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参考习题与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51 MB
- 文档页数:73
方法一: t s = 4T = 60s, T =15s 方法二:02.098.011)()()(/=-=-=-=-T t o i e t x t x t e02.0ln 102.0/=-⇒=-Te T t 输入:x i =(t )=10t (设初始温度为零) 输出:21011)(11)(s Ts s X Ts s X i o +=+=)0)((10)(110)(0≥+-=⎥⎥⎦⎤⎢⎢⎣⎡-=--⎰t Te T t d t e T t x Tt t T o τττ[])C (5.214110110)(10o lim =⋅⋅=⎪⎪⎭⎫⎝⎛-=-=-∞→∞→∞→T tt t o t eT t x t e 3.6单位阶跃响应——教材p73 单位脉冲响应——教材p72 单位斜坡响应:输入:x i =(t )=t (设初始值为零)输出: 2111)(11)(s Ts s X Ts s X i o +=+=)0)(()(1)(0≥+-=⎥⎥⎦⎤⎢⎢⎣⎡-=--⎰t Te T t d t e T t x Ttt T o τττ3.15Ks KK s Ks K s K s Ks X s X s G f fi ++=++==2220)1(111)()()( 22202)()()(n n n i s s s X s X s G ωξωω++== %25%100)1/exp(2=⨯--=ξξp p M ξ = 0.404 )s (212=-==ξωp ωp n d p t )s /1(717.1404.012122=-=-=pξpωp n t)/s 1(95.222==n K ω, f K K 21=ξ, /s)1(47.0717.1404/022=⨯==KK f ξ10)210(1010)210(1010)210(1010)2()1(10)1(10)()()(2220+++++++=++++=++++==s K s s K s K s s K s sK s s s K s K s X s X s G h h h h h h h i)(10)()(11s sG K s G s G h +=, 22221210)210(10)(nn n h s s s K s s G ωξωω++=+++= )10.4.3()0(1arctg sin 11)exp(1)(221≥⎪⎪⎭⎫⎝⎛-+---=t t t t x d n o ξξωξξω )1arctg cos 1arctg sin 1)(exp()0(1arctg cos 1)exp(1arctg sin 11)exp()())((2222222111⎪⎪⎭⎫⎝⎛-++⎪⎪⎭⎫ ⎝⎛-+--=≥⎪⎪⎭⎫ ⎝⎛-+--+⎪⎪⎭⎫ ⎝⎛-+--==-ξξωξξωξξξωωξξωξωξωξξωξξωξωt t t t t t t t dt t dx s sG L d d n n d d n d n n o⎥⎥⎦⎤⎢⎢⎣⎡⎪⎪⎭⎫ ⎝⎛-++⎪⎪⎭⎫ ⎝⎛-+----=+=ξξωξξωξξωξω222111arctg cos 1arctgsin 11)exp(1)(10)()(t t t t xK t x t x d d nn o h o o & (1) 2102,102+==h n n K ξωω; 116.010/)2(,5.0=-==n h K ωξ(2); M p =17.7%(3) 未校正2022********)(nn n s s s s s G ωωξω++=++= 10/1,22,1002===ξξωωn n =0.31623, M p =35%3.17 01.0)5)(1(1lim111lim 020=++=⋅+=→→s s s Kss GH ss s ss ε, 5/K =0.01, K =500.3.18 (1)544)14/(41)14/(40+=+++=s s s X X i , i i i X s s X s X X E 5414)5441(0++=+-=-=, sX i 1=, 2.05115414lim 0==⋅++=→s s s ss ssX i ε (2) 2.0511)14/(41131lim lim 000==⋅+++==→→s s s s N N X s s s ssNε(3) 系统误差: 4.02.02.0=+=+=ssN ssX ss i εεε4.2 位移的稳态输出X o (ω)与力的输入幅值X i 及相位∠G(j ω)之组合:)()()()()(j )(j )(j ωϕωϕωωωωωj io j i o eX X e A G X X =⋅== 称为动态柔度,位移/力, 记R (j ω)。
封面作者:Pan 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目录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典型控制信号第四节控制理论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一节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节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节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第四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卷积关系式第三章拉氏变换第一节傅氏变换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第三节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理第四节拉普拉斯逆变换第四章传递函数第一节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二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第三节系统框图及其运算第四节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五章时间响应分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位脉冲输入的时间响应第三节单位阶跃输入的时间响应第四节高阶系统时间响应第六章频率响应分析第一节谐和输入系统的定态响应第二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第三节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第四节由频率特性的实验曲线求系统传递函数第七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稳定性概念第二节劳斯判据第三节乃奎斯特判据第四节对数坐标图的稳定性判据第八章控制系统的偏差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偏差概念第二节输入引起的定态偏差第三节输入引起的动态偏差第九章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第一节综述第二节希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第三节校正方法与校正环节第四节控制系统的增益调整第五节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第六节控制系统的局部反馈校正第七节控制系统的顺馈校正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定义: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利用控制器使控制对象的某一物理量准确地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一、控制系统举例与结构方框图例1.一个人工控制的恒温箱,希望的炉水温度为100C°,利用表示函数功能的方块、信号线,画出结构方块图。
图1人通过眼睛观察温度计来获得炉内实际温度,通过大脑分析、比较,利用手和锹上煤炭助燃。
图2例2.图示为液面高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试画出控制系统方块图和相应的人工操纵的液面控制系统方块图。
解:浮子作为液面高度的反馈物,自动控制器通过比较实际的液面高度与希望的液面高度,调解气动阀门的开合度,对误差进行修正,可保持液面高度稳定。
目录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典型控制信号第四节控制理论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一节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节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节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第四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卷积关系式第三章拉氏变换第一节傅氏变换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第三节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理第四节拉普拉斯逆变换第四章传递函数第一节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二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第三节系统框图及其运算第四节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五章时间响应分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位脉冲输入的时间响应第三节单位阶跃输入的时间响应第四节高阶系统时间响应第六章频率响应分析第一节谐和输入系统的定态响应第二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第三节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第四节由频率特性的实验曲线求系统传递函数第七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稳定性概念第二节劳斯判据第三节乃奎斯特判据第四节对数坐标图的稳定性判据第八章控制系统的偏差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偏差概念第二节输入引起的定态偏差第三节输入引起的动态偏差第九章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第一节综述第二节希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第三节校正方法与校正环节第四节控制系统的增益调整第五节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第六节控制系统的局部反馈校正第七节控制系统的顺馈校正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定义: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利用控制器使控制对象的某一物理量准确地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一、控制系统举例与结构方框图例1.一个人工控制的恒温箱,希望的炉水温度为100C°,利用表示函数功能的方块、信号线,画出结构方块图。
图1人通过眼睛观察温度计来获得炉内实际温度,通过大脑分析、比较,利用手和锹上煤炭助燃。
比较图2例2.图示为液面高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试画出控制系统方块图和相应的人工操纵的液面控制系统方块图。
解:浮子作为液面高度的反馈物,自动控制器通过比较实际的液面高度与希望的液面高度,调解气动阀门的开合度,对误差进行修正,可保持液面高度稳定。
2.1什么是线性系统?其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下列用微分方程表示 的系统中,x 。
表示系统输出,x 表示系统输入,哪些是线性系统? (1)X o2 X oX o2x^2 X i⑵X o2 X o 2 tx^ 2 Xi(3)X o2 X o2X ^2 X i⑷x 。
2x ox 。
2tx o= 2x解:凡是能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就是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的 一个最重要特性就是它满足叠加原理。
该题中(2)和(3)是线性系 统。
2.2图(题2.2 )中三同分别表示了三个机械系统。
求出它们各自的 微分方程,图中x 表示输入位移,X 。
表示输出位移,假设输出端无 负载效应。
图(题2.2)解:(1)对图(a)所示系统,由牛顿定律有7/7刀 (a)7777/ (b)c i( x —x 。
) —C 2X 。
二 mx 。
mx 。
( c iC 2)x 。
二 c iXi(X j-x)k i= c(x-x 。
)c(xx °) = k 2x 。
(1) (2)消除中间变量有c (总- k 2)x 。
- k ik zx 。
二 ckix(3) 对图(c)所示系统,由牛顿定律有c ( X - x 。
) k i( X - x 。
)= k zx 。
1c x°+ ( ki+ k 2)x °=cx+ kix2.3 求出图(题2.3)所示电系统的微分方程。
(a)图(题2.3)解:(1)对图⑻ 所示系统,设j 1为流过R 的电流,j 为总电流,则有1 u 厂 R ?iidtC2□ 一 u 。
二 R i j i对图(b)所示系统,引入一中间变量 x,并由牛顿定律有RiCiUiUnR解:设系统输入为M (即),输出二(即),分别对圆盘和质块进行动 力学分析,列写动力学方程如下:1U i-U 。
(i-i i)dtC1消除中间变量,并化简有C 1R 2U(1RC ) U 。
-= 0^+(肯+ C2)⑵ 对图(b )所示系统,设i 为电流,则有1CR 2U 。
2.1什么是线性系统?其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下列用微分方程表示 的系统中,x 。
表示系统输出,x 表示系统输入,哪些是线性系统? (1)X o2 X oX o2x^2 X i⑵X o2 X o 2 tx^ 2 Xi(3)X o2 X o2X ^2 X i⑷x 。
2x ox 。
2tx o= 2x解:凡是能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就是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的 一个最重要特性就是它满足叠加原理。
该题中(2)和(3)是线性系 统。
2.2图(题2.2 )中三同分别表示了三个机械系统。
求出它们各自的 微分方程,图中x 表示输入位移,X 。
表示输出位移,假设输出端无 负载效应。
图(题2.2)解:(1)对图(a)所示系统,由牛顿定律有7/7刀 (a)7777/ (b)c i( x —x 。
) —C 2X 。
二 mx 。
mx 。
( c iC 2)x 。
二 c iXi(X j-x)k i= c(x-x 。
)c(xx °) = k 2x 。
(1) (2)消除中间变量有c (总- k 2)x 。
- k ik zx 。
二 ckix(3) 对图(c)所示系统,由牛顿定律有c ( X - x 。
) k i( X - x 。
)= k zx 。
1c x°+ ( ki+ k 2)x °=cx+ kix2.3 求出图(题2.3)所示电系统的微分方程。
(a)图(题2.3)解:(1)对图⑻ 所示系统,设j 1为流过R 的电流,j 为总电流,则有1 u 厂 R ?iidtC2□ 一 u 。
二 R i j i对图(b)所示系统,引入一中间变量 x,并由牛顿定律有RiCiUiUnR解:设系统输入为M (即),输出二(即),分别对圆盘和质块进行动 力学分析,列写动力学方程如下:1U i-U 。
(i-i i)dtC1消除中间变量,并化简有C 1R 2U(1RC ) U 。
-= 0^+(肯+ C2)⑵ 对图(b )所示系统,设i 为电流,则有1CR 2U 。
例I. 2 m G例 !. 2.=》刃 _ -恒祐的温虑拴初系址■试分倂越十.双统的衍动冊远梶》右饥,闪垃个豕眈"寸锄"5 诳、$命人X、立?WJ何却扰动乐各足令卜么亠m < m■・ 2. k >f»住锻乘佻•戶tn 淤尔T J J的总直Jfr 制安磁蚣他]・IR止匕.恒淘祁为叔支舞呦刃#尿,tti湖*A C9 纠呼海B?刃2丹初R C 疥统舲榆出姙》.诳刃 N。
< G》.话钗旳g逊湘ig迦位丹孕七fcg俶人:》C如金: 佰》,迄沿7". < C> |力U :«♦电电公丹4金助半为绘血坍* $而W.淘杓MK秒_« 为來址旳丸动皿。
恒沁恋f ”湘应足rtl S电g庖圧饰吁*zx 和珞电#*输e rte压佶号“0 之RJ A寸伽主 H, — *父1& M e勺"申厂。
< C7 > —‘厂、C C? > tnr •": - <“ = O •以卩伽为毋・“匕小孑毎忧干工仆■炖湘初的iffil应停杪 & * 笑 e 沁反上. 当夕卜界凶胃C弓]甩豹5 C舛iMQC空乂匕RJ,伽池(占号-I —MjKo.伽左缭H±I3i:fM0j來6fc 大盾.蚀:电杪I•的辛专注不P衣网址空改空■ 顾辿* 2* 驶筒谑动问空4W 心动加氏八闿湖应倔?《日寸■动M 头冋*r 曲少桓诚旳右)切卷动■皮之力口夬电况t ■ a 矽j ta 应辽s矽」待妙:作1刃止。
承少t 和fM :zr 松朗女口HM <<CN R・W・b>厉示.习題与瞬咎1- i 机加工程住制论e研刘餵祁任势F ft-么2解仪也枷.工也绘幽!论次辰上足研穴和I#戒工超■门广之不统的廿力学何J磁。
尉体地*论・E 切彌旳绘讥磁工桎垃用• P M亡乂琅血性—炮Q勺夕t•外%r的< UP他人攻磁阪■ 3灰吗夕卜力口舞伽J幻列.加1干扰〉作用下,从疾绽的…念旳初始状态岀发,所総历的山只内部的固育特性《即由系统的縮构与瘻数所决定的待性〉所决定的莖个动态丙科■研究:这一系统及其瑜入•输出三老之问的动态关系。
选择题.1. 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e-2s,它是( )。
A.比例环节B.延时环节C.惯性环节2. 系统的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的影响()。
A. 开环有B. 闭环有C. 都有3. 若F(s)=421s+,则Lim f tt→0()=( )。
A. 4B. 2C. 04. 放大环节对数幅频特性为位于横轴上方与角频率ω无关且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其放大倍数K()。
A. K 〉10B. K 〉1C. K 〉05. 对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A. 闭环强B. 开环强C. 两者一样6. 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与()重合。
A. 负虚轴B.正虚轴C. 虚轴7. 放大环节对数幅频特性为位于横轴上方与角频率ω无关且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其放大倍数K()。
A. K =1B. K 〉1C. K < 18.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分子的阶数m( )分母的阶数n 且所有系数均为实数。
A. 大于或等于B. 大于C. 小于或等于9.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所有特征根具有()的实数部分。
A. 负B. 正C. 零10. 系统的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的影响()。
A. 开环有B. 闭环有C. 都有11.对于欠阻尼二阶系统,下列描述正确的的是()。
A. 当ξ保持不变时,ωn 越大,系统的超调量σP越大B. 当ωn 不变时,阻尼比ξ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s越大C. 当ωn不变时,阻尼比ξ越大,系统的超调量σ越小12. 设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1/Ts,输入信号为r(t)=3t,则系统稳态误差ess等于()。
A. TB. 3TC. 6T13. 惯性环节对数幅频特性曲线高频段的渐近线斜率为()dB/dec。
A. 20B. -40C. -2014. 振荡环节对数幅频特性曲线高频段的渐近线斜率为()dB/dec。
A. 20B. -40C. -2015. 下列校正环节的相位特征分别归类为相位超前校正的是()。
A.P调节器B. PD调节器C. PID调节器16 当系统稳态性能不佳时,一般可采用以下措施改善()。
目录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典型控制信号第四节控制理论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一节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节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节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第四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卷积关系式第三章拉氏变换第一节傅氏变换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第三节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理第四节拉普拉斯逆变换第四章传递函数第一节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二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第三节系统框图及其运算第四节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五章时间响应分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位脉冲输入的时间响应第三节单位阶跃输入的时间响应第四节高阶系统时间响应第六章频率响应分析第一节谐和输入系统的定态响应第二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第三节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第四节由频率特性的实验曲线求系统传递函数第七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稳定性概念第二节劳斯判据第三节乃奎斯特判据第四节对数坐标图的稳定性判据第八章控制系统的偏差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偏差概念第二节输入引起的定态偏差第三节输入引起的动态偏差第九章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第一节综述第二节希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第三节校正方法与校正环节第四节控制系统的增益调整第五节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第六节控制系统的局部反馈校正第七节控制系统的顺馈校正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定义: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利用控制器使控制对象的某一物理量准确地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一、控制系统举例与结构方框图例1.一个人工控制的恒温箱,希望的炉水温度为100C°,利用表示函数功能的方块、信号线,画出结构方块图。
图1人通过眼睛观察温度计来获得炉内实际温度,通过大脑分析、比较,利用手和锹上煤炭助燃。
煤炭给定的温度100 C手和锹眼睛比较图2例2. 图示为液面高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试画出控制系统方块图 和相应的人工操纵的液面控制系统方块图。
解:浮子作为液面高度的反馈物,自动控制器通过比较实际的液面高度与希望的液面高度,调解气动阀门的开合度,对误差进行修正, 可保持液面高度稳定。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试题及答案[TYYUA16H-TYY-TYYYUA8Q8-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线性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可以应用—叠加__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2.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输入量和—反馈量—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4.当且仅当闭环控制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实部都是—负数—时,系统是稳定的。
5•方框图中环节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反產_连接。
6.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一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7.函数te"的拉氏变换为」(s + a)~8.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输入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相位移随频率而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为■相频特性9.积分坏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20 dB / deco10.二阶系统的阻尼比§为__ 时,响应曲线为等幅振荡。
11.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_0_o12.0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低频段渐近线的斜率为___ 0 ____ d B/dec,高度为201gKp o13.单位斜坡函数t的拉氏变换为1 -14.根据系统输入量变化的规律,控制系统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魁—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15.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16.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与输入量、扰动量—的形式无关。
17•决定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是阻尼系数C和卫阻尼自然振荡频率昭O18.设系统的频率特性G (j 3)二R (3) + jl (3),则幅频特性G(j19.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I型系统、II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的积分环节数来分类的。
20.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复平面的—左—部分。
.何谓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有哪些区别?答: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
开环系统构造简单,不存在不稳定问题、输出量不用测量;闭环系统有反馈、控制精度高、结构复杂、设计时需要校核稳定性。
2.什么叫相位裕量?什么叫幅值裕量?答:相位裕量是指在乃奎斯特图上,从原点到乃奎斯特图与单位圆的交点连一直线,该直线与负实轴的夹角。
幅值裕量是指在乃奎斯特图上,乃奎斯特图与负实轴交点处幅值的倒数。
3.试写出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答:G C(s)=K P+K Ds+K I/s4,什么叫校正(或补偿)?答:所谓校正(或称补偿),就是指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或改变某些参数,以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
5.请简述顺馈校正的特点答:顺馈校正的特点是在干扰引起误差之前就对它进行近似补偿,以便及时消除干扰的影响。
6.传函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传递函数反映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只与本身参数和结构有关,与外界输入无关;(2)对于物理可实现系统,传递函数分母中s的阶数必不少于分子中s的阶数;(3)传递函数不说明系统的物理结构,不同的物理结构系统,只要他们的动态特性相同,其传递函数相同。
7.设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4s4+6s3+5s2+3s+6=0,试判断系统系统的稳定性。
答:各项系数为正,且不为零,满足稳定的必要条件。
列出劳斯数列:s4 4s3 6 3s2 3 6s1 -25/3s0 6所以第一列有符号变化,该系统不稳定。
8.机械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答:(1)当系统已定,并且输入知道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关问题,即系统分析。
(2)当系统已定,且系统的输出也已给定,要确定系统的输入应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即系统的最佳控制。
(3)当输入已知,且输出也是给定时,确定系统应使得输出金肯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此即最优设计。
(4)当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均已知时,求出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即系统识别或系统辨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参考复习题及习题解答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 】 A.给定输入端 B.干扰输入端 C.控制器输出端 D.系统输出端 2.不同属性的物理系统可以有形式相同的【 】 A.数学模型 B.被控对象 C.被控参量 D.结构参数 3.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其中H(s)是反馈传递函数,则系统的误差信号为【 】 A.Xi(s)-H(s)X0(s) B.Xi(s)-X0(s) C.Xor(s)-X0(s) D.Xor(s)-H(s)X0(s) 3-1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其中H(s)是反馈传递函数,则系统的偏差信号为【 】 A.Xi(s)-H(s)X0(s) B.Xi(s)-X0(s) C.Xor(s)-X0(s) D.Xor(s)-H(s)X0(s) 4.微分环节使系统【 】 A.输出提前 B.输出滞后 C.输出大于输入 D.输出小于输入 5.当输入量发生突变时,惯性环节的输出量不能突变,只能按【 】 A.正弦曲线变化 B.指数曲线变化 C.斜坡曲线变化 D.加速度曲线变化 7.闭环系统前向传递函数是【 】 A.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B.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C.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D.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8.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其脉冲响应为【 】 A.Tte1 B.TtTeTt C.TteT1 D.TtTeT 8-1.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 A.Tte1 B.TtTeTt C.TteT1 D.TtTeT 8-2.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其单位斜坡响应为【 】 A.Tte1 B.TtTeTt C.TteT1 D.TtTeT 8-3.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其单位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为【 】 A.0 B.T C.1T D.TtTeT 8-4.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其单位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为【 】 A.0 B.T C.1T D.TtTeT 9.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稳态响应为【 】 A.零 B.常数 C.单调上升曲线 D.等幅衰减曲线 10.干扰作用下,偏离原来平衡状态的稳定系统在干扰作用消失后【 】 A.将发散离开原来的平衡状态 B.将衰减收敛回原来的平衡状态 C.将在原平衡状态处等幅振荡 D.将在偏离平衡状态处永远振荡 11.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是【 】 A.1/s B.1 C. 21s D.1+1/s 12.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是系统对输入【 】 A.阶跃信号的稳态响应 B.脉冲信号的稳态响应 C.斜坡信号的稳态响应 D.正弦信号的稳态响应 13.积分环节的输出比输入滞后【 】 A.090 B.090 C.0180 D.0180 14.奈魁斯特围线中所包围系统开环传递函数)(sG的极点数为3个,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数为2个,则映射到)(sG复平面上的奈魁斯特曲线将【 】 A.逆时针围绕点(0,j0)1圈 B.顺时针围绕点(0,j0)1圈 C.逆时针围绕点(-1,j0)1圈 D.顺时针围绕点(-1,j0)1圈 15.最小相位系统稳定的条件是【 】 A.>0和gL<0 B.<0和gK>1 C.>0和)(gL<0 D.<0和)(gL>0 16.若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为T,则将使系统的相位【 】 A.滞后1tan()T B.滞后1tan C.超前1tan()T D.超前1tan 17.控制系统的误差是【 】 A.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之差 B.给定输入与实际输出之差 C.瞬态输出与稳态输出之差 D.扰动输入与实际输出之差 18.若闭环系统的特征式与开环传递函数的关系为)()(1)(sHsGsF,则【 】 A.)(sF的零点就是系统闭环零点 B.)(sF的零点就是系统开环极点 C.)(sF的极点就是系统开环极点 D.)(sF的极点就是系统闭环极点
1.D 2.A 3.A 4.A 5.B 6.A 7.C 8.C 9.B 10.B 11.B 12.D 13.B 14.C 15.C 16.A 17.A 18.C 19.要使自动调速系统实现无静差,则在扰动量作用点的前向通路中应含有【 】 A.微分环节 B.积分环节 C.惯性环节 D.比例环节 20.积分器的作用是直到输入信号消失为止,其输出量将【 】 A.直线上升 B.垂直上升 C.指数线上升 D.保持水平线不变 21.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 】 A.偏差的过程 B.输入量的过程 C.干扰量的过程 D.稳态量的过程 22.系统输入输出关系为ioooxxxxcos,则该系统为【 】 A.线性系统 B.非线性系统 C.线性时变系统 D.线性定常系统 23.线性定常二阶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是【 】 A.振荡衰减关系 B.比例线性关系 C.指数上升关系 D.等幅振荡关系 24. 微分环节可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并能【 】 A.增加其固有频率 B.减小其固有频率 C.增加其阻尼 D.减小其阻尼 25.用终值定理可求得)8)(5(4)(ssssF的原函数f(s)的稳态值为【 】 A.∞ B.4 C.0.1 D.0 26.可以用叠加原理的系统是【 】 A.开环控制系统 B.闭环控制系统 C.离散控制系统 D.线性控制系统 27.惯性环节含有贮能元件数为【 】 A.2 B.1 C.0 D.不确定 28.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在t=0处的斜率越大,系统的【 】 A.响应速度越快 B.响应速度越慢 C.响应速度不变 D.响应速度趋于零 29.临界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稳态响应为【 】 A.零 B.常数 C.单调上升曲线 D.等幅衰减曲线 30.欠阻尼二阶系统的输出信号振幅的衰减速度取决于【 】 A.n B. C.g D.c 31.单位加速度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 A. 1 B.s1 C.21s D.31s 32.线性系统的输入信号为ttxisin)(,则其输出信号响应频率为【 】 A. B.n C.j D.nj 33.微分环节的输出比输入超前【 】 A.090 B.090 C.0180 D.0180 34.若闭环系统的特征式与开环传递函数的关系为)()(1)(sHsGsF,则【 】 A.)(sF的极点就是系统开环零点 B.)(sF的零点就是系统开环极点 C.)(sF的零点就是系统闭环极点 D.)(sF的极点就是系统闭环极点
35.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1.0()14.0()(2sssKsG不用计算或作图,凭思考就能判断该闭环系统的稳定状况是【 】 A.稳定 B.不稳定 C.稳定边界 D.取决于K的大小 36.为了保证系统有足够的稳定裕量,在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时应使穿越频率附近)(L的斜率为【 】 A.-40 dB/dec B.-20 dB/dec C.+40 dB/dec D.+20 dB/dec 37.线性定常系统的偏差信号就是误差信号的条件为【 】 A.反馈传递函数H(s)=1 B.反馈信号B(s)=1 C.开环传递函数G(s) H(s)=1 D.前向传递函数G(s)=1 38.降低系统的增益将使系统的【 】 A.稳定性变差 B.稳态精度变差 C.超调量增大 D.稳态精度变好 39.含有扰动顺馈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可以显著减小【 】 A.超调量 B.开环增益 C.扰动误差 D.累计误差 40.PID调节器的微分部分可以【 】 A.改善系统的稳定性 B.调节系统的增益 C.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 D.减小系统的阻尼比 41.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 】 A.不稳定系统 B.稳定系统 C.时域系统 D.频域系统 42.求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条件是【 】 A.稳定条件 B.稳态条件 C.零初始条件 D.瞬态条件 43.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则其闭环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与【 】 A.反馈传递函数相同 B.闭环传递函数相同 C.开环传递函数相同 D.误差传递函数相同 44.微分环节是高通滤波器,将使系统【 】 A.增大干扰误差 B.减小干扰误差 C.增大阶跃输入误差 D.减小阶跃输入误差 45.控制框图的等效变换原则是变换前后的【 】 A.输入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 B.输出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 C.输入量和干扰量保持不变 D.输入量和输出量保持不变 46.对于一个确定的系统,它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是【 】 A.唯一的 B.不唯一的 C.决定于输入信号的形式 D.决定于具体的分析方法 47.衡量惯性环节惯性大小的参数是【 】 A.固有频率 B.阻尼比 C.时间常数 D.增益系数 48.三个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关系为T2<T1<T3,则【 】 A.T2系统响应快于T3系统 B.T1系统响应快于T2系统 C.T2系统响应慢于T1系统 D.三个系统响应速度相等 49.闭环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是【 】 A.相位裕量 B.输入信号频率 C.最大超调量 D.系统带宽 50.输入阶跃信号稳定的系统在输入脉冲信号时【 】 A.将变成不稳定系统 B.其稳定性变好 C.其稳定性不变 D.其稳定性变差 51.二阶欠阻尼系统的阶跃响应为【 】 A.单调上升曲线 B.等幅振荡曲线 C.衰减振荡曲线 D.指数上升曲线 52.单位斜坡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 A.1 B.s1 C.21s D.31s 53.线性控制系统【 】 A.一定是稳定系统 B.是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 C.是稳态误差为零的系统 D.是不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 54.延迟环节TsesG)(的幅频特性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