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自主预习,自我提高一、科举制的诞生(1)、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的人,却不能到和担任高官。
(2)、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的过程:①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②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科举制度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集中到。
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两科最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2)、①重视人才的和。
②时大力提倡,开创和。
③时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士人用功读书的。
(3)、科举制也促进了,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大大有利于的繁荣。
科举制影响的弊端:A\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科举考试,不愿从事学术研究和科技专研;B、科举考试控制了读书人,使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削弱,逐渐沦为统治者的附庸。
四、科举制结束的时间:科举制度在我国社会延续了年,直到被废除。
共同学习,合作提高1、阅读教材“科举制的诞生”思考:(1)魏晋以来,官员选拔制度的依据是什么?你作何评价?(2)针对上述弊端,隋文帝是怎样解决的?(3)正式创立科举制的是谁?科举选官有何重要意义?2、细读教材“科举制的完善”,完成以下问题:(1)唐太宗为什么扩充国学规模?他的举措使国家教育事业出现了什么景象?(2)殿试的实行对科举考试的完善有何作用?(3)武则天重视科举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4)唐朝为何会出现诗歌繁荣的景象?在唐朝成就斐然的文学艺术界人士繁若星辰,这说明了什么?3、细读教材“科举制的影响”完成以下问题:(1)见教材“活动与探究”,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
(2)你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回顾总结,建构知识网络出现:____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
本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
“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
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材分析】“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步的科举制就是在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它从创立到清朝末年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科举制的创立》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教材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情况的基础上,安排这一专题课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了解这一制度诞生的社会背景,也为后续学习中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作为一个专题学习,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另一方面已具有较系统的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如高考制度是我国现在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在古代则是通过科举制来选拔人才的。
学习本课——科举制,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考、隋唐时主要皇帝的图片、科举中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些词等趣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因素,并加以讲解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鼓励他们去深入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的第一步——就是求知。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隋朝创立: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分科取士)。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
2、唐朝完善:唐朝科举制度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开创了殿试、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影响:科举制诞生之后,选拔官吏的权力也由地方集中到了朝廷。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②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③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④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两位杰出科学家:①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②元朝时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科技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就?”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等。
课题: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时:1 授课时间:2.24
学习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2、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
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预习第4课,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划出重点,找出难点。
【课内探究】
一、科举制的诞生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1、科举制诞生经过: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诞生的作用:。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和背景。
二、科举制的完善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3、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科目很多,以、两科最为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4、完善过程:⑴唐太宗: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第一名称
;⑵武则天:创设,开设。
⑶唐玄宗:成为进士主要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5、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改善了,促进了,促进了。
6、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年,直到被废除。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隋唐科举制的影响。
【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方法)
【当堂达标】
1.用科举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秦朝B.隋朝C.唐朝D.明朝
2.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始于(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3.殿试开创于( )。
A.隋炀帝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4.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 )。
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
5.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6.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
A.唐朝末年B.明朝C.清初D.清朝末年
7.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的皇帝是( )。
A.唐太宗B.唐玄宗C武则天D.隋文帝
8.创立武举的皇帝是( )。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1)材料一中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3*3分=9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除唐太宗外,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还有哪两位?这种制度何时被废除?(3*3分=9分)
(3)依据材料二,说明这种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
(2分)
【课后提升】
课本20--21页活动与探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