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近十年来,西方国家悄然出现一股范围广泛的社会运动,这就是绿色运动,它包括生态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和平运动、反战和反核运动等等,参加者大部分是不满社会现状而主张变革的人。
许多国家出现了绿色运动的组织,号称绿党,也有的称环境党。
绿色运动和绿党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因时因地而异,但也有一些共同观点,其中在环境方面的观点是,强调必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使人类有一个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自下而上的空间。
认为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在日益恶化,现在的情景令人担忧:不少动物遭到灭绝、大量植物和原始森林已被砍毁、化学废物堆积如山,有毒物质大量泄露、河流和海岸正变为阴沟,气候反常,酸雨出现等等。
人类在一个成熟的工业消费社会中,正濒临精神和理智崩溃的边缘。
人类的当务之急,应是立即制止这种危险现象继续发展和蔓延,否则将导致人类的自杀。
人们认为,生态高于一切,要采取各种行动,维护生态平衡。
当然,人们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杞人忧天,事实是人类与地球共存亡。
我国的环境污染现也令人担忧,污染程度已相当于发达国家50~60年代的严重时期。
xx年,大约有77%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约在58%左右;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流入水域,造成城市河段水体污染严重;湖泊的富营养化加剧;原来清澈透明的水体,变得污黑混浊,臭气熏天;原来鱼儿漫游,现在鱼虾减少,从受到污染的河中打捞上来的鱼,人根本没法吃,有的鱼做熟了以后,满锅都是机油味。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河水污染发臭,鱼虾绝迹,变成了举世闻名的臭河。
我国的环境质量近年来逐年下降,再加上乡镇工业异军突起,特别是一些生产医药、染料、农药、造纸、化肥、电镀等项目纷纷上马,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危害很大,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很多企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
限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加强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是一项关系到子孙的大业。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摘要: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和现在社会的环保要求日益强烈,人类越发重视利用微生物在处理环境污染物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本文对当前人类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并从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环境监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处理工艺的特点及优越性,展望了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环境保护应用近年来,随着工业的高度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劳动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生活垃圾、工业生产形成的“三废”(废水、废弃、废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等,进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当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到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失衡,从而给人类自身带来严重危害。
当前,如何提高人类对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认识,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加强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是环境保护进程中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通过对生态的研究,我们知道,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充当分解者的角色,起着“天然环境卫士”的作用。
而且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人类最宝贵、最具开发潜力的资源库。
在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资源的再生利用、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开发、生态保护等方面微生物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由于环境污染物一般来讲性质相对稳定,难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而生物过程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反应过程是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与物理、化学法相比,利用微生物处理环境污染物具有投资省,费用少,耗能低,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可基本达到无害化。
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生物所具有的净化环境的作用,无疑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常常会释放到水体、大气和土壤各种各样的污染物,造成对环境和人类自身不利的影响,这些物质包括农药、污泥、烃类、合成聚合物、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等。
农作物秸秆的微生物利用(姓名:夏家洪学号:20085112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摘要】: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解决如今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而如今通过微生物研究对秸秆的综合利用是解决农作物秸秆最经济快捷的途径。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微生物能源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也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
据不完全估计全世界每年可产生近20亿吨秸秆,而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6~7亿吨。
列世界居首,并以玉米、小麦和稻谷秸秆为主占总秸秆产量80% [1]。
但由于秸秆利用技术发展迟缓, 致使每年产生的大量秸秆被直接焚烧或弃置, 造成严重的环境染,我国农作物秸秆量大、利用率较低,但已在秸秆青贮、秸秆气化、秸秆还田和用于生物肥、建筑原料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因此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既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又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秸杆的主要成分作物秸秆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另外还有一些蜡质物质。
几类主要秸秆的主要成分见表1[2]表 1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在农作物残留物中的比例材料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稻草17.039.010.0小麦秆19.039.014.0玉米秆15.035.015.0玉米芯28.136.015.0燕麦壳29.533.713.0禾秆35~4831~4015~251.结构特点1.1粗纤维的结构特点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紧密结合、相互缠绕构成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这些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很牢固,只能吸水润胀,不能为单胃动物的消化液和酶所分解,消化率很低。
纤维素是由β-1,4键的葡萄糖单元所组成的长链状大分子,其葡萄糖亚基排列紧密有序,形成类似晶体的不透水的网状结构,以及分子间结合不甚紧密的无定形区域。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尽管它们很小,但它们在环境保护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在水的净化、土壤的肥沃化、废物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首先,微生物在水的净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是生物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而微生物可以帮助净化水源。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这些细菌被称为降解菌或腐解菌。
它们可以降解油污、化学物质和废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水源、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微生物在土壤的肥沃化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而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富集土壤养分。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形式,从而为植物提供氮源。
这些细菌被称为固氮菌。
此外,一些真菌可以分解植物残渣和木材,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这些微生物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增强土壤肥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微生物在废物处理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废物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微生物可以分解和转化废物中的有机物质,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例如,厌氧菌可以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将有机物质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这些微生物被应用于沼气的生产中,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有机废物产生可再生能源。
此外,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利用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合成生物塑料和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微生物的应用还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使其具有更强的降解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例如,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能够分解塑料的细菌,以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
通过检测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或特定酶的活性,可以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程度,提供环境监测和评估的依据。
总之,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净化水源、增强土壤肥力、处理废物等。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结课论文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也是最丰富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与环境保护、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性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对于我们对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功能,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微生物在有机物的分解、循环和转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也参与了氮、磷、硫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环境微生物学与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微生物具有高度的代谢活性和生态适应性,可以通过分解和转化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石油类化合物、重金属等。
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和清除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环境质量。
此外,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还有助于建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机制,促进生态农业、生物防治等环保技术的发展。
三、环境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环境微生物学对于人类健康也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与我们密切接触。
研究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控制与微生物相关的疾病。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水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人类身体健康。
四、环境微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微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植物生长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持土壤和植被健康,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利用微生物资源可以开发绿色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结论: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学科。
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题名:微生物净化SO2废气微生物净化SO2废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随着工业的发展,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却与日俱增。
因此,净化治理工业低浓度SO2废气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的。
大气中SO2对人、植物、动物和建筑物都有危害。
因此削减SO2迫在眉睫。
微生物法烟气脱硫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能耗少、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2主要有以下几种:(1)悬浮微生物法此法是将微生物脱硫技术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湿法脱硫技术相结合,用微生物水溶液或悬浮乳液吸收气相中的硫化物,然后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脱除液相中的SO2(2)固定化微生物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60年代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生物工程技术。
它是通过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游离的微生物或酶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内,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的方法。
目前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用于废水治理的研究较多,但用于废气治理的研究较少。
生物脱硫的原理是利用自养微生物对SO2的代谢过程将烟道气中的硫氧化物脱除。
在生物脱硫过程中,氧化态的污染物如SO2、硫酸盐、亚硫酸盐及硫代硫酸盐等经微生物还原作用生成单质硫后被去除。
目前研究认为此过程有两种方式:一是同化型硫酸盐还原作用:利用微生物将硫酸盐还原成还原态的硫化物,然后再固定到蛋白质当中;另一种是异化型硫酸盐还原作用:是在厌氧条件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的过程。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几乎任何一种限制细胞自由流动的技术,都可以用来制备固定化细胞。
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有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等。
吸附法是利用载体与微生物的亲和性或静电吸引,将细胞吸附在水不溶性载体表面的方法。
交联法是借助双功能或多功能基团试剂,如戊二醛、甲苯二异氰酸酷,直接与细胞之间彼此交联成网状结构。
包埋法将细胞裹于凝胶的微小格子内或半透膜聚合物的超滤膜内,借助于载体聚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将细胞固定化,小分子的底物和产物可以自由出入,而细胞却不会漏出。
论述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摘要: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
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关键字:细菌基因突变抗生素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
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
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另外微生物还为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如疫病的传播。
并且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引起疫病传播的新微生物种类总不断出现。
最近出现的超级病菌就是由于变异产生的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
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
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钟南山教授提到,“超级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或不动杆菌里含有一些酶的基因。
大多数抗生素对这种所谓“超级细菌”没有效果。
这种细菌的来源常常都是由于人们太多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一般的感冒或流感。
另一原因是用的抗生素不合适,这些细菌常是用比较高级的抗生素产生的。
比如,第三代头孢霉素或碳青霉烯等药用得太多,就会产生。
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
但在自然状况下,变异菌在不同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未必处于优势地位,较易被淘汰。
环境工程微生物论文2600字_环境工程微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环境工程微生物论文2600字(一):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环境工程微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探究论文[摘要]高校课堂教学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工程教育认证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以“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为例,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集理念—引导—互动—制度为一体的多元化教学体系,为落实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做好基础工作。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课堂教学;多媒体;多元化体系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1],特别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案:教育目标围绕学生培养;教学设计聚焦学生能力培养;师资与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效果达成;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效果的评价。
因此,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教学质量的体现,是工程教育认证真正关心的核心问题[2]。
体现教学质量的重点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许多课堂教学弊端[3],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而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实现老师和教学信息、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教学信息之间相互的交流和反馈,起到对传统教学方法持续改进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持续改进的理念。
课堂教学中PPT课件的应用最为广泛,但许多教师对PPT定位不准,使PP T教学媒体辅助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不但没有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4]。
为解决以上问题,使教学环节更加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课程体系的标准和要求,本文以“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为例,根据长期教学经验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试图构建一种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一)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利用“环境工程微生物”是环境类专业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学习该课程时因尚未接触专业课,对部分和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理解能力受限。
特别是在涉及微生物种群、微生物在处理污染物工艺中应用的主要教学内容中,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利用教材上的黑白图片和板书上绘图来展示和说明教学内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论文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学与微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1-2]。
微生物的生存依赖周边环境,而周边环境也会随着微生物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环境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科学,微生物学实验那么可以用来验证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根底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从事相应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根底。
因此,为了培养具备根本操作技能、实践创新能力、科研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必须对中原工学院现行的微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进展初步探索和深化改革。
目前我校微生物实验不是一门单独开设的课程,而是一门依附于理论教学、验证理论教学的辅助教学课程。
目前,我校微生物实验教学采取“理论课程学习—实验前撰写预习报告—课上实验—课后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批阅”的教学模式。
该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我校多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即由理论课教师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然后由实验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机械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导致总体实验教学效率不高。
另外,由于实验条件缺乏,现阶段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多采用分组操作的方式,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时机。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再者,我校微生物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纳入到理论课程的考核体系中,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过多依赖于实验报告,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脱钩,从而导致不参与或者很少参与实践操作的学生的成绩反而比认真操作、专心实践的学生更优秀。
这种通过撰写完美实验报告就能获得优异成绩的现象显然与实验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
综上所述,现有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日益更新的需要。
环境微生物论文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生活废水微生物处理现状和发展生物工程12-2 郝朝柱摘要自从上世纪进入工业化革命以来,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例如: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使得绿色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减低;生活污水乱排放,使得出现大量的赤潮现象;二氧化碳排放超标,使得全球变暖等等。
人类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生活废水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微生物处理生活废水也必然的趋势,这样不仅能让生活越来越好,而且环境也能得到改善。
使得人类的生存空间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本文介绍目前环境污水处理中的常用微生物处理法及发展前景。
概述了我国环境污水处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微生物;生活废水;处理类型。
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生物的降解和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1]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具有工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最终产物少等优点,是污水处理的首选方法,再者微生物具有体积小、表面积大、繁殖力强等特点,能不断与周围环境快速进行物质交换。
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可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
污水中的微生物多数为腐生型细菌和原生动物,能够在天源水体的自净和污水处理中发挥作用。
且污水处理的方法很多,可归纳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二级处理工艺或三级处理工艺治理污水。
即采用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采用沉淀法除去排放中的无机盐类及其它悬浮污染物,去磷和在中性条件下增温使氨氮逸出。
也可利用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脱氮;借繁殖藻类以去氮、磷同时收获藻体。
1.微生物处理污水处理的机理所谓微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是以光合菌群和酵母菌群为主导,协同其它有益微生物共同作用,产生抗氧化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发酵等途径分解氧化有机物,把有害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无毒物质。
水体中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吸收和转化某些污染物质,并将大量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类、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水体得到自净。
污水处理主要是根据水体自净原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关于家乡水体环境中微生物的调研报告一、调研动机我的家乡——海盐地处杭州湾畔,位于杭嘉湖南排工程下游,周边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千亩荡是海盐县饮用水水源的直接取水源地,同时,境内的南台头闸和长山闸是杭嘉湖南排工程泄洪的主要闸门,承担着整个南排泄洪总量的约80%。
因此,保护和治理水环境对于我们海盐县政府和全县居民来说尤为重要。
我的家住在南台头闸门附近,周末我经常和家人一起沿着海岸、河道骑行或散步。
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我还喜欢观察沿途的水环境。
这次,我特意采集了一些水样,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深入探究家乡的水体环境生态状况,并达到以下目的:1、调查家乡不同水体的水质状况;2、了解并积累微生物相关知识;3、观察家乡不同水体环境中微生物的活动情况;4、探究氧气对水体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存影响。
二、调研所需器材水样,显微镜(配高清电子目镜),塑料瓶,滴管,pH试纸,载玻片,盖玻片等。
三、调研过程与方法(一)从网络获取的知识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南台头河道采集水样渔人码头采集水样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除了地下深层水外,自然界的湖泊、河流、海洋等地面水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水中微生物的含量直接影响水的饮用价值,一般认为良好的饮用水中细菌数100个每毫升以下,如超过500个每毫升时,即不适合饮用。
根据我国政府所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自来水中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个每毫升(37℃,培养24小时),大肠杆菌不可超过3个每升。
2、单细胞生物:生物圈中还有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他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微生物学在医学传染病方面的应用Microorganisms in the medical applic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学院:山西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姓名:XX指导老师:贾艳春微生物在医学传染病方面的应用XX 山西大学太原市 030013摘要: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的。
因此加强研究微生物学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传染致病的机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技术和特异性防治措施等,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和与微生物有关的免疫性疾病,保障人类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病毒性传染疾病、致病机理、医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防治措施Microorganisms in the medical applic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Abstract:microorganis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human lead to the preval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In fifty percent of human diseases are caused by Viruses.Therefore strengthen research on microbiology and medicine related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biological character,infection of pathogenic mechanism,the basic theory of immunology,diagnose technology and specific protective measures,such as to achieve the control and elimin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the purpose of protection of human health. Key words:microbial viral infections,pathogenesis,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research of medicine,control measures.现如今,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微生物环境工程论文-环境工程论文-工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微生物在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对于不同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不同的环境污染类型,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等三大类,在进行处理污染物时,可以单独使用某种方法,也能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由于化学法和物理法的投资比较大、成本比较高,并且存在二次污染的现象,因此,常使用生物法进行处理。
生物法是指利用系统中的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来转化、降解污染物,达到污染物处理的目的,生物法具有污染物处理速度快、效率高、消耗低、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环境处理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1.1城市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堆肥、填埋、焚烧、发电等,垃圾堆肥是利用垃圾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这种方法的处理时间比较长,并且处理量比较小;垃圾填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并且还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时填埋的垃圾还有可能污染地下水源;而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引起二次污染,同时还有可能引起火灾隐患;因此,较好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垃圾发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城市垃圾生物处理技术逐渐被研发出来,这只给技术是先经过筛选,将可以回收的资源进行回收,然后加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进行厌氧发酵或者好氧发酵,并收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
充分发酵后的垃圾能当做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中,这种处理方法的处理量,能自动控制发酵过程,并且发酵形成的肥料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1.2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污水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三种,目前,在进行污水处理时,经常会使用生物法或者生物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污水处理。
根据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状况可以将生物法分成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悬浮细胞法等几种情况,其中活性污泥法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而生物膜法的效率是的,在一些特殊行业的废水处理中比较常见。
2微生物对环境修复的作用2.1生物修复对于污染严重的环境,是不能利用垃圾处理或者废水处理的方法进行修复的,近年来,环境治理的专业人士研究出一种能治理大面积环境污染的技术,也就是生物修复技术。
环境微生物论文2200字_环境微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环境微生物论文2200字(一):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内容的改革与实践论文[摘要]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课程之一,伴随着环境污染现状的变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技術的发展,其现有的实验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其对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支撑,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环境复合污染问题的能力。
结合相关学科的发展,在科研成果以及教学条件的支撑下,对其实验内容进行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内容;改革;实践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是高校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实践课之一,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培养与观察微生物的操作技能,能利用环境微生物学理论及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随着环境中各种新的污染物的不断出现以及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这门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已有些陈旧,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专业前沿知识或了解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一、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现状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对于很多高校而言,都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1]。
以本校为例,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课程内容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微生物的培养和镜检、细菌菌落总数的计数、环境污染物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四个实验。
其中综合型实验环境污染物高效降解菌的筛选还停留在单一污染物的降解菌筛选方面[2 -4],具体是采用传统的蒽醌染料中间体溴氨酸作为模式污染物,并通过测定和比较不同菌株对溴氨酸的脱色速率,来进行高效降解菌的筛选。
这一实验内容已经讲授多年,且经过多年研究,其目前的污染现状以及治理方式已不再具有代表性。
除此之外,环境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因此有必要在传统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分子生物学技术,增加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从而使得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实践与教学能够齐头并进。
2.难以提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环境微生物学第一篇:环境微生物学简介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演化、功能及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与人们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重视有关,也是应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环境修复和污水处理的基础。
环境微生物学包括环境中的细菌、真菌、古菌等微生物生物学特性,分子生态学、微生物物种识别、生态位分析等。
它还涉及到微生物群落与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
在微生物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微生物肥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环境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丰富多样,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因素和环境条件。
大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于地表或海洋释放的微粒,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大。
此外,环境中的微生物还与生物资源、物质循环、污染物处理等过程息息相关。
环境微生物的研究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PCR、宏基因组测序、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析和研究。
为了保证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进程顺利开展,需要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研究过程中,还需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避免人为干扰环境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
同时,也要加强对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推动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第二篇:环境微生物学的应用及意义环境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较为广泛。
在环境污染监测、生态修复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环境微生物学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方面,环境微生物学可用于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通过培养和筛选适应性强的菌株,结合生物反应器等技术手段,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实现污染物的生物修复,使之转化为对环境影响低的物质。
例如,在土壤中添加适当的微生物肥料,可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促进土壤中有机物、无机物的分解过程,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的生长。
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方面,环境微生物学可用于定量评价环境质量。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环境因素敏感,部分微生物对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具有特定的响应,因此可通过分析环境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来评价环境质量的好坏。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实验论文摘要对微生物进行分离、接种与培养特征观察,初步了解微生物;对微生物的染色、鉴定与显微个体观察,进一步认识微生物研究对象;进行絮凝菌的分离与筛选和絮凝微生物性能试验,研究了絮凝菌的絮凝特性;应用微生物检验饮用水及空气的卫生。
通过这四个实验,对实验现象所进行分析,对所做实验进行的综合整理、总结和展望,从而掌握如何去研究以及探究微生物在环境工程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的分离;微生物的筛选;微生物的降解;絮凝;接种引言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特别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给我国人民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许多江河、土壤和农田受到了严重污染。
新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不断出现。
为了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政府和有关企业投放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开展了污染环境的治理工作。
微生物原本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利用微生物作用的生化法因其投资少、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二次污染小、且微生物的来源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培养、处理污染简便,利用微生物处理各种污水和废气,并广泛开展了各种污染环境的微生物种类和分布的调查,发现了许多对污染物具有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并对各种苯环污染物、石油、洗涤剂、农药、染料的降解途径和降解程度,各种重金属的微生物转化和吸附,废水中氮和磷的微生物去除,各种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生态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建立各种处理效果显著的各种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各种生物膜反应器,固定化细胞等等。
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物质主要分解者,在自然界物质和能量转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微生物在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论是好氧处理还是厌氧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分解来消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以活性污泥举例:在废水处理系统投入使用时,从外面投入一些污泥(当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或者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因为废水自身含有一些营养物质,会生成微生物),系统中就会有大量的生物出现。
微生物学研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微生物在环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净化水体等。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受到广泛研究,而微生物学研究作为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环境治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本文将从微生物在水体、土壤和空气治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水体治理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
微生物在水体治理中发挥着多种作用,例如可以分解有机物质,氧化氨氮,还原硝酸盐等。
目前,在水体治理中最为常见的微生物处理技术是人工湿地处理和生态修复。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吸收和分解,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增加水体中有益菌群数量,改善富营养化和酸化等问题。
这种技术在近年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比如与水藻共生生物技术(CAB)可以控制蓝藻,提高水质。
二、土壤治理土壤污染主要有石油、重金属等参数。
微生物在土壤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降解土壤中的难分解有机化合物,去除金属离子,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等。
目前,最常用的土壤微生物处理技术是生物修复技术。
这种技术是通过运用环境中存在的细菌和真菌来分解有毒有害物质,还原土壤中的污染物为无害物质,以达到土壤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同时,土壤微生物活动也可以通过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复合技术等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
三、空气治理空气污染是环境中的另一大问题,主要污染物质包括PM2.5、二氧化硫等颗粒物质。
微生物在空气治理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已有充分的理论基础。
研究表明,微生物具有吸附、分解和降解空气污染物的能力。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优秀氧化物清除能力的植物数量,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总之,微生物学研究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推动了微生物应用的多元化和深入化。
据统计全球约有20种微生物治理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形成了以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增产技术、微生物替代技术、微生物协同技术和微生物调控技术等变形为代表的微生物治理技术体系。
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微生物息息相关的,要对微生物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让微生物为人类所用。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可以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
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
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
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
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
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
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
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另外微生物还为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如疫病的传播。
并且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引起疫病传播的新微生物种类总不断出现。
最近出现的超级病菌就是由于变异产生的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
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
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MRSA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s)的缩写。
1961年,MRSA在英国被首次发现,它的致病机理与普通金黄葡萄球菌没什么两样,但危险的是,它对多数抗生素不起反应,感染体弱的人后会造成致命炎症。
在医院里,“肮脏的白大褂”臭名昭著。
现在金黄葡萄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人们从外面带来各种各样的球菌,这些病菌附着在医生和护士们的白大褂上,跟着四处巡视,有时掉在手术器械上,有时直接掉在病人身上。
在医院内感染MRSA的几率是在院外感染的170万倍。
最令医生们头痛的是,由于MRSA对大多数的抗生素具抵抗力,患者治愈所需的时间会无限拉长,最终转为肺炎而死。
很幸运,至今这种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病菌仍然只在医院里传播。
钟南山教授提到,“超级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或不动杆菌里含有一些酶的基因。
大多数抗生素对这种所谓“超级细菌”没有效果。
这种细菌的来源常常都是由于人们太多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一般的感冒或流感。
另一原因是用的抗生素不合适,这些细菌常是用比较高级的抗生素产生的。
比如,第三代头孢霉素或碳青霉烯等药用得太多,就会产生。
“超级细菌”目前主要是指革兰氏阴性杆菌。
假如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可能也会产生革兰氏阳性菌。
现在有一种叫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还有一两种药对它有效。
假如人们一直不注意,老是滥用抗生素,迟早会产生对革兰氏阳性杆菌的超级耐药菌。
耐药菌是需要全球关注的问题。
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
但在自然状况下,变异菌在不同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未必处于优势地位,较易被淘汰。
抗生素的滥用则是这类细菌今日如此盛行的导火线!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使得原平衡中的优势种被淘汰,而这种“抗抗生素”的细菌则树立成长的成为了优势种,取得了生存斗争的优势地位,从而得以大量繁衍、传播。
综上所诉,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抗生素的滥用对微生物进行了定向选择,导致了超级细菌的盛行。
所以,一方面,我们在寻找解决途径的同时,必须注意对抗生素等物质的使用。
否则,超级细菌的生存状况将迅速从“优势”走向“盛世”。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继续寻找解决方案,而不能过分悲观,因为优势与盛世的距离从不小于劣势与失败。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
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
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
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
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但是微生物对人类也还是有很多有益之处的。
首先微生物的种类极其繁多,已发现的微生物达10万种以上,新种仍在不断发现中。
而且微生物的分布非常广泛,可以说微生物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冰川、温泉、火山口等各种极端环境,以及土壤、空气、水中都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另外在动物的体表以及某些内部器官都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
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
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
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
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目前所使用的抗生素药物,绝大多数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以微生物为劳动者的发酵工业,为工、农、医等领域提供各种产品。
特别是微生物在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即微生物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
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等。
其中,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很强。
比如大肠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分钟即繁殖一代,24小时即可繁殖72代,由一个菌细胞可繁殖到47×1022个,如果将这些新生菌体排列起来,可绕地球一周有余。
这是因为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很强,,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单位体积的表面积相对很大,有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内的代谢反应较快。
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生长快,代谢能力强的特点,才使得微生物能够成为发酵工业的产业大军,在工,农,医等战线上发挥巨大作用。
如果没有微生物,自古以来的动植物尸体不能分解腐烂,早已是动植物尸体堆积如山,布满全球。
另外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
微生物个体微小,对外界环境很敏感,抗逆性较差,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外界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的结构简单,缺乏免疫监控系统,很容易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不稳定性,是相对高等生物而言的,实际上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的自发突变频率为10-6左右。
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给微生物菌种保藏工作带来一定不便。
另一方面,正因为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其遗传的保守性低,使得微生物菌种培育相对容易得多。
通过育种工作,可大幅度地提高菌种的生产性能,其产量性状提高幅度是高等动植物所难以实现的。
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工程以其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产物专一,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小和容易处理等特点,而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发酵工业。
在一些发达国家,发酵工业的总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
在医学上的应用十分显著,生产出了如抗生素、维生素、动物激素、药用氨基酸、核苷酸(如肌苷)等。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已达100多种,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和四环素类。
另应用发酵工程大量生产的基因工程药品有人生长激素、重组乙肝疫苗、某些种类的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2、抗血友病因子等。
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则包括: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如啤酒、果酒、食醋等,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明显提高;生产食品添加剂。
如L-苹果酸、柠檬酸、谷氨酸、红曲素、高果糖浆等;单细胞蛋白的生产等。
所以,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又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要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以便更规范地利用微生物,才能杜绝类似“超级细菌”的出现,以及更多的变异有害微生物的出现,才能更好地使用微生物为人类造福,让微生物成为人类更好的朋友。
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原核微生物及真核微生物;非细胞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环境微生物检测;微生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和大气治理中的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微生物的分类命名与保藏。
本书可作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环境监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水体、土壤、大气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白色污染、农药危害、垃圾问题、资源短缺日趋明显。
利用微生物控制环境污染、消除其危害,使资源得到再生是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可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课程提供必需的微生物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并为污染物生物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在各个方向上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生物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