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和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 格式:ppt
- 大小:403.00 KB
- 文档页数:18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出现紊乱而导致的心脏排血不足或其他症状。
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通过改善离子流、调节心脏电信号传递等机制,控制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发生。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按照其作用机制分为如下四类:1. 钠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钠离子的流入,减少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稳定心律的作用。
药物代表品种为利多卡因、普罗卡因胺等。
2. 钾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抑制钾离子的流出,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延长细胞的复极时间,稳定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状态,常用药物为胺碘酮、多奈哌酮等。
3. 钙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的流入,减少细胞兴奋性和心肌收缩力,可用于控制心律失常和缓解心绞痛。
常用药物为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
4. 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作用,减慢心率、减轻心肌收缩力,从而起到治疗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效果。
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阿罗洛尔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原则1. 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因为不同类别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对象,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2. 对于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使用长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当患者的心律失常长期反复发作时,需要使用长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舒利迭、美托洛尔缓释等,以维持正常心律。
3. 对于治疗急性心律失常,需要使用快速起效的药物:治疗急性心律失常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如利多卡因等。
4. 对于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心脏结构异常等高风险患者,应谨慎使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导致心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对于高风险患者应该特别谨慎使用。
5. 必须对剂量进行调整:由于不同患者身体状况和药物代谢能力不同,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应该对剂量进行调整和监控。
循环系统药物知识点总结●第五章循环系统药物(一)抗心绞痛药1.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代表药物:硝酸甘油,具有挥发性,在遇到热或撞击下易爆炸,产生大量的氮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故一般配置成10%乙醇溶液,便于运输和储存。
本品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在碱性条件下会迅速分解。
如与氢氧化钾试液反应生成甘油,再与硫酸氢钾作用。
产生大恶臭的丙烯酸气体,故此反应可以作为硝酸甘油的鉴定反应。
是防止心绞痛的最常用药物。
●代表药物:硝酸异山梨酯,又名消心痛,本品为硝酸酯类化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状态下比较稳定,但在强热或撞击下也会发生爆炸。
本品在酸碱溶液中,硝酸酯容易水解,生成脱水山梨醇及亚硝酸。
加新制儿茶酚溶液,摇匀,加硫酸后,即显暗绿色。
本品显硝酸盐的鉴别反应。
主要用于缓解和预防心绞痛。
长效硝酸酯类,还可以用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
2.b受体阻断药●代表药物:普萘洛尔,本品结构中含有氨基丙醇侧链,属于芳氧丙醇胺类化合物,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S构型左旋体活性强,R构型右旋体的活性仅为左旋体的1/100~1/50,药用其外消旋体。
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烯酸中易分解,遇光易变质。
水溶液与硅坞酸试液作用生成淡红色沉淀。
显氯化物的特殊鉴别反应!与心绞痛,窦性心动过速等,普萘洛尔和硝酸酯类合用治疗心绞痛。
3.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代表药物:硝苯地平,在光照和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分别生成两种降解产物,其中光催化氧化反应,降解产物是亚硝基苯衍生物,对人体有害,故在生产时,使用及储存中应注意避光。
本品的丙酮溶液,加2%氢氧化钠溶液震摇后,溶液显橙红色。
本品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型心绞痛,也可以治疗高血压。
●苯烷基胺类●代表药物:维拉帕米●苯并硫氮卓类●代表药物:地尔硫卓●二苯哌嗪类●代表药物:氟桂利嗪(二)抗心律失常药1.钠通道阻滞剂● 1类抗心律失常药●代表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2类抗心律失常药●代表药物:利多卡因和盐酸美西律●3类抗心律失常药●代表药物:普罗帕酮和氟卡尼2.b受体阻断药●代表药物:普萘洛尔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钾通道阻滞剂)●代表药物:盐酸胺碘酮,本品为苯并呋喃衍生物,避光密闭环境下稳定性良好,有机溶剂中较稳定,水溶液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CEI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形成,从而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改善心脏的血供。
常用的ACEI药物有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咳嗽等副作用。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RB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达到与ACEI相似的降压效果,但不会引起咳嗽等副作用。
常用的ARB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等。
3.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弱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兴奋作用,降低心率、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
同时,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抑制心肌纤维变形及心肌细胞肥大。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
4.利尿剂:利尿剂主要通过增加尿量,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减轻心脏负荷。
常用的利尿剂有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大剂量使用利尿剂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5.链脲类药物:链脲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肌细胞中磷酸甘油二酯酶的活性,延长磷酸甘油二酯的作用时间,增加肌钙转运蛋白的表达,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
常用的链脲类药物有米力农、美托洛尔联合米力农等。
6.心脏糖苷类药物:心脏糖苷类药物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并抑制心肌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增加心脏泵血功能。
常用的心脏糖苷类药物有地高辛、洋地黄等。
以上所列举的药物是目前常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药物,但并不代表全部的药物种类。
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自行调整剂量,以免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此外,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过程中,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患者还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控制、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体重和体力活动等。
同时,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和病情变化,了解药物疗效,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
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于多种病导致的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肺循环和体循环。
慢性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水肿、肝脾肿大、颈静脉紧张、食欲减退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措施:1、加强心肌收缩力
2、降低心脏前负荷后负荷
3、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
抗心功能不全:正性肌力药强心昔类
减轻心脏负荷药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药
β受体阻断药
一、正性肌力药
强心甘类(洋地黄类药)
常用:地高辛、洋地黄毒汗,去乙酰毛花甘、毒毛花昔K
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慢传导
适应症:1、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最佳: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2、某些心律失常:心房纤颤首选/心房扑动常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强心昔安全范围小,一般治疗量已接近中毒的60%
毒性反应:(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的早期中毒症状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头痛、疲倦、失眠、澹妄、
黄视、绿视
(视觉异常是强心昔中毒的先兆)
(3)心脏反应:是强心昔中毒最严重,最危险的不良反应,
致死原因
强心甘类药物服用前先测脉搏,脉率低于60次/分或节律不齐应停服二、减轻心脏负荷药
(一)扩张血管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首选药
(一)利尿药
适用于轻度、中度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首先氢氯曝嗪、严重者吠塞米。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知识点归纳●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和调脂药●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和脱水药考情分析十八、抗心律失常药(1)作用机制和分类了解(2)利多卡因、普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3)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等药物的作用特点掌握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和频率的异常。
缓慢型: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治疗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快速型:房性: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一、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作用机制】降→降低自律性减→减少、迟后、除极改→改变传导延→延长不应期【药物分类】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如:普罗帕酮,氟卡尼2.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等。
3.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4.Ⅳ类——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等。
二、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首选药】1.窦速——首选——普萘洛尔2.室上性——首选——维拉帕米3.室性——首选——利多卡因4.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首选——苯妥英钠5.房颤房扑——首选——地高辛6.广谱——胺碘酮、普罗帕酮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1.奎尼丁2.普鲁卡因胺3.利多卡因4.苯妥英钠5.普罗帕酮(心律平)1.奎尼丁(奎宁的右旋异构体)【作用机制】◇ⅠA类:适度阻滞Na+内流——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抑制心肌细胞膜Ca2+通道——负性肌力;◇阻断M受体和阻断血管α受体作用——不良反应【药理作用】——奎尼丁为全心抑制剂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性消除返折降低收缩力【临床应用】◇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房性、房室性和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都有效。
◇临床主要用于房颤、房扑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心房纤颤及心房扑动,目前虽多采用电转律术,但奎尼丁仍有应用价值——转律前合用强心苷和奎尼丁可以减慢心室频率,转律后用奎尼丁维持窦性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