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数学九下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公开课获奖)

  • 格式:doc
  • 大小:631.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条件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条件

(1)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元素求出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已知其中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就能求出其余的个未知元素,即“知二求三”.

重点一: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

Rt△ABC中,∠C=90°

已知条件解法(选择的边角关系)

斜边和一直角边c,a 由sin A=,求∠A;

∠B=90°-∠A; b=

两直角边a,b 由tan A=,求∠A;

∠B=90°-∠A; c=

斜边和一锐角c,∠A ∠B=90°-∠A;

a=c·sin A;b=c·cos A

一直角边和一锐角a,∠A ∠B=90°-∠A;

b=; c=

1.(2013兰州)△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如果a2+b2=c2,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csin A=a (B)bcos B=c (C)atan A=b (D)ctan B=b

2.(2013安顺)在Rt△ABC中,∠C=90°,tan A=,BC=8,则△ABC的面积为.

3.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请分别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a=6,b=2;

(2)c=4,∠A=60°.

重点二:利用特殊角解非直角三角形

非直角三角形可通过作三角形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在选择关系式时要尽量利用原始数据,直接求解,防止累积误差.

4.如图所示,在△ABC中,∠A=30°,tan B=,AC=2,则AB的长是( )

(A)3+(B)2+2(C)5 (D)

5. (2013曲靖)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

C=45°,AD=1,BC=4,则CD= .

6.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1、,那么它的底角

为.

7.如图所示,在△ABC中,∠A=60°,∠B=45°,AB=8,求△ABC的面积(结果可保留根

号).

A层(基础)

1.在下面的条件中,不能解直角三角形的是( )

(A)已知两锐角(B)已知两条边(C)已知一边和一锐角(D)已知三条边

2. 如图所示,在△ABC中,cos B=,sin C=,AC=5,则△ABC的面积是( )

(A)(B)12 (C)14 (D)21

3. 如图所示,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1,那么三角形的边长为( )

(A)2 (B)2 (C)(D)3

4.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高为4,sin B=,则△ABC的周长为( )

(A)24(B)16+4 (C)8+8 (D)16+8

5.在△ABC中,AB=4,AC=,∠B=60°,则BC的长为( )

(A)1 (B)2 (C)3 (D)1或3

6.如图,已知Rt△ABC中,斜边BC上的高AD=4,cos B=,则

AC= .

7. 如图所示,在高为2米,∠ABC为30°的楼梯上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应有米.

8. (2013陕西)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BD平分AC.若BD=8,AC=6,∠BOC=12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结果保留根号)

9. 如图所示,在Rt△ABC中,∠BAC=90°,点D在BC边上,且△ABD是等边三角形,若

AB=2,求△ABC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

教学反思:

15.2.2 分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

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

(教科书)例7 计算

[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教科书)例8 计算:

[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

(1) x

x x x x 22

)242(2+÷-+- (2))11()(

b a a b b b a a -÷--- (3))2

1

22()41223(

2+--÷-+-a a a a 五、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