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新造林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657.52 KB
- 文档页数:2
油茶种植方法油茶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油茶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油茶种植方法1、土壤耕作土壤耕作是油茶增产的基本措施,它应该包括垦复、中耕、除草和水土保持等内容。
其作用在于:清除杂草、灌木,改良土壤,增强抗旱能力,改变林地环境,增加光能利用,减少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油茶产量。
所以,对林相整齐、生长健壮的油茶林来说,加强耕作,可以做到“当年垦复、头年得利、两年增产、三年丰收”。
土壤管理能使油茶林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调节了土壤水分、空气和温度,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显著地改善了土壤的水肥条件。
经过垦复,土壤含水量提高了,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比未垦复的提高了1倍以上,土壤孔隙度提高了,从而促进了油茶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油茶的根系发达了,新叶增加了、新梢增加了,花芽数增加了,产量提高了。
油茶林大面积增产,垦复是重要手段。
根据各地积累的经验,就是因地、因时、因树制宜进行垦复。
在地势平坦、坡度15以下可搞林粮间作或荒芜的成林可用全垦。
根据地形情况隔一定距离,沿水平环山作梯带,外高内低,外缘作土埂,内开竹节沟,达到保水、保肥、保土。
对于坡度15-30度和不搞间作的油茶林,用带垦或穴垦。
油茶垦复中耕,一般冬春进行,但深度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做到:冬春稍深,夏秋稍浅;荒山稍深、熟山稍浅;成林稍深、幼林稍浅;平地稍深、坡地稍浅;冠外稍深、冠内稍浅。
一般深挖20-25cm,浅锄10-15cm,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
但是,在生产实践中,深挖和浅锄应根据林地杂草和树势的情况灵活掌握,既要保证抚育管理及时,又要考虑节省用工投资,更要注意保持水土。
2、间作施肥油茶成林的间作、施肥,是促进油茶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
(1)间作间作就是在油茶林内因地、因时制宜间种适宜的作物。
油茶林地间作,以种代管,保证了油茶林经常性的抚育管理,是达到一地多用,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熟化土壤,提高肥力,增加收入,促进油茶生长发育的好办法。
油茶种植技术中国是油茶的原产地,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是我国主要的和特有的木本油料树。
油茶树寿命长,适应性强,丘陵、山地、沟边、路旁均能生长,不与粮、棉争地。
油茶不仅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同时是一种常绿阔叶树,叶厚革质,且树干光滑能起防火作用,因此,也是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
一、分布和栽培油茶适宜栽培区域是指以油料生产为经营目标的油茶适生区域.我国油茶分布界线是:北纬23°30′~31°00′,东经104°30’’~121°25′,主要栽培分布区在北纬23°~30°。
在分布区范围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丰富。
我省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各县均可栽培,我市油茶栽培垂直分布以400m以下的低山、相对高2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丘陵及盆地周围较适宜栽培。
在岗脊及阴坡日照时间短,冷得早,易遭霜冻和北风为害,会使油茶向高生长,侧枝短,果枝少,产量低.不适宜油茶大面积生产.二、特征和特性1、特征油茶为常绿小乔木,高达4—6米,矮的2-3米。
花两性,无柄,10月中、下旬开花,开花以后直到次年10月间果实方能成熟,因此,油茶树上花与果同时俱在。
2、适生条件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14-21℃,最低月平均温度不得低于0℃,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1℃,相对湿度在74—85%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且四季分配均匀,日照1,800—2,200小时。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一般以PH值5—6的酸性黄壤为最适宜.但疏松、深厚、排水良好、较肥沃的沙质土壤对油茶生长发育特别有利。
生长在向南或东南、西南的向阳山地的油茶,树干粗壮,树冠卵形,结实多,产量高。
油茶是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向下深扎1。
5米以上.油茶具有萌蘖性,再生能力强,利用这个特性,可进行老残林更新改造,伐后萌发新枝抚育成林。
油茶造林技术密度
油茶造林技术密度主要取决于立地条件、油茶生长发育特性以及经营目的。
在土壤肥沃的山脚及平坦地区,种植油茶林的密度通常是行距3米,株间距2.5~3米,每亩可种植75~90株。
而在土壤肥力较差或坡度较大的地区,种植密度则是行距3米,株间距2~2.5米,每亩可种植90~110株。
此外,造林密度也可以通过株行距来表示。
例如,纯林初植密度适宜的株行距有 2.5m×2.5m、2.5m×3m 和3m×3m。
而油茶造林一般栽植密度为111株/亩,株行距为2×3米。
当坡度为20~25度时,密度可以按株行距为2.5×3米(89株/亩)栽植,即沿水平带间距带间距3米,沿坡向间距2米,最终每亩保存株数111株以上。
综上所述,油茶造林技术密度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结合当地的具体环境和条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以制定出最适合的种植密度方案。
油茶育苗造林技术摘要详细叙述了油茶育苗造林技术,包括苗木培育、立地选择、栽植、抚育管理、修枝与疏果、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指导油茶种植户进行造林。
关键词油茶;苗木培育;栽植;抚育管理中图分类号 s794.4.0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9-0237-02油茶的营造过去基本上是采用直播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成活率与保存率较低,管理困难,出苗不整齐,密度控制难且浪费种子。
因此,要实现油茶早实、丰产、高产和稳定,就必须提高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选择优良单株和品种,利用良种壮苗进行植苗造林。
1苗木培育1.1裸根苗培育采收充分成熟的种子,采种时间一般为11月初,部分熟果在树上开裂时即可采种。
苗圃地除应选择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交通和水源方便的平地和缓坡地,通常还要考虑到霜、雪情况,要选择在霜、雪危害较轻的热区,如高温高湿地区效果好。
整地应采取全铲方式将林地杂草全部清理干净为宜。
为提高出苗率,把取出的种子浸泡在浓度为50mg/kg的赤霉素(九二○)水溶液中1h进行催芽。
油茶种子一般采用条播(沟播),深度为6~8cm,浇水勤则可播浅一些,反之要播深一些。
粒与粒之间的距离为2.5~3.0cm,行距18~20cm,播种后在厢上盖上1~2cm厚的稻草。
及时除草,要“锄早、锄小、锄了”。
适时松土、施肥,促进苗木生长。
当苗木出齐并长到3~5个叶片,下雨后进行第1次追肥,以氮肥为主,用量不超过225kg/hm2,以后每70~75d施1次,全年3~4次,每次氮肥施用量不超过375kg/hm2、磷钾肥600 kg/hm2。
有条件的要喷施叶面肥,可用3%的尿素+2%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也可以用浓度为50mg/kg的赤霉素、云大120和pbo(喷施宝)喷施。
叶面肥喷施最好在晴天下午4时以后进行,如施肥后3h以内下雨要重喷。
注意防治苗木病害,春雨期用半量的波尔多液防治叶软腐病;高温多雨季节用1%甲基托布津防治叶炭疽病。
油茶苗木种植技术方案
油茶是我国南方一种常见的经济林木之一,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地区。
下面是油茶苗木种植技术方案:
1.育苗阶段
(1)选用良种:选择生长势旺盛、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油茶种子作为育苗材料。
(2)基质准备:将腐熟堆肥和沙子按照2:1的比例混合制成育苗基质,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磷酸二氢钾等营养物质,做好充分的肥料配制。
(3)播种方法:将油茶种子均匀撒在准备好的育苗基质上,覆土厚度不宜超过种子直径的2倍,保持基质湿润,定时喷水保湿。
2.移栽阶段
(1)准备工作:在移栽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田间环境的整理和准备工作,包括清除杂草、施肥、翻耕等。
(2)移栽时间:一般在油茶苗木的生长期进入3-5月时,选择适宜的晴天进行移栽。
(3)移栽方法:将育苗期生长良好的油茶苗木挖出,移植到事先准备好的田间地块中,每株间距应保持在2-3米左右,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枝修剪和调整。
3.管理阶段
(1)浇水:油茶苗木在移栽后需要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要加强浇水。
(2)施肥: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施肥,可选用有机肥料、磷酸二氢钾等营养物质,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和发展。
(3)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油茶苗木的生长状态,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确保油茶苗木的健康生长。
为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完成油茶造林任务,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于2022年印发《“油茶+N ”复合经营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在全区大力推广“油茶+N ”复合经营技术,实现一地多用,破解油茶造林用地难题。
柳江区是广西柳州市的油茶适宜种植区之一,但近年来面临油茶造林用地不足、油茶种植产业发展后继乏力的困境。
因此,推广“油茶+N ”复合经营模式,开展油茶与桉树大径材林复合经营,对于摆脱柳江区油茶造林用地困境,实现油茶与速生桉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油茶“双千”计划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现状柳江区位于广西中部、柳州市西南部,油茶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林树种。
柳江区自然资源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全区林木面积78622.73hm 2,其中松树面积3251.87hm 2、速生桉面积52091.46hm 2、油茶面积480.6hm 2。
柳江区油茶种植发展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是2013年以前,零星分布、少量留存;第2阶段是2013—2014年,实施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共造林210.2hm 2,现保存面积67.3hm 2;第3阶段是2015—2019年,林农在村旁、路旁零星种植油茶,基本不成林;第4阶段是2020年开展油茶“双千”计划至2022年,共造林286.7hm 2。
2023年,柳江区油茶新造林任务目前已经完成126.7hm 2。
柳江区油茶主栽品种为岑软2号、岑软3号,还有部分油茶林为湘林27号、岑软24号、香花油茶。
2实施“油茶+N ”模式的必要性自实施油茶“双千”计划以来,柳江区逐步加大油茶种植力度,扩大油茶种植规模。
2023年,广西实施《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达给柳江区2023—2025年的油茶新造林任务分别为400hm 2、400hm 2、533hm 2[1]。
柳江区进一步发展油茶种植产业,绕不开林地面积的限制问题。
目前,柳江区有宜林荒山荒地面积不足133hm 2,需要更新改造的有林地面积较少,且当前宜林荒山荒地已经难以满足螺蛳粉(竹笋)基地建设任务的需求,可供发展油茶种植产业的林地资源严重不足。
来宾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东经108°24'39″~110°27'18″、北纬23°16'10″~24°28'14″,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5℃,年降水量1400mm ,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降雨丰沛。
2017年,来宾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选育香花油茶品系,大力发展香花油茶产业。
截至2022年底,选育推广香花油茶优良品种7个,种植面积约866.67hm 2。
2022年,来宾市林业局积极落实《来宾市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以加快推动当地油茶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振兴乡村经济。
来宾市先后组建约140人的油茶技术推广服务团队,不定期对县(市、区)、乡(镇)、村组开展油茶新品种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培训。
截至2022年,来宾市先后举办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及油茶种植管护技术培训超120场,受益人员超过8000人。
2019年,来宾市油茶种植面积为0.83万hm 2;2021年,来宾市油茶种植面积为1.20万hm 2,平均每年增长1233hm 2。
为加快实施油茶“双千”计划,2019年来宾市林业局制定《来宾市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
发展油茶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笔者总结香花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香花油茶高产栽培技术1.1整地为给香花油茶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一般情况下,在栽植前30d 完成整地,以促进土壤熟化,一般以栽植前一年秋、冬季节为宜。
来宾市地形坡度在21°~25°,因此采用沿等高线带状反坡整地方式,由上向下按行距3.5m 筑水平环山梯形带,带宽1.8m 左右,在梯带上按株距2.5m 开穴。
造林地采用竖直造林方式挖穴造林,株行距为2.5m×3.5m ,造林密度为1143株·hm -2。
第一年:1. 开防火线:20元/亩;2. 清山:80元/亩;3. 打工作道:15元/亩;4. 打穴(50×50×40cm):每穴0.6元,每亩110穴,70元/亩;5. 施肥:①穴内:农家肥2斤/株,0.14元×110=15.4元磷肥0.2元/株,0.2元×110=22元②追肥:农家肥2斤/株,0.14元×110=15.4元;尿素0.3元×110=33元;6. 复土:每亩70元;7. 栽植:每亩30元;8. 除草:60元/1次/年(包施肥人工费)=60元9. 地租:20元/亩/年10. 种苗110株,每株2元,计220元合计:655.4元第二年:1. 施肥:农家肥0.14元×110=15.4元;化肥0.3元×110=33元;2. 除草:120元/2次/年(包施肥人工费)=120元3. 地租:20元/亩/年合计:188.4元第三年同第二年188.4元三年合计投入:1032.2元注:因种茶地块的具体条件(坡度、地势和地面生长物)不同,投入也不同,此估算仅供参考。
油茶栽培技术要点国家林业局/2008年09月10日来源:科技司【字体:大中小】一、新造林新造林八大技术措施:1、林地选择当岗松,背阴杉,向阳山坡种油茶。
乌土油笃笃,石壳山上果要落。
1米土层,排水良好,酸性土壤。
缓坡中下部的阳坡、半阳坡。
2、良种壮苗劣种换良种,三年换个大油桶。
种好、苗壮、树丰产。
采用审定良种,科学配比栽培,优质苗木造林。
容器杯苗高10cm,一年优良家系苗高20cm,二年生嫁接苗高25cm,基径粗0.4c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3、科学整地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弯顺势,小弯取直。
陡山梯垦保水土,平山全垦间作物。
小雨不出带,大雨难下山。
秋季整地,冬季造林;冬季整地,来春造林;夏伏整地,秋季造林。
小于15°缓坡全垦或带状整地,陡坡撩壕成梯或水保鱼鳞坑整地方式。
黄 云,覃 梅.浅析广西国有六万林场桉树与油茶混交造林技术[J].南方农业,2023,17(10):87-89.浅析广西国有六万林场桉树与油茶混交造林技术黄 云,覃 梅*(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广西玉林 537000)摘 要广西国有六万林场森林覆盖率约90%,桉树种植面积约占乔木林总量的1/3,林地资源开发空间有限。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质油料作物,在广西油茶产业“双千”计划的带动下,多地积极布局油茶种植。
为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以广西国有六万林场为例,分析了桉树和油茶种植现状及发展优势,并从良种选择、清山和整地、栽植、期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桉树与油茶混交造林技术。
关键词桉树;油茶;混交;造林技术;广西国有六万林场中图分类号:S72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10.028我国是油料进口大国,2022年,全国油料生产总量3 653万t,食用油进口总量648万t,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37.60%,但食用油进口总量依然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7.74%[1]。
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食用油,其综合利用价值较高[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油的消费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和推动广西油茶产业发展,2023年2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计划用3年时间新造油茶林18.4万hm2,低产林改造10.07万hm2[3]。
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多地少,林地资源拓展空间有限。
截至2023年初,广西全区林地面积为1 600万hm2,其中森林面积为1 486.67万hm2,占全区林地面积的92.92%[4]。
而桉树作为广西地区的主要乔木优势品种,截至2021年底,广西全区桉树种植面积303.37万hm2,占全区林地总面积近1/5[5]。
油茶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油茶是一种盛产于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的木本油料树种,也被称为茶子树或木子树。
我国目前油茶林面积达到6000万亩,产茶油15万吨,占全国木本油料作物的80%以上。
茶油是用油茶籽经加工后所获得的油脂,是一种高级优质食用植物油。
茶油中90%以上是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明显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动物油脂。
茶油还具有抑制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是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脂等患者的理想保健油脂。
茶油还是重要医药原料,在民间用于调制各种药膏治疗烫伤、烧伤及体癣等皮肤病。
油茶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乔木,多分枝,冠幅大,树龄50—80年,甚至长达百年以上。
每年10月开花,次年结果,果实球形,直径2—3.5厘米。
油茶是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种后3—4年后即可开花,一生为“抱子怀胎”,即每年10月份开花至翌年10月份收获。
油茶喜旱怕水,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6.5的砂质壤土上,一般在海拔50—1100米的山地均可栽培。
油茶为直根系植物,适宜于旱坡地和低山林地种植。
油茶是一种喜光怕阴的树种。
幼苗需要荫蔽,成林后则喜阳。
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光合作用,保证树冠迅速扩展,根深叶茂。
同时,光照也有利于生殖生长,增加果实的含油量。
若缺乏光照,则会导致生长不良、少花少果,甚至绝收。
油茶树是一种常绿灌木或乔木,一年栽植,百年受益。
在我区,油茶树适合作为经济林开发的树种,特别是5万亩低山丘陵岗地适宜种植。
油茶树的种植不仅可以退耕还林、绿化荒山、涵养水土、防止水土流失,还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理想选择。
油茶籽的果大、产量高等特点是其他油料作物所不及的。
油茶籽平均千粒重716克,最小的籽粒千粒重有351克,最大的籽粒平均千粒重1670克。
与油菜籽相比,一粒油茶籽相当于100—545粒油菜籽。
油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每公顷每年可产油茶籽3330—公斤。
种植油茶可以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