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把它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阐述了“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关系,论证了“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作用。
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我国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都对我们党的执政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新的伟大实践,需要新的伟大理论的指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这一理论成果,以其所具有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确立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一项历史性的重大决策。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和发展的有机统一。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那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内国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化的最新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的。
深刻而全面地研究并回答实践所提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应对的时代课题是不同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刻体现。
8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的创造性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突出地体现在对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创造性回答上。
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领导这个事业的党的状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探索和思考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的建设,不仅在实践上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而且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历史方位的判断是富有创造性的。
根据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认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强调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在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这“两个转变”,是历史性的根本转变,指出了当今党的建设的根本特点:它不是一般意义的共产党的建设,而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
纵观自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史,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无非是两类:一是领导革命和夺取政权,二是执政。
执政党的建设,与领导革命斗争的党的建设有着极大的不同。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也不一样。
实践表明,认识和解决执政党建设问题,其困难和复杂程度,其艰难程度,一点也不比夺取政权之前小。
从世界范围看,一些共产党执政遇到麻烦,甚至失去执政地位,原因固然很复杂,但从主观上讲,忽视执政党和没有执政的党的区别,不注意研究和把握执政的规律和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最早被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布尔什维克党遇到了。
列宁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运用于俄国实际,对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党应当是一个什么样党的问题,作出了回答,形成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阅读精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构成的一个完备的科学理论。
2、“三个代表”:(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和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选)5.与时俱进,就是党的一切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具有创造性。
(可选)6.人民的支持是决定一个政党和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因为:(3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立党之本,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怎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2006年8月15日)学习要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①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①2000年,江泽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②2000年,江泽民提出: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要求。
③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④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⑥2004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被载入宪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部的辩证关系①“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③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化、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内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小编整理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内容学习,仅供大家参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内容学习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总结实践经验,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
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在广东茂名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提出了“五个始终”的要求。
他指出:“我们要使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把党建设好。
”同月25日,江泽民在广州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时,进一步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他说:“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2、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3、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5、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科学定位,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因人民群众推动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位一体。
它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意义,赋予党的指导思想以鲜明的时代内容,赋予党的宗旨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精神。
它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什么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先进性、怎样保持先进性,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取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需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这一时代要求的产物。
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和我们党的自身状况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点0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及过程(★三级考点,选择)L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变、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五大前后,江泽民就大力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多次做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5月14日,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
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去。
同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指出,务必要使全党同志深刻认识和全面、正确地把握“三个代表”的要求,以“三个代表”作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要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在2002年U月8日召开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A Few Problems on the Historic Standing of the Important Thinking of the Three Representatives 作者: 雷云
作者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研究员,杭州310025
出版物刊名: 浙江社会科学
页码: 3-9页
主题词: “三个代表”;历史地位;科学评价;指导地位;邓小平理论
摘要:文章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亮观点,抒己见,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有的放矢地探讨了四个问题:(一)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的内在含义和准确表述;(二)关于科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需要把握的几个尺度;(三)关于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的主要依据和深层原因;(四)关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关系.。
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最近,党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纲要>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要通过学习,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
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
度。党的十六大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
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
又一次与时俱进。
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并在党的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胜
利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处于战争和革命的历史发展时
期,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任务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主
要回答了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而毛泽东思想
主要回答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可以说,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主体属于“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主要解决了无
产阶级怎样夺取政权的理论。当今世界处于和平和发展的历史时期,限
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实践的欠缺,逝去的伟人无法预见后人所面临的新问
题、新情况和新变化,需要有创新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
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创立了毛泽
东思想,并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而在中国建设发展时期,创立了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进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强调马克
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为在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有力的
理论支撑、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
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
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
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
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诞
生,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
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属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建
设的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辨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
的。当今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
折中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地区
冲突和争端时有起伏,世界还很不安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
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
系,竞争更为激烈。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
阔。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
风险,经受住种种考验,排除各种干扰,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
走”战略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
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党的阶级基础
在增强,群众基础在扩大。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执政水平,提高拒腐
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建
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江泽民同志正是面对这样的世情、国情、党情,在总结了中国共产
党八十年来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以理论创新的巨
大勇气,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
“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审时度势的领导才能、与时
俱进的政治勇气和励精图治的工作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普
遍赞誉。尤其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
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只有我们认清了“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才能激发我们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从而更有力地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