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45
李商隐《无题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凤尾香罗薄儿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喑,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雅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这两句是女子回想与意中人相遇时的情景一一对方驱车而来,自己虽用团扇遮面,羞怯之意却难掩饰;车隆隆地响着走过去了,彼此喑含情意,却未及通话。
诗句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乂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写得委婉别致,韵味悠长。
注释⑴凤尾罗:凤文罗。
《白帖》:“凤文、蝉翼,并罗名。
”⑵碧文圆顶:一种碧青色波纹圆顶百折罗帐。
⑶扇裁月魄:班婕好《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扇裁即团扇;月魂:指月。
羞难掩:乐府《团扇郎歌》:“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⑷金烬:灯盏或蜡烛残烬之美称。
烛花烧完了,故喑。
⑸石榴红:石榴花开的季节。
⑹斑雅:黑白杂毛的马。
⑺西南:东川在西南。
参考译文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雅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赏析《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
第一首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
主要写了深夜难眠,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以及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第一首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乂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
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
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喑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
第07课 李商隐诗两首·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858),晚唐重要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读者喜欢。
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无题??贾生??夜雨寄北??锦瑟?等。
在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为“温李〞。
【重点理解】古今异义一弦一柱思华年..古义:青春年华。
今义:青少年时代。
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义:伤春之心。
今义:男女之间互相爱慕的情怀。
只是当时已惘然..古义:迷惘,茫然。
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
一词多义端⎩⎪⎨⎪⎧锦瑟无端.五十弦〔名词,缘故〕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事物的一头〕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尽头,边际〕 徒⎩⎪⎨⎪⎧海外徒.闻更九州〔形容词,空,没有根据的〕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名词,门徒,弟子〕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副词,只,仅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形容词,白白的〕迷⎩⎪⎨⎪⎧庄生晓梦迷.蝴蝶〔动词,迷恋,沉醉〕迷.不知吾所如〔动词,分辨不清〕棋迷.〔名词,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以迷.天下之主〔动词,迷惑〕 可⎩⎪⎨⎪⎧此情可.待成追忆〔副词,难道,哪能〕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 及⎩⎪⎨⎪⎧ 不及.卢家有莫愁〔动词,如,比得上〕望尘莫及.〔动词,赶得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到,到达〕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介词,趁〕初九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连词,和〕 【难点探究】1.前人称?锦瑟?中的“思华年〞是本诗“一篇之主〞。
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它是如何成为全诗之主的。
对雪二首李商隐赏析一、对雪二首作者李商隐介绍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他的人生经历也很坎坷,卷入了当时的牛李党争,仕途不顺,这些经历都反映在他的诗作里。
二、对雪二首原文及注释1. 原文其一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其二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2. 注释玉女扉:借指闺室的窗户。
省郎闱:郎官的办公之处。
大庾岭:山名,在江西、广东交界处,梅花盛多。
章台街: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多柳。
曹植马:曹植写过白马篇,这里用典。
谢庄衣:谢庄有月赋,有“微霜沾人衣”等描写。
龙山:在今辽宁境内,这里泛指北方的山。
江令:指南朝的江总。
卢家:指卢家少妇,代指美女居住之处。
桂魄:月亮的别称。
梅妆:古代女子的一种妆容。
斑骓:毛色青白相杂的马。
三、对雪二首翻译1. 其一寒冷的气息先侵入了闺房的窗户,清冷的月光随即照进了郎官的门闱。
大庾岭上的梅花已经开放,章台街里柳絮般的雪花在飞舞。
雪花飞舞似要追随曹植笔下的白马,有情的雪花应该会沾湿谢庄的衣服。
龙山离这里并没有多远,就留着等到行人二月归来的时候吧。
2. 其二雪花旋转着扑打珠帘飞过白色的粉墙,它比柳絮轻但比霜重。
已经像江总那样夸赞雪花如同琼树,又进入卢家让玉堂中的美女嫉妒。
入夜的时候或许能和月亮争辉,忍受寒冷应该是想要试试梅花妆。
关河都被冰冻住东西的道路,看着斑骓马送走陆郎真让人断肠。
四、对雪二首赏析1. 意境之美这两首诗描绘出了非常美妙的雪景。
诗里把雪花比作梅花、柳絮等,像“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通过这些美好的事物来写雪,让雪的形象更加生动和丰富。
雪花飞舞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那种轻盈、灵动的感觉表现得很到位。
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篇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
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但是往往没有确论。
相见时难别亦难,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曹丕《燕歌行》)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宋武帝《丁都护歌》)曾有“别易会难得”的句子,但本诗更胜一筹。
本句“别亦难”的“难”字,不仅是难以割舍之难,还是痛苦得难以禁受之难。
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也同眼前这花朵一样凋残,岂不令人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自己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自己痛苦的泪水,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李商隐诗两首》生词解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商隐诗两首》生词解析《李商隐诗两首》生词解析【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归期何日,我也不能确定。
此时,我在这巴山蜀地独自面对着一片寒塘,漫漫长夜已是难挨,偏又有那恼人的秋雨也来应景,一滴一声,声声入耳,滴滴落心。
莫非这天也解得我的心思,懂得我的情怀?什么时候我们能一同坐在西窗下,共剪烛花,促膝相谈呢?到那时,我一定要告诉你,此时此刻,我是多么想念你啊!有时候,诗歌可能是诗人感悟一时一事之作,但很多时候心情繁复,杂糅种种,又岂是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呢?周汝昌说:“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
”所以我觉得,关于诗的要旨,我们大可不必非要去寻个说法,他写他的思绪,你读你的心情,谁也不能就此评判对错。
我读这首《锦瑟》时,我只愿意相信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他在爱情里丢了对方,又丢了自己,余下的只是无尽的怅惘。
若干年之后,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仍然觉得不可触碰,就如那锦瑟,没来由的碍了他的眼,触了他的痛,直叫他怨它不已。
安意如在《人生若只如初见》中描绘了李商隐的一段凄美爱情,最后的结局不是不再爱了,只是不能再爱了。
这倒是很合他内向而软弱的性格特征。
李商隐的身世、家世以及所处的时代,都直接影响着他的爱情观,在感情上他注定是拿得起放不下的人,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人。
这一段爱情果然就像是一场梦,醒来不知身在何处,只是那痛却如此清晰,苦得叫人说都说不出来,惟有夜夜垂泪到天明!安意如觉得虽然如此,可他是不悔的,但我却认为,他是真正悔了,不然何必说什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呢?可惜的是,当时已惘然,就是现如今也仍旧不直白地说出来,而是曲笔隐晦,所以就诗文本身来看,也是文辞虽清丽,但用典太多,叫人无法揣度。
明王士桢曾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鲁迅也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这一场爱情悲剧,实在是性格的悲剧,内向而软弱,多情而易感伤,注定了万劫不复,从此再也挣不开心的束缚,困在了自我的牢笼中。
李商隐,字义山,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意境深邃、情感细腻、语言华美著称,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唐代诗坛上,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其诗歌成就与杜甫、李白等大家相媲美。
本文将选取李商隐的《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和《无题其四》两首诗,对其文言文翻译进行赏析。
一、《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原文: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翻译: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赏析: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凤尾香罗薄几重”以“凤尾香罗”为意象,表现出女子对爱人的美好祝愿;次句“碧文圆顶夜深缝”以“碧文圆顶”为意象,描绘出女子深夜赶缝罗帐的情景,表达出她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第三、四句“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通过“扇裁月魄”和“车走雷声”两个意象,表现出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
第五、六句“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以“金烬暗”和“石榴红”为意象,描绘出女子等待爱人的孤独与焦急。
最后两句“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以“斑骓”和“西南风”为意象,表现出女子对爱人的期盼与等待。
二、《无题其四》原文: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翻译: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
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
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
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
咏史二首·其一李商隐〔唐代〕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赏析首句“北湖南埭水漫漫”突出了六朝的故都的典型景色。
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
可是经过了改朝换代,同一个“北湖”,同一个“南埭”,过去曾经看过彩舟容与,听过笙歌迭唱,而此时只剩下了汪洋一片。
诗人怀着抚今感昔的情绪,把“北湖”“南埭”这两处名胜和漫漫湖水扣合起来写,表现出空虚渺茫之感。
第一句“北湖南埭水漫漫”,诗人是把六朝兴废之感融汇到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而第二句“一片降旗百尺竿”,是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
在此“一片降旗”成为六朝历代王朝末叶的总的象征。
“降旗”的典故原来和石头城有关,但诗人写了“降旗”不算,还用“百尺竿”作为进一步的衬托。
“降旗”“一片”,分外可嗤;竿高“百尺”,愈见其辱。
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者是从“百尺”的高度来看历史,六朝中的一些末代封建统治者,荒淫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可想而知了。
第三、四句“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是一个转折,诗人囊括六朝三百年耻辱的历史。
从孙吴到陈亡的三百年时间不算太短,但六朝诸代,纷纷更迭,恰好似凌晨残梦,说什么钟山龙蟠,形势险要,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钟山即紫金山。
传说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
”然而在李商隐看来,三百年间,孙吴、东晋、宋、齐、梁、陈,曾先后定都于此,全都亡国,可见“国之存亡,在人杰不在地灵”(屈复《玉溪生诗意》卷七)。
前二句的“北湖”、“南埭”已经为下文的“龙盘”之地伏根,而“一片降旗”偏偏就高高竖起在石头城上,则更证明地险之不足凭了。
“钟山何处有龙盘?”诗人用反问的形式,加强了否定的语气,真是一针见血的快语。
这一快语之所以妙,妙在作者是带着形象来判断的。
诗人对“龙盘”王气的思考,不但扣合着六朝的山,扣合着历史上的“一片降旗”,还扣合着眼前的漫漫北湖;不但扣合着某一朝代的覆亡,还扣合着三百年沧桑。
无题二首唐·李商隐【无题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⑴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⑴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⑴“隔座”二句:送钩、射覆,均为古代酒席间游戏。
分曹:分组。
⑴嗟:叹词。
余:我。
鼓:报更的鼓。
唐制,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鼓响天明,即须上班。
⑴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
类:类似。
转:一作“断”。
⑴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
来与权尸解药。
”《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
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
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
”⑴抵:至,到。
《广雅·释诂》:“抵至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一作“尚”。
相望:期盼伊。
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
”此言昔年期盼一见伊人,乃咫尺天涯,难得一见。
⑴秦楼客:用《列仙传》萧史事。
⑴看:一作“著”。
吴王苑内花:冯浩注:“暗用西施。
”李商隐《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可与此同参。
翻译【无题其一】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课文题解1、《锦瑟》《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2、《马嵬》: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中心意思1、《锦瑟》: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妨自己品味。
2、《马嵬》: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导读1、《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痴人痴语,锦瑟五十弦,有什么“无端”的不过是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抚琴,一弦一柱无不牵系着逝去的美好年华,繁多的丝弦,该记载着多少往事啊!怀念已逝的青春年华,往事千叠,应是愁肠百转。
颔联和颈联以典故和传说,抒写了回忆往事所勾起的种种情思,以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以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以海珠盈泪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烟。
这一幅幅画面隐含着诗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复杂心理。
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
这两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叹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联系诗人一生志不得伸,始终在被排挤、被冷落中挣扎的情况来看,多少大志与理想早已化为泡影,全诗的感伤情调还是不难理解的。
《李商隐诗》特色鉴赏《李商隐诗两首》特色鉴赏1.《锦瑟》(1)象征: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比喻重在“形”的相似,象征重在“神”的相似。
《锦瑟》一诗的“锦瑟”、“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给人以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2)用典: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
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
,庄周梦蝶,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望帝啼血,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
(3)结构:这首诗首联以“思华年”引起全篇,尾联用“追忆”二字与首联呼应,用“情”“惘然”三字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首尾两联表达的内容清晰而且确定,根本没有朦胧的意味。
但是颔联和颈联“忆”的是什么“情”呢?诗人却只用“庄周梦蝶”、“杜帝化鹃”、“鲛人泣珠”、“蓝玉生烟”四个典故来表达,又让读者坠入了五里雾中。
这种又清醒又迷糊、又明白又混沌的结构,正可以很好地表现诗中那如梦似幻、朦胧恍惚的意境。
形式和内容配合到了极致。
《锦瑟》结构示意图2.《马嵬(其二)》(1)巧对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
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2)倒叙从章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