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到达延安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12《纪念白求恩》解读《纪念白求恩》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
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
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
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
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文章。
2.文题诠释《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
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3.文章主旨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4.内容解读本文的中心论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这一论点有三个分论点:1.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2.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1.以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2.以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人的“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3.以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与一班人“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相对比。
通过对比,既使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表现得非常鲜明,又显示出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文叙事简洁,作为一篇议论性的悼念文章,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这既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诺尔曼·白求恩着名的胸外科医师诺尔曼·白求恩在河北省完县黄石村逝世1939 年11月12日,诺尔曼·白求恩因医治伤员中毒,逝世于河北的唐县。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1943年8月改为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党员,着名的医生。
1936年德意法西斯匪徒侵犯西班牙时,他曾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4月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直至以身殉职。
白求恩到达延安的第二天,毛泽东主席就接见了他。
白求恩当面向毛主席提出到晋察翼边区的最前线,并组织医疗队在战地附近进行初步疗伤,以大量减少伤亡。
毛主席对他这种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切合实际的医疗设想,大加赞扬,并同意了他的行动计划。
但他未能立刻成行,因为他的医疗器械和大批药品还没有从西安运来。
他在延安足足等了3个星期,此期间他在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医院里为病人施行了来华后的第一例手术。
白求恩病逝后的11月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和驻地群众为白求恩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1月21日,晋察冀边区又举行了追悼白求恩的大会。
中共中央致电大会表示哀悼。
并在得知白求恩牺牲的信讯后,立即成立由延安各界以滕代远、饶正锡、马海德等8人组成追悼白求恩大夫筹备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十八集团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都于11月23日向白求恩在加拿大的家属发了慰问电。
12月1 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白求恩大夫群众大会。
并以大会名义向白求恩大夫的家属发了慰问电,王稼祥和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特地到会并讲了话。
毛泽东给大会题了挽词,亲笔写了“学习白求恩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诺尔曼·白求恩诺尔曼·白求恩诺尔曼·白求恩著名的胸外科医师诺尔曼·白求恩在河北省完县黄石村逝世1939年11月12日,诺尔曼·白求恩因医治伤员中毒,逝世于河北的唐县。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1943年8月改为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党员,著名的医生。
1936年德意法西斯匪徒侵犯西班牙时,他曾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4月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直至以身殉职。
白求恩到达延安的第二天,毛泽东主席就接见了他。
白求恩当面向毛主席提出到晋察翼边区的最前线,并组织医疗队在战地附近进行初步疗伤,以大量减少伤亡。
毛主席对他这种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切合实际的医疗设想,大加赞扬,并同意了他的行动计划。
但他未能立刻成行,因为他的医疗器械和大批药品还没有从西安运来。
他在延安足足等了3个星期,此期间他在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医院里为病人施行了来华后的第一例手术。
白求恩病逝后的11月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和驻地群众为白求恩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1月21日,晋察冀边区又举行了追悼白求恩的大会。
中共中央致电大会表示哀悼。
并在得知白求恩牺牲的信讯后,立即成立由延安各界以滕代远、饶正锡、马海德等8人组成追悼白求恩大夫筹备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十八集团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都于11月23日向白求恩在加拿大的家属发了慰问电。
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白求恩大夫群众大会。
并以大会名义向白求恩大夫的家属发了慰问电,王稼祥和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特地到会并讲了话。
毛泽东给大会题了挽词,亲笔写了“学习白求恩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并于12月21日又写了那篇人人知晓,并“流传千古”的名篇《学习白求恩》。
赞美白求恩大夫的小诗
1.七律白求恩殉职日感怀
刘安国(静闲客)
越洋抗日到延安,炮火硝烟不畏难。
高尚情操中外颂,求精医术往来欢。
秋风细雨哀君死,翠柏苍松说路宽。
自古中华情义重,传薪递火步云端。
注: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殉职。
2.七律·悼白求恩逝世七十九周年
日月如歌(白富明)
白翁抗日赴神州,远涉重洋壮志酬。
一把术刀行世界,满腔热血洒春秋。
毫无利己扶民难,精益求精救国愁。
不朽忠魂经久舞,英名业绩永传留。
3.【七律纪念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
1
文/代平(军妮)
老外求恩援助团,舍身大度救华峦。
拔山万里平原落,涉水几重峻岭盘。
抗日轰狂狼性漫,青林浴血虎躯拦。
面临缺药艰难巨,国际闻名响誉坛!
4.七律纪念白求恩
远涉重洋离梓里,兵戈扰攘赴延安。
白人与汉不同种,黑发师夷共克难。
去病无家坦胸腹,袍泽之谊献胆肝。
一躯尽瘁施医术,血染青山耀万峦。
5.《纪念白求恩》
不远万里来延安,支援中国抗日战,本是著名外科医,医疗技术最精堪。
条件简陋环境苦,毫不利己美名传。
技术精益又求精,抢救伤员受感染。
2
不治身亡献生命,成为国人一典范。
今天纪念白求恩,国际义务勇承担。
国际典范主席赞,共产主义领路人。
以身作则树榜样,救死扶伤献终身。
英雄事迹人称颂,伸张正义抗日军。
得道多助失道寡,邪不压正是正根。
3。
白求恩简介
白求恩(Bethune Norman),生于1890年3月4日,卒
于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医生,人民志愿军卫生部副部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
白求恩的童年经历并不顺利,母亲在他七岁的时候去世,在他十四岁的时候,他患上了肋膜炎和结核病,医生判定他的寿命只有不足一年。
但白求恩并没有放弃治疗,反而不断努力,最后他成功地战胜了疾病,并获得了一张医学学位。
白求恩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0世纪20年代,他成为了著名外科医生,经常去欧洲和北美洲的医院、大学发表演讲和进行手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医术不断精进。
在二战期间,白求恩十分关注着中华民族在抵御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所受到的苦难,他冲破极寒的大雪,果断地决定前往华南内战前线,派他的两位助手去了解中国的状况。
白求恩到达前线后,他对于中方管理卫生和救护的方式
深感不满,他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可以通过卫生保健手段来避免,因此他着手改善了当时的卫生状况,同时也帮助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卓越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尤其是在太行山区,白求恩奋力承担起了除非养不育的艰苦工作。
他的医术高超、勇于献身的精神,使得那段历史成为永恒的传奇。
1949年,白求恩在华北延安猝死,享年49岁。
他的智慧和勇气永载史册,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影响着人们对于生命和友情的认识。
白求恩的故事五则1、白求恩之死那是发生在1939年10月到11月短短不过一个月的一段真实历史,10月28日,日本兵进行疯狂的"冬季扫荡"计划,开始对根据地的疯狂战斗。
当时中国的哨兵正在催促白求恩医生尽快完成手术尽快撤离,就在如此紧张的时刻白求恩在抢救伤员的时候不小心刺破了自己的手指,作为医生他迅速反应把手放入消毒液中消毒,虽然他知道自己不完全处理好伤口很可能面临被感染的危险,但是正在战时他没法先顾及自己还是坚持把伤员的伤口先处理完毕。
此时的白求恩已经被感染,后来他的手指先是发炎,且炎症越来越严重。
转眼到了11月1日,白求恩又一次在手术台抢救一名伤员,而这位伤员患的是一种剧烈传染性炎症,虽然此时白求恩已经手指感染在接触病人自己就面临致命感染的风险,但是白求恩依然坚持先救人,不幸,此次治疗确实又让他自己已经发炎的手指二次感染,且更为加剧了。
后来,手指发炎已经疼痛万分,他还是坚持做了十三台手术,还一边写治疗疟疾这种顽疾的讲课提纲。
最终在7日,一生解救他人于水深火热的白求恩自己却倒在了病床上,不仅手指炎症恶化扩散,后来又连续高烧,那么白求恩是怎么死的呢,最终他自己说出自己被确诊为败血症,于12日,天还没亮,白求恩就在病痛中平静的逝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了遗书将遗产分给战友们,还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能够给予妻子一笔生活费,替他向妻子道歉,并告诉她自己曾经很幸福。
2、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1939年8月,白求恩大夫从延安来到唐县晋察冀军区工作,不久,毛主席从延安打电报指示聂荣臻司令员要好好照顾白求恩大夫,每月发给100元(边区币)的津贴。
当他得知聂荣臻司令员每月的津贴只有5元,一般干部也只有2元左右时,就激动地说:"我从延安来,毛主席的津贴就很少,八路军官兵每天只有几分钱的菜金,我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不因该享受有特殊待遇!"由于组织上考虑他年长体弱,是饮誉国际的医学专家,且过去的生活较优越,就没有同意他的意见。
白求恩中国的主要事迹
白求恩是加拿大籍医生,他在中国的主要事迹如下:
1. 加入中国抗战:在1938年,白求恩作为一名加拿大医生自
愿加入了中国抗日战争。
他来到了中国山西省的太行山区,帮助抗日军队治疗伤兵。
2. 创办延安医院:白求恩在1940年应邀去延安,与中国共产
党合作,在延安附近的临时医院创办了一个新医疗机构。
这个临时医院后来发展为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3. 推广现代医学:白求恩重视推广现代医学知识,他为抗日军队培训了大量的医疗人员,普及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卫生常识。
他的努力提高了中国军队和民众的医疗水平。
4. 抗击鼠疫:在1942年,鼠疫在延安地区爆发,白求恩与他
的团队紧急展开了抗疫救援工作,并成功控制了鼠疫的传播。
这次抗击鼠疫的经验后来被运用在其他地方的疫情防控中。
5. 热爱中国人民:白求恩投身中国抗战,对中国人民深表热爱和尊重。
他尊重中国文化和习俗,积极与中国人民交流,他与中国人民的亲密关系使他在中国有着很高的声誉。
总体来说,白求恩通过他的医疗工作和抗击疫情,对中国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白求恩医生”,在中国人民中受到了崇高的尊重和纪念。
白求恩到达延安,见到毛泽东同志以后,第一件事就是郑重地递交党证,然后详
细说明他的工作计划,请求派他到前线去。他说:“我不是为生活享受而来的!
需要照顾的是伤员,不是我自己!”在晋察冀边区抗日前线,他同八路军士兵、乡
村老百姓一样,穿草鞋和粗布衣裳,吃玉米棒子和山药蛋。有个翻译劝他说:“你
是军区卫生顾问,贡献比我们大得多,吃好点,保证身体健康,也不算特殊。”
白求恩却说:“贡献也不是银行里的存折,贡献大就应当向人民伸手要更多的利
息。我是个共产主义战士,怎能向党、向人民要求特殊呢?”白求恩本着“一切为
伤员着想”的原则,废寝忘食地工作,从不顾及个人安危。为了能及时抢救伤员,
他总是把救护所设在离前线较近的地方。在战斗中,白求恩常常连续为伤员动手
术,几十个小时不能合眼。在河间、齐会战斗中,白求恩的手术室就设在离前线
几里地的一座小庙里。日寇的炸弹落在小庙后院,炸塌了庙墙,但白求恩岿然不
动,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直到为115名伤员施行手术后才转移。为了挽救伤
员的生命,白求恩曾几次献血,最后甚至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39年10月,
日军发动了大规模“冬季扫荡”。在摩天岭前线,战斗非常激烈,敌人离医疗队所
在的村子越来越近,但白求恩坚持为最后10名伤员做手术。当手术室外枪炮大
作,子弹横飞时,白求恩想到的却是怎样保住伤员的腿。直到做好最后一例手术,
白求恩才放心地撤离。就是在这次手术中,他的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第二天
他仍坚持为伤员动手术,结果伤口开始发炎、剧痛。几天后,白求恩在为一名头
部创伤感染了丹毒并发蜂窝组织炎的危重伤员施行手术时,受了致命的传染。
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
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
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的响。白求
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的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
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
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