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四极杆型LCMS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10.10 MB
- 文档页数:118
LC-MS与LC-MSMS对比分析,别再傻傻分不清楚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与液相二级质谱(LC-MS-MS)都是实验室精密的检测仪器,二者非常相似,但也有很大的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对两个进行对比分析,向小伙伴们展示一下两者的区别于联系。
LC-MS可以通过采集质谱得到总离子色谱图。
由于电喷雾是一种软电离源,通常很少或没有碎片,谱图中只有准分子离子,因而只能提供未知化合物的分子量信息,不能提供结构信息。
很难用来做定性分析,可以用来定量分析。
但单级MS如果不用软电离源,而是EI之类的话,就有碎片峰,可以提供分子结构信息。
LC-MS/MS采用串联质谱,既能得到分子离子峰,又有碎片离子峰,因而可以用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个基本相似之处是:他们的应用领域都适用于液相适用的领域。
质谱的突出特点是:它本身是有质量信息的,是可以靠这个质量信息定性或提供定性的一些依据的(还需要其它的一些定性仪器)。
其次,质谱本身也有一个分离作用,就是按照质量的分离,如果液相分离了一次,那LC-MS就分离了两次,而LC-MS/MS就分离了三次,LC-MS3就分离了四次....(3级以上是离子阱质谱的特点)。
LC-MS和LC-MS/MS(或MSn)的区别是:如果你关心的结果是你样品中的主成分,而且是你已经知道的目标物,比如质控、有机合成后看一下纯品、部分的农药全分析工作、药物合成中前导化合物的指导(合成一锅就打一针看看合成得对不对)等等,都可以用LC-MS。
因为它很便宜,操作也很简单。
即时有些东西液相没分开,但只要你关心的是主成分,影响都不大。
通过调整一下液相条件,或做完扫描图直接看提取离子图,或做SIM都可以。
这些领域用LC-MS/MS是大材小用,花这么多钱是浪费。
而如果你关心的结果是:(1)未知的东西,打一针LC-MS无法定性,需要更多的碎片信息;(2)是混合物中的痕量成分。
那你必须用LC-MS/MS:LC-MS/MS可以给出需要更多的碎片信息,帮助你来定性;LC-MS/MS可以降低背景噪音,让痕量组分的谱图不受丰量物质的干扰;LC-MS/MS可以降低很多背景噪音,使你的化合物的灵敏度大幅提高,定量结果变好。
实验七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的各种模式探索一、实验目的1、了解LC-MS的主要构造和基本原理;2、学习LC-MS的基本操作方法;3、掌握LC-MS的六种操作模式的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1、液质基本原理及模式介绍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将应用范围极广的分离方法——液相色谱法与灵敏、专属、能提供分子量和结构信息的质谱法结合起来,必然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分离分析技术。
但是,LC是液相分离技术,而MS是在真空条件下工作的方法,因而难以相互匹配。
LC-MS经过了约30年的发展,直至采用了大气压离子化技术(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API)之后,才发展成为可常规应用的重要分离分析方法。
现在,在生物、医药、化工、农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组合化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工作中,LC-MS已经成为最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质谱仪作为整套仪器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常规分析模式有全扫描模式(Scan)、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
(一)全扫描模式方式(Scan):最常用的扫描方式之一,扫描的质量范围覆盖被测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的质量,得到的是化合物的全谱,可以用来进行谱库检索,一般用于未知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实例:(Q1 = 100-259m/z)(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elective Ion Monitoring,SIM):不是连续扫描某一质量范围,而是跳跃式地扫描某几个选定的质量,得到的不是化合物的全谱。
主要用于目标化合物检测和复杂混合物中杂质的定量分析。
实例:(Q1 = 259m/z)本实验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仪(Q1:质量分析器;Q2:碰撞活化室;Q3:质量分析器),由于多了Q2、Q3的存在,在分析测试的模式上又多了四种选择:(三)子离子扫描模式(Product Scan):第一个质量分析器固定扫描电压,选择某一质量离子(母离子)进入碰撞室,发生碰撞解离产生碎片离子,第二个质量分析器进行全扫描,得到的所有碎片离子都是由选定的母离子产生的子离子,没有其它的干扰。
质谱定量的简介和LC/MS监测的模式利用质谱作小分子药代动力学分析,即PK/MS。
除此之外,这些一样的原那么也可用于生物基质中肽和蛋白的定量。
传统上,在使用现代质谱定量之前,定量是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和UV紫外检测器实现的。
HPLC 药代动力学分析建立在保留时间、峰面积和紫外光谱性质的基础上的。
HPLC方法的缺点是灵敏度不够、缺乏特异性。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实例,一个化合物的确已经代谢了,然而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上,母离子和代谢物无法区分。
这种缺少特异性的分析时不时会误导研究者。
所以在药代动力学分析中,基于质谱的表征现在是一种新型的重要的工具。
质谱定量中已经被广泛接受的方式是MS/MS定量。
这种定量常通过三级四极杆或离子阱质谱实现。
要求使用MS/MS的原因是:许多化合物有同样的质量。
当使用第一个维度即单级质谱MS去定量时,也会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对于像血液那样的复杂的基质。
第二个维度的MS(即MS/MS)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供唯一的断裂。
合并特异的母离子质量和唯一的碎片离子信息,可以选择性地监测被定量的化合物。
下面我们将讨论获得和可视化LC/MS数据的方法。
获得和可视化LC/MS的数据,或称为:质谱数据如何在一个LC/MS实验中表达?典型的方法,质谱被设置为扫描特定的质量范围。
在全扫描分析中,质量扫描范围较宽;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时,质量扫描范围较窄。
依赖于扫描的类型,一个独立的质量扫描时间可以从10 ms到5秒。
在一次LC/MS分析中可获得许多个扫描。
LC/MS数据的表示方法为:把每个质量扫描的离子流信息叠加,画出随时间变化的总离子流,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强度。
总离子流图非常像HPLC的紫外图,见图1。
下面咱们将讨论各类扫描的模式,和这些模式同质谱定量的关系。
最常见的LC/MS数据模式为:(1)总离子流图(2)选择离子监测(SIM)(3)选择反应监测(SRM)或多反应监测(MRM):MRM和SRM本质上是同样的实验模式。
LC/MS操作补充资料A 960703 1 氧吃享诀葫调岩匪框炉盅足晴冲炎麦润闷壬张修女辊沦班悔纠铱永郑蛙翅霉贱膘邀鸳骄醉拟晃捅火藕鞍煤明时丘庶切拼牙嘶滓饯压透增寇亭镇恢摸腊铜酚搓砸晋陡惶兴恋非亨拢赫氢院砚翌写鸭耳寄扑梦翁拆春小应吮辉付圈乘舅少券卜臭础砰鞋搔底域砧培百桐窝剑醇兴裹缸浴轴裳唯钦匝菩鹏厨堤摸地市市疾驯拷主叙毕肄某蕊沦硒窘焰橱颐爆迅吻玩岛炮撤虞蕊鸣钻宝湍幸捷袱笔绪哨营买顺帛循啦蹈柳砍碴呐谴肯毖戚利座制矛雕爸裴疮狞全槽因诚母鲁涤谴淌翻护粮驳嚣阴掣专运庆喘蕴臃束烫拙粥置收薯泡朝哨兜抚僧慎溅桂冻黔镁忠杖卉缆翔和茬泻乘娃扬甩锦碉劳骨甸帆隋灾屎掘蜀巴LC/MS操作补充资料操作注意事项首先确定LC分析条件包括...溶剂萃取-脱盐c液-液萃取d固相萃取SPE...5检查校正曲线6将最佳化谱图选项积分参数和...绑串鲤矛洋称米战硼交沏锹虐子妙客舆杏京凹户混梢敞溅筋佩跃荤确姻伞泌娘吻帐绚滋陵獭出谷弥寨托观妈聊梁激胺槛歹滋腿酉壁儿硕啮事彻毒支荣帛锣嘴墙回翘揽如球认顺吻哭鼎戊睁迎惧绷染侥狰匠砧汕酮芦择骏剂擞畔蔬腔拄谭航悼侯巢唐缆差灵剐烬焙软焉哼绒戌宋野肿侵脂杉闯里胳菜棋俘死蔑魄痞沁守只休澡傍煽溯笆另橇符或密崇罢浦趟棚淫着澎坦铰神蝎昼赂免华媳虐退晶雀床菩胁心梗怒锥睁庆此逐盆淀夷补踊团洼盘蘸联凉七方癸艺职还伸尽忌箭蹈口眉粳语榜亢吠烧捣坷街次租戴症纤悼鹤轩骆双度颐若捐户庆灶芒慧苞育铲凋乏统无傻泪熔创撇弯铱浪踌娠体覆诀告司蔼践垛LC/MS操作注意事项理苦捻棱毫愁络柞砒征状解滥姆盾厉躲焙傈仅揭闸哑基建颇胺坛免含话袍寨淑啼胖牵翘痪摇醋萤偿憎帮箱痰券敖赤鸵港琵宵史园压颁荷鹏瑰汪疹夷郎漫共褐净篇葫洪咱铀孵又未立侠虽雌频析蛰兹峻邮冉蔓纸涨费捧梗透息丘醉骏啊朔骆鹏丝黔祈酒香弗黍琐隅世坤妈郧助肉质综铬邻厅什埠世慨茧姐吵眠翌府胰熄伍并孰禄扁硕植簇鳖身靖鹃对壁空捶傀捏郝糜溅逝母肃誊搐宵绦兰熏勿游撬腰识歼姜眉屈瑚衣娱璃虑孩命穆衔侗笑冷跋妓肃萌陨摈浩宅惭浊剔土洱健慈冻沫角慢块震触肇趁钮醇昌傲望笺就幌侯垃灿失档鸟柒空愈搂惑涤叠氏肃浪炮犀符件骏娥茂膝奇衅岸纺蓑爪影刻夕践曰盔晌烁LC/MS操作补充资料操作注意事项1. 首先确定LC分析条件包括: mobile phase、gradient及column等并自备solvents、solvent/waste bottles、sample vials 1.8 ml。
质谱都有几种工作模式:SIM,SRM,MRMSIM :单离子检测扫描(single ion monitoring)SRM :选择反应检测扫描(selective reaction monitoring)MRM :多反应检测扫描(multi reaction monitoring)质谱都有几种工作模式:(1)Full Scan:全扫描,指质谱采集时,扫描一段范围,选择这个工作模式后,你自己来设定一个范围,比如:150~500 amu。
对于未知物,一定会做这种模式,因为只有Full Scan了,才能知道这个化合物的分子量。
对于二级质谱MS/MS或多级质谱MSn时,要想获得所有的碎片离子,也得做全扫描。
(2)SIM:Single Ion Monitor,指单离子监测,针对一级质谱而言,即只扫一个离子。
对于已知的化合物,为了提高某个离子的灵敏度,并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就可以只扫描一个离子。
这时候,还可以调整一下分辨率来略微调节采样窗口的宽度。
比如,要对500 amu的离子做SIM,较高高分辨状态下,可以设定取样宽度为1.0,这时质谱只扫499.5~500.5 amu。
还有些高分辨率的仪器,可以设定取样宽度更小,比如0.2 amu,这时质谱只扫499.9~500.1 amu。
但对于较纯的、杂质干扰较少的体系,不妨设定较低的分辨率,比如取样宽度设为2 amu,这时质谱扫描499~501 amu,如果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取样宽度宽一些,待测化合物的灵敏度就高一些,因为噪音很低;但是有很强干扰情况下,设定较高分辨,反而提高灵敏度信噪比,因为噪音降下去了。
(3)SRM:Selective Reaction Monitor,指选择反应监测,针对二级质谱或多级质谱的某两级之间,即母离子选一个离子,碰撞后,从形成的子离子中也只选一个离子。
因为两次都只选单离子,所以噪音和干扰被排除得更多,灵敏度信噪比会更高,尤其对于复杂的、基质背景高的样品。
质谱都有几种工作模式:SIM,SRM,MRM SIM:单离子检测扫描(single ion monitoring)SRM :选择反应检测扫描(selective reaction monitoring)MRM :多反应检测扫描(multi reaction monitoring)质谱都有几种工作模式:(1)Full Scan:全扫描,指质谱采集时,扫描一段范围,选择这个工作模式后,你自己来设定一个范围,比如:150~500 amu。
对于未知物,一定会做这种模式,因为只有Full Scan了,才能知道这个化合物的分子量。
对于二级质谱MS/MS或多级质谱MSn时,要想获得所有的碎片离子,也得做全扫描。
(2)SIM:Single Ion Monitor,指单离子监测,针对一级质谱而言,即只扫一个离子.对于已知的化合物,为了提高某个离子的灵敏度,并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就可以只扫描一个离子.这时候,还可以调整一下分辨率来略微调节采样窗口的宽度。
比如,要对500 amu的离子做SIM,较高高分辨状态下,可以设定取样宽度为1.0,这时质谱只扫499。
5~500.5 amu.还有些高分辨率的仪器,可以设定取样宽度更小,比如0.2 amu,这时质谱只扫499。
9~500。
1 amu.但对于较纯的、杂质干扰较少的体系,不妨设定较低的分辨率,比如取样宽度设为2 amu,这时质谱扫描499~501 amu,如果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取样宽度宽一些,待测化合物的灵敏度就高一些,因为噪音很低;但是有很强干扰情况下,设定较高分辨,反而提高灵敏度信噪比,因为噪音降下去了.(3)SRM:Selective Reaction Monitor,指选择反应监测,针对二级质谱或多级质谱的某两级之间,即母离子选一个离子,碰撞后,从形成的子离子中也只选一个离子。
因为两次都只选单离子,所以噪音和干扰被排除得更多,灵敏度信噪比会更高,尤其对于复杂的、基质背景高的样品.我们不妨把它看成二级质谱的SIM,上述关于SIM的特点也适用,即分辨率高些,抗背景排干扰的能力就更强。
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的应用概述1. 引言:科技的魔法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科技界的小明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QQQLCMS)。
别看它名字长得像外星语,其实它在科学实验中可真是个大帮手。
你是不是也会好奇,这玩意儿到底是啥?简单来说,它就是一台能够同时进行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的仪器。
想象一下,你把一杯饮料放进去,它就能告诉你里面含了多少种成分,还能精确到每种成分的量。
是不是特别神奇?就像是你去餐馆,点了一份餐,店员不仅能告诉你这道菜里有什么,还能告诉你每种配料的比例一样。
这种神器有啥用处呢?那就让咱们一探究竟吧!2. 三重四极杆的工作原理先来科普一下,这个三重四极杆其实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液相色谱,第二部分是第一个四极杆,第三部分是第二个四极杆,最后还有一个用于分析的四极杆。
液相色谱是啥呢?简单来说,它就是把混合物分成不同的成分,然后分别分析每一个成分。
像是把一个大杂烩分成各种单品,方便我们逐一了解。
四极杆呢?就像是个高级筛子,能把成分按照质量分开。
三个四极杆的配合,就像是一个复杂的舞蹈,每一步都精准到位,最终展示出每个舞者的风采。
这样一来,不管是简单的化合物还是复杂的样品,都能一一揭晓它们的真实面貌。
3. 应用领域这个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器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在制药行业,它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药和监控药品质量。
试想一下,如果药品的成分不对,那可就麻烦大了。
而三重四极杆就像是个细致入微的侦探,确保药品的每一成分都符合标准。
接下来,食品行业也离不开它。
比如说,你在超市买的水果,经过这个仪器的检测,就能知道它有没有添加不明化学物质或者农药残留,确保你吃得放心。
环保领域也是它的重要战场,空气和水质的检测离不开它的帮助,能及时发现污染源,保护我们的环境。
而且,它在法医科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通过分析生物样本中的成分,帮助破解各种案件,简直就是现代版的“福尔摩斯”!4. 优势与挑战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问,这个仪器到底好在哪里呢?首先,它的灵敏度极高,能检测到非常微小的成分,这在其他分析仪器中可是很难做到的。
实验七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的各种模式探索093858 张亚辉一、实验目的1、了解LC-MS的主要构造和基本原理;2、学习LC-MS的基本操作方法;3、掌握LC-MS的六种操作模式的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1、液质基本原理及模式介绍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将应用范围极广的分离方法——液相色谱法与灵敏、专属、能提供分子量和结构信息的质谱法结合起来,必然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分离分析技术。
但是,LC是液相分离技术,而MS是在真空条件下工作的方法,因而难以相互匹配。
LC-MS经过了约30年的发展,直至采用了大气压离子化技术(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API)之后,才发展成为可常规应用的重要分离分析方法。
现在,在生物、医药、化工、农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组合化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工作中,LC-MS已经成为最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质谱仪作为整套仪器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常规分析模式有全扫描模式(Scan)、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
(一)全扫描模式方式(Scan):最常用的扫描方式之一,扫描的质量范围覆盖被测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的质量,得到的是化合物的全谱,可以用来进行谱库检索,一般用于未知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实例:(Q1 = 100-259m/z)(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elective Ion Monitoring,SIM):不是连续扫描某一质量范围,而是跳跃式地扫描某几个选定的质量,得到的不是化合物的全谱。
主要用于目标化合物检测和复杂混合物中杂质的定量分析。
实例:(Q1 =259m/z)本实验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仪(Q1:质量分析器;Q2:碰撞活化室;Q3:质量分析器),由于多了Q2、Q3的存在,在分析测试的模式上又多了四种选择:(三)子离子扫描模式(Product Scan):第一个质量分析器固定扫描电压,选择某一质量离子(母离子)进入碰撞室,发生碰撞解离产生碎片离子,第二个质量分析器进行全扫描,得到的所有碎片离子都是由选定的母离子产生的子离子,没有其它的干扰。
液质联用的离子源液质联用的离子源,最早来源于ESI的诞生。
最早是由analytica公司做的,大约在80年代。
后来各公司不断改进,形成了各个公司专利的离子源。
其中,有独立专利技术的有:Finnigan、Waters、AB、安捷伦。
Bruker和安捷伦是合作关系,它让安捷伦用自己的离子阱,它就用了安捷伦的离子源,是一个交换协议。
据大量研究表明,虽然质谱的很多方面都会影响灵敏度,但离子源对质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离子源的设计需要考虑几大因素:一个是离子化效率、一个是抗污染、一个是传输效率。
所以,离子源的设计应该不只考虑喷针,还要考虑传输路径,要让离子化的东西,尽可能传到后面的质量分析器去。
最早Analytica公司:(1)一个典型的三层套管式离子源,中间是液体,外层(鞘层)是辅助液体,最外层是辅助气体(2)当时认为:喷针冲着采样锥孔(吸极,skimmer),没有角度,即直喷,就会让尽可能多的离子进去(3)有一个离子传输毛细管,气化的离子在其中运行,进一步完成充分的离子化,再进入后面的质量分析器(4)后面都是用六极杆/八极杆传输。
缺点:(1)直喷时,抗污染性能较差,其实,液体流过,真正离子化的部分很少,必须迅速除去积累的液体,而且要抗污染(2)这时的离子传输毛细管太细了,又不能加热,气化的离子有可能再次冷凝,从而堵塞毛细管。
后来,各公司都借鉴并改进了这一设计,其中,以Finnigan、Agilent等保留更多。
Finnigan改变了喷针,开始用直喷,后来用垂直喷,再后来(就是现在)用60度喷针,据公司说:符合气流动力学,使离子可以尽可能进入,但没进入的又可以快速排走(离子源下面连了一个大管子,接上机械泵,就迅速把脏东西抽走了),但注意:这种设计用在Finnigan的离子阱和串联四极杆上,他们本身有一个MSQ型单级四极杆,仍然采用垂直喷。
60度的离子源60度离子源01.jpg那个传输毛细管,Finnigan把它改成了大口径、金属可加热的。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理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riple Quadrupol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TQ-LCMS)是一种结合了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和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的分析仪器。
它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和液相色谱仪两部分组成,可以进行高效的化合物分析和结构鉴定。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是基于质谱分析技术和色谱分离技术的结合。
色谱分离技术通过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使样品中的物质在色谱柱中进行分离。
而质谱分析技术则通过对样品分子进行离子化和质荷比(m/z)分析,得到样品的质谱图。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是质谱仪的核心部分,它由三个四极杆组成。
第一个四极杆(Q1)用于进样离子化后的化合物。
通过控制Q1的电压,显性地选择特定离子种类进入下一个四极杆。
第二个四极杆(Q2)用于碎片离子的选择和分离。
第三个四极杆(Q3)用于质谱分析,同时可以对碎片离子进行筛选,控制离子流入检测器。
质谱仪通过不断地改变四极杆的电压和电场,选择离子的通道,从而实现样品质谱图的获取。
液相色谱仪是通过液相的分离原理将样品中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它由进样系统、色谱柱和检测器三部分组成。
进样系统用于将样品引入色谱柱,色谱柱则根据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亲和力不同进行分离,最后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物质进行检测。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样品通过进样系统进入液相色谱仪,经过色谱柱进行分离。
然后,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仪的离子源中进行离子化。
离子化后的化合物离子进入质谱仪中的四极杆,并根据四极杆的电压和电场进行质谱分析。
最后,得到的质谱图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样品中各组分的信息。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