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接触限值名词解释
- 格式:ppt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12
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化学物质是许多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制定了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标准。
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定义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OELs),是指对职业性暴露在工作场所中可能遭受的化学、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或机械刺激等危害性因素,依据对人身危害作用的研究,即制定了职业接触限值。
OELs旨在确保职工在工作环境中暴露于这些因素下的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二、不同类型的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根据实际情况,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被细分为不同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相对职业接触限制值(Time-Weighted Average, TWA):这是一种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对于可暴露的化学物质的允许浓度或平均暴露量的限制。
例如,对于二甲苯,TWA设定为每立方米空气中不超过100毫克。
2. 短期暴露限制值(Short-Term Exposure Limit, STEL):这是一种在短期内(通常为15分钟)对于可暴露的化学物质浓度的限制,超过这个限制可能导致职工健康受损。
例如,苯的STEL设定为每立方米空气中不超过150毫克。
3. 皮肤接触限制值(Skin Notation, SK):这是一种指示特定化学物质对皮肤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的标记。
具有SK标记的化学物质表示职工应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皮肤接触。
例如,硫酸乙酯常常带有SK标记。
4. 生殖发育毒性限制值(Reproductive Hazard, RH):这是一种规定了对于生殖健康可能有危害的化学物质浓度的限制。
RH限制值的目的是确保职工不会受到生殖系统方面的损害。
三、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制定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影响:根据有关化学物质的研究数据,评估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04-12 发布2007-11-01实施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3.1.1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1.2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3.1.3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3.2 超限倍数excursion limits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4.1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见表1。
培训考核姓名部门分数一.名词解释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反复长期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会引起绝大多数接触者不良健康效应的容许接触水平。
二、填空题1.对于接触具有PC-TWA但尚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应使用峰接触浓度控制短时间的接触,即在遵守PC-TWA的前提下,容许一个工作日内发生的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超出PC-TWA水平的最大接触浓度。
2.劳动者实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水平已经达到需要用人单位采取职业接触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告知等控制措施或行动的水平,也称管理水平或管理浓度。
化学有害因素的行动水平根据工作场所环境、接触的有害因素不同而不同,一般为该因素容许浓度的一半。
3.对分别制定有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容许浓度的粉尘,应优先采用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接触浓度。
4.化学有害因素控制的四个优先原则:消除替代原则、工程控制原则、管理控制原则、个体防护原则。
5.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主要途径:经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经口摄入。
6.对于仅制定PC-TWA未指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劳动者接触水平瞬时超出PC-TWA值3倍的接触每次不超过15min,一个工作日期间不得超过4次,相继间隔不短于1h,且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过PC-TWA值的5倍。
7.按照劳动者实际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将劳动者的接触水平分为5级,其中0级接触水平为≤1%OEL,I级接触水平(1%,10%]OEL,II级接触水平(10%,50%]OEL,III级接触水平(50%,100%]OEL,IV级接触水平>OEL。
II级推荐采取一般危害告知、特殊危害告知的控制措施,III级、IV级推荐采取作业管理措施,IV级推荐采取个体防护用品和工程及工艺控制措施。
8.浓度c(毫克每立方米)与ppm的换算公式: c=ppm*M/24.5。
W9.乙酸乙酯接触浓度计算,劳动者接触状况为:300mg/m3,接触2h;200mg/m3,接触2h;250mg/m3,接触2h;不接触2h,则其CTWA=187.5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定义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OEL)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结束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以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要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按8小时工作日内各个接触持续时间与其相应浓度的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应用个体采样器采样所得到的浓度值,主要适用于评价个人接触状况;工作场所的定点采样(区域采样),主要适用于工作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
2、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该职业接触限值是对急性作用大、刺激作用强和(或)危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而制定的最高接触限值;应根据不同工种和操作地点采集有代表性的空气样品;该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必须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而不容许超过此限值。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ShortTermExposureLimit,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超过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该职业接触限值旨在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有害健康的影响,要求在监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同时,对浓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地点,进行监测评价(一般采集接触15分钟的空气样品;接触时间短于15分钟时,以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该职业接触限值是与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配套的一种短时间接触限值,必须符合制定的接触限值或推算出的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结束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以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Average,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要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按8小时工作日内各个接触持续时间与其相应浓度的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应用个体采样器采样所得到的浓度值,主要适用于评价个人接触状况;工作场所的定点采样(区域采样),主要适用于工作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
2、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该职业接触限值是对急性作用大、刺激作用强和(或)危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而制定的最高接触限值;应根据不同工种和操作地点采集有代表性的空气样品;该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必须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而不容许超过此限值。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超过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该职业接触限值旨在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有害健康的影响,要求在监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同时,对浓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地点,进行监测评价(一般采集接触15分钟的空气样品;接触时间短于15分钟时,以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该职业接触限值是与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配套的一种短时间接触限值,必须符合制定的接触限值或推算出的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一、发布和实施日期2007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07]8号)发布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
主要概念⑴职业接触限值,OELs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
⑵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⑶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⑷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⑸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⑹化学有害因素本标准所指化学有害因素除包括化学物质、粉尘外,还包括生物因素。
⑺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⑻空气动力学直径:某颗粒物(任何形状和密度)与相对密度为1的球体在静止或层流空气中若沉降速率相等,则球体的直径视作该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⑼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⑽其他粉尘:指游离SiO2低于10%,不含石棉和有毒物质,而尚未制定容许浓度的粉尘。
表中列出的各种粉尘(石棉纤维尘除外),凡游离SiO2高于10%者,均按矽尘容许浓度对待。
3. PC-TW、PC-STEL和MAC三种浓度及超限倍数的应用⑴PC-TWA的应用: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