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景泰历史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甘肃阳关景区简介甘肃阳关景区位于中国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阳关镇,是一处以阳关关城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区。
阳关景区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阳关景区的主要景点是阳关关城,这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阳关关城作为中国长城的西端起点,扼守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阳关关城已被修复并对外开放,游客可以在城墙上漫步,欣赏到壮丽的战略景观。
除了阳关关城,阳关景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值得游览。
其中包括风景秀丽的阳关大峡谷,这里有险峻的峡谷、奇特的岩石和清澈的溪流,是一处理想的徒步和探险胜地。
此外,阳关景区还有古老的寺庙和庙会,如大佛寺和阳关庙会,这些地方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和传统文化。
阳关景区的自然风光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景区内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瀑布,以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阳关景区,游客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如徒步、露营和观鸟。
此外,景区还设有游乐设施和休闲区域,提供给游客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
阳关景区还注重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的发挥。
景区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古代战争遗址和文物展览馆。
景区还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和主题展览,让游客了解到更多关于阳关的历史和文化。
阳关景区还提供了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餐饮、住宿和交通。
游客可以在景区内的餐馆品尝到当地特色美食,或选择入住景区内的度假村享受宁静的假期。
从白银市区到阳关景区有多种交通方式可选,包括公交车、出租车和自驾车。
甘肃阳关景区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壮丽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长城的威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了解到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故事。
无论是文化爱好者还是自然探险者,阳关景区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甘肃的文化故事
x
甘肃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省份,有许多有趣的文化故事。
下面是关于甘肃的一些文化故事:
1、景泰蓝——中国四大传统工艺之一
景泰蓝是中国四大传统工艺之一,也是甘肃传统的制作技艺之一,起源于公元897年。
传说景泰蓝的发明者是明朝年间的魏质,他发明了用釉料浸入棉布,再用金银制作出不同的图案,这就是今天的景泰蓝绘画。
景泰蓝以其千姿百态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被称为“·;古墨”。
2、赛场滩——著名的佛教寺院
赛场滩是位于甘肃兰州市西郊的著名佛教寺院,创建于明朝,是一所集传统佛教知识文化、佛教艺术、佛教文献和历史研究的宗教教育中心。
这里是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有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美丽的花园和山峰,以及眺望赛场滩的绝佳位置,使其成为兰州受人瞩目的名胜古迹。
3、古城门——建在古代兰州城墙上的古城门
古城门是甘肃省兰州市的著名景点之一,也是欣赏兰州古城全景的最佳位置。
它建在古代兰州城墙的两侧,历史悠久,整个城门一共有五重。
外面有一组拱形和方形的城门,古依米什城门是最引人瞩目的景点,配以五彩绘满的斗拱石和古朴的石头雕刻,定能让您流连忘返。
甘肃白银景泰县家乡风俗作文甘肃白银景泰县位于黄土高原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地方。
这里的家乡风俗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风俗习惯,希望能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景泰县的人民勤劳善良,一直以来都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传统。
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吃面”和“烧馍”。
在景泰县,人们都有一种特殊的饮食习惯,那就是每逢节日或者重要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吃面。
这个习俗被传承了数百年,成为了当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景泰县,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吃面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景泰县曾经发生了水灾,人们无法耕种,生活变得非常艰难。
一天,一位仙人来到此地,告诉当地人吃面能够消灾保平安。
于是,当地人纷纷开始吃面,渐渐地,水灾也慢慢减少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将吃面作为了消灾保平安的风俗习惯。
在景泰县,吃面还有着一些特别的讲究。
比如,排面的方式就非常讲究,一般都会将面放在一个大碗里,然后倒扣在盘子里,这叫做“排面”。
而在吃面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祝福,祈求家人平安健康,工作顺利。
在吃面的时候,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就是吃面时一定要把鼻子探进碗里,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吃面。
当地人认为这样可以让面的香味更加浓郁,也能够让人更加健康。
另外一个家乡风俗就是“烧馍”。
烧馍是当地人的一种传统美食,也是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景泰县,每逢重大节日,人们都要烤馍。
烧馍的方式很有特色,一般都是用土法烧制。
在烤馍的过程中,人们还要向馍上划上一道十字,象征着祈求平安和健康。
烧馍的香味会随风飘散到整个村庄,令人垂涎三尺。
除了这些风俗习惯之外,景泰县还有着一些独特的习俗传统。
比如,在正月十五这天,景泰县的人们都会举行“赛灯”活动。
这是一种传统的节日习俗,人们会在自家的院子里悬挂各种各样的灯笼和彩灯,以庆祝过年。
整个村庄一片喜气洋洋,繁华热闹。
另外一个有趣的传统习俗就是“送灯”。
景泰县县志简史内容
以下是 6 条关于景泰县县志简史的内容:
1. 你知道吗,景泰县啊,那可是有好多独特的故事呢!就拿永泰古城来说吧,那斑驳的城墙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着无数的岁月变迁。
当年这里得多热闹啊,人们在里面生活、劳作、欢笑、奋斗,它不就是景泰县历史的一个生动写照吗!
2. 嘿,咱景泰县以前可不简单啊!像那五佛沿寺,多么神奇的存在呀!它就像一颗隐藏在时光里的明珠,默默散发着光芒。
想想看,曾经有多少善男信女在那里虔诚地祈福,那场景该是多么令人感慨,这不就是我们县志中闪耀的一笔吗?
3. 哇塞,景泰县县志里的故事可太精彩啦!比如那大敦煌影视城,它就像是一个时光的窗口,带我们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多少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留下了无数的回忆,难道这不是景泰县独特魅力的展现吗?
4. 哎呀呀,想想景泰县的历史,真的好让人神往啊!像那寿鹿山,多美的地方呀!它仿佛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
古往今来,多少人曾在那里领略它的壮丽,这不正说明它在我们县志中有着重要地位吗?
5. 嘿哟,景泰县还有这么一段呢!那曾经繁忙的黄河渡口,就像是一条连接古今的纽带。
人们在这里来来往往,运输货物、交流情感,那画面感简直爆棚了,这能不是县志里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吗?
6. 哇哦,景泰县的县志简史真是丰富多彩呀!像那龙湾村,多有特色呀!它就像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曾经的村民们在那里安居乐业,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这难道不应该被铭记在县志中吗?我觉得景泰县的历史就是这么独特而迷人,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铭记。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详细介绍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东濒黄河与靖远县、平川区相望,南与白银区、皋兰县及永登县交界,西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古浪县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接壤。
总面积5483平方千米。
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一条山镇,邮编:730400。
代码:620423。
区号:0943。
拼音:JingtaiXian。
全境东西宽约84千米,南北长约102千米。
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山峦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3/4。
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
属温带干旱型大陆气候。
历史沿革据考古可知,早在4500年前,县民就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在景泰这块景泰县土地上。
自西汉以来,曾三次设县,五制县城。
西汉置媪围县,清朝前期置红水分县。
民国初改升红水县。
民国22年(1933)年成立景泰县,县名寓“景荣昌盛,国泰民安”之意。
期间归属多变,东晋归前凉;唐朝广德、大中年间为土蕃控制;宋朝隶属西夏;明朝万历年间被鞑靼所据。
行政区划:景泰县隶属于白银市,辖三镇,11个乡、18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万人。
即条山镇、芦阳镇、上沙沃镇、喜泉乡、中泉乡、正路乡、大安乡、寺滩乡、草窝滩乡、漫水滩乡、红水乡等。
行政区划景泰县辖6个镇、5个乡,7个社区、136个行政村:一条山镇、芦阳镇、上沙沃镇、喜泉镇、草窝滩镇、红水镇、中泉乡、正路乡、寺滩乡、五佛乡等。
自然地理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为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景泰县端门户,全县总面积543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69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天然草场590万亩。
全年日照2726小时,年辐照量147.8千卡/平方厘米,是全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县内有寿鹿山、昌林山两大森林群。
煤、石膏、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藏丰富,金、银、铜、锰等金属矿藏也有一定储量。
一条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有省景电管理局、国营条山农场等65个省,市机关及厂矿农场。
甘肃---白银景泰黄河石林、会宁红军会师楼、铁木山自然保护区、剪金山、法泉寺石窟、寿鹿山自然保护区、靖远寺儿沟石窟白银概况白银水川旅游景点主要由大峡电站、岗岗沟、雷祖风云、大川古渡、武当神钟、红湾棚景、太阳新岛、十里滨河、湖光山色、万亩棚景、乌金激流等组成,交通便利,可驱车,也可乘船。
大峡电站景区山势险峻,青石林立,中间形成一道间谷,有诗云:“断崖万仞如削铁,飞鸟不度山石裂”。
电站大坝雄伟壮观,气势不凡,每逢春夏之季,登上坝顶,向西眺望,但见青山翠岭绵延起伏,莽莽苍苍,山花烂漫,野草葱笼,景色十分优美。
乘船自大坝逆流而上入峡,依次有峡谷枣林、天王掉甲、大禹治水、神龟探潮、天桥横空、睡佛、古峡仙洞、情侣吻别、友好使者、猛虎饮川、镜中佳人、古峡护神、千里单骑、飞来石、锦鸡独立、鲲鹏钓月、鳄鱼扑食、子母象、鬼斧神工、唐俑壁立、孔明祭天、天眼洞开等20多个奇景奇观。
天高云淡,清风徐来,泛舟湖上,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令人留恋忘返。
游艇前行,还有众笏朝天、女蜗浣发、神笔峰、二龙戏水、二仙对弈、神龟下山、子母观音、麦积峰、小华山、仙女望月、一线天、无字丰碑、猛鳄凌空等景观,遍布峡水峰壑之间,令人目不暇接,惊叹大自然之造化。
自大峡顺流而下,便到大川古渡。
在此,游客可一览古老的黄河水车风韵。
北上,可到达条城八景之一的武当神钟。
该景点始建于元末明初,建有东、中、西三组庙宇群落,现已成为著名的佛教道教圣地,游人如织,香客不断。
站在北武当祖师大殿前南眺,条城八景尽收眼底。
之后,驱车或乘船东行,至太阳新岛。
该岛由黄河冲积形成,四面环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游人小憩岛内,吸纳清新气息,品尝条城小吃,眺望黄河吊桥,倾听黄河涛声,倍感心旷神怡。
岛内设施独具田园特色,设有蒙古包、卡拉OK歌舞厅、棋艺茶园等旅游项目,游人可尽情欢娱,体味大自然之秀美。
从太阳新岛漫步北上,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翠绿湖,有天然芦苇荡70多亩,鱼池800多亩。
甘肃白银市景泰县白塔寺石窟艺术博物馆详解白塔寺石窟艺术博物馆位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境内,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石窟艺术遗址之一。
本文将对该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展览内容进行详解。
一、博物馆历史白塔寺石窟艺术博物馆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博物馆所在的地方原本是北魏末年至唐代时期的白塔寺石窟,这里有丰富的佛教造像和壁画。
为了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博物馆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当地乃至整个甘肃省的重要文化景点。
二、文化价值1. 艺术风格独特白塔寺石窟艺术以北魏和唐代的佛教造像和壁画为主要内容。
它们的艺术风格独特,结合了中原地区和西域的艺术特色。
北魏时期的造像形象庄重、气势雄伟,塑造讲究比例和细节;而唐代的造像则更加逼真,形象生动活泼。
壁画以佛教故事和社会生活为主题,色彩明艳鲜丽,残存较完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历史文化考证的重要依据白塔寺石窟艺术作为北魏和唐代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考证价值。
石窟中的造像和壁画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和艺术水平,为研究古代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3. 文物保护的示范作用白塔寺石窟艺术博物馆以其出色的文物保护工作而闻名。
多年来,博物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石窟的修复、环境保护以及定期的维护工作。
这些做法不仅保护了文物的完整性,还为其他类似的文化遗址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展览内容1. 佛教造像展区博物馆设有专门的佛教造像展区,展示了北魏和唐代的佛教造像。
这些造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精神冲击。
展区内还有介绍佛教教义和造像制作工艺的展板,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艺术作品。
2. 壁画展区博物馆的壁画展区展示了白塔寺石窟中的一些壁画片段。
这些壁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区内有专门的照明设备,以确保观众充分欣赏到壁画的美丽。
3. 文物保护和研究区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研究区,观众可以了解到文物保护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景泰县旅游景点
景泰县位于中国甘肃省庆阳市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地方,有许多值得游览的景点。
1. 大佛寺:位于县城东南的山上,建于唐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佛像之一。
寺内有石刻佛像、佛教文物和古建筑,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
2. 葫芦村苗寨:位于县城西北的山区,是一个具有苗族风情的古村落。
村子建筑有葫芦形的苗寨、传统的苗族木楼和水井,村民保留着传统的苗族生活方式和民俗活动。
3. 天门山:位于县城西南的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以奇峰、怪石和瀑布而闻名的景区。
公园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天门山、天门寺、三仙台等,以及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4. 龙泉寺:位于县城北部的龙泉山上,是一个古老的佛教文化圣地。
寺内有唐代的古建筑、石刻佛像和佛教文物,寺外还有山水园林和赏花景点。
5. 马蹄寨:位于县城东北的马蹄山上,是一个具有红色革命传统和自然风光的景区。
寨内有红军纪念馆、红色战壕和红色革命文化遗址,还有观景台、赏花园和休闲区。
这些景点是景泰县的主要旅游景点,游客可以欣赏到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永泰古城 一个明清军事要塞的标本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带,县名寄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
全县总面积54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其中水浇地42.9万亩,现辖8镇3乡,135个行政村,8个社区,总人口24万。
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中华自然奇观”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4A级景区,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3A级景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永泰古城等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
2016年接待游客20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3亿元。
各种能源丰富,是风力和光伏发电的重点区域,总装机容量189万千瓦,风资源理论储量200万千瓦,黄河流经县境112公里。
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51.49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52亿元,同比增长17.04%,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2486元、8974元,同比分别提高8.6%和8%。
甘肃永泰古城位于景泰县城西南27公里处。
甘肃永泰古城因其城堡似“金龟”,故名永泰龟城。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交通方式一:各地出发到兰州、白银或中卫,然后再在汽车客运站坐到景泰县的班车。
方式二:各地出发到兰州、白银或中卫,然后转火车到景泰。
自驾车是最适合的方法。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
城内现居住着72户人家,420多口人。
据当地老人讲,古城内的居民大多是明代驻军的后代。
平时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只有100多人。
古城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城周1717米,墙高12米,占地面积318亩,城基厚6米。
城平面呈椭圆形,城门向南开,外筑甬门。
城南外门叫永宁门,内门叫永泰门,门稍偏西,形似龟头。
四面筑有瓮城,形似龟爪。
城北有五座烽火台渐次远去。
城北形似龟尾的六只“乌龟蛋”。
城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约1至2.5米,是一道完备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如今已经干涸无水,但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9年第4期总第377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 SILK RO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关砂锅的传承与保护曾贤会(景泰县文化馆,甘肃白银73040(1)[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甘肃省景泰县的西关砂锅制 作即为其中之一,在景泰有400余年的历史,是景泰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关砂锅经原料筛选、捶打、抟 制、晾晒、烧制、上釉等一系列工序后“浴火重生”,最终成器。
过去,砂锅是人们的生活器皿,也是许多景泰老百姓 赖以养家糊口的特色商品。
现在,老百姓富裕了,曾辉煌一时的西关砂锅制作技艺已淡出人们的视线,退出历史舞 台。
尽管如此,西关砂锅制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仍有其潜在的商品价值和社会价值,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西关砂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图分类号]J5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9)04-0165-03一个人、一盏灯、一个轮盘、一个风箱、一堆砂 锅泥、一团火,就能制造出一件件精美的砂制器皿,既保留了景泰几辈人的记忆,也铸造着人类的精神 家园。
砂锅是陶器的一种,传说为尧帝所发明。
西关 砂锅,因出产于甘肃省景泰县芦阳镇西关村而得 名。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明政府发动大小松山 战役,驱逐了盘踞松山(今永登县东北的天祝县、古 浪县、景泰县一带)的鞑靼部落,明军占领松山,遂 修筑边墙、城堡,由外地移民到境内定居屯垦,砂锅 制作技术便随之传入景泰。
西关村地处明代修筑的 新边墙以内、小芦塘城堡的西侧,依山傍水,地势高 峻,土丘遍布,有储量丰富、品位高、黏度好的高岭 土,周边更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加之村东边溪 水四季常流,具备十分良好的砂锅烧制条件。
据传,明朝末年,有宽沟村(属景泰县寺滩乡)窑匠发现了 西关有如此便利的烧窑条件,遂举家迁徙于此,广 招门徒,开窑制器,年长日久,便逐渐形成了景泰特 有的砂锅制作行业。
甘肃景泰历史文化
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这个让我骄傲的地方——景泰的经济飞速增长。
随着一、二期水利工程的开发,景泰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黄沙飞石的干旱地区变了小绿州,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价值。
自此,人们的意识也得以提升,大家齐心协力兴修水利,随后高楼大厦平地拔起。
“致富先铺路”,柏油马路随之被修筑,交通越来越方便,景泰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发展历程。
景泰地广物博,山多宝阜,自然资源和物产比较丰富。
境内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稻谷青稞莜麦等粮作物;经济作物有瓜菜油料糖料啤酒花黑瓜子等。
辽阔的草原,畜牧着大量的马驴羊牛,目前特种养殖成为一大景观。
野生动物有香獐青羊黄羊狐等。
黄河流经县域东缘110公里,是全县最宝贵的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有极为丰富的石膏石灰石煤,遍布全县各地,有“黑白”二宝之誉。
此外,还有金银铜铁锰等金属矿藏和硝盐等资源。
土特产有黑瓜子发菜二毛羔皮,鸽子鱼滩羊毛等古今著称,享誉中外。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景泰县农业巨变工业崛起商业贸易兴隆交通电信畅通教育科技鼎兴体育卫生扩展景色欣欣向荣。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勤劳勇敢朴实智慧的景泰各族人民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
庄大道开拓前进,一定会使景泰更加文明繁荣。
“是龙卷风!”这是戈壁滩上特有的气象现象。
戈壁滩上的龙卷风来得快走得快,10分钟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被景泰川人为改变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生存环境付出的代价和他们创造出的高原人生生不息的绿色希望所震撼。
景电人的伟大创造,使灌区成为“中华之最”
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提高的同时也期望满足精神追求,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大大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后,景泰人也有了自己的旅游景点,相继开发了黄河石林旅游区和寿鹿山旅游区,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览神龟的奇观,寿鹿在这里自由生活,在这充满生机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尽情享受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
景泰还有更大的“闪亮点”那就是大敦煌影视城,在这片土地上开拍了由群星主演的《大敦煌》、《花木兰》等电视连续剧,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人参观旅游,同时景泰的文化也得以传播。
龟城双龙石窟,引多少后来凭古渡。
览黄河石林,鬼斧神工;梧桐山景,自然天成;戈壁绿洲,寿鹿山峰;景电敦煌西路魂。
和谐韵,惠古之驿站,河西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