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行政区政治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4.04 MB
- 文档页数:35
特别行政区一.设立特别行政区的依据?1.理论依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法律依据: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社会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二.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地方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具有以下特点:1.“一国两制”。
特别行政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五十年不变),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
2.高度自治。
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通用自己的货币,财政独立,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3.当地人管理。
即所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三.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一)特别行政区对中央人民政府的直接从属性。
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特别行政区涉及外交、国防等国家主权方面的事务。
包括:(1)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2)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3)任命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4)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5)解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6)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
(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首先,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1.行政管理权。
包括经济、财政、金融、贸易、工商业、土地、航运、民航、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学、宗教、劳工、社会服务等事项。
2.立法权。
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律效力上属于地方性法规)。
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
包括(1)有参加外交谈判、国际会议、国际组织的权力;(2)有签订国际协议的权力;(3)有与外国设立官方、半官方机构的权力;(4)有签发特别行政区护照和旅行证的权力。
5.高度自治的其他方面。
简述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基本内容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设立特殊政治地位和高度自治的行政区域。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享有较高的自治权,包括在经济、政治、法律等领域内自主决策权,具备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宪法、法律和政策的能力。
特别行政区的政府机构由本地区选举产生,并负责管理本地区的事务。
2. 特殊政治地位:特别行政区与其他地区在政治地位上存在差别。
通常情况下,特别行政区根据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的特殊性,享有一定程度的政治特权和权力,以便维护本地区利益和发展。
3. 部分独立性:特别行政区在某些事务上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例如,在经济和贸易、教育和文化、司法和执法等方面,特别行政区享有自主性,实行与中央政府不同的政策和制度。
4. 高度稳定:特别行政区通常具有一定的法律与政治制度稳定性。
为了维护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和特殊地位,中央政府通常会在相关法律框架中确定一定的保护措施和机制,确保特别行政区的稳定运行。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基本内容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以高度自治和特殊地位为核心,旨在实现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澳门政治制度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拥有独特的政治制度。
澳门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一国两制”原则,即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下,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
下面将从澳门政府的组织结构、选举制度和决策机制等方面介绍澳门的政治制度。
首先是澳门政府的组织结构。
澳门政府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门组成。
行政部门由由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组成,行政长官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负责领导行政部门的工作。
行政会议则是他的助手,由行政长官、高级行政官员和一些非官方成员组成。
立法部门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由33名立法会议员组成,其中12名由全体选民普选产生,21名由行业、社会组织和官方选举产生。
司法部门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案件和解决争议。
其次是澳门的选举制度。
澳门特别行政区有独立的宪法和选举法规定选举的原则和程序。
澳门的行政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但需要经过一个选举过程。
根据宪法和选举法,行政长官由由全体选民产生,并由中央政府任命。
澳门的立法会议员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全体选民普选产生的,另一种是由行业、社会组织和官方选举产生的。
这种组建方式旨在确保各个利益集团都能在立法会中有所代表,实现民主参与。
最后是澳门的决策机制。
在澳门的政治制度中,特别重视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平衡和协商。
澳门政府的决策通常需要通过与利益集团的协商来达成共识。
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作为澳门政府的核心决策机构,会与不同利益集团进行磋商,并根据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政策。
在立法过程中,立法会议员可以就政府提出的法案进行辩论和投票,以保证民意的表达和权力的制衡。
这种决策机制可以有效地维护各方的利益,实现政策的公正和合理。
总的来说,澳门的政治制度是独特的,旨在实现“一国两制”下的高度自治。
澳门政府的组织结构、选举制度和决策机制都是为了保证各个利益集团的参与和权力的制衡。
澳门政治制度的稳定运行为澳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章特别⾏政区制度第⼋章特别⾏政区制度第⼀节概述⼀、特别⾏政区的概念特别⾏政区是指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设⽴的、具有⾼度⾃治权的地⽅⾏政区域。
从以下⼏个⽅⾯理解(⼀)特别⾏政区是我国单⼀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个地⽅⾏政区域(⼆)特别⾏政区是享有⾼度⾃治权的地⽅⾏政区域(三)特别⾏政区直辖于中央⼈民政府特别⾏政区与⼀般地⽅的异同⼆、确⽴的理论依据——“⼀国两制”(⼀)“⼀国两制”的形成中国统⼀⽅案种种1、“邦联”模式2、“联邦”模式3、“⼀国三制”模式4、单⼀制模式“三民主义统⼀中国”模式“⼀国⼀制”“⼀国两制”“⼀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国两制”的提出(1)1978年11⽉邓⼩平在同缅甸总统会谈谈到台湾问题时指出:“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活⽅式可以不动。
但是要统⼀。
”(2)1978年12⽉⼗⼀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3)1979年元旦全国⼈⼤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祖国的⼤政⽅针,指出:⼀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的统⼀⼤业。
在解决统⼀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民蒙受损失,并建议两岸恢复通商、通航和通邮。
(4)1981年9⽉30⽇,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的⽅针政策》的讲话,具体提出了实现祖国统⼀的九条⽅针——叶九条。
标志“⼀国两制”构想的明晰化。
(5)1982年9⽉邓⼩平会见英国⾸相撒切尔夫⼈时,阐明了中国政府准备⽤“⼀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港问题的⽴场。
邓的《我们对⾹港问题的基本⽴场》的谈话,表明“⼀国两制”的构想已经成熟。
(6)1983年6⽉邓⼩平发表了《中国⼤陆和台湾和平统⼀的设想》的谈话,后来被称为邓六条,进⼀步发挥了关于台湾与⼤陆和平统⼀的构想。
同年公布的《中华⼈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特别⾏政区的规定,为“⼀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特别行政区设立及其制度
特别行政区(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AR)是中国大陆的一种行政区划。
目前中国设立了两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设立的背景是为了落实“一国两制”的方针,使这些地区在保持高度自治的同时纳入中国的统一管辖。
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法: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是依据中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进行的。
基本法是特别行政区的根本法律,规定了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法律地位、行政权限等重要内容。
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在经济、财政、司法、外交等领域拥有高度自治权,享有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
中央政府支持:特别行政区设立后,中央政府会给予特别行政区各种支持和帮助,同时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和法律地位。
行政首长:特别行政区设有行政首长,负责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管理和施政。
立法机构:特别行政区设有立法机构,负责特别行政区的立法工作。
司法体系:特别行政区设有独立的司法体系,包括独立的法院和法律体系。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建立旨在保持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发展独特文化和社会制度,同时保障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的合作与关系。
以上是关于特别行政区设立及其制度的一般概况。
第五节特别⾏政区制度 ⼀、特别⾏政区的概念与特点: (⼀)特别⾏政区的概念 特别⾏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专门设⽴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特别的社会、经济制度,直辖于中央⼈民政府的⾏政区域。
(⼆)特别⾏政区设⽴的法律依据 【宪法】第三⼗⼀条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特别⾏政区。
在特别⾏政区内实⾏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民代表⼤会以法律规定。
(三)特别⾏政区域的特点 第⼀,特别⾏政区享有⾼度的⾃治权。
⾃治权包括: (1)⾏政管理权。
除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根据基本法应当由中央⼈民政府处理的⾏政事务外,特别⾏政区有权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处理有关经济、财政、⾦融、贸易、⼯商业、⼟地、教育、⽂化等⽅⾯的⾏政事务。
(2)⽴法权。
特别⾏政区享有⽴法权。
特区⽴法会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常委会备案,但备案并不影响法律的⽣效。
(但若全国⼈⼤常委会认为特别⾏政区制定的法律同基本法冲突了,可以发回,不能修改或撤销,然⽽⼀旦发回该法律就⽴即失效了,但对以前的判决不具有溯及⼒) (3)独⽴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特别⾏政区法院独⽴进⾏审判,不受任何⼲涉;特别⾏政区的终审法院为审级,该终审法院的判决为最终判决。
(4)⾃⾏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
中央⼈民政府可授权特别⾏政区依照基本法⾃⾏处理有关对外事务。
如:签发护照和其他旅⾏证件;实⾏出⼊境管制;国际协议是否适⽤特别⾏政区发表意见;参与和⾹港有关的外交谈判。
第⼆,特别⾏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活⽅式50年不变。
《⾹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都规定,在特别⾏政区不实⾏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活⽅式50年不变。
这⼀规定充分体现了“⼀国两制”的基本⽅针。
第三,特别⾏政区的⾏政机关和⽴法机关由该区永久性居民依照基本法的有关规定组成。
永久性居民是指在特别⾏政区享有居留权和有资格依照特别⾏政区法律取得载明其居留权和永久性居民⾝份证的居民。
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制度
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宪法性文件,历经若干轮修正,现已完善。
在这里,我们来谈谈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制度。
一、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制度主要有三大方面:
1、政治制度:基本法规定了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基本形式,即行政长官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行政权,行政会由行政长官主持,其他成员由行政长官任命。
2、司法制度:基本法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司法权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监督和管理。
3、行政管理制度: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制定的原则执行,行政机关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其职能,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
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制度是一套综合性的体系,旨在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安全、稳定、发展,促进国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完整统一,确保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我国特别行政区制度_公司规章制度我国特别行政区制度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一、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和行政地位(一)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可以根据基本法规定、按既定程序制定法律,但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政府任命。
特别行政区不能行使国家主权。
特别行政区的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防务由中央政府负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战争状态或香港、澳门进入紧急状态,中央政府可以发布命令在特别行政区实施有关全国性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如认为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符合基本法有关条款,可将有关法律发回,但不作修改。
发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
(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可实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除了有关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有关体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法律外,其他均不在特别行政区实施。
中央政府所属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得干预特别行政区依法自行管理的事务。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和政府机构由当地人组成。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在不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废除和修改法律。
特别行政区享有司法终审权。
特别行政区的财政收入不上缴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也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特别行政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同各国、各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联系,签订双边和多边经济、文化、科技等协定,参加各种民间国际组织,自行签发出入本特别行政区的旅行证件。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根据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我国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全国各族人民选举产生。
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由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民主制度,通过选举方式使人民的利益得到真正的代表。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组织形式。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政党,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个社会团体的代表共同组成,可以自主选举、提名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国家领导人。
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政治协商制度。
这种制度能保证各方的利益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平衡,实现多方参与、多方合作的政治格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少数民族的民族权利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境内有多个民族,为了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我国在宪法中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制度赋予了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具有自治权力,可以管理本地的经济、文化、教育等事务。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的特殊政治制度,在香港、澳门的回归后得到实施。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中国政府为了保持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实现“一国两制”的政治安排。
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自治权,可以保持自己的社会经济制度,通过选举方式产生行政长官和立法机构,独立负责特区内事务的决策。
总之,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
澳门是什么制度
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拥有独特的政治制度——“一
国两制”。
澳门的政治制度是由《澳门基本法》所规定的,这是一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订的法律文件。
澳门基本法在1999年
12月20日生效,确立了澳门的特别行政区地位,规定了澳门
的政治结构和运作方式。
根据澳门基本法,澳门的行政长官是由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任期为5年。
行政长官领导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政府,负责维护澳门的法制和社会秩序。
澳门的立法机关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直选和间接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立法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改澳门的法律和政策,对行政长官和政府进行监督。
澳门的司法体系独立于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澳门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负责。
澳门的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
法院负责审理和判决各类案件,确保司法公正。
检察院负责监督和指导刑事诉讼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权益。
根据《澳门基本法》,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
澳门在行政、立法、司法等方面都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可以制定适应本地的法律和政策。
澳门的宪法地位和高度自治使得澳门能够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为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体来说,澳门的政治制度以“一国两制”为基础,结合了中国内地的政治制度和澳门的实际情况。
这种制度为澳门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保障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和管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