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真正内涵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三维目标是什么?一维:知识与技能二维:过程与方法三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Method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Attitude)。
这三个纬度就是K、A、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现在的所写KAPO模型。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开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探讨张微在高一下学期我有幸上了一次文言文公开课,在教案的设计中,首先是要确立好本篇文章的文言文教学目标。
而根据新课程改革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明确知晓教学目标主要有三部分构成:1、知识与技能。
着眼于学生对人类已有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过程与方法。
着眼于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和内心体验,对学习方法有所感悟,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着眼于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语文课程目标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下面我将以高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设计为例讲述自己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三维目标的内涵以及其实践要领。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一年级必修四中一篇重要的文言文选文,文章内容围绕了“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循序展开,对于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文言文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文言功底就在于对文本中实词、虚词都有一定了解,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知识,而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中除却课本内容改革,更多是教法和学法的变革,所以此时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在高中阶段形成一个系统性知识,并且开展真正有意义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本篇课文的三维目标严谨地设置,以保证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中可以有所收获,成为自己的知识。
下面我将展示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例如:通假字予、质、不、庭、宾、孰。
一词多义负、使等。
2、抓关键词句,掌握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强调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并不是说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地位下降,恰恰相反知识与能力目标可以说是一种当堂评测的结果性目标。
这里的知识不光包括学科知识(《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文言知识),还有意会知识(比如学生字里行间获得的主人公性格特征)。
能力更多程度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三维目标内涵研究开学至今日,事务繁忙,小课题研究亦拖沓至此。
虽无暇顾及,却无时不念彼。
按照研究计划,年前基本结束阅读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现象及原因的调查、分析,年后应着手对如何科学有效实施予以调查和钻研。
故先从“三维目标”内涵及关系研究起。
——言“研究”,实则为学习,毕竟此部分以理论、学术东西为主,非我等一线教师能说清之事。
遂搜索网络、寻章摘句,以期编撰出符合自身阅读习惯且较科学的理论文字,供学习。
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知识与能力,又叫做结果性目标。
它是每个学科都要设定的预期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成要实现的结果。
3、知识与能力的目标(结果性目标)具有动态升递性,即有些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可能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就可以实现,有点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可能要经过更长的时间。
此目标可分为学懂、学会、会学三个台阶目标组成。
学懂是学会的基础,学会是学懂的进一步发展;学懂、学会是会学的实践基础,会学能优化学懂学会的过程,能改善学懂、学会的行为。
会学是此目标中最高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1、“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2、过程与方法,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取新知的周期性多元互动的基本程序和具体做法,又叫做程序性目标。
3、就新知学习的整个周期性活动过程来说,一般应该经过“学中做一做中学一反思、调控”三个学习活动过程,简称三个“动程”。
学中做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学懂”,培养学生基础性学习能力。
做中学的主要目标是承担实现“学会”的任务,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把“学中做”获得的分散的若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学习能力,即发展性学习能力。
对“三维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和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分析研究课程标准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比较的异同,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
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2、过程和方法目标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
这里的学习目标是指三维目标。
关于对目标的分类等,这里不作研究,只是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和理解及其对三维目标的表达与实施作些探索。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依据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笔者以为,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
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二)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这是一种误解。
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十知道”: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七是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
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一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二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三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四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五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维目标是什么?一维:知识与技能二维:过程与方法三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一一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 )、过程与方法(Process & Method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Attitude )。
这三个纬度就是K、A、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ee)本身首字母为0,就是我们现在的所写KAPO模型。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第一篇: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答:高中语文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
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就如一篇课文,我们在处理的时候首先要确定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获得什么能力。
这个是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实际的、最直观的一个目标。
比如:我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文言文《项脊轩志》的教学中,首先要确立了明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得、然、凡、而、若、汝;以及一些重要的文言语法知识:词类活用、句式倒装、判断句等等。
二、过程和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进行《项脊轩志》的教学时,作为老师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获得应得到的能力呢?这就需要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实现了。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作者:岳增高现东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2年第09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提高了,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也有利于教师分组指导。
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教学目标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需要弄清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弄清三者之间的各种关系。
第一维目标,知识和能力。
从知识角度出发,它主要包括我们在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学科知识以及基本能力,还包括收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
如果把一项技能掌握熟练了,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并进行了必要的总结,再加以运用,就成为技能。
第二维目标,过程和方法。
过程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交往体验。
方法是指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把经验感受与人分享,这样不但可以即时发现问题,也能大家一起解决问题。
第三维目标,情感与价值观。
情感不光是指学习上的兴趣和责任,它更主要的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
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尽量让学生少走弯路。
这三个目标是齐头并进的,缺少哪一个都不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
二、三维教学目标在物理教学中的实现首先,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
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物理知识,还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入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实验,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等多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和自然科学的联系,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带领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
例如,学生对带点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掌握得较差。
新课程背景下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落实(一)三维目标的内涵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
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和能力属教学目标的核心,是教学效果的主要显性因素;过程和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它是隐性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它是内隐的,而其形式常常又是外显的,它是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的发展所必需的。
浅谈如何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摘要】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落实“以发展为本”的理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了课堂教学的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怎样安排教学才能适应课堂需要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在新课程中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呢?下面笔者从三维目标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谈一谈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三维目标;落实;自主发展Shallow talk how the implementation benew course of 3D targetRan Zhao-tai【Abstract】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radition excessive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foundation knowledge and basic technical ability and resulted in student corpus imperfection, emotion imperfection and the imperfection of the creative power, vanish not a few motive that the student can keep on development, cause“high mark imbecility”, “have just have no virtuous” etc. phenomenon of cation demand of the modern era implementation“take development as origin” of principle.The new lesson marked clearly to indeed put forward and carry out a 3D target: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bility, process and method, emotion attitude and value, set up to have classroom teaching more the target system of integrity, from change direction by knowledge basis, academics basis with student of development is origin, real carried on to the knowledge, ability, attitude organic integration, body now to the person's life existence and it development of whole concern.Arrangement teaching how then can orientation classroom demand and student's mind and body of development regulation, in newly the course betterly implementation 3Dtarget?Underneath does the writer go from the content, meaning of 3D target andhow the pair of newly the course of the 3D target implementation arri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Talk should attention of a few aspect.【Key words】3D target;Implementation;Independence development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
浅谈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真正内涵
浅谈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真正内涵
女人有三围,这语文课可也有三维。女人三围好,身材就好。语文课三维目标定得得当,
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才会好。
第一维度:知识与技能。
教学嘛,满堂课都是知识。什么知识是主要的,什么知识是次要的;什么知识是需要学
生细心领会,什么知识只要学生粗略了解的。你得去甄别,你得去筛选。这就是语文教
学的学问。
但是,这样一来,你就又陷入到了教学的误区。所有的知识都由你筛选了,你从教学的
主导变成了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围绕这你打转,而不是你围绕学生去探讨发现获得知识。
因此,在甄别筛选的时候,应当要注意,这里的知识与技能,应当是对学生而言最有价
值的知识点与技能。所以,你要理解,价值是不仅是发现的结果,更是发现的过程。只
有学生自己发现了的知识,并想获得的知识才是对他们而言最有价值的知识。你认为的
价值,并不代表学生的价值。你只要记住,过程才是最大的价值。
第二维度:过程与方法。
这一点,我们注意得最多的,似乎就是采用什么具体的方法教授那些所谓有价值的知识
点。而不是设想学生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获取那些知识与技能。所以,有必要纠正一下。
过程与方法应当是学生对所选择的知识与技能的反思、批判和运用的的过程。所谓反思,
应当就是举一隅而以三隅反。面对新知识,需要反思旧知识。这也就是所谓温故而知新。
复习了旧的知识才能够更好的了解新知识。
新的知识确立的,教学的任务还远远没结束,只能算是刚刚开始。接下来应当就是批判
的过程。所谓批判并不是驳倒什么,批斗什么。而是一种辩证的思考。它重在评点与判
断。
最后就是运用。学到的知识无法运用,不去运用,不会运用就是死知识。运用后的知识
才是自己真正掌握了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虽然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却是与
前两个环节同等重要的环节。它们就像三驾马车,拖着我们的课堂向前进。
如此这般,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才能不断地被重新构建,呈螺旋式上升。
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是对一门学科而言的是伴随着学生对该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所实现
的学生个性倾向的提升。
此句子有点长,简单一点讲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倾向,提升学生的个性倾向。
所以,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什么情感,非要因什么而感动。而是让学生获得
情感体验,从而在无意识中培养提升他们的情感。对于语文阅读课而言,就是需要学生
感同身受,入情入境地体验。
最后需要说的是,教学中三维目标是统一。本文对第三个维度的论述也体现了这一点。
三个维度的统一注重,才能彻底贯彻好新时代下新型的知识观:民主、开放、多元、回
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