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验综述

国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验综述

国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验综述
国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验综述

国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验综述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但如何搭建创新平台,如何开放政策空间,如何发挥合作机制,如何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如何评价创新机制等,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国外在这方面已先行一步,其打造科技平台的经验足资借鉴。

从实践来看,科技创新平台是为创新活?犹峁┲С钟敕?务的系统,由技术装备、物理空间等硬件系统和制度政策机制、人才等软件系统组成,在科技创新的某个环节或某个阶段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平台的类型有很多种。从科技创新的环节划分,有服务于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实验室等基础条件平台,服务于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成熟度的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等,服务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等;从创新平台建设的主体划分,有政府主办、企业主办、社会机构主办以及多方联合设立运营的平台;从科技创新的要素划分,可以有技术转移平台、人才平台、资本平台等。

科技创新平台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都在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平台。

美国首倡创新平台概念

1999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表《走向全球:美国创新新形式》的研究报告,首先提出了创新平台(Platform for Innovation)的概念,指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创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人才和前沿研究成果的可获得性;促进理念向创造财富的产品和服务转化的法规、财务和资本条件;使创新者能够收回其投资的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美国的科技创新平台属于政府引导型,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及其他机构等组成。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通过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法规、计划等引导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平台的经费一部分来源于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另一部分来自于企业投入配套。

欧洲基本自下而上建立创新平台

2003年,欧盟委员会提出建设欧洲创新平台。平台通常选择若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领域,自下而上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相关机构组织在一起,共同制定欧洲的创新计划,确定重点领域、期限和行动计划,通过法律、经济、技术等领域创新带动创新计划的实施,提升欧洲整体创新能力,增强欧洲工业竞争力,促进欧洲经济增长。

欧洲创新平台的重要特点是自下而上建立,在欧盟委员会的指导和推动下,平台通常由大企业牵头,中小企业、高

校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平台的经费来源一部分是政府资助,一部分是参与方共同投资。欧洲创新平台是欧盟科研框架计划的重要支撑。

英国、荷兰、德国等是欧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比较好的国家。

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于2005年11月推出了创新平台,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科技计划,通过将各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术界的专家集聚在一起,推动社会加强创新,开拓新的市场机遇。技术战略委员会属于非政府部门的公共执行机构,是创新平台的发起者和重要资助者,由英国商业、企业和制度改革部领导,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创新、大学与技能部,也接受来自其他政府部门的资助。英国的创新平台设有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技术战略委员会、原英国贸工部(2007年英国科技体系改革后由商业、企业和制度改革部继承贸工部的大部分管理职能)、各研究理事会、知识转让网(以促进知识转移为目的,成员包括众多企业、大学、研究所、金融机构以及技术团体,主要功能包括举办会议,帮助成员结识商界和学界的伙伴;免费提供在线服务;帮助成员获得资助机会等,还向参与创新平台竞争性投标项目的成员提供指导)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发布白皮书、公布和管理项目、出台政策法规、举办研讨会、开展可行性或案例

研究等。英国创新平台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运行机制,技术战略委员会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建立创新平台;平台成立后,技术战略委员会会邀请知识转移网、相关部门共同商讨平台的发展战略,明确平台未来工作方向和重点。创新平台的项目通过竞争性投标方式申请,创新平台可以为项目提供公共资金。公共资金主要由技术战略委员会、政府相关部门、各研究理事会、地方机构及其他资助机构(如基金公司、研究所等)提供。创新平台研发项目开发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享受政府优先采购的待遇。

荷兰政府自2003年9月起成立荷兰创新平台,初期运行时间为三年半,2007年又启动二期平台。平台主要由政府、产业界、科研界的专家组成,平台主席由荷兰首相担任。在荷兰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创新平台属于国家层面的协调和咨询机构,主要负责顶层设计,协助政府制定科技政策、提出科技支撑项目等。由于创新平台成员大都是产业界、科研界的专家,熟悉创新过程及问题,平台主席由首相担任,加之参与制定创新政策的相关政府部门(教育、文化和科学部以及经济事务部)参与,所以创新平台在决策效率和影响力上明显优于其他咨询机构。创新平台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不直接向研发项目提供资助,而是通过研究确定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重大战略,以及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以此来引导项目资金分配。通过发起项目,创新平台直接影响政府的

创新政策。平台下设项目办公室,专门负责启动、管理和监督项目执行,平台秘书负责管理项目办公室,并向首相汇报工作。

德国科技创新平台是典型的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平台成员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银行等构成。创新平台采取公司化管理模式,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对象社会化、绩效考核科学化。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创新平台建设,但通过政府投入、法律政策等方式引导平台发展,以此整合创新资源,促进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扩散和产业化。德国科技创新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形成紧密的官产学研用结合体系,史太白体系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该体系由基金会、技术转移中心、咨询中心、研发中心、史太白大学及其他参股企业组成。史太白体系早期的资助主要来自巴符州政府,州政府每年给予史太白基金会50~200万马克的资金;后来,州政府改变直接拨款的资助方式,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给予项目支持。为体现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意图,史太白体系基金会理事会理事由巴符州州长府及科技等内阁部门、州议会党团代表在基金会理事会担任(占一半以上席位),他们负责制定基金会章程及服务准则。史太白体系充当了科技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将德国雄厚的科研力量和高端制造业有机结合起来,加速了技术转移,促进了科技界和产业界的良好互动。政府主导的日韩科技创新平

日本和韩国的创新平台属于政府主导型,以高校、科研机构、大企业为主体实行联合开发,强调产学研合作,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

国外科技平台建设经验小结

政府在平台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等为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平台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为平台建设提供经费支持,保障平台的运行,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有两个主要账户为创新平台提供技术装备支持,一个是大型科研设备及设施建设账户(MREFC),负责支持大型科研设备及设施项目;一个是中小型设施项目的研究及相关活动账户(R&RA)。在欧盟的“地平线2020”战略中,欧盟将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提高到3%,用以保证平台的日常运行和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本政府在科研资金投入中设立专项调节费,用以支持创新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和协调管理创新资源。为避免重复投资,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发达国家大力整合政府投资的创新资源,通过出台政策等方式加强创新资源管理。例如,美国、欧盟等纷纷出台正式的、具体的国家科研政策和计划,加强对创新资源的顶层引导和协调管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欧盟、英国。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每年都会向预算部门提出

“制订跨部门计划和战略来确定跨部门的科研基础设施优

先顺序”的建议;欧盟制定了《欧盟跨国使用研究基础?O施计划》,明确规定欧盟内部要做到重大研发设施和仪器共享;英国科技办公室制定了《大型设施战略路线图》,明确规定了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仪器设备和其他机构可以共享使用,严禁重复购买浪费资源。

建立成功的“产学研用”或“官产学研用”运行模式。“产学研用”或“官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是平台成功运行的关键。企业始终是创新平台建设的主体,负责市场化运作创新平台,为平台提供配套资金,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市场化。高校、科研机构也是平台重要的参与方,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政府是平台运作的重要指导者,为平台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必要时与企业一起组成战略联盟,如美国政府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共同组成的“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A)战略联盟”。日本和韩国政府在平台建设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官产学研用”模式,如日本政府出台了《产学共同研究政策》《人才交流政策》《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政策》《促进大学风险企业发展政策》等来促进产学研合作,还开发各种商业计划,创造商业机会,鼓励产学研三方加入到创新平台中。有“韩国硅谷”之称的大德科技园也是政府、企业、大学等官产学研成功合作的典范。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创新平台的持续良好运行,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平台进行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的核心是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制度,以此加强平台的内部自律和社会监督。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制定了《设备监管指南》,将内部自律和社会监督的考核机制用制度规范化,内部自律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实现,社会监督则通过对负责人考核、用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实现。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也有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以此确保创新平台的有效运行,保证国家财政投入的合理性。

目前,我国建设了很多创新平台,但与国外发展较好的创新平台相比,我国创新平台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创新平台的创新活动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与应用存在一定程度脱节;创新资源共享程度偏低;创新平台参与主体的利益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科技创新论述心得体会

.. ..下载可编辑.. 科技创新论述心得体会 科技创新论述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集中收入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

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摘编》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十八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必须把创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及其启示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Goodrich、Pearce、Phelps、Calantone、Echtner和Ritchi e以及Milman和Pizam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认为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旅游决策、服务质量的感受以及满意程度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11-16]Mayo认为旅游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景色、气候和等方面的差异[17]。Anderssen和Collberg也作了类似研究,发现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存在8种属性差异[18]。Goodrich则对旅游者关于旅游目的地感知和判断的相似性做了评估,发现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在娱乐和文化生活模式方面有相似性影响因素[19]。Po-Ju and Debora h在调查中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主要取决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和人口等统计变量[20]。态度、行为和社会阶层方面的文化差异,会影响旅游形象的感知[21,22],在旅游目的地吸引下,在旅游客源国的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旅游者会产生不同的旅游满意度;收入较低和水平较低的旅游者、低层社会的旅游者、老年旅游者对旅游形象感知的期望较低,会认为到国外度假是奢侈消费,因而旅游满意度较高。 由于旅游决策归因于目的地形象,国外许多研究者试图解释影响选择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因素,Crompton的实证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形象因素都会影响旅游决策[23]。旅游形象的感知属性,可以通过感知的目的地之间的类似性,识别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对于其他目的地形象的优势与劣势[24-31]。John认为通过RG对旅游感知形象进行评估,避免了其它方法所产生的固有偏见,使旅游感知形象更利于解释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各自特有的旅游环境结构,更有可能成为决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目录 摘要 (1)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 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 (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 (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 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 (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7(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 (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 (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

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 Abstract 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it gets revelational suggestion and arrangement to search the new way of their own that fit to our country's companie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Haier Group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21世纪是创新制胜的世纪,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而如今,“创新”也已成为全球范

科研 文献综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科研基本方法) 学位课√选修课□补修课□ 论文题目:我国外语专业教学改革与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现状分析 学生年级、姓名 10级刘影 所在学院及专业外语系 任课教师姓名李丽霞 论文提交日期 2011.12.14 课程论文成绩 教师签字处

我国外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现状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2010级本科生刘影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及其外语人才培养体系走上正规化,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有必要对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及其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做一个分析并找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让社会对我国外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致力于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从而进一步促进外语教学改革,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本研究课题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外语界、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权威专家的研究论文。通过我校数据库,进行资料系下载、打印。通过阅读打印资料,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然后撰写了这篇文献综述。 关键词:外语、教学改革、复合型人才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科技时代、更是一个全球化时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作为国际交流最有力的武器——语言当然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我国外语教育走上正规化,至今已经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在这30年里,外语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一些致力于外语教育的专家学者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探索外语教育发展之路,目前我国外语教育教学已经取得极其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往日的纯外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复合型外语人才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很多外语教育工作者把焦点放在了如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上。在国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策方针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将是高校外语专业谋求发展的主要出路。 1.外语教学改革 历史演义: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在我国澳门、香港、宁波、广州、上海等地出现了教授英文的学校,例如同文馆、洋人学堂等。这可能是英语教学在我国发展的开端。但是,真正把外语语言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80年代,外语教学走上正轨。国家外语机构组织外语专业人员编写教材,并展开各种研讨会。进入90年代后,外语教学改革的重点转为探讨外语专业如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这一时期,要求外语人才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广阔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并首次提出外语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即对外语专业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进一步指出这种人才符合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会议决定制定《高等学校外语专业评估方案》。这一方案的目的在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第三届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完成了对英语专四、专八口试试点验收。在这一时期,各类院校写作体制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同一地区、同类院校把共享问题放在一起探讨。 现状分析:自外语专业成为一门学科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有800多所高校设有英语及其他外语专业,200多所学校是由硕士学位,少数高等院校设有博士点;多数外语类留学生回国任教,使得师资力量不断提高;用于外语学习的硬件设施不断增加,如数字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室、视频点播阅览室等,尤其是网络多媒体的应用,使英语教学变得更普及更方便;在评估体系的监测下,百分之九十的院校都在合格以上;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对外语教学重视,因而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外语学习者人数增加,外语教学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这些都为外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11南京公需课《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学习领会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课后习题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学习领会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根据本讲,科技创新的意义不包括()。 正确答案:C、民族賴之以富强 2、()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正确答案:B、1988 3、()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正确答案:D、2010 4、根据本讲,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十大关键词不包括()。 正确答案:D、全球治理 5、()曾经在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出过“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 正确答案:B、刘 6、2017年,中国GDP占世界GDP比重为()%。 正确答案:B、15.2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要经过三轮中长期规划,其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包括()年。 正确答案:B、2006 C、2020 D、2035 E、2050 2、本讲引用了哪些人物关于科技重要性的论断?()

正确答案:A、马 B、d+eng D、x+i 3、本讲提到的“三个面向”指的是()。 正确答案:A、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B、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C、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4、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突破?() 正确答案:A、两弹一星 B、载人航天 C、载人深潜 D、超级计算机 E、以上都是 5、根据本讲,科技创新有利于()的提升。 正确答案:B、社会生产力 C、国际竞争力 D、综合国力 E、国家安全 6、根据本讲,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 正确答案: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E、以上都包括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7、本讲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重塑人类社会。 正确答案:错误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是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和区域相互依存理论的延伸,是对生产力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的动态描述。 1.“点一轴”开发理论 代表人物是法国地理学家克里斯特勒(WoChristallar)和规划学家沃纳松巴特(Wernersombart)。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中心地理论和生长轴理论。中心地理论重视“点”的作用,认为不同等级中心的市场有差异,使各城市产生等级分工;生长轴理论重视“轴”的作用,认为由于交通干线成为连接各中心地的纽带,能有效地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区域旅游合作符合“点一轴”开发理论的规律,通过点与点之间跳跃式配置资源要素,进而通过轴带的功能,牵动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2.“增长极”理论 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Perrou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一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自渠道向外扩散,从而形成以增长极为核心、周边地区不均衡增长的地区性经济综合体。这一理论后来经过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oudeville)、美国经济学家尼科尔斯(V·NICho1S)、赫希曼(A·Hirshman)等人的论证和发展,开始将研究视角由“经济单元”转向地域空间,提出了“增长中心”(包括“吸引中心”和“扩散中心,’)概念,使增长极理论更具实用性。这一理论已被我国理论界普遍接受,并已应用于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实践中。 3.不平衡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中一种不平衡的连锁演变过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经济互动效应,如果利用得好,对双方经济发展都有利。代表性理论有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Myradal)提出的“循环累积模型”、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A·0·Hirshman)提出的“联系效应理论”等。区域旅游合作中,旅游线路上的“热点带冷点”、“热点促温点”的合作形式方兴未艾,虽然在前后者之间的经济效应上存在着相当的差距,随着发展这种差距会逐步缩小,这是地区间相互联系与合作的结果。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1)

收稿日期:2006-12-12 基金项目:教育部2005年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5JA790084) 作者简介:鲁贵宝(1967-),男,安徽芜湖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曾繁华(1962-),男,湖北京山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 鲁贵宝,曾繁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摘 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撑。综述了我国知识 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创新政策、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政策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科技决策机制创新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创新政策研究的不足及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政策;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7)08-0001-04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上讲话,提出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并重点从5个方面着手:①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②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③要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④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⑤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本文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科技创新体系政策研究,进而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关于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政策研究现状 1.1 知识创新政策研究 吴江(2002)[1]认为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 的生产、传播和转移。就中国国内而言,对知识创新的理解应属于“科技创新”的范畴,因此,它属于技术创新的源泉问题。技术创新则是一个已被公认的术语,从其意义上讲,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并认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和基础,技术创新则是知识创新的发展结果。周正祥(2002)[2]认为在整个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与组织构成的子网络,核心机构是国家科研部门与高等院校,主要功能 是生产、扩散和转移知识。刘小平(2004)[3]认为知识创新是知识从产生、创造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通过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积累新知识,达到创造知识附加值、谋取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知识创新具有多个侧面,它不仅包括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新工艺的创造应用,还包括管理模式的变革、组织机制的调整等诸多方面。知识创新还是一个复杂的商业过程和组织过程,其背后的基本哲学是将技术能力和市场需要联结在一起。因此,知识创新不仅仅是产品性能改进的问题,或是流程改造、 变革管理的问题,而是实现创新者竞争地位根本性改变和谋取长远竞争优势的问题。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不可绝然分开,目前国内论述知识创新政策的文献主要有:何传启所著《知识创新—竞争新焦点》(2001),该书阐述了知识创新系统、知识创新基本制度和知识创新政策,提出了知识创新理论;何承金所著《人力资本管理》(2004),该书倡导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上促使知识创新。徐同文的《知识创新:21世纪高新技术》(1999),认为政府鼓励高新技术发展有助于推动知识创新。吴江的《知识创新运行论》(2000),认为国家应在政策上支持科研机构、教学科研型大学、其它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加强知识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1.2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我国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 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见解。如连燕华(1999)[4]认为技术创新政策是一个政策体系,是一个国家为促进技术创新活动、规范技术创新行为而采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政策与措 第24卷第8期 2007年8月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 Vol.24No.8Aug.2007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文献综述研究

毕业论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文献综述研究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 111601班 学生姓名:施晓燕 学号: 201116060123 指导教师:常洁 二零一五年六月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政府出台的许多政策、措施也体现出了对其的高度关注。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缺乏认识与研究,更缺少对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对企业认识系统起着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综述本论文在对山西省高新区科论文写作方法对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上的资源进行统计筛选整理分析,从生态系统、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4个方面的文献入手,在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评述,最终分析总结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理论。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Medium-small-sized enterprises are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any policies and measures promulgated by the government also reflect the high attention of it.But due to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theory lack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lack of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enterprise understanding system play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hanxi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SMEs field survey analysis of the status ,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of writing of CNKI and other related web resources for statistical sorting analysis, starting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ecosyste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system of literature, are reviewed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finally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overall theory of technology-based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system. Keywords: Medium-small-sized enterpri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system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前言 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的内外部公众(城市居民、城市旅游从业者、现实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对城市外在景观特征和内在、历史、文化底蕴体验所形成的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与评价,是对城市旅游地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的历史和现实发展实践与多方面功能所形成的、所表现出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城市综合素质的反映。[1]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不仅能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而且能促进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和进步。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是该城市总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城市的总体形象。而我国当前的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探讨很有必要。 一、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保继刚等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在游览城市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游览和对民俗民风、市民素质、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5] 袁霄梅认为,所谓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游览者在旅游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 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软件) 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6] 卢晓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包括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的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 [7]熊礼明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总体印象。它是城市旅游吸引物、城市景观风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在旅游产品生产中对旅游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城市综合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映。总的说来,每个城市对旅游者都有一个趋于一致的感知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形象几乎固化在旅游者的心目中。[8] 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学界在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与模式研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对于旅游体验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始地较早,并从多个角度对其展开了深入探讨。而国内在2003年之后才出现大量研究成果(王帆,赵振斌,2007),因而研究水平无论从范围还是深度上都有限。总结历年来国内外主要的旅游体验研究,可以发现三大主要领域:旅游体验的基础理论、旅游体验的质量以及体验式旅游。 一、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 在基础理论方面,大多数学者着重于旅游的行为动力学研究,重点主要分布在旅游内驱力、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这三大范畴。 对旅游体验的研究最早从回答“人为什么要旅游”这个基本命题开始。Gray (1970)提出了两分法的旅游驱动力概念,即“漫游癖(Wanderlust)”和“恋物癖(Sunlust)”,并将前者解释为一种“推动”因素,而后者是一种“拉动”因素。他的理论揭示出旅游行为来源于“推”和“拉”两大因素的矛盾运动。Dann (1977)在Gray的基础上提出“推-拉”模型,明确了“推力”和“拉力”两大概念,将失范(Anomie)、自我提高(Ego-enhancement)和白日梦(Fantasy)作为旅游的推力,将旅游目的地的具体吸引物作为拉力。Iso-Ahola(1982)提出了艾泽欧一阿荷拉模型,将“推一拉”理论进一步引申为“逐求”和“逃避”两个维度。追求的力量来自个人的内部,由人的本质所决定;而逃避的力量则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招引和呼唤。以上三位学者皆旨在探寻旅游行为的一般内在驱动力。在他们看来,旅游者为什么出游是由两个最基本的原因共同决定的:内力的推动和外力的吸引。但他们模型的解释色彩更重而缺少操作性。 有别于内驱力研究的一般性特征,旅游需要更贴近旅游行为而往往被等同于旅游体验动机。明确以旅游需要作为探讨对象的研究中,Pearce(1988)的影响最大,他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旅游体验动机研究,从旅游的角度重新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解释和发展,并指出旅游体验的动机来自于放松、刺激、关系、自尊与发展和自我实现这五种需要。但Rynn(1997)指出Pearce所主张的从风险和安全两大维度对刺激需要加以解释是值得商讨的。他根据Beard和Ragheb的观点对旅游需要进行了重新归纳,即旅游需要包含智力的、社会的、能力的和规避刺激的需要。 有关旅游体验动机的研究大都以提供一个动机的分类框架作为目标。麦金托什(1985)的观点较为典型,他提出了旅游体验动机的四分法:健康动机、文化动机、社会关系动机、地位与声望动机。Jeffrey和谢彦君(1994)对英国赴华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浙江理工大学,吴华贵,杭州,310018) 摘要: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自主创新绩效评价和国家创新政策制定的基础。本文回顾了已有的对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两个角度出发,发现以往的文献对投入和外部环境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企业内部的运行和产出能力研究较少。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议方面强调政府作用的占多数,缺乏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内部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FDI;R&D; 创新概念的定义 要理解自主创新,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创新,自主的涵义又是什么。 创新一词在辞海中并没有,引用“英汉辞海”innovate,innovation的意思,即采取新的事物,变革,创新,改革。查“英文字根字典”英文单词来自nonus,nonellas.意思是NEW 新的意思。① 熊皮特在其1911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理论》首次引入了创新这个概念。他认为任何生产都是一种组合。而当有一种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是不连续的出现的时候,那么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就是创新的最初概念。之后其又在《经济变动分析》一文中对创新做了如下定义: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这种生产函数的变化不能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可以把许许多多的邮车加起来,加到你想要加到的地步,但你永远得不到一条铁路(熊彼特著,叶华译,2007) 。这一定义后来也被学者广泛引用,但是对熊皮特的生产函数跳跃式变动持有不同的观点。S.C. Gilfillan(1935)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是无数进步细小的更新和改良,而重大创新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John Enos(1962)对美国精细化工工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项新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有一半来自发生在新技术投入商业化使用之后的持续改进。Abernathy 和Utterback(1978)提出:“重大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类别,许多组织都经历了从重大产品创新到渐进创新的改变;工艺和渐进创新与产品创新具有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商业价值。N. Rosenberg(1982)认为:熊彼特强调的是重大创新,却忽略了渐进创新的作用。 从熊皮特提出创新概念到现在,创新被赋予了很多形式: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创新、管理创新等。但最终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凡是涉及“人与人关系”的创新就是制度创新(改变生产的“交易成本”),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新就是技术创新(改变生产的“技术成本”)(汪丁丁,2003)。按照这种分类方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创新、过程创新应该属于技术创新,而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属于制度创新。

创新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键词:国防科研项目、创新、管理模式 一、知识管理 科研管理是以严格按照科研计划制定的科研合同为依据,科研合同的内容往往不能完全概括科研过程的详细节点,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高效的沟通对掌控项目状态、动态调整控制节点,确保项目按科研计划(合同)进度进行就显得更加重要。管理组织结构中的障碍:由于某些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各个机构层次不同,最底层收到信息的时间差就加大。实习良好沟通应注意:和谐的团队,有效及时的沟通。 国防科技项目的特点和流动性决定了其项目更应注重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对项目组字所能拥有和接触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从而有效发挥作用的管理过程。在国防科技项目中知识管理原则是积累共享和交流。 知识管理的内容:1、促使组织中的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相互转化。2、要促使知识的共享,促进组织内部外部间知识的共享。3、促进组织知识的创新,这需要开阔创新思维、运用互动化的创新方式、知识流动因子更为多元化,创新机制的转移(即控制企业内部知识资源和外部知识资源的平衡)。 知识资源的完整性与流动性很重要。完整性包括内部外部的知识资源,流动性则要求资源的流动、人员的互动与知识获取载体的多元化。 企业知识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知识成果和能力的总称。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 知识资源也存在着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显性知识资源是指企业已经拥有的知识产品和成果, 而隐性知识资源则反应出企业能够不断创造和生产这些产品和成果的能力和机制。企

业知识资源创新管理的路径选择:知识资源创新管理是指按照知识资源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一系列现代管理手段为基础, 组织和运筹各项创新活动, 从而在时间与空间上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知识创新和发展目标的管理活动。路径有:1、以知识为基础重塑管理结构, 再造业务流程。2、将知识作为核心资产加以运营。3、大力实施知识管理。 这其实是一种信息管理,知识是一种信息资源,其所提出的以知识为基础构建管理结构,而非以物质资源为流程。言下之意即为知识应是企业最核心的价值。而在国防科研项目中也应如此,这需要的是管理者应着眼于直接与间接创造价值的地方,而非仅仅是表面。 知识管理被管理界称为第五代管理,它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及外部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管理活动。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或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建立起新的企业组织的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文章中提出了三种创新导向下的知识管理模式:一、集成创新导向向下的知识管理模式,就是指通过现有的技术组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新的技术,或者是把别的领域里的成熟的技术引进到另外一个领域里,而使得它能够创造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考虑知识的兼容性、组织对其的吸收能力。企业需要导入企业信息技术系统,为知识集成与集成创新提供共生的能源传输渠道。并且构建学习型的组织。二、跟随创新导向下的知识管理模式。跟随创新,指在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之上,沿着已经明确的技术道路进行技术创新,如在原有技术

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湛江市科技创新座谈会精神,总结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的科技工作。等一下胡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在此,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我市技术创新工作的基本情况 98年9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粤发[1998]16号);9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作为贯彻落实粤发[1998]16号的大动作、大举措,湛江市编制并实施了《988科技兴湛计划》,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湛发[1999 ]25号),对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作出了具体部署。我市亦相继出台并实施了《科技兴廉计划》,通过实施《科技兴廉计划》,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科技工作的进步。 (一)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学习中央、省和湛江市的有关件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布署,使我市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充分认识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廉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科技工作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形成讲科技、抓科技的良好氛围,从过去挂在口头上的重视转变为落实在行动上的重视,推动科技进步的人才机制、投入机制、创新创制、成果转化机制和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一是政府逐年增加科技投入。1999年,我市财政科技总投入 256万元,占财政总支出1.29%,比1998年增加1.06个百分点。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虽未能按有关要求投入,但经市长办公会议决定把科技投入列入财政预算,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二是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支持。去年湛江市科委支持我市科技资金28.5万元。三是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投入,企业主体投入,银行信贷投入,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投入,外资、民资、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渠道、全方位风险投资体系。 (三)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启动《科技兴廉计划》首批项目,开发一批新产品,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6760.3万元,年增长8.13%;科技对经济贡献率为36.14%,比98年增长2.19 个百分点。 (四)加快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步伐。采取各种优惠政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精编版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目录 摘要 (1)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 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 (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 (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 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 (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 (7) (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 (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 (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 (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 Abstract 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