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57.35 KB
- 文档页数: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摘要: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我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居首位,同时也正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其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表现出新的特点。
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投资规模、投资区域、投资行业、跨国并购,并用主流与非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来解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特征;投资理论;跨国并购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现象的研究,创立了许多国际投资新理论。
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市场控制理论分散风险理论、提高公司形象理论、国家利益优先取得理论等非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之间投资的动因。
文章在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之后,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各特征现象。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情况分析从2002年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成倍增长,流出流量从27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559.07亿美元(2006年开始将金融类直接投资列入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较上年增长111%,是2007年的2.11倍,而累计净额(存量) 平均增长率达到133.01%。
其中,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二位,2006年在发展中国家位列第一,在全球国家(地区)排名中居第13位。
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565.29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五,发展中国家首位。
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同比增长20%,达到680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1990年起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中前10大来源国之列。
2006年超过巴西,在发展中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新加坡。
2008年在全世界排名12位,在所有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中排名第2位,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比例已升为1:2,到2008年末累计存量达到1839.71亿美元。
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变化分析自1978年改革开放,此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投资经历了由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艰难发展过程。
然而,我国对外投资取得的成就在于近十年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及流量数据的分析以及对相关产业的投资比例变化进行探讨,进而对我国近十年投资变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对外投资;存量及流量数据;投资产业;变化0前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太长历史,新中国建国以来与外界联系并不紧密,只有到1978年以后,中国的对外投资冰真正意义上开始。
其中,对外投资理论出现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为背景研究的,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莱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以及円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岛清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宄。
2001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在中国GDP规模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入世更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在加入WT0后,中国对外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一方面加入WT0 为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秩序接轨创造了高效、透明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国企业开始逐步将“边际”产业对外转移,将“上游”产业引入国内,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然而,长时间的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中国的对外投资并非一帆风顺。
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
1998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 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2000年10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最终明确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1]。
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得我国对外投资在2003年前相对有些放缓,所以我们分析时从2003年开始:(图1)年份以上是对各大洲的投资存景对比分析,下面对流景数据分析 (图2):600500400300200100图2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图18001600140()1200100080()60040()200北美洲2003 2004 2005 20062007 20082009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年份1.中国对外投资概况1.1投资数额从图1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对外投资中亚洲占据主要地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DirectInvestment,ODI)是指我国国内企业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或无形资产等形式投资,且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
与国内投资相比,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货币利率、汇率波动复杂,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因素也更多,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明显大于国内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积极评价风险因素,分析风险产生的环节,制定有针对性措施,才能确保对外直接投资的顺利进行。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1993年后,我国成为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878亿美元,成为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
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增加了60余倍。
二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延伸。
在初期,我国的企业一般在零售批发、采矿等行业投资,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已扩展到技术开发、商务服务、金融地产、生产制造等产业。
三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不断提高。
截至2013年,我国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亿美元,居全球所有国家、地区的第13位,虽然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尽管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总量上增长迅速,但在许多项目上出现了大量的亏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不小损失。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东道国要么以保护资源或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要么因为政权更替等原因致使我国的海外投资和并购失败或者即使能够并购成功其后续经营也出现了很大问题甚至项目被迫中止。
比如,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过程中由于美国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进行干预而失败;2009年中铝在收购矿业公司力拓的过程中,由于澳大利亚政府的干预而失败;近年来则出现了我国两大通信企业中兴和华为在美国的投资因“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受阻。
中国引进FDI现状、效应与问题国贸112班 1110630048 戚鑫芬 1110630049 陈芳君1110630050 何怡琛1110630052 陈云璐一:FDI在中国的现状(一) FDI在中国发展的简述1.FDI概念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即外商直接投资。
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外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2.FDI在中国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1991年):外商直接投资的起步与初步发展阶段,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我国招商引资的大门。
由于是初尝期,有政策的变化和市场开放程度的限制,外资均采用小规模试探性的投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经营方式以合资为主,整个1980年代实际投资总量不足60亿美元。
第二阶段(1992年—1996年):外商直接投资的高速成长阶段。
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FDI的投资进入了一个快速扩张的时期,我国的国内市场不断开放,对外限制逐步被取消,引发了FDI投资的一个高潮。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发展调整阶段,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国已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招商引资大国之一。
期间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不景气等虽然给亚洲甚至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蒙上了一次阴影,但其对我国招商引资的消极影响是有限的。
(二)中国FDI的当前现状1.FDI区域分布差异的现状分析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区域分分布的特点:(1)沿海地区分布密集,内陆地区较少(2)中心城市附近多,其他地区少(3)经济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推进的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战略,在开放政策上实行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特别是几个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
1992年,中国开始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其他沿海地区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也迅速增长,中西部地区尽管推出了种种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但所获得的直接投资总量还是极其有限的。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利用外资从零开始,直至改革开放前利用外资都处于萌芽期,与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外资往来。
改革开放之后的40年,迎来了利用外资的黄金期,中国利用外资水平飞速发展,自1993年以来外资规模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1979—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情况,除个别年份略有下降外,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整体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一、市场萌芽阶段:1949—1977年解放初期因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包围、封锁和禁运,进而也封闭了中国利用资本主义国家资金的大门。
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出现,中国不得不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只能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寻求资金和技术援助,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揭开了新中国利用外资的序幕。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新中国援建 156 个工业项目,专业领域涵盖电力、钢铁、煤炭、机械等产业,为中国重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开始从落后的农业国迈入工业国行列。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意味着中美关系逐渐打破坚冰,同时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为日后中国的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与周恩来总理的会晤宣告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到来,为进一步促进两国间的经济友好往来,中日双方在通商、航海、渔业、科技等方面缔结相关协定,逐渐形成中日外资合作雏形。
整体来说,这一时期中国利用外资市场处于萌芽阶段,为此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1 1979—201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注: 由于1979—1982年外资数据缺失,作者经搜集整理将这期间的外资数据进行汇总。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二、探索开放阶段:1978—1991年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抓住了迎合全球化浪潮的契机,同时也启动了加快利用外资的进程。
93
《商场现代化》2009年5月(下旬刊)总第576期
投资分析
一、起步阶段(1979年~1985年)
1979年以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同日木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开办的“京和股份有限公司”为标志,拉开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跨国经营的序幕。1979年~1985年,是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累计兴办非贸易海外子公司185家,总投资额近3亿美元,共兴办境外合资、独资企业185个。海外企业分布遍及45个国家和地区,但多以发展中国家和港澳地区为主。企业平均规模小,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餐饮、国际承包工程、咨询服务等行业。参与主体是专业外贸公司。二、迅猛发展阶段(1986年~1990年)1986年批准兴办非贸易性海外企业92家。1987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跃升。当年兴办的境外企业数上升到了124家,直接投资额达到3.5亿美元,标志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迅速成长的新阶段。这期间兴办的海外企业共661家,是前一阶段的3.6倍,到1990年,中国非贸易性海外直接投资企业数超过800家,投资总额达到20.6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8.83亿美元,分别是前一阶段的6.9倍和4.48倍,截止1990年底,投资总额达23.5亿美元。投资参与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如大中型生产企业、贸易性企业、以金融实力为基础的系统投资公司纷纷参与跨国经营活动。海外企业分布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亚洲各国和地区居多,并开始进入发达国家,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以往格局,投资地域趋向合理。投资领域向资源开发、制造加工、交通运输等20多个行业延伸。三、进一步发展阶段(1991年~1996年)1991年,中国在海外兴办非贸易性企业207家,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了1987年的3.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达3.67亿美元,协议投资总额也达到7.59亿美元的水平,大大超过了除1987年外的其他所有年份。1991年~1996年,中国兴办的境外非贸易企业共计1184家,累计投资总额为45.2亿美元,其中中方累计投资额为11.29亿美元。1992年,由经贸部批准兴办的境外企业达355家,比1991年增长71.5%,年增加量首次突破300家大关,同年对外投资协议额为3.51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95亿美元,占协议投资总额的55.6%,中方投资比重达历史最高水平。1993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势头有所减弱,但新办境外企业数仍大大超过1991年水平。1991年~1993年中国批准新办的非贸易性境外企业数超过1979年~1990年12年的总和。投资遍布13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额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十个国家地区,中国大陆在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额占总额的78.7%,涉及的投资领域包括资源开发、加工装配、交通运输、工程承包、旅游餐饮
等行业。
四、高速发展转向平稳发展的阶段(1997年~2004年)
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缓
慢。政府出台了多部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加工项目的配
套政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政策越来越好,也驱使更多的
企业实现了跨国经营。再者,企业跨国经营的意识提高是企业对
外投资发展迅速的关键原因。1999年对外投资额比1998年增长
32%。2000年底,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中国境外投资企业已达到
6296家,协议金额112亿美元,中方投资76亿美元,占总投资额
的67.86% 。截至2001年底,我国累计设立各类境外企业6610
家,协议投资总额12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为84亿美元。截
止2003年这7年间,累计兴办企业1979家,年均兴办企业282家,
累计投资额为53.74亿美元,年均投资额为7.68亿美元,可见无
论是总额还是平均额,对外投资额都有所上升。值得注意的是,
2004年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
并与国务院港澳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内地企业赴香港、澳门投资
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对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到了积
极的促进作用。
五、突破性阶段(2005年~2006年)
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商务部
数据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部分)净额122.6亿美元,
是2004年55亿美元净额的2.23倍。这一数字无疑极具震撼性,
几乎是2000年~2004年这5年对外净投资额数字的总和。
更重要的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确实在增长, 根据2005年国
际投资头寸表, 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余额为572亿
美元,2004年底这一余额水平为448亿美元。且投资的形式和领
域逐步多样化,尤其以股东贷款形式进行的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中,新增股本
投资38亿美元,占31%,利润再投资32亿美元,占26%,其他投
资52.6亿美元,占43%。经商务部核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
业共计1067家,中方协议投资额69.54亿美元,同比增长87.3%。
境外中资企业数目的增加也是首次达到年增长1000家的水平。
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继续保持超百亿美元的增长势头。截至
2006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33.3亿美元。
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就在于突破了一百亿美元的高度,
标志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一个新起点,上升到新的水
平。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分析
曹红玉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摘 要]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中国自1979年以来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处于增长态势,按照流量分为五个阶段,各
阶段在规模、地区分布、投资行业上各具特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日益活跃,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发展阶段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