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运动创伤上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62
中医外科在创伤救治中有何独特优势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外科创伤救治通常依赖先进的手术技术、药物和器械。
然而,中医外科在创伤救治领域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外科治疗创伤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中医就积累了丰富的创伤救治经验,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与现代医学注重局部解剖和生理病理的微观研究不同,中医外科更强调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情志因素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中医外科在创伤救治中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在创伤救治中,中医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脉象、舌苔、面色等,然后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体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能够更好地适应患者的身体特点,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在创伤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中药具有止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例如,三七是一种常用的止血良药,能够有效地促进血液凝固,减少出血。
丹参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创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如乳香、没药、红花等,能够消肿止痛,缓解患者的痛苦。
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而且往往能够从根本上调理身体,促进创伤的恢复。
中医的外治法也是其在创伤救治中的一大特色。
中医的外治方法丰富多样,包括敷贴、熏洗、针灸等。
对于创伤伤口,中医可以采用中药敷贴的方法,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敷在伤口上,促进伤口愈合。
熏洗法可以通过药物的蒸汽和药液,对创伤部位进行温热刺激和药物渗透,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针灸则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
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在创伤救治中也有所体现。
中医认为,创伤不仅会对身体造成局部的损伤,还可能影响到整个身体的气血平衡和脏腑功能。
因此,在创伤治疗的同时,中医会注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针灸对大腿肌肉拉伤有用吗
小编希望针灸对大腿肌肉拉伤有用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针灸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
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那么大腿肌肉拉伤能做针灸呢?让小编来为告诉大家吧。
当肌肉主动收缩或被拉长而超过其所能承担的能力则可引起肌肉拉伤、拉伤处的肌肉群训练不足、素质差(肌肉弹性、伸展性差、肌力弱)是发生损伤的内在因素,那跑步时大腿肌肉拉伤该如何恢复呢?最方便的方法是拿一个塑料袋,内放冰块冷敷20分钟左右,冷敷过程中局部可能有些刺痛;冰敷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扎损伤部位,防止肿胀。
此时最好让肌肉在伸展的状态下包扎固定,以防影响肌肉收缩,这是防止受伤的肌肉反复损伤最关键的一步;较严重者要抬高伤肢,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
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
根据伤情,可外用活血消肿的中药,可理疗、针灸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大家知道针灸对大腿肌肉拉伤有用吗?
肌肉拉伤是由于过度体力劳动导致的体内乳酸堆积,可以采用针灸来辅助治疗,但是要去正规医院的理疗科,不要去小的医院去治疗。
预防肌肉拉伤的方法:。
温针灸联合运动疗法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恢复期患者实施温针灸联合运动疗法的效果。
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恢复期患者6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3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接受温针灸进行治疗,后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p<0.05),实验组加工,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的AKS评分,结果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评分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结论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恢复期患者实施温针灸联合运动疗法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运动疗法;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恢复期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不佳的运动方式或无进行热身运动均会造成运动性损伤,其中,膝关节则是最易受伤的部位,以半月板撕裂、肌腱炎、韧带扭伤等作为常见,如果未能接受妥善的处理,则会伴有持续性的疼痛,甚至影响膝关节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和行动能力[1]。
运动性膝关节损伤在中医领域上属于“骨痹”范畴,认为其致病因素多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力损伤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以散寒通痹、通经活络、健骨强筋为原则,实施对症的中医诊疗方式,基于此,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66例,均为2020年1月至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恢复期患者,并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对比,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命名为实验组。
对照组:本组33例中有女性13名,有男性20名,最小年龄者23岁,最大年龄者40岁,平均年龄为(32.21±2.13)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50天,平均病程为(37.88±2.12)天。
实验组:本组33例中有女性15名,有男性18名,最小年龄者22岁,最大年龄者42岁,平均年龄为(32.43±2.05)岁;病程最短13天,最长48天,平均病程为(37.64±2.11)天。
• 490•光明中医2021 年2 月第36 卷第3 期CJGMCM February 2021. Vol 36.3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J].四川中医,2018,36 ( 11 ):209-211.[9 ]林玉芳,沈卫东.三伏贴理论源流及现代运用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5,47(9) :10-12.[10]杨军,雒芙蓉,安军明.《伤寒论》针刺治未病思想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7, 13(24) :34-35.[11]周培娟,王乐,王爱成,等•灸法“治未病”理论的历史演变[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9) :1267-1269.[12]张平,尹丹,李盼盼,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21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 ( 1):65-67.[13]唐雷,张红星,黄彩虹,等.冬病夏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6) :64*68.[14]肖秀丽,唐明会,李斌.李斌教授运用“冬病夏治”理论治疗皮肤病经验撷菁[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3) :255-257.[15]程军平,牛广豪,陈竞纬,等.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统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12):2270-2276.(本文校对:王栩收稿日期:2020 -07 -02)针灸治疗肩袖损伤临床研究进展#黄艳能1毛忠南2A摘要: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肩关节疾病之一,病程较长,给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西医除用手术治疗外,目前尚无其他较好的疗法,而针灸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等优点,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此研究将最 近10年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的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针灸疗法;肩袖损伤;综述doi :10. 3969/j. issn. 1003-8914. 2021.03.061 文章编号:1003-8914(2021 ) ^3-0490-04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H U A N G Y a n n e n g1M A O Z h o n g n a n2A(1.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ansu Province,Lanzhou 730000, China;2.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su University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00, China)Abstract: Rotator cuff injury is one of the common clinical shoulder joint diseases with a long course, which brings great inconvenience to patients* daily life and work and seriously reduces their quality of life. Western medicine has no other good treatment except surgery, bu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fe, effective and easy to operat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thod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eating rotator cuff injury in the last 10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Key words :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rotator cuff injury ;review肩袖损伤是指构成肩袖的肩胛下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出现炎症、部分或完全撕裂,导致 肩关节出现疼痛、压痛及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临床最常见的是冈上肌腱损伤,易误诊为肩周炎,治疗不及时还可引起患肢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
针灸在地震灾区常见病中的应用针灸疗法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非常适合用于目前震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
针灸介入医疗救助,将是对地震灾区现有医疗手段和医疗资源的有力补充。
为此,《中国针灸》编辑部筛选了在《中国针灸》及其他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地震灾害中常见疾病的临床报告,并组织专家讨论,提出了一组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针灸疗法,供在震区实施医疗救助的医务人员参考。
一、骨折的辅助性治疗骨折经骨科常规处理后,采用针灸治疗能起到镇痛、消肿、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1.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取穴:在骨折脊椎旁两侧3cm左右处找到明显的压痛点3个。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取50mm×0.30mm毫针6根,局部常规消毒,每侧3针均向脊柱方向平刺约45mm,令局部产生胀痛针感。
用上海G6805-2A电疗仪, 选用疏密波,每日1次,1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局部加TDP照射。
2.骨盆骨折致坐骨神经损伤取穴:大肠俞、秩边、殷门、委中、足三里、阳陵泉、悬钟、解溪。
操作:用长40~70mm毫针直刺,用合谷刺法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用间断波,使下肢肌肉抽动为度,留针30分钟。
取针后,选其中4穴穴位注射硝酸一叶秋碱,每穴1mL。
以上穴位交替使用,治疗20~30天。
3.尺桡骨骨折取穴:选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分布在患肢桡神经、桡动、静脉及其分支附近的穴位,如侠白、尺泽、列缺、经渠、太渊、合谷、阳溪、偏历、温溜、手三里、曲池等;选用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分布在患肢尺动、静脉、尺神经及其分支附近的穴位,如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等。
根据骨折线上下,每次分别选用二条经脉中4个穴位。
如上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下列缺;上取手太阳小肠经少海,下取阳谷等。
操作:针刺得气后,用G6805 型治疗仪,根据经脉循行走向和电流负极流向正极的原理接正负极。
如手太阴肺经循行走向是自上而下则负极上接尺泽穴,正极下接列缺穴。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走向是自下而上则负极下接阳谷穴,正极上接少海穴等。
中医运动医学如何促进运动创伤的快速康复在当今社会,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专业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激烈角逐,还是普通人在健身过程中的积极锻炼,都有可能遭遇运动创伤。
而如何促进运动创伤的快速康复,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中医运动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运动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发生运动创伤时,不仅仅是局部受伤部位的问题,还可能涉及到整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等。
因此,中医运动医学在治疗运动创伤时,注重从整体出发,综合调理。
中医的推拿按摩手法在运动创伤康复中应用广泛。
通过对受伤部位及其周围的肌肉、经络进行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减轻疼痛和肿胀。
例如,对于常见的肌肉拉伤,推拿按摩能够放松受损的肌肉纤维,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促进组织修复。
而且,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关节的位置和活动度,改善关节的功能。
针灸也是中医运动医学中的常用疗法。
根据创伤的部位和症状,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消肿的效果。
比如,对于急性的扭伤,针刺阿是穴(即疼痛部位)能够迅速缓解疼痛。
同时,针灸还可以刺激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促进组织的再生和愈合。
中药在运动创伤康复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医会根据创伤的性质和患者的体质,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这些中药有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消除受伤部位的淤血,改善微循环;有的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有的能够补养气血、强壮筋骨,帮助患者在创伤恢复后增强体质,预防再次受伤。
除了具体的治疗方法,中医运动医学还注重运动创伤后的康复训练。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但这种运动需要根据创伤的恢复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二次损伤。
比如,在创伤初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练习;随着恢复的进展,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幅度。
中医常见外治法在急性运动损伤中的治疗优势探讨摘要:急性运动损伤在竞技体育中的主要处理手段就是按照RICE的诊疗原则,快速的判断损伤的类型、积极地对症处理,但是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则是该方案的主要弊端。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运动医学的发展,中医常见外治法被广泛应用在急性运动损伤阶段,慢慢取代了西医常规治疗手段成为了常用的解决方案,通过针灸、拔罐、按摩、手法复位、中药熏蒸、中药制剂等手段快速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的优势,受到运动急救所的高度认可,同时也获得了国际层面的支持。
关键词:中医常见外治法;急性运动损伤;治疗优势;分析研究中医在急性损伤中的应用原则最早体现在《黄帝内经》中,随着后世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推拿、针灸、手法复位等操作,随着操作和理论的完善也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急救体系。
急救作为中医治疗中的重要组成,在《肘后备急方》中就记录着关于急救大量的医疗案例。
《黄帝内经》中也通过“卒”“暴”等突出了急救的重要性。
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医急诊在维护人体健康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运动观念得到积极的创新发展,运动成为了人们强身健体必要的手段,竞技体育也成为了主流文化受到大众的喜爱,在挑战高难度的运动的时候,损伤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运动医学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研究背景运动损伤就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导致身体生理结构出现异常、紊乱的损伤性疾病。
急性运动损伤一般发生在运动场上,发生突然且迅速。
运动损伤在中医理论中属于伤科学的内容,包含很多不同的治疗手段。
伤科的理念来源于《周礼·天官》“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就是治疗跌打损伤的科目。
伤科在商周时期得到发展,最终定型在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已经逐渐完善。
古代的伤科一般为兵家所用,也留下了很多的医学典籍:《折伤簿》、《理伤续断方》、《伤科补要》等[1]。
运动损伤根据症状特点基本可以纳入伤科的范畴中,结合医学典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急性运动损伤的效果有重要意义。
针灸推拿康复运动损伤腰肌劳损【摘要】最近几年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实力愈发强盛,体育事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许多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然而这些都需要大量训练作为基础,甚至某些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慎受伤不得离开体育赛坛。
腰肌劳损是其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运动员若感到腰肌部位出现异常,要及时治疗,避免损伤加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基于此文章对针灸推拿康复运动损伤腰肌劳损进行分析探究,阐述病症具体表现以及治疗方式。
【关键词】针灸;推拿;腰肌劳损运动员如果想在赛场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要接受长时间系统性训练,但是运动损伤的出现会使训练不得不终止。
在常见的病症中,腰肌劳损恢复难度较大,且该病症发生率居高不下。
许多项目都会对人体腰部造成损害,如体操、网球等,当人体肌肉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下就会引起劳损。
患病初期运动员只是感到腰部组织有些许疼痛,稍作休息疼痛感会有明显缓解。
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病症将会愈发严重,不仅影响竞赛,如果病情发展至某种程度时运动员将不得不离开赛场。
1相关概念界定腰肌劳损是导致腰部疼痛主要原因,在临床领域被称作功能性腰痛,具体表现为腰部肌肉及附近静脉组织存在炎症。
腰肌劳损属于慢性疾病,是因腰部损伤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理而引发的病症。
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体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或始终保持同一动作,人体肌肉及附近组织所受压力较大,血液供给补充不畅通,肌肉收缩所需能量没有及时得到补充,代谢物质持续增加,从而引发炎症。
如果腰部肌肉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将会长期处于劳损状态,进而感到疼痛。
2腰肌劳损的发病机理当人处于负重或弯曲状态时,产生的所有压力都会作用于腰部,脊柱是人体最为重要的构造之一,也是保持身体稳定性的关键,腰背肌的作用在于辅助脊柱,使肌肉维持在稳定状态,如果脊柱稳定性被破坏,短时间内腰部肌将会收缩,维持肌体稳定。
若睡眠质量不佳或者肌肉劳损过于严重,血液流动速度会随之减缓,缺少氧气供应体内废弃物质将无法排除,腰部组织就会引发炎症,进而出现水肿、增生等情况。
针灸疗法与康复医学的运动疗法你都了解吗对于出现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康复治疗必不可少。
而在康复过程中治疗手段具有较多的方式,而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经常会出现在康复治疗中,它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其在康复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能够为脑血管后遗症、痛经和关节病等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而康复医学中的运动疗法主要是使用器械或者是患者自身的力量,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让全身和局部运动能力和感觉能力有所恢复,已经广泛使用在成年人脑卒中和小儿脑瘫等患者康复治疗中。
而针灸疗法和康复医学的运动疗法均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那你们又对这两种方式了解多少呢?是否对于它们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呢?接下来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针灸疗法和康复医学中的运动疗法。
1.针灸疗法针灸的方法很多,具有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等作用,而这些作用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多种联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所以适用的范围较广,能够在疾病康复和治疗中使用,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系统疾病:主要为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针灸祛风散寒、舒筋活络,能有效的缓解关节肌肉组织的疼痛,改善脊椎运动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2.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疼、面部神经麻痹、脑血管后遗症等疾病。
通过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改善神经损伤引起的感觉障碍改善患者功能。
3.妇科和儿科疾病:妇科主要是包括月经不调、闭经和痛经等;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疗效较好,可以从整体上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平衡;儿童为营养不良、脑瘫等。
在为小儿治疗脑瘫的时候使用针灸疗法可以将其大脑中的内因潜能激发出来,加快神经机能的形成和发展,如果此时再加上康复医学中的运动疗法,能够得到更为理想的疗效。
而在针灸疗法当中,虽然要让患者选取舒适的体位,并方便医生的操作,但体位和疗效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而运动疗法则非常的重视患者的体位,想要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就需要让患者保持适宜的体位。
除此之外,针灸对于疾病不同阶段的取穴也是不同的,拿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举例,如果患者患肢肌张力增高,并不建议在患肢张力增高的位置应用电针治疗,如果使用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