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女性形象分析1
- 格式:docx
- 大小:22.11 KB
- 文档页数:7
浅析《白鹿原》中的田小娥《白鹿原》是20世纪后期的一部作品,塑造了许多悲剧命运的女性形象,特别是塑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田小娥。
田小娥是《白鹿原》中属于一个时代新女性与传统女性之间的过渡女性,书中分析了她在压抑中反叛与挣扎的人生,阐释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时代、社会和个人性格上的原因以及对当代女性的警示。
标签:女性;封建;制度在小说《白鹿原》中,田小娥出生于书香门户之家,她父亲是位乡间秀才,她在诗书礼教的环境中长大。
从书中田小娥窗前梳头的描写:小女人黑油油的头发像一条闪光的黑缎从肩上滑到胸前……宽宽的衣袖就倒捋到肩胛处,露出粉白雪亮的胳膊,可看出田小娥是一个正值青春美丽可人的女子,却嫁给了一个年过花甲的郭举人作妾。
作为妾,田小娥有三个作用:一是郭举人“逢一”兽性宣泄的对象,二是郭举人延年益寿的“泡枣”工具,三是操持家务听候使唤的仆人,她在郭举人家连只狗都不如。
她的感情和需求被压抑和扭曲。
当同样年轻、身体强健而又性格憨厚的黑娃出现时,唤醒了她的情爱,使她自我意识觉醒。
她先是试探,继而挑逗,一旦得到如意的回应,她“走路的步子轻盈了”,以往那种死气沉沉的神色已经一扫而尽。
田小娥不顾一切的与黑娃相好,是她对自己感性欲望的追求,是对自己幸福大胆的向往,更是对郭举人、对父亲的一种反抗。
田小娥与黑娃的恋情暴露后,小娥被休,黑娃被辞。
父亲田秀才觉得自己女儿坏了传统,伤了脸面,一心想以最快速度把她扫地出门。
此时黑娃正找上门来扛工,便主动求亲,顺利地娶了小娥,这对小娥是绝处逢生。
田小娥不是一个传统女子,她所作所为是当时封建礼教绝对不允许的。
当她被黑娃领进白鹿村,迎接他们的是如“庭院里的一泡狗屎”一样的唾骂,连一向稳诚持重的鹿三从看见儿媳妇第一眼就“疑云起”,白嘉轩也只搭眼一瞅就断定田小娥不是平常家过日月的女人,便告诫黑娃你会有祸事的。
公公鹿三执意要黑娃赶走小娥,黑娃不依,无奈父子情绝,黑娃被撵出家门。
他只好带着小娥走出村子,买下了一孔别人堆放草饲料和柴禾的破窑洞。
白鹿原上的精灵 - 论《白鹿原》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白鹿原上的精灵――论《白鹿原》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姜敏(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白鹿原》中女性的命运是悲惨的。
吴仙草全部的人生价值就在“顺从、服从”中得到体现。
白灵是有着觉醒意识的新女性,但最终死在战友们的手下。
田小娥则是不幸女性中的最不幸者,她在屈辱境地中抗争的最终结果是被男权社会以更残酷的方式进行惩罚。
本文从分析三位女性的悲剧性入手,揭示了造成女性不公命运的根源依然是以封建礼教为标准的男权社会。
主题词《白鹿原》女性形象悲剧性《白鹿原》是当代文坛上少有的一部描写乡村题材的力作,这部极具黄土高原情韵的长篇小说,叙述了渭河平原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以白、鹿两大家族恩怨纷争为背景的旧时期中国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史诗”般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个个生动鲜明,其中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命运多舛的女性。
在《白鹿原》这个以封建宗教为历史背景的典型性男权社会里,无论哪种类型的女性,总是像流星一样用瞬间的光辉点缀了男性的夜空,然后无息地陷入了难以逃脱的悲剧命运,用无奈和凄惨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一、吴仙草――闪耀着母性光辉的圣女在小说的开篇,作者就详细渲染了白嘉轩的六娶六丧,于是仙草便在笼罩着悲情的神秘色彩中出场了。
当白嘉轩在雪地里发现了传说中为白鹿化身的“吉祥草”之后,他娶了第七房也就是他的最后一房女人,而这房女人的名字就是“仙草”。
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不是,这是作者精心、巧妙地安排,他将精灵之气和草的宁静、平凡品性融和到她身上,使她成为作者在小说中母性形象的最佳代言人,在她身上完美地体现着封建礼教对女性所要求的种种行为规范。
思想里根深蒂固的顺夫、从夫意识使她在新婚之夜情愿以自身的牺牲成就丈夫,为白嘉轩..结束了缠绕他的“霉运”,从此好运接踵而来。
她本身就是男权文化安排在白嘉轩生命里的一株仙草。
她以“母性般的灵性”佑护着这个“仁义之家”。
《白鹿原》中田小娥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白鹿原》中田小娥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导语】:田小娥是白鹿原中重要的人物,那么田小娥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具有怎么样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分享。
小说《白鹿原》人物形象浅析《白鹿原》是中国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背景,讲述了丰富的民族风情和家族恩怨,展现了百年来中国北方农民的悲欢离合。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深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形象,下面就对其中几个主要人物进行浅析。
一、白嘉轩白鹿村的村长白嘉轩是《白鹿原》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他是一个勤劳、公正且有智慧的领袖人物。
在小说开篇,他就因为坚持正义,救了一个被欺凌的汉奸妇女,而和严家三个少爷结下了仇恨。
整个小说中,白嘉轩一直在为白鹿村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他对子女的教育比较开明,尤其是对待白桦、白凤(串珠)两个孩子,白嘉轩更是百般呵护。
他对于白桦和串珠两个孩子的爱护和关怀,足以看出他的父爱之深。
爱子心切,对待子孙非常的慷慨,对他的子女是毫无保留的,一直都是过度溺爱。
但白嘉轩也有着他的缺点。
他过分溺爱白桦,让他自私妄为。
这种好心肠,善良多情的性格,却让儿子胆大包天,做事肆无忌惮。
最终导致了白桦犯下了杀了杨铁心的罪行。
而且,白嘉轩过分慈父的态度,也使得他在事件发生后一直对白桦抱有幻想,以为白桦是无辜的。
白嘉轩的形象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物形象,这种丰满的人物刻画,使白嘉轩成为了《白鹿原》一部中较为饱满、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
二、杨铁心杨铁心是《白鹿原》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他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和高尚品德的人。
在小说中,杨铁心初次登场时就是一个豪爽、豁达的少年,善良伟大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在小说中,杨铁心在白鹿村结识了白桦和串珠,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白桦犯下罪行后,杨铁心不顾自身安危,以身犯险,为其洗脱罪名。
他的行为无疑是表现了他的仁义,以及对朋友的忠诚。
除了对待朋友,杨铁心在感情上也是极为坚定的。
他对杨立春尽管一直有着爱慕之情,但却始终未忘自己的妻子和儿女。
即使在杨立春娶了二娘后,他也没有对杨立春怀有怨恨之情。
相反,他默默祝福杨立春和他们的子孙后代。
这种不计回报的爱情,更显得杨铁心的人品高尚。
奋斗、挣扎、毁灭的悲歌—解读《白鹿原》中的女性悲剧《白鹿原》是一部描写中国北方农村人民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清末民初时期,晋北地区一代大族白家的兴衰历程,其中女性的生命被书写的尤其惨烈。
小说中,女性被剥夺了自己的选择权,被迫面对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她们的命运总是受到社会和家庭的约束,沉重的枷锁和压抑使得她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价值。
首先,女性在家庭方面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作为生育者,女性在传承家族的重任面前必须承受家庭矛盾和财务压力。
当家庭面临贫困时,家里人都期望女性通过婚姻来建立家庭富足。
在书中,许多女性都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只是因为家族关系和经济条件。
当女性无法履行家庭责任时,她们经常会遭受到丈夫和社会的压力,遭受责备和打击。
如红翎子,为了生活,她与多少男人沾花惹草,结果却被全村人指责,最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次,女性在社会方面也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
女性不仅要面对家庭的经济问题,还要承受社会的不公和歧视。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不仅被贴上不好的标签,而且她们的言行举止也受到严格的约束。
更大的危险是,女性还要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像女主角秀莲就在忍受性侵时选择了自杀。
而家庭若无法保护女性,她们公开叛逆或者偷偷私奔,都会受到巨大的威胁。
比如书中的亲家母,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她将自己的家族和婚姻给毁掉了。
而另一个角色,小妞,则因为嫁给自己不爱的男人,最终因为谋杀丈夫的罪名被判刑。
总之,“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温文尔雅的知女还是下贱的乡女,受尽了压迫、惨遭痛苦,只能守着梦并愁于黄土里。
小时候失去父亲的白素贞,成为了白家最后的守望者。
她靠劳动贡献给白家增添了不少的收益,但白家大婚、宗族复兴之时,却几乎完全被抛弃,她在石灰窑中寂静度日,最终死于对家族和自由的无奈,是一个深刻的悲剧。
盲婆,贡婆、太白,几乎陪葬了白鹿原中每一个角色,她们更像是一群无法回避悲剧的代言人,了却走过的一生。
在这个作品中,女性的悲剧通过比起男性的悲剧更明显的消极性,显示出性别的差异,以及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待遇的深刻揭露,揭示出中国传统社会不断逼迫女性的真相。
《白鹿原》中的女性反叛《白鹿原》是中国知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著称。
在小说中,女性形象经常以坚强、反叛、甚至悲惨的形象出现,她们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展现出了强烈的反叛精神。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白鹿原》中的女性反叛,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女性生存状态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多以质朴、勤劳、聪明的形象出现。
她们虽然身处封建社会的压迫和束缚之中,却并不甘心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以各自的方式展现出反抗和反叛的态度。
比如颜如桃,她在男权社会中以自己的智慧和机智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家庭,并最终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草妹、玉儿、麦穗等女性角色也在不同程度上展现出了对封建礼教的反叛。
她们不愿束缚于传统的婚姻和家庭,积极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独立,展现出了坚定的反叛精神。
小说中的女性在封建社会的镇压下,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意识。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被剥夺了自由和权利,她们的地位通常是低下的,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在面对压迫和不公时,并没有选择沉默和顺从,而是以各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反抗和反叛。
比如草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颜如桃对父权的反抗,她们都表现出了坚定的独立意识和尊严,为自己的生活和尊严而奋斗。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在反抗压迫的也展现出了对爱情和家庭的渴望。
尽管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女性依然对爱情和家庭抱有美好的憧憬和渴望。
《白鹿原》中的女性角色虽然在生活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她们并没有放弃对爱情和家庭的追求。
比如草妹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家庭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幸福。
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女性角色的这种坚持和追求表现出了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自己幸福的追求。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在反叛的过程中,也遭受了悲惨的命运和惨痛的折磨。
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女性角色经常遭受各种不公和欺凌,她们的反叛往往会导致家庭的破裂和命运的颠沛流离。
比如麦穗在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时,经历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最终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命运的归宿于探求——浅议陈忠实《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白鹿原》一直在乡土社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对传统的乡土社会的缓慢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
笔者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
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女性形象笔者读了《白鹿原》,感觉新颖。
那厚重而又极具表现力的语言,那细致而又洗练到让人难以忘怀的细节,那一个个命运独特而又个性突出的人物性格以及他们的命运,那整体的浑厚、苍凉而又深邃地颇带神秘感的地域文化特色,还有那血泪交流、悲剧交叠的沉重的历史氛围等等,都引笔者遐思,让笔者感喟。
笔者坚信它有恒久的艺术魅力,会感染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风波突起的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原上发生的一幕幕活剧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韩裁缝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 大姆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
在这个恢弘的如史诗般的著作中,在宗法制传统精神的浸淫下,众多的男性形象被人们广泛关注,往往忽视了与男人共同构筑世界的另一半——女性。
一如王安忆所说:“对母系世序的追寻会在活人记忆与口头传说消失的地方的终结,延伸到文字——到文明的断篇残简之中的寻找,其发现只能是男性祖先的身影。
”一直以来,在中国传统小说里女性的功绩与故事始终在历史的“背后”,点缀在男性故事富丽的画屏之上,成为一个遥远而朦胧的底景。
她们在白鹿原这个男性历史画卷上瞬间显现,却永远陷入了她们试图逃离的悲剧命运。
一、扭曲的叛逆女性——田小娥的人生取向田小娥是《白鹿原》中属于传统女性与新型女性之间的过渡女性。
浅析小说《白鹿原》中田小娥的悲剧形象邢宵瑜【摘 要】田小娥是《白鹿原》众多女性中最引人注目,最悲剧的形象之一。
她不仅是封建礼教和男权至上观念压迫下的受虐者和牺牲者,更是这个社会的叛逆者。
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她的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白鹿原》 田小娥 悲剧形象一、传统观念操控下的受虐者田小娥是《白鹿原》众多女性人物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位。
她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幻想于未来,她将全部的生命,热情,活力全部投射于现在拥有的生活中。
她拥有传统女性的朴实,温柔,善良,天真,也有新型女性的独立追求和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
田小娥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女性形象,她不同于小说的正面女性白灵的独立、自由,也不同于鹿冷氏的怯懦,她有她自身的幼稚,但更多是对传统宗法文化,男权社会的反抗嘲讽。
小说中田小娥的出场是温柔美妙的,是以一个男人的眼光描写的“小女人正在窗前梳理头发,黑油油的头发从肩头拢到胸前,像一条闪光的黑缎。
小女人举着木梳从头顶拢梳的时候,宽看的衣袖就捋起肩胛处,露出粉白雪亮的胳膊。
”①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会想到,这是一个正当青春的美丽的姑娘,正应当享受父母兄长的轻怜蜜爱。
而事实上她却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破落的秀才出卖给将军寨的一个在年龄可以做她爷爷的郭举人做小妾,其目的不是为了结婚生娃,而是充当郭举人延年益寿“泡枣”的工具。
在她的婚姻生活里,从没享受到来自丈夫的疼爱,家庭的温暖,没有得到过幸福和尊重,反而处处充斥着轻贱,性发泄。
同时在郭家还要受到大夫人的压迫和羞辱:倒尿,洗衣服,做饭,收拾家务,还会受到长工们的调笑和羞辱。
田小娥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她不仅仅需要活下去,更要有爱有人疼的生活下去。
在遇到黑娃的时候,黑娃勤劳朴实,倔强有担当,完全符合她心中的完美男人形象,于是二人之间的爱情以一种毁天灭地的气势展开而来。
我想遇到黑娃应该是她悲苦一生中最幸运的时候,也是这一辈子为数不多的甜蜜所在。
但是他们二人之间的情谊不能被白鹿原上的人接受,整个原上已是流言纷纷,众口铄金,不能得到公婆的承认,更不必说进入祠堂跪拜祖宗。
《⽩⿅原》中的⼏个⼥性形象分析46《⽩⿅原》中的⼏个⼥性形象分析罗雪贵阳学院⽂化传媒学院摘要:在经典⽩话著作《⽩⿅原》中,作家陈忠实通过⽩⿅原上⽣活着的众多⼥性形象,清晰地再现了中国农村传统⼥性逐步向新型⼥性转变的解放历程。
本⽂就《⽩⿅原》中的⼏个典型的⼥性形象进⾏分析,揭⽰中国农村传统⼥性⾛向解放是⼀个充满坎坷的渐进过程。
关键词:《⽩⿅原》;⼥性形象;解放陈忠实的《⽩⿅原》以现实主义的⼿法讲述了渭河平原⼏⼗年间的发展及变迁,深刻揭⽰了传统封建思想给当地⼈民带来的深重影响。
作品主要描绘了不同时期⽩、⿅两家的世代恩怨,并塑造了在封建宗法制度下⽣活的各式⼥性形象。
本⽂选取了作者描写篇幅较多的⼏类⼥性形象进⾏分析,并尝试从中探寻中国农村传统⼥性如何摆脱封建传统⽂化的枷锁、最终⾛向真正之独⽴和解放的深层脉络。
⼀、⿇⽊践⾏封建伦理道德的⼥性形象《⽩⿅原》中存在着这样⼀类⼥性:她们长期处于家族的⾮核⼼位置,却⼗分热衷于拥护封建男权及伦理道德;⼀⽣遵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并极⼒维护之。
在她们的意识⾥,⾃⼰⽣活得怎么样并不重要,只要⽼实安分地做好家务,⽣好孩⼦,就能成为⼀个被周围社会认同的⼈。
为了男⼈的⾯⼦和家族的尊严,她们可以完全牺牲⾃⼰的个⼈(甚⾄有时还连带着⾃⼰⼥⼉或⼉媳妇的)幸福,俨然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忠实守护者。
在⼩说中,这⼀类⼥性形象,尤以⽩、⿅两家的⼥性为代表。
(⼀)男权主义⽀持者——⽩赵⽒⽩赵⽒是《⽩⿅原》中最先出现的⼀位⼥性,也是其中年纪最⼤的⼀位⼥性。
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觉不⾃觉地就成为了男权主义的捍卫者。
在丈夫⽩秉德去世后,⽩赵⽒就肩负起让⼉⼦⽩嘉轩延续⽩家⾹⽕的使命。
她说:“⼥⼈不过是糊窗户的纸,破烂了揭掉再糊⼀层新的。
死了五个我准备给你再娶五个。
家产花光了值得,⽐没⼉没⼥断了⾹⽕给旁⼈占去⼼⽢。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她⾝上早已没有⼥⼈的同情⼼和⼥⼈才具有的母性。
在她眼⾥,⼥⼈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男⼈服务,有时甚⾄可以作为⼀件任由交易的物品——只要有钱就可以得到。
内容摘要陈忠实是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关中平原上的“仁义村”白鹿村中的几个家庭史,展现了清末到建国初的渭河平原五十多年的变迁。
作品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其中最让人唏嘘不已的便是《白鹿原》中命运多舛的女性。
她们与其中的男人们一起构建出一个极富有传统文化封建思想的“关中世界”,但是却只能成为一个陪衬,成为男人们的附属品,成为生儿育女的工具。
她们有着繁琐的封建文化的束缚,无法在生活和爱情中释放自我,只能在残酷的礼教压迫中压抑自我,麻痹自己,以致酿成人生悲剧。
但是令人庆幸的是,还是有部分女性觉醒了,不管是无意识的还是有意识的,她们的举动都将唤醒更多的女性,直到走上女性独立的道路。
虽然《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但是却都有着悲惨的结局。
本文旨在探讨《白鹿原》中的众多女性们从主动接受,到无意识的反抗,再到有意识的反抗的过程:并从众多女性形象中分析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女性意识的自我解放道路是何等的艰难,但是却是一个有所进展的历程。
关键词:白鹿原女性反抗意识ABSTRACTChen Zhongshi's novel "White Deer Plain" is the fourth Mao Dun Literature Award winner, by describing a few family of "virtue village" on the P lain White Hart in the village. The novel displays Weihe Plain fifty years of change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years of PRC. It created many vivid characters, which most people marveled of White Deer is the ill-fated woman. The women and the men build together a highly traditional feudal culture "the central shanxi plain world". Unfortunately, the women only are foils, accessories of the men, tools for parenthood. They have cumbersome shackles of feudal culture, almost have no true love and cannot release their nature; they suppress their own paralysis that led to a lot of tragedy in the brutal oppression. But it is fortunate that there are still parts of Women awakening, whether 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they move more women will wake up until the women took to the road of independence."White Deer Plain" image of women is different. However, there are nothing but tragic ending. This paper aimed at investigate "White Deer" the many women who take the initiative received from the unconscious to the conscious revolt against the process, and analyze images from a number of women in the oppression of the feudal ethics, sense of self-liberation of women is a difficult the road , but it is a somewhat course of progress.KEY WORDS:White Deer Plain woman resistance consciousness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女性意识——浅析《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引言《白鹿原》无疑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先生描述了中国渭河平原上的“仁义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画卷。
《白鹿原》之女性形象摭谈山东省曹县第一私立高中徐光泉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
”悲剧往往是来表现人生价值被摧残、被毁灭的艺术,主要通过表现人生价值被否定来唤醒人们对被否定的有价值人生的惋惜、同情和珍惜,从而引起人们重视、珍惜那些可贵的东西。
读罢陈忠实的《白鹿原》,我们都不禁悲叹旧社会妇女的不幸,在宗法制传统精神的浸淫下,众多的男性形象被人们广泛关注,而忽视了与男人共同构筑世界的另一半——女性。
从叙述者对不同性别角色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对两性关系的描写中都呈现出明显的男权意识的痕迹,从某种意义上说,《白鹿原》既是反思民族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又是一部现代社会男权文化的经典文本。
在《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命运悲剧最具有代表性。
她的模样虽然没有详细的描绘,但能想象到是个天生丽质、美艳动人、丰乳肥臀、明眸小口、脂白肉香的性感尤物。
“小女人正在窗前梳理头发,黑油油的头发从肩头拢到胸前,像一条闪光的黑缎。
小女人举着木梳从头顶拢梳的时候,宽宽的衣袖就倒将到肩胛出,露出粉白雪亮的胳膊。
”她出生于一个普通读书人的家庭,却做了一个年过七十的郭举人的小妾,以郭举人专司“泡枣”的小女人这个暧昧的身份出现,成为了郭举人的性虐待工具。
她的身世是可怜到值得读者同情,值得读者为其低声哭泣的。
可见,在封建社会里,女人的地位是低贱的,一切都是为男人所拥有。
唯有他们的宠爱,他们的赋予,女性才有了生存的依靠,而作为女性可以说已丧失求生的能力。
然而,小娥是个叛逆的女子,在这种性剥夺下,她进行了反剥夺。
她利用她的美色,挑逗无知的黑娃,使黑娃因压制不住欲望而顺服。
这是小娥苦难人生的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满足自己欲望的解脱,这种出轨的行为和传统观念完全相悖。
她背着淫妇的罪名被休回家,不安地等待着未来的命运安排。
终于,黑娃执着地将她救出苦海。
两人坚贞地厮守在一块贫困的绿洲之上,蛰居于一个破窑洞里,成为了小娥一生中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白鹿原》中女性人物悲剧的写作分析一、导论《白鹿原》作为我国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的优秀作品,该书通过对白鹿原上白鹿两家几代人命运的描写反映出中华民族风云巨变的近代历史变迁。
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那个时代是中国即将走向光明的黎明时刻,五千年文化积累下的各种生命形态都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上,她们的肉体和精神依然禁锢在老旧的思想体系中,按部就班、行尸走肉般完成自己一生的使命,饱尝了生命的艰辛和苦难,封建愚昧的枷锁牢牢地锁住她们的命脉,丝毫不敢逾越,也不敢拥有丝毫违抗的念头。
二、《白鹿原》中女性悲剧形象写作分析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了30多个女性形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概括了女性的血泪史。
女权运动的真正含义是让妇女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和男性同等重要的人。
而在《白鹿原》中她们是奴隶,是工具,是商品,是附属品,是牺牲品。
她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思想僵化的封建卫道者代表人物白赵氏白赵氏是白嘉轩的母亲,作者将她塑造成一个石碑雕刻般的人物,饱经沧桑又安然自若,慈爱温暖又思想固化。
整部小说中最能反映出她个人意识完全消失思想意识完全扭曲的故事是她为了延续白家的香火,竟然安排白家长工的儿子与自己的孙媳妇通奸。
但是她一手安排了这场违反人伦的闹剧之后,对孙媳妇和孙媳妇肚子里的孩子产生了极度的厌恶和憎恨。
她作为封建礼教的行动工具自我矛盾,一方面她要维护家族的传宗接代的伟大使命,一方面她又要捍卫女性作为男性意识附属品的绝对忠诚,当这两者发生冲突时她选择了对男权社会更为重要的子嗣延续,但是她又不能容忍女性对丈夫的不忠,自然也是她悲剧命运的最直接体现,读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痛恨,既可怜又可憎。
(二)叛逆思想的萌芽代表人物田小娥作品这样写道:小女人正在窗前梳理头发,黑油油的头发从肩头拢到胸前,像一条闪光的黑缎。
小女人举着木梳从头顶拢梳的时候,宽宽的衣袖就倒将到肩胛处,露出粉白雪亮的胳膊。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风华正茂青春美丽的女子,也只是被用来作为泄欲的机器和延年益寿的工具。
女权主义的歧路——以《白鹿原》为解读【引言】“女权主义”一词在19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在英文当中,旨在支持男女的法律平等和政治权利。
与之相结合的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使女性在短短的二百年里获得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解放,可是女权主义者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是否对它的破坏性有深刻地了解呢?【关键词】女权主义《白鹿原》女性形象分析正文一、《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白鹿原》是陈忠实谨慎的创作道路上最亮丽的风景,自出版以来,它就以丰富的地域文化与艺术特色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的目光。
与之相关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女性形象分析,艺术技艺,传统文化以及作者创作历程等几个方面。
在这部作品中,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在故事发生的广阔空间内,只有男权社会与男权话语,而作为社会构成的另一半—女性,则被隐藏在了男性形象后,甚至成为了一种附属的不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样强烈的反差,势必凸显研究它的必要性。
在很多研究者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这么三类:1.封建道德的维护者吴仙草、白赵式、朱白氏等;2.封建道德的牺牲者,鹿兆鹏媳妇;3.封建道德的反叛者,田小娥。
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样的分类,可以明显体会到其中的结果论倾向,似乎以这样的批判标准,在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只有封建道德的肯定者与否定者两类。
二、田小娥的形象辨析研究者在把握田小娥的主观意志时是否充分的进入她的思想观念内部,对其有悖于传统伦理的诸多行为有充分的体会:这是否建立在她自愿反抗的主观前提下?如果不是,那么更加令人信服的观点则是:她的行为是完全建立在她已有的局限观念中的,她是以其悲剧的命运展示了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生活的残酷,而不是与其斗争的残酷。
她的行为并没有很大的破坏性,而且就她自身的叛逆行为,更多可以说是个人生活的有悖伦理性。
如果假设她是具有传统道德的反抗者形象的,那么可能会得出一些矛盾。
第一,作为一个逆流者,她在与黑娃的对话中:“我看咱俩偷空跑了,跑到远远的地方,哪怕讨吃要喝我都不嫌,只要有你兄弟日夜跟我在一搭……”这里可以体现她的叛逆性,不顾自己婚姻,不过自己的家庭,毅然要与黑娃私奔,而这里的反叛性却是建立在一种畸形心理结构下对原始欲望的追求,那这就是支持她反叛的内在原因吗?可是之后的与鹿子霖和白孝文的淫乱确不是以完全的主观意志在支持她性索取的,一个没有贯穿的性欲解放自然无法作为她反抗的理由,这就解释了她的这种行为只是一种以性换取生存的方法,这是建立在生存上的一种手段,将这作为她反抗传统道德的动力是一个极大错误。
一曲苍凉悲艳的命运交响曲——《白鹿原》中田小娥人物形象分析李林洁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白鹿原》如同一部“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的文学著作。
小说以白鹿原为主要地点,描写了白嘉轩、鹿三、鹿子霖三个家庭的恩怨纠葛,吃人的封建礼教使人性变得麻木与扭曲,生成了白鹿原上人物命运的悲惨史诗。
田小娥是《白鹿原》中最具文学魅力且最为惊心动魄的人物形象。
在仁义村,传统的儒家文化已经深刻地印在了每位村民的骨血中,“仁义”是公众共同的精神追求。
人们执着地奉行着严酷的道德准则,田小娥任性泼辣的性格与儒家伦理显得格格不入,使她成为了儒家伦理的坚决叛逆者。
封建伦理道德将田小娥逐步逼向毁灭,难道浩瀚的白鹿原就容不下一个高傲的女子去追求自己向往的爱情生活吗?造成田小娥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儒家伦理与封建礼教对她的束缚与摧残。
一.传统女性的普遍性遭遇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男性掌握着这个社会的话语权;女性的地位极低,尤其在当时传统封建秩序的压迫之下的女性已完全沦为男性的附庸甚至是牺牲品。
具有反抗精神的田小娥被公众视为异端,惨遭镇压。
《白鹿原》中女性命运悲剧,实则与当时民族命运和时代走向密切相关。
在仁义村,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是男性一个传宗接代的“物品”,只能默默臣服于父权和夫权;男性根本不会关注她们的辛酸,甚至还会让女性来承担所有的罪责与唾骂,这一点从白嘉轩母子身上可以发现。
白赵氏始终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古训奉为真理,当白嘉轩的六个妻子相继死亡后,面对颓废的儿子,她仍忙于为儿子张罗婚事,还训斥儿子:“女人不过是糊窗子的纸,破了烂了,撕掉了再糊一层新的。
”①作为白鹿原上的族长,白嘉轩竟然说自己生平最引以为傲的是一共娶过七房女人。
②包括最后田小娥死后被镇压塔下也是由于白嘉轩坚信,所有的罪责都是因这个不知羞耻的女人而起,而男人们只是“无意”“被动”地受到她的迷惑才误入歧途。
田小娥的反抗在男性话语体系下被彻底地否定,女性的个人尊严遭到了无情的践踏与摧残。
《白鹿原》女性形象分析
小说《白鹿原》讲述的是清末民初到解放前陕西关中平原白、
鹿两家在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相互斗争中的消长沉浮,真实反映
出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历史的变迁,它是一部民族秘史,也是
一部精神的觉醒史,同时又是一部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女性秘史。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主义文化,不
管是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男尊女卑"的思想一
直存在着,这种男权主义文化,是以男性为中心建立人的生存意义和
价值标准,建构自身的同时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要求规范和建构女性
的自我人格,价值标准.
《白鹿原》这部作品展现的女性形象正是在这种男权文化和男
权意识压迫下站起来反抗的女性。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女性而言,男
性规定和主导着女性自我价值的定向和意义准则,女性在生存的时候
是按照男性文化的标准来塑造自己,同时被接纳而融入主流社会文化
之中,但是在这个接纳中,女性自己的人格自主性和独立性被拒绝,
她们本身的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渴望在这种传统文化中被深刻的遗忘了.作品中的女性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反抗,向男权主义提出了反抗,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她们的反抗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性女性的
雏形,带给了我们继续反抗的希望。
一、田小娥——一个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女性
田小娥是《白鹿原》中塑造的最形象最有震撼力的一个女性。
她被传统文化统治下的人们认为是整个原上最淫荡的女人,但田小
娥恰恰是旧时期受苦难最深重的一类女性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不过她的反抗最终还是失败的,命运也是最悲惨的。
田小娥是秀才之女,漂亮动人,风韵十足,嫁给了郭举人,看似
是一桩不错的婚姻,但是背后不过是一个阴谋而已,郭举人娶田小
娥过门不过是作为一个发泄性欲的工具,其次更为重要的让她泡“枣”,以便益寿延年。
田小娥在身体上受郭家人虐待,精神上也
受到不尽的羞辱,完完全全的使她成为一个“被奴役,被贱视的婢妾”,田小娥美丽动人,正值青春,她需要被爱,她希望自己拥有
自己女性主体意识。
如果说她一开始引诱黑娃是对郭举人的报复,
那田小娥是幸运的,在她的反抗中她遇见了黑娃,黑娃尊重她的人格,把她当做一个和男性一样平等的人来看待,黑娃爱上了田小娥,这个被所有人都认为是伤风败俗的女人,黑娃不在意旁人的眼光将
田小娥带回了白鹿村,在被白嘉轩拒绝进祠堂,同时也得不到鹿三
的认可的情况下,两人只能搬到了村外的破窑洞里,但是物质的贫
寒并不能丝毫的动摇田小娥,“只要有你,我吃糠咽菜都情愿”,
这是田小娥真挚的告白。
这时田小娥和黑娃的关系便已经完全由单
纯的为了报复郭举人的性爱发展成为了“互相依恋的爱情”,从肉
体的满足转到了精神上的彼此关爱。
田小娥有意的报复却是无意中
的女性觉醒的表现,也许她并不懂得什么女权主体意识,但是她对
爱对幸福对真正婚姻的渴求却无意中拉开了与男权主义的对抗。
但
是她的反抗并不全面,仍然有局限,她只是想过和黑娃一起的简单
的日子,但是这个愿望直到她死也没有实现,在黑娃逃走之后,田
小娥为了救黑娃甘愿受制于鹿子霖,用牺牲肉体的方法换取生存的
条件。
她有了反抗的意识,但没有女人的主体性,她的生存只能依
靠男人。
虹影在评价自己作品《上海王》时曾说过,女性是没有主
体意识的,在男权主义至上的时代里女性唯一能做的就是取悦男人,这样才会有自己的社会地位。
田小娥就是这种女性的践行者,黑娃
不在,她的生存已经成了很大的问题,不得不依附于鹿子霖。
同样
的为了报自己被辱之仇,她成功的引诱了白孝文,本以为这样就挽
回自己精神上的自尊,结果却使她更加迷惘“达到了报复的目的,
却享受不到报复的快乐。
”从这里来看,田小娥本质上是善良的。
但原上的人们认为她导致了白孝文和黑娃的堕落,所以她永远都不
能得到原上人们的认可,直到她死前的那一声“啊,大呀……”成为
她生命里的绝响,同时也惊醒了鹿三内心深处的人性与良知,这与
显在的道德伦理意识发生激烈的冲突,并最终使鹿三精神崩溃、失常。
小说对小娥死后的惨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用一句“白鹿原
又一次陷入了毁灭性的灾难之中” ,“空前的”瘟疫灾难,是她向
这个不公的世界发出最酣畅淋漓的报复。
作者选择了亲手杀害她的
鹿三作为她的代言人。
通过鹿三的口,田小娥把自己的死因和哀怨
一吐而出。
她向那些最终将她逼上绝路的族人进行了最仇恨的报复,在这些所谓仁义的族人面前,她诉说着无限的委屈。
我到白鹿村惹了谁了?我没偷掏旁人一把麦苗柴禾,我没骂过一个长辈,
也没揉戮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净,说到底
我是个婊子,可黑娃不嫌弃我,我跟黑娃过日子。
村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
村外烂窑里住。
族长不准俺进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着就还不容让俺呢?大呀,俺进你屋你不让,俺进你屋没拿一把米也没分一把蒿子棒棒儿,你咋么
找还要拿梭镖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
——《白鹿原》
这段哀怨的表白,正是她向封建礼教发出的最强烈抗争的声音,从小家碧玉到淫荡之妇,再到复仇女鬼,她就这样带着对这个世界
的不解和怨恨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无论怎样去抗争,她的结局
都是失败,最后还是被白嘉轩毫不留情地用一把野火烧成灰烬,这
些更进一步的表现了强大的男权社会强大势力对她反抗的镇压。
二、百灵——具有反叛意识的新女性
白鹿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一个中心意象。
作者曾解释“白鹿”是儒
家思想所孕育出的精灵,作者选取了白灵作为白鹿精灵的化身。
如
果说田小娥是出于其“弱”势,为生活和男权社会的伦理道德所迫,而不得不进行反抗的话,白灵则是以其“强”势,为传统的男权社
会所不容,自觉主动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白灵是白家唯一的女儿,也是作者塑造的一位旧时期的完美的新女性。
在她身上蕴含着白鹿
精灵的一切美好品性——美丽、善良、活泼大方,有很强烈的正义感。
白灵生在宗法文化之家,但是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受到严重的
影响。
她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熏陶,在缠足被认为是“身份和品德的
代名词”的封建礼教下,她毫不妥协,拒不缠足,以死相威胁,最
终获得新式学堂的机会,打破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
在爱情上,白灵坚决反对父亲的包办婚姻,果断的选择自己喜爱的人,这也是表现她女性意识觉醒最明显的一点。
百灵的婚姻爱情观
是建立在共同的人生价值观之上的,刚开始与鹿兆海一起读书两人
情投意合,并通过投硬币的方式加入了不同的党派,但是阴错阳差
的两人最终离初衷是越来越远,百灵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与国民党
的鹿兆海发生原则上的歧义后果断的选择了分手,其实这对于百灵
来说也是一次信仰的选择。
他与鹿兆鹏在枪林弹雨中逐渐培养了革
命般的感情,才发现了真正的爱情。
白灵勇于追求真理和正义,身
上总有着生机勃勃的活力。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她还是实现了自己
的奋斗目标,一次又一次完成了党所赋予的使命。
然而九死一生的她,最后却因为党内的错误惨死在同志的手中。
尽管被追认为烈士,但相信她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
白灵可以说是个极具个性的女子,她从一出生就具有反叛的性格,反叛父亲,反叛包办婚姻,反叛没有共同理想的爱情,痛恨内
奸叛徒……她生在封建家庭里,而且是具有浓厚封建思想的家长按
照男权文化的思想标准塑造出来的后代,但她骨子里却有着抗争男
权社会的反叛精神。
我们在她的身上似乎看到了在以男性为主导的
社会中凸现的女性主体性。
她宁可与家庭决裂,也不让封建家长来
左右自己的命运。
她始终勇敢地追求自身的幸福和人格的独立。
但
这种叛逆举止大大触动了封建传统文化的规定。
在她遇害的那天晚上,天上下起了雪,她的灵魂从活埋她的泥土中飘逸而出,幻化成
了朱先生的梦,白赵氏的梦,白嘉轩的梦:
原上飘过来一只鹿,白毛白蹄,连茸角都是白的,端直直地从远处朝我飘来哩,待飘到我眼前时,我清清楚楚看见白鹿眼窝里流水水哩,哭着哩,委屈地流眼泪哩!在我眼前没一下下,又掉头朝西飘去了,刚调头的那阵子,我看见那白鹿的脸变成灵灵的脸蛋,还委屈哭着叫了一声‘爸’。
——《白鹿原》
百灵这样一个有着聪慧、善良、正直、坚毅、果断、刚烈等优良品质的出色女性,就这样被毁灭了。
这也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反叛女子的命运与强大的封建儒家文化力量相比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尽管如此,白灵的一生还是非常完美的,这位独立自主的女性最后虽然成为那场斗争的牺牲品,但她悲剧性的结局却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她短暂的一生,是中国妇女摆脱传统封建礼教之束缚,迈向思想现代化历程的标志。
在白鹿原这个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所造就的冷酷环境下,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田小娥与白灵都被作为排挤的对象生活在白鹿原的边缘,甚至以外。
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使她们原始生命的本能被压抑,让她们艰难地活着,挣扎着。
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永远也不可能关照这个深陷痛苦却不断反叛的、不断抗争的女性,她们的反抗最终还是失败了,几千年的男权主义依旧无法动摇,但是她们的反
抗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期待着有一天不会再有性别的差异,期待女性主义不再被压制,期待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