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297.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2012年-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

《沧州市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沧州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五金机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管道装备制造业,已达到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第二大主导产业。黄骅经济开发区和吴桥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轻工、五金、模具和机械装备制造业;沧州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机械装备制造和医药产业;渤海新区则依托沿海临港的独特优势,构筑了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现代物流四大产业集群。电力工业,包括火电、热电、风电和再生能源发电,将成为沧州第三大主导产业;在渤海新区已经有中铁、中钢、中信泰富特钢等大型工业企业。以上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十分需要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一线高级应用性技术人员。

我院地处京津冀制造业腹地,制造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本科各院校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教学内容较少,不能满足生产一线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各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侧重也有较大的差异,针对具体行业和地区培养的人数更少,因此本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很好。(二)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可面向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装备制造公司的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供配电系统的设备运行及维护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高素质的设备维修维护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从事电气设备维护维修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相对匮乏、服务意识不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没有取得从业资格。从技术工人队伍结构来看,我国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仅为4:8:31:57,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1:23:49:17,由此可见,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十分短缺,电气设备维护维修领域中“高级蓝领”已成为稀缺人才。所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擅长维护维修新型设备和进口设备的毕业生具有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

(三)专业建设基础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院主体专业之一。本专业始建于1999年(中职),2001年开始招收专科生。本专业群之一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河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本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本专业2011年10月在校生297人,其中普高生151人,三校生146人。2011年毕业生97人,初次就业率93.55%,2011年招收新生108人,实际报到100人,新生报到率92.59%。3年来保持年招生100人左右。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3人。另外拥有一支稳定的以高级工程师为主的企业兼职教师。本专业课程改革领先,自2008年积极推进项目课程和学习领域课程改革,专业课程全部进行了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课程改革。2门课程荣获学院精品课程;在2010年河北省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在2009-2010全国电子信息类实践作品评比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

等奖各二项。

2.教学模式科学创新

按照“工学结合”、“做中学”、“做中教”的基本思想,结合我院资源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的教学新模式。即专业基础课程借鉴项目课程模式,以知识框架为主线,引入典型工作项目,在掌握知识前提下,通过“做”相关任务全面训练职业能力,专业课程及集中实践课程借鉴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岗位工作项目的执行为主线,在“做”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全面训练职业能力。

3.校内外实训条件

本专业现有17个校内实训室和5个实习车间,设备总值550多万元。同时建立了6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半年顶岗实习率100%。

4.本专业主要面向沧州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机电五金、石油化工的企业,培养从事工厂电气自动化、各种自动生产线及机器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工厂供配电和自动生产线的维修维护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模具制造设备和管道生产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维护及设计开发为特色。

二、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为指引,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为纲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二)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依据教育部教职成【2011】11号文件和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沧州市“十二五”规划》和《沧州市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基本指导思想是积极推进校企对接,努力探索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转变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式,建设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

我院作为沧州职业技术教育的龙头,自2008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探索,为沧州装备制造、机电五金、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支柱产业企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我们的建设思路是贯彻落实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立足市场,依托行业,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凸显特色”的思想为指导,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先导。针对沧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围绕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努力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结构布局的衔接、课程教材体系的衔接、教育教学过程的衔接、信息技术应用的衔接、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评价模式改革的衔接、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行业指导作用的衔接、职教集团建设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