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维诗歌风格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7
王维和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创作特点各有特色。
王维的诗歌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他擅长以自然景物表现禅意和深远的人生哲理。
王维的诗歌主题常常涵盖自然、人生、佛理等多个层面,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在艺术手法上,王维采用了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呈现出一种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的特点。
孟浩然则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多采用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方式,语言自然纯净,呈现出一种淳朴的美。
孟浩然的诗歌主题多围绕隐逸生活展开,表达他对自由、恬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
孟浩然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而不失高雅,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总体来说,王维和孟浩然的诗歌都表现出深刻的情感和人生哲理,但风格迥异。
王维的诗歌呈现出空明和宁静的特点,而孟浩然的诗歌则更显淳朴自然。
他们的创作特点充分展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王维诗的特点和风格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淡泊、含蓄、兼济的风格著称于世。
王维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自然描写
王维的诗歌中常常描绘山水自然景观,他以独特的笔墨技法,将自然的美妙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句往往简短而精练,以几笔勾勒出一幅自然图景,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秘。
二、情感真挚
王维的诗歌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他将自己的感情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诗歌更加真实自然。
他的诗歌情感自然而真挚,没有一丝矫揉造作之感,让人感到十分舒适。
三、艺术手法独特
王维的艺术手法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意象的表现手法,常常把自然景观与情感意象结合起来,使诗歌更加具有意境和情感渲染力。
他的诗歌充满了艺术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王维是一位以清新、淡泊、含蓄、兼济的风格著称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至今仍旧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 1 -。
王维的诗歌风格分析摘要:一个有高超艺术成就的诗人,作品总是具有多种面目。
王维师法陶渊明、谢灵运等人,形成了清淡自然的诗歌主体风格。
同时,他前期所写的边塞诗,以及不同体裁的诗作中,则表现出多样化的诗歌风格。
关键词:王维禅宗美学思想诗风盛唐时期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并称“王孟”。
早期写的一些边塞的诗歌。
然而,王维的诗歌主要是的山水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来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宗。
他的诗歌精致明秀,形象生动传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王维还精通音乐和工诗画。
有《王右承集》。
1清淡自然是王维诗歌的主体风格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前人多有评述。
当时人的看法,如殷璠《河岳英灵集》云:“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
”代宗在对《进土右承集表》的《批答手救》中称王维为“天下文宗”,说他“抗行周雅,长揖楚辞”,“泉飞藻思,云散襟情”,一方面指出其诗承续骚雅,另一方面说其风神散朗。
杜甫《解闷》诗云“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着眼其风流秀美的特征。
再以后,唐司空图说:“王右承、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酋举哉!”(《与李生论诗书》)“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已拈出“澄澹精致”和“韵外之致”作为其主要特征。
又说:“右承、苏州,趣味澄夏,若清风之出帕。
”(《与土驾评诗书》)宋何溪汉《竹庄诗话》卷一说:“《雪浪斋日记》云:为诗欲清深闲淡,当看韦苏州、柳子厚、孟浩然、王摩话、贾长江。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胖翁诗评:土右承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
”这些诗评各自从不同的侧面来论述,综合各家的意见,可以说,清淡自然是王维诗歌的主体风格特征。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诗人最负盛名的山水田园诗中,这些诗反映隐逸生活的情趣,皆情真景真,不矫揉造作,冲淡自然,清新有致,很多都是难得的佳作。
如《赠裴十迪》、《新晴野望》、《渭川田家》《山居秋螟》、《田园乐》组诗等作品。
这类诗大都是在诗人亦官亦隐时写的。
那时候,诗人对现实理想幻火,于是转向隐逸,沉溺山水,从中去找回生活的乐趣,再加上此时他受佛、道思想影响日深,便形成了他的清净自处、超然遗世、恬淡闲适、宁静和平的思想和心境。
论王维诗歌的美学特征
王维是唐朝重要的文学家,他在诗歌写作方面突出,写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优美绝唱。
在王维诗歌的美学特征方面,具有自然美、文化美、伦理美三大特征。
首先,王维诗歌最大的特点是自然美。
他以"山水"诗歌闻名于世,他把自己随着自然景色的变化而发表出来,形成了另一种新的山水诗的风格,深深吸引着读者。
其次,王维的诗歌也有文化美的特征。
他创造出一种术语"涧中涧,阴回阳,阳又回阴",诉说着悠久历史变化,犹如一部美轮美奂的文学史,将古今中外的文化融汇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思想审美能力。
最后,王维的诗歌具有浓厚的伦理美的特色。
他的诗歌抒发出着丰满的人生感悟,清新的言语传递浓浓的情感,令人深深迷恋,让读者深思远虑,感觉到生活的价值与责任的承担,以一种更加深刻的方式来感知生活的美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王维诗歌表现出了天然之美、文化之美以及伦理之美,在丰富多彩的文学表达中,把无尽的情感传达出来,至今依然让人深刻铭记。
论王维山水诗歌的美学特征
王维山水诗歌的美学特征有:
一、融合性:诗歌融合山水情感与思想意象,体现出自然、思想、情
感的完美统一,使诗歌变得生动活泼。
二、唯美主义:诗歌具有无与伦比的唯美意境,赋予其强烈的艺术美,可以激发读者的思维情感,使其充满向往和憧憬。
三、写实主义:诗歌描写的场景细致入微,将大自然的真实景观写得
栩栩如生;诗歌中充满着深厚的生活细节,把握住大自然的细微变化,使
读者能够有如置身其中的体验。
四、动态化:诗歌笔触活泼,百结融合,意象跳跃,表达了动态的生
活和自然景致,使读者充分感受大自然天成之美。
五、纯粹性:诗歌以简单而纯粹的语言呈现细致而绝美的山水景致,
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精髓。
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王维文学艺术造诣甚高,诗文书画音乐皆能名家。
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王维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同时以诗歌阐禅悟道。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诗诗如画卷、美不胜收,其诗画合一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山水诗中。
苏轼(《东坡志林》)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蓝色绿堪染,水上有飞花红欲燃。
”(《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颔联,“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纯美诗境。
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颈联,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尾联,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通观此诗,可谓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
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
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冲淡——王维的诗歌风格美【摘要】王维的山水诗具有冲淡的特点,并以此独树一帜,无人匹敌。
而这种诗风的形成也与他的人生经历,对佛教的信奉以及魏晋文人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冲淡盛唐诗坛,百花争艳,姹紫嫣红。
独创风格,摇曳多姿,纷披炫目。
盛唐诗人中有很多都是伟大的艺术探求者,他们独辟蹊径,去创造最新最美的风格。
王、孟诗派就是如此。
王维、孟浩然、储光羲以及裴迪、丘为等人,都是王、孟诗派的重要成员。
其中成就最大的是王维。
王维的诗风虽然是发展的,变化的,多样的,但是能够使他卓然成为这一派首领的,就是由于他的诗风以冲淡著名,他之所以成为唐代诗坛的大家,就是由于他的冲淡是无与伦比的。
他虽然也偶有豪放,但在总体上远不及李白,他虽然也偶有沉郁,但远远赶不上杜甫。
然而,他却以冲淡独树一帜,无人匹敌。
所谓冲淡,就是冲和,淡泊。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舞与飞。
”(司空图《诗品》),大意就是说,静默淡漠地生活,是极其微妙的,畅饮天地间的冲和之气,就像独鹤在飞翔,这是多么闲逸啊!“冲而弥和,淡而弥旨”(杨廷芝《诗品浅解》),“冲,和也;淡,淡宕也”(杨振纲《诗品解》),从他们的分析中,可知冲淡含有闲逸、静默、淡泊、深远等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就是如此。
冲淡之风满盈王维后期山水诗的创作之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临湖亭》)。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野望》)。
在这些诗中诗人以恬淡之心,写山水清晖,意境悠远,词笔闲淡。
白描的手法,素淡的词汇,点染出薄雾轻笼似的画面。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的诗风王维的诗风被人称为“摩诘”诗派,可谓是独具一格。
他的诗风是有内涵的,如果你细细品味的话,总会感受到那份美。
王维的山水诗描绘的景色清新秀丽,诗中富有禅意,表现出了幽静的山林生活之乐。
如《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中带给我们无限的宁静。
又如《竹里馆》中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林里带给我们幽静之感。
这首诗非常富有禅意。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去过竹林里?我也很想去试试。
还有在王维的诗中总是洋溢着悠闲、恬淡、舒适的情趣。
王维从二十岁左右开始就广泛地阅读儒家经典,研习儒家的诗书。
佛教信仰对他影响极大,这也造就了他以后的诗歌风格。
唐代文化氛围的熏陶,加上本身性格的使然,使得王维早年即以通脱的胸襟和率真的人格魅力博得众人的仰慕。
《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爆发时,王维虽避居山林,仍关心国家安危,打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其弟在睢阳(今河南商丘),求王维给他写封信,希望他起兵讨贼。
王维写了一首《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当时,叛军攻陷洛阳,玄宗西幸四川,维亦打算渡过汉江,到四川避难,于是作此诗。
他将渡江比喻成“客路”,思乡怀亲,怕的是“更”,这是绝妙的写照。
其次,这首诗平仄和谐,声调优美,情景交融,体现出了王维对汉江这条“天堑”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他内心无法排遣的忧愁。
《积雨辋川庄作》中,看似写景,实则抒情。
晚雨初晴,一片萧然,诗人只好卧床而眠。
心境之寂寞,不言而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全篇写景,却又处处渗透着浓郁的哲理。
明亮的月光透过松树照在泉水上,仿佛能看到月光下的树影和倒映在泉水中的影子。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写暮春三月的山中景色,春意正浓,落花纷纷,灿烂的春光稍纵即逝,但诗人毫不在乎,说:“我愿留在这里。
”表达出对归隐田园的渴望。
最后一句“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作者用美酒和清风来劝人饮酒,再多的美酒和清风都不会拒绝,因为,“最爱风花”。
师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云娟日期:二0一一年十月目录(1)容提要 (3)(2)关键词 (3)(3)总论 (4)(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 (5)(5)王维的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 (7)(6)王维的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9)(7)结论 (11)(8)参考文献 (11)容提要: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笔者以为,王维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虽然艺术风格不尽一致,但究其根底还是有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色,即诗歌的“和谐美”。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达到儒释道三家结合所倡导的“和”的境界的诗人,王维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诗歌艺术风格王维和谐美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云娟王维(699-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县,后迁至蒲州(今省永济),晚年他居住在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但是他在唐诗的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在青少年时期就富有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提升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
王维对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浅析王维诗歌风格课程:古代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组员:***41324013赵欣瑞41324014徐晶41324015张文娟41324016指导老师:***2015.5.5.摘要: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诗歌内容题材上,无论边塞诗、山水诗还是闺怨幽愤诗都有流传人口的绝世佳篇。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王维山水诗中虚无变幻、流转不息的云,清幽恬静、空明澄澈的月,宁静远尘、超凡脱俗的鸟,以及边塞诗中大漠、落日、烽烟等具代表性的意象,都是我们认识王维诗歌风格、解读王维诗风的切入点。
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王维在创作诗歌上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
对仗工整,语言精练。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边塞诗诗歌意象语言风格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诗存诗400余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其山水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来宣扬隐士生活抒发情感。
他的边塞诗气势豪迈,在边塞诗中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另外他的闺怨幽愤诗也留下些许佳篇。
一:山水边塞,清淡豪迈。
题材广泛,各显其灿。
清淡自然是王维诗歌的主体风格特征。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诗人最负盛名的山水田园诗中,这些诗反映隐逸生活的情趣,皆情真景真,不矫揉造作,冲淡自然,清新有致,很多都是难得的佳作。
如《赠裴十迪》、《新晴野望》、《渭川田家》、《山居秋螟》《田园乐》组诗等作品。
这类诗大都是在诗人亦官亦隐时写的。
那时候,诗人对现实理想幻灭,于是转向隐逸,沉溺山水,从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形成了他的恬淡闲适、宁静和平的思想和心境。
这在上述诗中都有所表现。
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援。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口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诗歌不仅描述了诗人恬静悠闲的情致还描绘了一幅秋雨之后山居生活的美丽画面。
浅析王维古诗词的特色最能表现王维的创作个性和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他后期山水诗的创作。
他的山水诗情景交融,形成一种独特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具有“诗中有画,静中有声”的艺术风格,令后人赞叹不已。
一、独特的绘声绘色、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这是王维山水诗一个显著的艺术风格。
《桃源行》是王维十九岁时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作的一首乐府诗。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艺术风格在早期作品中的集中体现。
在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两句,使人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立现桃源的场景。
“居人共住武陵源”之后的十二句,是全诗的重要部分,展现了“物外起田园”的画面:月光,松影,长栊沉寂,静谧之夜;太阳,云彩,鸡鸣犬吠,喧闹之晨。
两幅画面,各具情趣。
夜景全取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诗情画意。
其中的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态和心理所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
其实所谓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就是指他在诗歌创作时,日然的融合了绘画的某些手法,善于将色彩、线条、构图等本来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面的融汇入诗中,在读者的脑海中,唤起生动逼真的意境。
二、对仗工致,音韵铿锵通过工巧的对仗与和美的音律,使作品铿锵上口,余音绕梁,是王维山水诗的又一个显著风格。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是王维《田园乐》中的诗句。
如果说孟浩然的《春晓》,格律和音律自由自在,意脉一贯,似行云流水,那么,王维的这首《田园乐》则格律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
如“复”与“更”相对,在作品中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含”与“带”两个词在词意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印记,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
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精选五篇)第一篇:王维诗歌艺术特色浅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王维(701-761年),字摩洁,太原祁仲山西祁县人。
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盛唐著名诗人。
他被诗论家誉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在盛唐诗坛鼎足而立.王维,经历大唐盛世,身处长安贵族豪门之间,诗风雍容华贵,以清丽内敛的山水禅学,留下了“诗佛”的独特风景。
王维写景诗中数量多、富有特色的是山水诗,在山水诗的创作上,王维是开一代风气人物,而且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由于王维的诗歌艺术修养很高,在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这为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技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被苏轼称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我们每每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的境界时,情不自禁的就能想起王维的名字,觉得只有他才担当的起这种赞誉,由此可见苏轼的品评深入人心,这说明在种境界里的王维所达到深度和广度,比一般作家要更突出,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所谓王维诗山水诗中的“诗中有画”,就是指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难以达到的美感。
以至于他的诗既充分发挥了诗应有的长处,也能在描写人物、绘写景物时同时又能不自觉的引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些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之美的形象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
本文简单的就以“诗中有画”所能表现出王维山水中所透露出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许更能突出王维山水诗中的艺术特色。
(一)王维“诗中有画”特点的原因分析首先,在身份上,王维不仅是个优秀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画家。
他开创的水墨渲染画法,笔致简约而风格淡雅,深为后世推崇。
王维的这种双重身分,这种艺术家独具为优越条件,使他在写诗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把诗的意境与画的想法融合起来。
他能把诗、画完美交融,把“诗境”带人画境,使画意更为充实,隽永;又指把“画境”融人“诗境”,使诗意更为形象,精妙。
王维诗的风格: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恬静闲适、清新明快:王维的诗歌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对山水、花鸟、虫兽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界的深厚感受和对生活的喜悦。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独到,善于以简洁的词汇构建充满意境的诗句,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2.含蓄隽永、冲淡空灵:王维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通过诗歌的意象和韵律,表现出一种含蓄隽永、冲淡空灵的艺术境界。
他的诗歌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3.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王维的诗歌善于将情感与景物相融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诗歌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王维的诗歌风格独特,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恬静闲适、清新明快、含蓄隽永、冲淡空灵、情景交融等特点。
他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手法苏轼曾这样对王维的诗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作为一位诗人兼画家, 又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形状、色彩, 动态美并加以巧妙配合, 构成美的境界。
的确王维写的诗有声有色,意境深远,仿佛一幅绚丽之景临于纸上。
以其《终南山》为例,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全诗描绘了终南山的巍峨壮丽、白云青霭的万千气象,“隔水问樵夫”特别具有动感,乃点睛之笔。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
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
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
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隔水” 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 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王维诗中动静相衬,特别是以动衬静构成的意境美,是他在诗歌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王维和盛唐其他诗人一样,前期也写了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体现了那种“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劲健之美,此时,诗人已开始注意到以静衬动的艺术运用。
而后期的诗,则主要是写隐居终南、辋川闲情逸致的生活,即山水田园诗。
这时,诗人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运用已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王维的早期诗中,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表现人物的主体的行为动作。
但它决不是人物行为的一般交待和动作过程的简单陈叙,而是采取一种写意的笔法,对外在化,具体化动作作逼真传神的描写。
这是王维诗“动”的特点,也是他早期诗歌的一个艺术特色。
例如《少年行其三》: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杀射五单于。
千重虏骑气势汹汹,卷土而来。
雄姿英发的游侠少年“长缨在手”,镇定自若。
前二句只是概写,尚未落于实处。
英雄少年高强的武艺和非凡的胆量,在“偏坐”与“调白羽”这两个动作的具体描写中,得到了体现。
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和禅趣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
他睿智早慧,十五岁离家游学长安、洛阳,十七岁即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样名烁千古的篇章。
王维曾一度刻意功名,追求进取,其边塞类诗作大多洋溢着青春活力和壮志雄心。
然而,宦途的坎坷波折又使他深感现实残酷,世态炎凉,一生几度隐居,诗作笔锋更多地转向现实。
加之王维崇尚佛学,广交僧侣,"隐逸"便经常成为其诗作的主旋律。
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评述王维:"在他身上,禅、诗、画三者可以算是一脉相贯,'诗画是孪生姊妹'那句话用得恰当了。
"(1)凭借着对自然、情感的敏锐捕捉以及超强的表现力,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情"、"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诗中有情王维是个重情谊且善写情的人。
在其诗作中,生活小品和赠别之作甚多,内容多述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关怀、慰勉之情,在数量上几乎与其山水田园诗平分秋色。
而他写景之时,也往往是为了寓情。
在《淇上送赵仙舟》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才逢又别,倍感黯然神伤。
"相逢"二句,虽轻描淡写,却觉浓郁深情,扑面而至。
接着诗人借"天寒"二句写景,铺开抒情之路,与结句遥相呼应,令送别后的怅惘往来于心而不释。
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
如《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摹景物。
《送杨长史赴果州》:"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
"既是景语,也是情句,将道路的荒凉之景与行者的凄楚之情融为一体,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长。
论王维诗歌的特色王维诗歌之所以有很大的成就,是他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和自己独有的思想分不开的,并且王维本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佛家思想的理解也是分不开的。
一、独特的绘声绘色、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这是王维山水诗一个显著的艺术风格。
《桃源行》是王维十九岁时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作的一首乐府诗。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艺术风格在早期作品中的集中体现。
在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两句,使人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立现桃源的场景。
“居人共住武陵源”之后的十二句,是全诗的重要部分,展现了“物外起田园”的画面:月光,松影,长栊沉寂,静谧之夜;太阳,云彩,鸡鸣犬吠,喧闹之晨。
两幅画面,各具情趣。
夜景全取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诗情画意。
其中的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态和心理所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
其实所谓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就是指他在诗歌创作时,日然的`融合了绘画的某些手法,善于将色彩、线条、构图等本来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面的融汇入诗中,在读者的脑海中,唤起生动逼真的意境。
二、对仗工致,音韵铿锵通过工巧的对仗与和美的音律,使作品铿锵上口,余音绕梁,是王维山水诗的又一个显著风格。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是王维《田园乐》中的诗句。
如果说孟浩然的《春晓》,格律和音律自由自在,意脉一贯,似行云流水,那么,王维的这首《田园乐》则格律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
如“复”与“更”相对,在作品中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含”与“带”两个词在词意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印记,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文章阐释了盛唐时独具特色的伟大诗人王维的诗歌、书画。
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他诗歌的代表。
作者从绘画美、音乐美、禅趣美和意境美四个方面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标签: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美;音乐美;禅趣美;意境美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最高峰。
王维生于盛唐前期,他高唱盛唐清音,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
王维的诗艺术风格独特,他的山水田园诗尤为人称道,代表了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最高艺术成就。
王维诗、书、乐、画兼擅,艺术造诣精湛。
他能以诗人的敏感,抓住契合主观感情和意趣的景物;以画家的眼光,运用虚实相间的笔法,明暗互衬的色彩,精心构图;以音乐家的感悟,捕捉大自然的声音,将这些组合成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有声画。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苏轼的话确切地概括出了王维诗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不仅“诗中有画”,而且“百啭流莺,宫商迭奏”(《史鉴类编》),将诗歌的绘画美与音乐美非常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也被人称为“诗佛”。
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诗序,《全唐文》卷一二九)。
禅学,是影响王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王维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空灵,充满禅趣,创造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耐人寻味。
动而俞静,静而极动,即静美之境。
这种动静相衬、互相对比形成的意境美,也是王维诗歌艺术上不同于别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本文试图从绘画美,音乐美,禅趣美和意境美四个角度来探讨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诗画相通的说法在中外文论中均有表述。
“在欧洲,很早就有‘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的说法”(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237页)。
中国宋代文人张舜民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浅析王维诗歌风格课程:古代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组员:***41324013赵欣瑞41324014徐晶41324015张文娟41324016指导老师:***2015.5.5.摘要: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诗歌内容题材上,无论边塞诗、山水诗还是闺怨幽愤诗都有流传人口的绝世佳篇。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王维山水诗中虚无变幻、流转不息的云,清幽恬静、空明澄澈的月,宁静远尘、超凡脱俗的鸟,以及边塞诗中大漠、落日、烽烟等具代表性的意象,都是我们认识王维诗歌风格、解读王维诗风的切入点。
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王维在创作诗歌上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
对仗工整,语言精练。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边塞诗诗歌意象语言风格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诗存诗400余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其山水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来宣扬隐士生活抒发情感。
他的边塞诗气势豪迈,在边塞诗中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另外他的闺怨幽愤诗也留下些许佳篇。
一:山水边塞,清淡豪迈。
题材广泛,各显其灿。
清淡自然是王维诗歌的主体风格特征。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诗人最负盛名的山水田园诗中,这些诗反映隐逸生活的情趣,皆情真景真,不矫揉造作,冲淡自然,清新有致,很多都是难得的佳作。
如《赠裴十迪》、《新晴野望》、《渭川田家》、《山居秋螟》《田园乐》组诗等作品。
这类诗大都是在诗人亦官亦隐时写的。
那时候,诗人对现实理想幻灭,于是转向隐逸,沉溺山水,从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形成了他的恬淡闲适、宁静和平的思想和心境。
这在上述诗中都有所表现。
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援。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口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诗歌不仅描述了诗人恬静悠闲的情致还描绘了一幅秋雨之后山居生活的美丽画面。
在美丽的风景中,诗人兴趣盎然,享受自然的乐趣。
又如《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主要是描写了村居生活场景的自然和闲适,晴朗的天气,宜人的风光,诗人的恬淡安宁与美丽的自然风景互相兼容。
王维的另一个代表作《山居秋暝》,首联领起全诗,在秋天的傍晚,山雨过后,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来。
“空山”是因山中的林木茂盛,把人的活动都给隐藏起来了,与后面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句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空远清丽,也包含诗人主观意识的宁静和悠闲。
第二句是写景的名句,此联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错落有致的景观融入对仗工整的句子之间,行笔如水,自然流畅。
安静与宁静的环境,与诗人恬淡的心情相一致,随意挥洒而展现出诗人的境界。
颈联动静相生,从视觉,听觉来描写一群洗纱妇女打破了宁静的山间,竹林响动,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充满活力。
在清新和宁静的乡村夜晚,感受到一切事物的生命和活力,这也是诗人所向往的境界。
结句表明诗人随遇而安的意志。
开元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间,王维出使凉州任监察御史,任河西节度使幕府判官。
在此期间,王维写了相当数量的边塞诗歌,如《陇西行》、《从军行》、《陇头吟》、《凉州郊外游望》、《使至塞上》、《凉州赛神》、《出塞》等,这些诗是典型的边塞诗。
其风格豪迈大气,壮阔明丽。
这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使至塞上》,这首诗风格有力,通过壮观开阔的塞上景色,表达自己出使塞外的自豪感。
笔力雄劲,形象生动。
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口圆”以写景生动,直至今日也为世人所称道,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与王维所做的山水诗不同,其山水诗体现了明秀清幽之境,而边塞诗歌描写了最具塞外地理环境的特征,如,大漠、秋天为背景,以长河、孤烟、归雁、征蓬等作为主体,通过“出”“入”“直”“圆”四字传神之笔,使人置身其中,这样做到了整体环境和具体景物的融合,使人身临其境,显现出一幅既简洁朗旷又雄浑粗犷的塞外风光图景。
王维的闺怨诗宛转含蓄,十分细腻。
如《秋夜曲》中:“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写初秋月夜少妇的怨情。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
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
表达出诗人对女子的惋惜之情。
幽愤诗是揭示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寄寓贬谪不得志的幽愤。
王维早年遭贬,所以也写过一些揭露贵族骄奢淫逸,抗议贤才备受摧残压抑的诗,如《寓言》二首、《西施咏》、《偶然作》六首之五等。
《西施咏》里写道:“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
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二:流云空月,落日大漠。
所得意象,皆暗其情。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人把入诗的“象”寄予一定的“意”,借以蕴含、寄托、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王维山水诗中虚无变幻、流转不息的云,清幽恬静、空明澄澈的月,宁静远尘、超凡脱俗的鸟,以及边塞诗中大漠、落日、烽烟等具代表性的意象,都是我们认识王维诗歌风格、解读王维诗风的切入点。
(一)意象空灵剔透,虚幻静谧,如:云、月、鸟。
王维在诗中取意象较多的是云: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余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赋得秋日悬清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城郭遥相望,惟应见白云。
《山中寄诸弟妹》“云”在王维诗歌意象群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在《王右丞集笺注》中,据不完全统计,写到云的有三十多处。
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
如“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答裴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诗人从白云中的悠闲自得找到了与自己心灵相同之处,诗人经历了宦海沉浮,羡慕白云的悠闲。
并将自己的情感心智融入到诗歌中。
王维在《问寇校书双溪》一诗中曾说:余生欲寄自云中。
虚无变幻、流转不息的云也给王维旳诗增添了一份虚幻飘逸。
“月”是古代诗歌中最常用的意象之一,不同于李白的飘逸想象,不同于杜甫的深沉苍凉,亦不同于李商隐的晦涩朦胧,王维笔下的月是明净剔透的,和诗人清幽明净的心境是相符的。
如: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
《东溪玩月》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
《泛前陂》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余。
《清如玉壶冰》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酬张少府》王维着重写月的明净、宁静、清谧等。
王维将月作为自己半官半隐后心境的寄托物。
如《酬张少府》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中“松风”、“山月”皆含高洁之意,以山月的幽静空明显示诗人高洁脱俗的心境。
王维笔下的月再仅仅是征夫思妇表达思念的寄托,而是多了一份净化心灵的禅意,创造了空灵美的艺术氛围。
王维诗歌中的“鸟”也颇具代表性,王维笔下的鸟是充满闲情逸致的,是自由空灵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身在朝廷,心在佛门的矛盾心理以及对归隐的向往。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入春解作千般主,拂曙能先百鸟啼。
《听百舌鸟》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木兰柴》自由自在的鸟给王维的诗歌带来一份不羁与洒脱,但是这种洒脱不同于李白,而是一种怡然自得。
鸟是一种动态的物象,鸟的鸣叫带给诗歌一种生命的活力,“飞鸟逐前侣”“谷鸟一声幽”等不仅表现了鸟的欢快自由,更体现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也给整首诗带来了生机,是一种空灵剔透的美的体验。
(二)感觉意象丰富,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相结合营造审美意境视觉上,王维所用意象讲究色彩,并以青白色为主。
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中的“白云”“青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中的“白石”、“红叶”;“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中的“青苔”;“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中的“白石摊”“绿蒲”;“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中的“黄花”“青溪”等等。
王维《题友人云母障子》一诗中写道: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可见王维作为画家诗人,他追求的不是绮丽浓艳的美,而是清新自然的美,诗人偏爱山水画,这种偏爱也在其诗中的色彩方面体现出来。
色彩的清新也成就了诗歌的清新。
听觉上,王维在听觉意象的选择上也能体现其诗歌清新自然,明净静谧的特点。
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秋夜独坐》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送梓州李使君》不难发现王维诗中的声音,多用的是自然幽微之音,“鸟鸣”“杜鹃”“虫鸣”“泉声”等,很少有大自然气势磅礴的宏音巨响。
这也体现他清净的心性。
同时,王维的山水诗善于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相映,写出自己极为细致的感受,捕提一瞬间的动人景象.如上文所提的《山居秋暝》的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人先是听到“竹喧”,才知道是“归浣女”,先看到了“莲动”才发现了“下渔舟”,诗人写出了先有所闻、后有所见的细致感受。
“竹喧”、“莲动”这些美的动态和美的音响,动静相衬,自然天成。
这比单写静更富有诗意,更耐人寻味.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创造出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
(三)边塞诗雄浑大气,大漠、落日、烽烟、暮云、雕等意象彰显博大壮观,意境恢宏之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陇西行》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从军行》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送张判官赴河西》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出塞作》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浩瀚无边的大漠给人以广袤辽阔之感;飘动上升的烽烟,给人以挺坚毅之美;落日本该给人以垂暮的伤感,可是王维笔下的落日是雄浑壮阔的,给日以苍茫壮阔的体验。
层层暮云,黄云,更加渲染了边塞的壮观环境,沙土飞扬,暮云低垂,英雕展翅的大漠景象是意气风发的,是昂扬向上的。
王维边塞诗中所展示的美是一种积极阳刚之美。
三:五律音调,缓急有度。
炼字讲究,语言精练。
王维的诗语言功力深厚,读他的诗我们可以看到他很少用奇字,也不用僻字,不求古怪,只要准确。
他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名句,用字浅显平达,虽浅显平达,却不容有一字更改,像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