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血浇灌生命之花——救治藏族先心病患儿纪实
- 格式:pdf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4
援藏医生的感人故事有一天,一位年轻而勇敢的医生决定加入一支援藏医疗队,为那个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医疗援助。
他离开了家乡,背上行囊,迈向了未知的挑战。
到达藏区后,他被渺无边际的雪山和广袤的草原所震撼。
但这里的人们却生活在艰难与贫困中,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医生们需要从各种药材中提取精华,用古老的医术为患者治疗。
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年幼的藏族男孩被家人带到了医生面前。
男孩瘦弱的身体让人心疼,他一直在发烧,面容憔悴。
医生仔细地检查了男孩的身体后,发现他罹患了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
医生知道,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个男孩的生命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但是受限于医疗条件和药物供应的困难,医生感到无助。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尽力为男孩提供最好的治疗。
医生开始了一系列的治疗,用他所能找到的草药和方式,为男孩制定了一份特殊的治疗计划。
他耐心地向男孩的家人解释治疗的过程,并希望他们能够坚持下来。
几个星期过去了,男孩的情况开始有所好转。
他的体温下降了,咳嗽也减轻了。
男孩和他的家人感激不尽,他们把医生视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
渐渐地,医生开始在这个偏远的藏区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人们开始信任他的医术,主动向他寻求治疗。
医生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医疗援助,帮助他们战胜了各种各样的疾病。
他用心和爱心治疗每一个患者,成为了一个被人们尊敬的“天使医生”。
时间过得很快,医生在援藏医疗队待了几年。
他在这里见证了无数感人的故事,也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和健康的重要性。
他经历了挫折和困难,但他的勇气和坚持让他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医生。
最后,医生离开了藏区,他带走了许多珍贵的回忆,留下了许多感激的人们。
他知道,他不仅仅是一名医生,他是一位给予希望和温暖的使者。
这是一个援藏医生的感人故事,用他的爱心和医术,他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让他们重获健康和希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医者仁心,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援助。
开讲啦\素材活用次仁曲桑:高原医护梦我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很多关心帮助,也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的诺言,造福社会。
——次仁曲桑2020年初疫情期间,全国停课不停学,家住西藏日喀则地区的次仁曲桑,因为网络信号不稳定,每天早上4点起床,骑摩托车前往乡里找网上课,来回花费近六个小时。
那时候的他说:“未来我想成为一位医护人员。
”如今,最新消息传来,刚毕业的他成功通过了护考,进入西藏山南市一家医院,成为一名光荣的医护人员。
次仁曲桑称,他初中时阑尾炎化脓十分危险,再晚三天就有生命危险,是一次手术挽救了他的生命,从那时开始,成为一名医护人员便成了他的梦想。
2020年疫情期间,因为网络信号不稳定,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找网上课。
他的事情被传到网上后,西藏电信的工作人员上门帮他们村里装上网,并和次仁曲桑共同将村里的其他11名学生召集到他家,建成“爱心网络求学家”,带动更多藏区孩子努力学习,改变现状。
次仁曲桑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2020年7月,读大三的次仁曲桑走进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开始实习工作。
出色的护理技术、病患沟通的耐心、有困难先上的拼搏精神,让次仁曲桑迅速成长。
在日喀则市扎西宗乡,只要次仁曲桑在家,他就帮助亲戚朋友康养,他笑称自家是短期“康养小屋”。
“一些因护理不得当而落下病根的乡亲们,会主动上门让我帮忙护理,我就索性每日开门‘候客’,免费为大家调理。
”除了日常工作,他还与带教老师一同前往西藏地区大型水泥厂为员工讲解“黄金4分钟”等急救知识。
在新一轮疫情到来时,他还主动请缨前往一线,驻守西藏山南市火车站,守好防疫之门。
速写片段:有的人如同名贵的花朵一样,在温室里受到精心的照料,有的人则像掉入石缝的种子,势必经历诸多风雨。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起点,但在通往成长的道路上,依旧要像次仁曲桑一样,不抱怨、不放弃,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让青春绽放出最美的色彩。
适用话题: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就这样,埋下一粒种子;感恩的心……。
爱心接力情满高原
——湖南省圆满完成2016年度西藏山南市儿童先心病筛查救治工作作者:欧阳煜时间:2016-11-28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双百工程”有关精神,10月中旬,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向西藏山南市派出第五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治医疗队。
医疗队一行先后赶赴山南市隆子、扎囊、贡嘎、桑日4县,累计完成76例疑似先心病患儿走访筛查,确认可转诊长沙手术治疗7例。
医疗队在山南市进行疑似先心病患儿走访筛查
省儿童医院医护人员前往长沙火车站迎接西藏先心病患儿
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专家第一时间为患儿进行检查评估11月3日,7名确诊有手术指征并有转诊要求的先心病患儿抵达长沙,长沙火车站特别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患儿前往项目定点救治医院省儿童医院接受免费手术治疗。
7名患儿中年龄最大的4岁,最小的仅10个月,为确保患儿手术效果和康复质量,省儿童医院组建了专门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整合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介入)、特检B超室、麻醉手术科等临床医技科室优势资源,开通救治绿色通道,开辟爱心收治专区,在院方精心安排下,7名患儿心脏修复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并于11月下旬返回西藏。
省卫生计生委项目负责人看望术后患儿
省红十字会组织西藏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全程“一对一”志愿服务
患儿在湘救治期间,省卫生计生委、省红十字会等部门始终保持高度关注,积极提供各种便利与帮助。
据统计,自2011年湖南省“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医疗救治援藏项目”实施以来,我省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和省儿童医院3家医院累计为西藏山南市筛查先心病疑似儿童1338例,确诊73例,转诊并成功救治49例。
得到西藏山南市委、市政府高度认可,以及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赞许。
孔繁森的故事孔繁森的故事孔繁森的故事(一):救护老人孔繁森早年在部队医院工作,精通医术。
每次下乡前,他都要买上几百元钱药,为农牧民治病。
一次,有位70多岁的藏族老人肺病发作,浓浓的痰堵住了咽喉,生命垂危。
在没有医疗器械的状况下,孔繁森就用听诊器的胶管亲口将老人的痰一点一点地吸出来,救了老人的命。
有一次,孔繁森到拉萨市林周县阿朗乡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走进一个房间,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爸的脚因烫伤溃烂发炎了,便打开随身携带的药包,为老人擦洗涂药,又轻轻地用纱布包扎好,还把自己穿的灰色风衣脱下来送给老人,临走时,他又掏出身上仅有的30多块钱塞到老人手里。
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泪,口中不停地重复着三个字:“活菩萨,活菩萨!”孔繁森的故事(二):收养孤儿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
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
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
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
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
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已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
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样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
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
孔繁森的故事(三):孝敬母亲孔繁森一心牵挂着阿里地区的人民,却无法顾上远在万里之外的他自己的家庭。
谁没有爹娘和妻子儿女啊!他的老母亲已经90岁了,他又是个孝子。
孔繁森第二次去西藏之前,心想,此去山高路远,一走就是三五载,万一老母哪天离开人世,临别母子不能见最后一面,该有多悲哀!他真不忍心抛下年事已高的老母啊!但自己是国家干部,是公家人呀。
临行前他双膝跪在老母面前,抱住娘的双腿失声哭了起来。
情系乐山乐水服务万家百姓路明 医者仁心暖拉萨
情系乐山乐水服务万家百姓
们真的很需要帮助”。
临别时,心地善良、心思细腻的路明知道他们家里隔代人不经常在一起,家里又没有相机,这次难得大家都在,便主动帮他们拍了一张合影。
回单位后,路明找时间把相片洗印放大,买了一个简单的相框镶好后托人给他们送过去。
那户人家收到相片后,激动不已,特意请人给路明带来一句“谢谢”。
藏民们的淳朴善良,让路明深感责任重服务中心。
来调研视察的领导听着路明在会议室里有理有据的汇报不时点点头,会后聊天时,对路明赞叹地说:“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因为那些日子,路明经常去远郊区县走访,黝黑的脸庞竟让领导们误以为他是藏族人了。
“当时的调研,除了拼体力,还有就是要做好协调工作。
虽然那时候拉萨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没有。
情牵玉树青海玉树平叛内情对于每一位爱心志愿者和玉树的孩童来说,本项玉树行收获的是感动,播撒的是希望。
当然,这既不是开始,更不是结束。
BMW已经与玉树结缘,这是一个一旦开始就不会结束的故事。
宝马爱心公募对于玉树初在孩子的帮助始于 2010年震后的 4月,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的那时休息时间了。
2010年 4月 14日,青海玉树 7.1级地震,给宅基地这片纯净的土地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一些孩子长期住帐篷、没有正常照明 ,甚至喝不上热水,而漫长的冬季,让这一切更加凸显。
宝马爱心基金及时伸出援手,用爱和关怀重新点燃了孩子们的希望。
此行是宝马爱心基金举行的第五次玉树冬季物资援助行动,为玉树县第三民族所中学 2000名中学生准备了保温杯、暖壶、吸汗内衣和学习需要的藏文汉文字典,并为玉树县结古镇中心寄校 1100多名小学生准备了过冬的校服和棉鞋。
四所志愿团队还来到当地另外四所回龙发放援助物资,同时对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实地探访,将过冬物资送到更边远的送回学生家中,为他们带去温暖与爱,让这个夏末不再寒冷。
收获的感动时间的圆盘衡量着爱心的长度,也为我们计算着快乐的收获。
在结古镇九年制寄宿学校,我们再次见到了桑吉措,这个美丽的藏族女孩是宝马爱心基金的老朋友了。
缘分是从 2010年夏令营开始的,在当时的家访中,桑吉措贫寒的家境触动了宝马爱心基金的成员,他们为胡卢巴措家捐赠了厚帐篷和很厚生活用品,而对桑吉措的心灵关爱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从此,这个的的藏族姑娘和这群穿着蓝色冲锋服美丽叔叔阿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车还未到,孩子们就拿着哈达出来高唱“欢迎欢迎”,桑吉措就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她看到我们腼腆的站了出来,头微微低着,但是眼睛却双须,坚定的看着我们。
参加过前几期爱心活动的志愿者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小姑娘,迎上前去抱着她说“桑吉措,你都长这么大了,都长成漂亮的大姑娘了……”在草原“音悦节”上,我们见到了吟唱翩翩起舞的贡嘎,这个去年参加过宝马爱心公募夏令营的小姑娘现在更是越发参加开朗可爱了。
受助“补心”满载爱心煤炭总医院:西藏先心病儿童治愈出院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年(卷),期】2011(9)7
【摘要】2011年6月23日下午,随着最后一名治愈先心病患儿踏上了返回雪域高原的路途,由统战部牵头的“同心·共铸中国心西藏行”的第一篇章即救治西藏贫困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煤炭总医院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前的1周,9名西藏先心病儿童,在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成功接受了矫治手术后,满载社会各界的爱心与祝福,依依不舍地与医护人员告别,在院长助理兼心脏中心主任屈正教授的护送下,已顺利返回藏区家园。
【总页数】1页(P488-488)
【关键词】煤炭总医院;先心病;西藏;爱心;治愈;儿童;出院;补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
【相关文献】
1.DHL爱心背包行动助贫困地区儿童满载梦想信心启航 [J],
2.体验病人苦帮解病人难二医大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在工作人员中开展“当一回病人,帮一回病人”活动海军总医院全力治疗35名西藏先心病儿童187医院组织硕士博士医疗队为驻地村民义诊 [J],
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全力救治上海地铁十号线事故伤员/空军总医院免费救治西藏左贡先心病儿童/海上流动诊所送医进渔家 [J], 董芳芳;肖鑫;艾素;鞠志许;李松
林;梁华
4.空军总医院免费救治西藏左贡先心病儿童 [J], 艾素;鞠志许
5.让阳光温暖残缺的心:天使阳光——贫困先心病儿童救治行动正式在武警总医院启动 [J], 吴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心妈妈”:情系雪域高原的孩子们文/袁玥 郑晓蕾“希望借我们的微薄之力,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健康快乐地长大,让孩子们不仅可以看见星辰大海,还有爱的天空。
”大庆市杏北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朱华充满感情地说道。
朱华是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里一名普通员工,却绵绵不绝地用自己的大爱给藏族失学儿童送去温暖,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妈妈”和“情系高原的格桑花”。
她也因此荣登“中国好人榜”,获得全国“最美家庭”、黑龙江省“感动龙江”提名奖、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黑龙江省道德模范、黑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撇一捺念人,两个人念从,三个人念众,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就要多个人一起做。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
”小时候,父亲的谆谆教诲在朱华内心深处扎下了根,更让大爱在她的内心深处萌芽。
78朱华与藏区孩子合影792006年,朱华无意间从媒体报道中看到藏族孩子渴求知识的场景,内心被深深触动,她向家人表达了捐资助学的想法,激起了全家人的共鸣。
经过联系,她与青海省玉树州的小男孩多扎建立助学关系,承担起小多扎的学习、生活费用。
那个学期末,多扎来信了,信的内容里有10道算术题和一个小孩子跪在地上画画的场景,下面写着两行字:“我能画了,我能算了。
感谢爱心妈妈。
”看完信,朱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朱华在青海调研时与资助的4名孩子合影为杨胡套子村小的孩子们建造娱乐室为杨胡套子村小的孩子们建造音乐教室80她常对儿子说:“我们少去一次饭店、少买一件衣服,这并不难。
把省下来的钱用在藏族孩子身上,或许能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
”在朱华的带领下,一家人省吃俭用,都加入爱心助学行动中,先后让4名孩子重返课堂,每每看到孩子们信中质朴的话语,一家人更加坚定了助学的信念。
朱华与爱人都是油田的普通员工,收入并不算高,在捐助中,他们也面临着很多现实困难。
2010年,她的父亲因重病住院,五个孩子的费用加上高额的医疗费,让朱华有些吃不消,自己做检查也被告知怀疑是胃癌。
雪域高原上的“接生妈妈”作者:江山来源:《党建》2011年第06期“何主任来了,何主任来了!”2010年4月16日下午1时30分。
在青海玉树解放军第四医院高原医疗队的帐篷外,医疗队队员们兴奋地喊了起来。
刚下飞机的妇产科主任何敏,顾不上长途奔波的劳累,也顾不上高原反应的不适,立即换上工作服,来到仁青卓玛的病床前……谁会想到,何敏竟然是一位刚刚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
她入伍16年来,扎根高原无私奉献,29次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牧区巡诊,5次面临生死危险,先后接生了5000多名新生儿。
1在青海玉树发生强震的一周前,何敏因身体不适到青海省人民医院进行检查。
结果让她大为震惊:乳腺癌。
地震发生后,何敏找来纸笔,把妇科所需及新生儿急救的器械药品,列了满满两张纸,从婴儿的棉被、睡袋、尿布到奶粉、奶瓶都想得仔仔细细,安排科室护士长提前做好准备。
凌晨时分,何敏回到家里。
她把去玉树的想法告诉了丈夫。
丈夫急了:“就要做手术了,这时候去玉树你不要命啦?”“我要命,可那里也有人等着我救命啊!”丈夫心软了,默默为她收拾行囊。
何敏风尘仆仆赶到玉树后,顾不上喝口水,喘口气,就投入藏族难产孕妇仁青卓玛的抢救中。
5个小时过去了,仁青卓玛的情况终于稳定下来。
玉树地区海拔4000多米,高寒缺氧,严重的高原反应,使本来就虚弱的何敏更加难受。
刚送走仁青卓玛,又一位高龄藏族孕妇紧接着被送进医疗队。
这位孕妇叫尕永,不但胎位不正,而且患有妊娠性高血压,稍有不慎,就可能母婴不保。
“快,布置产房!”在何敏指挥下,一顶临时帐篷产房搭好了。
何敏让人把尕永扶到临时支起的产床上,紧张而又小心翼翼地为病人施行接生手术。
令人煎熬的2个小时过后,一个可爱的女婴降生了,尕永也脱离了险境。
入夜时分,尕永母女甜甜地睡着了,不放心的何敏又在床边守了整整6个小时。
此时,极度虚弱的何敏,胸口突然一阵阵发痛,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这样下去,自己恐怕回不到丈夫和儿子身边了。
她掏出手机想和他们说点什么,可时针已指向凌晨2点,又不忍心吵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