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和聚散
- 格式:ppt
- 大小:661.50 KB
- 文档页数:44
聚散求的原理
聚散球是一种训练视觉功能的工具,主要依靠眼球运动来达到训练目的。
它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调节量增加集合的难度,从而提高双眼的自主性集合能力,达到训练生理性复视和恢复集合近点的目的。
聚散球通常由一根1-2米长的绳子和红球、黄球、绿球组成,三个球由近到远排列。
训练时,要求双眼同时进行注视,不能单眼使用。
注视近处的球时,可以想象努力“对眼”;注视远处球时,需要放松用眼。
聚散球是一种简单的视觉训练工具,可以在家自己使用,但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适用人群。
如果你有视觉方面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眼科专家的建议。
AC/A值在在聚散功能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作者:单位名称:单位地址:2010年10月13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前言 (3)论文正文 (3)结论 (14)参考文献 (14)AC/A值在聚散功能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摘要:聚散功能是双眼视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聚散功能异常易引起头疼、复视、眼部不适、不能持久阅读等现象,给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处理聚散功能异常患者确定其聚散异常的类型并确定其相关的数据。
因为聚散障碍的处理和疗效与具体的测量数据有关,如与AC/A比率和隐斜方向而异。
对作出针对性的训练和确定正确的处方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调节、集合、AC/A、聚散力、聚散异常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大量信息化,大量的近距离工作使人们对视觉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看见、看得清楚, 还要求自然舒适, 即要有良好的双眼视觉。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在视光学检查中, 多注意眼部及屈光不正,却忽略了双眼视功能的检查检测, 使得有些患者在屈光矫正后视力恢复了正常,但是在看远、看近的过程中还是有出现间断性视力模糊、有些还反应有复视的出现,还有些是在做阅读工作中有窜行、重复、不能持久阅读的现象,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一、聚散功能的概述与测量方法1.聚散的诱因与分析:当人眼注视远处目标时,双眼的视轴平行,调节禁止,目标所发出的光线经过双眼的屈光系统分别成像于双眼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在视觉中枢形成一个完整单一的影像。
当目标移近时,双眼为了保持目标所发出的光线仍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双眼眼球向内侧转动,使双眼视轴正对所看的目标,这种双眼视轴的夹角根据视觉需求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聚散。
当目标物向双眼移近,有着聚散紧张增量的过程,聚散增量称之为集合。
当目标远移,又有着聚散放松减量的过程,聚散减量的过程又称为散开或者负向集合。
聚散分自主性和非自主性两种。
自主性集合是视觉反射运动中唯一能用人的意志控制的功能,由人的意志使两眼视轴向鼻侧集合,由大脑额叶司理;非自主性集合是一种视觉反射,它是通过大脑枕叶知觉中枢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不由人的意愿控制的,产生非自主性集合的条件刺激是物象离开两眼黄斑部向相反方向的运动,其皮下中枢存在于中脑帕黑氏核处,再到双眼内直肌使双眼同时内转发生集合,其包括:张力性集合、融像性集合、调节性集合和近感性集合4种。
双眼视觉学1、双眼视觉定义:双眼同时注视外界的一个物体感知为单一物像的过程也叫双眼单视。
2、双眼视野:颞侧90º、鼻侧60º、总共约为150º、双眼视野约为180º、中间120º、颞侧30º为各眼单独所有,呈半月形称为颞侧半月。
3、Worth分级:第一级同时视双眼同时感知物像、第二级为平面融像两眼物像融合为一,但不具深径觉、第三级为立体视觉产生三维空间的深径觉。
(worth认为双眼视觉必须具有第一、二级才能产生第三级的立体视觉。
)4、形成双眼视觉条件:①双眼良好的注视力、②双眼同时视、③双眼黄斑中心凹相同视觉方向、④双眼视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⑤视野双眼需要足够大的重叠、⑥双眼视神经应有视交叉。
5、双眼叠加作用:是指各眼所获取的信息相加而产生超越单眼的双眼视觉功能。
6、双眼叠加作用几种程度:①双眼相辅相成作用、②双眼完全或线性叠加作用、③双眼部分叠加作用、④双眼无叠加作用、⑤双眼抑制作用。
7、两眼视觉掩饰作用对应拥挤现象。
8、复视:是由于同一物体的影像落在双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将外界的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的现象。
(由于视网膜对应关系异常)9、混淆视:是外界的不同物体的影像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结果。
10、双眼视差:在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称为双眼视差,又叫视网膜视差11、双眼视网膜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①水平视差、②垂直视差、③旋转视差。
12、双眼单视圆:是在物理空间中刺激两眼视网膜对应点的所有点的轨迹。
13、Panum区是指一眼视网膜的某一区域中的任一点与对侧眼视网膜的某一特定点同时受刺激时,仍产生双眼单视。
14、注视:表示被注意物体的物像稳固的维持在黄斑中心凹处,并随时间长短将物像保持在此处使物像落在黄斑中心凹。
15、注视反射:当目标出现在视网膜周边部时随即使物像落在黄斑中心凹上。
16、扫功能:矫正黄斑中心凹与注视目标之间位置的错误。
晋剧融合性聚散力检查步骤
负融像性聚散:测量双眼能相互向外运动的最大范围,是双眼散开融向能力。
正融像性聚散:测量双眼能相互向内运动的最大范围,是双眼汇聚融像能力。
模糊点:在双眼散开的过程中,由于聚散与调节的联动,同时发生负向调节,直至出现目标清晰度下降,称为模糊点。
破裂点:在模糊点出现以后,继续在双眼前增加BI三棱镜,直至耗尽全部负向聚散储备,出现不能克服的双眼复视,称为破裂点。
恢复点:在双眼已经复视的情况下,减少双眼前的BI三棱镜,恢复到双眼融像,称为恢复点。
正相对调节4.51、正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又叫做正相对储备调节、正储备调节、隐性调节。
①正相对调节的概念这种相对调节还可以叫做剩余调节,即相对调节超过集合作用的剩余部分。
这种剩余调节的量与注视目标的距离成反比。
距离越远所使用的调节力就会减小,剩余的调节力就会越大。
剩余的调节力越多,工作就会越舒适,工作时间也就会越持久。
这正是被测者因正相对调节大于调节消费而保有充分的调节储备的结果。
反之,剩余的调节力就会越少。
剩余的调节力越少,工作就会越困难,就越容易出现视觉疲劳。
②正相对调节的含义被测眼在发生正相对调节之时,被测眼在调节方面一定处于三种调节的综合状态之下:聚散调节状态:与集合作用处于一致的调节作用。
正集合性调节:是指在集合发生时,所表现出来的超过集合作用的调节量。
正调节储存量:是指在集合发生时,尚未使用的调节量。
这种调节又叫做近调节、近视调节、精神性调节、正融合性调节。
正相对调节是在双眼使用负镜效度下注释近距离目标时的调节,因此人处于正调节之时,只要具有正相对调节力——即有可以随时调用的调节储备,这种调节储备就应当是可以随时被调用的,这就是人们又将这种调节叫做随意调节、正随意性调节的原因所在。
2、负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又叫做负相对储备调节、负储备调节、消耗性调节。
①负相对调节的概念负相对调节是指相对调节低于集合程度的部分。
眼距离目标的距离越近,调节作用越强,消耗性调节使用的量就会越大,剩余调节的量也就会越小。
剩余调节量越少,从事近距离工作的难度也就越大。
②负相对调节的含义被测眼在发生负相对调节之时,被测眼在调节方面一定处于以下三种调节的综合状态之下:聚散调节状态:调节作用低于集合作用。
负集合性调节:是指在集合发生时,所表现出来的低于集合作用的调节量。
调节能力:因调节低于集合,无调节能力可以调用。
这种调节又叫做远调节、视远调节、负融合性调节。
负相对调节是指双眼在正镜效度下注释近距离目标时的调节,人处于负调节之时,无现实的调节力可用,这种调节又叫做负随意性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