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相关资料收集共25页
- 格式:ppt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25
路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简称为丝路。
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这条道路,由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
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南方丝路由3条道组成,即灵关道、五尺道和永昌道。
丝路从成都出发分东、西两支,东支沿岷江至僰道(今宜宾),过石门关,经朱提(今昭通)、汉阳(今赫章)、味(今曲靖)、滇(今昆明)至叶榆(今大理),是谓五尺道。
西支由成都经临邛(今邛崃)、严关(今雅安)、莋(今汉源)、邛都(今西昌)、盐源、青岭(今大姚)、大勃弄(今祥云)至叶榆,称之灵关道。
两线在叶榆会合,西南行过博南(今永平)、巂唐(今保山)、滇越(今腾冲),经掸国(今缅甸)至身毒。
在掸国境内,又分陆、海两路至身毒。
南方陆上丝路延续2000多年,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出海通道被切断,沿丝路西南道开辟的滇缅公路、中印公路运输空前繁忙,成为支援后方的生命线。
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并不是以丝绸为主要交易物资,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
“一带一路”专题2015年5月30日2015年,“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度成为国内外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知识梳理一、西汉:丝绸之路1、形成时期及相关人物: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逐渐形成了丝绸之路。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大秦(欧洲)3、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的班超为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做出了贡献。
4这条商路输出、输入的物品:(1)中国输出的有——丝织品、漆器、铁器(2)外国输入的有——良马、橐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印度的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5、作用:在古代,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方交通的要道,是我国与亚欧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
二、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两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1、两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时期汉朝和东南亚、南亚等国也有海上的交通和贸易往来,有人把它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期三国时期,由于孙吴同曹魏、刘蜀在长江上作战与海上交通的需要,积极发展水军,船舰的设计与制造有了很大的进步,技术先进,规模也很大。
在三国后面的其他南方政权(东晋、宋、齐、梁、陈)也一直与北方对峙,也促使了海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航海经验的积累也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3、隋唐——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时期①隋唐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中国与西方的交通以陆路为主转向以海陆并举,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
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料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料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于西汉都城长安(东汉延伸至洛阳)。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
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丝绸之路的资料简介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重要贸易路线,通过陆地和海路连接了中国和欧洲、中亚、南亚、中东等地区。
它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兴盛于唐宋时期,逐渐衰落于15世纪后期。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个贸易网络,也是文化、宗教和技术交流的重要渠道,对世界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路线丝绸之路的路线分为陆路和海上两条主要线路。
陆路路线陆路丝绸之路主要由中亚和西亚的一系列贸易路径组成。
它起始于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穿过塞北的河套地区,进入今天的甘肃省。
然后经过敦煌,在临河和瓦窑堡等城市交汇,继续向西穿过河西走廊,进入今天的新疆。
在新疆,它分为北线和南线两条路线。
北线经过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终到达中亚的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
南线则经过喀什、库车等地,最终抵达波斯和中东地区。
海上路线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由中国的沿海城市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的贸易港口相连。
起初,这条路线主要依靠船只沿着中国东南沿海和大陆架进行航行。
然后船只进入马六甲海峡,到达东南亚各国,如马来半岛、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
途中还有岛国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等。
接下来,船只经过阿拉伯海,到达波斯湾。
然后从波斯湾进入红海,继续向巴勒斯坦和埃及出口,最终到达地中海。
贸易品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品是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以及中亚和西亚地区的香料、珍宝、玉石、金银等宝贵物品。
此外,还有军骑、药材、香料、石油等货物。
这些贸易品通过丝绸之路的交通网络进行贸易和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协调。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商业贸易的同时,东方的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以及西方的传教士等宗教信仰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对方的文化区域。
这些宗教在东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导致了思想、艺术、建筑和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技术交流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技术交流。
中国的制丝技术、造纸术、火药等都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
一带一路历代背景古代背景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开辟也始于秦汉时期。
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等。
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