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凹陷北部地区沙三段沉积物源体系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253孤北洼陷主要勘探层系为古近系沙三段,已在古近系沙一、二段已钻探井150余口,上报控制地质储量240万吨,且研究区多口探井在沙一、二段见到丰富油气显示或试油获得油流,展现了研究区沙一、二段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
不同类型的沉积体,其沉积、成储和成藏特征不同,对于沙一、二段这一重要含油层系,准确识别沉积相及精细刻画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纵向演化规律对该地区石油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孤北洼陷150余口探井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在研究区识别出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 砂质滩坝及生物灰岩滩坝等主要沉积类型。
在细分砂层组的基础上,编制了沙一、二段各砂层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图,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其演化规律进行研究,进而为研究区的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1 地层划分及分布孤北洼陷沙河街组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与下伏孔店组为连续沉积。
岩性上可分为4段,各段在在岩性和厚度上从洼陷中部向边缘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①沙一段(Es1):主要为灰-深灰-灰褐色泥岩、油泥岩、碳酸盐岩和油页岩;下部为泥岩、油泥岩或油页岩夹砂质灰岩、白云岩,上部为灰-灰绿色泥岩、油泥岩,夹钙质砂岩和粉砂岩;② 沙二段(Es2):为灰色砂岩、灰色泥岩和砂岩、含砾砂岩互层;③沙三段(Es3):为灰-深灰色泥岩夹砂岩、油页岩及碳质泥岩;④沙四段(Es4):紫红-蓝色泥岩夹棕-棕褐色粉砂岩、灰白色盐岩石膏层、油页岩和砂质泥岩和薄层碳酸盐岩。
本次研究结合区内构造运动及演化,根据各级地震层序界面以及钻/测井剖面上转换面的识别,并对地震剖面的地层进行识别和划分。
按沙一段“爬坡电阻” 的阶段性,将沙一段划分为上、中、下(Es11、 Es12 、Es13 )三个亚段,其中Es132 、Es131小层和Es12、 Es11 亚段为水进体系域的灰色油泥岩,储层基本不发育。
沙一下亚段的 Es132 、Es131小层只是零星发育薄层白云岩,储集意义不大。
主力含油小层为沙二段的Es21、 Es22小层和沙一段的Es133。
东营凹陷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庄丽【摘要】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测井-地震数据联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了东营凹陷永安镇下第三系沙三段-沙二下亚段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了4个三级层序,9个四级层序.沉积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永安镇三角洲存在多个物源方向,不同时期主要物源方向不相同,但最主要的物源来自东部的青坨子凸起.通过重点分析永安镇三角洲的2个主要发育旋回LSC4和LSC3,有效地解剖永安镇三角洲的空间展布特征和物源方向,建立起沉积体系格架,并分析指出这2期砂体是主要的油气勘探目标.【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6(028)006【总页数】5页(P544-548)【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沉积体系;永安镇三角洲;东营凹陷;渤海湾盆地【作者】庄丽【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东营凹陷是中国东部典型陆相断陷盆地的代表,纪友亮等人曾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在全凹陷建立了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并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主要的沉积事件——东营三角洲四级层序进行划分,有效地指导了东营凹陷岩性油藏的勘探[1,2]。
但是相同时期发育的永安镇三角洲由于断裂系统复杂,沉积体大角度推进,井间对比难度大,仅靠地震方法无法准确识别层序界面。
永安镇三角洲位于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的东段(图1),目前已有33口井钻遇沙三段,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 105×104 t。
研究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模式,在单井旋回划分和地震剖面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点解剖,建立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永安镇三角洲不同期次的空间展布和物源方向给予明确的解释,对于本地区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3~5]。
图1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安镇三角洲区域位置a,b为地震剖面Fig.1 Regional location of Yonganzhen Delta in the Dongying Sag of the Bohaiwan Basin1 基准面单元划分及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1.1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旋回划分与对比原则,分别选择基准面下降到上升和基准面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作为对比点,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基本单元,建立了永安镇地区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综合地质研究兴隆台油田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重要的大型油气田之一,其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为1287平方千米。
油田沙三段是兴隆台油田主要的油藏层位之一,其储集时期相对于其他地层较为晚,具有较高的含油气性。
本文主要对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的综合地质研究进行分析。
一、沙三段地层特征沙三段是兴隆台油田主要的油藏层位之一,其时代为古近系晚期,主要分布在兴隆台凹陷北部,地表呈现为黄褐色的风沙积土和冲洪积沉积物。
该地层由砂岩、泥质岩和灰岩构成,主要砂岩类型为低阶成岩砂岩和中等阶成岩砂岩,地质储层具有垂向和水平方向的成岩裂缝和孔隙。
沙三段的厚度在不同地点之间变化较大,最大的地方可达到300米左右。
二、油藏特征沙三段是兴隆台油田主要的油藏层位之一,具有良好的含油气性。
在该地层中储存的油气主要是干酪根型油气,且油气由于长时间受热作用而发生了质量变化。
沙三段储层具有良好的物性特征,主要为低孔、低渗、高压的储集条件。
根据钻井和测试资料,沙三段的有效储层厚度在10米以上,含油饱和度较高,油藏温度普遍较高,可达90℃以上。
三、油气成藏条件兴隆台油田的沙三段油气成藏条件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油气源、成藏构造和成藏时期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沙三段主要分布于冲洪积和近岸滨海带,沉积环境为沙质河道和泥质河道。
沙三段的油气源主要来自于古近系下部系及其上覆系的岩性含油气源岩,油气源岩具有良好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条件。
成藏构造主要是凹陷和隆起构造,其中以凹陷构造为主,沙三段形成了多个不同规模的构造油气藏。
成藏时期主要是中-晚期两个阶段,其中中期以断裂运动和热运动为主,晚期以构造作用为主。
四、储层特征沙三段储层是一种典型的低孔隙度、低渗透性、高压力的储层类型,总体孔隙度在1.0%~8.0%,渗透率在0.01~10.0mD之间。
储层中主要含有微小孔隙和微裂缝等次生孔隙类型,且储层砂粒的比表面积较大,沿着沉积方向呈现出条带状的分布规律。
辽河滩海东部凹陷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层序的制约高志前;侯伟;樊太亮;王恩辉;贺永奎【摘要】采用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定性、层序地层格架定时、构造演化定发展、古厚度定量和三维地貌建模技术可视化成图的综合研究方法对辽河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关键构造期古地貌进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辽河滩海古近纪经历了伸展裂陷幕、第一裂后热沉降幕、走滑伸展再次裂陷幕和裂陷收敛幕4个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古地貌特征不同,由其制约的层序构成和沉积体系展布也显著不同.伸展裂陷期古地貌具有坡陡盆深的特点,层序体系域构成齐全,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第一裂后热沉降期古地貌具有坡缓沟多的特点,层序体系域构成齐全,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走滑伸展再次裂陷期古地貌具有坡陡盆深,沟梁斜列的特点,层序体系域构成较齐全,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裂陷收敛期地形变化平缓,趋向于平原地貌,层序构成不全,整体缺失低位体系域,以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为主.【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6)002【总页数】10页(P561-570)【关键词】辽河滩海;古近系;古地貌;古构造;坡折带【作者】高志前;侯伟;樊太亮;王恩辉;贺永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石油煤层气责任有限公司,北京,10002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古地形地貌是盆地所受构造活动、沉积充填、差异压实、风化剥蚀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层序发育的背景,古地貌控制着后期层序的发育及沉积体系形成和展布。
古地貌单元在基准面变化过程中对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作用的影响, 直接决定了沉积地层在平面上的展布和纵向上的组合规律、结构特征[1−2]。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古压力恢复及油气运聚动力构成朱荣伟;蒋有录;刘景东;胡洪瑾;许娟娟【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5(021)004【摘要】综合应用流体包裹体法和盆地模拟法,恢复了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古压力,并分析了成藏期油气运聚动力构成.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超压分布受构造格局、沉降中心、生烃中心控制明显,超压幅度表现为洼陷区大、中央隆起带次之、西部斜坡带最小,受盐岩层发育影响,濮卫—文留地区盐岩下部层系表现为压力系数高值区.成藏期超压和浮力是研究区沙三段油气运聚的主要动力,压力过渡带和正常压力带是油气的主要聚集场所.研究区主要存在超压驱动、超压-浮力联合驱动和浮力驱动等3种类型的驱动机制,其中斜坡带和洼陷带等超压带主要为超压驱动,部分中央隆起带上的压力过渡带为超压-浮力联合驱动,西部斜坡带和部分中央隆起带等正常压力带主要为浮力驱动.【总页数】10页(P492-501)【作者】朱荣伟;蒋有录;刘景东;胡洪瑾;许娟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南部地区古水动力演化与油气运聚 [J], 焦大庆;李梅;慕小水;徐田武2.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J], 陈永昌;张金川;苏惠;慕小水;张素芹3.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泥页岩微观储集空间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J], 黄宇琪;张金川;张鹏;唐玄;苏惠4.辽东湾断陷金县1-1低凸起东斜波沙三段泥岩古地层压力恢复及应用 [J], 陈凯;刘震;朱文奇;周心怀;张荣辉5.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泥页岩岩相特征 [J], 张鹏;张金川;黄宇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中坳陷沙北地区构造—沉积分析王永利;陈树光【摘要】利用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基于构造—沉积分析方法,在盆地构造活动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渤中坳陷沙北地区古近纪的构造—沉积充填响应及其演化过程,结合钻井岩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探讨了研究区构造—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区发育U型沟谷、W型沟谷、V型沟谷、单断槽、双断槽5种古沟谷体系和断崖型、断坡型、同向断阶型和反向断阶型4种构造坡折带类型.不同古沟谷的输砂能力及对应扇体规模各异,不同坡折带类型对应的沉积物的堆积样式不同.研究区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发育富砂的扇三角洲沉积和富泥的滨浅湖沉积,物源来自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为近源体系;在东营组沉积时期除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外,开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包含了近源的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以及远源的北部古滦河流域两大物源体系.【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5(022)004【总页数】7页(P26-32)【关键词】构造—沉积分析;时空演化;古沟谷体系;沉积物充填样式;沙北地区;渤中坳陷【作者】王永利;陈树光【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31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广泛应用,在含油气盆地的研究中,地质工作者提出了各种理论思想和方法。
比如早期的层序地层学理论[1-6]在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地震沉积学方法在研究地层岩石的宏观特征、沉积结构、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7-9];构造—地层学方法在研究盆地构造与层序地层、沉积物分散体系以及沉积层序或旋回的成因分析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10]。
而随着地质研究的逐步深入,地质工作者又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即构造—沉积分析。
与前面方法不同的是,构造—沉积分析更强调同沉积构造活动的精细解剖以及对沉积过程的动态控制,体现的是构造活动性及其演化与同沉积建造之间的密切关系[11-12]。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模式研究
李先民
【期刊名称】《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年(卷),期】2024()5
【摘要】东营凹陷经过多年的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逐渐由构造油藏转到构造一岩性复合型油藏等难动用油藏,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段紧邻烃源岩,具有非常有利的成藏条件,沙三中、沙三下广泛发育多期次三角洲-浊积砂体。
其中浊积扇砂体以其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而成为油田最具潜力的勘探目标之一,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中、下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为本次主要研究目标,主要根据新的地震资料,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分析、古地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目标区沙河街组沙三段的湖底扇沉积模式。
【总页数】3页(P151-153)
【作者】李先民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深洼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特征
2.东营凹陷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砂岩体的物源及成因分析
3.断陷湖盆萎缩期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与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古近系沙三段上亚段和沙二段为例
4.泥页岩沉
积特征与生烃能力——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5.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河街组页岩孔隙特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稿日期]20220606[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中深层砂砾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差异性成岩成藏演化的响应机制研究 (2021M 700537);非常规油气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长江大学)开放基金项目 致密砂砾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量化表征及其与差异性成岩演化㊁烃类充注的响应机制研究 (U O G 2022-11)㊂ [第一作者]康玉柱(1936),男,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主要从事石油地质与勘探研究工作,k a n g y z .s y k y @s i n o pe c .c o m ㊂ [通信作者]李阳(1990),男,博士(后),讲师,现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勘探和油气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l y u g l y@163.c o m ㊂康玉柱,张金亮,徐耀辉,等.多物源体系下砂砾岩储层差异性孔隙演化模式 以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0(5):1-20.K A N G YZ ,Z H A N GJL ,X U Y H ,e t a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e v o l u t i o nm o d e l o f p o r o s i t y i n g l u t e n i t e r e s e r v o i r s u n d e rm u l t i -p r o v e n a n c e s ys t e m s :T a k i n g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E s 3a n dE s 4of C h e z h e nS ag [J ].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2023,20(5):1-20.多物源体系下砂砾岩储层差异性孔隙演化模式以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为例康玉柱1,张金亮2,徐耀辉3,李阳3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3.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武汉430100[摘要]随着勘探程度及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断陷盆地砂砾岩储层已成为隐蔽油气藏的重要勘探目标之一㊂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的车镇凹陷作为典型的陆相断陷凹陷,其砂砾岩储层的孔隙演化模式的研究对该区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㊂基于岩心观察㊁薄片鉴定㊁扫描电镜分析,将车镇凹陷沙河街组三段㊁四段(以下简称沙三段㊁沙四段)砂砾岩储层分布区划分为碳酸盐岩物源区㊁碳酸盐岩变质岩混合物源区㊁变质岩物源区和不稳定物源区4种类型㊂孔隙演化历史和演化模式研究表明,物源类型控制了储层岩石的抗压实程度,决定了储层的初始孔隙度㊂整个凹陷内储层孔隙度的减少主要受压实作用控制,碳酸盐物源区的陡坡带压实作用最强㊂碳酸盐岩变质岩混合物源区的陡坡带和洼陷带少部分储层的胶结作用是孔隙度减少的主控因素,其缓坡带储层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均弱于陡坡带和洼陷带㊂碳酸盐岩物源区的陡坡带和洼陷带储层处于封闭体系下,溶蚀作用主要控制了储集空间类型的调整和重新分配,其净增孔隙度有限㊂碳酸盐岩变质岩混合物源区及变质岩物源区储层抗压实作用较强,溶蚀作用减缓了储层孔隙度的降低㊂不稳定物源区储层处于相对开放的成岩环境中,溶蚀作用可有效改善储层孔隙度,局部较强的溶蚀作用和超压导致的储层裂缝是异常孔渗带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㊂[关键词]多物源体系;砂砾岩储层;孔隙演化;车镇凹陷[中图分类号]T E 122.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23)05000120D i f f e r e n t i a l e v o l u t i o nm o d e l o f p o r o s i t yi n g l u t e n i t e r e s e r v o i r s u n d e rm u l t i -p r o v e n a n c e s y s t e m s :T a k i n g a c a s e s t u d y o fE s 3a n dE s 4o fC h e z h e nS a gK A N G Y u z h u 1,Z HA N GJ i n l i a n g 2,X U Y a o h u i 3,L IY a n g31.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N O P E C ,B e i j i n g 1000832.F a c u l t y o fG e o g r a p h i c a l S c i e n c e ,B e i j i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008753.H u b e i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W u h a n430100,H u b e i A 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d e g r e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gl u t e n i t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f a u l t e d b a s i n h a v eb e c o m e o n e o f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e x p l o r a t i o nt a r g e t s f o r s u b t l e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T h eC h e z h e nS a g,l o c a t e d i n t h en o r t ho f J i y a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i nB o h a i B a y B a s i n ,i s a t y p i c a l c o n t i n e n t a l f a u l t e d s a g ,a n d t h e s t u d y o n t h e p o r o s i t ye v o l u t i o nm o d e l of i t sg l u t e n i t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o th e e x pl o r a t i o n o f s u b t l e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B a s e do n c o r eo b s e r v a t i o n ,t h i n s e c t i o n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m i c r o s c o p e a n a l ys i s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d i v i s i o n o f t h e t h i r da n d f o u r t hm e m b e r o f S h a h e j i e F o r m a t i o n (h e r e i n a f t e r r e f e r r e d t o a sE s 3a n dE s 4)i nC h e z h e nS a g c a n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t y p e s :c a r b o n a t e p r o v e n a n c e ,c a r b o n a t e -m e t a m o r p h i c m i x t u r e p r o v e n a n c e ,m e t a m o r ph i c p r o v e n a n c ea n d u n s t a b l e p r o v e n a n c e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 h i s t o r y a n dm o d e l o f p o r o s i t y e v o l u t i o n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p r o v e n a n c e t y p e s c o n t r o l t h e c o m p a c t i o n r e s i s t a n c e d e g r e e o f r e s e r v o i r r o c k s a n dd e t e r m i n e t h e i n i t i a l p o r o s i t y of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s .T h e r e d u c t i o n o f r e s e r v o i r p o r o s i t y i nt h ew h o l es ag i sm a i n l y c o n t r o l l e db y c o m p a c t i o n ,a n dth es t e e p s l o pez o n ew i t hc a r b o n a t e p r o v e n a n c eh a s t h e s t r o n g e s t c o m p a c t i o n .T h e c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a f e w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 s t e e p s l o p e z o n e a n d s u b -s a g z o n e w i t hc a r b o n a t e -m e t a m o r p h i cm i x t u r e p r o v e n a n c ed o m i n a t e s t h e r e d u c t i o no f p o r o s i t y .T h e c o m p a c t i o na n dc e m e n t a t i o no f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g e n t l e s l o p ez o n ea r ew e a k e r t h a nt h o s e i ns t e e p s l o p ez o n ea n ds u b -s a g z o n e .T h er e s e r v o i r s i ns t e e p s l o p e z o n e a n d s u b -s a g z o n ew i t h c a r b o n a t e p r o v e n a n c e a r e i n a c l o s e d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d i s s o l u t i o nm a i n l y co n t r o l s t h e a d j u s t m e n t a n d r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s p a c e t y p e s ,w h i l e t h en e t p o r o s i t y i n c r e a s e db y di s s o l u t i o n i s l i m i t e d .T h e c o m p a c t i o nr e s i s t a n c eo f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m i x t u r e p r o v e n a n c e a n d m e t a m o r p h i c p r o v e n a n c e i s s t r o n ge r ,a n d t h e d i s s o l u t i o ns l o w s d o w n t h e r e d u c t i o n of r e s e r v o i r p o r o s i t y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 u n s t a b l e p r o v e n a n c e a r e i n a r e l a t i v e l yo p e nd i a g e n e t i c e n v i r o n m e n t ,w h e r et h ed i s s o l u t i o n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t h er e s e r v o i r p o r o s i t y .T h e l o c a l s t r o n gd i s s o l u t i o na n dre s e r v o i rf r a c t u r e sc a u s e db y o v e r p r e s s u r ea r e i m p o r t a n tc o n t r o l l i ng f a c t o r sf o r t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 b n o r m a l p o r o si t y a n d p e r m e a b i l i t yz o n e s .K e yw o r d s :m u l t i -p r o v e n a n c e s y s t e m ;g l u t e n i t e r e s e r v o i r s ;p o r o s i t y e v o l u t i o n ;C h e z h e nS a g ㊃1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0卷第5期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2023,V o l .20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㊃2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9月近20年来,我国断陷盆地中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实现了较大突破,特别是断陷盆地陡坡带的砂砾岩储层㊂济阳坳陷胜利油田的砂砾岩储层探明储量超过4600ˑ104t,可达总探明储量的12.5%[1]㊂随着勘探程度加深及勘探技术的提高,断陷盆地砂砾岩储层逐渐成为隐蔽油气藏的主要勘探目标之一[2]㊂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因具有较陡的坡度㊁较近的物源㊁较大的地形起伏和强烈的构造活动而广泛分布不同类型的砂砾岩储层[3]㊂陡坡带发育的砂砾岩储层距离生烃中心较近,与烃源岩和盖层接触紧密,常发育不同种类的隐蔽油气藏[4-5]㊂车镇凹陷的北部陡坡带广泛发育砾岩㊁砂岩和砂砾岩储层㊂其中,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三段(以下简称沙三段)[6-8]㊂2008年的油气储量评价结果显示,车镇凹陷的砂砾岩储层中石油的剩余资源量达2ˑ109t,是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区[9-10]㊂在车镇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车66区块在砂砾岩储层中获得单井日产100t以上的开发成果[11],标志着车镇凹陷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进展[12-14]㊂但是,由于车镇凹陷复杂的构造特征,较大的沉积速率和沉积厚度,其勘探开发进程也进入了瓶颈期[15]㊂因此,车镇凹陷的物源体系㊁储层物性分布㊁储层演化及储层分类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㊂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兴起,近年来,针对致密砂砾岩储层成因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㊂然而,沉积作用㊁成岩作用㊁地温特征以及超压分布等因素常常作为独立的研究内容用于储层物性的表征和预测[16-17]㊂不同的储层发育和演化的控制因素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如沉积作用控制着储层的原始物质组成㊁储层的初始孔隙度及早期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18]㊂对于物源体系多样的砂砾岩储层来说,其储层演化历史更为复杂㊂不同的物源体系下,其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如溶蚀作用在不同的成岩条件下可对储层物性产生几乎相反的影响[19-23]㊂因此,针对物源体系复杂的储层,研究其孔隙演化历史要综合考虑其物源㊁深度㊁成岩环境㊁超压分布等条件,才能得到研究区储层的差异性演化模式㊂笔者以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㊁孔渗测试㊁薄片鉴定等手段,定量分析多物源体系下不同次级构造带内砂砾岩储层的孔隙演化历史,总结了碳酸盐岩物源区㊁碳酸盐岩变质岩混合物源区㊁变质岩物源区和不稳定物源区的孔隙演化模式㊂1区域地质背景车镇凹陷在构造位置上位于济阳坳陷的北部,平面上呈北东向展布,是一个典型的北断南超的斜 S 型的一个中㊁新生代次级凹陷(见图1(a))㊂其北部与埕子口凸起相接,东部以义东断层为界与沾化凹陷相邻,南部整体与义和庄凸起相连,面积约2390k m2[24-25]㊂车镇凹陷在东西方向上主要发育车西㊁大王北以及郭局子3个洼陷,南北方向上则分为陡坡带㊁中央洼陷带及缓坡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见图1(b))[26]㊂车镇凹陷陡坡带目的层段主要发育杂基支撑砾岩㊁颗粒支撑砾岩㊁含砾砂岩㊁块状砂岩等岩石相㊂砾岩以细中砾岩为主,单个颗粒最大粒径达10c m,多数颗粒直径约为5~6mm㊂砾岩的杂基类型有砂质杂基(见图2(a)㊁(a'))和泥质杂基(见图2(b)㊁(b'))两种㊂由于搬运距离较长,洼陷带发育的砾岩储层杂基含量减少,颗粒磨圆度较好,主要为颗粒支撑砾岩岩石相(见图2(c)㊁(d)),颗粒支撑砾岩的粒径较大,平均粒径约为2c m㊂含砾砂岩中可见滑塌变形构造(见图2(e)㊁(e')),洼陷带和缓坡带还发育块状砂岩储层,可见灰绿色细砂岩(见图2(f))㊁灰色中砂岩(见图2(g))㊁灰色细砂岩岩石相(见图2(h))㊂砂岩中常见平行层理(见图2(g'))和交错层理(见图2(h'))㊂2样品与方法为了更加全面地解释车镇凹陷不同物源区和不同次级构造带砂砾岩储层的孔隙演化模式,本次研究在取样位置上实行全面覆盖原则㊂取样井位在南北方向上覆盖各个次级构造带,在东西方向上覆盖各个物源区,实现不同次级构造带以及不同物源区储层性质㊁成岩作用以及孔隙演化的对比研究,从而准确判断储层质量的控制因素和孔隙演化模式㊂在样品类型(岩石类型)上实行兼容并包的原则㊂陆相断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注:N g 为新近系馆陶组;E d 为古近系东营组;E s 1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E s 2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E s u3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E s m 3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E s l 3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以下简称沙三下亚段);E s 4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M z 为中生界;C +P 为石炭系+二叠系;ɪ+O 为寒武系+奥陶系㊂图1 车镇凹陷地理位置与构造分布F i g .1G e o g r a p h i c a l l o c a t i o na n d s t r u c t u r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C h e z h e nS a g盆地储层具有岩石类型多样的特征,因此为了明确不同岩性储层的孔隙结构,取样时根据岩性差异分别㊃3㊃第20卷第5期 康玉柱等:多物源体系下砂砾岩储层差异性孔隙演化模式以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为例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㊃4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9月选取同层位砂岩和砾岩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定量分析车镇凹陷砂岩和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差异㊂为了明确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河街组四段(以下简称沙四段)储层在纵向上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情况,从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收集储层孔隙度数据2133份,渗透率数据543份㊂注1:(a)车57井,沙三段,2184.9m,砂质杂基砾岩;(b)车57井,沙三段,3811.6m,泥质杂基砾岩;(c)车古201井,沙三段,2919.0m,颗粒支撑砾岩;(d)车660井,沙三段,4241.20m,颗粒支撑砾岩;(e)车57井,沙三段, 3895.9m,含砾砂岩中见滑塌变形构造;(f)车252井,沙四段,3586.14m,灰绿色细砂岩;(g)车252井,沙四段, 3627.07m,灰色中砂岩见平行层理;(h)车253井,沙四段,4116.35m,灰色细砂岩见交错层理㊂注2:(a')㊁(b')㊁(c')㊁(d')㊁(e')㊁(f')㊁(g')㊁(h')为对应岩心的刻画图㊂图2车镇凹陷沙三段、沙四段砂砾岩储层岩心照片及岩心刻画图F i g.2C o r e p h o t o s a n d c o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g l u t e n i t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nE s3a n dE s4o fC h e z h e nS a g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岩心孔渗测试㊂首先采用岩心钻样机钻取形状规则的岩心样品圆柱体(需要根据岩心样品的岩性特征合理选取钻样直径)㊂将规则的已知体积的岩心样品置于检漏完成的氦孔隙仪中测定岩心孔隙度㊂同一样品要多次测量,保证误差在0.5%以下㊂类似地,将规则的已知体积的岩心样品置于检漏完成的渗透率仪中测定岩心渗透率㊂研究涉及部分样品的孔渗测试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完成㊂2)薄片鉴定㊂薄片鉴定包括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两种类型㊂普通薄片鉴定主要用于粒度分析,铸体薄片鉴定主要包括识别矿物㊁确定砂岩类型㊁孔隙类型和计算面孔率等内容㊂岩心铸体薄片的制作经历洗油㊁磨片和染色等流程㊂薄片鉴定使用的是偏光显微镜,通过镜下矿物颗粒的晶型和消光特征判断矿物类型,镜下孔隙呈蓝色,其中溶蚀孔隙的溶蚀程度越高,其颜色越深㊂薄片鉴定用以明确储层样品的粒度㊁分选性㊁磨圆程度㊁颗粒接触关系㊁支撑类型和胶结类型,为确定储层基本性质提供最原始的统计资料㊂本次研究的薄片鉴定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沉积学实验室完成,所用设备为Z E I S SS C O P E A 1偏光显微镜㊂为了明确成岩作用㊁超压等因素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利用A d o b e p h o t o s h o p 软件完成面孔率的统计㊂首先选择同一样品的显微照片,读取其照片总像素值;然后利用A d o b e p h o t o s h o p 软件的魔棒工具读取孔隙(粒内孔和粒间孔分别读取)的像素值,容差设置为20~50;孔隙像素值与照片总像素值的比值即为面孔率㊂为了保证计算精度,同一个样品统计3次,取平均值㊂3)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S E M )㊂扫描电镜分析可明确储层黏土矿物类型和产状,确定孔后特征㊂其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处理样品,将储层样品沿着垂直其层理面的方向用地质锤敲出边长2c m 左右,厚度0.5c m 的规则形状,保证底面平滑;选取3~8块样品,使用导电胶粘在样品盘上,记录样品相对位置;然后将样品盘置于喷金设备中,抽真空喷金300s ,喷金完成后,将样品置于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㊂电压设置为10k V 或20k V ,工作距离为20mm ,使用E D S 分析矿物元素组成时,工作距离调至15mm ㊂本次研究的扫描电镜分析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分析测试中心完成,扫描电镜设备型号为S -4800,配E MA X -350能谱仪㊂3 物源体系划分与分布通过岩心观察以及偏光显微镜下铸体薄片鉴定,重点分析了车镇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以下简称沙四上亚段)南部缓坡带以及沙三下亚段北部陡坡带到南部缓坡带的物源体系类型与分布㊂车西洼陷的沙四上亚段南部缓坡带以石英㊁长石等刚性碎屑颗粒为主,母岩成分以片麻岩等变质岩为主(见图3(a))㊂位于郭局子洼陷带的南部缓坡带则以盆内碎屑夹杂盆外石英㊁长石等碎屑颗粒为主,显示了不稳定物源的特征(见图3(b ))㊂车西洼陷沙三下亚段北部陡坡带以碳酸盐岩碎屑为主(见图3(c)),车西洼陷东部以及大王北洼陷西部的陡坡带储层岩屑具有变质岩和碳酸盐岩碎屑含量相当且占主导地位(含量高于50%)的特征(见图3(d )),据此将其划分为碳酸盐岩变质岩混合型物源分布区㊂大王北洼陷东部碎屑颗粒以石英㊁长石为主,显示变质岩母岩特征(见图3(e))㊂郭局子洼陷沙三下亚段的缓坡带与沙四上亚段具有相同的镜下特征,即以盆内碎屑夹杂盆外石英㊁长石等碎屑颗粒为主(见图3(f))㊂由于该区碎屑颗粒既有来自于盆地本身的盆内碎屑(如生物有机碎片等),也有来自盆地之外的碳酸盐岩和变质岩岩屑颗粒,表明其母岩来源较为复杂,物源不恒定,故将具有上述母岩来源特征的储层分布区划分为不稳定物源区㊂从车镇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来看,在沙四段沉积时其断陷盆地的雏形已经具备,到沙三下亚段沉积期,凹陷北部的埕子口凸起是北部陡坡带的主要物源供给区[27]㊂埕子口凸起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应力变化,造成了向北东方向逐渐抬升的构造格局㊂从南西向到北东向地层的剥蚀程度逐渐增强,剥蚀程度的差异导致了母岩类型的不同㊂根据偏光显微镜下铸体薄片照片特征,分析了车镇凹陷沙四上亚段南部缓坡带不同类型碎屑颗粒组成情况,结果显示,车镇凹陷沙四上亚段南部缓坡带分布有变质岩物源区以及不稳定物源区(见图4(a))㊂㊃5㊃第20卷第5期 康玉柱等:多物源体系下砂砾岩储层差异性孔隙演化模式以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为例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注1:(a )车276井,沙四段,2450.20m ,正交光,片麻岩母岩,石英㊁长石颗粒发育;(b )大603井,沙四段,2490.2m ,正交光,盆内碎屑夹杂石英㊁长石颗粒;(c)车63井,沙三段,2890.35m ,正交光,碳酸盐岩碎屑颗粒为主;(d )大斜722井,沙三段,4065.50m ,正交光,碳酸盐岩与变质岩矿物组成的混合型母岩;(e )大358井,沙三段,2465.34m ,正交光,片麻岩母岩,石英㊁长石颗粒发育;(f )大602井,沙三段,2508.76m ,正交光,盆内碎屑夹杂石英㊁长石颗粒㊂注2:Q 代表石英;F 代表长石;L 代表岩屑;内代表盆内碎屑,生物碎片㊂下同㊂图3 车镇凹陷沙四上亚段及沙三下亚段不同物源区储层岩样镜下照片F i g .3 M i c r o s c o p i c p h o t o s o f r e s e r v o i r r o c k s a m p l e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p r o v e n a n c e s o f t h e u p pe r E s 4a n d l o w e r E s 3s u b m e m b e r s of C h e z h e n S ag 在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车镇凹陷埕子口凸起的中生界被严重剥蚀,导致其西部下古生界出露地表,东部则出露了太古界[28]㊂车西洼陷紧邻埕子口凸起的西部,其母岩主要来源于埕子口凸起出露的海相碳酸盐岩,碎屑颗粒以碳酸盐岩为主[28]㊂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从北向南,车西洼陷沙三下亚段储层的碳酸盐岩母岩成分有所减少㊂由西向东来看,埕子口凸起出露的地层发生变化,太古界的片麻岩开始遭受风化剥蚀,母岩供给的变化导致车西洼陷东部的碳酸盐岩碎屑颗粒含量减少,变质岩母岩含量逐渐增多㊂到大王北洼陷的西部,上述两类碎屑颗粒含量趋于相同,故将此类母岩分布区划分为碳酸盐岩变质岩混合型物源区㊂再往东到大王北洼陷东部和郭局子洼陷,物源区变为埕子口凸起东部的太古界花岗片麻岩,母岩以变质岩碎屑颗粒为主㊂综上所述,沙三下亚段储层母岩成分复杂,其物源体系从西向东依次划分为碳酸盐岩物源区㊁碳酸盐岩变质岩混合型物源区㊁变质岩物源区㊁不稳定物源区(见图4(b))㊂4 砂砾岩储层差异性孔隙演化模式4.1 储层孔渗分布特征统计车镇凹陷59口井的2591个孔隙度数据表明,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储层的孔隙度分布区间为0.1%~29.2%,平均值为8.34%㊂依据13口井的803个渗透率数据分析,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储层的渗透率分布区间为0.01~983m D ,平均值为11.49m D ㊂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随埋深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在降低,储层物性逐渐变差㊂需要注意的是,埋藏深度在3300~3600m 以及4050~4200m 范围内存在两个孔隙度高于正常压实条件下最高孔隙度的异常高孔带(见图5(a )黄色区带);在4200~4650m 埋藏深度范围内存在一个具有相对较㊃6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9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低孔隙度(<8%),较高渗透率(>10m D )的低孔高渗带(见图5粉色区带)㊂图4 车镇凹陷沙四上亚段及沙三下亚段不同物源区平面展布F i g .4 P l a n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d i f f e r e n t p r o v e n a n c e s i n t h e u p pe r p a r t o fE s 4a n d l o w e r p a r t o fE s 3s u b m e m b e r s o fC h e z h e nS a g分析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储层不同次级构造带孔渗数据(见表1)表明,车镇凹陷陡坡带储层物性较差,洼陷带和缓坡带储层物性相差不大,缓坡带储层物性略高于洼陷带储层物性,且远高于陡坡带的储层物性㊂其中,洼陷带和缓坡带的沙三段储层孔隙度略高于沙四段储层,渗透率则远高于沙四段储层,表明随着埋深增大,压实作用对渗透率的影响较大㊂需要指出的是,陡坡带储层的最大孔隙度和渗透率值与其平均值差别很大,可能是陡坡带裂缝发育导致局部优质储层分布㊂㊃7㊃第20卷第5期 康玉柱等:多物源体系下砂砾岩储层差异性孔隙演化模式以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为例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5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纵向分布图F i g.5V e r t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p o r o s i t y a n d p e r m e a b i l i t y o f r e s e r v o i r s i nE s3a n dE s4o fC h e z h e nS a g表1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各次级构造带储层物性统计表T a b l e1S t a t i s t i c s o f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e a c h s e c o n d a r y s t r u c t u r e o f E s3a n dE s4o f C h e z h e n S a g层位次级构造最小孔隙度/%最大孔隙度/%平均孔隙度/%最小渗透率/m D最大渗透率/m D平均渗透率/m D沙三段陡坡带0.1024.822.970.00198.302.78洼陷带2.1021.8010.990.001199.0210.65缓坡带3.1025.7012.120.1298.6011.46沙四段陡坡带0.1011.492.680.0173.122.21洼陷带1.1016.208.450.0139.433.21缓坡带2.3021.809.030.01189.032.72为了进一步分析车镇凹陷不同次级构造带储层物性分布特征,对各次级构造带储层不同级别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了统计分析㊂由于车镇凹陷洼陷带和缓坡带物性相似,因此将洼陷带和缓坡带合并统计㊂结果表明,车镇凹陷沙三段陡坡带81%的储层孔隙度低于5%,70%的储层渗透率低于1m D(见图6(a)㊁(b))㊂沙三段缓坡带+洼陷带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0%~20%,占比63%,渗透率高于1m D的频率显著提高,达53%(见图6(c)㊁(d))㊂车镇凹陷陡坡带沙四段储层物性与沙三段储层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沙四段陡坡带相对高孔隙度(>10%)频率略低于沙三段储层(见图6(e)㊁(f)),可见压实作用对陡坡带物性的影响较大㊂沙四段缓坡带+洼陷带储层孔隙度峰值集中在5%~ 10%,72%的储层渗透率低于1m D(见图6(g)㊁(h))㊂4.2孔隙类型与常规碎屑岩储层相同,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储层孔隙类型按成因类型可划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㊂按孔隙与颗粒的接触关系以及孔隙在岩石中的分布位置可分为粒间孔隙㊁粒内孔隙和填隙物内孔隙(见图7)㊂其中粒间孔隙多为原生孔隙,存在少量次生溶蚀粒间孔,粒内孔则主要为次生溶蚀作用的产物㊂由于车镇凹陷物源类型和沉积体系复杂,不同次级构造带发育的孔隙类型存在较大差异㊂㊃8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9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6车镇凹陷沙三段、沙四段不同次级构造带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直方图F i g.6D i s t r i b u t i o nh i s t o g r a mo f r e s e r v o i r p o r o s i t y a n d p e r m e a b i l i t y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e c o n d a r y s t r u c t u r a l z o n e si nE s3a n dE s4o fC h e z h e nS a g ㊃9㊃第20卷第5期康玉柱等:多物源体系下砂砾岩储层差异性孔隙演化模式 以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为例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㊃01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9月注:(a)车古20井,车西洼陷东部陡坡带,沙三段,2551.20m,砾岩,单偏光;(b)大72井,大王北洼陷西部陡坡带,沙三段,3098.71m,砾岩,单偏光;(c)大358井,大王北洼东次洼陡坡带,沙三段,2372m,砂岩,单偏光;(d)车古201井,车西洼陷东部陡坡带,沙三段,2564.50m,砂岩,单偏光;(e)车276井,车西洼陷西部缓坡带,沙四段,2447.30m,砂岩,单偏光;(f)大602井,郭局子洼陷东部缓坡带,沙三段,2486.30m,单偏光㊂图7车镇凹陷沙三段、沙四段储层孔隙类型F i g.7P o r e t y p e s o f r e s e r v o i r s i nE s3a n dE s4o fC h e z h e nS a g车镇凹陷陡坡带距离物源区较近,以砾岩储层为主,碎屑颗粒粒度较大,受压实作用影响,粒间孔含量较低㊂受溶蚀作用影响,碳酸盐岩物源区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㊁粒内溶蚀孔(见图7(a))㊂位于碳酸盐岩变质岩混合物源区的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见图7(b))㊂变质岩物源区抗压实能力较强,原生粒间孔广泛发育(见图7(c))㊂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陡坡带南部储层碎屑颗粒粒度变小,成分成熟度升高,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存在少量次生溶蚀孔(见图7(d))㊂缓坡带溶蚀作用较强,以次生溶蚀孔为主,溶蚀作用剧烈的区域,可见碎屑颗粒完全溶蚀形成的铸模孔(见图7(e))㊂位于不稳定物源区的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注:(a )车271井,沙三段,2729.10m ,高岭石充填粒间孔,K 代表高岭石;(b)车274井,沙四段,2567.25m ,窄长型微孔隙;(c )车408井,沙四段,3339.5m ,窄长型孔隙;(d )车272井,沙四段,2604.50m ,不规则溶蚀微孔隙㊂图8 扫描电镜下沙三段、沙四段储层孔隙类型F i g .8 P o r e t y p e s o f E s 3a n dE s 4r e s e r v o i r s u n d e r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m i c r o s c o pe 储层,灰质成分含量高,以次生溶蚀孔为主,具备较高的面孔率(见图7(f ))㊂场发射扫描电镜下最常见的是高岭石充填的残余粒间孔(见图8(a )),亦可见窄长型微孔隙(见图8(b )),其沿孔隙长轴直径可达40μm (见图8(c)),形状不规则的溶蚀微孔隙亦有分布(见图8(d))㊂4.3 定量计算不同物源区孔隙演化历史本次研究将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储层孔隙演化大致分为初始孔隙度㊁机械压实后孔隙度㊁早期胶结后孔隙度㊁溶蚀后孔隙度和晚期压实胶结后孔隙度(现今孔隙度)5个阶段㊂针对车镇凹陷不同物源区各个阶段的孔隙度进行了定量计算,进而恢复出储层孔隙演化历史,并结合镜下铸体薄片照片特征确定了储层的孔隙演化模式㊂在大量铸体薄片照片分析基础上,运用A d o b eP h o t o s h o p 软件的选取功能,定量计算出压实作用㊁胶结作用㊁溶蚀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29]㊂车镇凹陷目的层段储层孔隙演化历史定量计算过程如下:1)初始孔隙度(ϕ1)恢复㊂未固结砂岩原始孔隙度的恢复采用的是BE A R D 等于1973年提出的湿砂在地表条件下的分选系数与孔隙度的关系式[30]: ϕ1=20.91+22.90S 0(1) S 0=Q 1Q 3æèçöø÷12(2)式中:S 0为特拉斯克分选系数;Q 1和Q 3分别为粒度累计曲线上颗粒累积含量25%和75%处对应的颗粒直径㊂运用大量粒度数据计算可得碳酸盐岩物源区储层的ϕ1均值为36.52%,碳酸盐岩变质岩混合物源区储层的ϕ1均值为38.23%,变质岩物源区储层的ϕ1均值为39.25%,不稳定物源区储层的ϕ1均值为38.78%㊂2)机械压实后孔隙度(ϕ2): ϕ2=P 1+P 2P 3æèçöø÷ˑϕ3+C (3)式中:P 1为粒间孔面孔率;P 2为胶结物溶孔面孔率;P 3为总面孔率;ϕ3为物性分析孔隙度;C 为胶结物总量㊂3)胶结㊁交代后储层孔隙度(ϕ4): ϕ4=P 1P 3æèçöø÷ˑϕ3(4)4)溶蚀作用净增孔隙度(ϕ5):㊃11㊃第20卷第5期 康玉柱等:多物源体系下砂砾岩储层差异性孔隙演化模式 以车镇凹陷沙三段㊁沙四段为例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濮凹陷马厂翼部沙三下沉积特征研究桂 红(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通过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的沉积相进行研究。
利用沉积构造、岩石颜色、重矿物、成熟度等资料分析确定马厂地区的物源方向,明确了马厂翼部地区是三角洲前缘沉积。
关键词:马厂油田;沉积构造;物源;重矿物 中图分类号:TE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6)06—0151—02 马厂油田从1987年投入开发,到2015年3月底累计产油313.5352万吨,目前日产油99.8吨。
马厂构造位于东濮凹陷黄河南中央隆起带,受马厂断层和马东系列断层的控制,又分为马厂主体半背斜、马厂东南翼、马厂东北翼、马厂东翼4个构造区带。
本次的研究区是马厂翼部地区,主要指的是马厂东翼、东南翼、东北翼三个区域,包括马82块,马36块,马75块、马26块等,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三下亚段。
1 沉积特征1.1 沉积岩颜色及沉积构造沉积岩颜色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且颜色会随着有机质碳含量的增加而变深,它能够反映岩石沉积时所处环境水介质的氧化还原程度,是判别岩石沉积环境的重要指示剂,从取心资料看,研究区沙三下岩石的颜色多为灰色。
这表明在沙三下沉积时期处于弱还原的浅水环境。
沉积构造是由岩石颜色、组分、结构、粒度等变化所引起的岩石宏观特征。
其中层理构造是极为常见的沉积构造之一,由于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可以产生不同的层理,因此层理构造是鉴别沉积环境极为重要的标志。
岩心观察表明,研究区沙三下有代表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沉积构造。
图1 马11-16井,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1.2 粒度特征不同的沉积环境、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及流体性质造成了沉积物搬运和沉积方式上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粒度特征;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从粒度概率曲线图中的直线段数 由表6可以看出,TEH-61∶X-1#=3∶1总加药量120mg/L时,两个站点注聚井90min的脱水率达到83%以上,脱出水水质良好,这表明配方适合岔河集油田不同注聚乳状液脱水处理问题。
歧口凹陷歧南低斜坡沙三段物源体系及聚砂规律张晶;李双文;袁淑琴;冀虎山;刘娟娟【期刊名称】《新疆地质》【年(卷),期】2015(33)2【摘要】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of Es3 Formation in Qinan low-ramp area has been constrained by the issue of sediment provenance.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provenanc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f Es3 Formation in Qinan low-ramp 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aleo-geomorphology, seismic attribution, clastic particles component, heavy minerals combination,sandy conglomerate distribution. After analyzing all above, three provenance systems were identified in Qi-nan low-ramp of Es3 Formation.Moreover, the extension distance of western direction of Qinan groove provenance is long and the influence range is wide. The forming and distribution of sand bodies in Es3 Formation of Qinan low-ramp were jointly controlled by Qinan groove provenance system. The provenance has a good allocat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positional system ,with the control of provenances, Qinan low-ramp is mainly developed braided river delta front . Sand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following mechanism:Chenning uplift source providing sand, Qinan groove trans-porting sand, paleo-provenance system and slope-break belt controlling sand.The study on the provenanc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sedimentary system, sand body distribution and prediction of favorableexploration areas.%物源问题一度成为制约歧口凹陷歧南低斜坡沙三段油气勘探的焦点。
地层发育特征研究区地层发育特征和东濮凹陷其它地区基本一致,钻井揭示表明,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依次是新生界第四系平原组、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中生界、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地层及下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图1-2)。
其中古-中生界是基底地层,总厚度近3000m,盖层地层包括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地层,累计总厚度可达8000m。
新生界主要沉积地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累计沉积厚度可达5000m。
古近系与下伏中生界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古近系沉积之后经整体抬升剥蚀然后再坳陷下沉,接受了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显然,古近系与新近系也应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新近系沉积后,第四系平原组覆盖其上,为整合接触关系。
对于沙河街组,多年勘探将其分为四个段,自上而下即:沙一段(细分出沙一上亚段、沙一下亚段)、沙二段(细分出沙二上亚段、沙二下亚段)、沙三段(细分出沙三上亚段、沙三中亚段、沙三下亚段)、沙四段。
其中沙四段为本次的主要研究目的层段。
下面对研究区地层层序基本特征及纵横向展布特点、岩性变化规律进行详细描述:1、古近系古近系地层细分为沙河街组的沙四段(Es4)、沙三段(Es3)、沙二段(Es2)、沙一段(Es1)和东营组(Ed)地层。
沙四段(ES4):沙四段储层岩性以粉砂级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岩性较致密,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含量10~15%,次为泥质,含量10~20%。
与下伏中生界呈不整合接触关系。
前人主要采纳以红层顶为界的划分方法,将沙四段划分为红、灰两个亚段,即沙四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
上、下段之间常常出现一个红灰过渡段。
沙四上亚段顶与沙三段是以盐底或盐底以下页岩集中段为界。
沙四下亚段,即红色段,厚约200m左右。
为一套紫红色细砂岩、粉-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夹少量质较纯净的紫红色泥岩,自然伽马曲线起伏大,电阻曲线起伏大,具高导泥岩,含有含肥实美星介、中华扁卷螺及清丰拉氏轮藻。
东濮凹陷沙三4亚段浅水——成盐沉积期沉积相类型分析
王志萍;闫秀珍;高枫;马志建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4(030)002
【摘要】通过对东濮凹陷北部深层沙三4亚段地层精细对比,认为东濮凹陷北部
深层沙三4亚段发育两大类型的沉积层,一类为浅水沉积成因的,发育浅水沉积
体系和沉积组合,最大的特征是沉积岩盐层,因此把该沉积层称之为浅水-成盐沉
积期。
另一类为深水沉积成因的,发育浅水沉积体系和沉积组合,不发育岩盐沉积,因此把该沉积层称之为深水-盐间沉积期。
【总页数】2页(P102-103)
【作者】王志萍;闫秀珍;高枫;马志建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原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处;中
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原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处;中原油田分公司勘
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原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处;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原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东濮凹陷文东地区沙三中亚段沉积相及砂体类型分析 [J], 陈昊;张洪波;曹学良;
黄新文;陈新平
2.同沉积断裂构造对沉积相展布的控制——以黄河口凹陷沙三中亚段沉积相研究为例 [J], 郭涛;辛仁臣;刘豪;周心怀
3.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三中亚段古地貌与沉积相关系 [J], 万涛;谈玉明;苏惠;王兴武;倪军锋;刘和美;万晶
4.沉积相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以东濮凹陷西南洼沙二下亚段地层为例 [J],
5.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沙—上亚段沉积相与储层分布特征研究 [J], 刘和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北部姚二+三段滩坝砂体沉积模式
刘畅;刘性全;彭承文;刘芳
【期刊名称】《矿产勘查》
【年(卷),期】2022(13)12
【摘要】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北部姚二+三段滩坝砂体的地层格架、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采用顶部岩性突变面和底部稳定薄层滩砂下的泥岩为层序界面,将滩坝砂体垂向上划分为两个小层,其中上部1号小层主要发育坝砂,下部2号小层主要发育滩砂;坝砂具有反粒序、砂泥稳定互层、单砂层厚、水动力强等特征,而滩砂具有尖峰状、砂泥频繁互层、单砂层薄、水动力弱等特征;物源供给强度、水动力条件的强弱和古地貌的坡度是影响滩坝砂体形成和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最终建立了三肇凹陷北部姚二+三段湖侵早期的滩坝沉积模式,指出坝砂主体发育区为有利勘探目标。
【总页数】8页(P1761-1768)
【作者】刘畅;刘性全;彭承文;刘芳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勘探开发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12.2
【相关文献】
1.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特征--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Ⅱ-Ⅰ组为例
2.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南坡古近系流二段滩坝砂体分布规律
3.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扶余致密油层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
4.应用广义S变换频谱分解技术识别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泉头组三-四段的河道砂体
5.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部凹陷北部地区沙三段沉积物源体系分析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岩性油气藏越来越受到重视。
沉积物源分析作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沉积储层砂体形成与分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盆地类型、重矿物组合、重矿物ZTR 指数特征、岩屑成分、砂体展布等地质资料,对沙三段沉积物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沿东西两侧发育短轴方向沉积物源,沿凹陷长轴方向发育北东走向沉积物源,具有近物源、多物源、物源交叉重叠等特征。
标签:东部凹陷沙三段沉积物源重矿物砂体展布
1区域地质概况
东部凹陷是一个东断西超的箕状凹陷,东侧以营口佟二堡断裂和东部凸起为界,西侧超覆于中央凸起。
发育茨东、茨西、营口~佟二堡三条主干断层,三条断层的活动形成了该区中隆(中央隆起带)一洼(牛居青龙台洼陷带)一斜坡(大湾斜坡带)的基本构造格局,构造演化及沉积相带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
研究区从下而上发育了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
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是其最重要的勘探层系,既存在成熟烃源岩,又发育碎屑岩储层,岩性以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主要特征。
2物源分析
2.1根据盆地类型分析物源区
东部凹陷是一个北东向的狭长断陷型盆地,其北部为中央凸起,东部为东部凸起。
沙河街组沙三段早期为盆地的深陷期,发育佟二堡、茨东和茨西三条主干断裂,断裂活动强烈,盆地大幅度下降成深水湖盆,沉积物补偿明显不足,陆源碎屑随阵发性重力流或辫状水流进入湖盆,形成以浊积岩、冲积扇为主体的沉积层。
晚期裂陷活动减弱,水域缩小,局部地区甚至露出水面遭受剥蚀。
东部凹陷地形狭长,且受两侧主干断裂影响,两侧地势陡峭,季节性强的阵发性水流携带碎屑从两侧凸起直插入湖,水流快速消能。
东西两侧的凸起均是湖盆地主要物源供给区,沉积物在本地区主要形成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等沉积体。
同时在北抬南降的构造背景下,北部长轴方向往往也可以成为沉积物源。
由于岸线长,同一时期沿岸会有多条物源供给渠道。
形成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的特点。
另外,由于两侧物源快速堆积,砂体多表现为沉积厚度大而延伸短的特点。
2.2重矿物组合分析
重矿物分析应用于物源研究是一种重要和应用广泛的技术。
在同一沉积盆地
中,同时期同物源的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基本—致,不同时期不同物源的沉积物所含的重矿物组合可能完全不同。
据此,利用重矿物种类和含量变化,可推测物质来源的方向。
通过对重矿物的统计分析,研究区常见重矿物类型有榍石、白钛石、十字石、石榴石、绿帘石、绿泥石、钛磁铁矿、黄铁矿。
根据重矿物组合特征分布情况可以划分三部分:牛71井、牛59井与龙44井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以白钛石和石榴石为主,二者的含量占有很大的比例,推断它们的沉积物应该属于同一个物源区,沉积物应该都来自于东部凸起。
茨40井、茨16井与茨29井的重矿物主要以榍石和白钛石为主。
分析属于中央凸起的同一个物源区。
这三口井重矿物的组合与其临近的茨53、茨14井有明显的不同,其它的井的沉积物应该属于混源产物。
2.3重矿物ZTR指数特征
根据重矿物资料,通常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等超稳定矿物重量总数称为ZTR。
应用ZTR指数可以较准确地衡量重矿物的成熟度。
碎屑重矿物中稳定组分与不稳定组分的含量比值称为稳定系数。
ZTR指数和稳定系数越大,重矿物的成熟度越高,也就是说离物源越远。
所以逆推之就可以找出主要物源方向。
根据沙三段的ZTR指数分析,沙三段物源方向以两侧短轴物源为主,来自东部凸起的物源为南东或近东西向,来自中央凸起的西侧物源为北北西向。
2.4岩屑成分分析
岩石的岩屑成分是在沉积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物源区岩石碎屑,可以直接的反映出母岩的性质和岩性。
根据沙三段岩屑成分含量分析:龙12井、龙26井、龙18井主要以岩浆岩为主,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含量极少。
牛71井的岩屑成分以变质岩为主,岩浆岩和沉积岩含量较少,西北的龙602井有明显的不同,岩屑成分以变质岩、岩浆岩为主,沉积岩含量较少。
牛18井、牛16井与牛89井的岩屑成分主要以变质岩和岩浆岩为主,其中变质岩的含量较岩浆岩多。
这种差异表明来自不同的物源区。
从其沉积时期的构造位置上看,龙12井、龙26井、龙18井沉积区作为营口—佟二堡断裂带的下降盘,另一侧的上升盘—东部凸起为其提供物源。
牛深2井在岩屑成分上与龙12井、龙26井、龙18井四口井一样,主要以岩浆岩为主,但考虑到它们的地理位置相距较远,所以牛深2井的沉积物应该是来自于与上述不同的物源区。
牛18井、牛16井与牛89井的岩屑成分分析,认为沙三段时期是盆地强烈断陷湖水很深,两侧的沉积物从凸起搬运来以后入湖,迅速消能,所以沉积物就地沉积,而不能被搬运较长的距离,因此认为它们的沉积物是湖水沉积的产物,应该属于混源的产物。
2.5砂体展布分析
根据已有的钻井资料统计,研究区的北面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发育湾21、湾13、茨36三个砂砾岩厚度高值区,砂砾岩厚度向洼陷逐渐减薄,方向由南北向转为北东方向,延伸距离相对较长。
反映了中央凸起的物源具有远物源的特征。
研究区的南面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发育柳参1、龙29、姚1,新旦5四个砂砾岩厚
度高值区,厚度向洼急剧减薄,延伸距离短,反映来自东部凸起的砂体具有近物源的特征,以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的形式直插入湖。
3结论
(1)通过盆地类型分析:中央凸起和东部凸起是湖盆的主要物源供给区,北部长轴方向也成为沉积物源区。
(2)重矿物组合、重矿物ZTR 指数特征、岩屑成分研究,沙三段物源主要来自西部凸起和东部凸起两个方向,发育近物源、多物源、物源具有交叉重叠特征。
(3)砂体的延伸长度反映东部凸起的砂体具有近物源的特征,西侧中央凸起的砂体则为远物源特征。
参考文献
[1]李慧明,于兴河,李胜利,慕小水,东濮凹陷南部沙三段物源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1月第34卷第1期:12-15.
[2]徐亚军,杜远生,杨江海. 沉积物物源分析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07,26(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