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基础化学第八章菜肴颜色的化学基础

  • 格式:docx
  • 大小:82.73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 章菜肴颜色的化学基础

学习目标

第一节概述

一、色泽是食品的重要感官质量

二、颜色的形成

三、食品颜色的形成和变化

四、食品色素的分类

第二节食品中的天然色素及其变化

一、叶绿素和绿色蔬菜在烹饪中变色

二、血红素和肉类变色

三、食品中的其他天然色素及其变化

第三节食品的褐变作用

一、食品褐变概述

二、酶促褐变

三、抗坏血酸褐变的作用

第四节烹饪中的人工着色

一、人工着色的食用天然色素

二、食用合成色素

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

第8章菜肴颜色的化学基础学习目标

◊掌握叶绿素及绿色蔬菜变色

◊了解血红素及肉色变化

◊熟悉酶促褐变

第一节概述

一、色泽是食品的重要感官质量食品的色泽是食品感观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通过视觉对食品

的一种感受。食品

的几何形状、大小、外观形态和质感都可以用视觉来认识,但颜色是最重要的视觉因素,因为食品几乎所有的理化变化都可能给食品带来颜色、光泽方面的变化。良好的色泽对食品营养价值、口感、风味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保障和体现。在烹饪加工中,操作者很大程度上是凭颜色来判估加工中食品的性质的。可以说,烹饪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怎样能使菜肴的色泽更加诱人。

作为第一外观因素,人们往往对颜色有偏爱,因此食品颜色成了人们评价和选购食品的主要依据。例如,红色可以使人解馋,黄色可以止渴,绿色则使人清凉等。又如,人们会根据红烧肉颜色的深浅来判断它的油腻程度,根据葡萄酒粉红色的程度来判断它的风味,根据咖啡颜色的深浅来判断苦味的差异大小等。

二、颜色的形成

颜色是由光波的波长(或频率)决定的。波长愈长,愈偏向红色;波长愈短,愈偏向紫色。例如,红光的波长在750~640nm 之间,橙光的波长在640~600nm 之间,而紫光的波长在400 nm 附近。

物体呈现一定的颜色的关键在于它能选择性的吸收可见光的一部分,而剩下的其他光则

按三原色原理综合起来形成该物体的颜色。因为不同的物质吸收光的波长和程度不同,所以

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如果吸收光的波长是在可见光区以外,那么这种物质是无色的。例

如,在全色光照射下,如果一个物体只吸收510mm波长(绿色)的那部分光,那么剩下的

其他光相加是紫色的。

物体吸收什么波长的光,吸收程度的大小都是由其分子结构决定的,当分子结构中含有

多个共轭双键或一N=N—等基团时,便在可见光中显色,这些基团叫发色团。

三、食品颜色的形成和变化

一种食品或菜肴的颜色是在一定照射光下,食品各成分对光的行为(吸收、反射、透射等)的总结果。但食品各成分所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我们把起关键作用的、对食品颜色有决定作用的成分称为色素。菜肴颜色的形成和变化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个是照射光的颜色及强度;另一个就是菜肴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和状态。因此,从化学方面来看,食品的变色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原有色素性质的改变;二是原有色素或新增色素在含量上的增减。色素增加可叫褐变,色素减少叫褪色或漂白。

四、食品色素的分类

食品中的色素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天然色素又可按来源、溶解解性和化学结构分成不同类别

一、叶绿素和绿色蔬菜在烹饪中变色

叶绿素是存在于植物细胞叶绿体内的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色素,它使蔬菜和未成熟的果实呈现绿色。

(一)叶绿素的组成和结构

叶绿素是一种镁卟啉衍生物,其结构见图8 -1。它的化学组成或名称可以叫镁卟啉二羧

酸叶绿醇甲醇二脂。叶绿素是含镁的卟啉二羧酸(叶绿酸)与叶绿醇(含20个碳原子的一

种高级一元醇,或叫二十碳醇,它是一种二萜化合物)和甲醇(CH3-0H)形成的酯。

H3C

H:C

H

图8 -1 叶绿素的分子结构

不同的叶绿素分子只是在于卟咯环上R取代基不同。叶绿素a是最常见的一种,

其R为甲基;叶绿素b也常见,R为甲醛基。叶绿素a、b常一同存在,并以3:1的比例一起构成叶绿体中的复合体。

(二)叶绿素的性质

1 •叶绿素的物理性质

叶绿素的绿色来源于其组成中的镁卟啉结构,所以只要这部分结构变化都会引起变

色。叶绿素中的叶绿醇是脂溶性的,所以叶绿素是脂溶性色素,但叶绿酸是水溶性的。

2•化学性质

叶绿素分子中与颜色和溶解性有关的结构可以发生如下反应,从而对绿色蔬菜的色

泽有重大影响。

(1)叶绿素分子中镁卟啉发生镁取代反应

叶绿素镁卟啉结构中的镁可被H+和其他金属离子取代,从而产生变色。

叶绿素在稀酸环境中镁可被两个氢原子取代,生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从而使原有

的绿色消失。所以,在酸性中加热,蔬菜容易变为褐色。

叶绿素中的镁可被铜离子取代,形成绿色鲜亮且稳定的铜叶绿素。该色素可以用做

人工着色。

(2)叶绿素的水解反应

在酸、碱或叶绿素酶的作用下,叶绿素的二酯结构可水解,生成叶绿醇、甲醇及水溶性的叶绿酸或仍然是脂溶性的脱叶醇基叶绿素(甲基叶绿素)。水解对绿色没有影响,但

能改变叶绿素的溶解性能。

⑶叶绿素分子中镁卟啉环上发生变化

当组织衰败时,叶绿体蛋白与其辅基叶绿素分离,在光辅射或酶的作用下,叶绿素分子的卟啉环上可发生氧化、还原、加成或裂解等反应,从而引起颜色的巨大变化,生成无色或

紫色物质。

(三)绿色蔬菜组织变色及保护

1 .绿色蔬菜储藏中变色

绿色蔬菜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发生“黄化”作用而变色,这是因为叶绿索受酶、酸、氧的作用,逐渐降解为无色产物和黄色的脱镁产物,使蔬菜中原有的呈黄色的类胡萝卜素显露出来

的缘故。要防止这种变色,应尽量维持新鲜蔬菜的最低生命状念,做到临用时才加工。

2. 绿色蔬菜烹饪加热中变色

蔬菜在烹饪加热中会引起叶绿素不同程度的变化。短时间的快速加工,主要是发生蛋白

质变性、组织破坏而释出叶绿素,叶绿素本身没有变化,所以蔬菜的绿色更加明显,这个现

象是烹饪中加工蔬菜时判断制熟程度的主要标志。但长时间的加热,会使游离叶绿素在蔬菜

组织中的有机酸的作用下,发生脱镁反应,生成褐色脱镁叶绿素。这是蔬菜久煮变化的原因。同时,叶绿素加热还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水溶性成分。以上这些变化可概括为图8 -2。

(绿色脂溶性产物)(绿色水溶性产物)(绿色水溶性产物)

叶绿酸

叶绿体蛋白 -------- ►叶绿素 ----- -- ►- 脱叶醇基叶绿素

-- ►

脱镁叶绿素脱镁脱叶醇基叶绿素脱镁叶绿酸(褐色脂溶性产物)(褐色水溶性产物)(褐色水溶性产物)

图8 -2绿色蔬菜烹饪加热中的变色反应

3 •绿色蔬菜烹饪中的护色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绿色蔬菜加热中变色的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pH值和加热时间。pH

值越低,变色越容易,一般在pH<4.0时,很快变色,所以加醋烹调的蔬菜会很快变成黄绿

色。pH>8.6时,蔬菜呈青绿色,因为稀碱能中和有机酸,能防止叶绿素脱镁,从而保持叶绿素原有的鲜绿色,这就是在烹饪中经常谈到的稀碱定绿的原理。

开锅盖或加锅盖炒菜,其变色速度不一,前者慢,后者快,这种现象亦和pH值有关。开

盖煮时,菜中部分有机酸挥发,菜汤的pH值较大,所以变色速度慢。煮菜时间对变色程度

有影响,长则变色程度大,短则小。

传统烹饪工艺中常使用热水烫漂(即焯水)来保护绿色。其原理大致是:大量高温的热

水,能使叶绿素酶迅速失活,排除蔬菜组织内的氧气,对组织中的有机酸具有稀释和挥发作用,从而减少了叶绿素生成脱镁叶绿素的机会。这种方法成功的保证是,一要水多、二要快速、三要高温。另外,目前较好的蔬菜护绿方法是多种技术联合使用。例如,在采用高温短时间处理的同时,并辅以加碱式盐、脱植醇,低温贮藏产品,添加铜叶绿酸钠等。

二、血红素和肉类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