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阮玲玉》观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读后感】“一代影星”阮玲玉【读后感】“一代影星”阮玲玉早在30年代,中国便有了追星族,而在那个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明星便是表演天才——阮玲玉。
悲惨的身世1910年,阮玲玉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其父阮用荣,是一名机器工人,其母姓何。
这一对社会中最平凡的夫妻却得了阮玲玉那么一个不平凡的女儿。
阮玲玉一出生,清朝便灭亡了,变成了中华民国,但玲玉一家仍然挣扎在饥饿与温饱的边缘。
一出生便包围在悲哀与愁苦中的阮玲玉,似乎注定一辈子要与悲哀联系在一起。
阮玲玉从小便生得水灵,尤其一双弯弯的丹凤眼极为漂亮,阮用荣十分疼爱女儿,不管一天的工作后有多么累,一回来,顾不得洗一把脸,就让美丽的女儿骑在肩上,到空场子上兜圈子,向邻居们炫耀。
这一段时光可以说是阮玲玉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这样的日子仅仅过了一年。
阮用荣长期在火油栈里干活,这种充满了浓烈呛人的气味的环境,让他的健康急剧下降。
终于在阮玲玉五岁那年,父亲去世了。
母亲何英为了养活自己和女儿到到时的大户张家当佣人,这也为阮玲玉一生的孽缘埋下了伏笔。
躲不过的孽缘阮玲玉的少女时期是她最美丽的时候:清秀的脸颊,修长的眉毛,她像一朵花骨朵,轻轻的,在人们不经意间开放。
特别是那双无论在何种神态下都饱含着令人心疼的忧郁的眼睛,一直印到一个人的心里。
这个人,便是对她的一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在两年后与她同居后来又分分合合折腾了八年之久,最后死缠到底的张达民,这正是阮玲玉在生命如花时错走的一步导致一生的悲剧。
张达民与阮玲玉的邂逅看似浪漫,实则是精心设计。
张达民是张家少爷,阮玲玉母亲是张家佣人,两人难免碰见。
张达民深深为阮玲玉的姿色所倾倒,于是制造重重浪漫的邂逅。
幼年丧父的阮玲玉自然希望有人照顾自己与母亲,于是在张达民的甜言蜜语下,阮玲玉放弃了学业,一心想做个居家妇女。
然而同居不久后张达民便原形毕露,他游手好闲,还嗜赌成性,对阮玲玉拳打脚踢,还断了给她的生活费。
阮玲玉被逼无奈只好自己出来工作。
双“玉”蝶——影评《阮玲玉》张曼玉版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说道张曼玉演的这部《阮玲玉》,不得不提起这首歌。
张驰有度,拿捏到位,演绎别是一番新的身心浸润,伤感到近乎销魂,正因为这样,更容易地感染人心。
无疑,观众以及张曼玉自己都认为《阮玲玉》是她演绎生涯中无可替代的一部电影。
也让张曼玉的达到事业的巅峰。
张曼玉柔弱冷静的气质、略带夸张的表演、偏慢的肢体语言以及在蒙受不白之冤后匆匆回眸间的绝望、气愤的眼神征服了所有人。
阮玲玉作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最知名的女明星之一,时至今日仍然是中国女星当中的楷模,在她生前人们就对这位外表光鲜的明星的私生活颇多议论,阮玲玉在死前留下的“人言可畏”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作为在香港长大并曾在英国生活过得张曼玉来说,要如何演绎这位中国新女性的杰出代表可以说是对张曼玉演技的一大挑战。
影片在回顾了阮玲玉生前拍过的一些经典影片,以及采访了一些当时还健在的与阮玲玉有交契的当事人,让观众对于这位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人物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影片的另一个中心话题自然是围绕着阮玲玉与张达民和唐季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再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社会风貌。
从某种角度看,张曼玉和阮玲玉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她们的名字都含有“玉”字。
张曼玉和阮玲玉刚出道的时候都是以演花瓶角色为主,阮玲玉在加入联华之后才开始演一些有挑战性的人物,而观众在八十年代对张曼玉的印象似乎也主要是她在成龙电影里扮演的花瓶角色。
可以说,张曼玉的演技第一次取得重大突破,让大家记住的银幕形象就是阮玲玉这一角色,张曼玉也凭借对阮玲玉的完美诠释摘取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和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的“双料影后”,成为华语影坛受人瞩目的演艺巨星!张曼玉不是阮玲玉,她也不可能超越阮玲玉。
在时空穿插中,感悟生命——电影《阮玲玉》观后
董常跑
【期刊名称】《校园心理》
【年(卷),期】2006(4)1
【摘要】在目前视觉主导的文化情景里,图像获得了舞台中心的受宠地位。
电影介入了人类的新生活。
中国电影和世界一起发展,可是,历史跟中国人开了最大的玩笑,内战、抗战、暴虐的意识形态“革命”让中国电影远离了人类的艺术史!电影从此中断,由此一个略带伤感的电影女性——阮玲玉,如一种视觉符号映人我们的视线之中。
而电影《阮玲玉》讲述的就是这个符号——个“绝假纯真”(李贽语)的艺人,一种穿梭时空的疼痛回忆,或者说是与我们今天电影艺术的至诚的“艺术天问”中的不可解的答案的追问。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董常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92
【相关文献】
1.交错时空中de生命基质同构--电影《阮玲玉》观后 [J], 朱刘霞
2.感悟人性化的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J], 高登怀
3.早期三十年代中国电影--阮玲玉用生命歌唱的表演风格 [J], 韩婷婷
4.交错时空中的生命基质同构——电影《阮玲玉》观后 [J], 董迎春
5.感悟建党历程珍惜幸福生活——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J], 张祁添;董灿蕾(指导老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阮玲玉》读后感阿阮心事有谁知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
爱思范文13XX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
怎受得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愁海,心酸难排。
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
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葬心》一凌晨时分,电脑屏幕上有一个女人,用哀怨幽雅的姿态喝一碗粥。
那粥里掺了安眠药,总共三十多片。
吃完之后,她平静地打开那本帐簿,在上边写下最后的帐目:联华公司欠薪,2050元。
然后在一封信上写了最后几个字:人言可畏。
写罢,她到躺椅上坐着,忽然想起什么,走到床边。
床上卧着一个男人,正在熟睡。
她低下头,柔情地看着那张安详的面孔,缓缓地吐出一句话:“季珊,你爱我么?”男人醒了,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睡得跟死了似的。
”而此刻,女人却倒在他的枕边,一梦长眠。
我看着这样的场面,眼睛很酸,泪却没有流下来。
这电影太长了,一百五十分钟的时间,足以耗干一个人流泪的冲动。
那个叫阿阮的女子,她全部的辉煌都停留在银幕上,那双无语问苍天的泪眼,不知能不能看见身后的荣耀与传说?把她逼上绝路的两个男人,张达民和唐季珊,最后都没有好结果。
张达民辗转来到香港,拍了一部现身说法的电影《谁之过》,36岁上死于肺炎。
唐季珊东渡台岛,晚年以潦倒告终。
这是应该的,报应不爽。
可是人们心中的阿阮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我还记得影片的开头,那三个美术字就像是可着阿阮的眉毛描上去的。
最是那一低首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二十五岁的年华,真正耀眼的也就是最后那五年。
她死了,死在1935年3月3日夜。
母亲和养女都在睡觉,万籁俱寂之时,上海的弄堂上演了一幕无声的悲剧。
死后的她躺在鲜花丛中,仿佛睡着了。
她真是睡着的。
关锦鹏的电影,细节处理总是胜人一筹,服、化、道1234。
电影阮玲玉
昨天下午5点开始看,看到了8点半,阮玲玉竟然是由张曼玉扮演的,她1935年3月七号过世的,真人和张曼玉都很美,我觉得她和蔡楚生导演(梁家辉扮演的好帅)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如果蔡楚生选择放下乡下的老婆和同居的舞女,和阮玲玉一起去香港的话,他们就会幸福一生,不会发生阮玲玉自杀的悲剧。
想起她自杀前一晚把自己精心打扮,想起她开心的和每个导演敬酒并送上感激的吻,尤以对蔡楚生吻的时间最长,她解释说他是我见过的最害羞的导演,其实那是她给他最后的告别…………想起她反常的一幕幕……想起那段舞步是她人生中最后的潇洒,想起她在party上那一口可爱的广东话,蔡楚生第二天在她的床前失声痛哭。
我想,你在她抛下一切问你之时为什么不放下所有的一切,和她远走高飞,双宿双栖呢,为什么总是失去才懂得珍惜?是在乎你的事业还是名誉还是流言蜚语,亦或是舍不得同居的舞女…………她永远停留在了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候………………(她没有对不起张达民,没有对不起唐季删,更没有对不起所有人)。
《阮玲玉》——剧中人追溯剧中人一部好电影,拍摄视角很重要,而《阮玲玉》的视角选取无疑是其成功的一大助力。
一部戏中戏,三个套层环环相扣,这样子的安排其实很危险,容易时空错乱,让观众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而关景鹏却通过运用色彩色调的强烈对比,分出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层次:张曼玉饰演的阮玲玉,以及张曼玉拍摄《阮玲玉》。
让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用黑白片的形式表现距离我们更近的第二个层次,而用透着旧上海靡靡之气的暖色调阐释剧中人阮玲玉,突出了想要突出的,且也没有忽视想要传递的。
我所总结的《阮玲玉》这部影片,就是“剧中人(张曼玉)在追溯剧中人(阮玲玉)”。
这部不是纪录片,它的目的并不在于还原,也许因为关景鹏知道无论多好的演技无论多好的拍摄技巧,都无法真实还原阮玲玉这个人,还原阮玲玉所处的这个时代,反而会弄巧成拙。
所以他干脆用“追溯”的手法,呈现他给主要演员讲戏的情境,呈现张曼玉饰演阮玲玉时NG的情景,呈现他找到少数的当事人进行访问的过程,呈现现代摄像机拍摄着上世纪30年代古早摄像机正在拍摄的情境……这是一种时空的穿越,也是对当时历史的尊重。
在我看来,关景鹏以及一班主演在寻找阮玲玉,追溯阮玲玉,这个立场与无数为了怀念追忆阮玲玉而去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的立场是一样的,就是这种巧妙的视角转换,让更多人不是去苛求张曼玉像不像阮玲玉,而是在关景鹏营造的一种回溯过去的氛围中,用心去品味那淡淡的哀伤,浓浓的无奈。
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传递的不是影像,而是情感。
细节的到位也是打动人心的主要部分,看完整部影片,我记住了阮玲玉走过窗前,夕阳透过窗子,木头栅栏在她脸上投下的道道阴影;我记住了阮玲玉倚在门边,看着唐季珊给她买的还未摆放家具的洋房客厅;我记住了阮玲玉离开张达明的家,从楼梯走下,穿过一片流言碎语,异样目光;我记得阮玲玉坐在蔡楚生对面,用手指捻了几缕烟丝放入口中;我记得阮玲玉在最后的party上,亲吻每一位男导演的脸颊,不带情欲,唯有感激与诀别。
神女,真正的女神前言:《神女》是我接触的第一部默片,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点不习惯,因为没有对话,只有零星的音乐和大量的肢体语言,让人有点看不下去。
看完之后,却是另一番心情。
我很诧异,在那个年代竟然能拍出这样的片子。
说实话,无论是从拍摄手法还是演员演技来讲,现在很多片子都比不上它。
《神女》是一部有艺术价值的好影片。
正文:一、影片介绍《神女》是吴永刚编导的,阮玲玉主演的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无声电影,它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公,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
有人说它是默片的巅峰之作,阮玲玉表演艺术的巅峰,在我看来,这句话不无道理。
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会给出极高的评价,即使放在当今社会,它仍有借鉴的价值。
故事情节的巧妙精湛以及演员的出色表演,是现在很多电影都无法超越的。
它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下等妓女的不幸遭遇。
为了养活自己和儿子,她选择了最低贱的工作。
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查,她落入了一个流氓老大的手中,并受其控制。
身边的人只知道她有一个肮脏的工作,却不知道她有一个圣洁的心灵。
大家嘲笑她,排挤她,儿子也因此没法上学。
偷偷藏起来准备逃跑用的钱被发现了,她错手杀死了那个囚禁她的男人,却因此入狱。
坐牢,不知道是一个悲剧的结局还是一个美好的解脱。
二、影片分析1、主题分析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男女不平等最为严重。
在那个时候,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经传播开来,却还没有落到实处,社会仍然属于男权社会。
《神女》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无情、残酷以及男女之间的不公平,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阮玲玉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妓女,又是一个母亲。
因为她的职业,她的儿子受到大家的排挤,家长们和校董会成员都要求她儿子退学。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欺压,仅仅是因为职业歧视,而剥夺了一个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这是不公平的,可是对于神女这样没有权势、没有金钱的底层人士来说,公平一直不在。
身边的邻居,对她冷眼相看,并教唆自己的孩子远离神女的孩子,还向他们传播神女孩子是“孽种”的说法。
观纪录片《阮玲玉》今天没有出去和朋友们小聚,独自一根人留下来,无聊静寂中,随意看了一部纪录片-《阮玲玉》,看后不知不觉已满脸泪水……1935年3月8日,一个庆祝妇女从5000年的男人历史里站起来的日子,却有一个女子,永远的躺下了。
阮玲玉,留下遗言“人言可畏”,撒手人寰。
(一)月隐阮玲玉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中。
父母为这个出世不久的小女婴取名叫凤根。
这是因为母亲看到小婴儿稚嫩的小脸上天生一对弯弯的美丽的丹凤眼,而她的父亲,从第一眼起已经为美丽的小女儿着迷,把她当作了阮家的命根子。
可惜父亲早逝。
穷人家的孩子是早熟的。
凤根随着母亲给张家当小丫头,小小的年纪就学着打杂、洗衣、给老爷擦皮鞋、替太太抱小少爷。
母亲没有文化,但也知道读书才能有出头之日。
在母亲的努力下,小凤根进了上海著名的崇德女子学校读书。
在入学之初,母亲就叮嘱阮玲玉,不要对任何人讲起母亲是佣人。
穷苦人慑于这种市侩的观念,却无奈也要躲着这个穷字。
这个字一但沾身,耻辱多半终身相随。
母亲的教诲,阮玲玉牢记在心,在学校里,对自己的家庭身世也一如既往的保密,从不与人深谈。
即使是后来在阮玲玉生前,电影界和社会媒体对她的身世也不甚了了。
(二)爱情阮玲玉仅就她短短的一生碰到了三个男人。
第一个是初恋情人张达民,第二个是衣食情人唐季珊,第三个是知己情人蔡楚生。
三个男人刚好是三种典型,第一个无赖,第二个自私,第三个怯懦。
阮自小与张家小少爷张达民相爱,他们共同领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孩子,取名小玉。
这本类似于灰姑娘的故事。
可是救阮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并非是张家少爷,而是她的演艺天才。
自十六岁起命运就将这个美丽女子送上云端,但同时也埋下将她抛入地狱的灾星——张达民。
茶叶大王唐季珊是慕名而来的追星族,他既阔绰浪漫又体面开明,与那位扶不上壁的烂泥一般的张少爷相比,实在强多了。
在脉脉温情之中他购买了阮玲玉的名声和美貌,并使她彻底摆脱底层生活,成为豪门暗寓里的一只金丝鸟。
阮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新女性》一片使她和导演蔡楚生之间燃起激情爱火,萌发地下情。
阮玲玉舞台剧的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舞台剧《阮玲玉》。
这是一部以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阮玲玉为题材的舞台剧,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精湛的表演和动人的音乐,将阮玲玉的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我惊叹于这部舞台剧的精美布景。
整个舞台被巧妙地分为多个场景,根据故事情节的转折,通过灯光和背景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场景。
舞台布景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当时的上海,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
其次,演员们的表演技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舞台剧中,饰演阮玲玉的女演员将阮玲玉的形象展现得惟妙惟肖,她们通过精彩的演技,将阮玲玉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外,其他演员们也同样出色地塑造了各自的角色,使得整个舞台剧生动而立体。
除了精彩的演员表演,音乐也是舞台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的选曲恰到好处,与故事情节相辅相成。
在关键的转折点上,音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将观众的情绪推至高潮。
尤其是阮玲玉以舞蹈为表达方式,舞蹈的节奏与音乐的旋律相得益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精美的布景、精湛的表演和动人的音乐外,这部舞台剧所传达的情感也令人动容。
阮玲玉作为一个著名的电影演员,她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苦难和坎坷。
她的演员之路充满挫折与困难,但她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拥抱生活。
舞台剧通过展现阮玲玉的坚强和努力,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观看完《阮玲玉》后,我不禁陷入沉思。
阮玲玉作为一个伟大而耀眼的艺术家,她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
她不仅仅是一个演员,更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矛盾的灵魂。
她用自己的艺术追求,带给人们无尽的快乐,但自己的生活却并不幸福。
她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壮”的,她的灵魂是那样的纯净而脆弱。
这部舞台剧让我重新认识了阮玲玉这个伟大的艺术家,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艺术家背后的故事。
总而言之,观看《阮玲玉》这部舞台剧,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观看,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力,感受到了阮玲玉这位伟大演员的魅力与伟大。
【读后感】《阮玲玉》读后感《阮玲玉》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位优雅、才情出众的女子阮玲玉的一生。
读完这本小说,我被主人公的坚强、美丽和不凡的人生所深深感动。
小说以林世维对阮玲玉的回忆作为故事的开端,慢慢展现了阮玲玉的一生。
阮玲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她天资聪慧,才华出众,却不甘于成为家族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她拒绝了程蝶衣对她的恩爱,选择了一个自由的人生道路。
阮玲玉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她从小家庭就发生了变故,落魄成为茶楼的歌女。
大多数人都认为歌女都是低贱的,毫无前途的职业,但阮玲玉却不因此自暴自弃,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情,很快就在茶楼红了起来,赢得了观众们的赞誉。
阮玲玉的才情和美貌引来了男子们的欣赏和爱慕。
她遇到了很多热烈的追求者,但她却始终选择自己真正爱着的人,那就是程蝶衣。
程蝶衣是一个有才有智的人,对阮玲玉一直非常痴迷。
尽管他们有着真挚的感情,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却无法在一起。
阮玲玉的一生是充满了痛苦和不易。
她经历了家庭的破裂,失去了亲人的关爱,被社会观念所束缚,无法圆满地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
但她却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虽然身份卑微,却依然保持着尊严和自由的精神。
她用自己的才情和美丽征服了观众和追求者,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仰。
阮玲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在最后时刻失去了自己的重要人物,她以最美的姿态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的离去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悲痛和宿命感。
她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激情的女子,她的存在和离去都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感动。
通过阅读《阮玲玉》,我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阮玲玉的一生,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阮玲玉的不屈和坚持,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她教会了我要勇敢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受他人的束缚,追求自己的幸福。
《阮玲玉》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作品。
它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无奈,也呼唤着人们对于爱和人性的思考和反省。
《阮玲玉》影评这是一部传记电影,只是说不清是属于阮玲玉的,还是属于张曼玉的,是属于女性的,还是属于电影的。
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表现了阮玲玉的一生。
从成名之路一线讲来,许多曲折,到服药身死,再到阳光里的灵堂一群生者的唏嘘。
然而,韵味悠长,就如那位大师所说,“重要的不是讲述,而是讲述的方式"。
影片的叙述分为几个层面:阮玲玉生平资料;相关人物访谈;扮演阮玲玉的演员张曼玉的片场纪实;创作人员关于阮玲玉的讨论.这一切,构成了交互错综的叙事角度。
不同于经典写实主义电影隐藏的叙事者,也不同于新写实主义单一叙事视角的努力,影片凸显了不同角度的多个叙事者。
资料影片拍摄者眼中的阮玲玉,事件亲历者眼中的阮玲玉,关锦鹏眼中的阮玲玉,张曼玉眼中的阮玲玉,交错呈现,编织出一个多重话语网络,制造出一种“话语互涉”的效果.读者跟随不同的讲述者,进入阮玲玉的故事的一个维度,当你似乎已经进入一种叙事时,导演又适时地把你拉出来,呈现在你眼前的有是另一种话语。
这种叙事方式,使人联想到《公民凯恩》。
如果说,《公民凯恩》是一个“美国性格神话”,那么,在《阮玲玉》中关锦鹏和张曼玉就为我们吟出了一首“中国女性性格散文诗”.与此相应的,影片在镜头语言上把长镜头和蒙太奇创造性地结合了起来。
通过彩色镜头和黑白镜头的蒙太奇切换,影片的线索在历史的不同叙事中跳跃,使得整个叙事风格既丰缛绵密又简洁明快。
而长镜头似乎是专为曼玉设计的.最动人的一段是摄制组人员离开后,阮玲玉蜷缩在被单里哭泣,蔡楚生走近病床,俯身看着她。
此时镜头后拉,出现蔡楚生剧组的摄影机,再拉,出现关锦鹏剧组的摄影机,关锦鹏的声音:家辉,你忘了掀开被单看看Maggie Cheung了!这一场戏中戏,关锦鹏通过这一段长镜头的应用,使不同的时空水乳交融,观者不知是在电影的时空中穿梭还是在两个女子的感情世界中徘徊,不知道是在看阮玲玉的故事,还是在看张曼玉的故事,抑或是电影的故事,抑或是背后关锦鹏的故事.而张曼玉的表演,更如关锦鹏所说“是不可重复的”。
阮玲玉观后感400《阮玲玉》是一部经典的中国电影,由于它的题材广阔而被广大观众所喜爱。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佳作之一,它用细腻的情感、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演技,带给观众深远的思考和感动。
电影《阮玲玉》的主人公是一位传奇的女演员,她的故事贯穿了整个电影。
作为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女性,阮玲玉面对了许多困境和挑战。
她是一个非常坚强和独立的女人,她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她在社会各阶层之间穿梭,用自己的才艺和美丽迷惑了许多男人,但她从来都不是为了满足男性的欲望而去迎合他们。
电影《阮玲玉》通过阮玲玉的生平来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种种限制和束缚。
阮玲玉作为一个演员,她常常要面对许多社会上的非议和质疑。
她的行为和举止总是受到很多人的指责,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她坚信自己是一个独立而坚强的女性,她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电影中还展现了阮玲玉的个人成长和内心的挣扎。
她在遭受了很多的创伤和苦难之后,逐渐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她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学会了面对困难和挫折。
她不再抱怨命运对她的不公,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
她不再为自己的容颜而自卑,而是用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瞩目。
电影《阮玲玉》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冷漠。
阮玲玉身边的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私心和目的,他们用种种手段来利用她,却很少有人真正关心和爱护她。
然而,阮玲玉并没有因此而灰心和放弃。
她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永远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态度,这正是她成功的关键之一。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唤起了观众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电影《阮玲玉》并不只是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故事,它更是探讨了爱情、友情和亲情之间的关系。
阮玲玉在与男人们的交往中,她付出了很多,也受伤了很多。
她经历了许多的爱情的挫折和亲人的离别,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爱和渴望被爱的勇气。
她的爱情故事引发了观众们对人性和情感的思考,也带给了观众们无穷的触动和共鸣。
影视鉴赏
——评电影《阮玲玉》
这部影片《阮玲玉》展现了中国默片时代最辉煌的女演员最为璀璨的五年,也
向世人展现了璀璨背后的辛酸,无奈以及哀怨。以至她在事业最颠峰时自杀,留下
一纸人言可畏的遗书。
电影《阮玲玉》不仅是表述一位明星的短暂生涯,也是向老上海的电影人致敬。
让世人更了解电影,更了解当时的电影人。《阮玲玉》是关锦鹏在1992年推出的力
作。关锦鹏在片中复原了已经为“天灾人祸” 所灭迹的30年代的孙谕等人的片子。
那些经历岁月创痕而弥足珍贵的原版拷贝使我们有机会一睹三十年代明星们的风
采。他还故意将色彩做旧,整部影片都是以灰暗色调为主色调。另外,影片中夹杂
了国语、粤语、上海话,显得真实而怀旧,让人恍若进入时光隧道回到那个时代。
整部影片造型极富现代感,光影运用得当,同时透视出浓厚的怀旧感和历史的沧桑
感。导演及其工作人员在重现历史现场方面所做的努力,一点一滴都在片子里呈现
出来:收集图案、文字资料、访问调查、重现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与香港、搭盖新
一座联华摄影棚等等。在“重构”历史的细腻和感性方面,关锦鹏是非常成功的。
他确确实实的让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感受到了历史的韵味,同时身临其境。当
然演员的表现也是影片很重要的一环。主演有张曼玉、梁家辉、吴启华、叶童、刘
嘉玲等等实力派演员。凭借扮演阮玲玉这一角色,张曼玉获得了柏林影后的殊荣。
她不但复活了阮玲玉独特的表演风格,而且突出了新旧两代明星的不同之处,尤其
是揣摩和体会到了阮玲玉遗书中“人言可畏”的心境。
我认为,整部片子下来,最独特的无疑是它的剪辑方式。剧情部分、拍摄部分
以及资料部分穿插交织,三种不同的画面质感组合在一部电影中,却不会显得凌乱。
影片设立了三个时空,真实与虚构的混淆,多层次的叙述,加以戏内戏外的交流。
整部《阮玲玉》通过半纪录片半剧情片的呈现手法、疏离的镜头,及不连贯的剪接,
造成历史再现时虚实交错的暧昧。《阮玲玉》中的“历史”一半由摄制组成员之间
对话表现,一半由张曼玉等演员虚拟演出,而且穿插着黎莉莉等老电影人的现身说
法。剧情的间断起到一种特殊效果,不时将观众从戏里拉到戏外,削弱了感情的渲
染,却使得整个影片的视角更加客观。
电影里的阮玲玉游走在三个男人之间,张达明、唐季珊、蔡楚生。他们是她的
人生悲剧中的主要角色。这样的多角关系反而看不到爱情的踪迹。
阮玲玉一出现就已经是一个少妇的姿态,没有刻画阮玲玉与张达明纯纯的初恋。
那一刻,她与张达明的爱已经成为一个过去式——充满幻想,奢侈,公子哥那糜烂
的爱。对于初恋情人张达民,阮几乎倾尽了所有积蓄,宠着这个不仅在生活上,而
且在感情上都不成熟的张少爷,一个只知道享乐的纨绔子弟。在影片当中,对阮玲
玉与张达民的几段对话描写得很是贴切,只言片语便交代了两人之间的感情状况。
张达民:”知道你今天回来,我想了大半天,一直在想要买点什么送给你,让
你开心点。”
阮玲玉:“没有买?但我买了。”(拿出一枚戒指送给张达明。)
口口声声说要买礼物的却只是一句哄人的空话,而阮玲玉却兑现了那句空话,
她体贴,放任他,也为后来埋下了祸根。
在阮送了张戒指后。
阮玲玉:“以前只有你送东西给我,现在我可以送你东西了。”
张达民:“那么送几匹马给我好了。”
阮玲玉:“我还没有这个本事。”
张达民:“那么送钱好了,不过要分数次给我,不然的话我会把你的钱花光的。”
连两人调情的时候张都可以自然地伸手要钱,可见这个男人的无能。
对于唐季珊的爱,应该是阮玲玉厌倦了处处都要为张达民着想的感情生活,所
以想找个人依靠吧。作为情场老手的唐季珊能猜得透女人的心思,懂得体贴浪漫,
更懂得用花言巧语欺骗女人。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故作深情地对阮玲玉说:“我跟太
太就比较难了结。如果我可以随时抛弃她,你也会害怕我。给点时间我吧!” 所有
女人在这样的时候,也许都更愿意欺骗自己的内心,相信男人是负责任的,都不愿
意去相信这不过是一句推委的话而已。就因为这一感觉,现代的很多女人都愿意被
这些已婚男人欺骗自己的感情。到头来喊出一句“他是爱我的,他说过要离婚和我
在一起。”同样的,也许就因为那句谎言,阮玲玉才选择带着养女小玉与母亲迈进
与唐季珊的同居生活。后来,当阮玲玉发现了唐季珊的浪漫故技重施在他人身上时,
当她真真切切认识到她所依靠的这个人时,也是木已成舟,无可奈何了。
最后,她碰上了生命中最后一个男人——蔡楚生。不可否认他是一个进步青年。
他同情旧社会的女性,为了当时的另一名女明星艾霞拍摄《新女性》,并希望通过
这部影片能够揭穿某些人的真面目,揭露社会的丑态,唤醒人民的愚昧与麻木。或
许就是这样,他才让阮玲玉动了情吧。所以到了阮玲玉后来走投无路的时候,她坚
决地向蔡楚生提出两个人逃离上海,结了婚再回来。如果没有莫大的勇气,没有对
他足够的信任,一向软弱的阮玲玉不会提出这种类似于求婚的行为,可是最后蔡楚
生还是让阮绝望了,他们最后一段对话断了阮玲玉最后一条活路。
阮玲玉:“我只想问你一件事,你能不能带我走?我们一起去香港。”
蔡楚生:“走了还是要回来的。”
阮玲玉:“可以,结了婚才回来,只要你舍得同居的舞女和乡下的老婆。”
蔡楚生:“刚才你说过只是问一件事,我在这里还有事情要做。”
只是一句“刚才你说过只是问一件事”便道出了这类男人只会嘴上说斗争,却
不能敢作敢为,碰到了要负责的时候,用一些可笑的、荒谬的理由来搪塞。如果阮
玲玉不是如此的软弱,以她当时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已经足够自己独立生活。整
部影片中阮玲玉都是静静的,幽怨的,连笑容都透着寂寞哀怨,眼神中总是哀婉悲
伤。女人始终都是感情的动物,她们需要爱情,需要家庭。在那个年代,女人不能
与男人占据同等的社会地位。男人三妻四妾,寻花问柳都是寻常之事。一直被看做
用美色娱乐世人的女演员们不仅要忍受世人鄙视的眼光,更要面对敏感的小报记者
对她们私生活的彻底批判。阮玲玉所处的历史时代间接造就了她的懦弱,她的无奈。
一段段的感情,一个又一个的男人,将她逐渐推入深渊。
同样的舞厅,同样的音乐,同样有阮玲玉的身影,只是一个比一个更接近了生
命的尽头。最终,这位拥有着与生俱来的演绎天分的默剧女王,选择了死。画面定
格在那偌大的舞池中,她在起舞,忘情地,旋转,扭动着腰枝,似乎忘却了所有流
言蜚语。那一刻光与影的投射似乎有种梦幻感觉,只是画外音的告白把我们拉进了
现实:我现在一死,人家一定以为我畏罪,其实我何罪可畏,我一死何足惜呢?不过
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季珊,没有我,你可以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很快
乐。
梦呓般的“我很快乐”道出了选择离开人世的解脱。
最动人的一段是摄制组人员离开后,阮玲玉蜷缩在被单里哭泣,蔡楚生走近病
床,俯身看着她。此时镜头后拉,出现蔡楚生剧组的摄影机,再拉,出现关锦鹏剧
组的摄影机,关锦鹏的声音:“家辉,你忘了掀开被单看看Maggie Cheung(张曼
玉英文名)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无意区分谁在扮演谁了,因为戏里戏外都
是戏——除了电影,戏中戏再套一层戏中戏,还有哪一种艺术可以这样让时空与情
感水乳交融?
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音乐《葬心》一曲。为了要用心做好电影《阮玲玉》的
配乐,制作人小虫从关锦鹏提供的电影片段、阮玲玉的相关报道,及正统二、三〇
年代的音乐入手,一步步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据说为了要重现那个时代的音乐风
貌,他还不惜将唱片母带扔到地上,踩一踩,以制造出时间的斑驳风貌。“感谢阮
玲玉,因为她带领我重温一回生命的乐章,启发我音乐创作的另一风貌。”这是小
虫在文案上写的一些感想。“„„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
满心哀,怎受的住„„”无非是阮玲玉的感情写照。在《葬心》的烘托下,《阮玲
玉》也更颇细腻、动人。
《阮玲玉》以关锦鹏的独特纪实手法,为世人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阮玲玉。这部
电影所获得的掌声也是非凡的,金马奖、金像奖、柏林电影节、日本影评人大奖等
等。阮玲玉的凄怆、辛酸,在相隔半世纪之后的今天,仍令人感慨不已。《阮玲玉》
上映至今已经有将近十年时间,同样也让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