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产业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7
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效应影响作者:张艳伟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19期一、引言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是指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并且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
2008年,我国第一条高铁开始投入运行,从此以后,我国的高速铁路开始飞快的发展。
2013年,我国高铁“四纵四横”中的四条纵向铁路全部开通,我国的高速铁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17年7 月,宝兰高铁开通,“四纵四横”高铁格局基本建成,我国高铁网建设开始向“八纵八横”的目标迈进。
2018年3月,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高速铁路基本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标志着我国即将迈进高速铁路时代。
每一次交通方式的变革都会深刻地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地区之间的联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不断完善,学者们也不断的加深对高铁影响的研究。
Kim K S(2000)在考察日本和欧洲高速铁路的情况后,认为高速铁路可以提高区域之间的可达性,进而刺激区域经济增长;Vickerman R(1997)认为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确。
Ahlfeldt G M、Feddersen A(2010)认为由于暂时的巨大冲击并不能给经济行为的区域布局带来永久性的改变。
Vickerman R(1997)认为高速铁路发展会促进核心区域利益,因而降低了边缘区域的经济增长率。
已有不少学者在高铁开通对周边或沿线城市的影响这一领域进行过研究,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徐玉萍(2011)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角度探讨高速铁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汪建丰、李志刚(2014)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有可能会导致区域壁垒大幅解构,由于极化效应,出现要素资源的“逆向流动”从而导致沿线某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减速和经济发展不利因素的增加。
梳理现有文献可知,大多数学者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等方面对高铁进行研究,认为高铁对沿线地区的经济有显著的带动作用,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区别。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影响分析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高速铁路被认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还对城市的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人口流动高速铁路建设改变了城市之间的交通格局,加速了人口流动。
以我国为例,高速铁路的开通使得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人们可以更快捷地在不同城市之间进行出行,这促使了人口更加活跃的流动。
例如,一个工作在上海、但家庭居住在杭州的人,可以选择在高速铁路上班,实现快速通勤。
这种方便的交通方式吸引了更多人流向大城市,提高了大城市的人口流动性,促进了城市发展。
二、经济发展高速铁路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首先,高速铁路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物流运输能力。
货物可以通过高铁快速运输到各个城市,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其次,高速铁路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游客和商贸活动。
游客可以利用高速铁路方便地前往旅游城市,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商业人士也能更加便捷地进行商务差旅和业务往来,促进了商贸活动的繁荣。
此外,高铁沿线的土地开发和房地产业也得到了推动,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规划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城市的规划和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高铁站作为城市的门户,通常会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为了适应人口流动的增加,城市需要提供更多的交通、住房、商业和服务设施。
其次,高铁沿线的城市规划也会得到重新调整。
高铁的建设通常需要联络线路、周边道路和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这将对城市的路网和交通系统产生影响。
同时,高铁沿线也会出现新的商业区、产业园区等,使得城市的功能布局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四、人口分布调控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城市的人口分布起到了调控作用。
传统上,大城市因为资源和就业机会的集中,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而小城镇因为发展相对滞后,人口流失严重。
浅谈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前景1. 引言1.1 中国高速铁路的重要性中国高速铁路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速铁路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节约时间成本,缩短旅行时间,方便人们出行。
高速铁路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打破地区之间的交通壁垒,促进产业转移和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高速铁路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铁路建设、运营管理、列车制造等领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高速铁路在应对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等挑战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市发展提供便利,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惊人,自2008年开始建设以来,中国高速铁路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长、最快的网络之一。
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可以从多方面来解释。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高速铁路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之一,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还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也受益于中国广阔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数,需求巨大,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大量投资和资源。
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2. 正文2.1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历程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政府启动了“四纵四横”高速铁路规划,目的是构建一个高速铁路网,连接全国各大城市。
第一条高速铁路线路是京津城际铁路,于2008年开始运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高速铁路建设不断加快。
2011年,中国启动了“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规划,不断向各个地区延伸,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
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还不断进行本土化技术创新。
高速铁路建设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评估高速铁路建设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而且对环境保护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和环境两方面对高速铁路建设的影响进行评估。
一、高速铁路建设对经济的影响1.提升运输效率和便利性:高速铁路的建设可以大幅度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改善交通运输效率。
客流量的增加将推动经济活动的繁荣,促进地区间的协同发展。
2.促进就业和创造可持续发展: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建设完成后,高速铁路的运营和维护也需要一支庞大的工作队伍,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3.促进投资和地区发展:高速铁路建设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间接激发了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
高速铁路的开通将吸引更多的商业投资和人口流入,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4.提升区域间的互联互通: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得区域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降低了区域发展差异,促进了资源和人才的流动。
这有利于优化全国经济布局,实现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二、高速铁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比其他交通方式,高速铁路运输所需能源更为少,且能够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因此,高速铁路建设对减少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降低道路交通压力: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吸引更多旅客选择乘坐铁路,减少道路交通的使用量。
这将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减少堵车和尾气排放,改善了空气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3.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为了建设高速铁路网络,需要对土地和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
这促进了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严格保护,避免生态破坏。
4.促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高速铁路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升级。
通过提高城市对外交通的便利性,可以吸引人口和资源向高速铁路沿线城市集中,减少了城市间的空间差距。
综上所述,高速铁路建设对经济和环境均有积极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它可以促进投资和地区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和便利性,推动就业和创造可持续发展。
罗光华 贵州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国高铁技术的开发将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有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大大提高了人们乘坐火车的效率,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而高铁的建设也给沿线的区域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给沿线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
高铁的建设也有效的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格局的演化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高铁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高铁;区域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462-01一、引言交通运输建设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其独特的流通特性而促进人民的生产和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拉动了内需,加强了我国各地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对经济业务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而高铁的出现,更是对国民经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我国未来经济格局的演化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高铁的建设首先对沿途的区域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高铁建设的巨大意义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资源分布不平均的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非常依赖交通运输的因素。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基本上呈现东部发展较好,西部较为落后的局面。
而我国的西部正是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源需要大批的由西向东运输。
由于我国的总体运输线过长,因此急切的需要在交通运输方面实现一定的运输效率。
因此,建立高效的铁路运输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传统的铁路运输方式收尾不能相顾的情况给一些工业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也给我过的铁路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高铁的建设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需要,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高铁给区域经济带来的有利影响1.高铁的建设提升了区域交通的可达性,有利于经济的交流高铁区别于其他的交通形式的特点就是其具有一定的快速性,与传统铁路相比高铁在速度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在停靠站时也比传统铁路要少,这大大缩短了交通运输的时间,提高了区域交通的便利性。
1铁路建设利于外部综合枢纽形成对于任何一个铁路建设地区来说,对于交通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例如,宁启铁路自北向南贯穿如皋东部,以南通西站或如皋站为基准,北向经由宁启铁路、新长铁路可以到达徐州,南向经由沪通铁路、通苏嘉城际分别可达上海、嘉兴,西向有南通轨道1号线,远期北沿江城际自东向西横穿如皋北部。
由此可见,铁路建设使得如皋综合枢纽位置突出,并且在整个交通枢纽网络中处于连接性环节,使得交通通达度显著提升,从而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稳健的交通概况基础、道路运输条件。
高速铁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客流量增加,例如,上海虹桥站作为上海铁路枢纽唯一的大型纯高速站,担负着多条高速铁路的列车始发、终到作业。
在铁路到达客流的冲击下,综合枢纽压力巨大。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始终是其所在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不仅直接影响城市的布局和发展,而且如果规划得好,还可以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交通、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为城市发展带来一个新的契机[1]。
2铁路建设利于沿线地区发挥区域优势铁路建设利于沿线城市发挥区位优势,并在相对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中凸显自身突破性改变[2]。
例如,沪通铁路的建设对沿线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南通西部增长极、江苏经济核心区、上海一级辐射圈、全国物流新节点这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以及覆盖面积。
例如,在沪通铁路建设过程中,将新建南通站到南通西站的上下行联络线,在《南通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18)》中提及,南通西站属于轨道1号线的西端起点,通过设定西端起点,实现该地域范围各大板块之间的紧密连接,并实现便捷畅通的目的。
不仅如此,对于辐射区域“苏锡常”等沿线城市来说,也起到较为明显的经济刺激作用,不断激发核心区域的经济活力,并显著提高上海一级辐射圈辐射维度,并在充分利用如皋港特有的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为如皋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奠定稳健的基础。
依照目前的中国铁路网规划与建设,华东区域、华南区域、华北区域已经建设完成,东北区域作为老工业区,在旧的铁路网时代覆盖就相对比较完善。
转: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促进京津唐、环渤海、胶东半岛、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经济区域的快速发展,形成一条以北京为政治文化中心,上海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经济带,加快沿线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提前实现城市化。
(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3.从根本上缓解京沪沿线地区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大幅度缩短沿线城市之间的旅行时间,激发人们的出行频次,提高人们的旅行质量。
(旅游)4.由于沿线地区时空距离的变化,有利于改善沿线的投资环境,促进沿线土地升值,加速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对银行、保险业有发展)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
据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资料分析,当人均GDP从1000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时,居民主要消费结构就会发生较大变化,用于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的平均比重将稳步上升,从8%一9%上升到11%。
我国现有总人口已超过13亿,预测2020年将上升到15亿人,城市化率将从目前的43%提高到60%。
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率的提高及交通消费支出比重的上升,将导致全社会客运需求迅速增长。
(人口和企业向铁路沿线集中,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根据上述情况,通过运用多种方法预测,京沪通道旅客运量2015年为80亿人次、2020年为102亿人次、2030年为105亿人次,占全国总量的23%左右,货运量为55、61和65亿吨,占全国的29%左右。
经过综合分析测算,京沪通道铁路客运需求2015年达5.6亿人次、2020年达6.8亿人次、2030年达8.5亿人次(含京沪高速铁路、城际客运专线和既有京沪线),占通道总运量的7.3%。
其中,高速铁路承担的运量分别为3.05、3.67和4.82亿人,以密度表示,则分别为4300、5300和6850万人公里/公里(单向);货运需求为4.8、5.3和5.6亿吨,重车方向区段货流密度分别为0.98、1.21、1.25亿吨公里/公里。
目前,对于时速200公里以上的线路、尤其是高速铁路,中国企业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能够承担的是路基、桥梁、钢轨、枕梁、供电架等基础部分的施工和生产。
高铁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高铁因其速度快、准点性高、运输能力强、安全可靠等优势,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时空观念、认知观念、出行理念和置业选择。
小到每一位市民的出行方式,大到产业结构、发展理念的巨大变化,并进一步驱动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城市群建设等方面的“共振效应”。
本文总结了高铁经济内涵及发展阶段性特征,考察了高铁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理及经济社会效应,并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高铁经济内涵及发展阶段性特征高铁经济是我国进入高铁时代背景下所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从发展演进的角度来看,高铁经济主要包括高铁枢纽阶段、高铁枢纽经济阶段和高铁枢纽城市阶段。
(一)高铁枢纽内涵及阶段性特征高铁樞纽,是指汇集多种交通设施,如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线路、长途汽车站、公交站等,提供多种交通间换乘,实现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便捷换乘的铁路综合设施。
“高铁枢纽”阶段,重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多式联运的发展,改变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货物和信息等各类流量经济要素的流动方式,为发展高铁枢纽经济提供交通条件。
(二)高铁枢纽经济内涵及阶段性特征高铁枢纽经济,是指利用高铁枢纽的集散效应以及运输通道的极化和连带功能,将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交汇,实现地区适铁产业聚集,并将自然资源、半成品、产成品进行扩散,以实现枢纽产业结构演进和升级的一种经济模式。
“高铁枢纽经济”阶段,在提升高铁枢纽交通能级的同时,需更加注重各类流量经济要素平台和载体建设,不断强化高铁枢纽对于流量经济要素的“转换器”和“辐射源”功能,实现高铁枢纽向高铁经济的转换。
(三)高铁枢纽城市内涵及阶段性特征高铁枢纽城市,是指凭借发达的社会经济区位与畅达的高铁运输条件,在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区域甚至国家中心城市。
“高铁枢纽城市”阶段,是在高铁枢纽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港城联动和产城融合进一步发展,进而对周边地区和区域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高速铁路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影响贾善铭;覃成林【摘要】Transport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equilibrium of regional economic pattern .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regional economy pattern evolution model based on the impact of traffic lines to prove that traffic lines have different effect on different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 result in the equilibrium of regional econom-ic pattern changed correspondingly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ow that in 2020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network , regional economic pattern of the national and eastern , central , western region will develop to be disequilibrium , the equilibrium of regional economic patter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a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will strengthen , the equilibrium of regional economic pattern of the northeast and Bohai Rim region will re-main unchanged .Therefore, the state may consider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to the planning layout of high -speed railway network space to reduce its adverse effects 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of the national and eastern, central, western region;and to enhance its positive effects 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of the northeast and Bohai Rim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 the state can conside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zone based on high-speed railway network to format the new pattern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based on four major areas .%交通运输是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苏州市为例一、京沪高铁概况京沪高铁:北京—-上海的铁路运输通道。
2008年全线开工。
京沪高速铁路途经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四省。
沿线地区城市林立。
铁路两端连接着全国经济基础最好、发展速度最快、连片地域最广的两大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带。
京沪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
京沪高铁特征:1、输送能力太、速度快;2、经济快捷;3、良好的环保效益(高速列车是以电力作为动力,可以节约资源.高速列车的能量消耗比飞机、汽车低.电气化高速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污染,噪声比高速公路低5—10分贝。
)4、投资回报率高(如高铁的建设会促进沿线新兴产业的发展等。
)二、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京沪高铁影响沿线城市区域空间结构距离因索仍然是影响货物和人口移动的重要因素,距离越短,产生的相互作用阻力越小.京沪高铁的建成将提高沿线城市的通达性和吸引力,直接缩短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加强与其他城市及与中心城市或发达城市的联系,提升了其交通区位。
1、加强了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与中心城市间的联系,改变了沿线城市在区域空间结构巾的关系。
在京沪高铁建设前,一部分城市由于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如安徽滁州.山东枣庄等.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区域一体化的进程贡献较少。
京沪高铁建设后,这些沿线城市取得了与中心城市的便捷联系,如滁州与南京,枣庄与徐州等,与中心城市构成了从属关系。
在区域空间结构中提高了等级。
2、淡化了没有高速铁路城市的地位,使次级节点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受到了抑制,使其边缘性更加突出。
最典型的是安徽的马鞍山与滁州两市,马鞍山市在高铁建设前相比高铁沿线城市滁州具有差不多的区位,马鞍山甚至还有优势,其可以在与中心城市南京的合作中多分一杯羹.然而京沪高铁建成后。
马鞍山市的交通条件相比高铁沿线城市滁州差了很多,中心城市便无暇顾及这些没有高速铁路的城市,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发展,使之在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等级降低。
2013年3月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29・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周 昊,周 君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1)
摘 要:国内外诸多经典理论研究表明,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资源、人口、交通网络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 城市交通和城市间的铁路交通网对城市的形成与经济发展影响最大。此文在阐述国内外高速铁路 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建立城市通达性与城市经济总量的关系模型,通过选 取样本空间,进行相关数据归纳和分析,论述高速铁路建设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提高了城市间 的通达性,加快了区域间资源、技术及信息的交流,增加了城市的GDP总量,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 展,对中部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关键词:高速铁路建设;城市通达性;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U238;F5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90(2013)02—0029—06
Effect 0f the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bstract:Many classical theory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indic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s related to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resources,population,transportation networks,and many other factors.The ur— ban traffic and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has the largest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atie—n of a city.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high—speed railway development situ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urban economics,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the city accessibility and economic aggregate is established.By choosing the sample space,data induction and a— nalysis,the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shortens the distance between urban spaces and time,im— prove the city accessibility is discussed.It speeds up the regional resources,technology and the communi— cation of information,increases the city ̄GDP,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Key Words:High 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City accessibility;Economic development;Promotion effect
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以淮海经济区为例梁㊀剑(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电务段,江苏徐州221000)摘㊀要:随着2008年我国第一条高铁的开通运行,高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㊂论文从区域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优化和就业状况三个角度,研究了京沪高铁对沿线的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淮海经济区与东部其他经济区的合作,推进京沪高铁沿线区域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发展与高铁关联性较强的第三产业,推动沿线经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战略,增加京沪高铁沿线经济区域就业机会这三点建议,以此推动淮海经济区的发展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㊂关键词:京沪高铁;区域经济;淮海经济区中图分类号:F127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1)41-0058-03InfluenceofBeijing-Shanghaihigh-speedrailwayonregionaleconomyalongthelineTakeHuaihaiEconomicZoneasanexampleLiangJian(XuzhouElectricDepotofChinaRailwayShanghaiBureauGroupCo.,Ltd,Xuzhou,Jiangsu,221000)Abstract:WiththeopeningandoperationofChina sfirsthigh-speedrailwayin2008,high-speedrailwayhascreatednewopportuni⁃tiesforthe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Fromtheaspects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ndustrialstructureandemployment,thispaperstudiestheimpactofBeijing-Shanghaihigh⁃speedrailwayonHuaihaiEconomicZone,andproposestostrengthenthecooperationbetweenHuaihaiEconomicZoneandotherregionsintheeasternregion,promotethecoordinatedandbalanced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alongBeijing-Shanghaihigh-speedrailway,developthetertiaryindustryrelatedtohigh-speedrailway,andpromotetheindustrialstructureofeconomicregionsalongthelinesoa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HuaihaiEconomicZoneand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eeasternregionofChina,threesuggestionsareputforward.Keywords:Beijing-Shanghaihigh-speedrailway;regionaleconomy;HuaihaiEconomicZone一㊁引言在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㊂纵观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铁路交通运输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关系非常紧密㊂近十余年来,我国的现代交通运输技术取得了快速进步,高速铁路在技术㊁安全㊁性价比㊁运行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展现出来,高铁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日常出行交通工具㊂新科技革命时代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高速铁路非常符合现代经济的需求,其具有速度快㊁容量大㊁集约型的特征,能够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㊂随着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 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的开通运行,世界经济进入了高速铁路发展的时代㊂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在日本㊁法国㊁德国㊁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其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制造业㊁重工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的繁荣发展㊂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相比较日本㊁德国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但是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速度却是令世人震惊的㊂系统有效地分析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㊁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影响,能够改善区域的交通运输条件,能够缩小区域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能够优化我国的经济地理布局,总结经验为高速铁路科学布局㊁合理发展提供实际的参考依据㊂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和合理的聚集,使区域间能够互通有无,加强优势互补,推动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㊂通过研究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清晰了解其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利于铁路沿线各经济区域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优化经济职能㊂综上所述,研究京沪高铁对沿线各经济区域,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淮海经济区的影响,有助于充分施展高铁的作用,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㊁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就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㊂作者简介:梁剑,男,江苏徐州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电务段,研究方向:财务管理㊁高铁经济㊂区域经济Һ㊀二㊁文献综述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㊂铁路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的载体,近些年来高速铁路发展,被学者们公认为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前提条件之一㊂国内外很多学者在研究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理的前提下,从区域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㊂从区域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Peter(2003)指出高速铁路的修建对当地经济有着正面的推动作用,他从两种不同的区域类型进行分析:一类是经济低迷或转型期的区域,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能够使当地经济恢复发展;另一类是经济繁荣的区域,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㊂David(2010)以美国田纳西州的铁路作为研究对象,构造了能够预测高铁运行的交通需求模型,以此模型推断出高铁的建设和运行能够为当地经济带来的时间和运输方面的收益,得出的结论是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田纳西州经济的发展,所以应该推动当地高速铁路的建设㊂刘似臣和胡迪(2010)选择了行政融合度㊁GDP等指标构造了城市经济引力模型,构建模型的目的是计算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经济引力的变化㊂通过测算得到的结论是:当京津的行政融合度没有发生变化时,城际铁路使得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引力变小;当京津的行政融合度发生变化时,城际铁路使得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引力随着行政融合度的提高而变大㊂谌丽等(2017)使用地级城市数据做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开通时间越早的城市,高铁推动经济增长的幅度就越大㊂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㊂Sevara(2010)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会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可能在高速铁路的沿线形成大都市连绵区,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经济要素的再次分配,使产业结构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均匀的特点㊂Vickerman(2017)系统研究了英国的西北高铁网和第一条高铁,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本身并不具有变革性,但是在修建高速铁路的基础上,如果加上政府其他的干预性政策,引起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进而会对铁路沿线各经济区域产生巨大影响㊂姚如青(2010)研究认为高铁的客运是其基本运营方式,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主要是对第三产业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运输速度有要求的旅游产业,文章的结论是:高速铁路的开通能够极大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㊂俞晓春等(2012)采用案例分析㊁问卷调查等方法,讨论了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给长三角经济区中短途旅游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㊂从区域就业状况角度来看,Kingsley(1997)研究的起点为各地方政府建设高速铁路的动机,并且列举了实际案例,以及修建高铁的当地政府相关政策,得出的结论是: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能够极大地减小就业压力,进而降低本地区的失业率,提高就业率㊂Chen和Silva(2014)构建了SEM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测算出高速铁路与西班牙各地区GDP的关系,结果显示: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能够推动GDP的增长,为新兴产业和新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能够吸引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入,提高当地的就业层次㊂平野卫㊁邹振民(2001)以日本新干线铁路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结合了我国高速铁路修建的实际情况,得出结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将改变铁路沿线的城市经济发展㊁开发和就业,同时对各地居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节奏产生影响㊂尹冰(2010)研究的出发点是高速铁路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作用,具体分析了北京和天津城际高铁对就业的影响,得出结论: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对房地产行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增加了建设㊁销售㊁管理等就业岗位㊂综上所述,对于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㊂研究认为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能够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优化产业结构㊁提高就业率㊂鉴于高速铁路能够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㊁产业结构优化㊁就业状况改善等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考虑到京沪高铁在淮海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论文选取了京沪高铁和淮海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京沪高铁对淮海经济区的具体影响,为制定京沪高铁和全国高铁网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㊂三㊁我国高铁交通及高铁经济发展现状高铁的修建和运行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㊂相比较日本㊁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高铁起步较晚,但凭借后发优势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因为我国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以及最多的营业里程㊂通过高速铁路建立起来的高效综合交通网络能够缩短区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能够推动区域之间的交通运输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推动铁路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㊂(一)高铁交通发展现状我国地大物博,各区域的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存在分布极不均匀的情况㊂因此有必要发展长距离的高速铁路交通运输网络,减小区域之间时空距离,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㊂自2008年我国高速铁路建成运行以来,营业里程持续增加,从2008年的672公里增长到2019年的25164公里,足有37倍;高铁营业里程占铁路比例也同时增加,从2008年的不到1%增长到2019年的近20%㊂2019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有3.5万公里,占全球总里程的70%,比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的总和还多㊂我国不只各种自然资源丰富,人口数量也较多,但由于空间位置具有差异,造成居民拥有的地理优势无法凸显,此时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对区域间互相联通就具有了重要意义㊂目前我国高铁基本形成了包含30个省会级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高铁网,高铁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影响了人们日常出行和生活节奏㊂我国高速铁路自建设以来,客运量在逐步增加,从2008年的734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17.52亿人,足有238倍;高铁客运量所占铁路比重也同时增加,从2008年的0.5%增长到2019年的56.8%㊂旅客周转量也在不断增加,从15.6亿人/公里增长到5875.6亿人/公里,增长376倍之多;高铁旅客周转量所占铁路比重也同时上升,从2008年的0.2%增长到2019年的43.7%㊂近些年来我国高铁正在逐步扩大交通运输规模,完善全国的高铁网络,如在相邻的省会级大城市之间建造两小时交通圈层,在省会城市与地级市之间建造一小时或者半小时的交通圈层,缩短两地之间的时空间隔,提升高铁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㊂(二)高铁经济发展现状作为当今世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运输方式,高铁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㊂高铁的修建和运行改变了各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络,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产生了 高铁经济 ㊂随着高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高铁网络的扩充,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 高铁时代 ㊂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区域经济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之间是从属关系,但是两者还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作用㊂第一,我国东部地区三大经济区发展迅速,京津冀经济区㊁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扩张,亟须相应的基础设施的支撑,京沪高铁的修建和运行推动着我国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缩短了区域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提高了资源流动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了京沪高铁沿线各经济区域的联系,能够直接推动区域和整个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㊂第二,京沪高铁修建和运行后,铁路沿线周边出现了大量相关的产业和部门,有效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间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㊂所以我国高铁的修建和运行,对沿线区域和整体国民经济确实产生了推动作用㊂铁路的修建属于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为了满足在高铁修建过程中需要的石材㊁水泥㊁钢铁等建筑材料的消耗需求,就必须增加固定资产投资㊂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进步和高铁建设规模的扩大,对各种生产资料需求增加,为第二产业中制造业㊁机械业㊁建筑业等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市场上与高铁相关联的产品也相继出现㊂除第二产业外,高铁修建也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高铁通过资本积累的方式拓宽了市场,加速了区域之间资源流动㊂从整体来看,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表现为倒U型的波动趋势㊂自2008年开通后,2010年投资高达7622.2亿元,随后出现了下降,2011年为5919亿元,后期又持续增长,在2017年达到8006.2亿元;就环比发展速度而言,2009年是63.53%,仅在2011年出现了负值-22.35%,这些数据说明了高铁的修建和运行是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拐点㊂从高铁建设之初,国家就投入了大量资本㊁人力等生产要素支持建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种种困难,如建设融资困难㊁基础建设停滞等㊂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提升和高铁的高效运行,人们对高铁逐步改观,信赖感增强㊂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保证就业是我国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修建铁路符合促进人口就业的政策㊂因为铁路的修建涉及产业范围多㊁建设时间长㊁生产资料需求大,需要大量劳动力满足建设需要,同时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高铁修建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以及高层次人才㊂第一,高铁建设作为一项巨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具有周期长㊁任务重㊁时间短的特点,需要集聚足够多的劳动力;第二,高铁修建需要的石材㊁水泥和钢铁等建筑材料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劳动力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也能提高㊂整体来看,铁路就业人数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9年高达185.01万人,但在2010年下降到175.64万人,之后的三年就业人数没有大幅度波动,2014年增长到190.25万人,随后又出现了下降趋势;与就业人数相对应的环比发展速度在2009年是6.77%,2014年下降到5.91%,2010年出现了最低值-5.07%,这说明在2009年高铁提供了大量新增就业岗位,解决了就业问题,提高了就业率,但随后出现了初步饱和的状态㊂2014年我国加大了铁路新线投产的投资规模,此时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满足生产建设需求,建设完成后的几年就业人数又呈现出减少的趋势㊂四㊁京沪高铁对淮海经济区经济的影响分析(一)区域经济增长效应随着高铁技术的进步,京沪高铁规划㊁修建㊁开通和运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沿线各经济区域的活力,为区域经济提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㊂京沪高铁的运行在初期确实推动了沿线区域的发展,但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增长放缓,目前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㊂京沪高铁的运行对沿线经济区域的发展有积极的正向政策效应,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稳健性㊂其运行后沿线各经济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㊁城镇化率㊁进出口总额㊁沿线各经济区域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数据都稳步上升㊂通过扩大各区域间的开放程度,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促进沿线经济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㊂(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在京沪高铁的修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如石材㊁钢铁㊁水泥等,这些需求直接带动了第二产业中制造业㊁建筑业㊁机械业等的发展,同时间接为第三产业的优化升级奠定了基础㊂相比较未开通高铁的区域,京沪高铁的开通初期就产值占比的增长幅度而言,第二产业远大于第三产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而第三产业不断加速㊂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推动了沿线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使生产要素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带动了交通运输业㊁商贸业㊁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产业间相互联系产生了乘数效应,提升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沿线经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㊂(三)就业状况变动效应京沪高铁的运行解决了沿线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的需求,同时高铁在修建完成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运行㊁维护和管理等活动,这样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沿线区域的就业㊂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京沪高铁沿线经济区域的就业总人数初期有大幅度的提升,到后期发展速度逐步放缓㊂从区域的角度来说,京沪高铁沿线区域的就业发展状况领先于未开通高铁的区域㊂从高铁的角度来说,京沪高铁的运行对促进沿线经济区域就业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㊂这表示京沪高铁的规划㊁建设和运行的初期大量的企业集聚在铁路沿线,使得劳动力的生产规模显著扩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和关联市场饱和等原因,京沪高铁对于人力资本要素的刚性需求在减小㊂(四)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分析京沪高铁的运行对沿线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影响显著,依据各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要素禀赋,可以判断出京沪高铁沿线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同的趋势㊂但是从整体看来,经济发展趋势迅猛的区域大多是经济发展的极点㊁经济贸易的中心,这些经济中心城市凭借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拥有丰富的社会经济资源,经济发展程度领先于其他区域㊂五㊁政策建议京沪高铁极大程度地带动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也凸显出各种问题,如经济区域间明显的差异和后期就业人数放缓等,根据区域经济学的循环累计因果效应,这些问题有可能扩大区域间的差距,形成区域发展失衡的局面㊂为了高效科学地发挥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带动作用,实现在高铁时代淮海经济区的平稳快速发展,有三点政策建议:第一,加强淮海经济区与东部其他区域的合作,促进京沪高铁沿线区域的经济协调均衡发展㊂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加快了各种生产要素在沿线区域间的流通和优化配置,㊀㊀㊀(下转第105页)热㊀㊀点Һ㊀2.照明系统整个市集的灯光应该设置成基于云技术的统一灯控安排,最好可以与摩天轮变换的灯光加以配合㊂可以设置人工发电设施,靠人骑行运动带动发光,同时增加趣味性㊂市集除四周边际设大灯外,内里均设置成情趣形状灯,要求明亮且柔和㊂地灯不要随处可见,只在特定区域围成特定形状,如入口的桥或小广场,成为某个区域的标志,与方向指示和标牌设计相辅相成㊂上述灯光设置均要以LED灯作为照明设施,节能的LED照明灯具与完善的调光计划能够节省高达70%的能源成本,同时通过远程管理降低维护成本和运营开支㊂3.排水系统小吃店铺用水量很大,如果排水不畅,容易散发不良气味㊂研究建议独立融合排水系统,各店铺分别有自己的排水管,到净化系统汇合,经净化后的水,再一起排放㊂这样如果某家店铺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其他家运营㊂4.铺装与漆面现在彩色仓板房材质简陋,大部分是玻璃和铁板的组合㊂下一步,要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产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彩色玻璃屋的展示力度㊂除此之外,地板的铺设位置也有待考量,在特定地方铺木质地板或棕色地板,防滑且雅观,整体而言,这种方式是较为可取的㊂5.载体设施改进广场四周种植各类绿植,不仅能够很好地净化环境,更能够给此处的设计增加一丝生机,可以将绿植进行造型设计,以绿植形式展现天津市的特色文化㊂另外在绿植中间提供一个开敞而柔软的游戏空间,可以为城市里的儿童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空间,也创造一个亲近彼此的机会㊂(三)商铺与建筑小吃在美食楼要有一定间隔,不然容易造成拥挤,人流量过大时期,排队长龙遮挡他人店铺,会导致店家间产生嫌隙㊂可以利用增添纪念品商店或景观构筑物等方式,引导游客去到游乐场所㊂另外还可以建立多个小型商铺,让整条街更加的规整,给予游客更好的视觉感受㊂五㊁结语夜间经济作为日间经济的重要补充,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㊁改善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㊂促进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建立夜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着力解决 五大公共问题 ,即公共交通㊁公共安全㊁公共环境㊁公共卫生和公共设施㊂由于夜间经济的范围比较广,传统的夜间执法部门如警察㊁消防等无法做到全方位的覆盖,因此还需要市场监管㊁工商㊁卫生㊁环境㊁交通等部门的参与,形成水㊁电㊁交通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㊂但这无疑会增加公共管理的成本㊂如何控制夜间经济的成本,提高夜间经济的效益,才是协调二者的关键㊂政府可以继续实行白天治理和晚上治理的结合,从而降低管理成本㊂从政府层面看,政府要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坚持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协调业主之间的关系,科学调整业务形式,实现资源整合,提供支持的交通㊁水㊁电㊁煤气等硬件设施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㊁指导政策,提供相关补贴㊂参考文献:[1]唐金生.打造区域食品质量样板助力夜市经济健康发展[N].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01-07(5).[2]秦学,李梦雅,司有山,等.新世纪以来我国 夜经济 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2):84-90.[3]张金花,王茂华.历史视域下的京津冀夜市经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6):52-60.[4]李全顺,彭则一秀.夜间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现代商业,2020(32):80-83.[5]张桂芝.影响天津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因素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8):202-203.(上接第60页)但是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对于发达区域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而对于欠发达地区有可能阻碍其经济增长,扩大区域间的经济差距㊂为降低虹吸效应对本经济区域产生的影响,沿线区域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适合本区域的发展模式来推动本区域的经济发展㊁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人口的增加㊂第二,发展与高铁相关的第三产业,优化京沪高铁沿线区域产业结构㊂京沪高铁的运行可以增加淮海经济区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的途径,以此加快信息㊁技术的扩散,促进沿线区域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加速推进淮海经济区的发展㊂第三,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战略,增加京沪高铁沿线区域就业机会㊂区域的经济发展既需要硬件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更需要软件的人力资源㊂京沪高铁的运行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但是也会有溢出效应,出现沿线经济区域人力资源外流的现象㊂所以政府应该发挥良好的行政作用,制定人才引进战略,留住人才,并且吸引更高层次的人才㊂参考文献:[1]PETERMJ.Theeconomicimpactofthehigh-speedtrainonurbanregions[J].GeneralInformation,2003,10(1):4-18.[2]DAVIDE.RelationshipbetweenTransportationandtheE⁃conomy[R].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2010.[3]刘似臣,胡迪.城际铁路对京津两地经济引力的影响[J].中国统计,2010(4):47-48.[4]谌丽,石敏俊,郑丹.高速铁路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京联合大学报,2017,31(2):77-84.[5]SEVARAM.Developmentimpactsofhigh-speedrail:mega⁃lopolisformationandimplicationsforportugal slisbon-portohigh-speedraillink[D].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10.[6]VICKERMANR.Canhigh-speedrailhaveatransformativeeffectontheeconomy?[J].TransportPolicy,2017,3(8):62.[7]姚如青.沪杭高铁对于沪杭关系和杭州发展的影响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25(6):16-24.[8]俞晓春,龚迪嘉,卢昊.高速铁路助推长三角中短途旅游业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03-206.[9]KINGSLEYEH.Labormarketsandregionaltransportationimprovements:thecaseofhigh-speedtrains[J].AnnalsofRe⁃gionalScience,1997,31(1):57-65.[10]CHENG,SILVAJDAE.Estimatingtheprovincialeco⁃nomicimpactsofhigh-speedrailinSpain:Anapplicationof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4,111:157-165.[11]平野卫,邹振民.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意义[J].中国铁路,2001(3):38-40.[12]尹冰,吕成文,赵晨.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10(4):28-31.。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产业的影响 2012年08月10日 11:11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5期上 作者:李建东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36
提 要:世界高铁近五十年的历史证明高铁的开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法国高铁、日本高铁及韩国高铁的研究,总结高铁的到来对于这些城市有些什么样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总结高铁对于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期能为我国的高铁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产业结构,区域发展 一、引言 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也是经济学、地理学学者以及政府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高铁发展建设的日益深入,对于高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的必要性日益彰显,交通可达性及其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及空间结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高速铁路于1964年诞生于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不仅一举解决了日本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陆上运输问题,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高速铁路是一个重要的交通革命。高速铁路作为解决大通道上旅客快速运输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的普遍发展趋势。从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看,它不仅在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中改变交通模式构成,而且对于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速铁路及其影响研究 (一)高速铁路定义。根据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km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km以上的铁路系统。1964年正式通车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起始,途经名古屋、京都等地终至(新)大阪,全长515.4km,运营速度高达210km/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随后,法国、意大利、德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
(二)高速铁路的影响研究。Kiyoshi Kobayashi等人指出高速铁路连接多个城市形成一个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U.Blum K等人也认为,高速铁路把多个城市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地区间可达性好的区域或走廊。Gines de Rus等人指出高速铁路是客运交通的一个技术突破,它在中距离交通模式构成中与公路和航空竞争,从而增加了铁路的份额。郭文军从土地、能源、污染、安全等方面阐述了高速铁路对运输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将起到关键作用。顾朝林提出京广、京沪、京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北京、上海等城市间的联系以及城镇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速铁路是交通技术的革新,这种革新也相应要求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相应领域研究的拓展。因此,系统分析高速铁路对于区域交通系统、经济系统和区域产业的影响,总结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经验和区域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案例研究 (一)法国高铁 1、法国高铁概况。1981年9月法国开通第一条高铁,巴黎至里昂线,全长417km;1989年9月开通巴黎-勒芒及巴黎-图尔新线;法国第三条高铁于1993年9月全线开通运营,全长333km。二十几年来,法国投资高铁的资金达230亿欧元,累计运送旅客达12亿人次。
2、法国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法国南特市1989年高铁开通,距巴黎时间缩短至1.5小时,高速铁路对南特市带来了众多的影响。首先,缩短了南特与巴黎之间的交通时间,吸引了更多的商务活动在南特市开展,特别是吸引了很多跨国公司来到南特;其次,高铁甚至成为南特市宣传自己城市形象,吸引更多高科技公司进驻的一张城市名片;再次,高铁减少了旅行时间,提高了工作和生产效率,增强了商业、企业进驻南特的信心。
高速铁路的站点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南特高铁站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主要有:(1)高铁站北部是居住区;(2)高铁站东部和南部过去是工业区,高铁通车后该区域改造为办公区;(3)在高铁站的西南方过去是工业区,并混杂了部分居住功能,高铁开通后该区域功能定位为面向区域的商业服务功能,一半用于商业和办公开发,另外一半用于居住开发;(4)该地区的写字楼租金比城市其他相同功能地区的租金要高出20%。总的来说,南特的高速铁路带动了高铁站点周边的地区发展并吸引企业进驻南特,产生了企业选址的积聚效应。
法国里昂1981年高铁开通,距巴黎的时间变为2小时,高铁对里昂的影响主要有,从1983年至1990年站区周边区域办公物业从17.5万平方米增至25.1万平方米,整体增长43%,年均增长5.2%。人数增加最多的是服务、贸易相关行业的旅客。整体商务旅行乘客增加了约56%,其中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乘客人数暴涨了112%。
高速铁路对里昂的产业也影响明显,高铁开通使里昂博览会业和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而博览会业和物流业整合了汽车、医药、化工等产业,使产业群得以更好的发展。高铁对里昂发展新的产业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高铁的开通推动里昂原有产业升级和扩充。里昂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由近及远分为三级功能圈:核心区、扩展区和产业区。 3、法国高铁对沿线城市房地产的影响。里昂高铁车站周边成为商务办公楼发展最快、最受欢迎的地区,那里积聚了全市40%的商务办公楼。从1983年到1990年,里昂车站周边地区的办公面积从17.5万平方米增长到25.1万平方米,年均增长5.20%。旺多姆在高速铁路建成之前只是法国众多小城镇中的一员,高速铁路建好后,各地区的游客蜂拥而至,高速铁路通车3年之后,镇内的房价提高了35%,房地产交易率增加了22%。勒芒市在通车仅1年的时间内,车站周边地区1万平方米的商务中心就基本出租完毕。通车3年后,周边土地的价格和商务办公租金都提高了2倍。
(二)日本高铁 1、日本高铁概况。1964年10月1日,日本连接东京到大阪的第一条高铁东海道新干线开始通车营运,随后新干线通过山阳地区,延长到福冈,称为山阳新干线。高速铁路建成以后,改善了日本的交通运输状态,活跃了日本的经济活动。
2、日本高铁的效益。直接效益——新干线事实上已成为直接效益非常高的投资项目。目前,新干线的运输量约占日本铁路运输量的30%,而营业收入则占了45%;“东海道”及“山阳”新干线的营业收入与支出之比分别达到了100∶42及100∶66,表现出很好的收益性。基础建设投资直接拉动效益明显;时间效益——至1995年,东京-大阪新干线创造的单纯的时间效益为1.7兆日元。
3、新干线对日本宏观经济的影响。通向仙台、岩手的东北新干线1982年开通后,沿线城市的人口和企业分别增加30%和45%,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图1)从而促进了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为沿线各城市技术资源、生产资源和市场间的优化组合提供便利条件,增加了沿线城市的就业。1982年新干线开通时沿线城市与非沿线城市就业人数基本一致,到1995年时沿线城市就业人数比非沿线城市就业人数高出约31%。
4、日本高铁对沿线产业的影响 (1)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大阪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内的北站和南站,车站与它们之间的地段共同构成了城市的CBD、经济发展核心。这里积聚了大量的商务办公楼、商店和休闲场所,在这里工作的人达到100万。高速铁路还吸引各类学校、医疗中心、邮局、图书馆等其他机构使高速铁路各站成为沿途的社区中心。
(2)促进沿线产业带的形成。新干线将京滨、中京、阪神、北九州4大工商业地带与静冈、冈山、广岛等兴建新的工业地带连接起来,形成沿太平洋伸展的“太平洋工业带”。
(3)促进沿线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1975年新干线从大阪延伸到九州后,冈山、广岛、大分乃至福冈、熊本等沿线地带工业布局迅速发生变化,汽车、机电、家用电器等加工产业和集成电路等尖端产业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铁、石化产业。 (4)促进沿线文化教育产业的发展。距东京229公里的大和市,在建成上越新干线浦佐站后,诞生了国际大学,观赏戏剧会、茶道会的机会增多,美术馆、音乐厅的建设也增多。
(5)带动沿线旅游、商贸产业的发展。东海道新干线和山阳新干线,带动旅游人口每年2亿人次,产生的食宿、旅游等的消费支出约为5万亿日元,增加就业50万人。高铁建成后,客流量的诱发率平均为25%。
(三)韩国高铁 1、韩国高铁概况。韩国高铁(简称:KTX),第一期于2004年3月31日启用,线路总长度为420千米,总投资金额为120亿美元;第二期连接大邱及庆州往釜山的路线也已开通运营。
2、韩国高铁对沿线旅游业的影响。大邱市历来客流不旺,高速铁路开通后,每天从大邱车站下车的旅客增至1.2万多人,去年乘坐KTX来大邱的外国游客同比猛增34.2%,旅店客房率和百货店销售额随之直线上升。高速铁路让旅游更加成为韩国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截至2008年底,韩国全国与KTX连带的观光项目一下子涌出了80多个,其中国际观光项目占7个。釜山市推出的KTX加上城市观光和海上观光的综合项目,2009年吸引游客约为210万人次。KTX通车后,乘坐高铁旅游已经成为韩国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主导旅行方式之一。
3、韩国高铁对沿线城市产业的影响。高铁开通前,全罗北道益山市工业园区长期进驻企业寥寥,处于停滞状态,高速铁路开通后一年,原来在首都圈的22家企业先后迁入园区,计划投资额达1,068亿韩元,将产生可观的拉动经济和扩大就业效应。忠清南道牙山市历来以农业为主,经济缺乏活力,高铁开通后三星与索尼合作在该地区建立大型电子产品生产基地,计划投资20万亿韩元,预计吸收外来人口将超过10万人。位于韩国中部的天安市城市地价历来处于中下水平,占据高速铁路车站的“地利”之后,开发建设迅速升温,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