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电势能电势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52.00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年高中物理1.4《电势能电势》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前面相关知识1•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
2.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
从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1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结合课本图1。
4-1 (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动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q沿直线从A到B(2)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3)q沿任意曲线线A到B结果都一样即: W=qEL AM =qEL AB cos 【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 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 2.电势能 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 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
写成式子为:① •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② .电场力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 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
电势能和电势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四节 电势和电势差1.理解电场能的性质,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建立电势能的概念. 2.了解电势能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3.了解电势的概念,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4.理解电势差的概念及其定义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5.了解电势差、电势、电势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6.了解等势面的概念,知道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跟电荷移动的路径无关,只由电荷的始末位置决定.可见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相似.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改变,用公式表示W AB = E P A -E P B . 3.电势差.(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A 、B 两点间移动时电场力对电荷做的功与电荷所带电荷量的比值.(2)公式:U AB =W ABq.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势差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4)电势差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电势差也叫做这两点间的电压. 4.电势.P 点的电势为零,则电场中任意一点A 的电势,数值上等于把单位正电荷从A 点移到P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如果用φA 表示A 点电势,则有φA =W APq. 5.单位及矢标性.电势的单位和电势差的单位一样,也是伏特.电势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6.电势与电势差.电场中任意两点A 、B 间的电势差可表示为U AB =φA -φB ,若U AB 为正值,表示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高,若U AB 为负值,表示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低.7.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曲面. 8.等势面与电场强弱的关系.等势面密的地方电场较强,等势面疏的地方电场较弱.1.电势高低的四种判断方法. 判断角度 判断方法依据电场线方向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依据电场力做功根据U AB =W ABq,将W AB 、q 的正负号代入,由U AB 的正负判断φA 、φB 的高低依据场源电荷的正负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正电荷周围电势为正值,负电荷周围电势为负值;靠近正电荷处电势高,靠近负电荷处电势低依据电势能的高低 正电荷在电势较高处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较低处电势能大2.电势能高低的四种判断方法. 判断角度 判断方法做功判断法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电荷电势法 正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大 公式法由E p =qφp 将q 、φp 的大小、正负号一起代入公式,E p 的正值越大,电势能越大,E p 的负值越小,电势能越大能量守恒法在电场中,若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电荷的动能和电势能相互转化,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反之电势能增加例 如图,长为L 、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处于电场中,一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从斜面底端A 点开始沿斜面上滑,当到达斜面顶端B 点时,速度仍为v 0,则( )A .A 点电势一定小于B 点电势B .小球在B 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A 点的电势能C .A 、B 两点间的电压一定等于mgL sin θqD .若该电场是斜面中点正上方某点的点电荷Q 产生的,则Q 一定是正电荷解析:A 、B :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受重力、支持力和电场力,重力做负功,支持力不做功,电场力就做正功.故A 点的电势高,小球在A 点的电势能大.故A 错误,B 错误;C :A 到B 速度未变,说明重力做功等于电场力做功.电压U AB =W q =mgL sin θq,故C 正确;D :若该电场是斜面中点正上方某点的点电荷Q 产生的,离电荷远的A 点电势高,所以Q 一定是负电荷.故D 错误.答案:C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实线为一电场的电场线,A、B、C为电场中的三个点,那么以下的结论正确的是(B)A.E A>E B>E C;φA>φB>φCB.E A>E B>E C;φA<φB<φCC.E A<E B<E C;φA<φB<φCD.E A<E B<E C;φA>φB>φC解析:由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知E A>E B>E C,可画出过A、B、C三点的等势面,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则φA<φB<φC,所以B正确.2.带电粒子M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由P点运动到Q点,在此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了2.6×10-6 J的功.那么(D)A.M在P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它在Q点的电势能B.P点的场强一定小于Q点的场强C.P点的电势一定高于Q点的电势D.M在P点的动能一定大于它在Q点的动能解析:带电粒子M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P点运动到Q点,克服电场力做功,其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故A错误,D正确.场强的大小与电场力做功正、负无关,故选项B错;在选项C中,由于带电粒子的电性未知,故无法确定P点与Q点电势的高低,C错.3.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量q=2.0×10-9 C,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在这过程中,除电场力外,其他力做的功为6.0×10-5 J,质点的动能增加了8.0×10-5 J,则a、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U b为(B)A.3×104 V B.1×104 VC.4×104 V D.7×104 V解析:由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得电场力对物体做的功W=8.0×10-5J-6.0×10-5J=2.0×10-5J.由W=q(U a-U b)得:U a-U b=1.0×104V.4.(2014·佛山一模)P、Q两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c、d为电场中的两点.一个离子从a运动到b(不计重力),轨迹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A.Q带正电B.c点电势低于d点电势C.离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P的吸引D.离子从a到b,电场力做正功解析:根据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可知,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选项A 错误;由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c点电势高于d点电势,选项B错误;由离子从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弯曲方向可知,离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P的吸引,选项C正确;离子从a到b,电场力做负功,选项D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电势差和电势一样,是相对量,与零点的选取有关B.电势差是个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C.由于电场力做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所以电势差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跟这两点的位置有关D.A、B两点的电势差是恒定的,不随零电势点的不同位置而改变,所以U AB=U BA解析:电势是相对量,与零点的选取有关,电势差是绝对量,与零点的选取无关,A错误;电势差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B正确;由于电场力做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所以电势差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跟这两点的位置有关,C正确;A、B两点的电势差是恒定的,不随零电势点的不同位置而改变,但是U AB=-U BA,负号表示两点电势的高低,D错误.6.如图所示,a、b为某电场线上的两点,那么以下的结论正确的是(A)A.把正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B.把正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C.把负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D. 从a到b电势逐渐升高解析:正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负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沿电场线方向电势是降低的.7.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P、Q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 P和E Q,同一正电荷在P、Q两点的电势能分别为W P和W Q,则(AD)A.E P>E QB.E P<E QC.W P<W QD.W P>W Q解析:A、B:由图P点电场线密,电场强度大.故A正确,B错误.C、D:正电荷从P 移到Q,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C错误,D正确.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A.当两正点电荷相互靠近时,它们的电势能增大B.当两负点电荷相互靠近时,它们的电势能增大C.一个正电荷与另一个负电荷相互靠近时,它们的电势能减小D.一个正电荷与另一个负电荷相互靠近时,它们的电势能增大解析:当两个同种电荷相互靠近时,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异种电荷相互靠近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9.某区域电场线如图所示,左右对称分布,A、B为区域上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A.A点电势一定高于B点电势B.A点电场强度一定大于B点电场强度C.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D .将电子从A 点移动到B 点,电场力做负功解析:电场线是描述电场的一种直观手段,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A 项正确;电场强度的大小由电场线的疏密来反映,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强,反之电场弱,所以A 点电场强度一定大于B 点电场强度,B 项正确;正电荷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所以C 项正确;将电子从A 点移动到B 点,电场力做负功,D 项正确.三、非选择题(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0.在电场中一条电场线上有A 、B 两点,如图所示.若将一负电荷q =2.0×10-7C ,从A 点移至B 点,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4.0×10-4J .试求:(1)电场方向;(2)A 、B 两点的电势差,哪一点电势高? (3)在这一过程中,电荷的电势能怎样变化?(4)如在这一电场中有另一点C ,已知 U AC =500 V ,若把这一负电荷从B 移至C 电场力做多少功?是正功还是负功?解析:(1)场强方向水平向右. (2)沿电场方向电势降低, 故 φA >φB ,U AB =W q =-4.0×10-4-2.0×10-7V =2 000 V.(3)ΔE p =-W =4.0×10-4J ,故电势能增加了4.0×10-4J.(4)因为U AB =2 000 V ,U AC =500 V ; 所以 U BC =U AC -U AB =-1 500 V ;故W BC =qU BC =-2.0×10-7×(-1 500) J =3.0×10-4J ,因此电场力做正功. 答案:见解析11.把带电荷量为+2×10-8 C 的点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A 点,要克服电场力做功8×10-6J ;若把该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B 点,需克服电场力做功2×10-6J ,取无限远处电势为零.求:(1)A 点和B 点的电势;(2)将另一电荷量为-2×10-5C 的点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时电场力做的功. 解析:设无限远处的电势φ0=0,(1)U OA =W OA q =-8×10-6 J2×10-8C =-400 V ;φA =400 V. U OB =W OB q =-2×10-6 J2×10-8C=-100 V ;φB =100 V. (2)U AB =φA -φB =300 V ,W AB =U AB ·q =-6×10-3 J.答案:见解析。
1.4电势能与电势 学案
主备人:王丽娜 使用时间:2013.09.15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学习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问题一:让试探电荷q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沿几条不同路径从A点运动到B
点,我们来计算这几种况下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一、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1、在匀强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的 位置和 位
置有关,但与电荷经过的 无关.这个结论对非匀强电场 (填
“同样成立”或“不成立”).
2、在匀强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的大小等于电场力的大小与沿场强方向距离的
乘积。
即:|w|=qEd
思考:静电力做功的特点与什么力做功相似呢?
二、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在 中具有的势能叫做电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 ,用公式
表示
WAB=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 ,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
能______.
3.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 位
置时所做的功.
4.电势能是相对的,与零电势能面有关,通常
规定为0.
5.电势能是标量,但有+-号表示
练习1:有一电荷量为q=10-6C的点电荷,处在场强
E=102N/C的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
相距2m的B点,静电力做功为多少?以B为零势能点,该
电荷在A点时的电势能是多少?
练习2:匀强电场中,点电荷q沿电场线方向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相距L的O点,AO与场强
方向的夹角为θ, 点电荷电量分别为以下数值时,静电力做功分别为多少?以0为零势能点,
该电荷在A点时的电势能分别是多少?填表格
电荷量
静电力做功WAO A点的电势能EPA EPA / q
+q
+2q
+3q
-q
结论: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其电荷量的比值是 ,它能反映电场该点的
性质。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其电荷量的比值,是由电场中该点位置决定,跟试探电荷本身
无关
三、电势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 与它的 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
φ表示。 表达式: (与试探电荷无关)
2.电势是 量,它只有 没有 ,
3.单位:伏特(V) 1V=1J/C
物理意义:电荷量为1C的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是1J,则该点的电势就是1V。
4. 电势具有 性
5.零势点的选取具有任意性,某点的电势比零势点的电势高则该点电势为 值:反之则
该点电势为 值。因此电势有正负之分,是由零电势的选择决定。通常以大地或无穷远
默认为零。
能力大PK:
如图所示,在一条电场线上,有A、B两点,试判断两点电势高低。
6.判断两点电势高低的方法:
四、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______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在同一个等势面上移动电荷
时静电力________.
2.等势面的特点:电场线跟__________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__________电势低
的等势面.
3.等势面实例:孤立的点电荷电场的等势面是一簇以点电荷位
置 ,
匀强电场的等势面是一族 .
1
2
3
c
a
b
d
4.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
5.几种典型的电场的等势面与电场线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相等
B.两等势面一定相互平行
C.若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则等势面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
D.沿电场强度的方向,等势面的电势逐渐降低
例2、如图所示,三个等差等势面上有a、b、c、d四点,若将一个正电荷由c经a移动
到d电场力做正功W1,若由c经b移动到d电场力做正功W2,则:
( )
例3、如右图所示,匀强电场电场线与AC平行,把10-8 C的负电荷
从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功6×10-8 J,AB长6 cm,AB与AC成
60°角.
求:(1)场强方向;
(2)设B处电势为1 V,则A处电势为多少?
(3)电子在A处电势能为多少?
2121
2121
2121
2121
....,,,,WWD
WWC
WWB
W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