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七)与大自然对话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5
2010-07-30:大明名臣之抗倭英雄戚继光(录制15集,播出14集)【郦波】2010-08-13: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录制11集,播出8集)【郦波】2010-08-21:大明名臣之“救时宰相”于谦(录制10集,播出8集)【郦波】2010-08-30:大明嘉靖往事(15集)【方志远】2010-09-14: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14集)【康震】2010-09-28:唐宋八大家之曾巩(录制4集,播出3集)【康震】2010-10-01: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9集)【王树增】2010-10-10:竹林七贤(录制14集,播出13集)【刘强】2010-10-23:东汉开国(录制29集,播出21集)【魏新】2010-11-13:末代皇帝溥仪(录制23集,播出21集)【喻大华】2010-12-04:梅毅话英雄之鲜为人知的杨家将(6集)【梅毅】2010-12-10:传奇王阳明(录制18集,播出14集)【董平】2010-12-24:三言二拍(录制12集,播出11集)【韩田鹿】2011-01-04:侠骨柔情陆放翁(10集)【杨雨】2011-01-14:麻辣说三国之向诸葛亮借智慧(录制9集,播出8集)【赵玉平】2011-01-22:大国医之王孟英(5集)【罗大伦】2011-01-27:名人酒故事(5集)【张大千】2011-02-01:中华孝道(7集)【朱翔非】2011-02-08:大国医之钱乙(5集)【罗大伦】2011-02-13:大国医之李东垣(4集)【罗大伦】2011-02-17:大国医之缪希雍(4集)【罗大伦】2011-02-21:大国医之朱丹溪(录制4集,播出3集)【罗大伦】2011-02-24:大风歌(录制48集,播出45集)【王立群】2011-04-10:英雄项羽(10集)【李清泉】2011-04-20: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录制21集,播出14集)【郦波】2011-05-04:商贾传奇(10集)【李晓】2011-05-14:大隋风云(上部)隋文帝杨坚(29集)【蒙曼】2011-06-14:王树增解读辽沈战役(录制9集,播出5集)【王树增】2011-06-19: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9集)【王树增】2011-06-28:王树增解读平津战役(4集)【王树增】2011-07-02:信仰的力量(6集)【厉华】2011-07-08:梅毅话英雄之隋唐英雄志(17集)【梅毅】2011-07-25:写实徐悲鸿(录制8集,播出7集)【吕立新】2011-08-01:麻辣说三国之跟司马懿学管理(10集)【赵玉平】2011-08-11:春秋五霸(29集)【李山】2011-09-09: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22集)【康震】2011-10-01:彭林说礼(录制12集,播出7集)【彭林】2011-10-08:万历兴亡录(录制25集,播出21集)【方志远】2013-03-22: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张锡纯(3集)【罗大伦】2013-03-25: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皇甫谧(3集)【罗大伦】2013-03-28:明太祖朱元璋(36集)【商传】2013-05-04:盛唐的背影(录制26集,播出25集)【韩昇】2013-05-29:成败论乾隆(上部)(11集)【张宏杰】2013-06-09:端午时节话屈原(录制15集,播出7集)【杨雨】2013-06-16: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录制17集,播出16集)【姜鹏】2013-07-02:千古一后(录制20集,播出18集)【周思源】2013-07-20:三国名将·吴国篇之周瑜(3集)【方北辰】2013-07-23:三国名将·吴国篇之吕蒙(3集)【方北辰】2013-07-26:三国名将·吴国篇之陆逊(3集)【方北辰】2013-07-29:三国名将·吴国篇之朱然(2集)【方北辰】2013-07-31:三国名将·吴国篇之陆抗(1集)【方北辰】2013-08-01:三国名将·吴国篇之吴将回眸【方北辰】2013-08-02:隋唐考场风云(录制27集,播出23集)【王士祥】2013-08-25:末代皇族的新生(上部)(录制8集,播出7集)【贾英华】2013-09-01:女皇武则天(32集)【蒙曼】〖重编节目〗2013-10-03:心怀天下范仲淹(录制12集,播出3集)【王启涛】2013-10-06:清代皇陵谜案(10集)【李寅&赵英健】〖重编节目〗2013-10-16:王立群读宋史(第2部)宋太宗【上部】(录制25集,播出20集)【王立群】2013-11-05:大明脊梁张居正(20集)【郦波】〖重编节目〗2013-11-25:特别节目:寻找曹操(2集)【韩昇】2013-11-27:唐玄宗与杨贵妃(15集)【蒙曼】〖重编节目〗2013-12-12:司马光(第1部)从砸缸少年到政坛新星(录制17集,播出8集)【赵冬梅】2013-12-20:雍正和他的甄嬛们(6集)【李寅】2013-12-26:话说聊斋(第1部)(录制10集,播出8集)【韩田鹿】2014-01-03:国史通鉴(第1部)天下大势(录制25集,播出1~6集)【方志远】2014-01-09:大宋谜案(录制15集,播出10集)【李强】2014-01-19:发现上官婉儿(5集)【于赓哲】2014-01-24: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2部)(24集)【钱文忠】2014-02-17:崇祯那些年(第1部)(录制15集,播出14集)【傅小凡】2014-03-03: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2部)(第1~14集)【钱文忠】〖重播节目〗2014-03-17:马骏品读《孙子兵法》(上部)(15集)【马骏】2014-04-01:《诗经》中的不老爱情(录制20集,播出1~5集)【李山】2014-04-06:崇祯那些年(第2部)(11集)【傅小凡】2014-04-17:大唐英雄传(录制26集,播出24集)【于赓哲】2014-05-11:吴建民评点《战国策》(5集)【吴建民】2014-05-16:刘备的谋略(16集)【赵玉平】。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简介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简介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一些诗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简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诗有哪些柳宗元一生诗歌作品只有一百多首,在诗歌文豪辈出的唐代,柳宗元属于“少产量”诗人。
但是,柳宗元很多诗歌传唱度很高,其中以《江雪》最为盛名。
初学儿童都会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江雪》,全内容为:千万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永州时,柳宗元游览永州的山山水水,借歌咏志,借景抒情。
这首《江雪》描写了一片大雪茫茫场景,天寒地冻时节,森林之间连一只鸟都没有,路上也没有一个行人。
此时,只有一位渔夫穿着蓑衣,坐在河边上垂钓。
柳宗元以“孤舟蓑笠翁”来自喻自己孤苦悲凉的心境。
除此之外,柳宗元以雪来象征自己高洁的情操。
这首诗歌是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品,虽然以描述冬天风光为主,但是却抒发了柳宗元心中苦闷之情。
《溪居》也是柳宗元的诗歌代表作。
全诗内容是: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柳宗元被贬谪至永州之后,写下这首山水田园诗。
诗歌的首联交代了自己来永州的原因,因为被贬官,来到了风光秀丽的永州。
颔联写了诗人的农田生活,每天和农夫为邻,悠闲在山水之间。
表面上看来,作者很庆幸来到永州,得以过上闲适的田园生活。
实际上,柳宗元借景抒发自己愁苦之情,仕途上不得志让柳宗元苦笑朝廷的黑暗和腐败。
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哪里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被贬谪至永州,担任永州司马一职。
柳宗元年少成名,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为官。
唐顺宗年间,柳宗元和王叔文、刘禹锡等持有相同政见,认为只有改革政治才能让唐朝重新焕发活力。
王叔文和柳宗元等大臣,针对此次革新,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柳宗元著名叙事散文《种树郭橐驼传》反映出了百姓们渴望吏治革新的迫切愿望。
第1篇一、引言《百家讲坛》是我国知名的文化教育节目,通过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地讲解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内容,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著名文学家、文化学者柳宗元,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他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哲学思想的精彩讲座。
以下是对讲座内容的摘抄与笔记。
二、柳宗元生平事迹1. 家世背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柳镇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
柳宗元自幼聪颖好学,博学多才,尤其擅长文学和哲学。
2. 仕途经历柳宗元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中进士,初任监察御史,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被贬为巴陵(今湖南岳阳)县尉。
后历任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永州(今属湖南)司马等职。
在贬谪期间,柳宗元积极为百姓谋福祉,政绩显著。
3. 贬谪生活柳宗元在贬谪期间,生活十分艰苦。
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
在永州期间,他写下了大量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歌,如《捕蛇者说》、《黔之驴》等,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三、柳宗元文学成就1. 诗歌创作柳宗元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
他的诗歌作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发个人情感的山水田园诗,如《江雪》、《渔翁》等;另一类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讽喻诗,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
2. 散文创作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无华,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其中,《黔之驴》、《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作品,堪称唐代散文的典范。
3. 文学理论柳宗元在文学理论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他认为文学应该关注现实,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教化作用。
他还主张文学创作要追求真实、自然、朴素,反对华丽、空洞的文风。
四、柳宗元哲学思想1. 唯物主义思想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他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永恒的、不灭的。
他反对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柳宗元讲稿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目录:1.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1---24)2.朋友一生一起走(25---47)3.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 (48---71)4.破解一道无解之题(71---93)5动物开口会说话(94---116)6.小人物大道理(116---139)7.与大自然对话(139---160)(一)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画外音: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可是就在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打击却向他猛烈袭来,面对这场异常猛烈的打击,柳宗元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部登空》,敬请关注。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
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
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
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
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
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
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
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
《小石潭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
《小石潭记》是第一课,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凄苦悲凉的心境。
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难得的情景交融的佳作。
2、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特将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能正确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借景抒情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凄苦悲凉的心境。
2、体会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抓住特点,鲜明生动地借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词语活用现象较多,个别语句较难理解,因此将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作为教学重点。
又因本文在表情达意上较为含蓄,八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将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诵读法、情境激励法,提问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来实施教学。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致不很浓厚,将学生分成六组,引导学生读、讲、练、演、写、说,通过合作学习竞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的。
计划用两课时完成,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柳宗元讲稿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一)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讲稿画外音: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可是就在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打击却向他猛烈袭来,面对这场异常猛烈的打击,柳宗元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部登空》,敬请关注。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
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
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
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
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
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
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
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柳宗元喜欢清静,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让人打扰。
你说我还知道,柳宗元内心里边,觉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洁,不想跟这个污浊的凡世有什么瓜葛,所以写这首诗以表心迹。
你还可能说,柳宗元心里有事,特别烦,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所以写了这首《江雪》。
康震:百家讲坛----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一)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讲稿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
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
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
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
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
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
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柳宗元喜欢清静,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让人打扰。
你说我还知道,柳宗元内心里边,觉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洁,不想跟这个污浊的凡世有什么瓜葛,所以写这首诗以表心迹。
你还可能说,柳宗元心里有事,特别烦,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所以写了这首《江雪》。
没错,你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呢,我要告诉你的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一首非常优美的、我们说它是山水诗也好,抒情诗也好,在这样一首优美的诗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巨大的悲剧,隐藏着一段巨大的落差,还隐藏着一种极度绝望的心情。
这还得从柳宗元青少年时期的极度的辉煌说起,柳宗元的青少年时代,那跟韩愈不一样。
我们前面讲韩愈,觉得都挺惨的一个苦孩子,磕磕巴巴的,最后通过读书,然后终于考丨中了进士,考丨中进士半天又做不了官等等等等。
唐宋八大伙儿之柳宗元(六)小人物大道理画外音:柳宗元被贬永州以后,精神和肉体都经受了残酷的冲击。
但他也因此接触到了社会基层。
当他深切民间、了解到民生疾苦的时候,个人的荣辱已经变得再也不重要,他只能拿起笔做武器,毅然将目光投向社会的基层,为一系列小人物写文章写传记,其中最闻名的确实是《捕蛇者说》。
他写这些文章和传记的目的,确实是要通过小人物的经历,来反映社会的大短处,从而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自己从未垂头的革新精神。
那么,除《捕蛇者说》之外,柳宗元还为哪些小人物写过传记呢?他又从中揭露了唐朝什么样的弊政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伙儿》之《柳宗元》第六集《小人物大道理》。
康震:今天这一讲,咱们先从毒蛇开始。
这关于毒蛇的故事,也是柳宗元写的,确实是超级闻名的《捕蛇者说》。
说永州那个地址产一种毒蛇,黑底白花的,剧毒非常。
草、木、人、畜,碰着就死,挨着就亡,特毒。
可是那个毒蛇啊,它有一个专门大的药用价值,你把这蛇抓住以后,拿回家里头,洗剥洗剥,挂起来给它晾干了、晒干了以后,能治麻风病如此的疑难杂症。
蛇它死了它也有绝活。
朝廷明白那个蛇的益处,就下令,你们按期要给朝廷上贡这种毒蛇,这黑底白花的蛇。
固然作为报偿,作为奖励,凡是抓着蛇的,上交了蛇的,你就能够够免去昔时的租税,苛捐杂税。
因此你看,要么你确实是交税,要么确实是冒生死的风险。
在永州本地,有一个姓蒋的这么一个农人,柳宗元采访过他,那个人祖宗三代都是干那个活的,抓那个黑底白花的蛇,他爷爷就死在这蛇的上头,他父亲也死在这蛇的上头,他自己已经抓了十二年了,好几回都差一点就死在这毒蛇的身上。
谈起旧事,这蒋先生面有忧戚之色,也是超级地悲伤,也是超级地苦恼,他确实是再会抓蛇,那蛇总归可不能听他的,该咬你还得咬你。
柳宗元很同情他,说你看,老蒋,既然你这么痛楚、这么可怕,,我好歹也是在永州是个官对不对,我跟他们说说去,恢复您的苛捐杂税,咱不干那个脑袋拴在裤腰上这生意了,太危险了。
康震柳宗元与大自然对话观后感英文版Reflections on "Kang Zhen's Dialogue with Liu Zongyuan and Nature""Kang Zhen's Dialogue with Liu Zongyuan and Nature" is a thought-provoking documentary that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rough the lives and works of two renowned Chinese scholars, Kang Zhen and Liu Zongyuan. Directed by the talented filmmaker, the film takes us on a journey through the beautiful yet often overlooked landscapes of China, weaving together insights from ecology, history, and literature to create a powerful narrative of human-nature interaction.The film opens with a serene shot of a lush forest, setting the tone for the journey ahead. Kang Zhen, a modern scholar and ecologist, is introduced as our guide, navigating us through the film's themes and ideas. His conversations with LiuZongyuan, a renowned poet and essayist from the Tang dynasty, form the core of the film's narrative. Liu Zongyuan's writings, particularly his descriptions of nature and his reflections on the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 provid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at complements Kang Zhen's modern insights.Throughout the film, we are treated to stunning visuals of China's diverse landscapes, from the lush forests of the south to the snow-capped mountains of the north. These visuals are not just aesthetic pleasures; they serve as powerful symbols of nature's resilience and beauty, reminding us of our own place within this vast ecosystem.The film's message is clear: nature is not just a backdrop for our lives, i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existence. Liu Zongyuan's writings, which often featured nature as a central theme, served as a reminder of this fact. Similarly, Kang Zhen's modern perspectives on ec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add a contemporary relevance to this ancient wisdom.The film's pacing is exquisitely crafted, with each scene building up to a climatic conclusion that leaves the viewer with a profound sense of awe and respect for nature. The music, a ble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instruments and contemporary melodies, complements the visuals perfectly, creating an emotional resonance that is both moving and thought-provoking.In conclusion, "Kang Zhen's Dialogue with Liu Zongyuan and Nature" is a must-watch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ecology, history, literature, or simply in understanding the deeper connection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t is a film that not only entertains but also educates, inspiring us to view the world through a more holistic and sustainable lens.中文版《康震与柳宗元对话大自然》观后感《康震与柳宗元对话大自然》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纪录片,通过两位著名中国学者康震和柳宗元的生活与作品,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第36卷第11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6 No.11 2015年1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2015论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熊琴(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 要:在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中,艺术性最高、最具独创性的是其山水散文;他的山水散文展现了人与自然从分离到合而为一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以对自然美的发现和表现来排遣其被贬南荒的孤独与郁闷,以对自然美的改造来体现其改变自身遭际的渴望和对不幸命运的抗争,以人与自然的人格比附,实现自我人格的超越。
关键词:柳宗元;山水散文;人与自然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5)11-0016-03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中艺术性最高、最具独创性的是其山水散文,这些山水散文主要创作于其参与“永贞革新”失败 后的被贬时期,以永州之作更胜。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1],心情消沉抑郁,而在经历了一次次投迹山水、放情歌咏之后,柳宗元慢慢在山水中找到了新的寄托,于是,山水悄然走进了他的文章中。
一 “慢慢而游”:发现与表现自然之美山水之美往往是观赏者通过游览活动来发现的,这种现象自古有之,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中说:“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2]同样,也因为柳宗元的一系列游览活动,永州的佳山秀水才不断被其发现。
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与友人先后发现西山、钴鉧潭、钴鉧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和小石城山等风景。
在此之前,这些山水景物都寂寞地存在于永州之野,是农夫“过而陋之”[2]的弃山弃水,无人问津。
而在柳宗元以文记之之后,它们才真正成为被观赏的风景。
永州之地荒远偏僻,自然景观未必绮丽宜人,但柳宗元却以其敏锐的目光发现了荒野之中竟也有使人乐而忘归的美景,这些美景多是他继发现西山之后陆续找到的:沿西山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为小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为小石潭……是柳宗元出尘拔俗的思想、卓尔不群的性格, 尤其是他在政治上的遭遇,造就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永州山水因为柳宗元的发现和欣赏而呈现其独特的价值,即所谓“美不自美,因人而彰”[2]。
《百家讲坛》总结1.不停息的旋律2.智慧的痛苦3.传承的神韵4.当茶遇到咖啡5.地球成长史(上、中、下)6.昆虫系列7.风雅百代存8.撼天之旅9.华夏春秋志10.建筑不是房子11.冷眼看热点12.女人说话(上、下)13.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14.品读水浒15.人的生与活16.生命的奥秘17.时代的加速器——数字18、探寻宇宙19.文明的发动机20.文学的个性21.物理的挑战22.相识数学23.与健康手拉手24.智慧的痛苦25.清十二帝疑案26.论争象牙塔27.面对缪斯女神28.企业的方向盘——管理29.社会的源动力——经济30.新解《红楼梦》31.语言的方程32.身边的礼仪33.金正昆谈现代礼仪34.周思源也说秦可卿35.《钱钟书》系列36.地域文化的形成37.红楼六家谈38.老舍的文学地图39.《海洋生灵》系列40.李云龙41.鲁迅42、老子与百姓生活43.说聊斋44.张恨水系列45.吕不韦46.二战人物47.红楼梦里的配角48.中国电影百年49.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与珅、正说刘墉、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大太监李连英)50.文明的驻足地51、经典中的爱情52、孔庆东看武侠小说53、明亡清兴六十年54、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55、易中天品三国56、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57、于丹《论语》心得58、于丹《庄子》心得59、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秦始皇)60、贞观之治61、我读经典62、玄奘西游记63、我心中的陈嘉庚64、新解三十六计65、武则天66、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家具、玉器、瓷器、漆器、杂项)67、诗歌唐朝68、唐高宗真相69、西厢记70、唐伯虎71、苏轼72、于丹《论语》感悟73、李清照74、红旗渠的故事75、范蠡76、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77、先秦诸子百家争鸣78、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79、汉代风云人物80、解读《三字经》81、传奇太后82、张爱玲83、心灵鸡汤84、王国维85、玄武门之变86、教育系列87、方尔加讲孔子88、杨子荣89、汉代国策风云90、焦裕禄91、郑与下西洋600年祭92、传奇紫砂壶93、千古中医故事94、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95、蜀地探秘96、历史人物的悲剧97、李斯98、班墨传奇99、鲍鹏山新说水浒(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宋江) 100、两宋风云101、金戈铁马辛弃疾102、梅兰芳103、诗歌唐朝104、周岭揭秘曹雪芹105、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106、抗日名将杨靖宇107、苦命皇帝咸丰108、大明嘉靖往事109、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晁错、袁盎、窦婴、韩信、刘邦、王立群:项羽、吕后)110、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111、京剧大师程砚秋112、康熙大帝113、白蛇传奇131、《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132、永乐大帝133、南唐后主李煜134、走近曹操135、解码关公136、解读《弟子规》137、竹林七贤138、东汉开国139、末代皇帝溥仪140、梅毅话英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 141、成语趣谈142、太平公主143、回顾开国大典114、白居易115、解读中医116、红楼梦117、清朝陵寝之谜118、道光与鸦片战争119、战国说客双雄120、孟子的智慧121、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12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未144、塞北三朝(辽)145、传奇王阳明146、三言二拍147、侠骨柔情陆放翁148、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149、大国医(王孟英、钱乙、李东垣、缪希雍、朱丹溪)150、大风歌151、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152、名人酒故事153、大隋风云(上部)154、中华孝道播出(三苏父子)123、长恨歌124、破解幸福密码125、孔子是如何炼成的126、易经的奥秘127、水墨齐白石128、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奇 129、胡雪岩的启示130、名相管仲155、信仰的力量156、春秋五霸157、彭林说礼158、万历兴亡录159、囚徒天子光绪160、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 161、大话西游162、千年一笔谈163、千秋是非话寇准164、大故宫【第一部】165、从司马到司马讲座集录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读经典之〈明经读史感悟人生〉》、《大故宫(第一部)》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我读经典之〈我读先秦诸子〉》、《大年初一说经典》于丹:《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我读经典之〈在成长中感悟〉》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秦始皇)、《汉代风云人物》(项羽、吕后)、《大风歌》、《我读经典之〈强势由人〉》、《千古中医故事之华佗》、《宋史》(正在录制)纪连海:《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与珅、刘墉、纪晓岚、多尔衮、鳌拜、吴三桂、大太监李莲英)、《我读经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医故事〉之孙思邈》钱文忠:《玄奘西游记》、《解读〈三字经〉》、《我读经典之〈特殊的启蒙〉》、《千古中医故事之李时珍》、《班墨传奇》、《解读〈弟子规〉》金正昆:《金正昆谈现代礼仪》张望朝:《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蒙曼:《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大隋风云》(上部)-隋文帝、(下部)-隋炀帝(正在录制)乔良:《新解三十六计》康震:《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我读经典之〈庄子的人生境地〉》、《唐宋八大家》曾巩、欧阳修、王安石、韩愈、柳宗元、三苏父子(正在录制)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读经典之〈君子与小人〉》隋丽娟:《慈禧》、《我读经典之》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我读经典之〈解析〉》、《千古中医故事之扁鹊》、《从司马到司马》(正在播出)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郑与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读经典之〈毛佩琦七解〉》、《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马骏:《二战风云人物》、《我读经典之〈有用与无用〉》《拿破仑》(正在录制)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秦可卿、贾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八十回后真故事)郝万山:《千古中医故事之张仲景》、《郝万山说养生》(正在录制)王启涛:《蜀地探秘之》、《忧乐范仲淹》(马上播出)刘扬体:《经典中的爱情》姜安:《战国说客双雄(张仪、苏秦)》李炜光:《正说包公》高日晖:《范进中举》赵世民:《探秘中国汉字》徐放鸣:《另类英雄李云龙》、《我读经典之〈浩然之气与人格之美>〉》王晓秋:《大变动中的中国之甲午风云》王新陆:《解读中医》康尔:《传奇紫砂壶》周文顺:《焦裕禄》赵英健:《清朝陵寝之谜》(慈禧、康熙、道光、嘉庆)陈毅明:《我心目中的陈嘉庚》李昌集:《《西厢记》中的爱情》、《从悲到喜说西厢》孔庆东:《孔庆东看武侠小说》、《鲁迅》、《我读经典之的魅力》、《从看钱钟书的幽默》孙丹林:《楹联的故事》、《唐伯虎》、《陆游的故事》、《我读经典之〈无形中的指引〉》姚淦铭:《老子与百姓生活》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我读经典之〈感悟孔孟〉》方尔加:《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汉代国策风云》周思源:《红楼梦中的小人物》、《正说三国人物》、《周思源也说秦可卿》、《文明太后》李蕾:《红旗渠的故事》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杂项篇)喻大华:《道光与鸦片战争》、《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苦命皇帝咸丰》、《末代皇帝溥仪》、《囚徒天子光绪》葛剑雄:《我读经典之〈荀子的启示〉》、《葛剑雄谈地域文化》周岭:《周岭解密曹雪芹》、《中的节日》(端午节、春节)、《奏折的秘密》曾仕强:《我读经典之〈易经与人生〉》、《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鲍鹏山:《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孔子是如何炼成的》、《春秋》(正在录制)袁腾飞:《两宋风云》、《塞北三朝》(辽、金、西夏)赵晓岚:《李煜》、《金戈铁马辛弃疾》江英:《回首开国大典》郦波:《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方志远:《大明嘉靖往事》、《万历兴亡录》魏新:《东汉开国》赵玉平:《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曹操》)莫砺锋:《杜甫的文化意义》、《诗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傅佩荣:《孟子的智慧》翁思再:《梅兰芳》、《伶界大王谭鑫培》吕立新:《水墨齐白石》、《写实徐悲鸿》董平:《名相管仲》、《传奇王阳明》商传:《永乐大帝》《朱元璋》(正在录制)于涛:《走近曹操》吴桐祯:《成语趣谈》梅铮铮:《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码关公》王树增:《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王树增解读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刘强:《竹林七贤》朱翔非:《中华孝道》张大千:《名人酒故事》罗大中:《大国医》(王孟英、钱乙、李东垣、缪希雍、朱丹溪)杨雨:《侠骨柔情陆放翁》、《纳兰性德》(马上播出)韩田鹿:《三言二拍》、《大话西游》梅毅:《梅毅话英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李清泉:《英雄项羽》李晓:《商贾传奇》厉华:《信仰的力量》李山:《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正在录制)彭林:《彭林说礼》钱斌:《千年一笔谈》赵冬梅:《千秋是非话寇准》张召忠:《张召忠说航母》(正在录制)。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2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康震:上一集,我们发出了一些悲观的哀叹,柳宗元,你看写了个《江雪》是吧,”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呀,难道就这么孤独地、在没有任何的同情的声音当中就走完这一生吗?也不尽然。
当时有一个人写了一首诗,有几句是这么写的:……四门肃穆贤俊登,数君匪亲岂其朋。
郎官清要为世称,荒郡迫野嗟可矜。
……吾尝同僚情可胜,具书目见非妄征,嗟尔既往宜为惩。
——韩愈《永贞行》节选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呀?它的意思就是说,当今朝廷新任命的宰相都是很贤能的,像你们,柳宗元、刘禹锡,跟王叔文本来非亲非故,不至于有那么大的罪过嘛。
他们原来所担任的职务,都是朝廷的清要之职,都是很有声誉的人。
现在遭此贬谪,实在是太可怜了,太值得同情了。
想当年我们同朝为官,是很不错的朋友跟同事。
现在,我要把我对你们的同情写在纸上,给你们看。
我希望你们能够一路走好,希望你们的前程能够好一点。
大家说,就这个吗?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你想想,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是什么样的罪犯?他是钦犯,是唐宪宗点了他们的名的。
他们当年的作为,不管是主观上怎么想的,在客观上,就是成为唐宪宗想要做太子,甚至以后登上大宝之位的绊脚石,他们等于是唐宪宗直接的敌人。
在这样的情形下,还能写出这样寄予同情的诗,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也能够看得出来,他们彼此的情分。
大家可能会说,这人是谁啊?就是韩愈。
你看,关键时刻,还是我们的韩愈出现了,他依然是一个敢说也敢写的人。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我们以前说过,韩愈从唐德宗贞元三年到贞元十二年这期间,一直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参加那个让他这辈子都忘不掉的博学宏词科的考试。
在这期间,刘禹锡和柳宗元,也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虽然他们不是同一届的,但是互相之间,想必是很熟悉的。
你想嘛,韩愈都考了那么多时间了,都是老考生了,都是很有名气的,彼此之间应该是很熟悉。
后来到了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的时候,柳宗元和刘禹锡都在朝廷里边做了监察御史,就是我前面说的国家监察部的高级公务员,韩愈正巧也做了监察御史。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讲稿(一)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画外音: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可是就在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打击却向他猛烈袭来,面对这场异常猛烈的打击,柳宗元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部登空》,敬请关注。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
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
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
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
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
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
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
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柳宗元喜欢清静,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让人打扰。
你说我还知道,柳宗元内心里边,觉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洁,不想跟这个污浊的凡世有什么瓜葛,所以写这首诗以表心迹。
你还可能说,柳宗元心里有事,特别烦,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所以写了这首《江雪》。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七)与大自然对话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七)与大自然对话节目预告: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心情极度抑郁苦闷,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他却写出了名传千古的山水游记,成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
那么,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柳宗元究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七集《与大自然对话》。
画外音:从公元805年到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贬永州长达十年。
在永州的十年,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这是柳宗元平生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
但正所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这困顿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柳宗元作为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就是在这种心情下,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却取得了他文学人生中最辉煌最杰出的成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成就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巅峰?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柳宗元又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七集《与大自然对话》。
康震:我们大家都还记得,最开始我们讲柳宗元的时候是从他那一首优美的《江雪》讲起的,柳宗元啊,不但是一个很优秀的山水诗的诗人,还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山水游记散文的作家。
他的很多山水游记,写得非常地优美。
比如,他写的《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着竹林,听到小溪叮叮咚咚的声音,非常地清脆,好像玉佩和玉环碰撞的声音一样,真是美极了。
真的是忍不住,于是就从竹林中间,开出一条小道,一直走下去,看见的是一泓深幽的水潭,水潭的底是一整块的大石头,石头有些部分冒出水面,变成了水中的小岛,这个水潭的周围长着青葱的树木,长着碧绿的蔓树,它们彼此缠绕、参差披拂,微风过处飘逸非常啊。
柳宗元接着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潭水太清澈了、太透明了,水中有一百多条的小鱼,自由地游来游去,感觉好像不是在水里,而是在空中,非常地自由。
阳光照射在潭水上,直射进潭底,水是如此地透明,把小鱼儿的影子都映在了石头上,这些小鱼一会儿呆呆地一丝不动,突然地游向了远方,好像在跟周围游玩儿的人一起轻快地玩耍一样。
写得非常地美,那样一种意境,感觉像是一首散文诗一样。
大家可能不了解,在柳宗元的眼中,永州像这样的山水多达二三十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其中的八处,这些景物在柳宗元的眼中就像仙境一样。
譬如,在永州的西山上,登高一望,万千山水尽在怀抱之中,颇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在这山上喝酒,那也是特别地提神,越喝越多,一醉方休,喝醉了倒头就睡,睡着了就做各种各样特别有趣的梦,恍惚之间、半醉半醒之间,仿佛与周围的山峦,与自然界融为了一体。
在这山的旁边还有一个大水潭,特别地幽深。
到了中秋节的晚上,明月当空、天高气阔的时候,看着一股飞瀑倾注泻下深潭,那样的一种境界和感受,真的不像是在人间。
在这潭水的旁边,还有一座小丘。
这座小丘,上面全是各种各样的草木,各种各样的奇异的花朵,躺在这个草地上,看着空中白云朵朵,耳边是清泠的泉水的声音,听上去好像仙界里传来的音乐一样。
再仔细一听,好像又传得特别远。
美不美?确实很美,美得让人都觉得心疼。
可是你可能不知道,就是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山水,在永州,千百年来没有人关注过,也没有人知道,更没有人去欣赏。
柳宗元在游记中写道,就是这座风景独特的小山丘,这么美,卖四百两银子,卖了好多年,死活就卖不出去。
他自己实在同情这小土丘的命运,花了四百两把这小土丘买下来之后,和几个朋友平整土地、修葺花草,小土丘立刻展现出了夺目的风采。
柳宗元就感慨,就像小土丘这样的风光要是在长安城里,每天涨价一千两银子抢都抢不到手里,可惜呀,他感慨,永州这样的山水太多了,它们就没有那个命,到中原大地去展现它们的奇光异彩,它们只能默默地千百年来,在这偏荒的山地,在这偏荒的没有人关注的地方,埋没自己的风采。
它们的命好啊,是撞上了我,要是别人还不一定要埋没多少年呢。
他听人家说,永州的山水这么美,为什么没人发现,那就是老天爷专门留着,给像你这样被贬到这儿的人来看的,你看看它们,你心里头就有点安慰了。
柳宗元说,至于是不是这么回事我不知道,大概只有天知道吧。
讲到这大家多少对永州的山水和自然就品出点味儿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看,永州的山水跟柳宗元是一个命,怀才不遇啊。
这么好的景致,愣是没人知道、没人欣赏,柳宗元以戴罪之身,怀才不遇的心情来到了永州,看到这些长期被人遗忘的美,怎么能不想到自己呢?这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见何必曾相识”啊!他跟这些自然山水,那真是同命相怜、惺惺相惜。
画外音:唐代的永州还是一个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城市,人口稀少、信息闭塞、民生凋敝,是安置被贬官员的首选之地,但就是在这里,柳宗元的文采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柳宗元的思想,,像火花一样熠熠生辉,发言为文,无不悲恻动人,下笔成篇,莫不发人深省,他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清丽隽秀、寓意深刻的游记散文。
其中《始得西山宴游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石渠记》、《石涧记》等八篇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之为《永州八记》,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不朽的经典篇章。
而永州这个本来默默无闻的小城,也因为《永州八记》而闻名天下,成为无数文人墨客顶礼膜拜的圣地,应该说柳宗元算是为永州做了一个免费的大广告,没有柳宗元,永州城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名气。
可是柳宗元万万没有想到,秀美的永州山水,不仅不感谢他,不领他的人情,反而与他打起了笔墨官司,要跟他讨一个说法,也正是柳宗元笔下的这场口水仗,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柳宗元那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那么,这到底会是一场怎样的笔墨官司呢?康震:永州的山水是挺美,如果没有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和其他的散文,可能我们真的不知道永州山水有这么美,但是我告诉你,永州的山水并不因此而领柳宗元的情。
不但不领他的情,而且对他还很反感、对他还很讨厌、对他还很不满,甚至向他提出了严正的抗议。
大家说这不有病吗?你不被人发现的时候拼命想让别人发现,别人发现了你,是你的大恩人,你怎么还能对人家这么有意见呢?这大家就有所不知了,这话就长了,为什么呢?就是,但凡是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都有一个特点,这些山水都跟一条溪水紧密相关,这条溪水的名字叫冉溪。
刚才我讲的那些景物,都是分布在冉溪的前后左右周围这些地方,为什么叫“冉溪”这么个奇怪的名字啊?说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当时有一个姓冉的家族住在这儿,叫了“冉溪”。
还有一种说法是,冉溪的水是天蓝色的,可以用来染衣服,所以叫“染溪”。
那不管怎么说吧,反正人家是有名字的,人家是有来历的。
柳宗元一到永州,看到冉溪的风光不错,就住下来,他住下来先做了一件事,把冉溪的名字给改了,本来其实也没什么,改名字嘛,改得漂亮点、改的美点,这不挺好吗?可是你做梦都想不到,柳宗元给冉溪改这名字,没人会喜欢,冉溪更生气。
为什么呢?他给冉溪改的名字叫“愚溪”,愚蠢的愚。
大家说那为什么呀?好好的,还不如刚才那“冉”了呢。
柳宗元在《愚溪诗序》里头说了两个原因。
第一:他说我被贬到了永州之后,我觉得我这个人吧,为什么能被贬呢?我愚钝,我愚蠢,我不合时宜。
所以我一到这儿来,我住在冉溪边上的时候,我看着冉溪这么好、这么美,于我心有戚戚焉。
我就觉得呢,你是我的朋友,得了吧,我也给你改一名儿,就叫愚溪吧。
第二:他讲了一个故事,说什么呢?说春秋战国的时候,齐国齐桓公碰见一个老头,这老头做了一件事情,老头叫一个村子里头的年轻人欺负了,可是他不告官,当地人都觉得这老头真是愚蠢,叫他愚公,他住的地方是个山谷,就把这个山谷叫愚公谷。
齐桓公很奇怪,就问他的宰相管仲,说他为什么不告官呢?管仲说,他对官府没信心,他知道告了也白告,所以根本就不告。
但是呢,愚公谷这名字就流传下来了。
柳宗元说啊,我瞅愚溪这地儿,跟那愚公谷也差不多,将就点吧,就这俩原因,你就叫愚溪吧。
这名字就这么起了,就这么改了。
听到这大家也说,老师你这是故作玄虚,不就改了一条河的名字吗?又不是把永州城改称叫愚州城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嘛!我告诉你,还真的挺严重的,为什么呢?他改的不光是愚溪这名字,他把相关联的很多的地方都改了名了。
愚溪的旁边有一座小山丘叫愚丘;愚丘的旁边有一股泉水,改名叫愚泉;愚泉流过一条山沟叫愚沟;愚沟再往前流汇成一个小水池叫愚池;鱼池中间有一个小岛叫愚岛;旁边有一座小房子改叫愚堂;愚堂的旁边有个小亭子改叫愚亭。
总而言之是一片全愚,整个都愚成一块儿了。
画外音:经过康震教授的讲解,我们似乎对这场笔墨官司的原委有点明白了,柳宗元被贬永州,自认为是个不合时宜的蠢人,所以,触目所及之处也都成了愚溪、愚丘、愚泉、愚岛了。
这也难怪永州山水会对柳宗元有意见,那么,永州山水是怎么给他提意见的,它们讨到一个说法了吗?而此时此刻的柳宗元究竟在想些什么呢?康震:改了名字之后的五天,这愚溪就向他发出了抗议,人那愚溪的水神,到了半夜三更的时候,给他托了一个梦,向他提出正式的抗议。
柳宗元写了一篇文章叫《愚溪对》,在这篇文章里头,他详细地记载了他跟愚溪水神的对话。
愚溪就问他,你凭什么侮辱我啊?你干嘛给我起这名啊?我要真是犯蠢的话,你给我起这名我也就认了,我是那种蠢货吗?我不是啊。
我告诉你,天下的真正的蠢货是谁?大家说是不是柳宗元?不是。
他给柳宗元举了几个例子,他说在南方,有一条河叫恶溪,大白话讲就是坏水,为什么?这水里头有鳄鱼吃人的,人喝了这水拉肚子,这是坏水。
在西北,还有一条水叫浊溪,就是脏水,为什么呢?因为这里边泥沙太多,人和牲畜都没法饮用。
在西方,还有一条河叫黑水,这就不用我解释了,这条河流幽暗而且险峻,没人知道它的来处。
你看这些,人家给它起的名是又脏、又黑、又坏,它们也无所谓,你爱叫什么就叫什么,这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坏啊。
可我不一样啊,你前两篇写文章还说我们这儿山水多美,我这水又能灌溉菜园子,小船还从我的水面上走过,多好啊,你干嘛给我起这名字,你吃我的、你喝我的,你住在我这儿,然后你还骂着我,你还侮辱我,你这不是有病吗?它质问柳宗元,柳宗元怎么回答?柳宗元说哎呀,还这么当真那,,说你是愚你就真愚蠢哪?不一定。
我跟您也说个故事,说南方有一种泉水的名字,叫贪泉。
据说喝了这个水的人都特别贪婪,其实我跟你说没这回事,那都是贪婪的人喝了这泉水,才给它起的这个名字。
你要实在不满意,我给你出个主意,名字就能改过来,给你改成智溪,智慧的智。
可有个条件,就是你得把人家朝廷里头当权的那些达官贵人、聪明人请到您这儿来,给您改名字,可我知道,那帮人他永远不愿意到这来,你命不好,只有我这种被贬的家伙跟你待在一块儿,你就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