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拔牙部位选择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24.00 KB
- 文档页数:18
正畸----拔牙?不拔牙?正畸拔牙应考虑哪些因素?①牙列拥挤度(severity of crowding):每差1mm需要1mm的间隙②牙弓突度(protrusion of anteriors):切牙向舌侧移动1mm,需2mm的间隙。
上切牙后移,上唇后移量为牙后移量的2/3,余下的1/3由唇的增厚来弥补③Spee曲线高度(curve of spee):平整1mmSpee曲线,需1mm间隙④支抗磨牙的前移程度(mesial drift of anchorage molar )设计强支抗:后牙前移步超过拔牙间隙的1/4中支抗:后牙前移步超过拔牙间隙的1/4—1/2弱支抗:后牙前移步超过拔牙间隙至少1/2⑤颌面部骨骼结构A、垂直骨面性:正常:SN-MP(34.3°±5°) FH-MP(27.2°±4.7°)高角: SN-MP ﹥40° FH-MP ﹥32°垂直发育过度低角: SN-MP ﹤29° FH-MP ﹤22°垂直发育不足高角病例拔牙标准可适当放宽,低角病例拔牙要从严掌握.这是因为:ⅰ高角病例颏多后缩,牙显前突,拔牙有利于面形的改善;低角相反ⅱ高角病例咀嚼肌力弱,颌骨密度低,支抗磨牙易前移,利用开牙合倾向的矫正;低角相反ⅲ推磨牙向远中,使下颌面面角开大,对高角病例不利,对低角有利。
高角病例拔牙靠后,有利于前牙开牙合的控制;低角病例拔牙宜靠前,有利于打开咬牙合及关闭拔牙间隙。
B、矢状骨面性矢状骨骼协调时,常常为对称拔牙(A、B点正常)A点前移/正常,B点后缩:可考虑只拔上牙以利代偿A点正常/后缩,B点前移:可考虑只拔下牙A、 B点均正常:对称拔牙⑥面部软组织审美平面、鼻唇角、一般前牙内收1mm,唇后退0.6mm⑦生长发育(growth status)在正畸治疗中,拔牙与否历来是争议较大的问题,也是正畸医生较为费心的问题。
First order bend(第一序列弯曲)水平向排列通过外展或内收方式来实现,也是第一阶段中排齐、整平的重要内容,排齐与整平:1,弓丝:有三类:a,N-T 丝弹性好b,溴丝(不锈钢圆丝)有一定的刚度c,带曲不锈钢弓丝:带各种矫治曲的不锈钢弓丝弹性变大弓丝选用原则:a,由弹到硬b,由细到粗注意:1)N-T丝从0.014到0.016使用全程一般应在三个月左右。
2)在N-T丝使用阶段一般不使用牵引力进行牙的移动,因弹性大刚性小不足以支持其定向移动在排齐整平过程中,倾斜移动较整体移动容易2,托槽与结扎托槽:据结扎翼体量的多少可调节矫治力的大小及方向结扎:钢丝结扎:不锈钢丝结扎,主要通过结扎翼体量的多少结扎紧密程度及弓丝入槽是否完整来调节矫治力上的大小结扎不产生矫治力,而是通过弓丝回弹而产生矫治力弹性结扎:指用弹力圈或链状橡皮圈结扎既可以通过弓丝形变产生矫治力又可通过橡皮圈的弹力作为矫治力在N-T丝上用弹性结扎相当于最紧密的钢丝结扎。
两种结扎的区别:弹性结扎产生的结果是矫正弓丝与托槽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牙沿弓丝移动受限。
同样的弓丝在不同的托槽中以同样的结扎而产生不同的摩擦力树脂托槽>陶瓷托槽>金属托槽故性能最好的托槽为金属托槽3结扎方式的组合:单侧结扎单翼结扎Eg:A2B2反合(宋宝琪)1)先结扎单侧A2以解除反合后再结扎另一侧进行反合矫治2)双侧同时结扎近中或远中翼体产生旋转力而达到矫治目标4,开展间隙的方法:推簧:长度为减去两个牙的阻力的距离+1mm要开展间隙处两侧牙的托槽的近远中距离+牙阻力长度+1mm5,双丝弓当多数排齐为解决个别牙时,换用溴丝后,再在未排齐牙的前后3-4个牙上用N-T丝同时结扎,再排齐该牙。
Second beng:第二序列弯曲主要解决垂直向,主要是整平(把过陡的spee’s曲线较垂直状态)I.位移量:几种学派Tweed认为:下颌中切牙位置是关系牙齿排列稳定的关键即:Tweed三角法,下颌中切牙是从头影测量中获得,一般认为:下合弓、下牙弓相对较稳定,而上颌相应变化较大,如:扩弓、矫正则以下颌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