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2
常见疾病防治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2.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3.能够正确运用常见疾病的急救措施。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1)肺炎症状:高热、咳嗽、胸闷、咳痰等。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接触等。
(2)感冒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接触等。
(3)腹泻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传播途径:食物、水源等。
(4)流感症状:高热、寒战、头痛、咽痛等。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接触等。
2.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1)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保持环境整洁等。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锻炼等。
(3)接种疫苗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接种相应的疫苗。
(4)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接触病菌携带者,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
3.常见疾病的急救措施(1)肺炎急救立即就医,休息卧床,适当退烧,多饮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
(2)感冒急救休息卧床,多喝水,合理饮食,避免劳累和感冒原因的刺激等。
(3)腹泻急救多饮水、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4)流感急救休息卧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喝水,适当退烧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师讲述:通过教师的讲述来介绍常见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急救措施。
2.小组讨论: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就常见疾病的防治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常见疾病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和掌握防治方法。
五、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作品评价: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疾病防治宣传海报或小册子,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措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评估方法。
3. 学会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
4. 能够运用护理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教学内容1. 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2. 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评估方法。
3. 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
4. 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注意事项。
5. 护理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基本概念、护理评估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
2. 演示法:演示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操作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与讨论护理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操作技巧。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护理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专业教材。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内容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基本概念、护理评估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
3. 护理操作模型:用于演示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操作技巧。
4. 护理案例:提供实际病例,供学生分析与讨论。
5.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学术文章、研究报告和护理实践经验,以拓展视野。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基本概念及临床表现。
2. 第3-4课时:讲解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评估方法。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PBL教案题目:李先生的腹痛撰写者:颜雷单位: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类型:审核者:关键词:腹痛、肾绞痛、血尿、输尿管结石日期:2017年8月15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学院二〇一七年八月目录前言··············································案例·············································学习资源············································参考资料············································前言一、学生知识储备1、泌尿系统的解剖和生理2、泌尿系结石的背景、流行病学、分类及病因3、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4、腹痛的常见病因、鉴别诊断5、腹痛伴血尿的鉴别诊断二、学习目标1、腹部疼痛的常见病因,鉴别诊断的思路2、泌尿系尤其输尿管的解剖和生理3、泌尿系结石的病因、分类及形成机制4、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常规治疗方案和三级预防三、案例摘要本教案是右输尿管结石引发右侧肾绞痛的病例。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疼痛
一、概述
1. 疼痛( pain)定义及临床意义:
2.致痛物质:引起疼痛的刺激物,包括乙酰胆碱、 5羟色胺等
3.疼痛机理各种刺激(物理或化学性)
(三)腹痛(abdominal pain)
1.腹痛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1)急性腹痛
1)腹腔脏器急性炎症: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八、心脏杂音产生的机理和听诊内容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
小儿腹泻常识教案中班小儿腹泻常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儿腹泻的定义和症状表现。
2.掌握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方法。
3.学会正确的处理小儿腹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
1.小儿腹泻的定义和症状表现。
2.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方法。
3.正确的处理小儿腹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
1.小儿腹泻的预防方法。
2.正确的处理小儿腹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内容。
小儿腹泻是指小儿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水样或稀薄状,常伴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小儿腹泻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水样或稀薄状,伴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腹泻、营养不良、食物过敏、肠道功能紊乱等。
预防小儿腹泻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强卫生保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正确处理小儿腹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及时就医,避免用药滥用,适当调整饮食,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等。
五、教学过程。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儿腹泻的定义和症状表现,并向全班报告讨论结果。
2.教师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方法。
3.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小儿腹泻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预防和处理建议。
4.小组讨论,让学生再次分成小组,讨论正确处理小儿腹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向全班报告讨论结果。
5.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儿腹泻的角色扮演,模拟正确处理小儿腹泻的过程。
六、教学反馈。
1.教师对学生进行小儿腹泻知识的测试,检查学生对小儿腹泻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进行小儿腹泻预防和处理方法的演示,检查学生对小儿腹泻的应对能力。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小儿腹泻的定义、症状表现、常见原因、预防方法以及正确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小儿腹泻的发生。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预防腹泻》1. 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教导中班幼儿如何预防腹泻。
通过教授正确的卫生惯和饮食知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腹泻的发生。
2. 教学目标- 了解腹泻的定义和常见症状。
- 了解腹泻的主要传播途径。
- 掌握正确的卫生惯,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等。
- 掌握合理的饮食惯,如避免生食、充分煮熟食物等。
-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做到及时就医和寻求帮助。
3. 教学内容3.1 腹泻的定义和常见症状- 腹泻是指每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量增加以及大便质量稀薄的症状。
-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3.2 腹泻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患者的粪便或被感染的物品传播。
- 飞沫传播:通过与患者一同咳嗽、打喷嚏时,呼吸道飞沫传播至他人口鼻。
3.3 正确的卫生惯- 勤洗手:包括外出后、进食前、使用厕所后等场合。
- 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 定期清洁玩具、餐具等物品。
3.4 合理的饮食惯- 避免生食:生蔬菜、水果等容易受到污染,请确保充分煮熟食用。
- 饮用干净的水:尽量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
3.5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及时就医和寻求帮助:如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隐瞒病情。
4. 教学方法- 讲解: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腹泻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 视听辅助:使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直观地展示正确的卫生惯和饮食惯。
- 游戏互动: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参与,增强研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5. 教学评估- 结合课堂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幼儿对腹泻预防的理解程度。
- 可进行简单的问答、画图等形式的评估。
6. 教学资源- 图片、视频等视听辅助材料。
- 教学道具,如肥皂、纸巾等。
7. 教学安全提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容易引起危险或误伤的道具。
- 应提前准备好急救箱,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为《预防腹泻》健康教案的内容,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预防腹泻的发生。
预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教案三篇_预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教案食用了有毒或变质的食物,会消失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往往伴随着头晕、发烧。
吐泻严峻者,还可能消失脱水、酸中毒,甚至昏迷、休克等。
下面是我带来的三篇预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教案,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预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教案1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教案班级:九年级228班授课老师:___活动目的:1、同学明白食用了有毒或变质的食物,会消失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往往伴随着头晕、发烧。
吐泻严峻者,还可能消失脱水、酸中毒,甚至昏迷、休克等。
2、知道怎样预防。
活动重点、难点:1、教育同学熟悉什么是食物中毒,谨防食物中毒。
2、使同学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同时让他们了解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活动时间:20__年6月23日下午第3节活动地点:九年级228班教室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今日我们谈论的话题是“预防食物中毒”。
先请大家倾听一个故事《“瘦肉精”害人精上海毒倒三百人》。
20__年9月,上海市发生“瘦肉精”中毒大事,先后有300多人次到医院或医务室就诊,其中有180余人是在单位食堂就餐时吃过猪肉引起中毒的。
食用添加“瘦肉精”的动物内脏和肉,会引发中毒,其临床表现为心跳过速,面颈、四肢肌肉颤抖,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
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可能会加重病情而导致意外。
二、学会预防食物中毒如此可怕,那我们要了解一下怎样预防。
(1)慎购买。
从正规渠道购买新奇和平安的食品,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
(2)当心吃。
生疏植物不乱吃,变味(异)食物不要吃,生的食品煮熟吃,水果蔬菜洗净吃。
生疏植物是指一些生长在野外的磨菇、鲜黄花或其他不熟悉的植物;此外,发芽的土豆、发霉的花生、长黑斑的红薯、霉变的淀粉以及末炒熟的扁豆等,都不能吃。
春季宜于磨菇等菌类的生长,在我国农村山区,尤其应当心磨菇中毒大事的发生。
(3)分开放。
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用于处理生食、熟食的刀具、案板也要分开,避开污染。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腹泻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预防和处理腹泻的基本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健康、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腹泻的病因和症状。
2. 腹泻的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1. 腹泻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腹泻吗?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稀薄。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腹泻的病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饮食不当、气候因素等。
2. 教师讲解腹泻的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性状稀薄、腹痛、腹胀等。
3. 教师讲解腹泻的治疗方法:a.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b. 饮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c. 补充水分:多喝水,必要时可使用口服补液盐。
d. 抗生素:根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出一个腹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腹泻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实践活动1. 教师讲解腹泻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健康饮食菜谱、宣传预防腹泻的小标语等。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
四、作业布置1. 家长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腹泻。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腹泻的作文,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腹泻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腹泻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中班健康教案设计:肚皮上的洞洞中班健康教案设计:肚皮上的洞洞(通用11篇)中班健康教案设计:肚皮上的洞洞篇1【活动目标】1、在看看摸摸的过程中,比较肚脐的不同,了解肚脐的来历。
2、喜欢自己的身体,懂得要保护自己的肚脐眼。
重点:知道保护肚脐的简单方法。
难点:了解肚脐的来历。
【活动准备】幼儿肚脐特写图片,幼儿不盖好被子的图片,抠肚脐、捅肚脐的图片,不塞好内衣的图片、黑板。
【活动流程】意图:激发幼儿的兴趣:观察肚脐的外形特征。
主要提问:1、你们的肚皮上有什么?看看你们的肚脐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2、幼儿观看照片小结:肚皮上的这个小洞洞叫肚脐,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深、有的浅,它们长得都是不一样的。
过渡:肚皮上的这个小洞洞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意图:探究新知,了解肚脐的的来历播放PPT主要提问:1、这个肚脐到底是怎么来的?小结:原来这个洞洞是脐带剪断了变成肚脐2、连接着妈妈和宝宝的这根管子叫什么?(脐带)脐带有什么作用呢?小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还不会吃东西。
就靠这根管子吸收妈妈身体上的营养。
等我们长到九个多月的时候,我们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这时候,护士阿姨呢要把这根长长的管子从肚皮这剪刀,然后用线绳拴上,盖上纱布,过了几天啊,拿开纱布一看,线绳掉了,就变成我们肚皮上的肚脐啦!意图:了解肚脐的重要性,初步学习保护肚脐的方法1、仔细地看一看,再轻轻地摸一摸,看看我们的小肚脐长什么样子啊?也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别的小朋友的肚脐啊!2、老师认识一个小朋友,他也对肚脐很感兴趣,他是怎么做的,他的做法对肚脐好不好?说说理由3、贴图辨别对错游戏,将你认为做的或不对的图片进行分类,说说理由。
4、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他们的做法都不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肚脐呢?小结: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大小便后、起床后一定要把内衣塞好,晚上睡觉一定要把肚子盖好,不要让肚脐着凉。
另外,不能挖肚脐,用别的东西捅肚脐,这样我们就不会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