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点评精准教研宋新立的展示课

各位老师好!首先声明我不是什么评课的专家,此时此刻,站在这里,只是报着学习的态度,谈一谈听了这节课后的一些感受。

第一点感受:数学需要“慢”教学。

首先这节课的“慢”体现在定理的构建上。三角形内角和小学四年级就学过,那我们是不是直接应用结论呢?那这节课与小学有什么不同呢?我从宋老师的课堂找到了答案。宋老师首先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让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上升到利用平行线性质判定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这种理性认识,也就是从合情推理上升到演译推理,很好解决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生成的过程,这种“慢”值得我学习。

其次这节课的“慢”体现在学生活动上。本节课可以说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节活动课、探索课。宋老师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和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寻找答案,这种“慢”也是值得我学习的。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农业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不像工业那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是这个道理。让我们的课堂“慢”下来,提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课堂。

第二点感受:适时“转化”,发展学生数学思想。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新为旧,这种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随处可见,我们不应把数学思想挂在嘴边,而是真真正正让学生体会到他解决问题、构建新知识的魅力。本节课,宋老师把三角形内角和巧妙地转化为平行线、平角相关知识,从而使课堂得到升华。

第三点感受: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

在互联网加的大环境下,提倡信息技术,那是不是信息技术就是万能的,请记住无论它有多厉害,它永远是配角,我们的学生才是主角,它只是辅助我们教学的。怎么辅助?像宋老师利用微课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点做的很好,因为书是枯燥的,内容又不够全面,此时,可以用信息技术激趣。还有信息技术是用来突破重难点的,是我们用其它方法无能为力时,想到能不能用信息技术,本节课,学生在撕纸之后,原来的角不见了,学生不知所措,此时,教师用课件还原真象,就很好的突破了难点,可谓是信息技术用得恰到好处。

第四点感受:提取“错误”,点石成金。

我觉得一节课如果学生没有出现错误,那一定是虚假的课,

不完美的课,那做为老师,如何把学生的错误变成教学.

资源就显得很重要了,宋老师这一点也很好,将错就错,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五点感受:粉笔板书不应是遗忘的角落。

板书可以说是一种微型教案,是展现教学内容的大屏幕,是课堂教学的导游图,是老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所以黑板上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确实该好好琢磨.

另外,课堂中教师的追问,问题的出场顺序、环节的过渡衔接、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语言等我们都应考虑到,所以说我们老师真的不容易,既要编好剧本,还要当好导演。

总之,希望以精准教研为契机、为依托。我们老师之间相互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希望大庆教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