势力的逃兵,地痞流氓这些人,他们随时都能对祥子进行敲诈勒索,例如孙侦探对祥子的致命打击,直接导致第二次买车的希望破产;第三类人物就是以祥子为代表的下层劳动者,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无时无刻不受到上面两类人的欺压,这类人物也是小说中数量最多的,他们没什么社会地位,而作家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这些人物,因此他们的遭遇怎样,就直接与作品的风格甚至作品的思想意义挂钩;最后一类人物就是曹先生,夏先生,夏太太这类的顾主了,他们的同样是为了烘托祥子的个性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对祥子的命运变化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整个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然而如此多的人物都成为了祥子悲剧的制造者,参与者以及衬托者,也让我们看见了悲剧的根源,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所在;小说中有几点比较有意思,一是在写孙侦探的时候,作者所用的笔墨不多,但却给祥子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这件事情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谁都没想到会再次见到孙侦探,虽然带有一点偶然,但在动荡的社会中,也告诉我们,像祥子这样的社会底层劳动者遭遇这样的偶然事件,遭遇这般变故也是历史的必然性;还有一处,就是小福子之死,这是对祥子在精神方面的致命一击,直接导致精神世界的崩溃;虎妞的死亡仅仅让祥子的家庭破灭,而小福子则完全泯灭了祥子的生活理想,这为我们展示了黑暗社会中生活在底层的女性悲剧,从而反映出整个社会的不幸和悲剧;三、总结作品就是这样,通过祥子的悲剧,给大家展示出的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就是下层劳动者的命运和出路问题;这是小说中的主题所在,通过祥子进行多次顽固的抗争,获得个人的独立,获得自己的人生,最终以失败告终,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见了祥子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站起来,屡战屡变,又屡败屡战,给读者一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我们是看见了作为下层劳动者的命运,然而如何解决,出路在哪里,小说里只字未提,这就是这部作品的魅力,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用无声的语言,诉讼了一个迫切,又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
《骆驼祥子》人物性格特点介绍祥子:起初: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
具体分析: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
为全书灵魂人物。
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
人生并不因为他的要强而多给予了他什么,大兵、骆驼、曹宅、孙探长、虎妞、小福子……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让他逃脱车夫的最终命运。
他曾经也不信命,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努力,他的第一辆车,他买车的积蓄,没有招谁也没有惹谁,不也就这样没了吗?这能怨谁呢,只能怪命是如此了。
所以祥子最终变的和其它的车夫一样,不再要强,养成了烟酒等他过去从来不肯沾染的东西,也就让人觉得可以原谅了,所有的恶习似乎都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可饶恕了。
可是祥子过去是一个怎样要强的人啊!为了买车,他从生活中扣出每一点钱,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车夫强座,没命的拉车,甚至连一口好茶也不愿喝——虽然像他这样的高等车夫喝点好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他把自己当作铁打的,拼命攒钱……事情却常常不如人愿,所有的意外都与愿望悖道相驰。
祥子的见闻和经历将他磨砺成了另外一个人——与过去的祥子完全相反的'人——他学会了所有的恶习,学会了和巡警找别扭,学会了保养自己,成了一个混日子的车夫。
有时他也曾想过应该好好的生活,可是一想起他自己的经历他就没了信心,要强又怎样呢,自己过去不也要强过吗,到头来还不是和其他人一样,还不如趁早快乐一天是一天。
直到最后,连他最后的寄托--小福子也离开了这世界,他彻底的绝望了。
一个由乡间来的淳朴、老实、善良、结实的小伙子就这样沦落成一个让人同情的混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骆驼祥子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后来,经过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去了他所有的积蓄,虎妞对他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身心都带来磨难。
浅谈《骆驼祥子》的悲剧性内容提要: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斗争的艰巨和精神上的痛苦。
《骆驼祥子》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非常优秀的现实主义的悲剧作品。
小说通过“人物安于命运安排的性格,社会的黑暗,婚姻的不幸”揭示出它的悲剧性、人力车夫悲剧的“根源”、“写出了劳苦社会”。
祥子这一形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道路问题。
显示了这部悲剧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悲剧的祥子悲剧的性格黑暗的社会不幸的婚姻悲剧性的启示正文: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部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励和启发着读者。
小说中塑造的是一个叫骆驼祥子的人力车夫形象,它是对旧社会车夫性格的深刻的描绘。
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剥削,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
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不肯置身于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最终也会被社会所淘汰。
上演一部历史的悲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吸引或者思想触动就行,而是要穿透心灵的震撼,通向现实的思考,才能够让读者从中记忆起曾经一再发生过的悲剧,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就是通过他的性格造成的。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巨大魅力应该是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
因此,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探求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
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又有婚姻上的悲剧,因此试就这三方面,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一、祥子的性格在一定意义上说《骆驼祥子》就是一个性格悲剧,酿成这样一个悲剧除了来自社会的压迫剥削外,还有悲剧主人公自身性格的原因。
(一)祥子的纯朴、勤劳、善良和正直骆驼祥子善良纯朴,为人正直,对生活具有骆驼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
老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有何特点说起老舍先生的作品,那可真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他笔下的人物性格各异,活灵活现,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就拿《骆驼祥子》里的祥子来说吧,他一开始是个充满干劲、老实巴交的农村小伙儿。
一心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体面的生活。
他的勤劳和坚韧让人印象深刻,为了攒钱买车,他省吃俭用,风里来雨里去,从不喊累。
我记得有这么个细节,夏天烈日炎炎,别人都找阴凉地儿歇着,祥子却舍不得浪费一点时间,拼命拉车,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也不在意,只想着多跑几趟多挣几个钱。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逐渐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曾经那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祥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生活压垮的行尸走肉。
这种转变让人唏嘘不已,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对人的摧残。
再说说《茶馆》里的王利发,他是个精明能干、善于应酬的小老板。
为了让茶馆能经营下去,他是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
对达官贵人,他点头哈腰;对普通百姓,他也尽量照顾周全。
记得有一次,一位地痞流氓来茶馆闹事,王利发先是好言相劝,笑脸相迎,见对方不领情,又偷偷塞了点钱,这才把事情摆平。
他的这种圆滑世故,既是为了生存,也是那个时代小商人的无奈之举。
还有《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他是个有文化、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一方面,他想投身抗日,为国家出一份力;另一方面,又放不下家庭的责任,担心家人受到牵连。
这种纠结的心理,让他痛苦万分。
老舍先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把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读来仿佛能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听到他们的一言一语。
总之,老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丰富多样,既有像祥子那样被命运捉弄的悲剧人物,也有像王利发那样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人物,还有像祁瑞宣那样在道义和家庭之间挣扎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物性格的形成,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骆驼祥子》人物浅析《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作者在作品中主要塑造了祥子普通车夫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其他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
下面主要对此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论述。
.主人公祥子他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破了产的青年农民,20到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和多灾多难的年代。
新旧军阀因为争权夺势而进行连年不断的战争,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中国农民迅速走向破产。
他们为了谋生都纷纷涌入城市,而祥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
他是本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在他身上既具有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又具有当时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一)祥子作为一名普通的车夫,在他身上有着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一祥子很自信、要强。
他为了不想让自己寄人篱下,不让自己为吃饭发愁,他拼了命地拉车,因为他认为“用力拉车挣碗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祥子从来是很少说话,和同行们也不亲近,所以他想要人看得起自己,就算拉车也要混出点名堂来。
他相信靠自己, 能够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
在他拉车时,有几次不幸被疾病缠身,一病就是十天八天的,甚至是几个月!就算病得全身瘫软而站不住脚,他也不肯服输,他相信自己强壮的体格、高大的身材能够支撑得住,这些病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二祥子勤劳、有理想。
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加上失去了父母,他从小就吃了很多的苦,这也就磨练出了他勤劳能干他的理想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为了这一理想,他努力地拉着车,他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署,他都勤劳地拉着车,一天攒个一毛五分,终于得到了一辆属于他自己的洋车。
这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
在车厂时,他也停不下来,总要干一些什么。
同行们在一旁说笑时,只有祥子一个人在帮刘四爷干活。
可见勤劳不仅是祥子的习惯, 而且也变成了他的一种性格。
三同时也很善良、纯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
当祥子在曹宅拉车时,不小心跌伤了曹先生,撞坏了车把,于是他主动地提出不要工钱,表现了他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