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47.98 KB
- 文档页数:9
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务技能,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独立人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法律人才,能在国家机关、仲裁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法律从业人员。
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本专业以实践性与实用性为特色,学生主要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各部门法的业务知识,接受以法律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训练,掌握法律应用的各种技能,具备胜任各项法律实务的良好素质。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和基本政策;.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调查、逻辑分析、文字和口头表达等从事法律工作的能力;.具有较为丰富的见习、实践经验,熟悉法律风险管理及司法机关案件处理流程;.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主干学科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国际法核心课程法学导论、中国法制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经济法学、法理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各课程根据需要组织日常教学模拟法庭活动、法律协会举办模拟法庭活动;.设置以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刑事案例演习、民事案例演习、行政案例演习、律师实务四门实践性课程;.邀请检察官、法官、律师进课堂讲授办案经验,组织学生到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各签约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参与法律进社区、法律援助等法律实践活动;.学生毕业实习环节实践锻炼。
标准学制年弹性学制-年最低毕业学分学分授予学位法学学士指导性教学计划注:根据每门课程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情况开展一种教学形式,包括网络性教学(学时门·学期)和研究性教学(学时门·学期),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形势与政策》课程学分,学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学分,学时,开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周二下午。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未来法律精英的蓝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推进,法学专业成为了热门学科之一。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法律人才,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及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确培养目标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法律素养、扎实理论功底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
具体而言,该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熟悉国内外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具备扎实的法学知识。
2、培养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法律事务。
3、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法律环境。
4、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优化课程设置为实现培养目标,法学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强化法学核心课程,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法学知识。
2、增加交叉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养。
3、开设实践课程,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重视英语能力的培养,开设国际法、比较法等课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法学人才。
三、强化实践环节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此,我们应加强以下实践环节:1、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熟悉法律实务操作。
2、开展法律援助活动,让学生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组织模拟法庭比赛,让学生在模拟法庭中体验司法实践,提高其法律职业素养。
四、建立评估体系为了确保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
该评估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业成绩评估:通过考试、论文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2、实践能力评估:通过实习报告、法律援助活动表现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进行评估。
法学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法学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法学理论基础、系统法学知识与实务能力,具备较强法治意识、法规意识、法律思维和法制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职业道德,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忠诚于党和人民,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政治敏锐度。
2.学科知识与能力:具备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法学研究与实践工作。
3.法律实务能力:具备较高的法条解释和法律适用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具备一定的实务调查与法律文书撰写能力。
4.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备较高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法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5.国际视野与跨文化能力: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法律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和研究。
三、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2.法学核心课程: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等。
3.专业拓展课程:包括知识产权法学、环境法学、国际商法学、人权法学等。
4.实践性教学:包括实习、模拟法庭、法律研究与论文写作等。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法学研究活动。
3.导师制度:建立健全导师制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辅导水平。
4.综合评价:采用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实践教学和科研机会1.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法律实习的机会,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实务能力。
2.参与研究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参与学术对外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论坛,开阔国际视野,拓宽学术研究领域。
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101K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对各种法律关系的分析判断、对法律纠纷的调处和解决能力,能够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规范文件草拟和审查、执法监督、公诉和裁判、纠纷调解和仲裁、辩护及代理等法律实务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计算机、外语、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律思维和法律事务、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各类法学理论分析法律关系、寻找法律依据、判断法律是非、解决法律纠纷、处理法律实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民商经济法学、行政刑事法学、民事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掌握法律关系分析方法和文本分析、事实发现及法律适用技术;具备撰写或草拟法律文件及法律文书,运用证据固定事实的能力;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势;4、熟悉我国现行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5、具有运用法学思维推理判断认识法律问题和参与诉讼仲裁纠纷协商,处理法律实务的能力;6、具备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7、掌握外国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8.掌握体育运动常识,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三、专业方向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并考虑到法学学科的发展,结合我校实际,设置2个专业方向:1、民商法方向:学习和掌握物权法、侵权法、保险法等法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民商法律文书撰写和法律意见表达等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和法律服务诸部门从事起诉、审判、调解、诉讼代理、提供法律咨询、公证等工作。
2、经济法方向:学习和掌握合同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房地产等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经济法律文书书写等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公司企业、法律服务诸部门从事起诉、审判、文书、代理诉讼、法务、执法、仲裁等工作。
法学本科培养方案一、引言法学是培养律师、法官、检察官和法律等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专业学科。
法学本科培养方案是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法治意识,为他们的未来法律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1. 法学知识: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包括法律历史、法律哲学、法律逻辑、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法律实务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法律规则应用和法律案例的研究方法,并具备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辨析社会现象、问题背后的法律关联,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具备法律敏感性。
4. 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某一立场或论断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5. 良好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与他人进行高效的沟通和协作。
三、学科课程设置1. 法律基础课程法学导论、法律心理学、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写作、法律英语等。
2. 法学基础课程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等。
3. 法学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包括刑事诉讼法、劳动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
4. 法学实践课程司法案例分析、法律实习、法学论文撰写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1. 法律实习在法院、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法律工作单位进行实习,学习相关法律实务,锻炼法律实践能力。
2. 司法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辩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和实践经验。
3. 社会调研学生参与社会调研项目,了解社会法律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法治意识。
五、评价体系1.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评价。
2. 实践评价实习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论文等形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六、专业发展和就业方向1. 研究生深造学生可以选择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法学研究相关的科研工作。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规格交大法学院确立了“高起点、国际化、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上海交大为依托,充分借助上海的区位优势,重点培养“面向大上海、大都市、应用型、国际化”的精英人才。
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健全人格、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具有扎实的法学专业理论知识、突出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和较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专门法律人才,既能适应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外交、外事、外经、外贸管理法律事务等工作要求,又能够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也可以作为律师或承担公证、金融、保险、外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等。
二、规范与要求A 知识构架A1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A2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借助于某一个学科的某些片断,通过短暂的学术探索,让学生接触到这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不是要学生学习经过简化的、较为完整的学科概论或常识。
A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应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A4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在基础教育水平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A5法学专业的核心知识A5.1外语知识:除了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大学英语,还须掌握专业英语的阅读与翻译,并适当加强第二外语的学习。
A5.1.1 :专业英语,开设法律英语A5.1.2 :第二外语,开设德语或日语A5.2 :专业基础知识:完整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
A5.2.1 :理论法学,包括:法理学导论、法理学A5.2.2 :宪法A5.2.3 :中国法制史A5.2.4 :实体法,包括民法(含民法总论、合同法、物权法、侵权法)、刑法(含刑法总论与刑法分论)、行政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保资源法A5.2.5 :程序法,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A5.3 : 专业深化知识:较好掌握本专业后续学习的专精知识。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并具备深厚法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法学专业人才,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下是一个包含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1.法学基础课程法学基础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等。
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法律制度,奠定坚实的法学基础。
2.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的。
比如,《国际法》、《劳动法》、《商法》等,这些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对不同领域法律知识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所侧重。
3.实务课程实务课程是培养法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包括法律写作、研究方法、诉讼实务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实践中的基本技能,培养法律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践环节1.实习2.参与模拟法庭、法律竞赛等活动参与模拟法庭、法律竞赛等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辩论、口才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综合素质培养1.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交能力。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和法律的应用。
2.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综合能力培养课程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个领域。
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想道德素养、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可以培养学生在法律专业以外的领域具备竞争力。
四、评估与监督1.考试评估通过随堂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考试内容应涵盖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2.实习评估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3.学生定期综合评价通过学生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业成绩、实习情况、参与活动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综合素质培养,可以全面培养法学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使其在法律实践中能够胜任各种工作。
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028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拥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娴熟的法律实务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熟悉企业、司法和政府法律实务,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培养规格基本要求本专业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底蕴,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依托本校学科特色,注重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的结合,以培养熟悉规范、长于思辩、注重应用、创新能力强的法学人才为目标。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熟悉我国现行法律和相关政策以及法学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具备运用法学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备基本的外语表述能力和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了解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3。
具有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表达、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和国防、军事知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初步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军事训练;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品德和良好的美学素养,具有一定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三、专业核心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有:大学英语、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学、商法、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四、学制与学期安排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学年,每学年分上、下两个学期。
华东政法大学全日制本科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 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3 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4 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5 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法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模拟审判、疑案辩论、专题辩论、法律咨询等课程实践,社会调查2周,专业见习1次3周,毕业实习14周,以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撰写。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法学学士法学专业民商法方向业务培养特长:熟练掌握民商事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比较突出的民商事法律实务工作能力。
法学专业刑事法律方向业务培养特长:系统掌握刑事法律和政策,熟悉经济刑法,具有比较突出的刑事法律实务工作能力 法学专业经济法方向业务培养特长:熟悉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比较突出的经济法律实务工作能力。
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业务培养特长:熟悉涉外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国际公约、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具有比较突出的涉外经济法律实务工作能力。
法学专业民商法方向指导性教学计划总表(含必修课)法学专业民商法方向指导性教学计划(选修课部分)法学专业民商法方向指导性教学计划(实践课部分)法学专业刑事法律方向指导性教学计划(实践课部分)法学专业经济法方向指导性教学计划(实践课部分)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指导性教学计划(实践课部分)。
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自主填写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既能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又能适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的法学人才。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行、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律职业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法律工作和法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法律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形成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体系。
2.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及应用专业数据库,掌握一门外语。
3.掌握法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了解法学前沿理论及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独立自主地学习并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4.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了解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其他领域专业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主干学科
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诉讼法、国际法。
五、核心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
与社会保障法
六、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七、学分要求【黑体,小四】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最低修满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
九、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
1.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2.集中实践环节学分统计
3.课程设置及学时统计
十、教学计划表【黑体,小四】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修满40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34学分,综合素质课程最低选修6学分。
2.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专业教育课程最低修满111学分。
其中,专业基础课程15学分,专业主干课程48学
分,专业发展课程最低选修42学分,专业综合实践6学分。
4.综合能力训练平台
综合能力训练平台9学分。
其中,创新创业指导与训练3学分,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
十一、说明
专业发展课中的研究型课程模块中,所有课程均为开放性课程,课程的具体内容根据各学科发展情况及热点问题的变化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