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美刑法中的普通法罪_1
- 格式:docx
- 大小:19.06 KB
- 文档页数:6
英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作者:————————————————————————————————日期:英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法律英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郭自力摘要:英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包括自身防卫、防卫他人、防卫财产和执法防卫等,规定得比较详细和具体,易于操作。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防卫的紧迫性、必要性、防卫行为和侵害行为的比例关系以及所谓合理相信的问题,都有较大的分歧,尤其是美国模范刑法典的一些规定,虽然有一些创新,但似乎在有些问题上走得太远。
关于防卫人的主观条件,模范刑法典认为,只要防卫人相信有不法侵害存在,无论行为人的认识是否合理,都可以进行防卫,甚至一些主观上有过错的人,也可以以正当防卫提出合法辩护,这就显得有些不合常理。
笔者的观点是,应将防卫人的主观认识分为合理的认识和不合理的认识,如果是合理的认识,就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如果是不合理的认识,由于防卫人存在过错,就不应认定为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涉及防卫人和侵害人双方,如果能很好地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可以既维护好刑法的正当性,又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自身防卫防卫他人防卫财产执法防卫紧迫性必要性防卫限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犯罪论体系之争的源起与现状研究”(批准号:10BFX03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郭白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料召集人。
英国法中,原来没有正当防卫一词,但在中世纪的英国普通法中有“自卫”(self-defence)这个概念。
当受害方遇到对方的殴打,退到无路可退时,就可以使用武力杀死侵害人。
德国这个时期的刑法也采取了类似的立场,正当防卫仅仅适用于对身体和生命的武力攻击,而且也是在没有办法逃避的时候才允许防卫。
直到1794年的《普鲁士法律大全》,才将正当防卫适用于防卫财产。
在早期的普通法判例中,自卫杀人在一个时期内被认为是有罪的,但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宽恕,后来逐渐发展到无罪释放。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概览[摘要]犯罪构成理论堪称为刑法学的摇篮圣地和学术生命之始,针对犯罪构成如何建构才能既打击犯罪又保障人权,各种构成体系理论各有优劣。
大体有三种犯罪构成理论代表了犯罪构成理论的概况,分别是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英美法系双层次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前苏联和我国的耦合式犯罪构成理论体系。
[关键词]递进式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双层次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耦合式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就是由主观和客观的一系列要件组成的,这种要件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构建形成的理论体系。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法律文化背景不同,各国刑法文化传统和法律规定上的差别,以及对于犯罪构成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英美法系双层次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前苏联和我国的耦合式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
一、何为犯罪构成首先要注意的是犯罪与犯罪构成二者的区别。
犯罪概念是说明犯罪是什么,它具有什么基本属性,从客观上揭示一切犯罪行为的共同基本特征,从总体上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而犯罪构成则是在犯罪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犯罪是如何构成,成立犯罪需要具备哪些要件,从微观上分析各个犯罪行为的内部结构及其成立要件,是分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的具体标准。
由此看出,我国的刑法理论承认犯罪概念也具有划分罪与非罪的功能,这便在认定犯罪时确立了两套标准,容易导致混乱。
如果犯罪构成的标准服从于犯罪概念的标准,势必抹杀具体犯罪的个性特征,如果犯罪概念标准服从于犯罪构成的标准,则会丧失犯罪概念的指导意义。
言外之义,我国犯罪概念或者犯罪构成概念二者在表述上、内容上还有待完善之处。
我国刑法中把犯罪构成的概念表述为: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有机统一体)。
日本的刑法学家小野清一郎则概括为“所谓构成要件,是指将违法并有道义责任的行为予以类型化的观念形象(定型),是作为刑罚法规中科刑根据的概念性规定”。
第32卷第6期2017年11月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ADMINISTRATIVE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Vol.32.No.6Nov.2017[摘要]犯罪的成立不仅要求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还要求主客观要件具有一致性。
主客观要件一致性原则确立在犯罪意图作为犯罪构成要素发展的基础上,并逐渐成为刑事责任的必要要素。
主客观一致性原则包括犯罪行为与主观要素在时间上的一致和犯罪结果与犯罪主观要素在种类和强度上的一致。
由于原因自由行为的犯罪行为与主观要素在时间上涉嫌不一致,即使立法确立了其责任,但理论上仍存在激烈争论。
原因行为具有引发危害结果的现实危险,应被认定为实行行为,且行为人在原因行为阶段对故意自陷的行为及其结果存有主观过错,故此,原因自由行为符合主客观要件一致性原则的要求。
[关键词]责任主义;主客观要件一致;原因自由行为;英美刑法;犯罪要素[中图分类号]DF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628(2017)06-0044-07The Concurrence of Mens Rea and Actus Reus in Common LawXie Yun-shan(School of Law,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a crime not only requires objective elements and subjective elements,but also requires consistency betwee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lements.The concurrence of mens rea and actus reus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al intent as a constituent element of crime,and gradually becomes a necessary element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The Concurrence of mens rea and actus reus includes the consistency of criminal behavior and subjective elements in time and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crime result and subjective elements of crime in category and intensity.There is still a heated debate on the theory that the cause of the act of liberty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subjective elements in time,even though the legislation has established its responsibility.The actio libra in cause has the practical danger to cause the harm result,should be recognized as the implementation behavior,and the doer has the subjective fault in the reason behavior stage to the intentional self-trapping behavior and its result,therefore,the actio libra in causa conforms to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lement conformity principle.[Key words]accountability;the concurrence of mens rea and actus reus;actio libera in causa;common law;elements of crime 英美刑法中的主客观要件一致性原则谢芸珊(广西大学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收稿日期]2017-10-10[作者简介]谢芸珊(1991-),女,广西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刑法学。
英美刑法与中国刑法之交通肇事罪的比较分析作者:庄卫平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33期摘要本文在两大法系成文刑法体系的基础上,对英美刑法与中国刑法中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规制特征、法律理念进行了比较,并着重从主体和主观方面的角度分析了交通肇事中一些典型的问题。
关键词英美刑法交通肇事罪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332-02一、法理基础比较对不同法系的类似罪名进行比较,即在于考察不同法律传统的国家在面对侵害相同或类似客体的违法行为时的法律理念、立法规则及司法上对影响定罪量刑诸因素的归置。
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法律的渊源广泛、庞杂,刑事判例法主要来源于普通法和制定法。
普通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遵循先例”。
豍遵循先例就是指法院在审判案件时,法官采用认为正确、合理并且与立法不相抵触的成例作为判案的依据。
如果以后再发生案情相同或类似的案件,就以以前的判例作为断案的依据。
豎英美刑法上的制定法,是指所有包含犯罪与刑事责任内容的成文法令、法规的总和。
现在的英国,尽管普通法仍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大多数犯罪却是由制定法规定和调整,也就是由上议院和下议院正式通过并经过国王签署的议会法令加以规定和调整。
豏大陆法系各国刑法的显著特点就是以刑法典为核心,辅之以特别刑法、附属刑法,从而形成完整的成文刑法体系。
豐这与英美成文刑法体系结构不同,典型的英美法系国家大多数并无统一的刑法典,其刑法制定法的内容与形式极为复杂。
笔者对英美法系刑法与中国刑法中交通肇事罪的比较分析,主要即建立在两大法系成文刑法体系的基础之上。
事实上,英美刑法中制定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普通法的内容进行成文化。
因而制定法中有很多内容就取代了普通法的内容。
豑在成文刑法体系中,英美各国都有对交通肇事这一类罪的规定,有的国家在刑事法典中加以规定,如加拿大是在其刑事法典第249条至第261条中规定了交通肇事罪的具体犯罪、证据调查、处罚及禁令的发布等内容;有的国家或地区则指定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如英国对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分见于《1985年公路法》、《1847年城市警察条例》、《1861年侵害人身罪法》、《1988年道路交通犯罪法》和《1991年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法规中。
浅析英美刑法中严格责任之差异摘要:严格责任一般被认为是英美刑法中独有的一种制度。
目前,关于我国刑法中是否存在严格责任以及将来是否应该在刑法中引入严格责任的讨论很激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分清楚英美刑法中严格责任的差异。
通过英、美两国刑法中严格责任的对比,可以发现两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存在定义、适用范围、辩护理由、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英美法系;严格责任;刑法一、区分英美刑法中严格责任差异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学者对严格责任的界定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严格责任“就是指一种不问主观过错的刑事责任。
”二是认为严格责任“是指对于缺乏主观罪过或者主观罪过不明确的特殊侵害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刑法制度。
”三是认为严格责任指对于某些特殊犯罪,控方只要证明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某些特定行为或处于刑法禁止的非法状态,法律即推定其具有罪过从而部分或全部的免除控方证明罪过的举证责任,除非被告人能够提出辩护理由证明自己主观上无罪过,否则被告便要承担刑事责任。
四是认为严格责任是指在行为人主观罪过具体形式不明确时,仍然对其危害社会并触犯刑律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制度。
关于我国刑法中是否有严格责任的规定以及我国是否应当引入严格责任也存在诸多观点。
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我国刑法理论与实践存在严格责任的特例,如奸淫幼女的司法解释就是一个关于严格责任的规定;骆梅芬指出严格责任是有效率的,是符和公平性的。
持相反观点的学者,如陈兴良教授等认为在当前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不存在严格责任,而且将来也不应当采用严格责任;张明楷教授则指出严格责任理论试图扩大刑罚的处罚范围来保护公众利益,虽然重视了对社会利益的保护,但忽视了对公民人权的保障,与刑法的谦抑性格格不入。
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严格责任的研究还处于相当混乱的局面。
因此,有必要对英美刑法中严格责任的差异进行区分。
二、英美刑法中严格责任的差异英国、美国由于在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决定了其法律制度方面的差异,严格责任制度也不例外。
美国刑法中的重罪谋杀罪规则评析【内容提要】重罪谋杀罪是英美刑法中比较特殊,并引起很多批评和质疑的罪名。
目前,美国大部分州的刑法仍保留有该罪名,但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实际上被限于在实施重罪过程中故意或过失造成死亡结果的情形:由于该罪名的设置仍具有一些积极意义且限制了适用范围,尽管存在比较严厉的批评之声,但绝大多数州的刑法仍然保留了重罪谋杀罪规则,短期内没有被废除的迹象。
【关键词】重罪重罪谋杀罪美国刑法因果关系一、引言英美普通法和制定法都把杀人罪分为谋杀(murder)和非预谋杀人(manslaughter)。
英美普通法关于谋杀罪的定义是:“有预谋(aforethought)恶意(malice)的非法终止他人生命的行为。
”现在,普通法关于谋杀罪的定义中仍然保留“预谋恶意”一词,但它所包括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字面的含义。
制定法中的谋杀罪概念则不一定包括“预先谋划”这个要素。
美国《模范刑法典》中有关杀人罪的规定也已经没有使用“恶意”的表述[1]。
在美国各州,谋杀罪所要求的主观要件中的恶意或预谋恶意的含义已经超出他们的字面意义与日常语言中的意义,而是包括以下所述的4种状态:(1)有意的杀人;(2)有意地对他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在大部分州,谋杀罪的主观心态并不要求是有意地杀人,有意地对他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满足谋杀罪的主观方面的要求;(3)在认识发生死亡结果的可能性之下,执意从事风险性行为或者轻率地漠视生命的价值,即具有“邪恶的心”(depraved heart)。
此种有意识的忽视心态足以显现出行为人对他人生命所形成的风险的极度轻率。
几乎所有的州都认为行为人对在这种心态下实施的行为应负谋杀罪的责任,构成“漠视生命价值的谋杀罪”;(4)在故意犯重罪既遂或未遂过程中发生死亡的结果,即构成所谓的重罪谋杀罪[2]。
按照早期普通法,所谓“重罪谋杀罪”是指凡在实行或着手实行重罪过程中造成故意或非故意死亡的情形。
大陆法系的法律就像长在盆里的树。
法典的结局就如同盆景的命运一样。
绝世经典的盆景正如旷世法典一样稀少而弥足珍贵。
英美法系的法律(思维)就像大地里的树。
大地的树扎根于土壤的深处,自取所需,自生自灭,它顺应的是自然的法则——最为神圣也最为稀松平常的法则。
一、英国宪法1.宪法的构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和原则的判例。
《权利请愿书》:(1628年,查理一世) 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集议于国会,谨奏于圣主国王陛下:昔国王爱德华一世临朝时,曾制订一项条例,通称为“statutum de Tallagionon Concedendo”,明定凡贡税或补助金,如未经本王国大主教、主教、伯爵、男爵、骑士、市民及平民中其他自由人之惠然同意,则国王或其嗣君不得于本王国内征课之。
又国会复于爱德华三世御极之二十五年制定法律规定,此后不得强迫任何人违反本意,借贷款项与英国之君主,良以此种贷款既背天理,且又违反英国人民所享之权利与特权,又按英国其他法律之规定,亦不得强迫任何人向英国君主作任何类似之捐献,或任何其他类似之捐献。
是故根据上述法律、与其他法良意美之英国法律与规章,陛下臣民可谓生而享有此种自由,即非经国会同意,得有不被强迫缴纳任何租税,特种地产税,捐献及其他各种非法捐税之自由。
但在最近,却不幸有与上述法律规定背道而驰的情况发生。
于是有些委员会派出人员,分赴各郡,称奉诏命,强迫人民,对于陛下缴纳种种之款项,人民如不遵照办理,则彼等动辄勒令立誓,必须恪遵枢密院及其他机关之传唤,出庭应询。
凡此措施,均为违反英国法律之规定,实非英国法律之所能容许。
但在若干地区,若干人民却竟因此而被监禁、羁押、与种种之骚扰。
又有若干人民己因郡长、副郡长、警察官、法官、及其他之官吏,称奉诏命,或枢密院命,致被迫缴纳种种款项,尤其违背法律与英国之习俗。
《人身保护法》(1679年,查理二世)全文20条,主要内容为:非依法院签发的载明缘由的逮捕证,不得逮捕羁押;已依法逮捕者应视里程远近,定期移送法院审理;经被捕人或其代理人申请,法院可签发人身保护状,着令逮捕机关或人员申述逮捕理由,解送、保释或释放被捕人,违者可处罚金。
3英国法英国法复习要点:1.普通法、衡平法的定义、特点、重要原则2.英国法特色制度:如信托制、对价、陪审制度3.英国宪法原则、渊源、历史发展等内容4.英国行政法制度特点5.英国法的土地所有制6.英国刑法对罪行的分类7.英国法院组织结构8.英国法的历史地位一、名词解释1.大宪章:1215年6月15日,英王约翰迫于贵族与市民的压力而签署《自由大宪章》,该法律文件由序言和63条条文组成,首次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规定了臣民所享有的权利,成为后来《权利法案》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典范,是英国宪法的最早渊源。
2.议会主权原则:议会即国会,所谓“议会主权”是指英国法规定国会在立法方面拥有最高权力,这一权力不经任何个人或机关授权,甚至不来自宪法授权;任何个人或机关不得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无效,也无权限制国会的立法权;法院无权以任何理由拒绝适用国会通过的法律,只有国会自己能修改和废止原有的法律。
3.对抗制:又称辩论制,是英美法系诉讼制度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指民事案件中的原告与被告以及刑事案件中的公诉人和被告人,在法庭上相互对抗,提出各自的证据,询问己方证人,盘问对方证人,并在此基础上相互辩论。
法官不主动调查,也不参与盘问,而是基于双方的主张和争议进行裁决,充当中立仲裁的角色。
4.对价:又称“约因”,是指为了使对方作出某些有利于自己的行为,而以自己作出对等的行为来作为保证。
是否存在有效对价,是判断契约或协议中一方的承诺是否有效力、必须履行的根据。
二、简答与论述1.简述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答:所谓责任内阁,是指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议院负责,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
其具体内容包括:(1)内阁必须由下议院多数党成员组成,首相和内阁成员都必须是下议院议员。
(2)首相通常是下议院多数党领袖。
(3)内阁成员彼此负责,并就其附署的行政案向英王负责。
(4)内阁向国会负连带责任,如果下议院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者通过英王解散下议院重新选举。
外国刑法纲要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法律规范,在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外国刑法体系丰富多样,了解其概要对于拓展法律视野、促进法学研究以及加强国际法律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外国刑法体系中,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刑法占据着重要地位。
大陆法系的刑法以法典化为主要特征,如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刑法典,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对犯罪和刑罚的规定较为系统和详尽。
而英美法系的刑法则更多地依赖于判例法,通过法官在具体案件中的判决逐渐形成和发展刑法规则,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德国刑法以其精确性和科学性著称。
其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成熟,对犯罪的分类细致入微。
在刑罚方面,注重刑罚的目的和功能,强调刑罚的教育和改造作用。
同时,德国刑法对于犯罪的认定和量刑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保障了司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法国刑法则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它强调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在犯罪的定义和处罚上,充分考虑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法国刑法还注重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法律体系。
英美法系中的英国刑法,其判例法传统使得刑法规则能够根据社会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更新。
在犯罪分类上,注重犯罪的实质危害性。
美国刑法则受到联邦制的影响,既有联邦刑法,又有各州的刑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复杂性。
在外国刑法中,犯罪的构成要件通常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其年龄、精神状态等因素可能影响刑事责任的承担。
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犯罪客观方面则涵盖了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关于刑罚的种类,各国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在刑罚的裁量方面,各国通常会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人的个人情况等因素。
我国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体系的比较所谓犯罪构成,它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种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整体。
它是认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一个统一标准。
一个行为是否属于一种犯罪行为,必须根据刑法规定的这些要件来衡量。
那首先犯罪与犯罪构成是否相同?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又在在哪里呢?犯罪的概念表述了犯罪的本质特征和法律特征,它回答的是“什么是犯罪”的问题;犯罪构成说明的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它回答是是“具备哪些条件犯罪才能成立”的问题。
犯罪构成以犯罪概念为基础,犯罪概念通过犯罪构成来阐明,二者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离开犯罪构成,罪与非罪的界限就无法具体认定。
所以,犯罪构成在犯罪论体系中属于核心地位。
犯罪构成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在刑法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
另外,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犯罪构成为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提供了明确标准并为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所谓犯罪构成体系是指犯罪构成的各要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组成的有机整体。
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主要观点为:①犯罪构成理论在苏维埃刑法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
行为人具备了犯罪构成的要件,便可认定其构成犯罪,从而对其适用刑罚;否则就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
②犯罪构成是苏维埃法律认为决定具体的、危害社会主义国家的作为(或不作为)为犯罪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因素)的总和。
③犯罪构成的因素是决定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全部事实特征中的每一特征。
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刑法学上直接从苏联引进其犯罪构成理论。
从1979年以来,我国对犯罪构成体系深入研究,但现在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虽然对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有所修正,但基本上未突破苏联的理论模式,有诸多理论问题值得我们去深究和研究。
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闭合式犯罪构成体系目前我国通说的观点是四要件说。
论英美刑法中的普通法罪
回顾英美刑法的史,实体刑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普通法
开始的,只是在后来才基本上成为法规。因此,为了确定犯罪在英美
刑法中的地位,就应当从普通法着手开始我们的工作。?
对于普通法的实质;,英国人自己的定义也相当模糊,他们只是
强调普通法是没有任何成文记载的,反映了英国的法律意识和公正精
神。1858年美国纽约的一家法院在判决中指出:“英国的普通法是由
圣贤发表的意见中,或者由古老的普遍的习惯中推演出来的,并且得
到法院认可的一些原则的集合。”??〔1〕?英国的教科书也作了大致
相同的解释,即“普通是国家的古老法律,是由习惯法所形成的并由
法官在审理具体案件时所解释的法律”。普通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它
不是由立法文件规定的法规总和,而是在司法实践中,由英国最高司
法机关-上诉法院和上议院的判例组成。?
在英国上,普通法和衡平法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由判例法来
体现,因而普通法与判例法往往是通用的。但判例法并不等于普通法
或衡平法,因为普通法和衡平法也可能转化为制定法,判例法可能是
对制定法的解释和发展。判例法讲究遵循先例原则,即刑事案件的判
决,应以先前判例中所包含的法律原则和规则为根据。?
就英国而论,遵从先例原则指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上议院的判
决对其他一切法院均有约束力。在1966年以前,对上议院本身也有
约束力,只有国会的正式立法才能改变上议院的错误判决。但在1966
年,上议院大法官改变了原来的立场,认为“过于硬性地服从前例可
能在特定的案件中导致不正义,并且不适当地限制了法律的发展”,
因而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离开以前的判例。但实际上改变以前判
例的例子很少,这和英国上议院的地位有关。第二,上诉法院的判决,
对除上议院以外的所有法院,包括上诉法院本身,均有约束力。第三,
高等法院的判决,对下级法院有约束力,但对该法院其他法官和刑事
法院法官并无绝对约束力,而仅有重要的说服力??〔2〕?。第四,下
级法院的判例不能约束上级法院,这是一般的情况。但考虑到法的稳
定性,上级法院也不愿轻易推翻下级法院的判决,即使判决有错误,
也信赖它。这是因为法有溯及力,一旦产生新的判例,容易使陷入混
乱,所以要格外谨慎。 毕业论文
在遵从先例的上,美国不象英国那样严格。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
各州最高法院从未认为他们自己受本院以前判决的约束,即可以推翻
以前的判决。当然,为了保证法律的稳定性,美国最高法院并不轻易
推翻以前的判例,但在涉及法律是否违宪的问题上,却比较多地推翻
以前的判例。因为美国宪法不轻易修改,只好由法院本身更正自己的
宪法判例。
进入20世纪以后,英美两国的法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积极
开展刑事立法活动,仅受普通法调整的犯罪就很少了,绝大多数犯罪
行为都由法律予以规定。当代英国的成文法主要包括:?
第一,;英国上下两院的法律。现在,英国的议会较之以前发生
了很大变化,上下两院经常定期开会,讨论和通过一些法令,这些法
令是英国成文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议会通过的法令非常庞杂,
许多是同一名称,要想正确地适用这些法令,必须区别清楚这些法令
通过的年、月、日。英国议会虽然通过了许多单行的刑事法规,但对
伪造罪、侵犯人身罪,却始终没有提出过统一的法令,1880年虽有
人提出过议案,但未获议会通过。?
第二,;具有刑法规范的行政法规。例如“道路法”、“特许证法”
等等。在普通法中不作为的犯罪很少,而行政法规中却时常将不作为
视为犯罪。例如发现特殊类型的传染病人,没有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就可视为不作为犯罪。英国的行政法规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授权
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些法规;另一类是地方政府就某一问题而规定的条
例。除行政法规之外,有些民事法规,例如破产法,也附带刑事法规。
毕业论文
至于美国,成文法已成为定罪量刑的主要根据之一。
第一,参、众两院通过的有关刑事法律。美国国会承担着制定法
律的繁重任务,仅1981年就制定了157项,各州议会也有立法权。
第二,;司法部门制定的法律。美国法院除监督政府之外,本身
同时也有立法权。法院制定的条例在被立法机构修改之前一直有效。
但立法机构的决定是最终决定并具有约束力。?
第三,;行政部门和机构所制定的规章条例,也具有法律效力和
作用。随着联邦政府活动的大大增加,它所涉及日常生活的范围越来
越广,规章条例也以创记录的速度增加。以《联邦法典》这部登陆最
新规章条例的专书为例,近年来,每年都要新增加8万多页。虽然行
政部门制定的规章条例现在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法院多年来一直拒绝
承认建立在规章条例基础上的法律,因为这等于国会放弃了它的立法
权。?
第四,;各州的综合性刑法典。美国自19世纪仿效法国,掀起法
典编纂运动。各州均有自己的刑法典。
尽管英美两国具有相当多的刑事立法,他们仍是保留普通法传统
的国家。主要理由是:第一,两国都没有适用于全国的统一刑法典,
许多重要法规还是空白,刑事立法几乎不涉及总则问题,许多问题要
依赖于普通法规则;第二,法官在定罪量刑时,可以采用制定法,也
可采用判例法,制定法只有受到采纳时,才能成为法律禁止和法律命
令。例如关于刑事责任的年龄问题,英国1969年通过的青少年法第
4条规定为14岁,普通法则规定为10岁,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并未接
受这一新的立法,仍以10岁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起点。这样,成文
法规定的责任年龄事实上等于没有生效。 毕业论文
在普通法系国家,当遇到民事案件,而又没有合适的制定法可以
采纳时,人们习惯于根据法官的思想来审理案件。案件发生后,法官
首先要从本国的案例报告中去寻找有关类似判例,假如没有类似案例,
还可以从其他属于普通法系的国家去寻找,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
但即使这样,也并非所有的案件都能找到适当的判例。例如在本
世纪50年代,美国某城市长期干旱,为解决全市的饮用水问题,市
政厅请人工降雨专家实施人工降雨。但是,位于该市的一名旅馆老板
却向法院提出诉讼,认为人工降雨导致天气条件变坏,游客纷纷离去,
了他的生意,要求市政厅和人工降雨专家赔偿损失。法官受理这个案
件后,首先查阅了有关人工降雨的法律,结果发现他所在的州,以及
整个英美法系国家,均没有类似的人工降雨案例。在这种情况下,法
官只能援引一些相近似的法律条文,例如大坝渗水或者倒塌后的法律
条文,结合自己对本案的理解和观点,形成一个新的判例。?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