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13.72 KB
- 文档页数:2
辣椒疫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疫病是辣椒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病害流行时可引致大片植株枯死,造成重大损失。
为害症状1.幼苗期染病可使嫩茎基部出现似热水烫伤状、不定形的暗褐色斑块,逐渐软腐,幼苗倒伏死亡。
辣椒疫病—茎梢部症状辣椒疫病—叶部症状辣椒疫病—茎部症状辣椒疫病—茎基部症状辣椒疫病—茎基部症状辣椒疫病—田间病株枯死状辣椒疫病—果实发病症状辣椒疫病—贮运期果实发病2.成株的根、茎、叶、果实均可受害。
主根染病初出现淡褐色湿润状斑块,逐渐变黑褐色湿腐状,可引致地上部茎叶萎蔫死亡。
茎染病多在近地面或分叉处,先出现暗绿色、湿润状不定形的斑块,后变为黑褐色至黑色病斑。
病部常凹陷或缢缩,致使上端枝叶枯萎。
叶片染病出现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叶很快湿腐脱落。
果实染病多从蒂部开始,出现似热水烫伤状、暗绿至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可使局部或整个果实腐烂,逐渐失水后成为黑褐色僵果可残留在枝条上。
上述各染病部位的病斑在天气潮湿时,表面可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霉层。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疫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条件适宜时,短时间内就可以流行成灾。
其中天气条件———多雨、潮湿是关键因素,有利于孢子囊形成、萌发、侵入和菌丝生长;其次是温度,平均温度26℃~28℃最有利于发病。
栽培管理上也有相关因素:与茄科或瓜类蔬菜连作发病较重;地势低、土质粘重、排水不良、通风透光性差、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菜地发病亦较重。
不同的品种抗性亦有差异,一般甜椒类抗性较差,辣椒类较为抗病。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辣椒较甜椒抗病。
2.加强栽培控病措施:避免与茄科及瓜类连作,可与十字花科、豆类、水稻轮作。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播前翻晒土壤,高畦深沟种植;勿过量偏施速效氮肥,宜适当增施磷钾肥。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立即选喷下列药剂: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辣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案,辣椒新叶起皱是怎么回事辣椒青枯病:使用100ml的青枯立克兑水15kg进行蘸根。
辣椒疫病:使用10ml的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兑水150ml,混匀后拌种5kg,包衣后播种。
白粉病:在定植缓苗后,喷施碧生植物化感剂,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次。
辣椒蚜虫:使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喷雾。
一、辣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案1、辣椒青枯病(1)使用100ml的青枯立克兑水15kg进行蘸根。
(2)分别在定植时、缓苗期灌根1次;苗期喷雾1次;初开花期连喷雾2次。
灌根药液配方:50-100ml青枯立克+15ml大蒜油+50ml 根基宝+15kg水。
喷雾药液配方:50-150ml青枯立克+15ml大蒜油(苗期7ml)+15kg水。
2、辣椒疫病(1)使用10ml的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兑水150ml,混匀后拌种5kg,包衣后播种。
(2)使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雾。
(3)使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根250g药液量,每隔5-7天灌根一次,一共灌1-2次。
3、白粉病(1)在定植缓苗后,喷施碧生植物化感剂,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次。
(2)病发初期,使用使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或者是95%矿物油3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
(3)病发时,使用13g朵麦可兑水15kg,或者是用10g的特富灵兑水15kg,或者是用8ml的凯润兑水15kg喷雾,每隔4天喷雾1次,连喷2-3次,每亩地的药液用量为60kg。
4、辣椒蚜虫(1)病发初期,可使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水剂3000-5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视虫情每隔7-10天喷雾1次。
河南省辣椒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方法作者:侯向阳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04期河南作为农业大省,2020年辣椒种植面积在6.67万hm2以上,年产量达2000万t。
与此同时,辣椒产业发展仍存在综合性优良产品缺乏、栽培方式单一、病虫害较为普遍及防治效果差等制约因素。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一)辣椒猝倒病1.主要症状。
辣椒猝倒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真菌属的瓜果腐霉菌引起的病害。
症状可分为烂种、死苗和猝倒。
烂种是在种子发芽之前感染病原而发病造成种子腐烂。
死苗是在种子发芽后子叶出土前感染病原而发病,造成死苗。
猝倒是在幼苗出土后真叶未展开前感染病原而发病,造成近地表处的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变成黄褐色,病斑绕茎扩展,使秧苗病部逐渐缢缩,呈细线状,失去支撑力,使仍保持绿色的上部倒伏在床土上,形成秧苗猝倒。
2.防治方法。
选用抗耐病的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
苗床应选择地势高、向阳、通风性好、排水方便的无病地块。
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使用30%霜霉·恶霉灵300~400倍液浸种,使用恶霉灵、甲霜灵、多菌灵等处理苗床。
苗床发现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并选用霜霉威盐酸盐、恶霉·甲霜、乙酸铜、甲霜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辣椒疫病1.主要症状。
辣椒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辣椒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幼苗发病,茎基部呈暗褐色缢缩,水浸状,造成幼苗折倒和湿腐,而后枯萎死亡。
叶发病,出现灰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叶很快软腐脱落。
茎部发病,多在莖基部和分叉处,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黑褐色斑,病部凹陷、缢缩,染病上端枝叶由下向上枯萎死亡。
果实发病,初期果蒂部有开水烫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病斑,使整个果实腐烂,逐渐失水成黑褐色僵果。
根系发病,出现褐色湿润状病斑,引起上部茎叶萎蔫死亡。
2.防治方法。
选用抗耐疫病的新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
结合深耕,定植后注意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
农业研究农家参谋-97-NONG JIA CAN MOU辣椒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陈永华(贵州省恵水县濛江街道办事处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黔南,550600)【摘 要】人们的生活餐饮离不开蔬菜。
其中,辣椒是最基本也是很受欢迎的一种的食用蔬菜,市场对它的需求旺盛,种植户广泛栽培种植。
但由于辣椒很容易生病,使农民遭受了损失。
根据市场需求,贵州惠水地区早春辣椒种植日渐普及,蔬菜跨季节栽培迅速发展,这样伴随出现了显著的辣椒发病率,损失巨大。
笔者以此地为例,向读者介绍了辣椒疫病的症状、病因、预防方法。
【关键词】辣椒疫病;病因;防治辣椒疫病对辣椒这种蔬菜来说,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其特点是起病短,病程快。
一般来说,雨季和大雨后,天气会发生剧烈变化,通常,雨水容易积累在种有植物的土壤,密集地蔬菜种植,通风和透光性低,这样就会流行疫病。
一般来说,会导致田块死亡植物的数量在20%至30%之间,这就造成巨大的破坏。
这种疾病可能发生在辣椒的整个生长期,主要危害在成株期。
要获得高质量和高收益的辣椒,一定要提前预防和控制疾病。
1 辣椒疫病的发病症状在幼苗阶段染病,辣椒茎的底部接近地面部分,看起来有些腐烂,深绿色,后来会变得倒枯。
成株疫病的症状:成年植物通常在于茎干的底部和枝杈的位置发病。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形成深绿色的水渍,并形成深褐色病变,病症可以在茎周围缠绕一周。
病变部分皮层腐烂,与周围健康皮层的边界清晰。
患病部位上方的叶子从下到上逐渐枯死。
感染后,根变成棕色,树皮腐烂,植物死亡。
叶子受病害后是深绿色,浸在水渍中,圆形或不均匀,叶子边缘不清晰。
病害迅速增加,可以看到辣椒的茎枝倾倒和秃枝。
如果天气变干,病变会变成棕色并停止生长。
2 发病规律辣椒疫病的致病性卵泡可存在超过三年,主要存在于土壤和受病影响的植株身体中。
如果未种植寄主植物,疫病病菌也可度过不种植季节。
在适当的条件下,卵孢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芽,并形成游动孢子并侵入植株的根,茎和叶。
2023-11-06CATALOGUE 目录•早疫病的症状及危害•早疫病的病原及传播途径•辣椒早疫病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及评估•总结与展望01早疫病的症状及危害茎部受害辣椒茎部受害时,会出现椭圆形或长条形的褐色病斑,病情严重时可造成病部以上枝叶枯死。
叶片受害辣椒叶片受害时,会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病斑,边缘有深绿色的晕圈。
果实受害辣椒果实受害时,会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病斑,边缘有深绿色的晕圈,病斑中部稍凹陷,病情严重时会造成果实畸形、开裂、脱落。
早疫病的症状早疫病的危害早疫病的发生会导致辣椒叶片、茎部和果实受损,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结实能力,从而造成产量下降。
产量下降早疫病会导致辣椒果实畸形、开裂、脱落,这些症状会直接影响辣椒的品质,使其失去商业价值。
品质下降为了防治早疫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手段,这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
增加成本早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以通过气流、雨水等传播途径进行扩散蔓延,对辣椒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传播蔓延02早疫病的病原及传播途径早疫病的病原为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
这种真菌可以侵染多种植物,包括辣椒、番茄、茄子等。
早疫病的病原早疫病的传播途径早疫病可以通过空气、水滴、昆虫等多种途径传播。
在农田中,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以及耕作制度等因素有关。
03辣椒早疫病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针对不同辣椒品种对早疫病的抗病性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可与十字花科、豆科等作物轮作,减少病原菌积累和传播。
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及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菌传播。
化学防治合理配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按照使用说明配制药液,避免药剂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防治效果。
交替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可交替使用不同药剂进行防治,以降低病原菌抗药性。
常见辣椒病害防治方法大全如何才能减少辣椒病害对辣椒的危害呢?其实呀,防治辣椒病害,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哪一个环节也不能马虎。
一、常见辣椒病害农业防治方法1.科学选种要想丰收,种子先行,所以农民朋友们在种植辣椒时,首先就要在种子上把好关,选择优良抗病的品种。
例如:在抵抗病毒病的能力上,早熟、有辣味的品种就比晚熟、无辣味的品种抗病性强。
对于病毒病比较高发的地块,可以选择中椒2号、中椒3号这些比较抗病的品种;在抗炭疽病的能力上,一般辣味强的品种较抗病,对于炭疽病比较高发的地块,可以选择长丰、茄椒1号、铁皮青等品种。
2.种子处理品种选好了,种子处理也十分重要。
种子上如果带有病原,就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例如,辣椒苗期病害,常常就是由于种子本身带有病菌导致的,所以为了杀死辣椒种子表皮上的病菌,钝化种子上携带的病毒,最好在种子浸种催芽前进行种子灭菌消毒的处理。
常用的种子消毒方法有温汤浸种和药剂消毒两种方法。
重点字幕温汤浸种所谓温汤浸种,就是通过热水浸泡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首先在容器内倒入60摄氏度的热水,热水量要控制在种子量的3倍左右,然后将种子缓慢倒入水中,在倒入种子的同时要进行搅拌,等温度大约降到25到30摄氏度时,停止搅拌,再浸种12到24小时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对预防炭疽、疮痂病有比较好的作用。
3.药剂消毒第二种方法就是药剂消毒了,由于引发辣椒病害的病菌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种子消毒时,您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
如果您的辣椒种子可能带有病毒病,则可选用浓度为0.2%到0.4%的硫酸锌溶液,在20到25摄氏度条件下浸种12小时,取出后用水清洗干净,可以对辣椒病毒病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预防辣椒炭疽病和疮痂病,则可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0到12分钟,再用1%的硫酸铜液浸泡5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净。
针对辣椒疫病、和炭疽病等病害可用1%的次氯酸钠浸种5到1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就可以了。
目录1、辣椒青枯病—-——-—---—-———-————22、辣椒褐斑病————-——-——-—-———-——33、辣椒病毒病——————-—-———————---54、辣椒立枯病-——————-——-——--————125、辣椒根肿病—————--———-———————-136、辣椒白粉病—--—————-—-———————-137、辣椒疫病———-——-—————-———-———148、辣椒根腐病——---—--—-—-—--————169、辣椒炭疽病——-———————-——————-—1710、辣椒猝倒病———-————-———-———-——2311、辣椒叶枯病—--————————————-———2512、辣椒褐腐病—-——————-—--——-—-—-2613、辣椒绵腐病————-———————-————-—2714、辣椒黑斑病————-————————-————-3215、辣椒白星病——-————-———--——————3216、辣椒疫病———————--—-———————-—3517、辣椒灰霉病————--——-—————-———-3718、辣椒菌核病———-—————————————--3819、辣椒细菌性叶斑病——————-—--——--——4020、辣椒(色链隔孢)叶斑病—-————-————-—- 4221、辣椒冻害———-—-—-———-——-—————4222、辣椒热害————----——-——————-——4323、辣椒寒害——-———-—————-—--—-—-4324、辣椒肥害———-——-——-—————--——-4325、烟青虫危害辣椒———---————-———-——4426、棉铃虫危害辣椒——————-—-————————4527、甜菜夜蛾危害辣椒—-——————-—————-—4628、辣椒紫斑病--———-—-——————-————4929、辣椒幼苗带帽出土-————-———-————-—4930、辣椒白斑病——-———-————————-—--5031、辣椒脐腐病———————-———————————5132、辣椒软腐病--—-—————-———-—--——5633、辣椒辣椒芽枝霉果腐病———————————---5834、辣椒叶霉病———---—-———————--——5835、辣椒疮痂病——————————-———-————6036、辣椒黑霉病—————-————---—————-6137、辣椒黑腐病--——--—-—-————--—-—6338、辣椒白绢病—-———-——--—--—————-6639、辣椒茎基腐病—-———--——-—-—-—-——6740、辣椒裂果—-———-————————————-—68 1、辣椒青枯病1、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多从寄主的根部或茎部的皮孔或伤口侵入,前期处于潜伏状态,座果后遇有适宜条件,该菌在寄主体内繁殖,向上扩展,破坏细胞组织,致茎叶变褐萎蔫,当土壤温度达到20—25℃,气温30—35℃,田间易出现发病高峰,尤其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气温急剧升高,湿气、热气蒸腾量大,更易促成该病流行.此外,连作重茬地,或缺钾肥,管理不细的低洼排水不良地块,或酸性土壤均利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