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 毛笔楷书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25
简介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
"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
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
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
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
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
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
第1篇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自古以来,书法艺术备受重视,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摘抄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本文将摘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二、摘抄作品1. 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摘抄如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 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以雄浑大气、气势磅礴著称。
其代表作《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摘抄如下:“惟尔侄真卿,生于丰城,长于洛下,才兼文武,艺冠群英。
不幸遭逢家难,遇害于江宁。
余闻之,心酸鼻酸,泪如雨下。
乃作此祭文,以慰尔之魂。
”3. 柳公权《玄秘塔碑》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以楷书著称,被誉为“柳体”。
其代表作《玄秘塔碑》结构严谨,笔画遒劲。
摘抄如下:“大历三年,余以书学官秩,谒见大圣皇帝,进呈玄秘塔碑文。
皇帝览而嘉之,命臣书之。
臣虽愚昧,敢不敬谨?谨以告于天地,誓无有负。
”4. 苏轼《寒食帖》苏轼,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其书法以行书著称,风格豪放。
其代表作《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摘抄如下:“寒食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黄庭坚《诸上座帖》黄庭坚,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文学家。
其书法以草书著称,风格奔放。
其代表作《诸上座帖》被誉为“天下第四行书”。
摘抄如下:“诸上座,一坐莲花座,一坐金莲花座,一坐宝莲花座,一坐如意莲花座,一坐金如意莲花座,一坐宝如意莲花座,一坐清净莲花座,一坐光明莲花座,一坐智慧莲花座,一坐般若莲花座。
兰亭序楷书硬笔书法_兰亭序楷书书法欣赏2篇
《兰亭序》基本简介篇一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一件行书作品,在技法上,几臻完美,成为后来行书法的典范,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兰亭序楷书硬笔书法_兰亭序楷书书法欣赏《兰亭集序》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载体,又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其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为节庆礼俗、文人雅集、玄学思想、魏晋风度、山水怡情等。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兰亭序楷书硬笔书法,希望大家喜欢。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兰亭序楷书硬笔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兰亭序楷书硬笔书法欣赏《兰亭序》基本简介《兰亭序》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一件行书作品,在技法上,几臻完美,成为后来行书法的典范,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这幅书法用笔中锋为主,笔画多露锋,表现细腻,牵丝流畅优美。
字的结构,体势纵长,左低右高。
字的大小相应,长短相间,虚实相生。
布局上纵有行,横无列,每行又有摇曳动荡,变化多姿。
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兰亭序》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兰亭序》赏析《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
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
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