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体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真题库

成都体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真题库

成都体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真题库
成都体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真题库

成都体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真题库

一.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适应性兴奋和兴奋性应激性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阈场度等长和等张收缩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运动单位和(运动单位动

员)(等动收缩)(绝对肌力和相对肌力)

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红细胞比容碱储备(量)运动性贫血肌动白细胞增多

自动节律性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窦性心动徐缓心力储备动脉血压心电图(减压反射)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氧脉

搏氧利用率氧离曲线(动脉脉搏)消化化学性消化吸收氧热价呼吸商能量代

谢基础代谢(代谢当量)体温肾糖阈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血尿)

肌紧张姿势反射状态反射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视

野内分泌激素应激(轴)

消退、分化、超限、延缓抑制运动技能运动动力定

型动作自动化氧亏和运动后过量氧耗最大摄氧

量(个体)乳酸阈无氧功率(爆发力)

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真、假)极点和第二次呼吸运动性疲劳超量(恢复)服习(高原、热、冷)机能节省化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青春发育期)和青春期高血

压(第一、二性征)(发育)(生物节律)

二、问答

1、简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2、简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过程。

3、简述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

4、骨骼肌有哪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生理学特点?

5、简述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6、试述测定心率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如何用心率来评定运动性疲劳。

7、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及作用。

8、试述三大能源系统的一般特点及与运动的关系。

9、简述ATP的合成途径及其在短、中、长跑中各自的主要供能物质及方式。

10、简述力量训练原则。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生理学基础有哪些?后天可训练性较大的因素有哪些。12、血红蛋白氧离曲线有何特点及生理意义?运动时受哪些因素影响?13、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14、试述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机能的变化。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

15、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正常的动脉血压值是多少?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6、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泛化、分化、巩固)的生理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17、如何利用利用感觉机能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

18、简述运动性疲劳产生机理的几种学说。疲劳的生理学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19、试比较运动员和普通人在完成定量负荷时机能水平变化的差异。20、简述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21、比较特异性传入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的解剖功能特点。22、何谓赛前状态?如何调整赛前状态?23、试述最大摄氧量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24、试述恢复过程的阶段特点及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25、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发展有氧能力的训练。

26、恢复原则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提高?27、如何对运动员进行机能评定?试举5例常用的机能评定指标及意义。

28、试述儿童少年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学特点及体育教学训练中的注意事项。29、试述个体乳酸阈在运动训练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30.简述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途径。31.简述呼吸的三个环节及意义。32.试述状态反射的规律?并举例说明。33.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34.简述氧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35.运动时应如何进行合理的呼吸

36.为什么一定范围内深慢的呼吸比浅快的呼吸好?37.简述超负荷原则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38.举例说明条件抑制、延缓抑制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39.试述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异同。

40.试述身体机能对训练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的本质及主要反应特

征。41.运动时如何补充糖

填空题

15.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离子流的结果,其电荷分布的特点为膜内为膜外为;此时的状态称为。动作电位的产生则是离子流的结果。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

19.血液由和组成;红细胞的功能是、。血液的机能有、、、。

28.每100毫升动脉血含氧量为20毫升,静脉血为15毫升,氧利用率为%。

42.不同训练程度者在完成定量负荷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是,,。训练水平高者则机体的机能反应。

66、氮平衡指。儿童蛋白质代谢特点是老年人的蛋白质代谢特点是。67、为防止血糖水平下降,运动项目在运动前需额外补充糖。68、剧烈运动时机体维持酸硷平衡的途径有,,。

100.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二、是非判断题

1.凡具有应激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兴奋性。2.静息电位产生原因是膜外Na+

内流造成的。

3.对于可兴奋组织来说,如果它的阈强度小,则表明它的兴奋性高。4.红细胞在0.7%的NaCL(氯化钠)溶液中体积将因脱水而变小。5.肺通气的动力来自于肺的弹性回缩。6、Ca2+在肌肉收缩过程中的作用不如K+重要。

7、有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快,心输出量大,是心脏机能良好的表现。8、为防止血糖水平的下降,所有的运动项目在运动前都须额外补充糖。9、体温指机体体表的平均温度。

10、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速度的快慢顺序是糖类、蛋白质、脂类。11、

的主要方式是与HB结合。

血液运输CO

2

12、一般认为,短时间剧烈运动后机体将出现淋巴细胞增多时相。13、人体安静时及运动时的产热器官均为骨骼肌。

14、给予心肌一连串刺激,心脏将发生一连串收缩称为强直收缩。15、深吸气量等于补吸气量加上潮气量。

16、因为营养不良而产生的Hb减少现象称运动性贫血。

17、进行60~100米疾跑时人体内能量供应主要由ATP-CP磷酸供能系统供给,不产生或产生很少乳酸。18、提高无氧耐力最常用的方法是持续训练法。

19、能量物质恢复的规律是运动时消耗,运动后开始恢复。20、运动强度越大,超量恢复出现越迟,但恢复量越明显。21、调节糖代谢最重要的激素是胰岛素。

22、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旋转运动的加、减速度。23、胃和小肠是消

分压升高会使氧离曲线右移

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24、血液中CO

2

25、人体剧烈运动时,循环系统的两大变化为:心输量↑,循环血量减少。26、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短,因此,心脏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

缩。27.稳定状态是指运动中摄氧量等于需氧量时的机能状态。

28、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颗粒数目,与溶质种类无

关。29、运动时,呼吸频率越快,则肺泡通气量越多。30、中长跑运动员肌肉中红肌纤维与白肌纤维均等。

31、有训练程度的运动员在进行大强度、长时间运动后,白细胞呈现中毒时相。32、肌肉收缩原理可以用第二信使学说来解释。

7

33、心脏的自动节律性来自于窦房结,它能自动产生兴奋。。34、夏天运动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35、小动脉及微动脉处的阻力称为外周阻力。

36、青春期高血压一般多见于身体发育良好、身高增长迅速的青少年。37、准备活动是为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和预

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的进行身体练习。

38、呼吸商是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消耗的氧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容积之

比。39、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称之为兴奋

性。40、慢肌纤维抵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纤维强得多。

41、双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白色视野最大,绿色视野最小。42、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使某种生理活动不断增强。

43、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44、肌梭是一种感受长度变化的本体感受器,可以反射性引起肌肉舒张。45、运动时测出的每分钟耗氧量即运动时的总需氧量。46、发展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应采用高乳酸值的间歇训练方法。

47、呼吸频率增加一倍,呼吸深度减小一倍时,可使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增大。48、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肌肉的后负荷。49、每搏输出量所摄取的氧量称为氧利用率。

50、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最高心率基本相同,所以在同一负荷下运动的最大摄氧量也基本一样。51、血红蛋白既可以运输氧气也可以运输二氧化

碳。52、肝糖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糖水平。53、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人体基础代谢升高。

54、运动时本体感觉易被视、听等感觉遮蔽,故本体感觉也称为暗淡的感觉。56、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糖、脂肪、蛋白质。

57、需氧量指单位时间内人体所需要的氧量,所以这一指标可作为衡量运动强度的尺度。58、呆小症是由于幼儿时期生长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五、问答题

1、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2、简述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

4、简述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异同点。

5、如何用心率来评定运动性疲劳。

6、运动技能的三个阶段(泛化、分化阶段)的生理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7、血红蛋白氧离曲线有何特点?运动时受哪些因素影响?

8、简述三大能源系统的一般特点。9、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及作用。10、简述力量训练原则。

11、简述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生理学基础。

12、简述ATP的合成途径及其在短、中、长跑中各自的主要供能物质及方式。13、简述呼吸的三个环节及生理意义。

14、试比较运动员和普通人在完成定量负荷时机能水平变化的差异。15、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16、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7、骨骼肌有哪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生理学特点?18、简述运动性疲劳产生机理的几种学说。

19、简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过程。

20、试述恢复过程的阶段特点及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21、比较特异性传入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的解剖功能特点。22、正常的动脉血压值是多少?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23、试述最大摄氧量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24、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 25、简述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26、简述测定心率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

27、试述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学特点及体育教学训练中的注意事项。28、何谓赛前状态?如何调整赛前状态?29、简述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特点。30、简述尿生成的三个过程。

31、比较运动中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特点。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1.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4.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 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的稳定性。

运动生理学试题

绪论 一、判断 1.运动生理学时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错 2.任何组织都是具有兴奋性。错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时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对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错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错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物质代谢改变)。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确)的,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而(广泛)的。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加强)。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完成。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3.刺激:能引起活组织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4.应激性:机体和一切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 5.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6.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 7.适应性:生物体在环境变化中,以适当的反应保持自身的生存,克服可因这种变化造成危害的特性。 8.神经调节:特点是迅速而而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胜似缓慢而广泛,作用持久。 9.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包括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货借助于血液循环被送到一定器官和组织,以引起特有的反应,并以此调节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以及肌肉活动的适应等重要机能。 10.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11.负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12.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队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来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2.肌原纤维最基本的结构肌小节。对 3.在肌小结中肌肉收缩时明带和暗带在变化。对 5.肌肉不是一个弹性体而是粘弹性体。对 8.利用时越长组织的兴奋性越低。对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

人体三个功能系统的特点。 ①磷酸原系统功能特点: 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 ②乳酸能系统功能特点: 供能总量比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氧气,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③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特点: 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 试述糖与脂肪的代谢特点,运动中糖作为能源物质为什么优于 脂肪? 答:⑴糖与脂肪的代谢特点:糖在满足不同强度运动时,既可以有氧分解功能,也可以无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快、耗氧少、效率高;脂肪只能有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慢、耗氧大、效率低。 ⑵由于糖和脂肪上述不同的代 谢特点,对于长时间耐力运动主要依靠脂肪氧化供能,而短时间大强度的剧烈运动,脂肪的分解受抑制,糖成为主要供能物质,糖代谢的利用增强,血乳酸水平可显著增高。总之,运动时脂肪供能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糖的供能则相反。因此,糖作为能源物质优于脂肪。糖是肌肉活动时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比较肌肉三种收缩方式特点,指出他们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答:⑴缩短收缩的特点: ①肌肉起止点靠近 ②肌肉做正功 在体育实践中,缩短收缩是实现身体各种环节的主动运动,改变身体姿势,加速跑等原动肌活动的主要收缩形式。 ⑵拉长收缩的特点: ①肌肉起止点远离 ②肌肉做负功 在体育实践中,拉长收缩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 ⑶等长收缩的特点: ①肌肉长度不变②肌肉没有做外功但仍消耗很 多能量 在体育实践中,等长收缩对运动 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 姿势起重要作用。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 特点是什么? 答:①化学传递 ②兴奋传递是节律1对1的 ③单向传递④时间延搁 ⑤高敏感性,易受化学和其他环 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易疲劳 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是 什么? 答:①电传导 ②生理完整性、绝缘性 ③双向传导 ④不衰减、快速传导 ⑤相对不疲劳 兴奋性 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具有产生兴 奋的特征,称兴奋性。 什么是牵张反射?举例说明牵 张反射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答: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 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拉 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 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 张反射。 ①牵张反射的主要生理意义在 于维持站立姿势,增强肌肉力 量,肌肉在收缩前适当受到牵拉 亦可以增强其收缩的力量。 ②例如投掷时的引臂动作、起跳 前的膝屈动作,都是利用牵拉投 掷和跳跃动作的主动肌,刺激其 中的肌梭,使其收缩更加有力。 ③为了能更大的增加肌肉力量, 在牵拉与随后的收缩之间的延 搁时间越短越好,否则牵拉引起 的增力效应就将消失。 何谓激素,简述激素作用的共同 特征。 答: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 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 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 发挥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 为激素。 共同特征: ①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②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③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④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血氧饱和度 指血液中Hb与氧结合的程度, 即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 氧容量的百分比,其主要由氧分 压所决定。 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 大气体量为肺活量。其为潮气 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 和。 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 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答:①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 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②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 体中,总有一部分不能进行交换 的气体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 上的呼吸道内,这一部分空腔为 解剖无效腔。 ③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 有效的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其 计算公式如下:肺泡通气量=(潮 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次/ 分),即在运动过程中当呼吸频 率过快时,气体将主要往返于解 剖无效腔,而真正进入肺泡内的 气体量却很少。所以从提高肺泡 气体更新率的角度考虑,增加呼 吸的深度是运动时呼吸调节的 重点。 ④适当的呼吸深度既能节省呼 吸肌工作的能量消耗,又能提高 肺通气量和气体交换率。所以说 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 要好。 何谓呼吸,有那几个环节构成? 答: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 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并 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环境 之间的气体交换称呼吸。 呼吸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外呼 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 吸。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一. 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 )( )。 2.肌肉具有( )和( )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和( )。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 ),( )和( )。 5.慢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能( );快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但易( )。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 )和( )。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和( )。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 )和( )。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 );女子为( )。 三.是非判断 1.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相反,则低。( ) 2.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 3.神经肌肉接点可以认为是突触的一种,可将冲动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 4.在正常机体中,骨骼肌的收缩以单收缩形式为多见。( ) 5.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有郎化结使兴奋呈跳跃传导的原故。() 6.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7.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8.粘滞性对于血液流动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9.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11.内环境的稳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2.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种。( ) 四选择题 1.粗微丝由()构成,细微丝主要由()构成。 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质蛋白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6) 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注:1、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2、试卷内容共6页,请考生检查是否齐全; 3分,共15分) 1、内环境: 2、等张收缩: 3、有氧工作能力: 4、进入工作状态: 5、身体素质发展的稳定阶段: 20分) 1、肌肉中如果的百分比较高,肌肉的收缩速度较快。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双向性和相对不疲劳性特征。 3、激素按照其化学性质与作用机制可分为两类,即

和。 4、运动员血红蛋白的理想值是:男性g/L,女性是g/L。 5、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 6、心力储备包括储备和储备,后者又包括收缩期储备和舒张期储备。 7、随着运动负荷量的增加,出现尿蛋白阳性的几率也会;当训练适应后,在同样的运动负荷量下,尿蛋白排泄量将会。 8、长时间持续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诸多良好的影响,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和。 9、人体肌肉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加收缩,动员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越,则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 10、运动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多,越有助于的形成。 11、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有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性变化过程,即阶段、阶段、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2、在高温环境运动时,心输出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大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A.感应和分化阶段,增殖阶段,效应阶段 B.感应阶段,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C.感应阶段,增殖阶段,效应和分化阶段 D.分化阶段,增殖阶段,效应阶段 2、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呈正比关系。 A.持续时间 B.强度 C.时间与强度 D.以上都不是 3、与快肌相比,下列那条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 A.收缩力小于快肌 B.抗疲劳能力强 C.有氧代谢酶活性低 D.直径小

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各校《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选编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 一填空选择 1 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2 正反馈的作用是使? 3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4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 6 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 7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8 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 10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11 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 12 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 13 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 反应速度取决于? 15 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 16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17 红细胞比容是指? 18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 19 肌紧张属于?反射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二是非题 1 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 2 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3 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 5 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 6 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7 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 8 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 9 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 10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11 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海师)

绪论 一、生命活动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生殖。 二、“反应”的定义:机体或细胞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功能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 三、“兴奋”的定义:生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称 为 兴奋。 四、“兴奋性”的定义: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五、“内环境”的定义: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又称内环境。 六、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生调节。 第一章:肌肉活动 一、“静息电位”的定义: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 差。 二、“动作电位”的定义: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 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向周围扩布 的电位波动。 三、肌肉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一)张力--速度关系:当前负荷不变,改变后负荷时,张力与速度成反比关系。(二)长度--张力关系:初长度过长和过短都会使张力减小,只有达到最适初长度, 张力才最大。 五、人类肌纤维的类型及比较:

第二章:能量代谢 一、合成ATP的三种途径及比较: 二、“基础代谢”的定义: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清晨极其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三、“基础代谢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一、“前庭器官”的定义:前庭器官是人体对自身姿势、运动状态及空间位置感知 的感受器,对保持身体平衡起重要作用。 二、“前庭反应”的定义: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的引起骨骼 肌紧张性的改变以及自主功能的反应,这些反应称为前 庭反应。 三、“前庭稳定性”的定义:过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称为前庭稳定性。 四、“牵张反射”的定义: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 伸长时,引起受牵拉肌肉反射性缩短,该反射称为牵张 反射。(包括:腱反射、肌紧张) 五、“状态反射”的定义: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 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 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 统完成)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4. 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 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 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一一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一一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 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 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运动生理学题库

09运动生理学 一,名解 心力储备基础代谢疲劳进入工作状态最大摄氧量红细胞比容 有氧耐力氧脉搏条件反射最大摄氧量摄血分数等张收缩 乳酸阈超量恢复肺通气量 二.填空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有——,——。 呼吸过程包括——,——,,—— 尿液的生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过程包括——,——,——,——,—— 运动效果评价的“三态”是指——,——,——、 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将稳定状态分为——,—— 疲劳产生的原因有——,——,——,——,——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有——。—— 牵张反射包括——,—— 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 反应速度的指标是——。投掷标枪时。器械出手的速度是——速度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生物活性物质称为—— 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减压反射是一种——反馈调节,它的生理意义在于—— 按照能量代谢的特点,可将耐力分为——,——、 肾脏具有保持——和维持——平衡的作用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 速度素质包括——,——,——、 本体感受器包括——,—— 视调节主要包括——,—— 运动性心脏增大有——增大为主和——增大为主两种 体温升高使氧离曲线——移,PH值升高——移 通常根据——和——关系判断真假两种稳定状态 血浆的渗透压包括——,—— 正常成年人的动脉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外呼吸包括——,——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有——,—— 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有——,—— 三判断= 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故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其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构成人体心脏的所以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 在长期运动训练的影响下,运动员安静时的心肌收缩力量,每博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有所增加 心率可反应运动强度,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和疲劳程度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就越强

最新最新346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 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 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运动生理学试卷

生理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10分) 1.高原训练后,血浆粘度,使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加快。 2.在高原次极限和极限强度运动时心血管最初反应是心率和比 3.肌力评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 4.循环系统指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指标。 5.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UCG),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亦可用于心脏形态和结构的测定。 6.光脉冲刺激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7.血气指标着重反映了人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能,而这两大功能又影响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8.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摄氧量递减的原因是因为最大心率、________和________都下降。 9.有氧能力的下降受氧运输系统的__________机制和外周机制功能下降的影响。 二、选择题(15分) 1.马拉松等耐力运动比赛的适宜温度为()。 A.15O C以下 B.18~20O C C.20~24O C D.27~28O C 2.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 A.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B.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C.产热减少,散热减少 D.产热增加,散热增加 3.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着能提高产汉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 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 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 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 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 4..热适应后由于心肌效率改善,会使()。 A.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B.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减少 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 D.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 5. 有训练的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血液的氧容量()。 A. 均不变 B. 均稍有减少 C. 稍有增加 D. 增加,减少 6.系统地进行运动训练,能引起运动员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

体育生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生理考试资料 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 过程。 2.稳态: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3.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肌小节。 4.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这种电位差 存在细胞膜两侧。 5.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6.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7.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变化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8.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9.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 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10.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 运动单位。 1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即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统称为体液。 12.细胞外液:血浆和组织液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细胞外液。 13.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14.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15.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在同一时期,左心和右心接纳回流的血量 大致一致,输出的血量也大致相等。 16.动脉脉搏: 17.心力储备: 18.基础心率: 19.收缩压: 20.舒张压: 21.潮气量: 22.肺活量: 23.肺泡通气量: 24.氧扩散容量: 25.体液调节: 26.感受器: 27.运动神经元池: 28.本体感受器: 29.牵张反射: 30.状态反射: 31.姿势反射: 32.翻正反射: 33.运动技能: 34.需氧量: 35.摄氧量: 36.身体素质: 37.赛前状态: 38.准备活动: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得生理功能。 答:血液得生理功能有:⑴血液得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得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得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得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与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与抗碱得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与,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得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与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得细菌与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得泌尿过程。 答:肾得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就是在肾单位与集合管中进行得,包括肾小球得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得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得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得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与大分子就是得蛋白质外,血浆中得水与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得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与集合管得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时,99%得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 ⑶肾小管与集合管得分泌与排泄:分泌就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得物质分泌到小管液得过程;排泄就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得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得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得滤液,经过重吸收与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就是建立复杂得、连锁得、本体感受性得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得形成与建立一般得条件反射不同,它就是在本能与一般简单得运动条件反射得基础上,建立起来得更复杂得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得中枢就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得;⑵所有得运动技能都就是成套得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得链条,前一个动作得结束就是后一个动作得开始得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得链锁性得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得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条件刺激强化得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就是建立复杂得、连锁得、本体感受性得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生理学习题完整版

第十五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一)填空题 1. 生理性疲劳主要包括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心理(精神疲劳和混合型疲劳等。 2. 体力疲劳主要是长时间劳动、工作和健身运动,运动系统过度活动,骨骼肌能源物质大量消耗,代谢产物大量堆积造成的骨骼肌细胞活动能力下降。 3. 生理性疲劳是机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生理现象,是一种“预警”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的保护性机制。 4. 生理性疲劳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经过休息和可以消除。 5. 现代竞技运动不断冲击人体的极限,机体功能水平在不断被打破而又不断建立新平衡的中发展提高。 6.负荷的与是影响整体各环节功能活动能否适应整体功能水平的重要因素。 7. 中枢疲劳可能发生在从直至运动神经元。 8.从神经-肌肉接点直至肌纤维内部的等,都是疲劳可能发生的部位。 9.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酸疼,有助于消除疲劳;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利用。 10.中医理论从整体出发提出了疲劳、疲劳和疲劳。

11. 整体和局部有密切的协作关系,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但整体疲劳并非是局部疲劳的,整体疲劳更为。 12. Brooks认为,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肌工作能力降低的表现,其原因从运动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 13. 爱德华兹(Edwards 1982)形象地将运动性疲劳发生原因定位于从系统到联结部位,直至骨骼肌内部,形如一条链。 14. 剧烈运动后,释放量减少,使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发生障碍。 15. 高频电流刺激,能引起神经-肌肉接点前膜释放量减少,难以引起接点后膜,使骨骼肌细胞不能产生兴奋、收缩。16. 肌质网终池具有贮存及调节肌浆浓度的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都起关键的作用。17. 运动时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肌质网的机能(如ATP含量减少,酸中毒,自由基生成等),进而影响了钙离子的和作用,因此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18. 细胞内Ca2+代谢异常,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和再摄取Ca2+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兴奋-收缩,出现。 19. 形体疲劳主要表现为、疼痛等征候; 20.神志疲劳主要表现为虚烦不眠、、等征候。 (二)判断题 1.在竞技体育领域中“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没有效果的,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这句话不正确。()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4.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5.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6.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 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

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4、什么是准备活动,它有什么生理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