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的文化内涵
- 格式:pdf
- 大小:197.61 KB
- 文档页数:2
赞美商丘古城的句子
1. 商丘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爱好者的胜地。
2. 商丘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仅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
3. 商丘古城的城墙高大雄伟,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4. 商丘古城内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清代名士楼、唐风楼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5. 商丘古城还保存有许多历史文物,如商周青铜器、汉代陶器、唐宋瓷器等,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6. 商丘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古色古香,让人们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时空之中。
7. 商丘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8. 商丘古城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商丘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9. 商丘古城还拥有许多优美的传统文化,如皮影戏、鼓书等,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10. 商丘古城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们流连忘返。
11. 商丘古城的风景怡人,气息清新,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商丘古城简介商丘古城位于中国河南省的商丘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商丘古城以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商丘古城的历史、文化和景点。
商丘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商丘在商朝时期成为了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的王朝,其都城就设在商丘。
商丘的发展和繁荣可谓与商朝的兴衰密不可分。
商丘古城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
由于商朝曾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商丘以文化名城而闻名。
商丘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传统艺术、民间风俗等。
其中,商丘的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是独具特色的。
例如,商丘是著名的剪纸之乡,剪纸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丘的民间传统音乐“商丘鼓”也是享有盛名的。
商丘古城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历史遗迹。
其中最知名的是“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 伊川公园。
伊川公园是商丘市最大的公园,占地面积达到400多亩。
公园内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 伊川古堰。
伊川古堰是一处古代的水利工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古堰之一。
除了伊川公园,商丘古城还有其他许多著名景点。
其中包括三皇祠、殷墟遗址公园和豫韵门等。
三皇祠是一座供奉中国古代传说中三皇的祠庙,被誉为商丘的文化象征。
殷墟遗址公园则是商丘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是中国考古学界的重要研究基地。
豫韵门是商丘的城门之一,与其他古老城市的城门一样,象征着古城的辉煌历史。
除了这些主要景点,商丘古城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名迹和文化景观。
例如,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自然风光秀美的旅游胜地,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的故居也是商丘一大文化名胜。
这些景点和名迹都体现了商丘古城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商丘古城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重要场所。
每年的清明节,商丘古城都会举办盛大的祭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外地人前来观光。
此外,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期间,商丘古城也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享受传统文化的机会。
关于商丘古城的资料介绍作文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商丘古城吧!
商丘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商丘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了华夏文明的第一批先民——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而在商朝时期,商丘更是成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因此,商丘古城也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商丘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古代建筑、文物和艺术品。
比如说,商丘古城内有一座古老的城门——天平门,它是明代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太清宫,它是道教文化的瑰宝之一;还有许多古代雕塑、壁画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商丘古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商丘古城还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比如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商丘古城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庙会活动——火神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点燃火把、放鞭炮、舞龙舞狮等等,以祈求平安和丰收。
商丘古城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如剪纸、泥塑、糖画等等。
这些都是商丘古城独特的民俗风情的体现。
商丘古城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城市。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河南旅游的话,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地方哦!。
商丘古城调研报告商丘古城调研报告(上)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商丘古城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发掘其独特的魅力。
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对商丘古城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一、商丘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商丘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商朝晚期。
商丘古城作为商代文化遗址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考古发掘结果显示,商丘古城的规模庞大且布局合理,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特征。
商丘古城内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以古代宫殿和庙宇为主要建筑形态。
其中,商丘圣庙是商丘古城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供奉着中国历史上最崇高的儒家思想代表之一孔子。
圣庙以其庄重肃穆的氛围和精致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二、商丘古城的旅游资源与发展商丘古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址、文化景点和民俗风情等。
其中,商丘古城遗址是商丘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遗址内保存了丰富的商代文物,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此外,商丘古城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纪念馆和艺术馆等景点,展示了商丘丰富的文化底蕴。
商丘古城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商丘古城已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古城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利、设施不完善等。
因此,商丘古城的旅游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体验。
三、商丘古城的保护与传承商丘古城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保护。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商丘古城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到位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商丘古城的文化遗产,我们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古城保护的认知和重视。
同时,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定,加强对商丘古城的保护力度。
此外,还应加强研究和合作,吸引专业人才参与古城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商丘古城简介50字
摘要:
一、商丘古城位置与历史背景
1.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2.四千年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古城特色与风貌
1.现存地上的归德府城墙
2.周长
3.6公里,完好程度在国内少见
3.城外有护城河
4.城内以八大家、鸳鸯井为标志
5.分布着许多历史街区和建筑
三、商丘古城的旅游景区等级与申遗情况
1.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正文: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这是一座拥有四千年历史的古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城的特色在于其现存的归德府城墙,周长达到3.6公里,保存完好程度在国内十分罕见。
此外,城墙外还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则以八大家、鸳鸯井等重要标志,分布着大量的历史街区和建筑。
商丘古城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一份厚重的历史遗产。
目前,商丘古城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河南商丘古城游记导言河南商丘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黄河南岸。
这个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在我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有幸游览了商丘古城,此次游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游记中,我将向大家分享我游览河南商丘古城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一、古城的历史背景河南商丘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超过2000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商丘古城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之一。
后来,它成为了汉代的县城,并在隋唐时期发展成为商朝故地的重要城市。
商丘古城曾是历朝历代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众多名人故居。
二、游览商丘古城的路线我选择在早晨出发,来到商丘古城。
首先,我参观了古城墙。
古城墙高耸入云,气势宏伟。
城墙上有数个城门,每个城门都有不同的名字和故事。
我沿着城墙上的台阶走了一圈,俯瞰了整个古城,感受到了那种宏伟和壮丽。
接着,我来到了商丘古城的核心区域,这里是商丘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址。
在这个区域里,我参观了商丘文庙、周公祠和岳飞庙等历史建筑。
这些建筑保存完好,仿佛带我穿越回了古代。
在商丘文庙,我见到了仿佛正在祭祀的孔子塑像,感受到了古人对儒家思想的崇敬。
随后,我沿着街道漫步,欣赏商丘古城的古街风貌。
这些古街保留了古时候的建筑风格,街道两侧是古色古香的店铺。
我逛了一些古玩店,看到了一些珍贵的古董和字画,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商丘古城的特色文化商丘古城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还有独特的文化韵味。
商丘是全国闻名的文化名城,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商丘古城的特色文化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商丘的儒家文化。
商丘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之一,孔子在商丘有过一段时间的居住经历。
商丘文庙是儒家文化的象征,也是商丘的标志性建筑。
在商丘古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是商丘的民俗文化。
商丘古城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三月三”民俗节庙会、中秋灯会等。
这些活动传承了古代的风俗和传统,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商丘古城文庙调研报告商丘古城文庙位于商丘市文昌路南端,始建于北魏,历经多次修复,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文庙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本次调研考察了商丘古城文庙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化底蕴以及现状等方面内容,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商丘古城文庙的历史沿革:商丘古城文庙始建于北魏,初名太学,后唐太宗改名为文庙。
历经宋、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复,成为了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文庙之一。
商丘古城文庙的建筑特色:文庙建筑群占地面积约400亩,包括牌坊、配殿、神道等建筑,并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布局。
其中,明代重修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建筑结构严谨,并保持了原始风貌。
文庙内的石碑和砖雕等装饰精美,展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才华风采。
商丘古城文庙的文化底蕴:文庙作为中国古代教育重要场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庙内的石碑记录了历代进士的姓名和功绩,展示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此外,文庙还收藏了大量的古籍书目,包括儒家经典等,丰富了文庙的文化内涵。
商丘古城文庙的现状:商丘古城文庙目前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对外开放,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文庙保持了其原始风貌,游客可欣赏到各种建筑和文化的魅力。
同时,文庙所在的商丘古城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已成为商丘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结论:商丘古城文庙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商丘古城文庙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商丘市也充分利用文庙资源,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商丘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希望商丘市能够继续加大对文庙保护的力度,加强文化旅游的开发,进一步提升商丘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河南商丘古城名胜文化名城商丘,位于河南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
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商丘被誉为“河南文化的摇篮”和“豫菜之乡”。
它既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墓群,也有被誉为“华夏第一古郡”的古城墙。
商丘的名胜文化丰富多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萧国故城是商丘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之一。
它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后成为商朝的附庸。
在445年前,南京王氏在此地建立了萧国。
如今,萧国故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
内城是城主、官员居住的地方,而外城则是平民百姓的居住区域。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如萧国城墙、王氏墓、陶寺和陶王墓等。
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商丘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名胜景点,那就是孔子庙。
据历史记载,孔子曾经在商丘讲学,使商丘成为开展儒学的重要地点之一。
孔子庙占地广阔,建筑庄严,是商丘文化的重要象征。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儒家文化的魅力,参观孔子铜像和庙内的各种古代文物,聆听有关孔子教诲的讲解。
河南商丘不仅有着丰富的古代遗产,还有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
商丘有一个名为“牧马山”的景区,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这个景区是商丘地区最大的一个风景名胜区,大小各异的山峰错落有致,山水相映成趣。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徒步、爬山、观赏瀑布、享受温泉,以及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商丘的美食文化也是其独特之处。
商丘的豫菜是融合了中原北方菜系和南方川菜的特点而形成的,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
最有名的莫过于商丘独特的“三汤团”。
这是由砂锅汤、白汤和红汤组成的一道传统汤团,汤团内填满了各种口味的馅料,包括鸡蓉、鸭蓉、猪肉、鲜虾和蔬菜等。
品尝这道美食,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能感受到商丘独特的美食文化。
除了以上提到的名胜和美食外,商丘还有许多其他有特色的景点和文化活动。
每年的“商丘黄河牛灯节”是商丘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和独特的灯展。
此外,商丘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如古市街和古城门,展示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精选]关于商丘古城的调查报告商丘古城是河南省商丘市的历史名城,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约2500年的历史。
经过多次战乱、兴衰,商丘古城至今仍保存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建筑风格,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人文城市之一。
一、商丘古城的历史背景商丘古城地处豫东平原,北临黄河,南接淮河,历经商代、周、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商丘作为古代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多次受到战争的摧残和蹂躏,但也因此保存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
商丘庄周故里、孟子故里、颍川荀家庄园、苏轼题诗处、祖庙、洛阳桥、小吕王城等历史遗迹,见证着商丘古城的辉煌历史。
二、商丘古城的文化底蕴商丘古城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商丘最古老的文化遗存可以追溯到商初时期,商初遗址是商丘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商丘庄周故里位于古城东北,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的故乡,庄周的著名寓言故事《庄子》在这里创作而成。
此外,商丘孟子故里也是商丘古城的一大亮点,孟子被誉为“中国思想家之东方哲学之父”,他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商丘古城还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
商丘祖庙是商丘最早的祭祀场所,规模宏大,为河南省内保存最为完整的祖庙之一。
洛阳桥是商丘市区内唯一的古代桥梁,建于南北朝时期,现仍在使用中。
小吕王城是南北朝时期吕布的军营,现保存的是小吕王城城墙和城门,是河南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
此外,商丘市内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值得一游。
三、商丘古城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商丘古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商丘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如“文化商丘”,“黄帝故里”等计划,力争将商丘古城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城市。
商丘古城的未来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文化旅游投资力度,提高古城保护和文物修缮的工作。
企业需要积极投资,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对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为商丘古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商丘古文化商丘古城由城池、城湖、城郭组成的明代“归德府城墙”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商丘是火的发源地,是先商文明和商文化的发祥地。
商丘古城厚重的文化内涵、凝重的历史积淀,是中原大地上最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之一。
2006年以来,睢阳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按照国家创4A级景区标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开展创4A工作,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
在商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睢阳区迅速成立创建4A级景区指挥部,全面开展商丘古文化旅游区的创4A工作。
各单位目标明确,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高质量完成创4A级景区指挥部分配的各项任务。
今年5月初,市委书记刘满仓亲自到商丘古文化旅游区就创4A工作召开现场办公会,副市长王清选、市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也多次到景区检查指导工作,就创4A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为创4A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商丘也开展了全民动员,大力宣传,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古城人民充分认识到创4A级旅游区工作对于古城旅游区当前功能的完善和今后长远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创4A的成功势必能带动整个睢阳区乃至商丘经济的迅速发展。
商丘人热情、淳朴、勤劳,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义务员。
近年来,《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商丘电视台、商丘人民广播电台纷纷推出“商丘采风”、“商丘揽胜”等专题栏目,制作风光片《走近古城》、《聆听商丘》、《商丘投资指南》等音像制品,并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宣传。
2006年3月13日,《人民政协报》第7版专版对商丘古城进行了全面介绍。
商丘多次举行大型研讨会,邀请全国历史界、考古界、天文界、旅游界等著名专家,为商丘把脉,为商丘定位,为商丘出谋划策。
2005年召开了“中国·商丘商文化研讨会”、2006年召开了首届“中国·商丘火文化研讨会”,2006年11月举办了“2006国际华商文化节”全面介绍商丘古文化旅游区介绍、商丘古文化旅游区简介、商丘古文化旅游区概况.现存商丘古城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虽然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
商丘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阏伯的封号为“商”,商丘由此而来。
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
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明朝时,商丘是归德府府治所在地,是中原地区唯一保留下
来的明清时期府级城市遗址。
现存地上的归德府城于明朝弘
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朝正德
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同时,现存归德府城之下还叠压着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时期修
建的归德府城、北宋时期的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期的宋州
治所宋城、秦汉时期的梁国国都睢阳城、周朝时期的宋国都
城等6座都城、古城。
商丘古城的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
城墙周长 3.6公里,有西南北东四门。
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
建筑。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
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商丘古城内的四合
院鳞次栉比,93条街道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格局如同棋盘。
此外,在城南古宋河边有名扬中外的、镌刻
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手迹《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八关斋。
总的来说,商丘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是一座充满魅力和历史韵味的古城。
商丘古城简介50字
摘要:
1.商丘古城的历史背景
2.商丘古城的文化价值
3.商丘古城的旅游景点
4.商丘古城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正文:
商丘古城位于我国河南省商丘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城。
据史书记载,商丘古城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约2500 年的历史。
古城曾是商朝的都城,因此得名商丘。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墨子等,使得商丘古城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商丘古城内有众多旅游景点,如归德府、应天书院、阏伯台等。
这些景点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此外,商丘古城还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如商丘火神台庙会、商丘古城灯会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丘古城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商丘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古城保护、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文化旅游等。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商丘古城的现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并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未来,商丘古城将继续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旅游品质,发展文化产业,将商丘古城打造成为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河南的商丘古城导游词欢迎来到美丽的河南商丘古城!商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接下来的导游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商丘古城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以及著名景点,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这座古老而又迷人的城市。
一、历史沿革商丘古城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而商丘的名字来源于商朝,据史书记载商丘是商汤的故里,商汤是商朝的奠基者。
商丘在历史上曾是九州之首、八荒之中,称为“天下之中”,所以也有“中都”之称。
在中国古代史上,商丘曾是三个朝代的都城,分别是商、周和鲁。
这座古城见证了河南乃至全国历史的繁荣和变迁。
二、文化底蕴商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里涌现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如孔子的学生颜回、东周文化名臣孟尝君等。
商丘还是唐代文学家贾岛的故乡,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诗作一直被后人称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三、著名景点1. 孔子文化旅游区: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圣人和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学说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商丘古城,我们有幸能参观孔子文化旅游区,这里有孔子庙、孔庙书院、孔庙博物馆等景点,展示了孔子及其学说的丰富内涵。
同时,这里还举办着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如孔子文化节、孔子祭孔大典等,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孔子和儒家文化的智慧和魅力。
2. 商丘博物馆:商丘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陈列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包括商朝、周朝、汉朝、唐朝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展示了商丘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承。
博物馆还设有多个展览厅,展示商丘的历史沿革、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等,让人们更加了解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3. 白马寺: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始建于公元68年,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
这座寺庙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曾是中国佛教著名禅宗祖庭之一。
白马寺的建筑风格独特,香火鼎盛,至今仍然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商丘文化介绍300字
商丘,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城。
商丘被誉为“文化古都”、“礼仪之邦”,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商丘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七雄之一的楚国都城之一。
在战国时期,商丘是楚国的东北重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尤其在东汉时期,商丘成为东汉王朝的都城,孔子的弟子颜回曾在这里传播儒家思想,为商丘注入了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商丘以其丰富的儒家文化和礼仪文明而闻名于世。
商丘孔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孔庙之一,是商丘文化的象征之一。
庙内有孔子像和颜回像,庄重而古朴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古代礼仪之邦的风采。
此外,商丘还有众多的古建筑群,如梁丘宇、张良庙等,这些建筑充分展示了商丘作为古代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商丘的民间传统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彩,例如河南大调、苏河梆子等地方戏曲艺术,在商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些文艺形式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传统,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学习的机会。
总体而言,商丘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儒家文化和独特的礼仪文明而成为一座不可忽视的文化名城。
在现代,商丘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座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城市,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领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297浅论商丘古城的文化内涵李凤花(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商丘 476000)摘 要:商丘古城建筑十分独特,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
它是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商丘古城的街巷四合院见证商丘明清两代历史的兴衰,商丘古城的近代建筑见证商丘近现代划时代变迁。
关键词:商丘;古城;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297-2商丘古城位于今商丘市睢阳区,在明代是归德府府城所在地,故又名为归归德古城。
它始修筑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经过不断修补与完善,至嘉靖三十七年(1558),才修缮完成,初步奠定了今天商丘古城城市基本格局,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整座古城有砖城、护城河、城廓三部分组成。
鸟瞰古城外圆内方,如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其城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丘古城是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商丘古城的街巷四合院见证商丘明清两代历史的兴衰,商丘古城的近代建筑见证商丘近现代划时代变迁。
探讨商丘古城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商宋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商丘古城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在古代,人民们认为天是圆的,在上为阳,地是方的,在下为阴。
上阳下阴的结合,乃为天地之合。
“天圆地方”的建筑造型就是上述观念的运用。
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古铜钱币”。
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
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
商丘古城格局更是设计者和建造者对所处环境的精准把握,当时筑城时选址位于黄河与济水之间,历史上洪水、沙灾、战争等天灾人祸不期而至。
北宋末年至清咸丰五年的700余年间,黄河改道南流由淮入海,商丘及邻近地区屡遭黄河泛滥,县志、府志多有详细记载。
如《归德府志》载:“黄河为商丘大害,土弱地势卑,民贫无恒产。
百年之间,重者三溢,轻者二溢,溢则房舍、鸡犬淹没一空。
”给商丘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沉重灾难。
黄河的决溢、泛滥,屡屡危及城池,甚至淹没城池,历史文献对此记载颇多。
如《商丘县志》载:“(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夏六月,河决入城,公私廨舍荡然无余。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夏六月,河决,汜滥于城下,至十九年冬始涸。
”《明史・地理志》载:“旧治在南,弘治十五年圯于河,十六年九月迁于今治。
北滨河。
正统后,河决而南。
城尝在河北,正德后,仍在河南。
”商丘古城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有“豫东门户”、“中原锁钥”之称。
史书上曾记载:“备御东南,则九州之奥区;广衍沃壤,则天下之膏腴,襟带河济,屏蔽淮徐,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为腰膂之地者。
”古城人与此长期的斗争与适应过程中,用生命和财产为代价换来的一系列应对天灾人祸的宝贵经验告诫建城者,选址之下还依次叠压着元归德府城,宋南京城、唐汉睢阳城,宋国故城等几座城池,为了城池的长久存在,古城设计者与建造者不得不考虑黄河泛滥和战争不期而至的造访。
于是商丘古城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反复论证并不懈实践了50多年,现存的商丘古城格局才正式出现。
也只有如此,才使得古城历经500余载风雨而传承至今。
这是古城设计者与建造者智慧与创造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丘地方文化——商宋文化之精神(此处主要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天人协调思想,此乃是庄周思想的核心)、地形地貌之需求,融会贯通一体运用的典范之作。
二、归德古城的街巷四合院见证商丘明清两代历史的兴衰归德古城在明清两代出现了“沈、宋、侯、叶、余、刘、高、杨”八大家。
明朝嘉庆年间以后,商丘古城走出了吏部尚书宋纁,礼部尚书沈鲤,户部尚书侯恂,工部尚书周士朴,南京兵部尚书余珹,兵部左侍郎叶廷桂,兵部右侍郎杨镐,山海关总兵高第等高官显贵二十余名。
入清后,宋权曾任国史院大学士;其子宋荦官至吏部尚书,深受康熙皇帝信任。
他们经历了明末清初的风云动荡,其遭遇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清末民初,商丘做官的少了,但大地主依然不少,主要有“陈、蔡、穆、柴、尚、孟、胡”七大户。
至今在古城,还存有多处“八大家七大户”的故居。
其中,穆氏四合院便是七大户之一穆氏故居。
穆氏即穆炳坛家,兄弟八人未做官,有田百顷。
穆氏四合院原有房舍80余间,是一宅三院五门相照,坐北面南的清代建筑群,现存四合院是中宅院和楼院,共31间。
穆氏四合院是按一定的轴线组合成的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它反映了上尊下卑、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封建礼制。
在中宅院正堂内,陈列着一张精美的雕花床,是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沈鲤的红木床。
床上的雕刻和床壁上镶嵌的一片片彩瓷,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其薄如纸,堪称珍贵文物,更令专家们叹为观止。
这张床清光绪年间曾流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298落到进士蔡同春家,20世纪80年代初又辗转流落到穆氏四合院。
古城内刘隅首东一街2号为侯氏故居。
侯氏故居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明崇祯年间户部尚书侯恂故居退思堂,为一宅三院的四合院式建筑格局,中原现为两进院,前院有大门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后院有过厅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堂楼三间,东耳房二间,西跨院有堂屋三间,过厅三间,三院建筑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一处具有豫东地方特色的明清建筑群。
二是侯恂之子、清初文学家侯方域的故居,是一处四合楼院古建筑群,现有堂楼五间,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东西楼各三间,过厅五间,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
走廊上的堂楼、东西楼栏杆具有西洋风格,柱角雀替分别雕饰凤凰牡丹和鳌鱼喷花图案。
前过厅的门楣和檀条之间镶嵌着九组透空木雕图案。
分别为:鹤鹿同春,麒麟望喜,松鼠望果,双狮戏球,青云得意,马到成功,锦上添花,福寿双全,喜事连枝。
整座建筑群古朴典雅,庄重别致。
堂楼名曰“壮悔堂”,是侯方域念起一生的坎坷经历,自己在学业上的成就不令人满意,而得名。
东楼是侯方域和原配夫人常氏的住室,后侯方域常和雪苑六子在这里吟诗作赋,研究文学,所以又名曰“雪苑社”。
楼院共有建筑四座,侯氏故居是古城旅游区对外开放的文物景点。
由于其保存良好,且价值较高,2001年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古城小隅首东二街路南的陈家四合院,即陈宗石故居,为清代七大户之一的陈氏宅院,规模宏大,路南路北全是陈氏住宅。
陈家可谓是大家族,为当时古城富户之首。
陈宗石为清初诗人,亦是著名文学家侯方域的门婿。
陈宗石故居,是古城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占地2万平方米,现遗存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故居整体建筑以四合院为主,院院相连,分布规整,体现了专制社会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社会规范,现存宅院大门、中院、东西院、东跨院等建筑,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出后包,青砖灰瓦,古色古香,显示了中原地区四合院建筑深邃幽静、典雅别致的艺术魅力,也是研究豫东建筑史和陈宗石生平的重要历史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科学和历史价值。
位于中山东街的归德府文庙是古城内最大的古代建筑,也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现存的归德府文庙,西侧为归德府学明伦堂。
归德府文庙大成殿、泮池、明伦堂等这些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独特完美的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杰出物质载体,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象征。
保护好归德府文庙建筑群,对于研究豫东地区的儒学史、地方文化和明清时期的建筑历史和艺术特色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三、归德古城的近代建筑见证商丘近现代划时代变迁 归德古城的最南端娄隅首街,清康熙年间为仁义巷,俗称南马道,又称兵街,分布有清代的参将府、中军守备署,民国时期的省立商丘中学、张岚峰司令部及其公馆、豫鲁烟厂等建筑群,是商丘古城极具文化内涵的街区。
娄隅首东街东端分布着清代重要的军事设施——参将府,俗称镇衙,后面为中军守备署,为清代商丘古城的重要军事驻地。
现存的张岚峰“豫皖剿共司令部”旧址,面阔9间,2层建筑为民国时期近代建筑的杰作,见证了汉奸军阀张岚峰的兴衰史。
张岚峰司令部北侧现存有省立商丘中学钟楼,四角攒顶式建筑,端正典雅,独具特色。
光绪三十一年(1905),“范文正公讲院”改为“归德府中学堂”。
民国元年(1911),“归德府中学堂”改名为“河南省立商丘中学”。
省立商丘中学是商丘近现代的最高学府,为现在的商丘师范学院的前身。
位于娄隅首西街的豫鲁烟厂,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民国时期建筑群,是商丘民族新兴工业的见证,也是民国时期古城经济发展的时代印证。
位于娄隅首西街现睢阳区委党校,曾为张岚峰公馆,是一处典型的民国时期特色的建筑群。
主体建筑,面阔9间,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古朴大方,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1月31日至2月8日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在商丘城内圣公会礼拜堂举行,此处为会议秘书处。
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秘书处旧址是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李先念、刘伯承、邓子恢、宋任穷、李达、陈赓等战斗、工作过的重要革命史迹,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解放战争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1]李东坡.黄河在商丘的迁徙及其影响[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清・叶澐.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卷一[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3]河南省商丘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归德府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P19[4]吴朋飞.商丘古城发展研究——兼析明代商丘城市的历史地理问题[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5]陈道山.商丘古城:“世界遗产标志城”[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9(5).[6]陈华光.商丘古城变迁及其文化内涵[J].中州今古,2002(2).[7](清)张廷玉.明史・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p184。