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微生物与健康水产养殖
- 格式:pdf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2
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联性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产养殖业的需求不断增加,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关联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可以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因素。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关系,并就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
一、微生物促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一些微生物对养殖生物具有益处。
首先,某些菌株能够分解废物和有机物质,使水质保持清洁。
例如,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能够分解鱼类废物中的亚硝酸盐和氨,减少养殖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其次,一些微生物还能够帮助养殖生物消化食物,提高养殖效率。
比如,一些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够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使它们更易于被吸收。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增加养殖生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二、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的不利影响尽管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首先,一些病原微生物可能会在水产养殖系统中传播,导致疾病爆发。
例如,水生细菌病和水生真菌病是水产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养殖生物的健康。
其次,一些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可能导致微生物产生抗药性,降低抗生素的疗效。
此外,一些微生物可能会降低养殖水中的氧气含量,造成养殖生物窒息死亡。
三、前沿研究成果在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联性研究中,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微生物如何影响养殖生物的了解。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叫做植物生长促进菌的微生物可以通过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水产植物的生长并提高产量。
这项研究为水产养殖业的高效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微生物多样性与水产养殖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
保持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养殖生物的健康状况,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结论微生物与水产养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既可以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又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因素。
因此,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对于改善养殖系统的健康状况、提高养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水产养殖是指人工培养和繁殖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活动。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水产养殖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水质恶化、疾病爆发、饲料转化率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引入了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微生态制剂是以有益微生物为基础,通过人工培养和加工得到的一种生物制剂,可以在水体中起到调节水质、增强养殖动物免疫力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调节水质水质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通过释放相关酶、代谢产物等方式改善水质,促进水体中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等)的转化和分解,降低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废物浓度。
同时,有益微生物还能够竞争和抑制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生长,降低水产病害的发生。
通过调节水质,微生态制剂可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强养殖动物的抗逆能力,改善养殖效益。
2.增强养殖动物免疫力水产养殖中病害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严重影响养殖效益的问题。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使其更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一方面,有益微生物能够产生和分泌一系列抗菌物质,如抗生素、酶等,可以直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有益微生物还能够调节养殖动物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有益菌的繁殖,降低有害菌的数量,从而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通过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微生态制剂可以减少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降低病害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3.提高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io,FCR)是衡量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它表示养殖动物所消耗饲料的比例。
在水产养殖中,饲料转化率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能充分被养殖动物吸收利用。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可以帮助养殖动物分解和消化饲料中的复杂有机物。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金珈羽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2期摘要:在水产养殖中,益生菌在改善生长性能、抗病性、免疫力、健康状况、肠道微生物组和水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在水产养殖中推广益生菌有助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生产并保障人类健康。
概述了常用益生菌种类、益生菌益生物质、益生菌改善养殖动物健康状况以及对病原体的抑制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益生菌在水产养殖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实现现代水产养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益生菌;水产养殖;抗生素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0-03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内陆天然湖泊渔获量的减少,我国水产养殖模式从粗放型养殖体系向半集约型和集约型养殖体系转变。
这种密集的养殖方式也提高了水产养殖动物的发病率,而早期我国在水产养殖中通常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水产养殖动物生病[1]。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污染环境。
因此,寻找绿色、无污染、无残留的抗生素替代物对水产养殖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研究已发现的潜在替代品有益生菌制剂、抗菌肽、中草药、植物提取物、寡糖和多糖以及腐殖酸等[2]。
主要介绍用于水产养殖的益生菌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为未来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常见益生菌的种类及其应用多种益生菌可以被应用于水产养殖(表1)。
1.1 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属于厚壁菌门,是好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多种胞外酶。
芽孢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对酸性、高温等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芽孢杆菌具有抗病原菌和抗病毒能力,当前已经被应用于制药业。
水产养殖中应用的芽孢杆菌主要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枯草芽孢杆菌。
使用添加了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喂养半滑舌鳎,可改善半滑舌鳎的生长状况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3-5]。
水产养殖中常见有益菌的特点与作用机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养殖中常见有益菌的特点与作用机理一、常见有益菌的种类及作用在养殖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益菌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硝化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
主要的作用如下:1、降解有机质分解池塘底部腐败的沉积物、污泥及水中过剩的饵料,从而降低了化学耗氧量和生物耗氧量,增加水中溶氧。
2、分解、转化有害物质分解、利用有机物、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物质,合成大量糖类、类、类等有益物质,避免了养殖水体中鱼虾类受有害物质的毒害作用。
3、稳定水体pH值有益微生物能促进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并在代谢过程中能分解利用小分子有机酸,对水体的pH值有缓冲作用,避免了pH值剧变而对鱼虾类的危害,增强了鱼虾类的抗应激反应能力和忍耐力。
4、抑制病原微生物有益微生物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繁殖而成为优势种群。
通过竞争营养、空间和分泌抗生素,从而抑制其它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了水产养殖中病害的发生。
二、特点与作用机理1、光合细菌光合细菌(Photo synthetic Bactreia PSB)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生物,是一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细菌的总称。
(1)光合细菌在厌氧和好氧下均能生长,但更适宜于含氧量不足的水体,其使用的pH值在5-9之间,最适pH值为6-8;适宜作用温度为15℃-40℃,最适温度为30℃,在海、淡水中均可生长。
(2)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和藻类的光合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在: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过程基本上是一种厌氧过程,也不释放分子氧。
(3)光合细菌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和发酵,能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其获得能量的方式。
作用机理:(1)光合细菌在自身繁殖过程中能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做碳源、供氢体,利用水环境溶解氮(如铵、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做氮源合成有机氮化物,因此可消耗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铵、硝酸盐、亚硝酸盐,起净化水质的作用;(2)但是光合菌不能利用水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有机物,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糖)必须先由其它微生物 (如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硫化菌等)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低级脂肪酸、小分子糖等)后才能被光合细菌分解利用,因此在利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时应配合使用其它有益菌。
有益菌在水产中的应用近来有关专家指出,对于水产养殖而言,(物理或化学性的)药物防治疾病只是暂时 性的手段,而且存在水产品食用安全性问题,生态防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因此, 要加强对微生物群的作用特点和优化养殖水域生态结构的研究,使养殖活动良性循环发 展,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长期合理的应用有益微生物必定会使养殖水 域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养殖活动健康发展一一北京华夏康源金宝贝一直推崇运用微1、 光合细菌:这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目前在水产养殖上普遍应用的是 红假单胞菌,其特点是在菌体内含有具有光合色素,可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获得能量,但不产生氧气。
其在养殖水体内,可利用硫化氢或小分子有机 物作为供氢体,同时也能将小分子有机物作为碳源加以利用,以氨盐、氨基酸等作为氮源 利用,因此将其施放在养殖水体后可迅速消除氨氮、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 体,稳定水质,平衡其水体酸碱度。
但光合细菌对于进入养殖水体的大分子有机物如残 饵、排泄物及浮游生物的残体等无法分解利用。
2、 芽抱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好气性细菌。
该菌无毒性,能分泌蛋白酶等多 种酶类和抗生素。
在水产上运用的主要是枯草芽抱杆菌,其呈杆状,宽度0.5~0.8um ,长度 1.6〜4.0um ,利用芽抱繁殖,芽抱位于菌体中央,由于其芽抱繁殖的特性,芽抱对高温、干 燥、化学物质有强大的抵抗性,因此十分便于生产、加工及保存。
枯草芽抱杆菌菌群进入 养殖水体后,能分泌丰富的胞外酶系,及时降解水体有机物如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 体及有机碎屑等,使之矿化成单细胞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类,避免有机废物在池中的累 积。
同时有效减少池塘内的有机物耗氧,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保证有机生物来治理水体污染。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几种金宝贝有益菌在水产中的作用及特点:律生物推生物 小分子有机物既、高圾庙助微生物 生物代谢死亡 祓生饷玷水体的净化作用机理]移出环演浮浙植物畔聪作用 懈生物] 更小金子有机物 匚曜基映,臧翻脂舫散.单环烷碧》 无机化含物 (COj. POt 」、S3) 有*1辞旧(残圳、弱便、死亡动植熟体)生物大孙予《黄白的、脂曲、塞f物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环,保持良好的水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生产方式,在满足人们对优质水产品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如水质恶化、疾病频发等。
在这种情况下,益生菌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益生菌,顾名思义,是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
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益生菌种类包括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菌等。
这些益生菌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多种途径,为水产养殖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益生菌在改善水质方面表现出色。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虾等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饵等会导致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影响水质。
而益生菌可以通过分解这些有害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净化水质。
例如,芽孢杆菌能够分解有机废物,降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光合细菌则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氧气,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
此外,益生菌还能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其次,益生菌有助于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益生菌可以定植在养殖动物的肠道内,形成有益的微生物群落,与有害菌竞争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同时,益生菌还能刺激养殖动物的免疫系统,提高其抗病能力。
乳酸菌能够产生乳酸、细菌素等物质,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生长;芽孢杆菌可以分泌多种酶类和活性物质,促进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增强其体质。
再者,益生菌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
益生菌可以产生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帮助养殖动物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从而减少饲料的浪费,提高饲料转化率。
此外,益生菌还能合成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为养殖动物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益生菌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直接泼洒法、拌饵投喂法和发酵饲料法等。
直接泼洒法是将益生菌制剂直接加入养殖水体中,使其在水体中迅速繁殖扩散;拌饵投喂法是将益生菌与饲料混合均匀后投喂给养殖动物,让益生菌在其肠道内发挥作用;发酵饲料法是利用益生菌对饲料进行发酵处理,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微生物与水产养殖微生物在水产业中的关键作用微生物与水产养殖:微生物在水产业中的关键作用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商业行为,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水产品。
然而,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问题和疾病传播成为困扰这个行业的重要挑战。
微生物作为一种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角落,其在水产养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性,包括水质管理、生物防治、饲料转化以及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
一、水质管理1. 微生物在水质中的循环微生物在水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了水中的生化循环。
比如,氨氮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然而,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氨氮可以被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硝化细菌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从而维持水质的稳定。
另外,微生物也参与了有机物质的降解,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助于水环境的清洁和可持续发展。
2. 微生物监测与调控微生物监测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可以及时了解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生态状况。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检测到特定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从而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根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调控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水体的平衡和稳定。
二、生物防治1. 微生物在疾病防控中的作用水产养殖中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微生物可以作为生物控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中的疾病。
比如,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菌株可以通过竞争性排除或产生抗生素等方式,控制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2. 微生物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微生物还可以通过调节寄主的免疫系统来增强水产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例如,特定的微生物可以刺激寄主的免疫反应,促进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水产养殖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耐受性。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产生抗菌物质,直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三、饲料转化1. 微生物的消化功能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参与了饲料的消化和转化过程。
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可以分解饲料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将它们转化为可被水产养殖动物利用的简单物质。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由于水质污染、疾病传播等问题,导致养殖效果不佳。
为了改善水产养殖的环境和养殖效果,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益生菌是一种有益微生物,能够通过与宿主相互作用来促进宿主的生长和健康。
在水产养殖中,益生菌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增加饲料的利用率、改善水质等效果。
益生菌可以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养殖动物常常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导致疾病发生。
益生菌能够产生一系列的抗菌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能够刺激宿主动物的免疫系统,增强其抗病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
益生菌可以改善饲料的利用率。
水产养殖中,饲料的利用率对养殖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益生菌能够分解和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提高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少饲料的浪费,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体重。
益生菌还可以改善水质。
水质是水产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水质不佳会影响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
益生菌可以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分解和吸收养殖废弃物中的氮和磷,改善水体的环境,减少水质污染的风险。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在加入益生菌的情况下,养殖动物的存活率、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指标都有所提高。
一些研究发现,添加Lactobacillus spp.益生菌在养殖黄鳝中能够降低肠道的有害菌数量,改善黄鳝的生长和免疫能力。
一些研究也发现,益生菌可以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减少水质污染的风险。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益生菌的选择和筛选是一个关键问题。
不同种类、菌株的益生菌对于不同的养殖动物可能具有不同的效果,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养殖动物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益生菌。
益生菌的添加剂形态和添加剂量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以提高益生菌的效果和稳定性。
养殖水质的管理和维护也需要与益生菌的应用相结合,达到最佳效果。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水产常用8种有益菌!这些功能你都知道吗?一、光合菌 1、光合细菌可以净化水质;分解小分子有机物;降解氨氮及亚硝酸盐;以菌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2、光合细菌可以提高对虾的免疫能力,3、光合细菌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4、光合细菌在水体中可以改善水质,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芽孢杆菌 1、芽孢杆菌具体调节水质的功效;净水能力较强。
2、芽孢杆菌可以抑制水体中的有害细菌。
3、芽孢杆菌可以抑制蓝藻、甲藻、裸藻4、芽孢杆菌可以有效的调节老水、黑水、等异常水质5、减少有机废物,促进有益藻类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解氧。
6、芽孢杆菌净化水体中的悬浮物,提高水体的透明度7、芽孢杆菌可以建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天然有益菌来稳定水质和水色。
三、硝化细菌 1、硝化细菌可以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2、硝化细菌可以加速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减少和避免有机物质沉淀3、硝化细菌可以阻断弧菌与发光菌的营养来源,抑制有害菌的增长。
四、酵母菌 1、酵母菌有良好的诱食性,并提供丰富的菌体蛋白;增加对虾的摄食量,促进对虾快速增长。
2、酵母菌可以调节水生动物的微生态环境;增加对虾对饲料的吸收;提高利用率。
3、酵母菌可以提升水生动物的免疫力。
五、蛭弧菌 1、蛭弧菌对虾蟹病原菌的杀菌范围广,噬菌效果显著2、蛭弧菌能够解决虾蟹病原菌因出现耐药性所导致的负面效应3、蛭弧菌具有水质改良、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菌感染三重功效。
六、EM菌 1、EM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2、EM菌可以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3、EM菌可以促进水生动物健康,提高产量4、EM菌可以净化水质,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分解。
5、EM菌可以控制水体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
七、乳酸菌 1、乳酸菌可以提高肠道免疫力,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
3、乳酸菌可以降解和稳定水体中的PH值4、乳酸菌可以降解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废物5、乳酸菌可以降低饵料系数;缩短养殖周期6、乳酸菌可以抑制水体中有害菌7、乳酸菌具有极强的低溶氧繁殖能力八、丁酸乳杆菌 1、丁酸乳杆菌可以修复水生动物的肠道粘膜2、丁酸乳杆菌可以有效的预防肠炎3、丁酸乳杆菌在水生动物体内可以定值72小时4、丁酸乳杆菌可以使水生动物的采食量增加5、丁酸乳杆菌可以解除饲料中的黄曲霉素的毒素6、丁酸乳杆菌可以改善水生动物拖便、浮便7、丁酸乳杆菌降解水体中PH值发布于 2018-07-22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池塘养殖微生物对水生态的修复功能有益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环境的修复功能益富源水产em菌种中的有益微生物(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硫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在水生动物的健康生态系统修复中有着重要意义。
(1)去碳,去氮,解磷的功能如芽孢杆菌,碱杆菌属,假单孢菌,黄杆菌等复合菌有去除水中碳,氮,磷系化合物的能力,并能转化硫,铁,汞,砷等有害物质。
光合细菌能降解BOD的98%的含碳污水,去除总氮的66.7%,报道,光合细菌是水体中C,N,S循环的主要的参与者,可以明显地改善水质,增加水中中的增氧,氨氮,硝氮,并使硫化物降低。
(2)絮凝作用如芽孢杆菌,不动杆菌,专性厌氧的脱硫孤菌,假单孢菌,产碱杆菌,黄杆菌,无色杆菌,微球菌,动胶菌等有生物絮状作用,互相粘连在一起,构成菌胶团,担负氧化分解的任务将有机物结合絮状,使重金属离子,P元素沉淀,使水体净化。
(3)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微生物将水体中产生的NH3氧化成的硝酸盐,为藻类生长提供养料,这对河流复原因有重大的意义。
主要分两个过程:第一阶段是氨被氧化为亚硝酸盐,如亚硝化杆菌,亚硝化螺菌,亚硝化球菌等,第二阶段是亚硝酸盐被氧化硝酸盐,如:硝化杆菌,硝化球菌,硝化刺菌等。
(4)反硝化作用如芽孢杆菌,短杆菌,假单杆菌都是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以分子氧为载体,在供氧不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可以利用硝酸盐为最终电子载体产生NO2-,N和氮气,而起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移出系统外,提高PH。
(5)去除淤泥活性碳除淤泥法是利用活性碳淤泥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开始生长,有机物部分被微生物降解,水体中的COD和BOD得到降低.日本学者在98年报道用氟石和火成岩砂吸附一种乳杆菌,用以分解虾池底部有机淤泥,结果使有机淤泥发生量减少了1/2-1/3,H2S减少了1/3,虾的成活率提高了10%-20%。
(6)固氮作用主要是一些固氮藻类及细菌,如:固氮单胞菌属,肠杆菌,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鱼腥蓝细菌,苜蓿根瘤菌等,它们能把氮气变为有机氮,为水产养殖提供饵粒和肥料,潜力很大。
微生物促进水产养殖健康管理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资源。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水产养殖也面临着诸多健康管理难题。
微生物作为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水产养殖健康管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水产养殖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并介绍如何利用微生物来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一、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1. 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在水产养殖系统中,有益微生物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有益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废物,减少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积累,保持水体清洁。
(2)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有益微生物可以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减少疾病的发生。
(3)促进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有益微生物可以分解饲料中的复杂有机物,提高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促进生长发育。
2. 有害微生物的危害除了有益微生物外,水产养殖系统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害微生物,它们会给养殖环境和养殖动物带来危害:(1)引起水质恶化:有害微生物会分解有机废物,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
(2)传播疾病:有害微生物可能携带病原菌,引发养殖动物的疾病,造成经济损失。
(3)影响养殖效益:有害微生物的存在会降低养殖动物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影响养殖效益。
二、利用微生物改善水产养殖环境1. 添加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种对水产养殖有益的微生物,可以有效改善水质、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可以适量添加益生菌,帮助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2. 生物滤池处理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的设备,可以有效净化水质。
通过生物滤池处理,可以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
3.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是改善水产养殖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体中有机废物的积累,容易引发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
微生物与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控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疾病的防控问题。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带来益处,也可能引发疾病。
因此,了解微生物的特点,有效地进行疾病防控,对于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发挥着多种作用。
首先,它们参与水质净化。
水体中的废弃物和残留物质会被微生物降解分解,保持水质的清洁。
其次,微生物还能作为营养源为水产生物提供能量,促进其生长发育。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对水产养殖中的病原微生物起到抑制作用,从而维持养殖环境的稳定与健康。
2. 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疾病微生物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疾病的出现往往与水产养殖环境的不卫生、饲料质量不合格、养殖密度过高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微生物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它们可引起鱼类、虾类等水产生物的内外寄生、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生产效益。
3. 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疾病防控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合理管理养殖环境,保持水质的清洁与稳定,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其次,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确保水产生物获得充分的营养,提高其免疫力。
同时,在养殖密度的控制上,合理安排养殖数量,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疾病的传播。
此外,加强水产生物的日常管理,定期对其进行观察、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感染疾病的个体,应及时隔离处理,避免病害的蔓延。
4. 技术与科学的进步在微生物防控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水产养殖也逐渐应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控制微生物疾病。
例如,可以通过高效过滤系统来净化水体中的微生物,保持其密度的稳定。
同时,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型的抗病毒、抗菌等药物,提高水产生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此外,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为微生物疾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48 《中国水产》2008年第10期实习编辑 李明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有益微生物菌群健康养殖—海水篇有益微生物专题编者按:由于工业“三废”、城市生活污水、医用污水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水产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以及水资源的日益紧缺等原因,使得我国水产养殖业水质恶化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引发了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有益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产品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对病原菌不产生抗药性,可用来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生态环境、作为饲料添加剂等广泛使用;作为一种运用日益广泛的水产养殖用品,不少养殖者对有益微生物的概念、组成、作用机理以及在水产养殖上的使用方法还存在疑问,为此本刊特组编了一组有关的稿件,希望能对养殖者起到指导的作用。
之一林 钦 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510300朱志红 上海水产大学 200090药物防治是控制病害的方法之一,但其存在着明显的弊端:药物会对养殖环境(特别是微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同时也会使部分病原体产生抗药性;有些药物使用后还会在动物体内残留,影响产品的质量,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有益微生物菌群(EM菌)能够快速降解、吸收和转化水中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残饵、粪便)等物质,其形成优势种群后,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和有害藻类的生长繁殖。
在欧美、日本、印度尼西亚以及泰国等国的水产养殖业中,各种有益微生物制剂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建立清洁健康的养殖模式是保证水产养殖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使用有益微生物菌群是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减少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EM菌的概念、组成及特点1.EM菌的概念EM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群)的缩写,它是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等人经过多年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现的,以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以及固氮菌等5科10属80余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一种新型微生物活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