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语第十一册复习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73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课文情感的表达。
(2)课文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美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家猜一猜,这篇课文会讲述什么内容呢?(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感受课文情感。
(2)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典,理解字词意思。
3.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X》,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情感。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模仿运用。
3.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自然景观。
(2)交流分享,互相评价。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X》,谁能谈谈对课文的理解?(2)检查课后练习题完成情况。
2.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对自己的启示。
(2)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写作实践(1)请同学们以《美丽的校园》为题,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第十一册)一、教学目标1.复习六年级上学期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并运用在实际语言表达中。
2.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1. 语文知识点复习1.词语的搭配和用法2.成语的用法和意义3.诗歌的欣赏及诗歌鉴赏要素4.古文阅读与文言文翻译5.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修辞表达的方法2. 语文实践能力提升1.朗读实践训练: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语音语调的变化2.写作实践训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3.阅读实践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技巧的掌握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学生听讲2.反复练习+巩固3.分组讨论+集体表演4.听读朗读+模仿练习四、教学过程1. 复习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读出声音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3.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点4.学生模仿老师的口音朗读课文2. 朗读训练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模仿语调和语音2.学生单独朗读指定课文段落,并记录录音3.学生用手机回放录音自我听评,并评估自己的朗读水平3. 写作训练1.教师提供写作主题,如写一篇自传,或一篇校园日记2.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自行拟定文章大纲3.学生分别写作,并进行班级内互评和修改4. 阅读训练1.教师选择一篇名家名作,给学生朗读,并讲解阅读技巧和鉴赏要素2.学生阅读指定篇章,并自己提出问题3.学生用班级内互动的方式,解答彼此提出的问题五、教学评价1.学生成批判性思维、阅读理解、口语表达水平的增强情况。
2.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情况。
3.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程度。
4.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及合理性评估。
人教版小语第十一册复习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复习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重点词句段复习内容:1、生字词;2、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背诵;3、重点段的阅读与理解;复习重点:重点段的的阅读与理解复习设想:先讲解重点知识,再将此作为试卷考查。
复习准备:将此备课制成幻灯,作好考卷的准备复习时间:每课一课时,测验两课时,评讲一课时,共六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复习第一课复习准备:幻灯、试卷复习过程:一、生字漓江波澜壮阔无瑕翡翠峰峦叠嶂竹筏连绵不断二、重点词语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云雾迷蒙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三、辨字组词峦绵翡漓瑕障恋锦辈璃暇彰四、重点句子1、“我看见过的大海,过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运用了写法,其作用是。
2、“漓江的水真静,;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一句运用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请你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句话:。
3、“这样的山,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到,真是’,’”一段中比喻句是“ ”它把“ ”比作“ ”,写出了。
结尾引用诗句的作用是:。
4、课文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桂林山水________天下。
“甲天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照例子改换例:李伟说:“我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
”李伟说,他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
A、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B、王宁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6、“甲”部首应查()部,再查()画。
音序是()音节是()。
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天干第一位,用作顺序第一;②古代军人打仗穿的衣服。
“甲天下”的“甲”应选(),“丢盔弃甲”应选()。
7、《桂林山水》主要抓住桂林水“ ”和桂林山“ ”的特点,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期末复习计划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1 册期末复习计划制定邵秀兰一、复习目标:复习的目的在于查漏补缺,所以本次复习的重点应该是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
特别是句式转换、写作和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较薄弱,所以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复习。
字词方面,学生也有遗忘的现象,需加强巩固。
1、能准确认读本册教材中所学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能把字写规范。
能进一步巩固平常学习中的易错字、难记忆的字。
2、掌握本册所学的词语,认读并听写这些词语。
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能按不同的要求补充并归类。
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3、会正确使用标点、读懂标点,感受标点的表达作用。
能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会背诵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及古诗。
能按要求进行各种句式的转换和改写:比喻句、拟人句、陈述句、被字句、把字句、缩句、扩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1 / 22道课文的大意。
能正确背诵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并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能自主阅读短文,并完成相关的题目。
5、能正确审题,按要求完成各类习作,叙事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叙述。
二、复习重难点复习重点:1、正确书写、听写生字词。
多音字组词,能正确区分所学的形近字、同音字。
复习课文中出现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能正确背诵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
3、按要求改写各种句式的练习及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复习难点:1、正确使用标点、读懂标点,感受标点的表达作用。
(重点省略号),根据省略号前面的内容概括或合理想象补充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的复习教案第1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的复习教案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一组课文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2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3在课文中积累语言.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5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6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7积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教学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比较多.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表达特点,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生字词掌握yínsòngchànghèpùbùtǐngbáshēnqūqīngshuǎngdǒuqiàoqiào lì( )( )( )( )( )( )( )( )jīngzhìyùnhán xiákèjìngmìàomìzhuīsuíxiǎoxiànghōngkǎo( )( )( )( )( )( )( )( )yīnyùn tànsuǒyǎnzòuqínmiǎnáoyóu qīnwěn shénqíyōuyǎ( )( )( )( )( )( )( )( )huānyuèqīngcuìníngjùbiànrènqīngxīndégāowàngzhòng( )( )( )( )( )( )bùjūyìgéyìwèishēnchángbiéyǒushēnyìjīnjīnlèdà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识字3》说课稿一、说教材:《识字3》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篇识字课文。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期末复习分类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对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字词句段篇的复习,以及语法、修辞、阅读、写作等能力的提升。
二、复习目标1.巩固并熟练掌握第十一册语文课本中的生字词。
2.熟练运用语法知识,正确书写句子。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旨。
4.提升写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各类作文。
三、复习内容与过程(一)字词句段篇复习1.生字词复习(1)引导学生回顾第十一册课本中的生字词,重点复习易错字、多音字、形近字。
(2)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
2.句子复习(1)复习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2)练习正确书写句子,注意句子成分的搭配和语序。
3.段落复习(1)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的精彩段落,学习段落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练习仿写段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篇章复习(1)复习课本中的课文,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结构。
(2)练习概括文章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语法、修辞复习1.语法复习(1)复习课本中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子成分、句式等。
(2)通过练习,巩固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修辞复习(1)复习课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练习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阅读、写作能力提升1.阅读能力提升(1)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水平。
(2)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2.写作能力提升(1)进行写作训练,如日记、作文、读后感等。
(2)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质量。
四、复习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教案针对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复习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第十一册)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共分为十一册,其中第十一册是综合复习册。
该教材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出发,通过阅读、写作、口语、听说、词汇、语法等多角度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教材注重实用性,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此次复习,学生应该:•确立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掌握正确的作文写作方法及技巧;•学习语音语调、语法知识,并在口语和听说中加以实践;•坚实基础,提升词汇量;•拓展语文知识面,理解更多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复习,学生应该:•掌握文本分析与概括、判断和辨析的思维方式及技能;•能发掘文本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能够合理运用语音语调、语法知识,提高口语和听说的水平;•能够通过词汇积累和拓展,提高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阅读理解1.《水滴和它的故事》–概括、判断和辨析(1课时)2.《家里的摆设》–文字理解(2课时)2. 作文写作1.标准作文写作(1课时)2.创意作文写作(1课时)3. 口语和听说1.语音语调练习(1课时)2.听写句子(1课时)4. 词汇1.生字词汇记忆(1课时)2.词汇积累(1课时)5. 文化1.《山水田园诗柳宗元》阅读(2课时)2.《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的赏析(2课时)四、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水滴和它的故事》、《家里的摆设》的阅读理解;•标准作文写作;2.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文化内涵较深的文本的理解,如《柳宗元》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的赏析;•在口语和听说中合理运用语音语调、语法知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立体化教学法:结合听说读写,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讨论式教学法:通过活跃讨论,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第1篇教材来源: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塘美景的描绘,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体会作者对荷塘美景的描绘,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描绘荷塘美景时的情感变化。
2. 分析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的美景吗?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有哪些景物让你感到美好?3. 介绍课题:《荷塘月色》。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完成以下练习:(1)划分课文的段落,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效果。
三、课堂讨论1. 讨论作者在描绘荷塘美景时的情感变化。
a.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分析作者在描写时的情感。
b.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作者在描绘荷塘美景时的情感变化。
2. 分析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a. 引导学生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效果。
b.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荷塘美景的描绘,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1. 复习课文,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 拓展阅读: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人教版小语第十一册期末复习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复习汉语拼音,掌握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
(二)掌握拼音方法及拼写规则。
n(三)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掌握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
(二)掌握ü上两点的省写规则。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的音节。
1.声母。
普通话语音有声母21个。
小学汉语拼音教材根据儿童实际,为了避免更多地讲拼写规则,把y、w当作声母教,共学习23个声母。
声母的发音是无法用汉字来表达的。
例如,在声母b后面如果写出“玻”字,并不是b的发音等于“玻”,而是表示“玻”这个音节起头的音(声母)是b。
23个声母如下: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c s y w2.韵母。
韵母共有24个:单韵母6个a o e i uü复韵母9个:ai ei ui ao ou iu ieüe鼻韵母9个:an en ang eng ong in ing un ü特殊韵母:er3.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共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二)读准声调。
8声调是指汉字读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普通话里有4种声调,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也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相同的音节,标上不同的声调,就有不同的读音,并表示不同的意思。
因此,我们在拼读音节时,一定要注意读准声调。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继续复习汉语拼音,掌握字母表。
(二)掌握拼音规则,学会独立拼读音节。
(三)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大写字母。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
(二)学会拼音方法,看见音节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拼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字母表。
人教版小语第十一册复习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复习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重点词句段复习内容:1、生字词;2、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背诵;3、重点段的阅读与理解;复习重点:重点段的的阅读与理解复习设想:先讲解重点知识,再将此作为试卷考查。
复习准备:将此备课制成幻灯,作好考卷的准备复习时间:每课一课时,测验两课时,评讲一课时,共六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复习第一课复习准备:幻灯、试卷复习过程:一、生字漓江波澜壮阔无瑕翡翠峰峦叠嶂竹筏连绵不断二、重点词语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云雾迷蒙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三、辨字组词峦绵翡漓瑕障恋锦辈璃暇彰四、重点句子1、“我看见过的大海,过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运用了写法,其作用是。
2、“漓江的水真静,;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一句运用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请你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句话:。
3、“这样的山,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到,真是‘ ,’”一段中比喻句是“”它把“”比作“”,写出了。
结尾引用诗句的作用是:。
4、课文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桂林山水________天下。
“甲天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照例子改换例:李伟说:“我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
”李伟说,他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
A、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B、王宁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6、“甲”部首应查()部,再查()画。
音序是()音节是()。
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天干第一位,用作顺序第一;②古代军人打仗穿的衣服。
“甲天下”的“甲”应选(),“丢盔弃甲”应选()。
7、《桂林山水》主要抓住桂林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结构:。
五、重点段的阅读。
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啊,,,,,,;桂林的山真啊,,,,;桂林的山真啊,,,。
1、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特点。
2、泰山的特点是,香山的特点是,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3、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倒(dǎodào)映栽倒(dǎodào)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
5、找出文中的排比句,用“”画出。
复习后记:第二课时复习内容:复习第二课复习准备:幻灯、试卷复习过程:一、生字词盛气凌人酿酒广厦伐木综合利用二、重点词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悦耳云横秦岭孤峰突起目之所及清澈见底万古长青千山一碧打扮伐木取材日益密切兴国安邦三、辨字组词凌酿厦伐综棱娘夏代踪四、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的确我的旺盛盛饭大厦厦门似的相似五、重点句子的理解。
1、“及”部首应查()部,再查()画。
音序是()音节是()。
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到,达到;②趁着,乘。
“目之所及”的“及”应选(),“及”的“及”应选()。
⑶“邦”部首应查()部,再查()画。
音序是()音节是()。
意思是:;“兴国安邦”的意思是:。
2、《林海》主要讲了大兴安岭“”的特点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的喜爱之情。
课文结构:刚进入原始森林的感受——景物特点——产生的联想。
3、“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山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这句话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
4、按要求变换句子A、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变为陈述句)B、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变为陈述句)C、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变为陈述句)D、它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变为反问句)六、重点段阅读(一)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
这里岭的确很多,,,,,,,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那种险句。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2、用“∥”把这段文字分为两层。
3、作者是在观察大兴安岭的,“看不完”是因为;“看不够”是因为。
4、这段话主要写大兴安岭的,是与比较而叙述的,写了三点意思:第一写多;第二写多;第三写多。
5、找出段中的反义词。
(二)兴安岭多么会自己呀:,,。
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
(1)本段第一句话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衫”指_______,“裙”指________,“绣花鞋”指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缺乏()亲热()(3)在横线上填写句子(4)给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5)段中最后一句应缩写为:__________对下面一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树,一手砍,一手栽。
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
山林中已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
A.大兴安岭的面貌焕然一新。
B.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
C.大兴安岭是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
复习后记:第三课时复习内容:第三课复习准备:幻灯、试卷复习过程:1、生字词笔墨纸砚千锤百炼焚烧乾坤2、重点知识:A、三山五岳:“三山”指传说中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南岳衡山(湖南)。
B、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C、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1、岁寒三友:松、竹、梅。
D、古诗三首(七言绝句)。
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背诵三首诗3、默写三首诗和《望洞庭》。
4、在题后括号内写明作者歌咏的事物名称,再在下面的横线上解释划线的词语,并说说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A、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B、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复习后记: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复习复习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重点词句段复习内容:1、生字词;2、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背诵;3、重点段的阅读与理解;复习重点:重点段的的阅读与理解复习设想:先讲解重点知识,再将此作为试卷考查。
复习准备:将此备课制成幻灯,作好考卷的准备复习时间:《开国大典》和《荔枝》各一课时,《狱中联欢》和《梅花魂》及积累运用二共一课时,测验两课时,评讲一课时,共六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内容:第四课复习准备:课件、试卷复习过程:一、生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排山倒海二、重点句子及课文知识(1)“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一句中运用了手法,“红流”是指;“光明”一是指,二是指。
(2)“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一句中“直奔”不能换成走向的原因是。
(3)“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句中“投向”不能换成“看着”“朝着”的原因是。
(4)“辈”按音序查音节是,按部首查字法查部,再查画。
“典”按部首查字法查查部,再查画。
义项①书籍:字典;②标准、法则:典范;③郑重举行的仪式。
“开国大典”中的“典”是第项。
(5)“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一句中,表示祖国各地的两个词语是、。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指,“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原因。
(6)课文记叙了在(填时间)在(地点)举行的盛况,表达了的感情。
课文按照顺序叙述的。
课文结构:庆典开始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三、我能正确缩句。
1、毛主席在群众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2、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3、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之合并成一句话。
1、这是一本很有趣的科学幻想小说。
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2、你做错了事。
你应该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意见。
3、明天下雨。
我们不到儿童公园去玩。
五、重点段段阅读。
(一)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人场了。
人们有的()着红旗,有的()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2、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把这段文字分为三层,并写出层意。
(二)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1、写近义词,写得越多越好。
挺立—()()()()2、找出表示方位的词语,用“”标示出来。
3、这段话写的是什么?复习后记:第二课时复习内容:复习《荔枝》一文复习准备:幻灯、试卷复习过程:一、生字词语。
筋脉、剥[bāo]开、妥tuǒ帖、慰藉jiè、报偿、遗憾、弥补、馋嘴、一辈子小心翼翼用画线词语造句二、辨字组词。
辈尝添慰翡偿舔蔚三、给多音字注音组词便()()模()()剥()()薄()()四、重点句子和课文知识。
1、“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
每个沙果都显得,沾着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
”作者对沙果的细致描写的作用是。
3、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反映了,表达了“我”的思想感情。
四、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1、母亲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了。
(改成被动句)2、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
(缩句)五、重点段阅读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荔枝皮,小心翼翼地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荔枝,像是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