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学习重点】

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学习难点】

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课前预习案】

1.关于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2、熟读课文,掌握字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参省()()知()明而行无过须臾()()跂()彰()舆()马生()非异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镂()螯()蛇鳝()

3、解题

4、你的困惑:【课内探究案】

一、朗读课文,注意语气与节奏

二、知识积累

(1)通假字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特殊句式(3)虚词:于、而

①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以为”的用法

三、思考交流

1、《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课后检测案】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2、背诵并默写一、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