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俄罗斯新闻事业共34页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34
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特点与前景1.1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特点在传统文化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俄罗斯政治转型既具有转型国家的共性,又有俄罗斯式的个性,西方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传统性,既相互融合、共生,又相互排斥、博弈。
俄罗斯政治转型具有以下凡个特点。
1.1.1根本性制度变迁马克思主义认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继承与共同性,但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还是两种根本对立、性质不同的制度。
俄罗斯政治转型前的苏联社会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行苏维埃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转型后的俄罗斯,代之以西方政治模式的议会制、政党制、总统制,正如叶利钦所说,“取代苏联的是一个新的国家,一个有着与以前不同的边界、内外政策、政治制度和政权体制的国家”。
普京上台后,虽然在诸多领域“非叶利钦化”,但是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与发展方向两个方面,他将继续叶利钦的道路,他说道,“通向市场和民主的道路,对于90年代走上这条道路的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十分艰难的……尽管有种种困难和失误,我们终于走上了全人类都在走的主千道”,他所走的道路,也没脱离他所说的“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
伴随国家根本制度改变的是整体性制度转换。
新制度学派的D·菲尼认为,制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宪法秩序,即政权的基本规则;第二种是制度安排,包括法律、规章、社团、和合同;第三种是指规范性行为准则,包括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
俄罗斯的政治转型是指从苏联政治制度到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全面而非个别的转型与转变,是一种整体性制度变迁。
俄罗斯的政治转型主要表现在宪法领域,1993年俄罗斯宪法与前苏联的1977宪法有着完全不同,根据1993年宪法,俄罗斯承认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任何意识形态不得规定为国家的或必须遵循的意识形态;承认政治多元化与多党制;国家权力在立法权、执行权与司法权分离的基础上行使,相互独立。
1.1.2从激进到渐进的“民主化”改革政治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民主化改革,纵观近现代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政治转型大体可以分为激进与渐进两种类型。
第四章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俄罗斯地区的报业至今已走过了300年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三个时期:沙俄时期、苏联时期和独联体时期。
第一节沙俄时期的报业俄国是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历时最长的国家,历届沙皇均严格控制报业,因而报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一、俄国报业的诞生和初创。
(一)、《新闻报》1703年1月2日,沙皇彼得一世在莫斯科倡导创办俄国第一份铅印官方报纸《新闻报》,标志着俄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它为沙皇专制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延续作了大量的鱼卵工作,是沙皇政府得力的统治工具。
(二)、《莫斯科新闻》和其他民办报刊的出现。
1756年,莫斯科大学仿照《新闻报》样式创办《莫斯科新闻》,自此打破了官办《新闻报》独家垄断的局面,它是非官方报纸,偏重于传播科学知识和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深受知识阶层的欢迎,发行量超过《新闻报》。
后来该报几易主编,越来越成为沙皇统治的帮凶。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被苏维埃政权查封。
18世纪后期,在法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一些民办刊物。
最有影响的是启蒙思想家诺维科夫创办的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杂志,如《雄蜂》、《画家》。
1779——1789年,他曾主编《莫斯科新闻》,将它办成了宣传民主主义的阵地。
18世纪末,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俄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统治者惶惶不安,对刚兴起的民间新闻出版业采取镇压措施,传播民主思想的进步刊物全部被查封,进步的新闻工作者一一被放逐。
(三)、十二月党人和赫尔岑的报刊活动。
1825年12月,一些青年军官因深感俄国的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现状,率军队起义,史称这次起义的贵族军官为十二月党人,他们所办的报刊,最有影响的为1823年创办的《北极星》,主要内容为宣传解放农奴,废除书刊检查制度,动员人民起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以赫尔岑为首的贵族革命家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继续促进民主运动的发展。
他与人合作出版了刊名和宗旨与十二月党人创办的《北极星》相同的《北极星》丛刊和《钟声》杂志。
俄罗斯研究俄罗斯转型期的社会政策与社会稳定庄晓惠提要|俄罗斯的改革素以“激进”著称,但是与民生相关的公共政策却在很多方面延续苏联时期的政策,没有轻易割裂。
有些政策在形式上改变的同时,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俄罗斯转型期间的住房政策、医疗政策、就业政策以及教育等公共政策与社会平稳过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正是那些没有从根本上触及的公共保障政策,构成了俄罗斯特殊历史时期的一道“缓冲带”,大大弱化了急剧转型给社会造成的冲击,使俄罗斯得以克服重重危机,走出困境。
俄罗斯的这些政策将是国家继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俄罗斯转型公共政策过渡中图分类号|C93作者信息|女,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300387。
*此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TJSR10-237)。
①ОсиповГ.В.Социологияиобщество.Социологическийанализроссийскойсмуты.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Норма,2007.C.91 93.②Миграцияиестественноедвижениенаселения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в1-мполугодии1993г.//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бюллетень.М.,1993.俄罗斯在转型期间的有关民生的公共保障政策与其经济、政治改革的“激进”手段相比,显得相当“拖沓”,没有做根本性的改动,大部分都是从苏联时期继承而来的。
这些政策贯穿改革过程的始终,历代领导者似乎已达成了一种默契,即使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随意更改。
一、俄罗斯转型期间实施的公共政策及相关背景俄罗斯的急剧转型给国家、社会和人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有研究称这次转型的损失超过20世纪任何一场经济危机的破坏,甚至超过战争的破坏。
1990 1996年间,工业生产下降了53%,机器生产下降了60%,轻工业产品减少了70%,整个国民生产总值几乎下降到了原来的50%。
俄国媒体运营体制转型的轨迹自从苏联解体、俄国民主化之后,俄国媒体的运营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部门、媒体经营者和媒体编辑记者之间的互动也在过去十多年的政治社会演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俄国的传媒不但报导了俄国政治经济改革的真实情况,而且自身也成为政治家和金融家争夺的对象。
在政治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新生的俄国大众传播体系不断遭到政府机关与各方政治势力的强硬介入,致使媒体的专业活动受到了许多不合理的牵制,甚至是不合法的干涉。
与此同时,媒体经营的模式从国有化快速转型至私有化与市场化,也直接冲击了大众传媒的生存,然而这却是俄国传媒追求新闻自由和独立自主之际,首当其冲且不得不面临的残酷处境。
在叶利钦执政末期至普京当权期间,俄国政府不断加强主管机关一一新闻部与作为媒体资源领导集团的“全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在传播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制定相应整合的信息传播政策,另一方面消灭金融寡头的媒体经营势力,同时却让国营天然气和石油工业集团的资金大量介入媒体事业。
目前,这种政府干预逐渐演变成为一场电视媒体经营执照权的信息资源争夺战,俄罗斯媒体正在由卡特尔垄断性质的媒体向国有公共服务体制转变。
、“党管媒体”制度的解体在前苏联以及俄罗斯的政治体制转轨过程中,媒体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引起了传播研宄者和社会其它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
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已经开始放松共产党国家对媒体的传统管制。
前苏联出版部部长米.费多托夫参与制订的前苏联《出版和其它大众传播新闻媒体法》就是在苏联解体前夕由前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的。
《出版和传媒法》在法律上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公有国营广播电视制度”。
该法律承认新闻工作团体有成立媒体公司的权利,并宣布每个编辑部都是独立的法人,这意味着那时新闻传播媒体己经获得了部份的自由和权利。
该法律的缺点在于没有明确规范新闻媒体在经济发展中所应负的义务和如何利用来自国外的投资,以及国家如何管理媒体的金融运作[1]。
莫斯科历史之新俄罗斯时代的转型与发展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scow'sHistory in the New Russian Era Moscow, as one of the most illustrious cities on Earth, has witnessed numerous epochs of transformation and growth. Embarking upon the journey through its historical tapestry, we come across an era that stands out for its profound impact - the New Russian Era. This period marks not only a significant shift in political power but also a robust economic resurgence, cultural rejuvenation, and architectural revolution.莫斯科,作为地球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见证了无数时代的变迁与成长。
在探寻这座城市的历史画卷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时代——新俄罗斯时代。
这一时期不仅标志着政治权力的重大转变,还见证了经济的强劲复苏、文化的复兴以及建筑革命的到来。
The fall of czarist Russia ushered in a new dawn for the city. With the Bolshevik Revolution, Moscow emerged as the capital of the Soviet Union, ushering in an epoch of radical change. Factories rose from the ashes of destroyed palaces, while modernist architecture replaced Baroque grandeur. This transition was fraught with challenges, yet Moscow persevered, reshaping itself into a vibrant industrial hub.沙皇俄国的覆灭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曙光。
俄国新闻史♦俄罗斯形成民族国家较晚,长期处于一统的专制制度下,因而它的新闻业史的前期,是典型的新闻专制史。
在苏联存在的70多年里,其社会主义的新闻业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自由主义的新闻政策,但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媒体受国家的控制仍然较多,目前处于向市场化的转型过程中。
一、俄国简单的历史政治上高度集权是俄国的特征,因而新闻业从一开始就出于集权政府的控制之下。
二、十月革命前俄国新闻业的发展过程♦1600年出现宫廷手抄新闻♦1703年1月3日彼得大帝下令出版《新闻报》,一开始就是现代印刷刊物,政府的官报,一直出版到1917年,1728年由俄国科学院接手出版。
1815年起变为日报,是俄国最早的日报。
该报存在214年。
1917年之后停刊。
《新闻报》是俄国近代历史上创办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官报。
♦18世纪内,形成科学院、大学办报刊的传统,因为沙皇俄国有文化的人太少,差不多都集中在这样的文化单位。
最早的杂志《新闻报每月注释》1728年由科学院创办。
面向社会的报纸《莫斯科新闻》和《莫斯科杂志》1756年和1791年由莫斯科大学创办。
♦1825年,十二月党人创办秘密刊物《北极星》,是为最早沙俄政治反对派的刊物,主编雷列耶夫和亚·别斯土舍夫(1797~1837,笔名马尔林斯基)。
♦19世纪初又出现政府部门纷纷创办官方行业报的新情况,1837年起,各省官方开始创办报纸,形成沙皇俄国的官方报纸体系。
♦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批量的民营新闻性报纸和大众化报纸(戈比报),代表性报纸是彼得堡出版的俄国最大的商业性报纸《新时报》(1868-1917),老板阿列克塞·谢尔盖耶维奇·苏沃林。
他是俄国最大的民营报业主,也是沙皇时期俄国唯一拥有多家报刊的报业主,一度倾向社会民主工党。
但是,当时的俄国的民营报刊大多有一定的党派倾向。
(西欧进入大众报纸时期,俄国落后一步的反映)♦莫斯科出版的主要报纸是《俄罗斯言论报》,该报是1917年前莫斯科最大的日报,也是俄国第一家向国内各大城市和国外派驻记者的报纸。
二十条时政新闻简短一、时政新闻1:拜登签署芯片法案美国拜登签署芯片法案,这事儿可真是闹得沸沸扬扬的。
这法案啊,就是想大力发展美国自己的芯片产业,还想限制咱们中国等其他国家在芯片领域的发展呢。
这可有点不地道了,芯片是高科技领域的关键东西,大家都在努力进步,美国这么做有点搞垄断的意思。
不过这也让咱们国家更加坚定了自主研发芯片的决心,咱们中国的科技企业那也是很有潜力的,就像华为,一直在努力突破芯片技术的瓶颈,相信咱们一定能在这方面做出成绩。
二、时政新闻2:俄乌冲突持续俄乌冲突还在持续呢,这可苦了俄乌两国的老百姓了。
战争就像一个恶魔,破坏了无数的家庭,让好多人失去了亲人。
国际社会也一直在努力斡旋,想让双方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但是呢,这事儿又很复杂,涉及到地缘政治、领土争端等好多问题。
乌克兰背后有北约在支持,俄罗斯也有自己的安全诉求,希望双方能尽快找到和平解决的办法,让百姓们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三、时政新闻3:中国航天新成就咱们中国的航天事业那可真是不断取得新成就啊。
神舟飞船一次次成功发射,宇航员们在太空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探索宇宙的奥秘。
嫦娥探月工程也不断有新的发现,月球上的土壤成分、地形地貌啥的都被咱们慢慢了解清楚。
这可不仅仅是展示咱们国家的科技实力,还对人类探索宇宙有着重要的意义呢。
以后说不定咱们能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或者去火星探险,想想都很激动呢。
四、时政新闻4:欧洲能源危机欧洲的能源危机可严重了,天然气价格飞涨。
这主要是因为俄乌冲突,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减少,再加上欧洲之前在能源转型方面有点激进,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但是新能源又没有完全跟上。
好多欧洲家庭冬天取暖都成了问题,一些工厂也因为能源成本太高而停工。
这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能源转型的时候得循序渐进,要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
五、时政新闻5: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这事儿当时震惊了全世界。
一个国家的前领导人在街头演讲的时候被刺杀,这可是很严重的事件。
•国际形势与外交政策•国内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问题及民生改善举措•法治建设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目录•文化繁荣与体育事业发展•军事力量现代化与国防安全保障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多极化趋势加强新兴大国崛起,传统大国影响力相对下降,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
经济全球化遭遇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但合作仍是主流。
治理体系变革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面临改革压力,以适应全球治理新形势。
中美关系复杂多变俄欧关系紧张日韩关系改善030201主要国家间关系动态中国外交战略及举措积极参与全球治理01推进“一带一路”建设02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03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果疫苗研发与分配合作气候变化合作经贸合作成果丰硕物价水平物价总体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涨幅温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波动较小,通胀压力可控。
GDP 增速与结构2024年,我国GDP 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均衡。
就业形势就业市场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年度目标,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取得积极成效。
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1 2 3产业结构现状产业政策与措施产业升级效果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科技创新投入重大科技成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效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扶贫攻坚工作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效果评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居民健康素养提高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