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完整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完整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完整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

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水肿

心悸

心前区疼痛

晕厥

1.心源性呼吸困难

概念

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病发生左心或右心衰时,使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出先紫绀,端坐呼吸,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率的异长。

病因

由于左心衰,肺淤血和肺顺应性降低而致肺活量减少的结果;肺淤血影响肺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妨碍肺的扩张和收缩,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肺泡内张力增高,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病人感觉呼吸费力。

由于体循环淤血并发淤血性肝肿大及胸水、腹水,使呼吸活动受限,同时右心房及上腔静脉压升高,血中氧含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均可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

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系体力活动使静脉回流量增多加重肺淤血的结果。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憋醒,并被迫坐起,轻者坐起数分钟可缓解;重者出现阵咳、咳泡沫痰、伴肺部哮鸣音,又称“心源性哮喘”,常为左心衰早期表现。

端坐呼吸

心功能不全后期,病人完全休息亦感呼吸困难,不能平

卧,迫使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可伴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悸等。随着心功能不全发展,呼吸困难逐步加重,出现窒息感,影响机体

活动能力,病人常精神紧张、焦躁不安。

常用护理诊断

心输出血量减少气体交换受损

活动无耐力潜在性并发症---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1.卧位: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吸氧:慢性心衰伴二氧化碳潴留者的吸氧原则,低浓度、低流

量、持续吸氧;急性心衰的吸氧原则,高浓度、高流量、短时间吸氧。

5.室内空气新鲜

6.活动与休息

2.心源性水肿

概念

是指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静脉淤血,使机体组织间

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

病因

右心衰时,水肿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降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与水的潴留。以及因静脉压升高致毛细血管静脉端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收所致。

心源性水肿的特点为,水肿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以脚、踝内侧、胫前部明显,呈凹陷性,逐渐延及全身,发展较缓慢,久

病卧床者出现背骶部及会阴部水肿。

常用护理诊断

体液过多

潜在性皮肤完整性受损

营养失调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

2.饮食原则:低盐、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

3.观察尿量:应用利尿剂后,观察其尿量、体重变化及水肿消退

情况,监测有无电解质紊乱。

4.保护皮肤:翻身、按摩,保持皮肤清洁等。

3.心悸

概念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病因

器质性心赃病,如:甲亢、贫血、高热、低血糖反应等均可因心搏动增加引起心悸;

功能性见于健康人在强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及大量吸烟、饮酒、浓茶、咖啡或应用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肾上腺素等药物时也可引起心悸;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等心率失常,均易引起心悸。

常用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

心输出血量减少

护理措施

见P119-120

4.心前区疼痛

概念

心前区疼痛是指由各种化学因素或物理因素刺激自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的感觉纤维引起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病因

心狡痛、心梗,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或持久性缺血缺氧而致;

急性心包炎、胸膜炎,因炎症累及心包或胸膜壁层引起疼痛。

心狡痛、急性心梗常发生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基础上,心狡痛于用力或精神紧张时诱发,呈阵发性压榨样痛;

急性心梗可无明显诱因,呈持续性剧痛甚至休克,病人常伴有因剧痛而致焦躁、严重者伴濒死感;

急性心包炎、胸膜炎有原发病史,疼痛尖锐,可因呼吸或咳嗽而加剧。

常用护理诊断

疼痛

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病人心前区疼痛的护理

1.休息急性期须卧床一周,保持环境安静。

2.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

3.吸氧间断或持续吸氧2-3天,重者可以面罩给氧。

4.监护CCU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监测3-5天,重者可延长。5.镇静止痛

度冷丁50-100毫克,肌注,每4-6小时重复;

吗啡5-10毫克,肌注或静注,每4-6小时重复;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每2小时一次。

5.晕厥

概念

晕厥是一时性广泛脑组织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短暂、突发的可逆性意识丧失。

阿-斯综合征

心脏停搏5-10S即可产生晕厥,这类由于心排血量突然下降而产生的晕厥称阿-斯综合征。

常用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

心输出血量减少

潜在性并发症心率失常

猝死

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见P119-120

6.心衰病人应用洋地黄药物的护理

洋地黄易中度因素

由于治疗剂量与重度剂量接近,有心肌严重损害(急性心梗)、低血钾、严重缺氧(肺心病)、肝肾功能减退等易发生重度。

其毒性反应主要表现:

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视觉改变等;

心脏方面反应,引发各种心律失常等;

洋地黄过敏,较少见。

洋地黄毒性反应的处理:

停用洋地黄类药物;

补充钾盐,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氯化钾,停用排钾利尿剂;

纠正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可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心律缓慢者可用阿托品等。

7.心血管病人的既往史及生活方式

要注意那些与病人现有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贫血、高血压、甲亢、风湿热及反复多次链球菌感染史等。生活方式

饮食:是否摄入过多热量、过多含盐、胆固醇、脂肪、咖啡因

含量高的食物,此外,过份饱餐还是引起心绞痛和心梗的诱发因素;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应了解病人的吸烟史以及对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认识程度;

运动:对多项研究表明运动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因此应评估病人的运动情况,包括类型、量、频度,每次运动的时间等。课内小结

本节课要重点掌握以下概念:心源性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心源性水肿、心悸、晕厥、心前区疼痛、阿-斯综合征;

掌握以下主要护理措施:心输出量减少的护理措施、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措施、心源性水肿的护理措施。

附: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57岁,有心绞痛病史7年。4小时前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连续含服3片硝酸甘油疼痛仍不缓解,并伴有恶心、呕吐,因疼痛难以忍受且持续不缓解而入院。

查体:BP90/60mmHg,HR110次/分,有室早每分钟2次,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

导联Q波宽而深,ST段共背向上抬高。

检查:心电图显示V

1-5

既往史:有十二指肠溃疡14年,今日时有发作。

问题:

该患者的病情可能发生了何种变化?为什么?

为支持诊断,患者需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查是什么?

简述该患者的治疗原则。

写出患者的一个主要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课后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