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与学的重点:

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教与学的难点:

隋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说法中的人生四大喜事是指那几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中国古代书生是如何金榜题名的?那同学们知道科举制是如何产生的

吗?那它是如何进行考试,对隋朝又有何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内容讲授及板书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

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

开皇年间,隋文帝废除了门阀氏族操控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

大业年间,隋炀帝开始设进士科,并命按十科举人。随后增设明经科、秀才科。这三科的相继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确立。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

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

科举制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的发展

唐太宗在中央设立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囯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数,大部分招收官僚子弟及外国留学生,平民子弟入学者较少。

在继承隋制的基础上,唐太宗将科举制进一步完备。科举考试分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基本上一年举行一次,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

明法、明书、明算、进士科。此外还有道举(玄学科)、

童子(10岁以下能诵一经)、一史(《史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其中最重要的考试科目:进士科、明经科。

明经科主要策试帖经、经义、事务策,以帖经为主。考生只要能记忆、善背诵就可能录取。

进士科主要策试帖经、诗赋、事务策,以诗赋为主。考生不仅要有文才,还要善于独立思考。考试合格称为及第。在当时,进士科被视为士林华选,录取者被视为登龙门。

制举是皇帝为吸引人才而亲自主持的特别考试,科目众多,且都为临时设置的,故不常举行,在科举制种不占重要地位。制举没有等级限制,中者即可给予官职。

私学培养的学生可由州、县荐举参加考试,这考试称为乡贡;而国子监六学的生员称为生徒。

武则天为进一步拉拢士族,培植新的官僚势力,进而改进科举,大量吸收庶族地主做官。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由皇帝面试和主考考生。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创立武举,由兵部主持选拔军事人才。

增加录取名额,允许有识之士毛遂自荐。

开元二年(公元736年)唐玄宗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取士。中举及第者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轩考核,只有铨选合格才有资格授官。将诗赋设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4.科举制使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5 .科举制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

学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

三、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附板书2:古今考试对比

四、课后作业:阅读分析:

⑴下面三句话分别说明了什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

【引导】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第二句话说明读书人皆以科举考试考中做官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第三句话说明士人对进士科的看重和推崇。反映了当时统治者重视人才,重视知识通过科举考试做官比依靠出身门第做官更受尊重。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当时士人的至高追求。

⑵对于下面这些说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引导】孙中山和英国大百科全书这两段话,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