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类推适用与扩大解释的界限
- 格式:pdf
- 大小:175.98 KB
- 文档页数:8
刑法中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区别
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均是刑法学中的概念。
类推解释,是指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推导解释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例如,将强奸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子,即男子被强奸也视为法律规定的强奸罪,这就属于类推解释。
类推解释在刑法中被禁止。
扩大解释,又称扩张解释,是指对法律用语解释后的含义大于其字面含义,但该含义处于该用语的可能含义范围内。
例如,将“自动取款机”解释为“金融机构”,这就是对条文中的“金融机构”的扩大解释。
扩大解释在刑法中被允许。
两者的区分标准通常有以下几点:
1、类推解释得出的结论,明显超出了普通人的预测可能性;而扩大解释得出的结论没有超出普通大众的预测可能性;
2、类推解释得出的结论,在用语可能包括的含义范围之外(即词语文义的“射程”之外);而扩大解释得出的结论,在用语可能包括的含义范围之内(即词语文义的“射程”之内);
3、类推解释提升了概念的位阶,而扩大解释没有提升概念的位阶;
4、类推解释是对类似事实的类比,而扩大解释是对规范的逻辑解释;
5、类推解释为刑法所禁止,而扩大解释为刑法所允许。
类推解释与扩⼤解释的区别是什么法理学是学习法律知识的基础,也是最难懂的理论知识,法理学中的知识不仅是国家相关法律的补充,也是为了防⽌法律漏洞的⼀种⽅式。
下⾯,就由店铺的⼩编为您为您讲解⼀下补充法律⽂义的两种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类推解释与扩⼤解释的区别是什么类推解释是填补法律漏洞的⼀种解释⽅法,是指对于相类似的案件应作相同处理。
扩⼤解释是指在法律条⽂的⽂义过于狭窄,不⾜以表⽰⽴法真意时,扩张法律条⽂的⽂义,以期正确阐释法律内容意义的⼀种解释⽅法。
以刑法看,关于扩⼤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从理论上可以列举:其⼀,从形式上说,扩⼤解释所得出的结论,并未超出刑法⽤语可能具有的含义,⽽是在刑法⽂义的“射程”之内进⾏解释;类推解释所得出的结论,超出了⽤语可能具有的含义,是在刑法⽂义的“射程”之外进⾏解释。
其⼆,从着重点上说,扩⼤解释着眼于刑法规范本⾝,仍然是对规范的逻辑解释;类推解释着眼于刑法规范之外的事实,是对事实的⽐较。
其三,从与⽴法者的意思的关系上说,扩⼤解释,是为了使⽴法者的意思明确化;类推解释,是在⽴法者的意思之外主张解释者⾃⼰所设定的原理。
其四,从实质上⽽⾔,扩⼤解释没有超出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类推解释则超出了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
区分扩⼤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的注意事项第⼀,某种解释是否类推解释因⽽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在考虑⽤语可能具有的含义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处罚的必要性。
⼀个⾏为的处罚的必要性越⾼,将其解释为犯罪的可能性越⼤,但如果⾏为离刑法⽤语核⼼含义的距离越远,则解释为犯罪的可能性越⼩。
因此,处罚的必要性越⾼,做出扩⼤解释的可能性就越⼤。
但是,如果⾏为超出了刑法⽤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则不管处罚的必要性有多⾼,也不得解释为犯罪。
因为即使危害再严重的⾏为,如果事先没有将其可罚性告知国民,就不得对该⾏为定罪科刑。
第⼆,要通过⼀般⼈的接受程度来判断是否会侵犯国民的预测可能性,进⽽判断某种解释是否类推解释因⽽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答疑精选:扩大解释和类
推解释的联系和区别
朋友,您还在为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而发愁吗?相信您看了这篇关于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联系和区别的文章,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问题】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回复】类推解释是填补法律漏洞的一种解释方法,是指对于相类似的案件应作相同处理。
扩大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的文义过于狭窄,不足以表示立法真意时,扩张法律条文的文义,以期正确阐释法律内容意义的一种解释方法。
以刑法看,关于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从理论上可以列举:
其一,从形式上说,扩大解释所得出的结论,并未超出刑
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而是在刑法文义的射程之内进行解释;类推解释所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是在刑法文义的射程之外进行解释。
其二,从着重点上说,扩大解释着眼于刑法规范本身,仍然是对规范的逻辑解释;类推解释着眼于刑法规范之外的事实,是对事实的比较。
其三,从与立法者的意思的关系上说,扩大解释,是为了使立法者的意思明确化;类推解释,是在立法者的意思之外主张解释者自己所设定的原理。
其四,从实质上而言,扩大解释没有超出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类推解释则超出了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
精彩链接:
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课程课时详情
2017年司法考试各卷真题及考点对比
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网上辅导高清视频/直播课/移动班/真题班火爆热招
责任编辑:winema。
论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合理界限熊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湖北 武汉)【摘要】 刑法解释是刑法适用的基本途径,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作为两种重要的解释方法,对其应按照是否属于刑法文义所包含的内容来区分。
类推解释是一种绝对禁止的解释方法,而扩大解释是相对允许的解释方法。
只有在客观上属于刑法条文文字包含的文义范围之内,没有侵害国民的预测可能性,且实践中符合复杂社会现实的合理的扩大解释才是允许的、合理的刑法解释。
【关键词】 扩大解释 类推解释 合理的扩大解释 刑法解释在法律适用中的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因为刑法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刑法内容关系到公民的生杀予夺和人身自由的剥夺,使刑法解释具有了不同于其他法律的特殊性,故而刑法应当严格解释。
在实践中严格解释的、符合现实需要的法律解释才是合理的刑法解释。
1 类推解释———绝对禁止的刑法解释1.1 禁止类推解释的理论根据禁止类推解释,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内容。
笔者认为禁止类推解释是禁止一切类推解释,无论是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还是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无论是狭义的类推解释还是广义的类推解释,都是应该禁止的。
禁止类推解释的根据在于:1.1.1 禁止类推解释是实行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类推解释“是在法律的规则之外进行的找打活动”,是“是一种不能再被刑法条文可能的文字意思所包含的解释,是一种为刑罚提供依据的类推”。
①类推解释是为了制定新的法律规范,所以,许多学者都认为法治原则包含了禁止类推的意思。
1.1.2 禁止类推解释是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要求法具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法的预测作用,这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人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
法律必须是确定的规则,人们能够据此预测自己的行为和安排的后果。
如果国民不能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和法律后果,就会阻碍国民的自由行动,致使国民产生不安感,社会也会因此陷入不稳定的状态。
如果在具有成文法的前提下允许实行类推解释,国民便不能预测自己的行为是否会被类推解释为犯罪,国民就会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受到刑罚处罚而感到不安。
论刑法中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以张某致住宿学生死伤案为例刑法是国家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宗旨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在刑法的适用中,解释界限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实际操作中,扩张解释和类推解释是常见的两种方法。
本文将以张某致住宿学生死伤案为例,探讨这两种方法的界限和限制。
2019年9月22日,湖南宁远县某宾馆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刑事案件。
当时,宾馆中的一批准备参加学术研讨会的学生在休息时,被前来行凶的张某所袭击,造成28名学生受伤,其中8人死亡。
案发后,公安机关很快将行凶嫌疑人张某抓获。
针对这样的刑事案件,刑法的适用非常重要。
在使用刑法时,扩张解释和类推解释是两种常见的方法,但也需要注重它们的明确界限和限制。
首先,扩张解释的作用是将规定的适用范围扩大。
例如,如果法律规定“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应当依法负刑事责任。
”那么,扩张解释可能是指这种损害不仅包括直接的攻击行为,也包括可能导致身体损害的行为。
在张某案中,扩张解释可以是指,除了袭击行为造成的死亡和伤害,还包括后期可能导致学生死亡和伤害的因果关系。
然而,扩张解释不能跨越法律条文的明确边界。
例如,在张某案中,即使这种行为导致后期的死亡和伤害,由于这种行为与法律规定的犯罪类型不匹配,因此也不能被刑事法律所规制。
其次,类推解释是指在同一类行为中推广和适用结构和原则。
例如,在一个案件中,如果被告人的行为与法律规定的行为相似或类似,那么法官可以推广类似的法律规定,并用于这个案件。
在张某案中,类推解释可以是指将张某的袭击行为与伤害交通案件相似的罪行相联系。
例如,王某驾驶车辆肇事致人死亡,如果将这两种行为进行比较,可以将张某的袭击行为当作交通事故中的肇事行为进行处理。
但是,类推解释仍然受到一些限制。
在实际操作中,类比行为必须结合不同的行为标准和具体法律条款。
例如,如果一审法院仅是因为判决张某袭击行为与肇事交通案件相似而将其判处了死刑,那么这种行为就是违反法律原则的行为。
论刑法中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的界限(一)关键词:类推解释;扩张解释;综合标准说;刑法解释内容提要:刑法中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的界限问题,历来有否定说与肯定说之争;肯定说中又有单一标准说、双重标准说和综合标准说之别。
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界限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区分标准的综合性。
因此,宜采综合标准说,并应将其构建成一种层次分明、内容科学,各种标准或角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结构体系。
一、分歧: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界限之讼争聚焦刑法中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的界限问题,是刑法理论尚待解决的难题。
一般认为,“刑法当中,尽管从罪刑法定原则的立场出发,禁止类推解释而要求严格解释,但是,刑法解释也是法律解释,并不是只允许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合目的的目的解释也是可以的,其中不仅包括从立法宗旨、目的出发,缩小法条内容的限定(缩小)解释,也包括扩大用语意义的内容的扩张解释在内”。
{1}然而,由于扩张解释扩大了刑法条文字面的含义,使条文未明确规定的内容包含在该条文之中,这一解释方法与类推解释的类比推理方法有相似之处,于是,被禁止的类推解释与被允许的扩张解释的关系问题,遂成为刑法学界颇具争议性的话题。
否定说认为,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仅存在论理形式上的差异,既然刑法解释论容许扩张解释,那么也应容许类推解释。
因此,解决两者的界限问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解决与否以及如何解决均无关紧要。
日本刑法学者木村龟二也曾认为,“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的区别是毫厘之差,其区别的标准也就是想法的不同”,{2}因而应当在一定限度上允许类推解释,“根据注重刑法整体目的的目的论解释,合理确定类推解释的范围”。
{3}但是,由于否定说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且易被人利用成为践踏人权的帮凶,因此,一直并无多大的市场。
即使是否定说的有力倡导者木村龟二教授,在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之后,也改变了其在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上的基本立场,转而认为“类推解释则超出了法律的明文规定,甚至在法律未明文规定的领域扩充法律的精神”,因此主张禁止类推解释,但对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则持保留的态度。
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
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均是刑法学中的概念
扩大解释:对法律用语解释处于该用语可能涵摄范围内,对法律“条文上的词义”作扩大解释以后,其与日常用语的含义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一般人从该用语中仍然能够预测行为的妥当与否,这种解释,是属于”扩大解释“。
例如:将宠物解释为财物,宠物除陪伴人类,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从这个层面来将其解释为“财物”是属于扩大解释。
类推解释:如果解释突破日常用语的含义,解释结论在一般人看来极其意外和难以接受,难以由此预测自己行为的,属于”类推解释“。
例如:将强奸罪中的“妇女”一词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这属于类推解释。
扩大解释是对用语通常含义的扩张,不能超出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如果完全超出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则是类推解释。
扩大解释方法是允许的解释方法,而类推解释是刑法禁止解释方法:但为了更好地保障国民的自由和人权,只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而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论刑法中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的界限(一)关键词:类推解释;扩张解释;综合标准说;刑法解释内容提要:刑法中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的界限问题,历来有否定说与肯定说之争;肯定说中又有单一标准说、双重标准说和综合标准说之别。
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界限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区分标准的综合性。
因此,宜采综合标准说,并应将其构建成一种层次分明、内容科学,各种标准或角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结构体系。
一、分歧: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界限之讼争聚焦刑法中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的界限问题,是刑法理论尚待解决的难题。
一般认为,“刑法当中,尽管从罪刑法定原则的立场出发,禁止类推解释而要求严格解释,但是,刑法解释也是法律解释,并不是只允许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合目的的目的解释也是可以的,其中不仅包括从立法宗旨、目的出发,缩小法条内容的限定(缩小)解释,也包括扩大用语意义的内容的扩张解释在内”。
{1}然而,由于扩张解释扩大了刑法条文字面的含义,使条文未明确规定的内容包含在该条文之中,这一解释方法与类推解释的类比推理方法有相似之处,于是,被禁止的类推解释与被允许的扩张解释的关系问题,遂成为刑法学界颇具争议性的话题。
否定说认为,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仅存在论理形式上的差异,既然刑法解释论容许扩张解释,那么也应容许类推解释。
因此,解决两者的界限问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解决与否以及如何解决均无关紧要。
日本刑法学者木村龟二也曾认为,“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的区别是毫厘之差,其区别的标准也就是想法的不同”,{2}因而应当在一定限度上允许类推解释,“根据注重刑法整体目的的目的论解释,合理确定类推解释的范围”。
{3}但是,由于否定说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且易被人利用成为践踏人权的帮凶,因此,一直并无多大的市场。
即使是否定说的有力倡导者木村龟二教授,在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之后,也改变了其在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上的基本立场,转而认为“类推解释则超出了法律的明文规定,甚至在法律未明文规定的领域扩充法律的精神”,因此主张禁止类推解释,但对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则持保留的态度。
论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合理界限
一、类推解释
1.定义:类比推理又称“相似推理”,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相似
之处看做其它方面的相似之处。
类推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被广泛应用
于逻辑论证、科学发现、艺术创作等领域。
2.合理界限:类推解释的合理界限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相似的基础上,要有相关性的支持,二是类比推理所得结论必须受到实证或经验
的验证。
3.举例说明: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自然界中的翅膀和飞机的机翼来得出飞行原理,但这一类推结论必须经过实测实验的验证才能成立。
二、扩大解释
1.定义:扩大解释是针对某一特定概念或情境,通过丰富这一概念或情境周围的信息,从而使人们对它有更加广泛、深入的理解。
2.合理界限:扩大解释的合理界限在于,丰富的信息必须着重于突出某一方面的深度,而非简单的广度。
同时,为了确保解释的准确性,扩
大解释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慎重分析。
3.举例说明:以“故事”为例,扩大解释不仅可以描绘故事的情节、人物
等因素,还可以从历史、文学等多个方面加以说明,从而更好地阐释
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但此时,扩大解释要依着史料、文献的确切记载,不可胡说八道,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三、总结
类推解释和扩大解释作为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都有其合理的发挥界
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审慎运用,以期更好地梳理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刑法中类推适用与扩大解释的界限作者:胡东飞来源:《社会科学》2009年第06期摘要:类推在刑法领域是被作为法律规范续造的手段加以禁止的,而不是被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方式加以禁止,因此,不能以此否定在刑法领域采取类推(或曰类比)的思维方式以完成类型化的构成要件的符合性判断。
汉语词典及“可能的口语词义”都不能成为解释刑法用语的根据,也不能以之作为区分类推适用与扩大解释的标准。
区分类推适用与扩大解释应同时考察三点:处罚必要性的强弱;普通国民的可接受程度;刑法用语的可能含义范围。
关键词:类推适用;扩大解释;罪刑法定原则;法益保护;人权保障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9)06-0104-07作者简介:胡东飞,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 (四川成都 611130)刑法理论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允许扩大解释。
不过,由于罪刑法定原则包含了有利于被告的精神,因此,当类推解释有利于被告时,应当被允许。
换言之,现在的禁止类推解释,只是禁止不利于被告的类推解释。
例如,《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但现实中存在这样的现象:被处以治安拘留的违法人员,在拘留期间,主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该主体显然不符合《刑法》第67条第2款的规定,其行为也不符合《刑法》第67条第1款规定的“自动投案”的成立条件。
但如果不以自首论,则显失公平。
于是,可以进行类推解释:刑法第67条第2款的强制措施包括治安拘留;主体包括受治安拘留的人①。
但类推解释和扩大解释的界限究竟何在,迄今仍是众说纷纭的问题。
一、类推“解释”:概念辨正概念是思维的起点,要合理区分类推解释和扩大解释,首先必须明确何谓“类推解释”。
笔者注意到,中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称谓并不一致,有的直接称之为“类推”;有的命之为“类推适用”;还有的将几个不同名称交互使用;当然,更多的人将其叫做“类推解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谈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之区分来源:人民法院报作者:陈灿平日期:2010-11-19刑法解释中,扩大解释一般被认为合乎罪刑法定原则,而类推解释则被严禁使用。
扩大解释中,最为疑难的是其限度问题,或者说与类推解释等违法性任意性解释的区分问题。
本文不揣冒昧,从审判实务角度提炼出几点操作性的区分规则,以供参考:第一,“举轻明重比较法”。
“举轻以明重”,将出现的难以判断的情况与已经出现的公认的属于犯罪的情况相比较,如果对刑法规范法益的危害更大(社会危害性更大),则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如果对刑法规范法益的危害小(社会危害性更小),则要当心类推解释;当然,此时扩大解释还要受到国民可预测性标准的限制,“举轻明重比较法”必须限制性使用,因为它可能有导致类推解释的危险。
依据“举轻明重比较法”确立扩大解释的例子是很多的。
比如,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中,虽然日常用语中枪的口径小、炮的口径大,枪炮概念有所差异,但从立法保护公共安全的意图出发,非法制造钢炮、土炮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显然超过非法制造枪支,将非法制造钢炮、土炮的情形解释适用于该条罪名,这种解释就是扩大解释而不是类推解释。
这种解释没有超出国民的可预测性范围,能够被国民接受。
但是,如果非法制造核武器或生物武器,显然就不能再通过对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做扩大解释来解决问题,而只能适用“非法制造危险物质罪”,即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之罪名,通过对“危险物质”作适当的扩大或引申性解释来解决问题,因为核武器具有放射性、生物武器具有毒害性、传染性。
而当非法制造武装坦克、装甲车、潜艇、军舰、军用飞机时,则既不能对“枪支、弹药、爆炸物”作扩大解释也不能对“危险物质”做扩大解释,更不能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理(因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时量刑太低),而只能以“武装叛乱、暴乱罪”或相关的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罪名的预备犯或未遂犯处理。
或者,干脆修订刑法,设立一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武器罪”,在其中,对于不同危害性的武器给予不同的量刑等级。
类推解释和扩大解释的区别类推解释和扩大解释是刑法解释学中的两种重要方法,它们在解释法律文本时有着显著的区别。
类推解释是指在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将类似的法律条文或原则应用于当前案件,以解决法律争议。
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常被用于填补法律漏洞,或是在法律原则性规定过于抽象或模糊时,通过比较类似的法律条文或原则,以更准确地解释和适用法律。
类推解释的主要特点是“类似情况类似处理”。
它在应用中要求:(1)存在类似情况的案件;(2)类推解释所得出的结论与原案件的处理结果相同。
类推解释本质上是一种解释方法,它通过对相似情况的比较和分析,为法律原则性规定提供更具体的解释和应用。
扩大解释是指将法律条文的含义扩大到超出其字面含义的解释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对法律条文背后的立法目的和法律原则的理解,以扩展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
扩大解释在实践中常被用于填补法律条文的漏洞,或是将新的案件类型纳入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
扩大解释的主要特点是“扩展法律条文的含义”。
它在应用中要求:(1)对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扩大;(2)扩展后的含义不超出立法原意。
扩大解释的本质是一种对法律条文含义的扩展和延伸,它通过对法律原则和立法目的的理解,以扩展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
类推解释和扩大解释都是刑法解释学中的重要方法,它们在解决法律争议和填补法律漏洞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它们在解释法律文本时有着显著的区别。
类推解释强调“类似情况类似处理”,通过比较类似的情况来解释和适用法律;而扩大解释则强调“扩展法律条文的含义”,通过理解法律原则和立法目的来扩展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释方法,以达到准确解释和适用法律的目的。
同时,无论是类推解释还是扩大解释,都应当遵循合宪性、合法性、合理性等原则。
在进行类推解释时,应当确保类推的结论与原案件的处理结果相同,不违反类似情况类似处理的公正原则。
在进行扩大解释时,应当确保扩展后的含义不超出立法原意,符合法律原则和立法目的的要求。
作者: 栗相恩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48-5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扩张解释 类推解释 界分 可能性 标准
摘要: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分是刑法上一个长久的难题。
这可能导致对类推禁止的怀疑。
晚近以来,我国刑法学界逐渐出现了这种声音。
如果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分不具有可能性,那么可能得出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实质上是同一事物,会否定类推解释禁止,而这会严重削弱罪刑法定原则的根基,造成刑罚力的过分干涉,压缩国民的自由空间。
因而本文出于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目的,尝试论证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界分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者的界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