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儿科学 》 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 》 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 》 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 》 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1

《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

学时:54(39/15)

学分:3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临床课。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儿科学总论(4学时)

主要介绍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特点、喂养与保健、四诊概要、治疗概要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中医儿科的发展过程、中医儿科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学术思想、主要著作。重点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各种生理常数,熟悉中医儿科四诊的内容,了解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第二章肺系病证(6学时)

第一节感冒(2学时)

了解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及辨证论治规律。重点掌握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的不同及所出现的兼夹症的辨证治疗。

第二节肺炎喘嗽(2学时)

熟悉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掌握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重点掌握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及各型的辨证论治。

难点: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

第三节哮喘(2学时)

熟悉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和诱发因素,掌握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重点掌握哮喘的辨证论治。

第三章脾系病证(5学时)

第一节厌食、积滞、疳证(3学时)

熟悉厌食的发病原因,掌握厌食的临床表现和基本治疗原则,重点掌握厌食与积滞、疳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区别。了解积滞的一般发病原因,掌握积滞的辨证论治。掌握疳证的含义及其临床表现,熟悉疳证的发病原因及常见兼证得临床表现,重点掌握疳证的辨证论治。

难点:厌食与积滞、疳证的病因病机及病证鉴别。

第二节泄泻(2学时)

熟悉泄泻的病因以及产生伤阴、伤阳或导致疳证、慢惊风的病理转归,掌握泄泻的主证及泄泻治疗的常法和变法。

第四章心肝病证(6学时)

第一节病毒性心肌炎(2学时)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发病情况及所属的中医范畴,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要点。

第二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2学时)

熟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病机,掌握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第三节惊风(2学时)

了解惊风的概念、发病年龄特点、惊风八候,掌握急惊风与慢惊风的区别;掌握惊风的病因病机及急惊风慢惊风的辨证论治。

第五章肾系病证(4学时)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2学时)

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第二节肾病综合征(2学时)

熟悉肾病综合征的分类、临床特征、中医范畴及发病情况,重点掌握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了解西医治疗。

第六章传染病(8学时)

第一节麻疹(2学时)

熟悉麻疹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熟悉麻疹的特点及顺证逆证得鉴别,重点掌握麻疹顺证和逆证的辨证论治。

第二节风疹、水痘、手足口病(2学时)

了解风疹的病因病机与临床特征,掌握风疹的证治。熟悉水痘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水痘的证治。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辨证论治。

第三节猩红热幼儿急疹(2学时)

了解猩红热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征、辨证论治;了解幼儿急疹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征、辨证论治。重点掌握猩红热与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流行性腮腺炎(2学时)

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痄腮)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辨证论治。

第七章新生儿疾病(2学时)

熟悉生理性胎黄和病理形胎黄的鉴别,熟悉胎黄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胎黄的辨证论治。了解胎怯、新生儿硬肿症的特点。

第八章其他疾病(4学时)

第一节紫癜(2学时)

了解紫癜的发病情况、所属的中医范畴及临床特征,掌握紫癜的病因病机,重点掌握紫癜的辨证论治。掌握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鉴别。

第二节佝偻病(2学时)

了解佝偻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改变,掌握佝偻病的诊断要点、治疗、预防及辨证论治。

难点:钙在小儿体内代谢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临床课程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结合临床实际设立模拟病例让学生分析,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 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2. 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按15%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15%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

3. 成绩评定标准: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为100分;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平时成绩为100分。

临床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中医儿科临床技能;病历书写等3项内容。其中学习态度,纪律、出勤率等综合印象,计30分。中医儿科临床技能包括床边问诊、体格检查、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等计30分。见习笔记、书写病历标准程度,计4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15%的比例列入中医儿科学课程总成绩。

平时成绩以课堂提问、出勤抽查的方式考核,考核成绩以15%的比例列入中医儿科学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参考书

1. 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 薛辛东主编,《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其他说明

1. 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七版),中医中医药出版社

2. 因不单独开设西医儿科学,在教授中医儿科同时向学生适当介绍西医儿科的相关知识。

附:《中医儿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学时:15

一、见习的目的与任务

见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书本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用到临床实践,初步掌握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辩证思路和诊疗方法,熟悉儿科的常用中西医药物的使用,常用的检验方法,尤其是学会书写门诊病历等医疗文件。

二、见习的基本要求

1.小儿的生长发育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熟悉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体重、身高等计算公式及生理常数。学会测量小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小儿体格检查的参数。

2.小儿常用药物计量计算:包括抗生素、退热药、止咳药、解痉药、镇静及抗惊厥药的应用。要求学生根据小儿体重、体表面积计算常用药物的剂量,学会根据病情选药开处方。

3.儿科常用中成药及西药的使用原则及方法

结合患儿讲述药物的使用,要求学生掌握选药的原则,中成药的使用也要辨证论治。

4.门诊病历的书写:要求学生学会询问病史,中成药的使用也要辨证论治。

5.全面掌握中西医儿科的诊疗思路,学会报传染病卡片,初步掌握儿科的传统疗法如捏脊、拔火罐。

三、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标准:见习成绩为100分。

以学生提交见习门诊病历方式进行考核。要求病历书写格式规范,内容全面,用医学术语客观的记录病人的症状、体征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并能独立的确立治则治法、组方用药,表现良好的临床素质、见习态度认真,出勤满。病历书写为30分,辨证论治为40分,见习态度认真和出勤为3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15%的比例列入中医儿科课程总成绩。

5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Hydro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践学数】: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 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 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 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 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色、嗅、味、比重、透明度、温度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PH值、硬度、矿化度、侵蚀性。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及人为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和生水。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门分析;库尔洛夫式、舒卡列夫分类表。 *1.4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上层滞水:概念及特征; *潜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位线图及其应用; *承压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2章地下水的运动和动态 *#2.1 重力水的运动

《旅游学概论》课程学习大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教学目的是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重点掌握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等基本概念;掌握一些重要的旅游组织;旅游对于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了解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在旅游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会运用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主要的国际、国内旅游组织;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必须开设在所有专业课程之前。 后续课程:导游实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等。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1、教材 李天元主编《旅游学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版 2、参考书目 (1)刘伟、朱玉槐《旅游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2)马勇《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柏杨《旅游学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8月版 (5)王洪滨《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版 (6)普国安《旅游学概论》,广东旅游出版社,2013年版 (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课堂(20%)+作业(10%)+考试(70%)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 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学的学科特征、研究内容和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课程英文名:Marketing 适用专业:管理类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市场营销学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总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研究和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并加以运用,已不仅仅是工商企业和经济部门的事,而且包括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在探讨如何针对目标市场的需要,组织好本单位的工作。因此,通过《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吸收和借鉴当今国内外市场营销理论的新观点、新方法,对市场营销学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本人发展的需要。 教学要求: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注重适用性、实用性。 四、教学环节 1、课堂授课: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中外企业的典型案例,主要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 2、研究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研究型学习,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与作业训练:根据课程要求,组织学生设计和分析企业案例,并通过作业训练,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自我阅读:自我阅读是学生系统掌握学科知识、扩大理论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考核:考核是检查教与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总成绩=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市场营销导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熟悉市场营销及其相关概念,明确市场营销职能,掌握市场营销的任务; 2.了解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内容体系和研究方法,理解市场营销 的重要意义; 3.正确认识市场营销观念的变化过程。 第一节市场与市场营销 1.市场的概念与类型 2.市场营销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第二节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1.市场营销学的产生 2.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3.市场营销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第三节市场营销学与相关学科 1.经济学与市场营销学 2.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 3.社会学与市场营销学 4.管理学与市场营销学 5.其它学科的贡献 第四节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与研究方法 1.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2.市场营销的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市场的含义、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与研究方法 本章难点:市场营销的内涵及核心概念 第二章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与新进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 2.掌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营销观念必然随之发生变 革和进步,了解市场营销观念的最新发展动态; 第一节市场营销观念 1.市场营销管理 2.市场营销观念 第二节市场营销组合理论扩充与演变 1.市场营销组合的扩充 2.4C理论

《煤矿地质学》测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节理与解理 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 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 泥裂、印模和结核。 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 4.煤的变质作用 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地质学基础实习》教学大纲【模板】

《地质学基础实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质学和地质工作及其与农业的相关性有更具体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原理和地质观测与研究方法以及课堂上难以学到的实践知识和方法,使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与野外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目的、任务与意义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通过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有助于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帮助同学们更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地质学内容,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特别是矿物、岩石、矿产、地质演变等方面的知识,弥补校内教学中标本和器材不足的弱点。 2)实地观测并记录各种岩石及其所含矿物特征和野外产出状态,认识各种岩石中的代表岩石类型,特别是沉积岩中的各种代表岩石,如砂岩、砾岩、页岩、粉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各种岩石在野外的产出状态和一般特征。使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野外实践中得到验证,使理论知识有了实践基础。 3)观察地质构造现象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认识基本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不仅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实际验证,而且能有新的认识,开阔视野。 4)观察不同岩层间的接触关系,观察不同岩层在野外的出露情况,寻找典型地段观察并分析各种岩石演化为土壤的过程和机理。这都有助于对农地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 第一天: 1)观察晚古生代石灰岩、砂岩等沉积岩的特征;

2)观察石灰岩中燧石结核的特征及其产出规律; 3)观察石灰岩中珊瑚、菊石等化石的特点; 4)认识一般的地质构造(断层、节理、褶皱); 5)介绍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第二天: 1)学习使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2)认识砾岩、砂岩、泥岩; 3)在泥岩中寻找和观察植物化石; 4)学习观察河流二元结构。 第三天: 1)观察差异风化; 2)观察层内揉皱; 3)观察断层并判断其性质; 4)观察褶皱并分析其形成机制; 5)观察燕山期正长斑岩的特征及其产出状况; 6)观察下志留统高家边组泥岩、页岩中的笔石和灰岩中的腕足类动物化石。 第四天: 1)观察上白垩统浦口组角砾岩及其层理构造; 2)认识河流阶地和现代河流沉积物的层状构造特点; 3)观察石灰岩表面的溶蚀现象以及溶洞形态,并分析其成因; 4)观察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的生长状况; 5)观察三级溶洞—地壳三次抬升的证据; 6)观察直立岩层和倾斜岩层; 7)观察背斜核部的特点并学习绘制素描图; 第五天: 1)上白垩统赤山组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 2)观察火山构造; 3)观察玄武岩与下伏的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4)观察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的玄武岩; 5)观察玄武岩的球状风化; 6)辉绿岩岩墙; 第六天: 1)观察和描述晚古生代地层剖面:五通组石英砂岩、黄龙组灰岩、船山组生物碎屑灰岩; 2)观察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3)观察洞穴形态; 4)观察洞穴堆积类型—石柱、石钟乳、石笋; 第七天 1)观察玄武岩及其中的橄榄石包裹体,仔细观察并描述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和气孔状构造; 2)观察玄武岩的基底岩石-第三纪中新统浦镇组砾石层、砂砾层;

旅游学概论培训教案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酒店管理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总课时数72 理论时数44实践时数20 复习考试8其其它0 授课周数18 周学时4 教材名称旅游学概论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授课教师朱云娜实践教师辅导教师朱云娜授课班级11大专酒店1、2班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教学主任签字

教务处编印 二O一一年元月 授课计划管理制度 授课计划是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学期授课内容、教学进度以及采用主要教学方式的主体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因此对制定授课计划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任课教师在承担某一课程授课任务后,必须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已有基础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情况,同时要充分了解本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作用与要求。作为课程的教学组织者、实施者,应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负责,认真编写授课计划。 第二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等有关文件,在新学期初第二周完成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写工作。 第三条授课计划内容包括: (一)按讲授一次课(2学时)编写授课内容提要; (二)授课类别应分别注明理论讲授(包括理论讲解、讨论、练习答疑等)或实验(训); 第四条授课计划经教研室、系(部)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五条授课计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任课教师如要对学期授课计划作部分改动时,需经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批准。如作重大变动,需经系部、教务处及教学院长批准,并报教务处、督导室备案。 第六条教研室主任应经常检查教师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督促教师按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学督导小组,可将授课计划作为检查教学情况的主要依据。教务处、督导室在系(部)、督导小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原则上,实际进度与计划相差小于±4课时。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主讲教师写出书面理由。 第七条学期授课计划填写部分统一用小四、楷书打印一式四份,系部、教务处、督导室各一份,任课教师留一份。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 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使用 (选用卫生部规划教材,罗颂平、谭勇主编)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中医基础教研室 目录 前言2 第一章导论3 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3 第三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4 第四章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5 第五章妇科疾病治法5 第六章预防与保健5 第七章月经病6 第八章带下病10 第九章妊娠病10 第十章产后病13 第十一章妇科杂病15 参考书目17 学时分配18 前言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的主要课程,本门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各论和附论三部分。总论共六章,简要介绍中医妇科学发展史;系统论述妇女的生殖脏象、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并讨论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要点。各论共五章,分别论述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基本知识和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附论共五章,简要介绍生理产科、常见妇产科疾病和计划生育等一般知识。本门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

能够运用中医妇科的知识诊断、治疗及防治临床常见疾病 教学内容 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医妇科学定义、范围与特点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 1、掌握:历代中医妇科学的重要代表著作及重要学说。 2、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及发展简史。 3、了解:每个历史阶段中医的特点 【教学内容】 参考《中国医学通史》相关史料,分为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两宋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明国时期、及现代八大历史时期,以中医妇科学术发展为核心,描绘中医妇科发展的简史。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女性特有的器官 【目的要求】 掌握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 熟悉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与生理作用 【教学内容】 胞宫、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二、三、四节月经、带下、妊娠与产育 【目的要求】 1.熟悉月经的生理现象。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310055) 修订人:(邢绍丽) 本课程性质: 市场营销及企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市场营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并了解和掌握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和团队意识,并注意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毕业之后从事的相关职业活动。 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现实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STP”营销理论; 3.掌握市场营销战略的具体应用; 4.结合实际,熟练掌握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的步骤和方法; 5. 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组合“4P”:产品决策、价格决策、渠道决策、促销决策的内容及具体应用。 本课程教学安排:总学时:64 课程进度分配表

本课程必要说明: 1、先修课:企业管理、管理学等 2、如作为公选课应删减的内容:市场营销道德、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 本课程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市场营销学概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正确理解并掌握市场及市场营销的含义 2.理解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与任务 3.了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本章教学意见与建议】 课堂讲授。 【本章教学基本内容安排】 第一节市场与市场营销 教学内容知识点:市场的概念及构成、分类、市场营销的概念及功能 第二节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与任务 教学内容知识点: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 第三节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教学内容知识点: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现代营销观念与传统营销观念的区别 第二章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购买者的类别以及消费者、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特征 2. 掌握消费者、产业购买者、中间商的购买行为类型 3. 正确理解并掌握消费者、产业购买者、中间商和政府购买的决策过程 【本章教学意见与建议】课堂讲授。 【本章教学基本内容安排】 第一节消费者市场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教学内容知识点:消费者市场的含义和特点、消费者购买行为内容、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和类型、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第二节组织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教学内容知识点:组织市场的构成与特点、产业市场及其购买行为分析、中间商市场购买行为分析、政府市场及购买行为分析 第三章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市场信息的概念了解系统开发的任务、特点、方式 2. 了解市场信息的特征和作用 3. 掌握市场信息的内容、处理的原则和市场信息的分析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实习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肉眼观察和描述手标本的一般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的鉴定特征,学会设计地层柱状图;培养学生进行地质科学实验的兴趣,掌握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要求: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堂实验尤为重要,它是掌握本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环节。作为实践性启蒙教育,普通地质学实验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野外实习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加强训练,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要求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二、实习内容 三、实习方式 在实验室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阅读地质图,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 四、实习时间及安排 总共14学时,根据理论课程进展情况,安排进行各实习。 五、实习成绩考核 每次实验要求写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总成绩。

《地质学基础》(一)实验教学大纲(水文) 一、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实验性质 《地质学基础Ⅰ》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了解通过手标本认识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的鉴别。 2、实验的目的 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表达书写能力、观察与判别能力。 3、实验的任务 通过对实标本的观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矿物、岩石手标本肉眼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基础Ⅰ》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 32(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10) 先修课程:无 开课部门: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学科。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规律。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历史短,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国在发展旅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学的总体认识,迅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核心内容,从宏观上初步将旅游学各方面的知识贯通起来,会运用旅游学的知识观察和初步分析旅游活动的现象,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旅游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世界与中国旅游发展的概况和各时期旅游的特点,理解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的联系;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2.理解战后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3.掌握旅游的定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旅游业的开端,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难点:世界与中国各时期旅游发展的特点及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 教学内容: 1.旅游与旅游学;

2.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 3.现代旅游的特征; 4.现代旅游的种类。 第二章旅游者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熟悉旅游者的定义及旅游者产生的基本条件; 2.掌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动机形成的条件、旅游者流动规律; 3、熟悉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旅游者的素质和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旅游者的定义与本质属性; 2.旅游动机及动机的行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者的概念界定、旅游动机; 难点:旅游者的动机及形成。 教学内容: 1.旅游者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2.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3.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4.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5.文明旅游——旅游者的素质修养。 第三章旅游业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旅游业的概念、构成、性质和特点; 2.了解或掌握旅游业各构成企业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概况; 3.理解旅游产品的概念、特点及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业的构成与特征; 难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的经济活动规律。 教学内容: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72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商品经营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讲授有关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训练学生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他们今后就业和适应未来职业转换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立业创业的本领。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 2. 了解市场营销环境、市场、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3. 了解市场营销策略。 4. 能进行一般的市场调研与预测。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对市场及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初步分析。 2. 能用市场细分原理及目标市场原理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 3. 初步具备组织、策划市场营销工作的能力。 4. 具有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重调研、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和精神。 2.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概述 1. 市场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 理解市场、市场营销的概念。 2. 市场营销学 了解市场营销学产生、发展的简要过程。 理解现代营销观念与传统营销观念的区别与联系,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3.市场营销学 (一)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1. 市场营销环境 了解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及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意义。 2. 宏观市场营销环境 理解宏观市场营销环境诸因素及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3. 微观市场营销环境 理解微观市场营销环境诸因素及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4.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 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及环境变化时企业的对策。 (二) 市场分析 1. 市场分类 了解市场的概念和分类。 2. 消费品市场分析 了解消费品市场的概念,掌握消费品市场营销的特点。 3. 生产资料市场分析 了解生产资料市场的概念,掌握生产资料市场营销的特点。 4. 技术市场分析 了解技术商品的概念,掌握技术市场的类型及营销特点。 5. 金融市场分析 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及类型,掌握金融市场营销的特点。 (三)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1. 市场细分的概念 了解市场细分的含义及其意义。 掌握细分模式和细分过程(步骤)。 2. 市场细分及有效市场细分条件 了解市场细分的依据及有效市场细分的条件。 3. 目标市场战略 了解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及选择目标市场需考虑的因素。 4. 市场定位 了解市场定位的含义。 掌握市场定位步骤和市场定位战略。 (四) 产品策略 1. 产品组合策略 了解产品策略的含义及实施产品策略的意义。 了解产品整体概念及产品组合策略。 掌握在企业营销中运用产品组合策略的技能。 2. 产品寿命周期策略 了解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掌握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 3. 产品开发与推广策略 了解新产品的含义及新产品的开发过程。 掌握新产品开发策略。 4. 商标与品牌策略 了解商标与品牌策略的含义。

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煤地质学 植物残骸堆积的学说(或理论)及其依据 植物残骸的堆积方式两种观点 1)原地生成说原理:造煤植物残骸堆积于植物生存的泥炭沼泽内,没有经过搬运,在原地堆积转变成为泥炭。证据:现在很多煤层底板存在大量根土岩或煤层至上的直立树干。 2)异地生成说原理:泥炭层形成的地方不是成煤植物生长地方,残体经长距离搬运后,在浅水盆地、泻湖等地堆积。证据:现代三角洲地带存在上游漂木,煤中可见树根朝上以及大量矿物质。 3)微异地生成说(或称“亚原地生成说”)泥炭沼泽内部植物残体、部分泥炭受冲刷搬运并重新堆积的现象比较常见。 什么是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 1)泥炭化作用: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且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 2)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 什么是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残值化作用 1)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2)丝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参与下不断被分解、化合、聚积,发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泥炭的过程 3)残值化作用:中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 比较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与残值化作用发生的条件 1)凝胶化作用:①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②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参与. 2)丝炭化作用:①沼泽覆水程度发生变化;②沼泽表面变得比较干燥,氧的供应较为充分;③氧化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参与下由于失去被氧化的原子团而脱氢、脱水,碳含量相对地增加 3)残植化作用:①水介质具有流动特性—敞流沼泽②长期有新鲜氧供应,发生氧化作用③稳定组分聚集 煤化作用的阶段划分与基本特点 1.泥炭化作用阶段:从成煤原始物质的堆积,经生物化学作用直到泥炭的形成 2.煤化作用阶段: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 特点:①煤在连续地系列演化过程中,可明显地显现出增碳化(相对)趋势;②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表现为结构单一化趋势;③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结构表现为致密化和定向排列的趋势;④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显微组分性质呈现为均一性趋势;⑤煤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⑥煤化作用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表现为煤化作用的跃变,简称煤化跃变 煤化作用的演化主要是受温度的高低、经历的时间长短及压力的大小所决定的。 什么是希尔特定律它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普通地质学是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是面向地质学及地质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于地质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开设的一门先导性课程,每学年授课64学时(含48学时讲课与18学时实验课程)。课程包括以下基本教学内容: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质年代、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风化作用、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块体运动、地球环境与资源、地球系统科学概述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地质思维与地球系统科学观,为进一步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面向低年级地质类专业开设,学生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教学模块:地球基本知识、地表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内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人类与实验教学等五大部分。 地球基本知识主要介绍最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地质年代等内容。 地表动力地质作用介绍各种地表动力作用和产物,和主要包括外动力地质作用与 - 4 -

沉积岩、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地下水地质作用等。 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和产物,包括岩浆作用和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震活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 地质环境与人类主要介绍与地质相关的环境和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资源、地质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和培养学生的地质基本实践技能,主要包括晶体模型、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罗盘使用和地形图、地质图填绘以及图切剖面等实验教学内容。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普通地质学课程是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全院每年平均有60余名学生学习该课程。作为地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质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对祖国河山与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地质园地,培养学生地质学思维方法、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地质学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初步学习与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学会地质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分析和研究地质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后作业和地质实践技能训练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和实验报告。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 - 4 -

基础旅游学

《基础旅游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01L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管理系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周学时:3 学分:3 先修课程:管理学建议修读学期:3 一、课程介绍 《基础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以经济学、管理学有关原理为基础,探讨旅游活动(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根据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融会贯通所学理论知识并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章旅游的性质与特征 基本要求 理解旅游产生的条件;熟悉旅游的本质与特征;掌握旅游、余暇的概念。 教学重点 1.旅游产生的条件 2.旅游的本质和特征 3.旅游的概念及与迁徙、旅行的关系 教学内容 1.1余暇、审美与旅游的起源 1.1.1旅游产生的客观条件:余暇时间的存在 1.1.2旅游产生的主观条件:自然审美意识的出现 1.1.3旅游的产生 1.2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1.2.1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 1.2.2旅游的本质规定 1.2.3旅游的基本属性 1.2.4旅游的特征 1.3旅游的概念 1.3.1旅游的定义 1.3.2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

第2章旅游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 基本要求 了解旅游的萌芽与发展;了解现代旅游的特点;掌握古代、近代旅游的特点;综合应用现代旅游的特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1.古代、近代旅游的特点及旅游产业形成的社会背景 2.现代旅游的特点 教学内容 2.1旅游的萌芽与发展 2.1.1旅游的萌芽 2.1.2旅行的发展 2.1.3游览的出现 2.2古代旅游的形式与特点 2.2.1古代旅游的社会背景 2.2.2古代旅游的主要形式 2.2.3古代旅行的表现形式 2.2.4古代旅游的特点 2.3近代旅游的兴起与特点 2.3.1近代旅游的社会背景 2.3.2旅行社的问世与发展 2.3.3近代旅游特点 2.4旅游产业的形成 2.4.1现代旅游社会背景 2.4.2现代旅游特点 2.4.3旅游产业地位的确定 2.5我国旅游业的历史与发展 2.5.1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 2.5.2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3章旅游者 基本要求 熟悉旅游者的概念;熟悉旅游者旅游条件及其基本运动模式;掌握旅游流的概念;简单应用旅游需求的特点和一般规律分析问题;综合应用旅游动机及影响旅游流运动的因素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市场营销管理教学大纲

市场营销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arketing Management 先修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管理 适用类型、层次、专业:本科、全日制、函授、夜大、经济管理、贸易类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市场营销管理》是一门研究企业营销基本规律的学科,是经济管理、贸易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理解营销基本概念,掌握营销管理的一般方法,具有营销环境分析、营销组合分析、营销调研、市场细分以及SWOT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企业营销策划、参与营销管理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市场营销理论及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市场营销管理基本理论;营销环境与顾客购买行为研究;市场营销组合以及目标市场定位研究;市场营销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市场营销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等基本理论。 2、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的内涵及其测度、顾客赢利率分析的基本方法、营销资源分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营销调研的方法等。 3、基本掌握营销环境的基本内容、市场细分方法。 4、具有市场营销策划的初步能力,能用细分方法确定目标市场和进行产品服务和定位。 三、主要内容: 第1章绪论 1.1 引言 1.2 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 1.3 市场营销学的性质 1.4 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1.5市场营销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1.6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 1.7 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1.8 市场营销观念

地质学基础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 【学分】:3 【总学时】48 【先修课程】:无 二、教学目标 如今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已经更紧迫地显示出来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向地球作了更多的索取,然而人类如稍有处置不当,便会招致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只有当地球上的居民都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才能和它友善相处,和谐协调,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大学生,理应首先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带头向社会传播,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去,以造福于人类。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建立地球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一些实际的技能,增强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激励大家了解地球,关爱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地球科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课程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通过练习作业初步掌握地球上主要地形特点及其名称。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的特征 2、难点:理解宇宙观 第二节行星地球简史 (一)教学要求 概略地了解:宇宙应是无限的(但在自然科学中,却作为一个有限的研究对象来对待),这个宇宙产生于约137亿前的大爆炸,是现今比较流行的看法,冷的气体与宇宙尘埃组成的星云逐渐形成太阳系,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假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它们有共同的起源,是自然本身演变的产物。重点掌握: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应是无限的 2、难点: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 第三章地球的结构 第一节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教学要求 地球的元素组成,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元素或化合物,具有自己的物理、化学特征,矿物内部的晶体结构是决定其外部形态及特性的主导因素,由矿物集合而成的岩石构成地球的主体。一般了解元素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迁移和重新组合。 (二)重点、难点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学时:96 其中:理论学时:90 机动学时:0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全面而系统地阐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阐述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了解旅游和正确认识旅游,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最终通过让学生在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及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学会以专业的旅游学分析方法和理论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旅游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旅游学科体系的特点;知晓旅游活动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相关重大事件;明白旅游的具体涵义、性质以及旅游的组成要素。 2 能力目标 熟悉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中重要的构成行业;能够辩证地分析旅游发展对当地的影响等等;掌握和了解旅游及旅

游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 3 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意识;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调。 三课程学生分配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旅游学概述 (一)教学内容:1、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旅游的构成要素3、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 4、旅游学研究的概况 (二)教学目标:1、明确旅游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比较各种不同观点下有关旅游的定义的异同 2、认识旅游的构成要素和分类,掌握各种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3、了解旅游学研究的概况,明确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 2、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3、按照地域和目的对旅游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1、旅游活动的特点 2、旅游活动的性质 第二章: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内容:1、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4、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5、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旅行活动的概况,明确古代旅行的起源与进程 2、从产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认识其对近代旅游产生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世界现代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1、托马斯库克的旅游活动 2、旅游业诞生的历程(四)教学难点:1、现代旅游的概念 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