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 论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 论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 论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 论文

摘要

可持续发展概念与生态文明理念,是20世纪以来人类为解决威胁自身持久健康发展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在对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根源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与战略思想。

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又是深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我国坚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和建设生态文明,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现阶段、环境资源问题

Abstra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ince the 20th century, mankind solve threatens their own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Countries in the mid-1990s, made it clear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 b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as a major strategy. The seventh sess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Party to further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social construction alongside the strategic heigh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great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s that the ecological the civilization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lobal status more prominent. The seventh session of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party stressed the need to raise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nhance the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sist in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and actively explore and build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solve ecological problems,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evelopment, and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and the way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will contribute to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t This Stag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通过自然观发展史,我们可看到:人类经过反复的探索和长期的反思,已逐步认识到:人既是生产者是消费者,在制造产品的同时也制造了污染,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资源具有稀缺性或有限性,人与自然具有辩证统一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必须是自然的耕耘者,而不是剥削者,人类有责任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及有序循环,改变过去单纯征服自然的粗放方式而走向善待自然。

1.2.2 研究意义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规模大而素质较低,资源人均量贫乏而浪费大,生态环境脆弱,承载力有限,经济技术水平不高,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管不断的去生产而不顾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地球,让我们的后代就没有了美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中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让我们与大地共同生存下去,建造美好的家园。

2、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

【一】众多的环境问题。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美国和日本均为经济发达的国家,而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却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这是真正的发展吗?

从科学的定义上讲,美日的发展模式只能称得上是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二】真正的经济

(1)何谓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仅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即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提高;它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认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是国民幸福的象征。

(2)何谓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改进,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济数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通过增加投入或提高效率获得更多的产出,构成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投入结构、产出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各种结构的协调和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环节;

三是经济质量的提高,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效益水平、社会和个人的福利水平、居民实际生活质量、经济稳定程度、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程度、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最终标志;

(3)何谓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它的六条原则分别为公平性原则(资源占有、产品分配)、可持续原则(资源和环境利用)、和谐性原则(人与人、人与自然)、需求性原则(满足生存基本需求)、高效性原则(资源利用效率)、节约性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总的来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和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的结果和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三】现阶段世界所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

二战之前,地球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允许经济发展;二战之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走到独立的发展轨道,资本主义国家也走上了一个快速

发展的时期(如前例中的美日已进入高度工业化阶段)。到了六七十年代,人类面临的一些问题就出来了,比如资源匮乏、生态危机等等。

当今世界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

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

2.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4.水荒制约发展,影响生活;

5.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

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资源急剧减少;

7.人口爆炸,危及自然生态及环境;

8.有害人工化合物泛滥,贻害人间;

9.有害废弃物的转移,贻害世界;

10.残留物质,伤害环境。

2.2文献综述

2.2.1环境现状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了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思路,并就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2006 年4 月1 日,胡锦涛总书记与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使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三个转变是方向性、战略性、历史性的转变,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主要目标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任务是推进历史性转变,总体思路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主要措施是抓落实、抓实干、抓细节、抓基层。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确定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摆上了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

2006 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7%、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9.3%的形势下,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南海、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东海近岸海域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远海海域水质良好;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上年有所改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保持稳定。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四川、云南以东的区域;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2.2.2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

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图表:2001-2006年城市环境情况

指标Item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城市个数(个)Number of Cities (unit)662660660661661656城市面积(万平方公

里)

City Areas (10000 sq.km)60.846.739.939.541.316.7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Area of City Land Use for

Construction

2.4 2.7 2.9

3.1 3.2

(万平方公里)(10000 sq.km)

城市污水排放量(亿吨)V olume of Municipal Sewage

Discharge

328.6337.6349.2356.5359.5362.5 (100 million tons)

城市污水处理率(%)Rate of Municipal Sewage

Disposal (%)

36.4339.9742.1245.6751.9555.67

城市燃气普及率(%)Gas Access Rate (%)59.767.276.781.582.179.1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

Number of Soot Control Zones 320333693599369334523512 (个)Established (unit)

烟尘控制区面积Area of Soot Control Zones 2.2 2.6 3.3 3.7 3.7 4.1 (万平方公里)(10000 sq.km)

生活垃圾清运量(万

吨)

V olume of Garbage Disposal 134701365014857155091557714841

(10000 tons)

生活垃圾无害化Domestic Garbage Harmless58.2054.2450.7852.1251.6952.15处理率(%)Disposal Rate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Public Green Areas Per Capita 4.56 5.36 6.497.397.898.30 (平方米)(sq.m)

城市公园个数(个)Number of City Parks (unit)51785832642770776908

建成城市环境噪声达标Number of Urban Zones

Meeting Noise

311131283573353435654037

区数(个)Control Standards (unit)

噪声达标区面积Area of Urban Zones Meeting

Noise

1.5 1.6

2.0 2.1 2.5 2.9

(万平方公里)Control Standards (10000 sq.km)

注:2006年建设部《城市建设统计制度》修订,统计范围、口径及部分指标计算都有所调整,故不能与上年直接比较Note:Urban Construction statistical system had been amended by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China in 2006. Scope, caliber and calculated method of some indicators are adjusted ,so it can not be directly compared

with data of the previous year.

2.2.3土壤遭到破坏、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耕地的肥沃程

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

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

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

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

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图表:2006年各地区退耕还林情况

中国发展门户网https://www.doczj.com/doc/965636663.html,2007 年12 月27 日

字号:大中小打印本文章写信给编辑

北京Beijing 66104637天津Tianjin 11201120河北Hebei 7546833634418341567914993146238143758山西Shanxi 599982000239996119999114555内蒙古Inner Mongolia54752155893916334673467220174220064

辽宁Liaoning 4863010001386295641856418吉林Jilin 207541443863166666580953946939469黑龙江Heilong- 2563924830 jiang

上海Shanghai

江苏Jiangsu

浙江Zhejiang

安徽Anhui 9902398198福建Fujian

江西Jiangxi 433346666366687332371423山东Shandong

河南Henan 46668466688477783193湖北Hubei 46667666740000121038121038湖南Hunan 12450264583599196152661526210792209237广东Guangdong

广西Guangxi 46771221844553286626827840967425海南Hainan 12330123301524215242

重庆Chongqing 2000320003166594156292四川Sichuan 533701227741093312985300746贵州Guizhou 546711133243339156525154689云南Yunnan 902711747853128141114565西藏Tibet 10000333366671451

陕西Shaanxi 783771468263695866166165326138700甘肃Gansu 662501286353387165000165000青海Qinghai 3907339073宁夏Ningxia 371659380277857662476474新疆Xinjiang 3973210011297217097564867大兴安岭Daxinganling

注:全国合计中包括军事管理区100000公顷荒山荒地造林。当年人工造林面积中包括生态林21.41万公顷。

Note:Total aera of afforestation include 100000 hectares of barren mountains & wasteland plantation.Area of stablished plantation include 214100 hectares ecological plantation.

2.2.4水资源状况

2006 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简称国控网)实际监测的745 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其中,河流断面593 个,湖库点位152 个),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等。与上年相比,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保持稳定。

七大水系水质

2006 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

国控网七大水系的197 条河流408 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

七大水系监测的98 个国控省界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3%、31%和26%。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界断面水体为中度污染。

2.2.5日益恶化的化学污染、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图表:2001-2006年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

指标Item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Industrial Waste Gas Emission 160863175257198906237696268988330990 (亿标立方米)(100 million cu.m)

#燃料燃烧Fuels Combustion93526103776116447139726155238181636生产工艺Proces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67337714818245997971113749149354二氧化硫排放量(万

吨)

Emission of SO2 (10000 tons)1947.21926.62158.52254.92549.42588.8 #工业Industrial Emission1566.01562.01791.61891.42168.42234.8生活Household Emission381.2364.6366.9363.5381.0354.0烟尘排放总量(万

吨)

Emission of Soot (10000 tons)1069.91012.71048.51095.01182.51088.8 #工业Industrial Emission852.1804.2846.1886.5948.9864.5生活Household Emission217.9208.5202.5208.5233.6224.3工业粉尘排放量Emission of Industrial Dust990.6941.01021.3904.8911.2808.4 (万吨)(10000 tons)

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Sulphur Dioxide Removed from 564.7697.7749.2890.21090.41439.0

(万吨)Industrial Waste Gas (10000 tons)

工业烟尘去除量Soot Removed from Industrial 12317.013999.01564918075.020********.6 (万吨)Waste Gas (10000 tons)

工业粉尘去除量Dust Removed from Industrial 5321.65569.85994.98528.66453.97279.9

(万吨)Waste Gas (10000 tons)

废气治理设施Facilities for Treatment of 134025137668137204144973145043154557 (套)Waste Gas (set)

#脱硫设施Desulfurization Facilities 174441878319660216432264824530本年运行费用Annual Expenditure for 111.1147.1150.6213.8267.1464.4 (亿元)Operation (100 million yuan)

2.2.6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图表:2001-2006年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2.3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加强环境法实施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将环境执法和环境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始将环境执法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重点;加强环境法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普及环境法的知识,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的环境法制观念;强化国家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环境管理机构、提高环境管理机关的级别、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国家环境管理机关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在扩大,政府各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职责越来越明确、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和司法的能力在增强;在现实生活中,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越来越明确,污染源单位的责任和违反环境法的责任越来越明确、具体,自觉遵守环境法的程度在提高;环境法中的确定性、强制性规范增加,禁止性、处罚性、奖励性措施增加;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度化加强,环境法律规定、措施和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强,环境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程度增强,环境执法制度日益健全;环境法制建设(包括环境立法和执法)和环境管理的有效协调加强,对环境法的监督、检查加强;成立环境警察、环境法庭,切实保障公民和单位享有的提起环境诉讼的起诉资格,积极开展环境法诉讼(包括环境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加强对环境纠纷的处理,在处理环境民事损害赔偿纠纷时,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因果关系推定原则、举证责任转移原则,并实行较长的诉讼时效;

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扩大诉讼权;强化对环境的刑事法律保护,明确规定在环境方面的法人犯罪,严厉制裁危险犯,加强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罚程度增强,对环境违法者实行双罚、多罚制;等等。

2.3.1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

2.3.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2.3.3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首先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加快重点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力争

取得实质性成效;二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积极保护城市区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等自然遗产;三是加快燃煤电厂脱硫和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减轻酸雨污染和大气尘污染;四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以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治理养殖业的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五是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生态保护,搞好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防止新的破坏;六是在核电发展中,加强环境安全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2.3.4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我国立足于解决好国内环境与发展问题,继续改善13亿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同时,继续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一方面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谈判,维护国际利益,履行国际义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做出贡献。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国内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制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防止污染转移、有害物种入侵等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促进贸易发展,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保护全球环境,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发达国家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增加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资金援助,加强环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传播与合作;降低直至取消因环境标准过高而形成的贸易壁垒,促进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共同发展;进一步开放市场,减轻发展中国家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中国家也要在加快发展中积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

在千年峰会5周年之际,170多个国家和政府首脑将两次聚会,千年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将是他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人类为实现共同承诺所做的努力将得到检验。我们将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小做起!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刘南威.自然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4]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5]Alice B, Sarah M, Chen M K, et al.Living Carbon Budget[R].Manchester:Report for Friends of the Earth and The Cooperative Bank, 2006.

[6]李飞等.低碳经济转型:政策、趋势与启示[J].经济问题探

索,2010,(2):94-97.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案例分析季可欣

[8] 於琍,曹明奎,李克让.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脆

弱性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1):61-69.

[9] 程宏伟,赵平飞,黄薪萌.区域科学发展不同评价体系比较研

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4):43-49.

[10] 吴玉鸣,张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

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1):25-30.

[11]彭文斌,田银华.湖南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1):31-35,80.

[12] 贺彩霞,冉茂盛.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

数据的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2):56-62.

[13] 闫新华,赵国浩.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VAR 模型分析—

—基于山西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9(6):59-62.

[14] 李庆华,邓萍萍,宋琴.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

证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2):131-134.

[15] 王稳琴,王成军,刘大龙.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2):123-128.

[16] 杨美成.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结构效应[J].江苏科技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44-47.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八大公害事件及其主要污染物 ①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硫氧化物—2和3烟雾的混合物,空气中的金属氧化颗粒 2、3金属元素即硫酸盐类气溶胶 ③伦敦烟雾事件: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作用下生成3及硫酸和硫酸盐气溶胶 ④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及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的二次污染

⑤水俣事件:甲基汞 ⑥富山事件(骨痛病):镉 ⑦四日哮喘事件:2、煤尘重金属粉尘 ⑧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4、全球性三大污染问题:全球变暖、酸雨沉降、臭氧层空洞 第三章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电离层)、逸散层 2、大气的组成:大气是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组成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 恒定组分:氮78.09%、氧20.95%、氩0.93%; 可变的组分:二氧化碳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为

0-4%以下 不定组分: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及恶臭气体 3、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4、环境本底值——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情况下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大气环境本底值——未受人类影响下的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5、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2、、、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大气污染源: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环境科学导论09级关键知识点-201012

环境科学导论10级考试题 Ch1绪论 Ch2生态学绪论 Ch3人口问题与环境 Ch4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h5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Ch6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Ch7生物安全与外来生物入侵 Ch8能源、粮食与环境 Ch9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与对策 Ch10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 一、选择题: Ch1 1、人类的环境以人类为( A ),就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环境,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部分。 A.中心事物B.社会环境C.生物环境D.研究重点 2、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就是通常所称的( D )。A.中心事物B.地质环境C.宇宙环境D.自然界 3、水俣病的成因是人由于食用鱼、贝,而使机体中富集了( D )。 A.镉B.多氯联苯C.砷化合物D.甲基汞 4、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 D )。 A.Zn B.Hg C.Pb D.Cd 5、下列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 A.海啸B.全球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水旱灾害 6、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环境要素中( C )。 A.环境要素的平均状况B.最优状态的要素C.最差状态的要素D.环境诸要素的总和 Ch2 7、种群是指某特定时间,栖居在某个自然区域内的( C )的组合。 A.不同个体B.生物群落C.同种个体D.生态位 8、群落是指不同种的( B )有规律的集合体。 A.细菌B.种群C.食物链D.动物 9、一个营养级上生存的生物量有一个极限,它取决于( A )的数量。这个事实适用于人类。因而人类应该限制自己的数量。 A.前一个营养级B.下一个营养级C.生态效率D.分解率 10、某些有毒物质在沿( A )传递过程中其毒物沿营养级增高而富集,毒性增强。许多公害病就是这样引起的。 A.食物链B.生态系统C.生态位D.生态金字塔 11、生产者能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制造成( A ),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其他生物类群及人类的需要。

环境专业开题报告

环境专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下面是环境专业开题报告,欢迎参考阅读! 论文题目: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及其性能研究 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8环境工程一班 一选题依据 1.设计题目: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及其性能研究 2.研究领域: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3.设计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我国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也不乏废弃物的产生,其中秸秆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固体废弃物,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处理。焚烧秸秆现象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造成烧伤甚至死亡,更是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利用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既将农业秸秆有效的处理了,减少了固体废弃物,节约了资源,也制备了具有良好吸附性能、也可以作为燃料的活性炭,满足了人们对活性炭的需求。处理了固体废弃物,较好的保护了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目前,利用农业秸秆类废料制备活性炭是一种既可以减少环境 污染,又可以拓宽能源渠道的新模式。制备活性炭的秸秆有:玉米杆、

稻壳、稻杆、剑麻杆、黄麻杆、蚕豆杆等。不同的秸秆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备活性炭。如稻壳类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NaOH法、磷酸法、氯化锌法。稻杆类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方法、微波辐照法。近几年来,利用廉价易得的农业废弃物—秸秆来制备活性炭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制得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还可以作为燃料来燃烧。 虽然我国拥有巨大的农业秸秆类资源,但现阶段对其应用还十 分有限,对于很多秸秆制备活性炭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对于真正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利用,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推进。利用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不仅可以扩大废弃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保护环境,真正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活性炭在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制备质优低廉的活性炭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将来可能生产出更优质的低廉的活性炭。 二毕业设计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1)制备工艺的选取,活化剂的选择 (2)活性炭性能的研究 (3)活性炭灰份去除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方面: (一)、使用何种活化剂 (二)、活性炭的性能研究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

澄江县阳宗镇大竹箐瘦大地普通建筑石灰岩矿开采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分析 刘飞 (玉溪师范学院环境科学系,2007级 2007044111) 指导教师:高小茵 提要:本文对云南澄江义丰砂石料厂通过竞拍取得的澄江县国土资源局拍卖的阳宗镇瘦大地普通建筑用石灰岩矿进行了环境影响分析。主要从项目开采对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固体废物和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该项目的开采对于当地资源的利用,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石灰岩矿开采;环境影响分析。 引言 新建项目澄江义丰砂石料厂阳宗镇大竹箐瘦大地采砂场位于澄江县县城(凤麓镇)正北方向,平距约15公里左右。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0′15″~103°00′28″、北纬24°47′23″~24°47′23″,矿区平面投影面积为:0.0326km2,开采深度为:2225—2325米。矿区属澄江县阳宗镇管辖。矿区有简易公路通往阳宗镇,阳宗镇至澄江县有高等级公路相连。矿区至最近村庄大竹箐1km,大竹箐距离阳宗镇4km,距澄江县城约15km。建设项目区内植被类型主要以杂草为主,覆盖率约50%,生物群落一般,生态结构一般。项目区没有国家和省级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动植物,不属于自然保护区。 本文从项目开采对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固体废物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从政府对于该项目环境影响的判断,对于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的预测,对策措施的选择和发展控制方向的引导开展此分析,以期该建设项目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没有做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的监测,项目地处农村荒山坡,砂场所在地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周围是荒山坡和部分林地。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及项目周围环境情况,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属二类区,按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进行保护。评价区范围内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环境空气质量可达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1.2 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过程中,地基开挖、原料运输、土建施工等产生的扬尘量较大,对周围大约200m范围环境空气会造成一定污染,应及时洒水抑尘,加强监督管理,运输车辆采取遮蔽、覆盖等措施,杜绝运输途中沿路漏洒,材料堆放要规整,场地挖方产生的土方应及时回填,使施工时产生的扬尘降到最低限度,达GB162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的要求,即周界外最高点颗粒物浓度≤1.0mg/N m3。 1.3 生产运行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矿山露天开采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爆破、采装、破碎筛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炮烟。露天开采产生的粉尘大部分为粒径大的颗粒物,在重力作用迅速沉降,影响范围较小,通过采取洒水措施可防止粉尘高浓度扩散。项目地处偏远山区,距离居民区在800m,矿山露天开采产生的粉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较局限,并且只发生于白天。因项目作业场地开阔,炮烟很容易扩散,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1)粉尘:建设工程产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凿岩粉尘、爆破粉尘、矿石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露天采装时的扬尘以及运输扬尘。为无组织排放。 ①凿岩粉尘:凿岩钻孔时粉尘无组织排放量为2.90m3/a。 ②爆破粉尘:爆破产生粉尘约2.25m3/a。 ③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晴天,每年破碎时产生的粉尘量为4.77吨/年,以无组织形式随风扩散。项目采用湿式破碎作业,即向空气中以及碎石洒水雾的方法降尘。其除尘率按80%计,粉尘排放量为1.908吨/年。在雨季,空气中水分含量大,矿石含水率高,破碎作业时基本不产生粉尘。 ④采装时筛分扬尘:根据类比,该项目筛分时所产生的无组织扬尘约为6.75m3/a。经洒水除尘后,除尘率按80%计,排放量为1.35m3/a。 ⑤道路扬尘:项目使用道路距离大竹箐村民小组约650m,且间隔许多高矮林木,要求运输车辆在经由居住区附近时以≤5km/h的速度行驶。根据《工业逸散性粉尘控制

环境学概论论文(水环境)

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XXX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0级,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浅述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从形成与特点等方面浅析地下水资源被工农业及城市广泛利用的缘由,叙述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一些不良环境问题这一现状,最后从法律和技术等角度提出一些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特点利用保护 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由于其分布广泛,水质良好,便于利用等特点被人类广泛利用。地下水可以说是工业、农业和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但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城市缺水现象尤为严重。地下水作为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性资源,其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应引起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 1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海洋和江河湖泊中的水通过蒸发作用进入大气圈中成为大气水,大气水在重力作用下以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的形式落回到地球表面。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下渗到地下,进入土壤中和岩体里,形成了地下水。地下水存储和运移在地表下的土体孔隙、岩体空隙和裂隙之中,它们在重力作用下,从陆地向海洋运动。在地形低洼处,地下水会喷出成泉水、聚流成江河、汇集成湖泊,进而形成地表水。然而,绝大部分地下水,依然在地表下默默地向海洋进军,最终回归大海,完成自身的循环。 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特点[1]:水质良好,不易遭受污染,是饮用和生活用水理想的水源;流量比较稳定,在干旱季节有一定的调蓄能力;水温变化小,并可调节蓄能,冬灌夏用或夏灌冬用;就地利用,修建取水工程投资少、周期短、速度快。因而,在我国的国土开发、农林业、畜牧业及重要工业基地的兴建及城市发展中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2]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地下水的年开采量约为5 500亿立方米,其中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分别约为l135亿立方米、760亿立方米、138亿立方米和27亿立方米;到了20世纪末,全球地下水年开采量已经超过7500亿立方米;近3O年中,全球地下水年开采量以印度和中国的增长量最大。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约为767亿立方米每年,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已成为主要供水水源,北方l7省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达660亿立方米每年,约占全国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的87%,北方地区总用水量的3O%;其中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开采量为236亿立方米每年,占全区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O%以上。全国l81个大中城市中,33%的城市以地下水供水为主,22%的城市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兼用,其余城市则以地表水为主。华北27个主要城市中,地下水供水量占城市总用水量的8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促使人们不断加大对地下水的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层在不断加深,开采范围持续扩展,甚至是超量开采。这种开采方式,在水文地质学界被称为“掠夺式开采”。近几十年来,超采地下水资源已经诱发了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地裂缝、生态退化、土壤沙漠化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灾害。在我国西部的许多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导致大量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在新疆,由于超采地下水,天山北坡和吐哈盆地绿洲边缘植被严重退化,一些片状的沙漠呈现合拢之势。因此,地下水的开采已经到达不得不节制的地步,国家和有关部门必须行动起来,加大管理和保护力度。 3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最新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50%)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2、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噪音、振动、热、光辐射、放射性。 4、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短缺、自然灾害。 5、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的建议。 6、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 H2SO4 和 HNO3 生成的,中国的酸雨以 H2SO4 占优势。 7、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之上,之下的中间尺度。 8、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有石油污染、__重金属污染______ 、放射性物质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等。 9、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和,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了和因素。 1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和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COD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4、TOC 总有机碳 5、TOD 总需氧量

11、光化学烟雾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酸沉降 四、问答题(共35分) 1、大气中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论述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和控制手段(12分) 2、土壤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O2的含量一般为325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4、监测水质好坏的指标有哪三大类?举例说明并简要说明各类中包含的具体内容(6分)。 5、水体污染物主要有哪三大类?各类分别包含哪些污染物?举例说明(6分)。 2、天然水体中的主要成分有哪几类?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H4的含量一般为2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1.5分,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D ) A、太阳能 B、风 能 C、地热 能 D、核能 2、以下何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 D )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其实学环境的挺不好找工作的,如果能考上公务员那是最后,去环境的设计院也很不错,再有就是去污水处理厂,去环保公司。有的工厂也有环保要求得也需要学环境的,如化工厂,制药公司等。其实第一份工作干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积累经验。(天津科技大学) 就我们今年这批毕业生来看环境科学专业是比较难就业的几乎没有几个工作理想的大多都改行了没办法啊被逼的我们毕业后总得先养活自己而不能守着环科不放至于发展的话当然还是去政府部门最好了比如市政规划环保局等都不错.如果是进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的话也可以毕竟可以对口,前景也很看好毕竟经济的发展必然回让人们重视环境但那估计是67年后的事假如能在老本行上坚持下来也会很好的.但当前找工作的话从我们学校来看大多对口的转到仪器分析上去了毕竟环科接触的仪器很多^偶尔还有个跑环保仪器设备的(青岛科大) 环境科学最好去环保局,污水处理厂那些单位只是单一的一面,去建设系统的也可以,比如说自来水公司,我是环境科学毕业,就在自来水工作(青岛理工) 最好的是去大型的企业,一般有配套的设设施。这方面要靠机遇。去政府和事业单位也是不错的,当然要考,退而去其次去政府办企业也是不错的。机遇很重要,看准了赶快定,我个人认为工作不是难找,是机遇问题,比如我,就收到好几个大型企业的签约要求,有的同学就一直没找到。找工作,看以后个人的发展环境最重要,一定要挑个有发展前途的(去政府是因为待遇好,稳定,其实发展环境不是很好)。(山东科技大学) 看你是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了大气的可以去气象局据说今年宁波气象局今年是硕士年薪8万环保局环境监测站都可以去事业单位工作低待遇好要是有关系以后可以考虑升到局长之类的还还可以去飞机场做天气预报大气污染指数搞水的也可以去自来水厂要是对工作没要求只是要求工作环境事业单位是首选(东北农大) 要当一个体面的白领那当然是去设计院了最好是大点的不要去那些小公司拿人当驴用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也要屈就一下毕竟做设计要的是经验然后就可以考环境类的工程师有了这个本本混几年能拿到年薪十万左右但是目前环境的就业情况正在好转中.. 行业也在发展中一时可能不会待遇那么好如果确实对此行业有兴趣还是不要抛弃本行做做设计不错的.. 然后可以考公务员嘛那待遇太好了不过可能比较难要求比较高... 然后就是去化工企业那就不是做设计了可能是搞生产管理之类的发展的好的话比去做设计起点高一些前途大一些你要是硕士毕业的还可以去一些科研单位博士毕业的还可以去大学搞教学、科研(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前国内的就业单位,分为公职(公务员、教师)和企业用工。企业内的岗位主要分为(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行政、财务、法律等岗位),所以,有一些专业,是通用型专业,比如市场营销、财会、法律、行政管理等,到那个企业都可以。 而其他的非通用型的专业,则需要选择相应的行业就业。比如学医药的,可以去医药行业的不同岗位(比如去医疗机构做市场推广、做销售、做研发等等),学环境的,当然也是去环境类企业的不同岗位。

环境科学专业实习报告

专业实习报告 学校:玉溪师范学院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xx 级环境科学 学号:xxx 姓名:xxx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高校的扩招政策,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源源不断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此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中,专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专业实习能够让我们通过实践真正的了解社会,能让我们学到课堂之外的东西,也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在实习期间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的了解,让我们对未来自己的职业目标更加明确。我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实习的目的 在经过了大学四年的对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论学习,让我们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对于即将离开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每一个大学生心中肯定都希望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是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的每一个任务。此次的实习目的如下: 1、理论与实践结合。将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习,我们能够切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实习,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增加我们的社会阅历;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 存在的问题 贾跃华 土木21班2120702010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 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 涵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 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 “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 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人居环境出现种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聚居的类型和规模缺乏统一的认识,常常出现概念上的混乱”。同时,现代人居环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同层次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广泛,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独立的人居环境单元已不复存在,人类生活在一个完整的世界人居环境体系中。 1.4从学科构成看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为核心的多学科群组,其外围学科涉及地理、环境、生态、哲学、艺术、民俗、历史、土木、心理、社会、经济、交通等领域,内容包含人类社会各个方面。 1.5从方法论思维看 人居环境科学不同于传统的多学科协作,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更不

环境材料与导论论文

生物资源材料与未来化学纤维工业的发展 当你从食品店买回糖果、糕点的时候,当你从服装店选购了称心服装的时候,当你从家用电器商场抬回称心电器的时候,甚至当你从菜摊上买回新鲜蔬菜的时候,带回来的包装,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塑料袋,当这些塑料袋完成了它的使命之后,如何处理就牵扯到了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当然,作为学习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一名学生,经过专业课的学习,我知道高分子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正因为这样高分子的发展会给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地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那么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经济性循环就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宠儿,企业通过经济性循环可以追求更高的效益,最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的污染。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经济性循环 高分子材料自上世纪问世以来,因具有质量轻、加工方便、产品美观实用等特点,颇受人们青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聚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结构修饰与分子设计水平提高和共混改性技术的

完善,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高分子的光电、磁等行为,揭示分子结构和光电、磁等特性的关系导致更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出现。近年来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如智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相继问市,为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大型制件和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在二战以前,由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来源丰富,人工合成高分子工业发展缓慢。但随着战争的爆发, 天然橡胶、棉花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开始紧缺, 迫使人们去探索合成人造高分子的途径。 与此同时,高分子材料的大量使用及废弃后的不适当处置引发了诸如白色污染之类的问题制约了高分子工业的发展。况且,高分子材料的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石油原料的有效开采储量迅速下降,能源价格不断上升,更加速了废旧高分子材料的资源化进程。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适合现代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且不受地域、气候的限制,因而高分子材料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对人类最为重要的材料;但是,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稳定性使其消费产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循环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资源化是处理废旧高分子材料、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从环境科学的原理着眼,还是从环保和节约资源的角度看,废塑料资源化不仅可以消除环境污染,而且可以获得宝贵的资源和能源,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以下就是高分子经济性循环的几种方法,做简要介绍。 第一,物理循环利用物理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主要是指简单再生利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环 境 科 学 导 论》 试 题 (50%) 一、 填空(每空格 1 分,共 2 0 分) 1、 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 圈、 水 圈、土壤 ---------- 岩石 圈和 生物 圈。 2、 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 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 5、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 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 的建议。 6、 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 H2SO4 和 HNO3 生成的,中国的 酸雨以 H2SO4 占优势。 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 之上, 之下的中间尺度。 __重金属污染 ________ 、 放射性物质污染 和持 染 物 污 染 等。 ,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了 因 素 。 和 问题。 1、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 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能容 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 噪音 、振动 、热 光辐射 、放射性 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 环境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能源短 7、 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 地理实体,它处于 久 性 有 机 污 9、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 和 和 1 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三、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21分)

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4、T OC 总有机碳 5、 TOD 总需氧量 6、 TSP 粒径小于100叩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 7、 PM2.5 PM2.5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卩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8、 PM10 通常把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9、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又称原生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10、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 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11、光化学烟雾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 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酸沉降 四、问答题(共35分) 1、大气中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论述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 治理和控制手段(12分) 2、土壤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 CO2的含量一般为325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 mg/m3。已知标况下 T为0C,压强为101325Pa (5分)。

环境科学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 (2008 届) 题目银川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原位 消减技术的研究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科学 年级08级 学生学号12008244683 学生姓名刘蕴超 指导教师李功 2011年11 月30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附表一 论文题目银川是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原位消减技术的研究选题方向环境科学 学生姓名刘蕴超所学专业环境科学班级 3 指导教师姓名李功所学专业职称 一、毕业论文基本要求(指导教师填写:包括学生论文应完成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要求、学生应遵循的学术规范、论文对本专业相关能力的训练要求等)。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二、学生学术诚信承诺: 郑重承诺:本论文在选题、写作、修订完稿过程中将保守学术诚信之要,由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凡论文引用他人观点、材料均将注明出处,保证不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成果。如有违反上述内容者,本人愿承担一切后果。 学生签名:年月日 三、毕业论文合作者及分工: 四、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阶段各阶段内容起止时间指导教师 检查签名第一阶段填写开题报告,确定论文题目2011.11.20——2011.12.25 第二阶段文献检索及综述,撰写论文大纲2011.12.26——2012.01.20 第三阶段实验,撰写论文初稿2012.01.21——2012.02.20 第四阶段修改论文初稿,提交论文二稿2012.02.21——2012.03.20 第五阶段修改论文二稿,提交论文三稿2012.03.21——2012.04.20 第六阶段修改论文三稿并定稿2012.04.21——2012.05.20

环境科学导论课题论文

武汉工程大学 专题论文 论题:环境问题 题目: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01 学生姓名:丁武斌 学号:1106020104 2014年5月7日

目录 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以武汉为例 (1) 一、引言 (1) 二、雾霾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2.1、什么是雾和霾 (2) 2.2、雾霾的组成 (3) 三、雾霾形成的原因 (3) 四、雾霾的危害 (5) 五、雾霾的治理 (6) 六、个人如何应对灰霾 (7) 七、结论 (7)

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以武汉为例 丁武斌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生物工程01班,110602010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武汉乃至全国关注较多的“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以及主要危害,预防措施。 关键字:雾霾;雾霾天气;雾霾成因;防治;环境污染;雾霾危害、预防; 一、引言 武汉市从2012年6月11日开始一周内出现两起严重灰霾天气。从2013年1月8日起武汉开始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来势凶猛,整个武汉三镇都被浓雾笼罩,空气达到重度污染。受雾霾和大风影响,汽渡、轮渡出现短时停航,长江江面能见度不足500米。据了解武汉雾霾天气已持续10天为新世纪以来最长,等到21日才终结。2014年1月,武汉市雾霾天气应急处置专项应急委员会决定,发布雾霾天气黄色预警,据了解此次是我市今年首次启动雾霾黄色预警,也是史上第三次同时启动应急预案三级响应。武汉市空气质量持续处于污染状况,出现了1天轻度污染、1天中度污染、5天重度污染、1天严重污染,特别是1月6日来,我市空气质量持续出现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水平。 雾霾天气的元凶是PM2.5,下面是世界各国的PM2.5标准:

环境科学导论 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导论考试复习 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2 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全面理解 在环境当中进行资源的开发,然后进行产品的生产,产出品要使用和服务,在使用 和服务的过程中,会有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中,。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也会有些废 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在进行到环境中的过程,这是一个整体的循环过程。 (2)环境问题分类 A 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 B 次生环境问题 a. 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 b. 环境污染与干扰噪声、震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 (3)八大公害事件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危害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 水俣事件:甲基汞 富山事件(骨痛病):镉 四日市事件: SO2、煤尘重金属粉尘 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二全球环境问题 1 酸沉降: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H2SO4\HNO3及其前体物SOX,NOX等)通过降水(包括雨、雷、霜、雹、雾、露等形式)或在气流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造成污染的现象。 酸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湿沉降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干沉降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完整版毕业论文】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北京环境现状问题及影响 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类生存基本物质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大气污染造成的几大公害事件,令世人震惊,也使世人觉醒。虽然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大气环境状况得到了改善,但全球性的、新的大气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大气环境的问题一再提醒人们在追求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要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大气环境。我国城市环境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测算,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八个,首都北京被列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早在1998,年和1999年,北京就曾经出现过严重的大气污染情形。在华北地区,包括欢度国庆节的首都,都被五级污染物所笼罩,连续几天没有好转。而且还显示出,这是一种区域性的,而不是北京地区局部性的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等城市群的大气污染趋势的同步性相当一致。这表明华北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当时,由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大,空气质量状况问题严重。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从以人为本、绿色城市等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为加深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和转变观念提供了前景和希望。北京市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将改善城区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作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北京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北京己进入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光化学

烟雾的复合型污染时期,北京城区的通风能力不断降低,热岛现象有逐年增强的趋势,解决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建立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特别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如何更好的防治大气污染,提高北京的环境空气质量,展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解决北京大气污染问题迫在眉睫,改善北京的国际形象势在必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撰写此文,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完善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奉献绵薄之力。 回顾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的历史,大气污染像一个梦魔,一直萦绕在地球上空,徘徊不去,愈演愈烈。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己明白地告诉人们:梦魔已经化作现实。而作为文明集中、工业发达的城市,则遭受着更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全球许多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已恶化到威胁人们健康的程度。我国的大城市在20世纪70年代拥有比较好的环境质量,蓝天碧水、空气清新。而现在,我国有8个城市名列全球10名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全国5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标准的不到1%,我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是环境保护的首善之区,在环境保护上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目前北京市大气污染仍很严重,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随着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临近,如何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对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举办奥运会对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控制大气污染、提高北京市的环境

环境科学导论论文

得分 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 姓名学号 院系班级 任课教师

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主要介绍其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内容为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一些解决方略,以此来表明部分环境现状,并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再从一些调查数据描述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提出我国公众在环保意识上的不足。最后,再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温室效应、;因素;现状;影响;公众环境意识;对策。 1.前言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获得了空前规模上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明智的体现出来,就会给人类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过于轻率,就会给人类自身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目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及环境等热门话题,其实质就是反映了人类与环境间的不协调,从而出现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矛盾。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在此我仅从第二环境问题进行阐述——而在众多的次生环境问题中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就当前来看,全球变暖等大气问题也连连被拿上了桌面,足见大气问题在人们心中的重视程度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影响有多大。本文就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对当前的环境问题进行阐述。 2.温室效应介绍 形成原因: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环境科学导论 第一次作业

环境科学导论第一次作业 姓名:甘倩雯 班级:制药二班 学号:1106030207 通过课上的学习我知道了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近出现的雾霾、水华、干旱、水污染等都是由于人们肆意破换环境及环境治理不当造成的。在几年前我们还能看到清澈的湖水,湛蓝的天空,而现在连我们常去的东湖都散发着鱼腥和腐臭的味道,空气质量更是严重污染,蓝天白云已经很难看见,我有时会想现在的武汉应该快赶上曾经的雾都那种污染了。我觉得环保必须从个人做起,环保的意识也应该传播开去,让所有人知道目前过的环境状况和实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我通过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初步了解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发挥历程,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于1973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3~1978年)。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始。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环境保护方针,要求防止环境污染的设施,必须实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 第二阶段(1979~1992年)。198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确立了控制人口和环境保护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的“三统一”战略方针;确定了符合国情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政策。1989年12月26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同期还制定了关于保护海洋、水、大气、森林、草原、渔业、矿产资源、野生动物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法规文件。 第三阶段(1992年以后)。1992年在“里约会议”后,世界已进入可持续发展时代,环境原则已成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原则。主要有商品(各类产品) 必须达到国际规定的环境指标的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原则;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行控制工业污染的清洁生产,实现生态可持续工业生产的工业生产发展的环境原则;实行整个经济决策的过程中都要考虑生态要求的经济决策中的环境原则。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九五”期间全国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两项重大举措。 我从资料中发现随着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的一次次召开我过的各项环保规定不断细化,也获得了不少可惜的成就。我们的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破坏的恢复工作,自然保护工作都取得了进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初见成效,西部大开发采取退耕还林,实施“山川秀美”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